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國小調查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農村國小調查報告關於農村小學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農村國小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調查報告農村國小師德師風問卷調查報告【經典】

雲南省福貢縣農村國小生冬季衣着和鞋履情況調查報告(圖片來源:《希望工程》雜誌)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4篇大綱

為了更客觀地瞭解西南地區國小生冬季“缺衣少穿”的現狀,進而使相關公益資助服務更加貼近當地受助者的實際需求,中國青基會發起了關於“雲南省福貢縣農村國小生冬季衣着和鞋履情況”的小型調查,該項目得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蘇楊研究員的業務指導。

調查的初衷是反映中國西南省份國小生冬季“缺衣少穿”的客觀現實。因西南省份緯度較低,地理位置接近或穿越北迴歸線,雲南、貴州、廣西等省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冬季相對温度較高,零度以下天氣零星散見。這種總體的氣候狀況容易導致一些人認為,這些地區“缺衣少穿”只是正常現象;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在那些海拔相對較高的山區,氣温仍然很低,單薄的衣衫和拖鞋並非冬季的正常着裝。帶着這些相互衝突的觀點,我們調查組進入實地展開了調研。

12 月上旬,調查組赴雲南西北怒江州福貢縣進行了相關調查。該調查目的縣的選擇,由諳熟雲南全境基本情況的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推薦。由於福貢縣可以呈現出西南邊遠貧困地區的一些典型特徵,因而頗具代表性。

縣情背景介紹

該縣是少數民族聚集縣。傈僳族(75%) 在境內人口最多,怒族(20%)是世居民族, 漢族是該縣的少數民族。這裏與緬甸接壤,緬甸籍的打工者在怒江全州都頗為常見。

該縣為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所夾持,居民沿怒江峽谷而居。傳統草編民居多搭建於半山,農業也大都集中在陡峭的大山上,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土地掛在山坡上”。雖然屬於中國南方,但地處山區的福貢縣氣候成垂直分佈。境內河谷區域屬亞熱帶,半山坡屬温帶,高山屬寒帶。縣內最高點在碧羅雪山上,海拔4300米;最低點是海拔1010米的怒江江面,相對高差超過3000米。

1、經濟背景

根據統計年報,怒江州在xx年雲南省共16個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排名中倒數第一;而福貢縣則是倒數第一(怒江州)中的倒數第一:該縣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460 元,在雲南省縣市區排名中為最末一位——第129 位。福貢縣現任縣長曾用“邊區中的邊區,貧困中的貧困,落後中的落後……”來總結福貢縣的縣情。xx年12月初,國務院扶貧辦發佈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xx-2020 年)》提出,未來十年將對14個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福貢縣屬於《綱要》所提及的14 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滇西邊境山區。

與經濟相對睏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地物價畸高,與北京等大城市相差無幾。而由交通不便導致的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得部分商品價格甚至還高出北京的同類商品。高物流形成的原因是路網的缺乏,地處峽谷地帶,怒江州府六庫至福貢只有一條主幹道。

去往福貢的交通情況和所耗時間可以直接體現物流的艱難。六庫在怒江峽谷南端,離六庫最近的機場是南部的保山市或西邊的大理市,到達這兩個城市機場一般需從昆明轉機。自保山市或大理市進入六庫,高速車程三四個小時。而六庫一路向北去往福貢縣,120 公里車程同樣需要三四個小時,而且常伴有堵車。當地官員介紹,越向北海拔越高,地理位置越偏僻,交通運輸成本自然越高,物價也就越高。比如一雙在州府六庫售價約五十元的雜牌皮鞋,到了福貢就會漲價,而再往北邊的貢山縣就會賣到一百元。

物流成本的昂貴對於此次調查的數據分析尤其重要。

2、教育背景

福貢縣對教育極為重視。儘管xx年縣財政收入只有2658萬元,但當年教育投入高達983 萬元。而且,據教育局領導介紹,福貢縣已經達到並超過國家教育改革綱要所提出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4% 的目標。

