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無聲話課堂——教師聽《去年的樹》有感

深秋的一個早晨,我們國培小語班的全體學員,走進河南師範大學附小的禮堂,聽了趙金紅老師執講的《去年的樹》一課,聽後大家讚歎不已,讚歎之餘,我想談談這節課觸動我的地方。

潤物無聲話課堂——教師聽《去年的樹》有感

一、樸實的人品,紮實的功底

首先觸動我的,是趙老師樸實的人品,趙老師是附小的副校長,並且擔着六年級的語文課,她穿着樸素,對我們這些農村來的老師熱情相待。本來她們的教材是北師大版,但是為了給我們做課,專門印製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去年的樹》,也許是想顯示教學的本真,她還特意借了四年級力量最薄弱的班為我們做課,並且分兩個課時向我們展示了全課。我們都知道,如果沒有過硬的教學功底,如果沒有對工作負責的態度,如果沒有誠摯的心意,是不會這樣安排的。因此,一開始我們就有一股暖意在心頭。

二、寫字教學是亮點

趙老師課堂上注重寫字教學,板書課題時,就提示孩子伸出手,跟她一起書寫,書寫完畢,還讓學生觀察“的”字和“樹”字的結構,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這兩個字的佈局。在教學本課生字詞時,趙老師的方法也很到位,她完成識字任務後,先讓學生觀察字形,然後問學生:“誰來説説今天的生字中,哪些字最容易寫錯?”當學生指出後,她又追問:“哪裏容易出錯?”這樣設計,不但加強了學生對生字的記憶,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趙老師還當堂讓學生默記詞語一分鐘,一分鐘後聽寫,然後,大家一起評價黑板上的詞語,這樣,這兩個孩子的優點全班都能學習,缺點大家也都能避免。然後同桌互改,互相點評。整個生字教學的過程中,由淺入深,從識字到寫字,紮紮實實地完成了寫字教學。

三、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在學生理清故事脈絡和故事的主要內容後,趙老師這樣設計問題:讀了這個故事,你的疑問是什麼?一提出這個問題,我不禁為她捏一把汗,果然學生問的問題五花八門,有的問,為什麼題目是《去年的樹》而不是《今年的鳥兒》?有的問,去年的歌,大樹還願意聽嗎?有的問,為什麼要唱給煤油燈?為什麼不用其他方式,非得唱歌呢……面對學生拋出的問題,趙老師不緊不慢地説,咱們一起來讀課文,找找答案吧。這樣,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積極主動找答案,果然,在各種形式讀的過程中,學生的疑問,有的他們自己解決了,有的在老師的幫助下,也理清了頭緒。趙老師指生讀課文時,也多次讓學生開火車讀,真是照顧到了班裏的每一個學生。這時,為了引導孩子讀書時展開想象,趙老師適時出示梅子涵的名言來鼓勵學生:“好的文學不是把所有的文字都寫出來,好的文學一定是在你沒有寫出來的地方。讀出很多東西。”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趙老師隨即又引入文本,問學生想對小鳥説什麼,想對大樹説什麼,孩子們説過之後,她又讓孩子把自己要説的話寫下來,這就又培養了孩子寫話的能力,孩子們寫完展示後,她又出示了自己寫給鳥兒的小詩,共同切磋,師生好像朋友一般,在説話寫話的過程中非常自然和諧,趙老師告訴學生這就是讀童話的方法,邊讀邊想象,並隨手板書在黑板上,這樣,自然而然地教給學生讀童話的方法。

四、口語交際滲透於語文課堂的各個環節。

這節課上,趙老師還注意口語交際的訓練,不管在識字寫字時,還是理解課文時,或是拓展討論時,都會成為口語交際的訓練場,比如她讓學生找出小鳥分別向誰打聽過大樹的下落,當學生説話不完整時,趙老師讓學生用上“先……然後……最後”這些關聯詞,學生説話馬上顯得很有條理。當學生回答找出的三組對話時,趙老師又提醒學生,每讀一組後都總結一下,説明這是第幾處對話。有的學生髮言時有“然後”癖,趙老師也當場糾正,告訴學生説話要有條理,如果説話的內容多,可以用上表示順序的關聯詞,還可以分條來敍述,總之,要讓聽的人明白你在講什麼。在趙老師的點撥下,學生説話能力明顯提高,正如她課後交流時説的,不能只在口語交際課上學口語交際,一個好的語文老師要把口語訓練滲透到每一節語文課,每一個教學環節,口語訓練在語文課上要常態化,要無處不在,語文課就是口語交際的一個很好的“訓練場”,我們語文老師要利用好這個“訓練場”。

