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範文8篇

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集中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生動印證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11月3日20時43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成功發射。接下來,本站小編跟你分享的關於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的感想心得範文8篇。

關於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範文8篇
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感想心得作文 篇【1】

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今天早晨7點30分28秒從大漠深處發射,7時49分,神舟十一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繼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之後,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將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 開啟了我國時間最長的載人太空飛行旅程。

在賀電中指出:“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這一空間技術領域的重大進展,不但是科學上實質性的進步,也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科技實力提升的體現。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祕的序幕。從“兩彈一星”到神舟號飛船,從“東方紅”到“嫦娥”飛天,從無人飛行到太空駐留……這一切,都見證着中國航天事業在不斷騰飛和跨越。

在今年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1999年“神舟一號”繞地球14圈並安全重返地球,20xx年間航天人不懈奮鬥、開拓創新, 20xx年神舟十一號將2名航天員成功送上太空,中國航天史上立起了一個又一個里程碑,航天精神代代傳承,航天夢想越來越近,國人為之歡欣鼓舞。

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感想心得作文 篇【2】

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xx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着長征二號FY11火箭在酒泉發射場成功發射,入軌後完成與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在組合體中工作30天。中國空間站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今天,中國最大重型火箭長征五號整裝待發!而在此之前,我國已經先後成功發射新的長征六號、十一號、七號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體系。

每逢出現此類新聞,總會有人問,太空離我們那麼遠,值得我們花費那麼多金錢,冒那麼大風險去探索嗎?航空航天技術又能為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特意撰文,深入淺出地解讀了這個問題,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綜合集成的體系,如阿波羅計劃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科技項目之一。參加阿波羅計劃的有2萬餘家企業、200多所大學、80多個研究所,總人數超過40萬。

阿波羅計劃的實施,促進了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真空技術、低温技術、半導體技術、製造工藝等一大批高技術領域的發展。阿波羅計劃產生了3000多種新技術,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和工業的繁榮,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航空航天活動推動了一系列高新技術的誕生、成長、推廣和應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學科的形成、創新、開拓和發展。

航空航天活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交通運輸的結構,還廣泛應用於空中攝影、大地測繪、地質勘察、資源調查、播種施肥、除草滅蟲、森林防火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對傳統生產方式的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

航天技術直接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眾多領域,衞星通信、衞星廣播與電視、衞星氣象預報、衞星導航、衞星資源勘查、災害預報和環境監測等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種科學探測衞星、天文觀測衞星和科學實驗衞星的應用,拓展了人類的視野,獲得了大量的新發現,更新了人類對地球空間、太陽系和整個宇宙的認識,產生了一系列的新興學科。

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感想心得作文 篇【3】

長征五號是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首次採用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無毒無污染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有了長征五號後,中國在空間站的建設上就有了得力的運載工具,但從長遠來看,可能對中國的登月工程的意義更為重大。

事實上,歐盟空間組織提出建立國際月球村的設想是非常具有戰略眼光的。人類必須首先征服月球,在月球上逐步地適應與我們的母體——地球非常不同的生存環境並長期生活下去,然後方能在月球上構築前進基地,這是向深空發展的唯一正確的途徑。如果我們連自已最近的鄰居都搞不定,奢談火星探索究竟又有多少意義?

雖然一路走來道路並不平坦,堅韌不拔的“胖五”卻比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2.5倍以上,還能夠與其他家族新成員共享其研製過程中產生的創新成果。

“新一代運載火箭按照系列化、組合化、模塊化思想進行設計,從國家最高層面規劃我國運載火箭的整體發展,儘可能多地採用通用技術,降低研製成本。”長征五號總設計師李東説。

比如,“胖五”用到的推力大、比衝高的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曾被外國專家認為“(中國)能設計出來,也不可能製造出來”,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各個不同構型火箭共用的基礎動力裝置,在之前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火箭首飛任務中,都有過出色表現。再比如,“胖五”先進的“新三垂”測發模式和全三維數字化設計也都率先在長征七號上進行了成功應用。

不僅如此,長征五號還推動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和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促進了我國相關技術領域的科技進步,為我國航天運載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征五號的研製不僅標誌着長征系列火箭的升級換代,而且帶動了整個研製平台和產業鏈的更新,對構建我國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的型譜發揮牽引和輻射作用,使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技術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保華説。

