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總體趨勢樂觀

29日在北京發佈的《XX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列入研究範圍的35個城市在生態投入指標上的表現均比XX年有所改善,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趨勢樂觀。

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總體趨勢樂觀

該報告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共同發佈。這是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在9月份通過新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後,首份在華髮布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報告。

報告依據“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運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和生態投入指數,對中國35個大中城市、長三角核心區16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了研究。報告不強調城市在具體指數上的排名,而是劃定了人類發展和生態投入的理想範圍,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目標。

報告指出,在列入研究範圍的35個城市中,武漢、長沙等7個城市,在取得高人類發展水平的同時將環境影響控制在較低水平;北京、廣州、海口和長沙4個城市具有相對高的城市發展效率;此外,35個城市在生態投入指標上的表現均比XX年有所改善。報告認為,儘管非東部發達地區城市在可持續發展轉型上需要更多的支持,但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趨勢是樂觀的。

報告學術負責人、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主任諸大建表示,依據各城市目前的發展階段,報告也為其在發展道路方面提出了相應的促進人類發展、降低生態投入的建議。

在當日舉行的“XX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上,新華社副社長於紹良指出,城市發展要靠人的理解和接受,要靠人的參與和推動,要靠人的創新和創造。城市價值選擇應當特別重視如何體現對人的發展需求的深度關切,體現對人的生存、生活、工作及發展的關懷。這既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體體現,也是關係到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核心要素

“中國城市正在依據‘xx’規劃制定自身發展的五年規劃,同時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規劃,以人為本,協調生態和人類發展。”聯合國系統駐華代表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諾德厚表示。

武漢、長沙在本次論壇上榮獲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頒發的“XX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獎”,廣州垃圾治理項目、佛山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改革試點項目和重慶武隆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項目榮獲“XX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範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