近年來,福貢縣的基礎教育相關投入在持續加強,“兩免一補”全覆蓋,“邊疆補貼”全落實。每個在校國小生每月補貼95元,由學校統籌安排,基本可實現住校學生吃住全安置。在學校裏不僅免除學雜費,作業本、筆等文具也由學校發放,就餐質量也不錯,“零負擔”下的家長如今願意送孩子上學,該縣國小生階段輟學率小於1%。因為家長們多數漢語不通,現在鼓勵孩子“讀了書過得更好”。而鼓勵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也是地方政府的宣傳重點之一,“磨刀不誤砍柴工上完國中再打工”的大標語直接刷在了山體上。

現在對家長來説,孩子主要的花費就是日常衣物,此行調查的20 位家長每年為孩子的支出從一百元到數百元不等,其中主要的內容就是衣物,部分家庭條件略好或有搭車途徑的學生會從家長那裏拿到交通費。

調查的對象、內容及方法

這次調查的對象主要為二年級到六年級的國小生,共計197人,這些學生分佈於6 所學校,其中包括:4 所完小(含1 所中心完小)和2個教學點。雖然學生的穿着情況與年級並無直接相關性,但調查仍然儘量覆蓋了幾乎全部年級,一年級因漢語學習時間短(入學僅3個月)而沒有實施問卷調查。完小和教學點的比例選擇兼顧了總體的學生數和宏觀並校趨勢。

此外,我們還就相關問題對20 位學生家長以及6 所學校校長做了結構式訪談。

此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是福貢縣農村國小生冬季衣着和鞋履情況,此外也涉及一些相關問題。就學生的問卷調查而言,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上學狀況,包括是否住校,上學的交通方式,需要多長時間等問題;第三部分為冬季鞋履情況,包括鞋子的類型,新舊程度,價格以及數量;第四部分為冬季衣着情況,包括冬季穿衣的件數,是否有棉衣,所穿衣服是否能保暖,身上最保暖衣服的價格,以及增添衣服的需求等問題。

為了跟學生的調查問卷形成對照,我們也對一些家長做了結構式訪談。訪談內容既包括子女的衣着和鞋履狀況,還增加了家庭的經濟狀況以及對子女的經濟投入狀況。在校長的訪談中,內容主要包括學校的硬件與軟件方面的設施狀況、財政投入狀況、以及對資助的需求情況。

方法上,我們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在定量研究層面,設計了學生問卷,以及針對學校校長和家長的結構式訪談問卷。考慮到學校地理分佈的特殊性和調查團隊人力上的限制,抽樣上我們放棄了概率抽樣而採取了立意抽樣的方法。

我們依據學校類型(覆蓋完小和教學點)、地理分佈、交通狀況以及調查人員人數,抽取了6 所農村國小中的197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定性研究層面,我們具體採用了非結構式訪談和民族誌的方法。一方面,我們對典型學校及5個左右的典型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另一方面,我們圍繞調查主題,在當地市場做了衣服和鞋子價格的調查,並且在村莊中做了很多村民日常生活的參與式觀察。這些定性的調查對於我們的數據分析極為重要。

調查數據的分析

1、學生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

調查樣本中,傈僳族學生佔絕大多數, 而漢族學生最少。其中,92.4% 的學生為傈僳族,5.1% 為怒族,1.0% 為漢族,1.5% 為白族。學生年級分佈於二年級到六年級,平均年齡分佈在9 歲到14 歲(見下表1):

從表1 的均值上看,二年級學生平均年齡為8.97 歲,説明他們的上學年齡普遍偏晚。從樣本標準差上看,高年級(四、五、六年級)的標準差明顯大於低年級(二、三年級),説明在高年級中,同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差異較大。以六年級為例(標準差為1.12),其中,最小的學生11 歲,最大的學生則達到17 歲。數據表明,到了高年級, 有些學生可能因為學習進度跟不上,出現留級現象。

學生家庭成員數平均為5.4,75.1% 的學生家庭成員數為4~6 個。學生父母的職業狀況以務農為主,佔據92.8%;父母均為公職人員的佔5.6%,只有父親是公職人員的佔1.6%。在父母打工情況的調查中,66.3% 的學生的父母均在家務農,22.3% 的學生的父母中有一個在外打工,11.4% 的學生父母都在外打工。

