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環境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近期,我們採取座談、問卷調查和走訪企業的方式,與6家企業和部分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分析當前經濟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表明,我縣經濟發展環境經過階段性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企業普遍反映,近兩年來,經濟發展的硬軟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全社會重視環境建設的氛圍已經開始形成。但是,實行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任務仍然十分艱鉅。加強經濟發展環境建設,努力營造通暢、寬鬆、便利、法治的良好環境,依然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縣域經濟發展環境調研報告

一、經濟發展環境現狀

座談中,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今年縣委專門成立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辦公室,下“重錘”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全力支持企業發展。人大、政協對經濟環境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強,加強了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和監督。改變了以往投訴無門、治理無人的局面。隨着政府職能逐步轉變,審批項目逐年減少,審批事項向服務中心集中,方便了企業辦事。嚴肅查處了一批損害經濟環境的案件,行政執法人員明目張膽地“吃拿卡要”等違紀行為明顯減少,雁過拔毛的現象得到遏制。實行獎勵納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親商、安商、護商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經濟發展環境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當前的經濟環境與經濟發展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

第一,發展意識不強,企業經營的政策環境仍不寬鬆。座談中大家反映,傳統的官本位、權本位、利本位意識在一些部門仍然存在,有些幹部發展意識不強,習慣用計劃經濟的管制手段管理企業,居高臨下,錯誤地認為管理就是收費,執法就是處罰,對企業不惜竭澤而漁。有些部門在服務企業,幫助企業跑項目、創品牌、融資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業發展的政策難以落實。座談中大家反映,儘管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夠靈活,在服務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還不足,企業准入的門檻還比較高,一些好的產業進不來,有的來了也留不住,難以形成規模。如南河工程老闆中途撤走,亞泰和勝動合作項目黃磷尾氣發電無法履約等等。少數部門由於思想觀念難以從根本上轉變,習慣用條條框框束縛企業,在服務企業發展上支持的少,干預的多;設路標的少,設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審批項目過多,程序繁瑣,行政服務中心的作用發揮不夠。座談中反映,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對滯後。一些部門面對新一輪市場競爭,缺乏緊迫感,工作中輕服務、重收費,輕監管、重處罰,程序繁宂,服務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審批項目偏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發揮不夠,行政審批方式單一。二是行政審批手續繁多。有些具有審批職能的單位仍抱着部門權利不放,以種種藉口搪塞,至今不進中心。有的雖然在中心設立了窗口,卻把行政服務中心當作“收發室”,實行審批職能體外循環。有的行政機關一項許可要經多個科室,涉及到幾個分管領導。有的在報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實行一次性告知,對申報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業找關係、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欠缺,存在不作為、慢作為的現象。大家反映,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務企業工作中,縣領導比部門領導重視,部門領導比中層幹部重視,對縣領導重視企業發展,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的作法給予高度讚揚。但也認為,有些部門政令不暢,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力度不夠。有些部門握有實權的科長、主任等中層幹部對待上級決策、政令和要求,以種種藉口頂着不辦。有些工作人員接到報批項目後,採取“擠牙膏”式的服務,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快辦事,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單位自由裁量權過大。有些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少、宣傳政策少,但突擊檢查多、行政處罰多。在行政處罰中就高不就低,濫用自由裁量權,隨意抬高處罰額度,只要在檢查中發現一點問題就獅子大開口,等着企業去“做工作”。過大的自由裁量權也容易滋生執法中的腐敗行為。

上述種種問題,不同程度地損害了我縣經濟發展環境,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挫傷了企業二次創業的積極性。因此,經濟發展環境問題必須引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

二、經濟發展環境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經濟發展環境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幹部思想觀念、行政管理體制及保障機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解放不夠。思想不解放,發展意識不強,缺乏大膽開拓創新的精神,是造成發展環境不優、影響我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少數幹部不善於用發展的眼光、市場的辦法來解決經濟環境中存在的難題和問題,工作中缺乏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理念;有些執法部門的幹部不能正確看待當今市場競爭的壓力和趨勢,墨守成規,工作中缺乏敢闖敢冒的開創精神,扶持企業發展、推動地方經濟騰飛的舉措不夠得力;有些同志,習慣用條條框框束縛自己的手腳,人為地抬高市場準入門檻;少數部門領導幹部受官本位、權本位、利本位思想影響,怕部門職能旁落、怕部門利益受損、怕權力喪失、怕減員削職,在優化經濟環境工作中缺乏真抓實幹的勇氣,有的想方設法保留審批項目,致使審批制度改革難以到位。一些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漠不關心,缺乏全局觀念、大局意識和主人翁精神,服務意識差,直接影響了經濟環境的改善。

