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調研報告範文十二篇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1

我連認真貫徹團關於扶貧幫困工作精神,按照“保 障民生,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總體要求,突出“政策保障一 户不漏,專項救助一個不少,社會幫扶一刻不鬆”三條主線,狠 抓“幫扶體系完善,幫扶資源整合,幫扶資金到位,幫扶標準提 升”四大關鍵,逐步構建了全方位、廣覆蓋、制度化、常態化的 扶貧幫困工作機制,使連隊低保户、特困職工等所有困難對象都 得到有效的幫扶救助,使他們的困難狀況得到一定改觀。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十二篇

1、政策保障,應保盡保,穩定人心 政策保障,應保盡保, 我們在全面調查、摸清困難職工底數的基礎上,分門別類, 對新致貧的困難職工符合標準的納入低保、專項救助,做到應保 盡保,一户不漏,今年,全連低保對象 14 人都享受到了相關福 利。同時,按照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新增的低保對象開始向 低保邊緣户延伸,逐步擴大了低保受益範圍,同時將全連無固定 收入的重殘人員全部列入了救助範圍。優撫對象按照撫卹補助自 然增長機制, 完善了保障制度, 普遍提高了優撫羣體的生活水平。

2、專項救助,濟貧救急,凝聚人心 專項救助,濟貧救急, 我們以低保户、低保邊緣户以及重殘人員、患重大疾病無自 救能力的困難户為主要對象,實施臨時生活救助,幫助他們渡過 難關。大病困難的職工,設置醫療專項救助金,同時對全連特困 家庭危重病情況進行了調查,對貧困患病者根據不同情況,採取 1 了救助、幫扶、介紹家人就業、做工等方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3、“社會幫扶, 雪中送炭”暖人心 “社會幫扶, 雪中送炭” 為進一步擴大參與面和受益面, 在繼續實施幹部結對幫扶困 難職工的基礎上,我們動員幹部、社會能人等各方力量參與到幫 扶工作中來,對每一個困難職工落實至少一名幫扶人員,使所有 困難職工都有人幫、有人助。為使結對幫扶工作紮實有效,深入 開展,我連專門成立了扶貧幫困領導小組,落實了幫扶結對,建 立了結對幫扶情況台帳,對全連扶貧幫困工作進行決策部署,指 導協調和督察考核。並通過召開會議、專欄宣傳等形式,營造人 人蔘與扶貧濟困、 個個爭當愛心使者、 定期深入走訪的濃厚氛圍, 開展“送温暖、獻愛心’活動。在扶貧 幫困中,除資金、實物捐助外,還因人而異,分類施保,指導勞 動技能,發展高效農業,介紹就業崗位,為困難職工減免一事一 議籌資籌勞款、為貧困農户子女資助學習費用等,切實減輕困難 職工的負擔。

今年的扶貧幫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我們面對的 任務、壓力仍很艱鉅。職工因病因殘或因災因禍致貧在所難免, 加快困難職工脱貧致富步伐,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普惠於民, 尤其是使困難職工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讓他們自立自強,生產自 救,提升全面小康的受益面和滿意率,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愛 和幫助。扶貧幫困工作更要在構建全方位、廣覆蓋、制度化、常 2 態化的工作體系,拓寬社會援助渠道,廣泛籌措扶貧幫困資金, 發展慈善事業,動員更多的力量參與扶貧幫困,我們還必須作更 大的努力!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2

渠縣檔案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上級“大調研”活動,結合工作實際,現就匯東鄉龍眼村1組一對象户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一)家庭成員

對象户家住匯東鄉龍眼村村辦公室附近,於20xx年脱貧。該户明白卡上共2人,包括户主(37歲)、之母(61歲)。

(二)家庭環境

1、傢俱家電齊全:大小空調各一個,衞星電視機一台,冰箱一台,沙發老式新式各一套,木質餐桌一張。

2、裝修情況:房屋為三間一樓一底,外牆貼滿瓷磚,廚房台板貼有瓷磚,碗櫃為鋁合金製成,裝有玻璃拉門,整潔、衞生。窗户上裝有玻璃,掛着綠色窗簾。

(三)家庭收入

户主經技能培訓後到福建省泉州一鞋廠務工,月收入20xx元;之母在家種植時令蔬菜。

(四)享受政策

1、農保一人一年共900元。

2、享受醫療救助扶持,面交新農合參保費,縣域內住院按90﹪報銷。

3、引導户主技能培訓後到福建省泉州一鞋廠務工,月收入20xx元。

4、享受移民搬遷分散安置5萬元,今年4月已入住房。

二、致貧原因

1、生產生活條件惡劣,距離主公路遠,交通不便。

2、之母眼睛四級殘疾。

3、户主本人無就業技術。

三、脱貧建議

匯東鄉龍眼村地理位置偏遠,與達川僅一河之隔,交通極為落後,雖基本達到村村通、户户通,但匯東鄉沒有集市,到三匯鎮上去辦事,只能租坐快艇到三匯水泥廠或乘坐摩托翻越白臘坪,再到三匯鎮上,路程遙遠且路況不好,易發生事故,亟待解決。為此,深入匯東鄉調研的縣委苟書記,作出重大指示,必須開通一條通往三匯的公路。現公路正在規劃、評估過程中。貧困對象户扶貧調研報告範文是網友投稿分享,屬於調查報告,共有1844個字。下載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寫稿任務。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3

南城縣位於贛東中部,縣域面積1698平方公里,轄10鎮2鄉150個行政村,總人口35萬。全縣有耕地面積30萬畝,先後被評為全省第一個“噸糧田”縣和糧食高產創建縣,林地面積170萬畝,水域面積14萬畝,自古為魚米之鄉。生態環境優美,生產資源豐富,屬於一方山水能養好一方人的好地方。全縣現有農業人口26.4萬人,經精準識別貧困後,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户2703户7319人,約佔農業人口的2.8%。為了確保我縣建檔立卡貧困户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小康,縣委、縣政府把扶貧攻堅作為“一號民生工程”來抓,着眼“三年決戰同步小康”的戰略佈署,瞄準貧困羣眾共奔小康不掉隊的工作目標,切實擔當起讓貧困羣眾共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果的歷史責任,現就我縣如何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情況報告如下:

