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方特色的散文:徘徊·小洲

與小洲相識,是在大一上學期,她是我義講的服務點。

關於地方特色的散文:徘徊·小洲

小洲村始建於元末明初,明清時期建設的建築其實隨處可見,比如清代道光年間建的司馬府第,鑊耳風火牆的造型是其主人身份地位的最好象徵;歷時幾百年的蠔殼屋現在仍有人在居住;在明代古井打水,對於小洲村民似乎也不過是平常;橫縱向延伸足足十米遠的古榕樹,給村中人以富貴吉祥的祝福……在小巷中的他們顯得很不起眼,但是一轉角你便能見到。他們,藏在一條條窄巷中,藏在一座座現代化的高樓建築之中。

小洲村民説着一口流利又略帶口音的粵語,彼此熟悉,又各自過着自己的生活,身上都帶着這個地方特有的氣質。他們有些人簡樸到極致:娘媽橋美食在“叫囂”着他們的豬腳姜、艇仔粥;自制的粽子、缽仔糕總能吸引到從各個地方來的遊客;有些人精緻到不行:一個頗有韻味的店名一堆成批產出的紀念明信片、手鍊、陶瓷、公仔,可愛而引人注目的手寫黑板或是塗鴉玻璃,暗黃色的店內燈光,如此精品店一條巷都不止一家兩家;還有一些外來人:他們或是為了獲取靈感,或是為了陶冶情操,在此租房常住,陶瓷、攝影、書刊、繪畫、音樂樣樣齊全……

他們似乎與小洲村已經融為了一體,又似乎並不是他們中的一員,因為他們並不瞭解他們這個所生所長之地,他們並不瞭解這幾百年歷史的小洲。他們之所以與小洲像是一體的,是因為他們重塑了小洲的特色,他們以一家又一家的店重塑了小洲的特色。古建築淹沒在排排高樓裏,淹沒在各種特色小店之中。本應是主角的古建築,卻常常成了配角,屢屢被人遺忘。來到了小洲,遊客才發現,比之古建築所藴涵的文化,更吸引他們的或許是小洲的文藝氣息。

因為想要看到小洲的古典文化而到小洲,甚至是在這裏住下來,為了能容納更多的人,過去的舊房子不得不被拆掉,現代的新房子就此建起,租給更多外來人入住。如此,便滿足了更多想要住進來的“藝術家”們,收租也成為小洲村民的另一經濟來源。各種小吃店,各種精品店,也是同理。小洲也就變成了新舊夾雜,或者是新多舊少的古村莊。

現在的人去完小洲,大多都會問一句:啊?就是這樣?“走在村落裏,河涌蜿蜒交錯、造型各異的小橋枕溪流之上,莊重的祠堂規整有序,古老的宮廟樸實淡雅,傳統的民居參差錯落,在綠樹婆娑的掩映下,象一幅畫有小溪、綠樹、灰垣、素瓦等具有嶺南水鄉特點的水墨畫。”小洲顯然不能撐起百度百科對它的風景評價。“嶺南最具水鄉特色的古村莊”,也並不是那麼地名副其實。

而關於小洲幾百年的文化,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知道多少?又有多少是準確的呢?作為小洲村義講小分隊的一員,或許更加知道小洲文化資料記載的缺失、尋找的無奈及傳播的困難。在開展義講之前,為了有更多遊客願意參加我們的活動,瞭解小洲的歷史,費了很大的功夫策劃出了小洲文化導賞的活動。設計地圖、設計印章、設計禮品、設計流程,準備了兩個多月才開始了第一次義講。現在我們已經做了五六次的服務,我依然害怕遊客的拒絕或者評價。我羞於問別人“願意聽一下我的講解嗎”,因為覺得自己根本就沒什麼好講的,遊客多問我幾個問題我就不會了,那憑什麼要別人為我而駐足呢?覺得自己已經拼命去找資料,拼命完善細節,拼命想要這個活動變得更好,但我所做的努力,對她的推動永遠都好像只有一點點,不要説讓社工滿意,連自己都知道自己不過是得過且過。社工也曾對知道小洲歷史的長者做過探訪,整理其口述的歷史,但資料上的矛盾點卻很多,沒有人知道究竟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

因為小洲這樣困難的義講情況,我對她的情感,似乎也處在一種徘徊狀態。每一次去小洲,我的身上基本上都肩負的任務,她之於我幾乎沒有過什麼遊玩的樂趣。我很厭煩,去小洲每每都要走十幾分鍾、很爛的路,每每都是帶着緊張而興奮的心情前往,卻帶着失落和疲憊歸來,做志願服務的滿足感,我似乎從來沒有從她那裏得到過。同學一跟我説到“要去小洲”,我便會馬上拒絕,便會説“你不要找我去了”。因為去的次數太多,對她的興趣也失去了。但聽到“小洲”二字的時候,又會升起一種親切感。似乎像是自己很熟悉的一個朋友,義講的文化導賞活動就像自己的一個孩子,會毫不吝嗇地跟別人説小洲是怎麼怎麼樣。

若是單單是小洲這個地方,我雖有些厭倦,但也有留戀;若是作為義講的一個服務點,她一定是不合適的,我們也正在考慮着換一個服務點的問題。如果我們也不在了,她會怎麼樣?還會有其他高校的人來幹這件事情嗎?當有遊客想知道她的歷史時,又應該怎麼辦呢?

司馬府第已經將近十年沒有開過門了,許多人都不知道這位大官的古宅是長什麼樣子的,也不知道當年他為朝廷為小洲做過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功過;本有“高低遠樹如煙織,遠近青山入畫看”美譽的華台山現也破敗不堪,像是垃圾的堆積地;現在仍有在使用的蠔殼屋,主人卻並不瞭解它的由來與歷史……我不禁為百年之後的小洲村擔憂。

沒有這些古建築,不知道這些文化,大家似乎都可以好好地生存,總會有別的生存方式。但是我想説,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並不是點綴,它是這個地方生存的根基。如果沒有了文化作為積澱,她不過是和其他的村莊一樣,僅僅只是一個村莊而已;如果進到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古建築沒有了,村中人也都不知道這裏的歷史文化,那她還有什麼特別的呢,她不過是名字與別的不一樣罷了。

下個學期,小洲村應該就不會再是我們的服務點了,我也再不用每週都往那裏跑了。我希望,再次見到她時,她不會再在新舊間徘徊不定。或許,只有做好舊文化的保護,才能成就一個全新的小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