2、學生的上學與鞋履狀況

調查樣本中,住校學生佔57%,全部來自完小,教學點無住校生。住校學生休息時間比較靈活,有的上十天學放三天假,有的放半月假或月假。在上學方式中,走路上學的佔95%,騎自行車和坐公交車的各佔2.5%。在上學時長一項中,47%的學生上學時間超過1 個小時,17.1%的學生超過2 小時,13%的學生走路上學超過3 個小時。需要説明的是,因為計時工具的缺乏和時間概念的缺失,部分被調查國小生對時長缺乏概念。而典型特徵是大大縮短了其走路時間,某班多位學生都自認為走路時長為半小時,而瞭解情況的班主任根據其居住村落判斷為3 小時甚至更長。

在過冬所穿鞋子類型中,赤腳佔1%,拖鞋佔了27.6%,運動鞋(或其他可保暖鞋類)佔71.4%。在學校類型和鞋履類型上,可以發現:穿拖鞋學生主要集中在教學點。(見表2)

在鞋履類型與上學時長的關係上,我們也發現:赤腳走路上學的學生,上學所需時間確實相對短些,因為他們來自於教學點,家校距離較近;而穿運動鞋上學的學生,上學時間相對最長,説明家校距離最遠;在上學時長上,性別差異並不明顯(見圖1)。

圖1:性別、鞋履類型與平均上學時長

但是,從圖1 來看,即使是教學點,赤腳走路上學平均時約23 分鐘。這在我們看來已不可思議了,但在小孩子那裏還屬能忍的範圍;超過45 分鐘時,他們才選擇穿拖鞋; 對他們來説,超過1 個小時的時候,運動鞋才成為他們的選擇。可見,運動鞋對他們是多麼的珍貴,除非迫不得已,否則學生不輕易穿。在冬季所穿鞋子的新舊程度(以購買時間衡量)一項中,約25.9% 的學生鞋子是最近一個月剛買的,49.7% 的學生買了才半年左右(見圖2)。

圖2:所穿鞋子的新舊程度

但是,這絕不表明學生特意追求時尚,經常買新鞋。要理解這一數據,我們必須聯繫到當地市場背景。據此行的市場調查,二三十元的鞋子充斥市場,而這些價低的鞋子並非“物美”。有位班主任老師説,二十元的運動鞋在不總穿的情況下,都未必穿得過一個冬天,還不如十元錢的人拖鞋耐穿。另據云南省青基會理事長沈光鑫介紹,整個雲南省邊遠地區等貧困鄉鎮,都是假貨氾濫。

也就説,鞋子之所以新,首先是因為鞋子本身質量差;再加之農村學生經常走山路,致使鞋子易磨損,不得不經常重複購買低價低質量的鞋。一位家住鄉鎮的家長在訪談中説,他只給孩子買50 元左右的運動鞋,因為25 元的運動鞋只能穿15 天,而50 元的能堅持5 個月。該學生家長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在鄉鎮集市上買賣貨物,其清晰的數概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些家長的計算中,如果買不起更好的鞋,還不如穿拖鞋。

在鞋子價格的調查中,59.9% 的學生鞋子價格低於20 塊錢,30.2% 的學生鞋子價格在21-50 元之間,也就是説90.1% 的學生鞋子價格不到50 元。就此,還需要參考當地的物流背景:由於交通不便導致的物流成本增加,使得這裏的物價水平幾乎與北京持平,部分商品價格甚至高於北京的同類商品。調查時某年輕老師腳穿一雙國內二線品牌運動鞋,花200 多元在縣城買的,而同樣品牌、鞋款在大城市的實際購買價格只需150 元。所以,不管真貨、假貨, 這裏的價格都相對較高。近6 成的學生鞋子低於20 塊錢, 可以想象其耐穿性如何。

在鞋子數量方面,22% 的學生常年只有一雙拖鞋, 67% 的人除了拖鞋,只有一雙其他鞋子可換(通常是運動鞋,當地人叫常通鞋),而這雙鞋子大部分時間不輕易穿着,除非是上體育課,或者走較遠的山路,平常大部分時間還是拖鞋。而這兩部分人佔到了樣本總數的近90%。所以,冬季穿拖鞋的學生真實比例要遠遠大於之前統計的27.6%。