一、政府兜底,保障扶貧到村到户

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補助標準,擴大低保覆蓋面,對建檔立卡貧困户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每個成員,民政部門都要納入低保範疇。根據我省規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270元/月(國家規定的貧困標準是262元/月)的農業人口都可列入低保對象,我縣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户2703户7319人,全部符合列入低保對象的條件。目前我縣低保人口是89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中約有2300人,也就是説建檔立卡貧困户中還有5000多人未納入低保。如何解決這5000人納入低保對象。建議:一是對現有的低保户進行核查,對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進行清理,從中空出低保指標3000人,二是省裏再追加我縣低保指標20xx人。按照現有政策低保金的資金來源由三級財政負擔,中央負擔60%,省財政負擔20%,縣財政負擔20%,補助標準是平均195元/人/月,即縣財政負擔39元/人/月。這樣全縣增加20xx人納入低保補助對象,那麼中央和省裏每年要追加374萬元,縣財政追加93.6萬元。

二、產業扶貧到村到户

按照“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宜商則商”的原則,結合我縣貧困户發生率低和絕大多數貧困户家庭無正常勞動能力的特點,在產業扶貧上我們將採取以下措施:1、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貧困户的生產生活條件,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我縣尚未開展新農村建設的自然村,有計劃地分年分批實施新農村建設,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實施貧困村飲水工程建設,解決安全飲水問題;加快推進貧困村電網升級改造,確保貧困户用電的安全、可靠、穩定;加大村組公路建設,改造中小危橋,提高貧困村公路服務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解決好貧困户的行路難問題;幫助貧困户改善農田水利設施,解決農業生產灌溉難題;2、結合各鄉鎮產業發展的特點,重點扶持產業基地的做大做強,帶動貧困户脱貧致富。努力打造以萬坊、洪門、徐家、建昌為中心的蛋雞養殖基地,對符合條件的蛋雞養殖貧困户,利用項目資金為他們交蛋雞養殖保險費和籌建雞舍;打造以株良、沙洲、天井源為中心的畜禽養殖基地,對符合條件的養豬、養牛、養羊等特種養殖貧困户利用項目資金籌建養殖場;打造以上唐、新豐街、龍湖、裏塔為中心的果業種植基地,對符合條件的種植貧困户利用項目資金解決灌溉設施和儲藏庫建設。3、針對性地扶持有帶動貧困户脱貧致富能力的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對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户引導他們以土地流轉、山林權租賃或入股的形式出讓給專業合作社或農業龍頭企業業主,利用項目資金扶持合作社和企業主做大做強,讓貧困户獲得不低於項目資金的10%的受益率,從而幫助貧困户脱貧致富。

三、搬遷扶貧到村到户

按照“羣眾自願,規模適度,梯度安置”的原則,對生態條件差,不宜居住在原地的貧困自然村進行有序地引導貧困村整體向集鎮、中心村進行搬遷轉移。對於生態條件好不願離開本土又居住在危舊土坯房中的貧困户進行就地搬遷安置,幫助貧困户改善居住條件,確保全縣貧困户居住安全。20xx年我縣根據貧困村、貧困户的申請,全縣扶貧搬遷293户100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217户642人,同步搬遷非貧困户76户360人。具體措施如下:①整體搬遷的兩個組共計85户3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9户26人,按照每個補助2萬元(省級0.8萬元/人,信貸資金補助1.2萬元)同步搬遷的非建檔立卡對象76户360人,按照每個補助0.8萬元/人,安置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所需資金由信貸資金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8萬/人進行實施。②對於不願離鄉離土,仍居住在危舊土坯房中的,又不符合入敬老院的建檔立卡貧困户實行在村組建設保障性安置住房,實施交鑰匙工程,全縣共208户616人。各村根據貧困户的意願,採取集中建安置房或在原址拆舊建新的兩種辦法進行安置。建房資金按2萬元/人(省級補助0.8萬元/人,信貸1.2萬元/人),對於集中安置點還可根據實際需要利用信貸資金補助一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所需經費

四、教育、就業扶貧到村到户

根據精準識別後,全縣貧困户有在校學生1046人,對此教育行政部門要落實好現有國家濟困助學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資助標準,酌情減免學雜費。每所學校要對貧困學生進行摸底、造冊登記,把貧困學生全部納入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重點救助範疇,同時對貧困學生寄宿生要適度提高生活補助標準,對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貧困生優先給予政府資助金。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積極推行社會力量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發生。在幫助貧困户就業方面,積極整合“金藍領工程”、“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培訓資源,實施能人帶動工程,大力培養種養能手、致富帶頭人、農民技術員、農業合作社領軍人物,對建檔立卡貧困户進行職業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在當年資金計劃內,對凡自主自願參加就業技能培訓並獲得技能證書(技能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上,實行憑證直接補助。力爭使每户有發展潛能的扶貧對象至少掌握一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或開發公益性崗位,用於扶持貧困人口就業。

五、社會保障扶貧到村到户

在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時,對全縣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户1683户,佔總貧困户的62%,衞生行政部門要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制訂落實醫療衞生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加強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確保縣、鄉、村有達標規範化管理的醫療衞生服務機構,方便貧困户就近就醫。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保貧困羣眾的參保率。完善大病保險制度和重大疾病救助制度,減輕貧困羣眾醫療經濟負擔,使貧困羣眾病有所醫。強化民政、殘聯、紅十字會組織慈善救助的職能,搭建政府部門救助資源、社會救助項目與貧困農户救助需求相對接的信息平台,鼓勵、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開展慈善救助。充分利用“四進四聯四幫”工作平台,發揮“連心小分隊”作用,積極開展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在開學前夕,國家扶貧日、春節前夕,開展捐贈助學、結對幫扶、走訪慰問等活動。

六、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問題與不足

一是精準識別難以精準。由於貧困户存在收入多樣性、隱蔽性,加上受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總數控制要求,我縣貧困人口基數低,貧困對象統計工作難度大,情況複雜,而我縣的實際情況是因病因災返貧現象較多,貧困面較大,貧困原因較為複雜,出現“僧多粥少”現象,最終只能採取收入倒排模式進行評選。二是產業扶貧難以精準。由於我縣是低保户倒掛縣,而識別出來的精準扶貧對象又多為老弱病殘,有能力通過產業扶貧的少,所以產業扶貧難以精準到建檔立卡貧困户,只能採取由專業合作社及實體企業帶動貧困户務工就業,從而達到貧困户脱貧目標。三是扶貧長效機制未健全,扶貧開發工作與其他單位和部門缺乏有效銜接,工作聯繫、項目對接、資金整合相互之間協調不夠。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部門之間合力不夠,部分行業和單位以及鄉鎮、村領導對精準扶貧的思想認識、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夠,存在不平衡狀況,總認為扶貧工作是某個部門的工作。因病因教致貧返貧現象較為突出;重病、慢性病的報銷比例偏低;“雨露計劃”培訓資金扶持範圍不廣等。四是鄉(鎮)專門負責扶貧工作的人員偏少,兼職的多,造成對扶貧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產業扶貧項目立項不精準,特別是縣、鄉兩級缺乏項目驗收的專業技術人員,項目驗收工作滯後。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4

