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感悟:一節公開課的反思——怎樣讓課堂更接近教育的本質

深秋的寒意越來越濃,我本來就比較怕冷的體質愈加抵抗不住,總覺得今年的温度有點低。但是今天卻格外的感覺温暖,也許是氣温回升的緣故,也許是因為來自內黃的一些領導和骨幹教師,到我校交流學習,興奮促使體內細胞加速運動。無論如何,上面的敍述是毫不誇張的真實感覺。按照學校的統籌安排,結合我們班裏的實際進度,我上了一節Reading(閲讀)公開課。

教師感悟:一節公開課的反思——怎樣讓課堂更接近教育的本質

任教英語學科的老師都清楚,英語課堂教學中比較難以應付的就是Reading課。尤其是到了八九年級,Reading的篇幅較長,知識點比較多,語法感念涵蓋面廣,怎樣設計好一節高質量的Reading課呢?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我所任教班級學生真是水平,我通常會把Reading分為兩個課時上。第一個課時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閲讀技能為主,並完成相應的一些閲讀理解練習。第二課時則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技能的訓練,以及重要語法以及知識點的學習。結合今天的Reading公開課,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按照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最後一個目標只是在課堂中滲透,而不是明確來表達出來。)以及Reading第一課時的要求,我設定了是三個目標:1. 會讀本節18個課標單詞,並能説出它們的漢語意思。2.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本篇短文;3.能夠通過推測、尋讀、細讀等方式解決相關閲讀練習。

通過課堂實踐和課後反思,目標1、3比較恰當可行:這篇Reading生詞量比較大,總共18個生詞,要求學生會讀能認識是比較合情合理的,儘管還有一些學生的單詞發音不太準確,有待下一節課正音練習;對於一篇閲讀課,培養學生的閲讀技能也是勢在必行。第二個目標就不太合理,説着容易做着難,一篇將近180多字的長篇閲讀,生詞量將近10%,“正確、流暢地朗讀”的確不易。課後,一個聽課的老師説,就是讓我們老師讀,如果沒有提前的充足預習,也很難達到這一個目標,顯然這個目標的設計就有點不切實際,忽略了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不能做到“以學定教”。這就要求以後的目標設定,儘量做到切合實際,可操作性比較強。

按照課前對文本的分析,以及自己對Reading課的理解,我設計了5個獨學任務:第一個是根據文中插圖,預測A-D四項陳述中哪一個能夠表達本文觀點,並通過“限時跳讀”的方式在文中找到答案。第二個是採用“尋讀”的方式,完成一個時間軸線圖。(通過文中四個不同的時間,找出相應的時間。)第三個是“細讀”文章,然後完成一些比較細節化的問題。第四個是讀文章思考問題,並與同伴討論。這一個問題是對文本學習的昇華,也是一個探究題,答案也不唯一。最後一個任務是解釋文中比較難懂的句子,通過對這幾個句子的理解,加深文本的學習。

為什麼上課會拖堂?為什麼課堂任務解決不了?原因有多方面,諸如課堂節奏慢、學生課堂突發情況、課堂生成超出課前預設、展示任務設計不合理等等,另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老師的“貪心”太重,總想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最多的內容,卻沒有認真思考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能力。我也經常犯此類錯誤,高估學生,內心總是存在僥倖心理,想當然認為學生可以(或應該)達到更高的要求。這的確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需要改正。比如今天的設計,如果能夠把第四個和第五個任務刪掉,也許課堂就顯得更流暢,更舒服了。

就是因為學生在展示的時候出現了諸多問題,才有了新的課堂生成,以及新的教育契機和資源。但是因為個別小組展示的聲音不到位(不夠自信),自然會表現得語言不和諧、發音不正確,這些都是老師下一節調整教學活動的第一手資料。

作為一節閲讀課,可喜的是我慢慢堅守“以課定教”的本色,而沒有犯經驗主義,講解太多知識點。很多老師認為,一個長篇Reading有那麼多的生詞和語法點,是要一一講解的,否則心有不甘,很不放心學生,因此,往往會把一節精美的文章肢解地支離破碎,閲讀課變成詞彙課或語法課。如果長此以往,會考的閲讀(40分),怎樣保證學生能夠有熟練的技巧,獲取較高的分數呢?另外,文本要傳達的文化氣息,也會在肢解過程中變得毫無蹤影。那語言的“人文性”又何以體現?總之,這節課的總體設計,是比較符合《課標》要求的,體現了英語不同課型的功能性。

首先,在整個課堂環節中,老師一直是學生的引領幫助者,真正在行走的是學生,學生讀、學生練習、學生展示、學生質疑和補充,老師只是在需要的時間顯身,給予學生更精確、細緻的點撥和指導。這就意味着學習的主體——學生做了課堂真正的主人。他們通過自合探、點展練的方式,翱翔在知識的海洋裏。

其次,老師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滲透,一節課裏,針對着學生出現的不同狀況,老師用輕鬆的話語化解學生學習的難點,並多次使用諺語激勵學生如何做到更好。比如:當發現學生讀音錯誤較多、課文不流暢的時候,老師告訴他們“Practice makes perfect.”;體現小組合作的時候,老師説“A man may go faster,but a team may gofurther.”等等,這樣的長期薰陶,勢必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價值取向。

最後,老師以文本為依託,啟迪學生去擁有更樂觀、更豐富的人生。本節課我以“Mickey”這一個小人物角色,告訴學生無論誰,只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都會換來美好的生活,並以圖片的形式,推薦一些中國經典卡通角色“美猴王”、“鋼鐵葫蘆娃”等形象,讓學生學會欣賞經典,並通過賞析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最後板書了一個“Mickey”簡筆畫,列出了本課時的課標詞彙。新教育倡導的理想課堂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實有效的教學框架——為課堂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第二重境界:發覺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第三種境界: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儘管距離第三重境界還有一定的一些差距,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但畢竟,已經向着這個方向在發展,並且已經捱到邊上了。這一點,也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

每一節課,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能夠經常反思課堂,並及時改善,我們的課堂會日趨完善,朝着接近教育本質的方向行進,師生也將過上比較和諧、幸福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