二是地方財力不足。由於發展不夠,地方財力不足,許多審批項目難以減少,不合理的收費政策不能廢止,行政機關的宂員難以精減,“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的問題不能很好解決,發展和生存的矛盾依然存在,這也是經濟環境難以迅速優化的直接原因。由此派生的亂收費、亂罰款、亂執法等許多有損經濟環境的現象難以從根本上遏制,使經濟發展和優化經濟環境不能同步。由於部門預算不足,為保證部門的正常運轉,有些部門不惜為錢執法,以罰代法,導致了收費養人、坐收坐支、以收定支現象難以根除,客觀上為損害經濟環境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是保障機制不健全。首先是責任機制不明確。儘管縣委、縣政府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但部門落實不夠,工作目標不明確,工作內容不具體,工作績效考核不及時,績效考核的結果沒有很好地與幹部任用、獎懲掛鈎。其次,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形式單一。一些部門政務公開推行不力,一些行政機關的行政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和制約。其三,制度體系不完備。近年來,雖然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中採取了諸多措施,制定了一些相應的制度,但由於這些辦法和措施比較零散,沒有形成有機整體,制度約束的功能沒有充分顯現。近幾年,紀檢監察機關結合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查處了一批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但公開曝光不夠,以案示教不夠,教育和警示作用不大。因此,在當前有效的保障機制尚未形成的情況下,我縣優化經濟環境的工作依然處於治標階段,經濟發展環境尚未走出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

三、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環境建設的對策建議

營造順暢、寬鬆、便利、法治的經濟發展環境,是決定縣域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當前,我縣正處於經濟發展的良好機遇。要實現經濟的騰飛,就必須用硬措施建設軟環境。從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改革體制、完善機制入手,推進經濟發展環境建設逐步深入。

1、進一步解放思想。只有思想進一步解放,才能帶來觀念進一步更新,作風進一步轉變。要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服務發展”的大討論,引導幹部羣眾充分認識“環境就是競爭力,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生命線”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大局意識、開放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增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努力解決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做到在全局與局部的關係上,全局意識要強;在效率與程序的關係上,效率意識要強;在服務與監督的關係上,服務意識要強;在創新與規範的關係上,創新意識要強。進一步樹立權力就是責任,管理就是服務,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抓環境就是創政績的責任意識。要鼓勵企業敢闖敢試,只要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都要積極為企業提供發展的舞台。要鼓勵幹部和企業家交朋友,鼓勵採取多種方式支持企業發展,重獎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用真誠留住人才,用優惠政策吸引投資,用優質服務方便投資,用優良的環境培育企業,真正形成“資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環境走”的局面。

2、進一步優化服務措施。行政服務環境最具決定性,最具帶動性,最具能動性。環境決定發展,服務創造優勢。因此,創新服務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重中之重,也是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根本體現。一是對外來投資者予以“綠卡”保護。為外來投資者工作、生活、學習提供最大的方便、最寬鬆的環境,吸引和保護外來投資者在投資興業,使外來投資者安心、寬心、舒心、放心。促進外來先進思想的滲透和同化,促進外來優秀人才的挑戰與競爭,促進外來生產要素的富集和激活,努力形成招商引資的“葡萄串效應”。二是開展部門單位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堅持和完善重大項目許可服務新聞發佈、聯審會辦、超時默認許可等制度,對重大項目行政許可流程進行全程跟蹤問效。三是對規模企業實行上門服務。定期到有關鄉鎮、企業、工業園區,現場提供面對面服務。定期邀請投資者、納税人和企業家座談,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投資者、納税人和企業家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定期開展送政策上門活動,將有關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優化發展環境的相關制度、涉企收費目錄手冊等發放到企業,確保政令暢通。

3、進一步強化監督。一是繼續開通投訴、舉報電話,設立投訴、舉報信箱,受理羣眾舉報和投訴。二是在全縣納税大户或規模以上企業中聘請10名企業負責人為軟環境監測信息員,定期召開軟環境監測信息交流會,及時掌握投資者生活和工作需求;及時掌握投資者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掌握投資者對軟環境建設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及時排查整改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各類問題,逐步完善軟環境監測網絡,努力提高軟環境監測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大對行政執法部門和重要窗口部門的檢查、收費、處罰、許可以及服務態度、工作作風、行政效能等方面的明查暗訪力度,及時糾正和查處影響投資環境的人和事。四是開展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執行情況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處罰依據、處罰標準、裁量結果、處罰執行、相對人意見等情況,遏制濫用自由裁量權行為。堅決杜絕多收費、少服務甚至只收費、不服務的現象。

4、進一步健全保障機制。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從根本上講,是與既得利益的博弈,是與傳統觀念和習慣的較量,必將是一場攻堅戰。因此,必須結合實際,標本兼治,立足建設,逐步建立優化經濟環境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環境由治理向建設轉變。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經濟發展環境建設的領導,建立經濟環境建設的目標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各單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職責,做到層層有責任、人人有壓力。各部門領導幹部要切實加強管理,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對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要敢抓敢管。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對下失之於寬,就是對企業苛之於嚴”,給下級犯錯誤的機會,投資者就不給我們機會。對嚴重失職、失察的領導幹部要堅決實行責任追究。其二,要進一步健全經濟發展環境的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經濟環境監測點、經濟環境監督員的監督作用,進一步加強人大、政協和新聞媒體對優化經濟環境的監督指導,積極推行企業評部門、企業評行風制度,定期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士,對企業經營的環境開展經常性的暗訪活動,向社會公開評議結果,與幹部評先表彰、獎懲任用真正掛起鈎來。其三,要暢通企業的投訴渠道,規範投訴制度,建立反應迅速的投訴機制。加強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的監督,切實做到有訴必辦、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錯必糾。其四,要建立完善懲處機制,加大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案件的查處力度和組織處理力度,着力推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制。“盯準不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形成“馬上行動,強力執行”的工作氛圍。對於擾亂經濟秩序,破壞經濟環境建設,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案件,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決進行查處,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公開曝光,真正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