為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有效推動全鎮脱貧攻堅工作順利實施,按照地委、縣委的統一安排部署,我加快研究制定脱貧攻堅專項行動計劃,完善保障措施,切實增強全村脱貧攻堅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位於城xx公里,屬於農業鎮,海拔XX米,積温℃,無霜期天,耕地XX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XX畝,人工飼草料地面積XX畝;牲畜存欄量為只(頭),出欄量為只(頭);該鎮總户數XX户,總人口XX人,由組成。該鎮20xx年預計人均收入XX元,按照XX元人均收入的扶貧標準,確定該村共有人户XX户XX人。

二、貧困户貧困成因

在XX黨委書記統一安排下,通過入户走訪、摸底等方式精準摸清我村XX户貧困户基本情況。通過彙總整理髮現我村因病、因殘、因學致貧XX户XX人、缺土地、資金致貧XX户XX人、兜底致貧XX户XX人、缺技術、勞動力致貧XX户、自身發展動力不足XX户XX人。我村貧困户之所以難脱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受教育程度低,脱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全鄉的農牧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科學種養意識比較淡薄,思想上比較保守,對新型農牧業生產技術的學習能力比較弱。市場意識薄弱,缺乏適應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制約其發展;貧困家庭缺發展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缺乏脱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二)地理位置偏僻,缺乏競爭優勢。地處偏僻,遠離目標城市市場和縣城,運輸成本高,造成迅速發展缺少良好的競爭環境,導致畜產品優質不優價,嚴重製約了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民穩步增收。

(三)生態環境脆弱,影響持續發展。一是草原資源有限。牲畜量逐年增加,草場載畜過度,草場資源遭受嚴重破壞,遏制了畜牧業的發展進步。二是耕地面積少、種植結構單一。農民的科學種植水平普遍不高,農作物畝產量較低,並且抵禦自然災害的風險能力較弱,單一的作物種植不能給農牧民致富提供保障。

(四)教育負擔重,因學因病因殘返貧現象嚴重。一是我村多數貧困户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户,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小麥、玉米,收入較低,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户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户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因學因殘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三、扶貧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書記為第一責任人親自負責,明確一名分管領導專職負責扶貧攻堅,抽調x名工作能力強的幹部負責扶貧辦公室業務工作。建立扶貧攻堅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扶貧工作推進會,及時解決扶貧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包村聯户工作機制,由包村領導、站所幹部、駐村工作組、村幹部等組織扶貧工作隊聯繫XX户貧困户,負責幫助所聯繫貧困户貧困人口制定精準的脱貧方案,貧困户不脱貧,包聯幹部不脱鈎。結合村級組織換屆,配強村“兩委”班子,根據實際需要選配能力強、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幹部到村任職,夯實扶貧村基層組織基礎。

(二)量身制定扶貧方案。圍繞貧困户致貧原因,按照“五個一批”的脱貧路徑,結合實際,採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辦法,量身制定貧困村及貧困户的'扶貧方案。一是針對耕地較多、水利設施落後的村,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帶動扶貧,實施渠道防滲工程XX公里,新挖排鹼渠XX公里,修復渠道XX公里,完善XX畝集體地灌溉設施,解決土地鹽鹼化嚴重問題。二是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集中力量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工程,改善貧困村發展條件。20xx年,繼續加大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場。購買安裝健身器材組、路燈XX個、購置垃圾箱XX個;不斷完善教育事業,新建平米高標準雙語幼兒園一座,配齊學生上課設備、取暖設施、XX米圍牆、平米公廁以及幼兒休息室配套附屬設備建設,加快普及農村學前雙語教育;繼續完善村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支持村衞生院標準化建設、村衞生室建設等。農村基礎設施健全,為美化村內環境提供堅強的保證。通過能人引領、合作社示範帶動,發展牛羊養殖育肥,使農牧民人均收入達XX元以上,增收XX元以上。幫助貧困村XX户XX人,實現脱貧增收。

(三)“一户一策”精準扶貧。按照扶貧包户的分工,動員進村入户,開展扶貧政策宣傳,與農户面對面溝通交流,統一羣眾思想,摸清幫扶貧困户基本情況,查找分析貧困原因,建立“一户一策”,積極出點子、傳信息、指出路,為生產發展出謀劃策。對有就業意願的,積極與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對接,及時發佈用工信息,推薦就業;對有培訓需求的,邀請農廣校、技校等專業人員,利用今冬明春閒暇時間,圍繞餐飲服務、種養技能等,有針對性開展技能培訓,實現致富脱貧。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5

按照整體安排,20xx年xx月19日至xx月21日,我們赴旬底廟鎮、太村鎮、馬欄鎮、職田鎮、湫坡頭鎮、城關街道辦事處等鎮辦,在店子河村、喬村、太村、郭崖溝村、散集村、前益陽村、上牆村、青村等村進行調研,逐村走訪深入瞭解“三講話一通報”學習貫徹情況及脱貧攻堅落實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致貧原因分析

通過了解,我們將貧困户致貧原因歸結為“自然條件+精神狀態”的小循環,即因自然條件差生產技術不到位,加之思想上缺乏脱貧意識,導致貧困户難以脱貧、貧困村整體貧困。具體表現如下:

(一)自然條件較差。其中走訪的8個村大多位於河谷溝壑地帶,海拔較高,土地瘠薄,乾旱、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比較頻繁,村莊位置偏僻,居住條件較差,多數羣眾仍居住在土窯洞中,且年久失修。比如湫坡頭鎮散集村村民趙潤河,其子離異留子且外出打工,現住窯洞三孔,年久失修,冬天不擋風、夏天不擋雨,危漏嚴重。店子河村大多剩下年老體弱的羣眾,住房均是多年前的舊房,沒有能力進行修繕,多數羣眾等待移民搬遷脱貧,不願修屋建房,村容村貌變化不大。

