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海水養殖業發展問題調查報告

一、我市海水養殖業發展現狀

x市海水養殖業發展問題調查報告

我市地處亞熱帶,擁有zz公里的海岸帶和兩個內海,水質良好,水温常年穩定,水產養殖沒有生長停滯期,發展海水養殖得天獨厚。全市現有蝦池面積xx畝,其中高位池面積xx畝,主要分佈:xxzz畝、zzxx畝、zzx畝、東澳x畝。低位池面積xx畝,主要分佈:xxaa畝、xxzz畝、xxvv畝、xxvv畝、xxzz畝。養殖方式為合作社和專業户,其中合作社有xx家、專業户有xx多户。兩個內海有漁排xx個、vv個欄口,其中老爺海有漁排zz個、 xx個欄口;小海有漁排xx個、 vv個欄口。

由於低位蝦池都抽用兩個內海海水進行養殖,而兩個內海漁排放養長期都處於“無序、無度、無償”狀況。因放養過度,水道堵塞,海水交換能力低,導致海水質量差,環境污染嚴重,病害頻發,且在漁排和蝦池之間相互傳染,惡性循環,不僅漁排養殖不能得較高經濟效益,而且蝦池養殖也效益低下。據調查,在沒有發生病害情況下,低位池養殖成本約xx元/畝,產量約xx公斤/畝,價格xx元/公斤左右,經濟效益較好,可一旦發病就會嚴重虧損,有些養殖户難於維持下去。為增加農民收入,近幾年,經過廣泛宣傳發動和政府扶持,很多地區養殖户對其蝦塘進行更新改造,據統計,全市已改造的蝦池有zz畝,其中xxvv畝、zzvv畝、xxvv畝、zzxx畝、xxvv畝。經過更新改造後的蝦池養殖效益明顯上升,據調查,更新改造後蝦池產量約xx公斤/畝,養殖成本約vv元/畝,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全市尚有vv畝低位池等待改造。

我市低位池大都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早期建設沒有科學規劃,佈局不合理,排灌系統不科學,進排水不分家,容易造成病毒交叉感染。從現未改造的低位池狀態來看,存在池塘陳舊老化、池水淺、漏水嚴重、技術落後等,加上漁排放養密度過高,水質差及病毒交叉感染嚴重等因素影響,嚴重製約我市海水養殖業發展。因此,引導和扶持農民從內海養殖向外海養殖和進行低位池改造,對發展我市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非常必要。

二、發展我市海水養殖業的意見

(一)引導和扶持農民發展深水網箱養殖

鑑於小海海域現有養殖漁排x個、x個欄口,且都放養在港門口的狹小水道上,嚴重地影響海水交換,影響小海周邊x畝蝦池的養殖。同時,因漁排放養過度,病害頻發,很多漁排養殖連年虧損。為使漁排養殖和蝦池養殖達到雙贏,一方面要加強對小海漁排養殖規劃管控,遷移港區及狹榨通道漁排,嚴禁新增漁排。同時,在港北附近劃定一片海域,通過政府扶持,引導漁排養殖户成立合作社,拆除小海養殖漁排轉向深海網箱養殖。

據瞭解,製作周長x米雙浮管圓式深水網箱成本約為x萬元/個,建議由市政府補貼製作,安排給願意拆除自家漁排的養殖户養殖。實施計劃為:XX年安排x萬元製作x個深水網箱進行養殖試驗,成功後,每年安排x個,爭取5年內把港區及航道上漁排轉移完成。

(二)引導和扶持低位蝦池改造

鑑於我市目前尚有x畝低位蝦池未改造,這些蝦池大都陳舊破損,設施差,病害多,產量低,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下,需分步實施改造。改造要求為:①池塘水深1.8米以上;②四周水泥硬化式增鋪地膜;③進排水分開;④每畝配1-2台增氧機;⑤有條件的進行中央排污。據測算,每畝改造成本約為4000元。

為調動農民改造低位池積極性,促進養殖增效,建議市政府每畝補貼xx元,從XX年起,每年改造xx畝,爭取3-5年內全部完成低位池改造。

(三)扶持種苗繁育基地建設

1、扶持和樂蟹種苗繁育基地建設

近年來,由於和樂蟹天然資源的過度捕撈以及養殖環境的惡化,造成天然捕撈和樂蟹種苗量急劇下降,未能滿足我市養殖和樂蟹的需求,制約和樂蟹的發展壯大。因此建議政府予以扶持,並引進資金技術,興建和樂蟹育苗場來解決我市養殖户養殖和樂蟹苗種問題。初步設計規模為:投資xx萬,佔地面積x畝,育苗車間x座,育苗池x個,育苗水體x立方,年產和樂蟹苗x億尾。通過扶持發展和樂蟹種苗基地,發揮品牌效益,推動和樂蟹產業發展。

2、扶持東風螺種苗基地建設

目前我市養殖東風螺有xx多户、x千多口,主要分佈在xx鎮,年產東風螺xx噸,產值xx萬元。可市內沒有一座育苗場,苗種均來自文昌及瓊海。由於東風螺養殖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我市水質跟文昌、瓊海又有差別,所以養殖户每次購苗,都要測驗苗場的水質是否與本地水質相近,才確定購苗,選擇苗種空間非常有限。因此,建議政府扶持在xx鎮建設一座東風螺育苗場,初定規模為:投資x萬,年產x億粒。通過扶持東風螺種苗基地建設,推動東風螺產業發展。

(四)加強水產病害防治

做好水產病毒防治,是促進農民增收、養殖增效的重要措施。對此,我們將與海南大學、海南省水產研究所等一些專家聯繫,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現場指導:一是指導農民根據水體情況確定養殖類型和品種;二是指導農民根據水體空間,適度放養;三是指導農民做好病害預防,養殖前期進行消毒,調節養殖水體ph值,改良水質;四是指導農民養殖中控制好ph值,透明度溶解氧,氨氮變化,定期施有益生物,降低水中有害因子,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增強免疫抗病能力。同時,設立養殖科技110,對病害及時組織專家會診防治,把病害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