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感想心得作文 篇【4】

淡泊名利、默默奉獻,是一種以苦為樂、不計名利、甘為人梯、忘我奉獻的精神境界,是一種將個人利益置之度外,甘於為航天事業貢獻智慧、心血和力量的博大胸懷。正是依靠廣大航天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的淡泊名利、默默奉獻,才鑄就了中華民族征服太空的一座座里程碑。

50多年來,幾代航天人不計得失、無怨無悔,為航天事業奉獻了青春年華、聰明才智,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書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湧現出許多可敬可佩的英雄模範。這充分體現了航天人“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精神追求,廣大航天工作者甘做無名英雄,懷着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嘔心瀝血,奮力拼搏,以實際行動兑現了“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的莊嚴承諾;充分體現了航天人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和對工作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就像擰螺絲一樣把自己擰在工作崗位上、擰在祖國的航天事業中,在平凡的崗位上追逐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充分體現了航天人卧薪嚐膽、埋頭苦幹,在戰略高技術領域奮力開拓的遠見卓識。回首過去,航天人居安思危,刻苦鑽研,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兩彈一星”夢、飛天攬月夢;着眼未來,集團公司通過大力實施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第二代衞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航天工程任務,加大前沿技術的研發和儲備,努力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把航天事業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集團公司始終把提高載人航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作為重中之重,進行周密細緻的規劃、科學嚴格的管理,以極其嚴肅、極端認真、極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產品、每一個程序,真正做到了嚴慎細實、有條不紊、精益求精、萬無一失。全體參研參試人員視質量如生命,以舉輕若重的態度做好每一項工作,以舉一反三的方式查找每一個隱患,以舉重若輕的自信應對每一次挑戰,用艱辛的付出換來了神舟飛天的連戰連捷。

載人航天工程涉及眾多技術領域,全國數千個單位、十幾萬科技大軍參與其中。正是依靠同舟共濟、團結協作,我們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歷史性突破。這既是在我國國情條件下發展航天事業的需要,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工程實踐中,各條戰線識大體、顧大局,團結一致,密切協作,形成了統一的決心、統一的意志、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行動。一是顧全大局。全體參研參試人員確立工程“一盤棋”的思想,一切服從和服務於大局,不講條件,不計得失,確保全局需要。二是勇挑重擔。載人航天工程技術複雜,規模宏大,協同單位廣泛,協作項目眾多,協作難度巨大,協作要求苛刻。所有單位和個人堅決服從工程研製的需要,勇挑重擔,哪裏有困難就戰鬥在哪裏。三是密切協作。總體設計與分系統之間、設計與工藝之間、老一代專家與年輕研製人員之間、研製第一線與保障服務之間團結一心,按照“有問題共同商討,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餘量共同掌握,有風險共同擔當”的協作原則,不分主輔,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四是大力協同。每一發火箭、每一艘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研製與發射成功,靠的都是集體的智慧、集體的力量、集體的奮鬥。各單位、各系統、各研製隊伍,不論前方後方,不論什麼崗位,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齊心協力,緊密配合,做到局部服從全局、部分服從整體、當前服從長遠。

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感想心得作文 篇【5】

昨晚8點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後,由遠征二號上面級和實踐十七號衞星組成的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長征六號、長征十一號、長征七號、長征五號等,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

“長征火箭家族”的誕生要從1958年説起。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1958年5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八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1966年5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定名為東方紅一號,運載火箭定名為長征一號。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和探索,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將中國首顆自主研製的東方紅一號科學試驗衞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成為繼蘇、美、法、日後,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衞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發射返回式衞星一舉成功,3天后衞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航天器返回技術的國家。

長征二號先後有長征二號C、長征二號D、長征二號E、長征二號F等改進型。其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我國第一個載人運載火箭,1999年首飛成功,20xx年10月15日,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神舟五號飛船送入太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在長二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了第三級低温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為了適應通信衞星容量和重量不斷增大和變化的要求,此後我國相繼研製出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三種運載火箭,被稱為“長三甲”系列,不僅拓展了我國火箭使用範圍,也成功打入了國際市場。