(二)行路吃水用電困難依然存在。這些村普遍居住分散,交通、通訊等設施建設嚴重滯後,通村道路和村內街道坑窪不平,部分村主要街道路面簡單硬化且已破爛不堪,羣眾出行不便。太村鎮、馬欄鎮等通村路坑窪嚴重,羣眾來往經商,發展產業就顯得更為困難。同時,普遍存在用水困難,部分羣眾要在露天泉眼取水,遇到陰雨雪天,生活用水很難保障。部分低壓電網改造還沒有實施,缺電導致羣眾家中電器有時無法正常使用。

(三)上學和就醫困難較多。由於村莊規模較小,學齡兒童不斷減少,加之前幾年合校政策,很多學生要到附近完小上學,這些完小沒有寄宿條件,年齡稍大的孩子每天走讀,來回往返5公里以上,小一點的孩子學生家長必須天天接送,個別村教學點還存在一兩個老師教兩三個學生的情況,教學質量無法保證。村級衞生室僅在形式上存在,缺少必要和常規藥品,多數羣眾就近看病不方便,醫療條件極為有限。

(四)羣眾受教育程度整體偏低。村民主要以國小和國中學歷居多,還有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甚至有部分村幹部處於文盲或半文盲狀態。村民思想觀念陳舊,大多數村沒有羣眾文化活動場所,村民農閒娛樂主要是打麻將、諞閒傳。基於惡劣的自然環境,導致一些羣眾好吃懶做、不求上進、惰性十足,缺乏脱貧致富、改變自己命運的信心和決心。

(五)產業發展水平低。多數村以種植果樹為主,羣眾果樹作務依靠自身經驗,技術水平很低,村中青壯年勞力大多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絕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年齡多在60歲以上,同時,由於對果業投入的技術不足,加之靠天吃飯的自然條件,致使果樹病害嚴重,降質減產嚴重,去年因整個果品滯銷,多數果農畝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六)殘障人員多,因病因災致貧相對較多。調研的村因病、獨居的人數較多。比如,店子河村劉潤民一家四口,其因腦梗住院,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妻子要常年照顧老伴,支付高額醫藥費;兒子中專畢業後在外打工,收入僅夠自己使用,至今未婚;女兒出嫁長安區,平時無法回家,家庭收入無法得到保障。店子河村民劉積倉,常年獨居共育三子,大兒子另家在村務農、二兒子另家在新民務工、三兒子在西安務工且離異,均無法顧及老人日常生活。

(七)村級班子帶富能力不強。多數村幹部是國中、國小文化程度,且年齡大,相當一部分幹部由於長期生活在偏遠山村,與外界接觸較少,思想因循守舊,滿足現狀,習慣於等靠要,缺乏開拓進取精神,市場經濟意識淡漠,經營管理經驗缺乏,在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方面,作用發揮十分有限。

二、對策建議

通過解剖麻雀,對村情村容進行了客觀瞭解,我們認為打好脱貧攻堅戰,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習,分類施策,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把“三講話一通報”和省市有關領導講話、會議精神納入“兩學做”學習教育內容,以農村黨支部為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學習輔導和心得體會撰寫工作,真正把上級的要求講清楚,把有關政策講到位。加大項目資金捆綁力度,着力解決好節點村的通村路、街道硬化、活動廣場、人畜飲水、灌溉設施和環境整治問題,為周邊村羣眾集中居住打好基礎。加快異地脱貧搬遷步伐,縣鎮兩級要協調解決好搬遷資金和莊基用地問題,對於居住在危窯破房的羣眾,按照國家移民搬遷政策進行補助,將其搬遷到節點村居住;對於特別困難的羣眾,捆綁住建、民政、扶貧等幾項政策,對於短期內無條件搬遷的村子,要從最亟待解決的生產生活難題入手,改善羣眾生存現狀和生活條件。

(二)落實要求,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服務設施。落實“大走訪、大排查、大清洗”工作要求,確保本輪貧困户認定工作真正做到識別精準、實事求是、羣眾滿意。加大教育脱貧工作力度,整合師資力量,對不能勝任教學崗位的,可以作為生活老師,解決家長陪讀和學生上學難問題。加大對鄉鎮衞生院和村級衞生室的服務能力建設,健全分級診療、聯村幫扶等工作力度,合理配置醫技資源,使每個節點村有一名好醫生,每個行政村衞生室能開展最基本的醫療服務,解決貧困村羣眾看病難問題。

(三)因地制宜,技術幫扶,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將農技、果業等專業技術人員下沉到鎮村一線,使技術幹部能夠經常性、近距離、面對面為農民進行蘋果種植和畜牧養殖等實用技術服務。每個村選定5到10户產業示範户,大力開展技能培訓,由他們率先建設標準化果園,通過這些能人來指導帶動羣眾科學施肥、用藥、修剪,提升羣眾科學作務能力。在有水源條件的村推廣滴灌、滲灌等節水技術,解決靠天吃飯的瓶頸制約。積極鼓勵支持能人或村幹部帶頭成立果農協會或農民專業合作社,改變農業的傳統組織形式,為羣眾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增強羣眾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發揮農家書屋作用,建設羣眾文化活動廣場,開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生活。

(四)建強班子,提升堡壘作用,增強帶領羣眾致富的能力。加強對“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的要求和研判。當前,針對部分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替換增派的實際,要做好工作銜接和日常管理,特別是要圍繞如何搞好幫扶工作加強培訓和指導,引導他們藉助派出單位的力量,長遠謀劃、精準幫扶。要選好村支部書記,真正把能帶富、會致富的優秀人才選出來當家,發揮好“領頭雁”的作用。提倡村“兩委”幹部交叉任職,對於短時間難以選優配強的村班子,通過集中輪訓和集中整風,使他們能夠適應服務羣眾的新要求。

(五)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必須高度重視羣眾多年來發展並保存的傳統蘋果產業,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加大老化果園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對於不適宜繼續栽植蘋果的區域,因地制宜指導羣眾發展榛子、核桃等特色雜果。利用山區牧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養羊業,推廣果畜沼生態循環農業。對於無力耕作或缺乏作務技術的羣眾,可以鼓勵其進行土地流轉,將應用土地流轉至職業農民、種養大户流轉,每年收取一定土地租金,自己外出打工,多方式增加收入,為外出務工人員排憂解難,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把“三留守”人員納入幹部包聯重點對象,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五)以人為本,傾斜政策,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對於貧困村要給予更多的社會保障和救助政策傾斜,充分用足用活各項惠民政策,對符合低保政策的貧困户應保盡保,用好大病醫療補助政策,防止因病致貧。對殘疾、智障、孤寡老人等,在居家養老難以落實的情況下,由民政部門統一規劃建設幸福院,集中供養,使他們貧有所依、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感受到黨和社會的温暖和關愛。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羣眾,先解決生活困難,再幫助他們發展產業,使他們儘快脱貧致富。