3、學生衣着狀況及需求

在冬季所穿衣服件數的調查中,約62% 的學生所穿衣服不超過兩件(見圖3)。在福貢,由於海拔相對較高,温差大並常有山風,冬天早晚氣温常低於5 度。對於四處透風,沒有任何供暖設備的教室和宿舍來説,薄薄的兩件衣服顯然不足以保暖。而且,觀察中可以看出,學生們所穿衣服不僅少,且十分破舊,有的看起來幾個月沒換洗過了。據某教學點點長介紹,有些看上去不太合身的衣服是民政局聯繫捐贈的二手衣物,這裏的學生不挑穿,有衣服遮體就可以湊合過冬。

圖3:冬季所穿衣服件數

在是否有棉衣選項中,沒有棉衣的學生佔57.6%,剩下的42.4% 的學生雖然有棉衣,但也顯得十分破舊。在冬天所穿的最好(最保暖的)衣服的價格調查中,價格低於30 元的佔51.3%,30 至50 元之間的佔35.4%。也就説,冬天學生身上所穿的最好衣服的價格低於50 元的佔了86.7%;而價格超過100 元的只佔2.1%。在冬天所穿衣服是否能保暖一項中,61%的學生不能保暖。在進一步問到冬天還需要增添什麼衣服的題目中,12.1% 的學生需要保暖內衣,19.3% 學生需要棉衣,10.7% 的學生需要運動外套,57.9% 的學生以上都需要。

為了為此次調查留下照片記錄,每到一校我們都從多角度拍攝學生照片。面對鏡頭時學生們有時靦腆有時雀躍,回看自己的照片是最興奮的一刻。不過我們也發現,拍照時很多孩子面對鏡頭微笑前總要習慣性的吸一下鼻子,鏡頭拉近時,會清晰的看到不少學生人中處的清鼻涕痕跡,顯然,早晚的天寒、單薄的衣衫讓部分學生們引致感冒。需要説明的是,由於大山阻擋日照時間短,該地區冬季大部分時間温度偏低,最低氣温甚至低於零度,早上上學路上平均氣温都不到10度,學生們穿着單薄的衣衫走在山間小路上。

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農村國小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關於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課外閲讀是語文閲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語文閲讀能力和提高學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正確地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一、二年級階段學生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 三、四年級階段的要求是“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40萬。” 五、六年級階段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擴展自己的閲讀面,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閲讀在國小的語文教學中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課標》在“教學建議”中還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然而,由於國小生的課外閲讀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問題也很多,距離《課標》的要求還很遠。尤其是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存在的問題更突出,為了更好的瞭解農村陔子的閲讀情況,我對本校中高年級隨機選取100學生的閲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的目的:

一是瞭解我校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

二是通過調查,瞭解影響學生課外閲讀的因素,以利於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課外閲讀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閲讀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學生課外閲讀量少。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讀過的課外書很少,其中沒有讀過課外書的佔27%,讀過2—5本的佔68.3%,讀過10本的佔4.7%。

2、學生閲讀興趣不高、能力低下。通過調查發現,喜歡課外閲讀的佔23%,絕大多數學生讀課外書只看情節,走馬觀花,能夠“查典或問別人弄清意思”的佔10%,“作讀書筆記”的佔5%。

3、學生課外閲讀資源貧乏。調查發現,部分有閲讀的興趣的同學家中藏書5本以上的佔10%,2本以上佔53%,沒有藏書的佔37%。有44%的同學父母認為課外閲讀用處不大。

(二)出現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閲讀缺乏興趣

一直以來,“課外書”被認為是“閒書”,對提高學習成績沒有多大作用,沒有閲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課外閲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大多數語文教師對學生課外閲讀漠然視之,讀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學生不會讀。久而久之,學生對閲讀漸漸失去了興趣,更談不上養成課外閲讀的習慣。