20xx年10月24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首顆月球探測衞星嫦娥一號送入預定軌道。20xx年12月2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太空。之後,嫦娥三號探測器圓滿實現月面軟着陸,玉兔號月球車實現月面巡視勘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航天器地外天體軟着陸的國家。

20xx年6月25日,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0次飛行。作為我國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無毒、無污染的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3.5噸,比大家熟悉的長征二號F提高了近60%。長七首飛,是中國以建設空間站為目標的空間實驗室任務第一次發射,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開啟。

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感想心得作文 篇【6】

我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和航天人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優良作風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航天事業創立之初,在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倡導下,航天人樹立了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的“三嚴”作風。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提出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十六字方針”。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強調從源頭抓起、零缺陷管理、全過程受控、確保一次成功,不斷總結型號研製生產和質量管理工作中的新觀念、新做法和新經驗,提出並有效實施了一系列強化質量管理的措施,提煉出具有航天特色和時代特徵的“嚴慎細實”工作作風,培育形成了“零缺陷”系統工程質量管理方法。從“三嚴”作風到“十六字方針”,再到“嚴慎細實”和“零缺陷”,都是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優良作風在航天工程實踐的具體體現,都是發展航天事業寶貴的無形資產。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集團公司始終把提高載人航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作為重中之重,進行周密細緻的規劃、科學嚴格的管理,以極其嚴肅、極端認真、極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產品、每一個程序,真正做到了嚴慎細實、有條不紊、精益求精、萬無一失。全體參研參試人員視質量如生命,以舉輕若重的態度做好每一項工作,以舉一反三的方式查找每一個隱患,以舉重若輕的自信應對每一次挑戰,用艱辛的付出換來了神舟飛天的連戰連捷。

始終秉持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

載人航天工程涉及眾多技術領域,全國數千個單位、十幾萬科技大軍參與其中。正是依靠同舟共濟、團結協作,我們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歷史性突破。這既是在我國國情條件下發展航天事業的需要,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工程實踐中,各條戰線識大體、顧大局,團結一致,密切協作,形成了統一的決心、統一的意志、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行動。一是顧全大局。全體參研參試人員確立工程“一盤棋”的思想,一切服從和服務於大局,不講條件,不計得失,確保全局需要。二是勇挑重擔。載人航天工程技術複雜,規模宏大,協同單位廣泛,協作項目眾多,協作難度巨大,協作要求苛刻。所有單位和個人堅決服從工程研製的需要,勇挑重擔,哪裏有困難就戰鬥在哪裏。三是密切協作。總體設計與分系統之間、設計與工藝之間、老一代專家與年輕研製人員之間、研製第一線與保障服務之間團結一心,按照“有問題共同商討,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餘量共同掌握,有風險共同擔當”的協作原則,不分主輔,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四是大力協同。每一發火箭、每一艘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研製與發射成功,靠的都是集體的智慧、集體的力量、集體的奮鬥。各單位、各系統、各研製隊伍,不論前方後方,不論什麼崗位,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齊心協力,緊密配合,做到局部服從全局、部分服從整體、當前服從長遠。

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感想心得作文 篇【7】

我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和航天人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優良作風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航天事業創立之初,在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倡導下,航天人樹立了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的“三嚴”作風。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提出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十六字方針”。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強調從源頭抓起、零缺陷管理、全過程受控、確保一次成功,不斷總結型號研製生產和質量管理工作中的新觀念、新做法和新經驗,提出並有效實施了一系列強化質量管理的措施,提煉出具有航天特色和時代特徵的“嚴慎細實”工作作風,培育形成了“零缺陷”系統工程質量管理方法。從“三嚴”作風到“十六字方針”,再到“嚴慎細實”和“零缺陷”,都是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優良作風在航天工程實踐的具體體現,都是發展航天事業寶貴的無形資產。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集團公司始終把提高載人航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作為重中之重,進行周密細緻的規劃、科學嚴格的管理,以極其嚴肅、極端認真、極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產品、每一個程序,真正做到了嚴慎細實、有條不紊、精益求精、萬無一失。全體參研參試人員視質量如生命,以舉輕若重的態度做好每一項工作,以舉一反三的方式查找每一個隱患,以舉重若輕的自信應對每一次挑戰,用艱辛的付出換來了神舟飛天的連戰連捷。