(六)創新機制,分步實施,確保扶貧攻堅取得實效。扶貧貴在扶志,構建“貧困户+村幹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真幫”的工作模式,讓貧困户在全程參與中體悟脱貧的不易,總結“不貧”的經驗;讓村支書、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在用心幫扶中掌握工作規律,探索“脱貧”長效機制。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制定計劃,分步實施,使貧困羣眾拋棄懶惰惡習和等靠要思想,增強信心,振作精神,學習實用技術,掌握致富本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確保完成脱貧目標。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6

根據省扶貧辦關於開展扶貧到户機制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縣扶貧辦組織專人圍繞我縣扶貧到户情況進村入户深入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扶貧到户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我縣按照省、市扶移辦的統一部署,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扶貧開發政策,圍繞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移民搬遷、社會扶貧、雨露計劃等工作重點,着力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致力於全縣貧困羣眾脱貧致富,壯大貧困重點村集體經濟,為實現全縣區域經濟跨躍式發展奠定了基礎,確保了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20xx年我縣在165個扶貧重點村中就新修和改造村內公路143條,完成水利項目45個,興建橋樑12座,新(維)修水陂7座,排灌站3座,水渠水圳6600米,河堤780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500畝,村內垃圾及污水處理項目1個,村級組織活動中心項目2個及校園建設項目1個。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重點村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條件,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二是產業發展為貧困户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20xx年我縣圍繞主導產業拓寬發展新路子,安排扶貧資金49萬元(含到户貼息),用於“臍(甜)橙、烤煙、油茶、生豬、灰鵝”等產業發展。新植甜橙7660畝,新植油茶8600畝,扶持種植烤煙4800畝,生豬、灰鵝等產業蓬勃發展。全縣“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開發格局逐步形成,大大促進了貧困羣眾增產增收,讓貧困户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進一步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和造血功能。

三是搬遷扶貧帶來了貧困户的新發展和新變化。20xx年上級下達我縣移民扶貧任務2137名(其中:避災移民1009人,以工代賑易地搬遷移民662人,深山區移民400人,生態移民66人)。根據集中安置為主的原則,在全縣22個鄉鎮設立了14個集中安置點,集中安置移民288户1393人,佔移民任務的65.2%;分散安置移民134户744人,佔移民任務的34.8%。目前已入住的移民户有402户20xx人,佔95%;完工未入住的移民户20户107人,佔5%。上級下拔移民建房資金742.35萬元,我辦已下拔移民建房資金742.35萬元。集中解決了部分山區、庫區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生存難問題。同時為幫助搬遷農户解決長遠發展的問題,我們一方面扶持搬遷農户大力發展產業,一方面開展培訓轉移,組織勞務輸出,使搬遷農户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從而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富得起來”的目標。

四是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了農民素質,提高了務工收入水平。通過實施“雨露計劃”,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了廣大羣眾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以來,全縣共投入培訓經費833.6萬元,超計劃的78.1%,培訓人數達11332人,超計劃的7.3%,扶持了1032名中專生和中高技工,共轉移就業11129人,就業率達98.2%,其中在本縣就業的達86.7%。為全縣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提高貧困農民素質、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基本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脱貧一户、帶動一方”的目標。

五是村級互助資金加快了試點村支柱產業發展,培育了一批農業產業發展大户。全縣有18個村開展村級互助資金試點項目,每個村安排財政扶貧資金15萬元,目前,全縣入會農户526户,資本金總額達到309萬元,共培育形成27個農業支柱產業項目,為貧困農户增收致富產生了較好的促進、示範、輻射作用。解決了部分農户有種養項目沒啟動資金的難題,催生了一大批農業產業發展大户。這批中小規模的農户家庭養殖模式,既適應了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的趨勢,讓部分“出門打工無技”的勞動力“在家致富有門”,又因船小好調頭,讓種養户能有效規避因市場波動產生的風險,對貧困農户發家致富產生了較好的示範作用,為實施扶貧到户提供了範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農村貧困面還較大。我縣共人口有79.1萬人,其中鄉村人口有65.0418萬人,而貧困人口達到42049户、204947人(其中鄉村低保對象有13251户30596人),佔鄉村總人口數的31.51%。全縣還有省級扶持貧困村165個(其中含80個國定貧困村),佔全縣行政村總數的54.2%,貧困人口遍佈全縣廣大鄉村。貧困人口存量大、對象多、貧困程度深、基礎薄弱,這些都會導致到户項目難規劃難落實。

二是扶貧到户認識存在問題。少數地方對扶貧到户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只要把地方經濟發展起來了,貧困户的温飽問題也就順利解決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設項目上,忽視了貧困人口的温飽問題。同時貧困農户認為扶貧到户就是把錢直接分配到户,等、靠、要的思想更加嚴重,以至於有的貧困户坐享其成,自己不努力、不奮鬥。

三是扶持對象確立存在問題。從調查的貧困户來看,他們除了自然條件、生產條件等客觀因素制約外,由於各方面原因,他們處於弱勢地位,沒有從社會獲得同等的發展機會,無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無法享受項目、資金、物資、技術、人才等資源扶持。而有些扶持項目、示範項目為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效益快速化,基本都給經濟實力比較強、素質比較高的非貧困户來實施,這就出現了沒有真扶貧、扶真貧的現象,造成了部分非貧困户也在分享國家的扶貧政策,無形中弱化了扶貧資金和資源的扶貧功能。一些符合扶貧的農户由於得不到扶貧資金的扶持,而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户卻得到了扶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貧困農户與非貧困農户收入差距的擴大。

四是貧困户的組織化程度較低。貧困户的組織化程度較低,不利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氣候和優勢。如何提高組織化程度並引導他們進入市場,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獲得應有的社會平均利潤,這是我們扶貧開發今後需要探討和研究的課題,也是扶貧攻堅需要實現的目標。

三、對扶貧到户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一)創新扶貧機制。一是建立健全扶貧到户的跟蹤管理機制。扶貧資金應重點扶持貧困户,對不屬於貧困户的.對象不能享受扶持,其中包括扶貧搬遷資金,貼息資金,產業扶持資金;對到户的扶持資金一律實行財政撥款、銀行直達農户"一本通"的做法;二是建立健全黨員幹部幫扶機制。建立黨員幹部幫扶到户制度,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把幫扶效果與評先表模、提拔晉升掛鈎。三是建立健全考評機制。科學制定考核評估機制,每個村成立一個扶貧考核評估小組,對照考評細則對扶貧到户情況進行評估。