五、注重學習文本的表達方法。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專題是“中外童話”,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中除了學習生字新詞之外,還有兩項很重要的任務,一個是學會續編童話,一個是瞭解童話的特點,激發學生創作童話的慾望。這兩項其實也是單元重點和難點,趙老師在執教《去年的樹》一課時,設計的教學環節之所以令人佩服,是因為她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教學目標,解決的教學中的重難點,比如在第一課整體感知、學習字詞時,出示了課文中帶有兒話音的詞語,讓學生讀一讀,當時我還納悶,為什麼讀這些詞,在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讀之後,學生感悟到了這些詞語,能表達出細小、親切、輕鬆、喜愛等感情,這時我才恍然大悟,趙老師這是在提示學生,這些詞語的運用,其實是童話故事的一個特點呀!在學習5—14自然段時,趙老師讓學生通過自讀找出小鳥分別向誰打聽大樹的下落,並劃出三組對話,然後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這個環節可以説是本課的常規設計,但是值得稱讚的是趙老師又出示課件,讓孩子讀劃紅線的句子,讓孩子思考,你們發現了什麼,這時孩子指出,這三個段中劃紅線的句子是相同的,趙老師趁勢告訴大家這是童話故事的一個特點,叫做“情節的反覆”,很多童話故事都運用了這種方法,如:《小蝌蚪找媽媽》《小壁虎借尾巴》等,你們以後在編童話時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並隨手把“情節的反覆”板書到黑板上,這樣就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寫童話的方法,這樣做我非常贊同,因為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學生習作的典範,我們在學習課文中,讓他們不但識字解詞,還要以課文為例,交給他們閲讀的方法,寫作的方法,我平時講課一直也是這樣做的,也得到了我們學校孔瑞芳主任的認可,並在學校3+5教研活動中,她提倡大家在講讀課文時一定要適時學習文本的表達方法。後來在我們學校組織的賽課活動中,很多老師都在教學中體現了這一點,我也感到很欣慰,畢竟自己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只是聽了趙老師的課,感覺她教學環節的設計,更獨到,更細緻,真正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尤其在講讀完課文,趙老師介紹了童話的作者——日本作家新美南吉,他悽慘短暫的一生令人心酸,這時趙老師又適時出示了新美南吉的名言:“我的作品裏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遠大的理想,假如幾百年、幾千年後,我的作品能都得到人們的認同,那麼我就可以從中獲得第二次生命,從這一點來説,我是多麼幸福啊。” 樸素的話語和優美的童話,讓孩子們深深的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新美南吉的童話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呀!此時此刻,坐在教室後面的我,相信創作的慾望已經紮根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趙老師教學環節的設計真是妙到極致,不放過任何一個培養孩子能力的地方。

五、重拓展。

課文學完了,趙老師趁熱打鐵,給學生髮了兩張閲讀頁,是兩則童話故事《糖塊兒》《蝸牛的悲哀》,讓孩子們補充結尾,這樣設計,是為培養學生續編童話提供了一個訓練場。除此之外,趙老師還向學生推薦了新美南吉的童話集,這樣,由一篇童話帶出了多篇童話,激發孩子讀童話的慾望,並且在課下交流時,趙老師還告訴我們,課前,她和孩子們一起閲讀了不同作者翻譯的《去年的樹》,一共有三個版本,讓孩子們説説最喜歡哪個,孩子們在比較中發現,同一篇童話,不同的譯者,竟會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受。語言和文學衝擊着孩子們的心靈,這些都激勵孩子們去閲讀、去探索,去創作,這正是我們語文老師所期望的,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所在。

趙老師的課講完了,老師的教學對學生的影響,用“潤物細無聲”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學生收穫滿滿,在座的聽課老師也大受啟發。課改無止境,在前行的路上,有坎坷,有花香,更有走在課改前列的孜孜不倦的探路者,感謝他們,為我們這些忙碌在教學一線的普通老師指引了方向。我們也要多學習,勤思考,與時俱進,為未來能培養出更多有創新能力的孩子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