2、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書籍來源匱乏。首先是學校藏書數量少,內容陳舊,而且大多數學校圖書室未向學生開放,學生想讀書卻無處借閲.其次多數學生家中沒有圖書,學生放學回家想看書卻無書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長認為課外書是“閒書”。

3、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各級學校教師不能給學生提供閲讀的條件和機會,一味地應付抽考、會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語文和數學兩科的課業學習上,課外作業擠佔了學生的課餘時間,就連節假日也要對付大量的家庭作業,學生想讀書哪裏有時間和精力?同時,許多家長也認為讀課外書籍影響學習,因此,不讓學生看課外書,一旦發現,輕則沒收,重則毀掉,學生在家裏想看書也不敢看。

四、調查總結

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可能改變的辦法有以下幾點:

1、培養興趣:不同的學生其閲讀興趣也隨之不同,所以教師不僅要熟知圖書的內容,更要加深自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圖書時才能遊刃有餘。在國外,如果孩子不喜歡閲讀,人們不會認為是孩子的問題,而把原因歸結為家長和老師沒有為他創設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沒有發現他喜歡和感興趣的閲讀材料。那我們,要使學生的閲讀成為“悦讀”,該怎麼做呢?有愛看書的父母,才有愛看書的孩子。”家長讀書、看報、上網無疑是孩子無聲的榜樣,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就更愛看書,寫作能力也強。如果家庭中缺乏讀書的氛圍,怎麼指望孩子喜歡看書呢?這種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家長自己放棄學習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並不鮮見。

2、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建設,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改善辦學條件,為農村中國小配套足量的圖書,建好圖書室、閲覽室,使學生有足夠的課外閲讀資源.

3、各級學校領導、教師應轉變觀念,努力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形勢,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豐富學生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而這些都有賴於學生的課外閲讀,因為課內學習畢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師要重視對國小生課外閲讀的指導.首先應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閲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有閲讀的內部動力。其次要進行閲讀指導。一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內、課外閲讀的關係;二要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鼓勵他們多讀好書;三要讓學生每天花一定時間讀書,養成習慣;四要做好讀書筆記;五要定期舉行讀書會,讓學生交流讀書體會。

5、學校應積極與家長聯手,從改善家庭環境、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入手,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例如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的閲讀現狀,同時瞭解孩子在家中的閲讀情況。教師也應經常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家訪,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生活和課外閲讀等情況,教師與家長應該多溝通,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農村國小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調查報告農村國小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農村國小學生學習方式現狀分析》調查報告

一、 調查的背景:

本課題組以省“xx”規劃課題《農村國小創新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實驗方案為切入口,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努力下和有關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立足學校實際,深入開展課題的調查研究,紮實推進實驗進程,初步瞭解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

二、 調查的目標:

以平鄉縣常河鎮中心國小、平鄉縣西位明德國小兩所農村國小為實驗學校,對近1100名學生,18個班級展開調查。採用訪談、調查問卷等形式,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瞭解學生學習的方法,瞭解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瞭解學生自主學習時蒐集資料的方法和途徑,從而初步瞭解農村國小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

三、調查的方法:

訪談法:教師交流訪談、實驗班學生訪談

調查問卷法:對兩所實驗學校全體學生進行調查問卷。

四、 具體實施:

1、教師交流、訪談: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學生實際、學科特點和任課教師及家長展開交流和座談,初步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常河鎮中心國小由王濤和賀慶江負責,西位明德國小由郭巧格和閆震負責。(xx年12月28日上午9:00在西位明德國小進行訪談,xx年12月29日上午9:00在常河鎮中心國小進行訪談,29日下午整理材料,將整理好的材料交馬軍鋒。)

2、學生訪談: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詳細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瞭解學生學習的方法,瞭解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瞭解學生自主學習時蒐集資料的方法和途徑。對常河鎮中心國小的五年級三班和六年級四班,兩個實驗班共103名學生進行訪談,由馬軍鋒、吳曉敏、王素華負責。對西位明德國小的二年級一班和三年級一班,兩個實驗班共141名學生進行訪談。由閆震、閆禕寧、馬寧負責。(xx年12月30日上午進行訪談,xx年12月31日將訪談的結果整理好,形成書面報告,和訪談記錄一起交給王濤。)