(二)重點扶持產業發展。扶持貧困户發展產業,是解決貧困户穩固脱貧並逐步致富的根本途徑。貧困户只有生產發展了,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從根本上脱貧。在扶持方式上:一是大力推進互助資金覆蓋面。試點實踐證明,互助資金是支持貧困户生產發展非常好的平台。二是大力培植龍頭企業。要樹立培植龍頭企業就是支持農民的意識,通過採取加大專項發展資金、扶貧貼息力度等方式,促使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三是進一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户”模式,讓農户廣泛參與產業化建設中遇到的產、銷、技等方面的問題。使村企共贏、貧困户受益。

(三)完善雨露計劃培訓方式。一是科學設置專業要以市場為導向,結合學員的興趣志向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科學設置培訓專業,實行訂單培訓,定向轉移。建立嚴格的考試考核制度,保證專業培訓質量,確保學員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學以致用,真正讓他們懷揣多證闖天下,"雨露計劃"可以為在校期間獲得各種技能等級證書的優秀學生給予補貼。培訓一人富裕一家。二是對在家務農的貧困户勞動力加強實用技術培訓,聘請不同類型的專家和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按照不同季節,不同需求,不同技術的貧困户需求開展培訓。

(四)擴大互助資金和貼息到户覆蓋面。互助資金和貼息到户是扶貧到户的好政策,貧困户非常歡迎,效果也很明顯。一是擴大互助資金試點村數量,增加貼息資金總量。二是完善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扶貧、財政部門各自職責,避免職責交叉。金融機構建立貧困户"零門檻"機制,對扶貧部門建檔立卡的貧困户,憑相關證明,可無擔保申請。

(五)加大行業扶貧力度。一是相關行業在安排當年的建設項目時,必須優先規劃到貧困村,把貧困户作為重點安排對象,凡需要貧困户自籌配套部分予以免去,由政府包攬,使他們能夠共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成果。二是扶貧部門加強同教育、衞生等部門協調與配合,將貧困户作為重點補貼對象,使貧困人口最大限度地享受惠農制度改革的成果。三是做好扶貧與農村低保有效銜接工作,對於重點貧困户,實行應保盡保;對臨時性貧困户實行應急救濟,幫助他們解決眼前困難。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7

異地搬遷這一模式要實現精準扶貧的成效,不僅要維持移民的生存條件,還要改善社會服務,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產業轉型,使他們融入當地社會,這需要各級政府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社會治理經驗。

異地搬遷在中國反貧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僅在“十二五”期間,在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支持下,就有1171萬人通過異地搬遷改善了生活條件。在“十三五”期間,計劃有近1000萬的農村貧困人口通過異地搬遷實現脱貧。異地搬遷對於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中國在反貧困中的制度優勢。

異地搬遷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十三五”期間,每個遷移人口計劃投入6萬元以上,這需要政府具有廣泛動員扶貧資源的能力;異地搬遷涉及遷出地和遷入地的統一行動,特別是許多遷入地都是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扶貧任務不重,但是為了搬遷後的貧困户可以脱貧,遷入地各級政府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承擔了許多搬遷成本;異地搬遷不僅要維持移民的生存條件,而且要改善他們的社會服務,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產業轉型,融入當地社會,這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級政府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社會治理經驗。

異地搬遷面臨的新變化

在30多年的扶貧實踐中,中國異地搬遷的模式也越來越多元化,與國家的發展和移民的需求相適應,異地搬遷的方式也在不斷創新。“十三五”期間是中國實現全面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關鍵時期,異地搬遷扶貧承擔了近20%的扶貧攻堅任務,因此要認識當前異地搬遷扶貧所面臨的新形勢,不斷完善異地搬遷的安置方式,從而更好地完成精準扶貧的任務。

遷出地的變化。遷出地包括兩種,一種是完全不能進行任何生產生活的地區,如水庫淹沒區、地質災害嚴重地區等,需要將人口完全搬遷出去,這些地方需要採取整體搬遷的措施。另一種是經過多年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的地區,這類地區並非是完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只是或者因為人口壓力過大,導致資源緊張,生態環境退化,因此需要遷移部分人口以減輕人口壓力;或者因為政策原因,比如是生態保護的重點地區;或者因為交通不便,提供公共服務成本過高。在這類地區,並不一定需要將全部人口搬遷出去,更不需要在同一時間將所有人搬遷出去,如果採取整體搬遷方式,不僅會造成搬遷資金的浪費,還可能導致部分搬遷居民在新環境中因缺少就業機會而再次陷入貧困。

移入地的變化。在西部許多省份,移民村的建設仍然是搬遷的主要方式,在早期這種方式比較可行,因為有一些過去沒有被利用的荒地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被用於安置搬遷人口。但發展到現在,可供安置移民搬遷的未開墾土地越來越少,大量安置異地搬遷居民也越來越困難,土地面積、房基地的面積都比較小,農業比較效益低,再加上移民的農業生產條件相對較差,通過有土安置,也就是提供住房和耕地的方式在新地方複製一個農業村莊來幫助移民脱貧,其難度越來越大。在調研中發現,有的安置移民的地區也是生態較為脆弱的地區,大量人口定居從事農業生產以後,有可能會導致移民區的生態退化。

吸引移民搬遷的因素也在發生變化。在過去的30多年中,我國經歷了迅速的城市化過程,大量農民以外出打工的形式離開了農村,外出打工成為貧困地區農民脱貧的主要手段。隨着勞動力外流,有些勞動力仍然在城鄉之間流動,另外一些則成為城市居民。與此相伴隨的是,一些村莊已經逐步空心化。非農就業對生態脆弱的貧困地區的貧困人羣有更強的吸引力。許多農民將異地搬遷與外出打工結合起來,他們希望搬遷到距離城市更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務更加便捷且便於非農就業的地方。

移民的流動性越來越高。在調研中,移民的流動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很多移民並不是被安置以後就會穩定地定居下來,一些人會選擇新的地方再次搬遷,也有一些人可能回到原籍。被統一安置的`移民離開以後,他們的房屋和土地或者出售給沒有規劃的自發移民,或者空置。我們在許多移民村發現,移民村中有的房屋是空置的,有些空置是因為一些規劃的移民搬走了,也有一些根本就沒有來。移民村還有一些住户是沒有户籍的,因為他們並不是規劃的移民,而是購買了移民的房屋來這裏居住的自發移民。

