關於外婆的作文:外婆的葬禮

?摘要:?她躺在那口紅漆的棺木裏,素面朝天,四肢併攏,穿着一套黑色的壽服,眼睛閉得死死的,兩側的面頰儘管有些浮腫卻是深陷的樣子,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脱光了牙齒的老人,一頭蒼白的頭髮梳理得整整齊齊,整個一副非常安詳的樣子。我跟着家裏人披着白色的孝服盯着她老人家轉了幾圈之後,棺蓋便永遠的釘死了。幾天後,我們便將她送到了山上。當然,按那邊的禮俗我們為老人家舉行了一個最後的葬禮……

關於外婆的作文:外婆的葬禮

我最後一次看到外婆正是在去年的今天。

??她躺在那口紅漆的棺木裏,素面朝天,四肢併攏,穿着一套黑色的壽服,眼睛閉得死死的,兩側的面頰儘管有些浮腫卻是深陷的樣子,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脱光了牙齒的老人,一頭蒼白的頭髮梳理得整整齊齊,整個一副非常安詳的樣子。我跟着家裏人披着白色的孝服盯着她老人家轉了幾圈之後,棺蓋便永遠的釘死了。幾天後,我們便將她送到了山上。當然,按那邊的禮俗我們為老人家舉行了一個最後的葬禮。

??外婆一生活了七十多歲,生了四男四女,膝下兒孫滿堂。我的母親排行老三,而我則是這一支的獨子。但我的表兄妹卻有很多,其他的姨舅家很少有像我父母這樣堅決貫徹計劃生育的。所以,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如果一家人全部到齊的話,全家吃飯至少要四大桌才能解決問題。現在,我們這些孫輩們也都開始成家立業了,第四代也已經產生。如此一來,在她這位老太婆的名下足足發展了四十多個人,完全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加上大舅曾是80年代的大學生,現在又是企業的老總,所以外婆家在當地的村上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了。這一次老人家仙逝,自然要把葬禮風風光光、體體面面的辦一回。

??這讓我突然的想象起外婆當年出嫁的樣子,那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但我知道絕對是沒有今天這麼風光的。聽母親説外婆小時候出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老長沙城裏。我的外曾祖父是一位破落的小生產者,一來處在那種變亂的時代裏,二來屬於社會的最底層,所以家裏是窮得經常連鍋都揭不開的。當外婆還只有十一二歲的時候,乾脆就把她當丫頭送到了我外公家裏,成了一名童養媳。那時候,收童養媳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一般的貧苦人家是養不起的,聽説當時外公家是富農,多雙把筷子自然是不成問題的。聽説外公小時侯是讀過幾年私塾的,能寫會算,後來人民公社化時期還當過食堂的會計。可外婆卻大字不識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只能念不會寫。一直以來,她就説着那一口永遠都改不掉的長沙話,跟她的父母交流,跟她的丈夫交流,跟她的兒女交流,直到跟我和其他的眾多孫輩們交流。但她現在終於不要再説話了,活了將近八十歲,不知道説過多少話,流過多少淚,做過多少事,而現在終於可以安息了。

??母親和姨媽望着棺木哭得泣不成聲,激動時乾脆伏棺大號一陣,將整個氣氛活生生演繹得撕心裂肺。我也禁不住淚眼朦朧。是啊,有誰能真正理解母親的涵義呢?這一切也許只有做了母親的女兒才最終理解吧。我以前常聽母親在家裏説,外婆好。她説小時侯,自己很調皮的,上學的時候,常常想着要吃零食,可那時候哪還有零食呢?能吃上飯就非常不錯了。有一次娘卻偷偷的將家裏的米帶了些去鎮上換包子吃。但很快就被外婆發現了,但她沒有打女兒,她從來都不打孩子的。只是那幾天,外婆每餐都少吃了些,家裏人問為什麼只吃這麼一點,她只説夠了。其實哪裏夠呢?對於一個家裏的主要勞力,每頓才吃半碗飯,騙得了別人又哪裏騙得了自己的肚子?這一幕讓我娘足足記了一輩子,也讓我想起了外婆的這一輩子。