3、問卷調查:對常河鎮中心國小和西位明德國小近名1100學生,18個班級進行問卷調查,西位明德國小由閆震、閆禕寧、馬寧負責發放和收集,常河鎮中心國小由馬軍鋒、吳曉敏、王素華負責發放和收集。(xx年1月4日發放調查問卷,xx年1月6日上午第二節課,課題組全體成員在課題研究辦公室,整理調查問卷,做出數據分析。)

五、調查分析:(xx年1月9日—xx年1月12日)

(一)學習興趣和態度:

1、課堂表現:

問題一:在課堂上,你能積極回答問題嗎?

a、從不回答 b、偶爾回答 c、經常回答

選擇:a、0.4% b、64.4% c、35.1%

2、教學手段:

問題一:你喜歡老師利用多媒體上課嗎?

a、不喜歡b、還行c、特別喜歡

選擇:a、8.8% b、36.1% c、55%

3、解決問題:

問題一:解題時,你是否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

a、不是 b、有時是 c、基本上是

選擇:a、3.5% b、41.9% c、54.4%

問題二: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你會怎麼做?

a、直接不理睬 b、能解決就解決,不能就放棄 c、自己動手、動腦力求自己解決

選擇:a、0.4% b、38.1% c、61.4%

問題三:在學習中,你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時怎麼辦?

a、放棄、不理睬 b、請教老師,請教同學 c、提出討論,尋找解決辦法

選擇:a、1.3% b、74.7% c、23.9%

問題四:你在做題時是否經常只注意結果而不關心解題步驟和解題方法?

a、從不這樣 b、有時這樣 c、常常這樣

選擇:a、40.4% b、44.4% c、15.1%

4、作業情況:

問題一:你的學習主動性如何?

a、主動完成佈置的學習任務,有時間的話會自己尋找新的學習任務

b、能夠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

c、有時候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選擇:a、44% b、40.9% c、14.9%

5、課後複習:

問題一:你學習過的知識,是否還會複習?

a、不復習 b、有時複習 c、經常複習

選擇:a、1.7% b、57.5% c、40.7%

6、課後反思:

問題一:學完課文之後,你是否嘗試不看書而回想出它的要點?

a、不是 b、有時是 c、基本上是

選擇:a、16.7% b、39.6% c、43.6%

問題二:你學習後經常反思嗎?

a.無 b.有時 c.經常

選擇:a、7.8% b、51.7% c、40.3%

(二)學習方法:

1、發現新知識:

問題一:、在學習上,當你發現新知識時,你能?

a、不理睬b、有興趣就會學習 c、及時分析,並學會新知識

選擇:a、0.8% b、28.9% c、70.1%

2、知識記憶:

問題一:在學習必須記住的知識時,你是否會考慮它是什麼意思?

a、不考慮 b、有時考慮 c、基本上考慮

選擇:a、0% b、32.8% c、67.1%

問題二:在記憶新知識時,你是否自己動腦筋、想辦法?

a、不是 b、有時是 c、基本上是

選擇:a、0.4% b、33.4% c、66%

3、小組合作:

問題一:在學習上,你願意與其他同學合作嗎?

a、不願意 b、無所謂 c、願意

選擇:a、1.7% b、17.5% c、80.7%

問題二:小組合作交流時,你覺得哪種方式最合適?

a、不聽也不發言 b、爭着説,搶着説 c、認真聽,輪流説

選擇:a、0.8% b、3.5% c、95.5%

4、學習方法總結:

問題一:問題解答後,你是否重新檢查和總結解題方法,並把它記住?

a、不那樣做 b、有時那樣做 c、基本上那樣做

選擇:a、3.4% b、50.2% c、46.3%

問題二:你是否定期做學習總結?

a、不是 b、有時是 c、經常是

選擇:a、21.1% b、52.1% c、26.7%

問題三:你是否經常制定學習方法?

a、從不 b、有時 c、是

選擇:a、11.4% b、51.3% c、37.2%

問題四:你的學習方法是怎樣的得出的?