創新異地搬遷扶貧模式

異地搬遷的規劃需要適應移民的流動性,在城鄉統籌的基礎上,建立流動的異地搬遷扶貧機制。

增加移民的生態資產補償。在異地搬遷的政策框架下,移民得到了政府在土地、房屋、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就業等多方面的財政支持,這些支持的提供是基於扶貧,而非生態補償。而移民原有的土地、宅基地和山林,這些資源大部分被轉為生態用途,提供生態服務,但是其價值並沒有被計算。對移民發展的支持應從扶貧轉向生態補償,在計算生態服務價值的基礎上提供生態補償。生態補償可以增加移民的經濟資產,從而幫助他們在移民後更好地融入城鎮的生產和生活。生態補償可以覆蓋所有移民,而扶貧只應針對移民中的貧困户。通過生態補償盤活移民原有的資產,這對於他們移民以後的穩定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減少移民新村的建設。大量移民新村建設不僅遇到土地的瓶頸,而且耗資巨大,增收作用有限,且在一些生態脆弱地區容易造成生態的退化。應儘可能發揮現有村莊和城鎮的作用,特別是鼓勵移民進入城鎮。在移民的城市化過程中,需要以社會政策為引領,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現在對於移民的扶貧和社會保障是以移民村為基礎的,那些離開移民村或在移民村沒有户籍的移民很難得到扶貧和社會保障。要解決現有移民政策不適應移民流動性的問題就要統籌考慮移民的社會保障和產業發展支持,建立城鄉統籌和異地整合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考慮移民的就業穩定性差、更換工作比較頻繁的特點,更需要相應的覆蓋流動性較強的移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採取更加靈活的搬遷政策。對於那些難以通過外出就業增加收入的貧困人羣,要通過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項目實施,或者通過土地流轉增加農業就業機會,來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比如,很多50歲以上的貧困人羣在搬遷以後很難在非農領域就業,但是他們在家鄉可以參與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或者從事農業生產。靈活的搬遷政策可以給不同的農户提供多種選擇,總的來説,採取異地搬遷的扶貧措施不能僅僅精準到村,更需要精準到户,基於不同的家庭狀況採取不同的措施。

在“十三五”期間,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異地扶貧搬遷模式,從而使異地搬遷模式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扶貧工作大局。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8

20xx年6月,自治區黨委全委會議確定了“收縮戰線,突出重點,到村入户,整村推進,三年解決44萬特困人口的温飽問題,十年使329萬低收入貧困人口整體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方針和部署。隨着三年解決特困户人口温飽問題目標的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將開始新的進程,今後扶貧開發工作將主要圍繞兩大任務展開:一是鞏固温飽成果,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水平。二是進一步改善貧困鄉村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改變貧困鄉村科技、教育、文化、衞生的落後狀況,為達到小康生活水平創造條件。也就是説,如何解決“鞏固”、“提高”的問題,是今後我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中心任務。以此為前提,20xx年7月20日至30日,在計委艾委員的帶領下,由州扶貧辦、XX縣、XX縣、XX縣、XX縣參加的扶貧開發工作調研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學習調研。調研組克服天氣炎熱、路途遙遠等不利因素,合理計劃安排,歷時11天,對北疆州、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進行了調研。其中,重點對XX縣移民搬遷工程、XX縣扶貧項目管理、XX縣扶貧資金管理、XX縣噴灌項目、XX縣扶貧開發檔案建設和管理、XX縣牧區扶貧項目等進行了實地調研。這次調研得到了自治區扶貧辦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書記也都親自安排部署並提出了具體要求。調研組通過座談討論、實地參觀、現場交流等方式,對當地扶貧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取得了很大收穫,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伊犁州、博州兩地扶貧開發工作概況。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區級副省級單位,州直下轄八縣二市,由國家、自治區確定的重點扶貧開發單位共207個,其中重點貧困縣兩個,重點鄉19個,重點村186個。到20xx年底州直尚有貧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佔州直農牧業人口的8、7%。伊犁州確定的扶貧開發的目標是:經過六年的努力奮鬥,到20xx年末,按現行貧困線標準,在自治區率先全面解決低收入農牧民的温飽問題。基本步驟是突出重點、整村推進、分批整體解決。前四年為解決温飽攻堅階段性,後兩年為鞏固階段。20xx年的任務是,力爭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農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萬人左右。

州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385公里。自治州下轄XX市、XX縣、XX縣兩縣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區。境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及其11個團場。全州有35個民族,總人口42、8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33%。有區級重點貧困村6個,州級重點貧困村16個。現有貧困人口545户2426人,佔貧困村總人口的26、72%。博州扶貧開發工作以縣為主,採取點面結合,社會各方協同幫扶的辦法,確保三年內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

北疆四地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點

1、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抓落實。

北疆四地州一個共同點,就是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十分重視,扶貧開發工作都有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地、縣成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地、縣、鄉三級層層簽訂責任狀。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不能完成當年扶貧開發任務、未能按目標責任制使貧困户擺脱貧困、解決温飽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評選先進。同時加強完善組織領導,以實現扶貧開發的高位推動。按照“區負總責,地州統攬,縣抓落實,鄉鎮銜接,工作到村,扶貧到户”的總要求,充實完善各級扶貧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並形成紀檢、監察、財政、審計、扶貧、計委多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定期檢查,形成制度,長期堅持,不使扶貧資金挪用、流失、滯留、截留,保證了把“救濟錢”真真用在救濟貧困百姓上。