始終秉持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

載人航天工程涉及眾多技術領域,全國數千個單位、十幾萬科技大軍參與其中。正是依靠同舟共濟、團結協作,我們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歷史性突破。這既是在我國國情條件下發展航天事業的需要,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工程實踐中,各條戰線識大體、顧大局,團結一致,密切協作,形成了統一的決心、統一的意志、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行動。一是顧全大局。全體參研參試人員確立工程“一盤棋”的思想,一切服從和服務於大局,不講條件,不計得失,確保全局需要。二是勇挑重擔。載人航天工程技術複雜,規模宏大,協同單位廣泛,協作項目眾多,協作難度巨大,協作要求苛刻。所有單位和個人堅決服從工程研製的需要,勇挑重擔,哪裏有困難就戰鬥在哪裏。三是密切協作。總體設計與分系統之間、設計與工藝之間、老一代專家與年輕研製人員之間、研製第一線與保障服務之間團結一心,按照“有問題共同商討,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餘量共同掌握,有風險共同擔當”的協作原則,不分主輔,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四是大力協同。每一發火箭、每一艘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研製與發射成功,靠的都是集體的智慧、集體的力量、集體的奮鬥。各單位、各系統、各研製隊伍,不論前方後方,不論什麼崗位,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齊心協力,緊密配合,做到局部服從全局、部分服從整體、當前服從長遠。

長征5號首飛發射成功感想心得作文 篇【8】

我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和航天人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優良作風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航天事業創立之初,在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倡導下,航天人樹立了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的“三嚴”作風。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提出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十六字方針”。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強調從源頭抓起、零缺陷管理、全過程受控、確保一次成功,不斷總結型號研製生產和質量管理工作中的新觀念、新做法和新經驗,提出並有效實施了一系列強化質量管理的措施,提煉出具有航天特色和時代特徵的“嚴慎細實”工作作風,培育形成了“零缺陷”系統工程質量管理方法。從“三嚴”作風到“十六字方針”,再到“嚴慎細實”和“零缺陷”,都是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優良作風在航天工程實踐的具體體現,都是發展航天事業寶貴的無形資產。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集團公司始終把提高載人航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作為重中之重,進行周密細緻的規劃、科學嚴格的管理,以極其嚴肅、極端認真、極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產品、每一個程序,真正做到了嚴慎細實、有條不紊、精益求精、萬無一失。全體參研參試人員視質量如生命,以舉輕若重的態度做好每一項工作,以舉一反三的方式查找每一個隱患,以舉重若輕的自信應對每一次挑戰,用艱辛的付出換來了神舟飛天的連戰連捷。

始終秉持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

載人航天工程涉及眾多技術領域,全國數千個單位、十幾萬科技大軍參與其中。正是依靠同舟共濟、團結協作,我們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歷史性突破。這既是在我國國情條件下發展航天事業的需要,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工程實踐中,各條戰線識大體、顧大局,團結一致,密切協作,形成了統一的決心、統一的意志、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行動。一是顧全大局。全體參研參試人員確立工程“一盤棋”的思想,一切服從和服務於大局,不講條件,不計得失,確保全局需要。二是勇挑重擔。載人航天工程技術複雜,規模宏大,協同單位廣泛,協作項目眾多,協作難度巨大,協作要求苛刻。所有單位和個人堅決服從工程研製的需要,勇挑重擔,哪裏有困難就戰鬥在哪裏。三是密切協作。總體設計與分系統之間、設計與工藝之間、老一代專家與年輕研製人員之間、研製第一線與保障服務之間團結一心,按照“有問題共同商討,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餘量共同掌握,有風險共同擔當”的協作原則,不分主輔,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四是大力協同。每一發火箭、每一艘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研製與發射成功,靠的都是集體的智慧、集體的力量、集體的奮鬥。各單位、各系統、各研製隊伍,不論前方後方,不論什麼崗位,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齊心協力,緊密配合,做到局部服從全局、部分服從整體、當前服從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