a、老師講解 b、學習同學 c、自己總結

選擇:a、38.2% b、18.3% c、43.4%

問題五:當你學會新的學習方法後,你的心情如何?

a、無所謂 b、一般 c、開心

選擇:a、3% b、11.8% c、85%

問題六:你認為好的學習方法對於你學習新知識的幫助大嗎?

a、沒有幫助 b、有點幫助 c、幫助很大

選擇:a、0.4% b、13.5% c、85.9%

問題七:你是否對某些科目有獨特及有效的方法?

a、全部都沒有 b、有一部分 c、全部都有

選擇:a、5.1% b、72.7% c、22.1%

(三)課後自主學習:

1、獲得信息的途徑:

問題一:你課後獲得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是?

a、教材書籍 b、報刊雜誌  c、電視和廣播和網絡媒體

選擇:a、27.3% b、7.7% c、64.8%

2、上網交流:

問題一:你認為和同學最佳的交流方式是:

a、寫信 b、電話聯繫 c、qq聊天

選擇:a、17.3% b、31.4% c、51.2%

(四)校本課程:

1、經典誦讀:

問題一:每天課前的“經典誦讀”你是怎麼做的?

a、不認真讀 b、基本上認真讀 c、認真讀

選擇:a、2.8% b、30.8% c、66.2%

2、英語對話:

問題一:在英語課上你經常用英語對話嗎?

a、不是 b、有時是 c、經常是

選擇:a、45.3% b、45.8% c、8.8%

班 刊:

問題二:你閲讀“班刊”嗎?

a、從不讀 b、偶爾讀 c、喜歡讀

選擇:a、19.2% b、48.2% c、32.4%

3、教師講壇:

問題一:學校開展的“教師講壇”活動,覺得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嗎?

a、沒有幫助 b、有時有幫助c、 有很大幫助能學習到課外知識

選擇:a、2.1% b、17.1% c、80.7%

(五)綜合實踐:

問題一:你喜歡綜合實踐課嗎?

a、不喜歡 b、喜歡 c、喜歡並且積極參與

選擇:a、5.7% b、55.7% c、38.5%

六、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訪談、問卷調查、課堂教學觀察和教師訪談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學習方法、課後自主學習、學校校本課程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學習興趣和態度方面:我們課題小組針對課堂表現、教學手段、解決問題、作業情況、課後複習、課後反思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發現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態度不積極。對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在課堂上發言不主動,對待問題時依賴性強,不能主動地進行思考問題和想辦法解決。課後不能堅持經常複習,對學過的知識不經常進行反思。

學習方法方面:我們課題小組針對“發現新知識”、“知識記憶”、“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總結”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一部分學生有興趣就會學習,有一小部分學生對新知識不感興趣。在知識記憶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對知識的意義不進行思考和了解就是死記硬背,缺少記憶的方法。在小組合作方面學生願意和其他同學交流,缺少交流的信息資源,不知道説什麼,怎麼説。在學習方法的制定學生不經常總結,自己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依靠老師和同學介紹學習方法,自己不總結。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方法比較陳舊,學習方法的運用不夠靈活。

課後自主學習方面:學生喜歡上網和老師同學交流,在網上也能獲得學習的信息。

校本課程方面:我們課題小組從經典誦讀、英語對話、班刊、教師講壇四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興趣比較高,但是存在課程資源準備不足,對身邊的校本資源、地方文化特色挖掘不夠深的現象,不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綜合實踐方面:學生喜歡綜合實踐課,但不知道如何去參與。只有少部分學生參與活動,還是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少,教師缺少實踐意識,不能把綜合實踐和各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

七、實施建議:

我們課題小組針對農村國小生存在的問題和現象,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一)、開發和利用校本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挖身邊的學校文化進行校本課程研究。

(二)、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三)、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學習

(四)、改變學校課程結構,從興趣入手創新學生學習方式。

農村國小師德師風問卷調查報告【經典】農村國小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調查目的:

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家長對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程度,同時也為了瞭解家長對學校發展的期望,以便及時掌握廣大學生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看法與建議,從而更好地推進我校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XX年6月末我校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全校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調查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65份。調查問題的設置主要包括對孩子的在校表現、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對學校的管理、對學校的教育質量、對教師的評價。調查對象為我校在校學生家長,被調查的學生家長對此調查給予了較大的重視和支持,收回調查問卷989份(部分家長因工作衝突未參加校園開放日活動),較好地實現了此次調查的目的。

二、調查結果

通過對回收的 98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如實地掌握了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看法和建議。調查顯示學生家長對我校的總體滿意度普遍較高,具體評價情況如下表:

序 號調查內容“比較滿意”及“滿意”以上人數所佔比例

1對孩子的表現83784.6%

2對孩子的學習成績79680.5%

3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96297.3%

4對學校的管理88589.5%

5對學校的教育質量93594.5%

6對教師的工作97298.3%

現對調查統計結果並結合我校實際工作作簡要分析:

(一)對孩子的表現比較滿意,認可學校管理

通過此次調查,“對孩子的表現”比較滿意和滿意的調查問卷共有837份,佔84.6%.學校各項活動的開展和教育教學的嚴格管理促使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我校地處開發區,生源大多數為農村小孩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很多孩子平時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主要教育來自學校教師。家長把教育孩子的更多期望放在了學校和老師身上。學校從實際出發,在辦學的起始階段一直以“規範”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養成教育措施,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堅持在活動育人,使廣大學生養成了良好了的行為習慣。為此,廣大家長對學校的教育工作、學校的管理工作表示肯定。

(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滿意,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達到預期期望值

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廣泛的認可。有796位佔80.5% 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滿意或滿意。我校生源大多數為農村小孩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很多學生原來就讀於村小或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成績等各方面都表現得不夠理想。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我校就讀,經過幾年的學習,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穩步中提高,家長對此比較滿意。但也不排除個別學生學習習慣等仍舊不夠理想,主要原因是家長不夠重視,家庭因素的影響,新近轉學來的基礎差,或者是身體缺陷導致。所以,我們廣大教師更要有愛心和責任心,將目光更多地關注於後進學生的發展。

(三)對教師工作評價甚高

調查顯示,有 972位佔 98.3% 的家長對學校教師的工作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普遍認為廣大教師工作認真、對學生負責。認為我校的師德師風良好,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的責任心強。學校提出的“做老師就做好老師”的理念留給廣大家長很深的印象。

總的來看,通過我校幾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與發展,學校整體實力不斷提高。從學校在公眾中的形象到學校的內外管理,從學風到校風,從育人環境到社會評價逐年攀升。正朝着品牌學校的目標不斷邁進。

三、家長對我校提出的意見與建議

此次調查不僅是為了掌握對學校的評價的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通過此次調查也建立了家長與學校之間溝通的橋樑。通過調查得到了眾多家長的寶貴意見。綜合來説,家長們認為我校正處在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的過渡階段,在重視教學質量的同時,更要思考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的發展;更要重視學校走內涵發展的路線,打造品牌學校。以下是家長提出的主要意見與建議:

1.教學方面:要加強教學與研究的結合,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自學能力和知識運用於生活能力的培養。

2.特長培養方面:希望學校能多開展一些課外興趣活動,鍛鍊學生的社會能力和溝通能力。

3.家校多聯繫:因為校園安全問題,現在家長只能在校園開放日的時候進入校園,一學期聯繫一兩次覺得太少,對孩子在校表現瞭解得不多。學校今後要充分發揮家訪、家校路路通等溝通交流方式,和家長取得儘量多的聯繫,使家長更放心。

綜上所述,此次調查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顯示了學生家長對我校工作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在肯定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為我們學校的發展提出了諸多問題與寶貴建議。家長的認可,給了我們極大的鼓勵,激發了我們打造品牌學校的信心和決心。“沉穩邁進每一步,靈動發展每一天。”學校將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努力加快發展,提高質量,辦出特色,爭取儘快實現“建一流品牌、辦特色學校”的近期辦學目標,在此基礎上為實現“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學校”的中長期辦學目標而不懈奮鬥,給家長和社會一個滿意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