??在我的印象裏,外婆是一位無比慈祥的老人,她從前就沒有對我説過一句重話。每逢春節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去看她和外公。有時侯是和父母一塊兒去,有時候是我一個人去的。每次去了,都是她老人家親自下廚去做飯的,除了最後幾年生病之後。外婆做的菜特別香,每次用得都是那個大柴火灶和那口大鐵鍋。有時見她一邊要添柴燒火,一邊又要炒菜,忙得手忙腳亂,我想上前幫忙時,她總是用那口嘹亮的長沙的話喊我:“孫啊,你走開些羅,莫搞髒噠你的手……”去年她病危的時候,我去看她的時候,儘管她的身子已經不能動彈了,但當知道是我去了,她還在用那僅剩的一點力氣跟我説:“烤火羅……”我知道這絕不僅僅是一句客套話,而是一位外婆對她的孫兒表達的一份臨終前特別的深情。

??在外婆所有的孫輩中,我是第一個大學生。所以在深夜唱靈歌的時候,歌者似乎對我格外的親睞,老是圍着我做文章,借外婆的口一再誇我有出息。我當然明白他的意思,大概以為我好歹算個有“身份”的人,想跟我多討些賞錢,我多少意思了一下,勉強應付了過去。但這令我不禁想起了當年老人家對我説的那番肺腑之言:“伢子,要發狠讀書呀,學你舅舅,考上大學,莫作田了,作田太累……有了出息,再好好對你娘,你娘這輩子苦啊……”這是我十二歲那年獨自去看外婆後臨走時,她跟我説的話。那時候,家裏正窮困不堪,連我的學費還是借來的。正是在那一次,老人傢俬下里還給了我一百塊錢,那是老人家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私房錢啊!想到這時,我再也忍不住故作堅強,走到外婆的靈前長跪不起……

??外婆的靈就放在堂屋的一側,屋的正中擺着一個道台,那是做法的主要場所,祈禱老人家早日升到極樂世界裏。做法的並非正宗的道士,是一個年過六旬的眼鏡老頭,大概是當地在這方面已經不可多得的一位在家居士吧。老道人的鑼鼓敲得不錯,字也寫得過去,在道場的四周,她用彩紙足足寫滿了二十四孝的每一個典故,又用白紙置了一副長長的輓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披麻戴孝,清一色白,好一副悽婉動人的場面。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中國人的喪禮至少在商周時期就開始出現了,孔子也説:“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一禮,祭之一禮。”這就是所謂“孝”。所以我知道今天的這一切都是在秉承我們祖先長期以來的傳統,目的當然是要崇尚孝義,尊老愛幼。但我卻暗自反思自己:難道只有這樣才算是“孝”嗎?如果人要是真有靈魂的,我想與其像眼前的這種無可奈何的“哭”,又何嘗不在老人活着的時候給她多帶些快樂呢?這讓我真的無話可説,因為我們實在是那種“不孝子孫”。

??老人活者的時候我們沒有盡“孝”,也只好等她死了再盡點“心”了。到了送葬的這一天,天剛好下着小雨。大舅捧着老人的遺像緩緩的走在棺木的前頭,而我們則緊跟在後頭,在那條泥濘的路上,每逢溝渠橋彎,路人鳴炮時,我們都是要下跪的,意思是請求老人家別走錯了,或者答謝路人的好意。在這種場合,是無所謂“男兒膝下有黃金”了,所有的只是一羣“喪家之犬”,似乎在跟至親之人做着最後的挽留,也似乎在向路人乞憐着一切。一路上音樂悲涼悽婉,哀聲不斷。如此跌跌撞撞的走了幾個小時,才終於到了山上。這是一個向陽的半山坡,三面環山,一面朝天,聽地仙説這可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可保佑葬者數代富貴不已。墓室設在一個較空曠的地方。一切已經備好就緒,只等時辰一到,就可以正式下葬了。只見地仙拿着那張古銅色的羅盤在墓室的四周再比了比,劃了劃之後,口中唸唸有詞着,接着將帶來的大紅公雞就地正法,將雞血撒滿一地,再丟了一把穀米放進墓室,然後高喊一聲:“下葬……”

??棺木漸漸的落到了地平線以下,哭聲再一次激烈的響起……

??就這樣,外婆永遠的活在了那座青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