2、積極拓寬扶貧開發渠道,千方百計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如何幫助和引導貧困户開展生產,發揮自我動力,增產增收,擺脱貧困,是扶貧工作的難點所在。伊犁州以實施“庭院經濟開發建設工程”為突破口,提高貧困户勞動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條件,使貧困户在擺脱貧困的進程中邁出了第一步。一是對貧困户所住危房進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圍牆,有院門,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養1頭牛、10只羊、100只雞,有定單協議的養10頭驢。三是每家房前屋後種5分地馬鈴薯、5分地蔬菜,每家種6棵蘋果樹,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糧田,60%種小麥,40%種玉米,小麥作口糧,玉米和桔杆餵養禽畜。四是幫助貧困户學手藝,製作花氈、地毯、花帽、刺繡等。五是幫助、引導貧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員結構,使每户都有一名會經營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創收人,一名上學有成的讀書人,家庭成員都是家庭養殖、種植的勤快人。從而使貧困户在初級起步階段,就能夠實現在家門口勞動,開展家庭種植業、家庭養殖業和家庭手工業,積累生產實踐經驗,成為最現實、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點,切實抓好重點縣、鄉、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工作始終圍繞解決農村低收入人口温飽問題為中心,以重點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為重點,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和項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重要環節。自20xx年至20xx年,XX區已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和扶貧貼息貸款17925萬元,為重點貧困縣、鄉建立建設了一批以牲畜養殖、水利基礎設施、飼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為主的骨幹工程和示範工程,加快了農牧民脱貧致富的步伐,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又藉助國定貧困縣的政策優勢,積極爭取各類扶貧資金,從而使扶貧開發工作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博州扶貧工作緊緊圍繞“收縮戰線、突出重點“的要求,把有限的財力物力向扶貧重點地區集中,他們把全州確定的60個村作為州直單位重點聯繫和幫扶的對象,簽定三年責任狀,不脱貧不脱鈎。對其中16個最為貧窮的村,由州財政口徑注入160萬元扶貧開發資金,幫助貧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設等,解決了貧困户最為緊迫的生活問題。

4、正確引導,積極鼓勵外出務工,幫助貧困農牧民增加收入。

積極引導和鼓勵貧困户就近就地開展二、三產業,並結合當地實際,幫助並組織農民搞勞務輸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做法。XX區採取讓貧困户在本地區境內給種養大户打長工和農忙季節打零工、短工的辦法,增加貧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火車換裝、棉花和枸杞生產等相關服務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產業抓。伊犁州20xx年組織10000名貧困户勞動力走出鄉村務工,其中20xx名納入縣、市勞務輸出計劃,走出伊犁到外地務工。通過勞務創收不僅緩解了貧困户家庭的生活狀況,而且直接增加了現金收入,同時也帶來了貧困户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成為貧困農牧民擺脱貧困的一條有效途徑。

5、加大培訓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

伊犁州實施“貧困户子女勞動技能職業培訓教育工程”,每年培訓120人,由州教育局、財政局、扶貧辦、職業中專負責實施,工程實施6年,為貧困户家庭子女勞動就業,務工創業打下了基礎。同時結合“科技之冬”活動和“科技扶貧培訓”,靈活多樣地開展“一事一訓”、“一技一訓”、“一養一訓”、“一種一訓”、“現場培訓”、“觀摩培訓”等培訓活動,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和羣眾的參與性。XX區XX縣堅持實施科技扶貧興農戰略,確立科技扶貧的主攻方向,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扶本相結合,加強對貧困農牧民羣眾的培訓力度,提高貧困户的素質,為貧困鄉村和貧困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認真落實各項扶貧優惠政策,減輕貧困户負擔。

XX區對人均口糧不足300公斤的的貧困户,實行“五減免、一優先”,即:減免鄉村統籌、提留、糧食定購任務、水費、教育基金,優先給貧困户安排種植計劃,購買母畜賒貨給貧困户,增加牲畜飼養量。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農業税5年,移民搬遷貧困户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補助救濟。在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面實行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一費制”,將學雜費和課本費合併收取,國中學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260元,國小學生每學年最高不得超過160元,浮動範圍不超過20%。通過實施扶貧優惠政策,20xx-20xx年共減免貧困户農牧業三税451萬元,減免課本費、學雜費190萬元,減免義務工93039天,減免集體提留124萬元,免徵異地搬遷定居貧困户農牧業税181。4萬元,同時減免其他各種費用150萬元。博州對特殊困難户,縣財政從教育費附加中劃出部分資金,用於中國小學雜費減免。對貧困户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免徵5年農牧業税,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5年農業税。對移民搬遷貧困户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當地民政部門給予補助。通過制定和落實扶貧優惠政策,極大地減輕了廣大貧困户的生活負擔,為解決温飽,實現脱貧致富打下了基礎。

7、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

伊犁州在扶貧工作中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在政策、步驟、批此上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不搞“大鍋飯”。對於有強烈脱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户,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户先脱貧致富。對於無勞動能力、因殘疾、因疾病致貧的,要納入社會民政救濟體系中去。對於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懶惰酗酒致貧的,進行耐心教育和引導,經教育不改的,採取緩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發、激活貧困户依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通過勤奮勞動,自我脱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貧困户的生產積極性,使貧困户把壓力變為動力,把動力變為活力,帶來了貧困户從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勞動能力、生產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變化。

二、主要收穫和啟示

1、方法靈活,形式多樣,不斷為扶貧工作注入活力

XX區XX縣針對特殊的環境和致貧根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方向,以增加農牧民生產資料佔有量、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兩增一加強”為目標,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向基礎設施、生產資料方向彙集,向以户為單位的貧困農牧民手中彙集,XX縣、XX縣作為國定貧困重點縣,積極爭取大單位、大企業開展扶貧幫困,收到積極成效。XX縣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電視台、自治區額河建管局三家單位幫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XX縣幫扶各類物資達340萬元。XX縣先後爭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自治區煙草專賣局等四家單位進行幫扶,幫扶資金及物資達204、6萬元,建成噴灌農田1萬畝,石油希望國小1所,蜂蜜加工廠1座。由於大單位、大企業的帶動,社會各階層扶貧幫困積極性得到提高,全縣有46個縣直單位130多大户參與到扶貧幫困隊伍中來。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貧困户異地搬遷工程。他們對於環境惡劣、居住偏遠、脱貧無望的貧困户堅決實施搬遷。採取“一户一策”、“幾户一策”、插花安置、置換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種方式。察布查爾縣則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優勢,成片集中開墾4萬畝土地,成立扶貧農場,對異地搬遷户統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户異地搬遷和生產生活問題。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過調研,可以感覺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貧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們在正確把握扶貧政策的前提下,大膽採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以促進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

伊犁州從每年的扶貧貸款額度中切塊10%-15%,作為全貼息小額信貸,專門用於貧困户發展生產。通過“公司+貧困户”、“基地+貧困户”、“大户+貧困户”、“協會+貧困户”、“能人+貧困户”等方式實現放貸、承貸和還貸,使貧困户在務工生產中學到技術,得到收入,獲得生產資料方面的實物回報,實現自我滾動、自我表現發展。XX區根據實際情況,在資金運用上與其他資金通過“捆綁使用”,使資金和項目發揮出最大效益。

XX縣為幫助貧困户發展養殖種植業,推行了一套“五户幫扶小額信貸模式”。具體做法為:成立縣扶貧總社、鄉分社和村扶貧中心的三級小額信貸資金髮放專門機構。同時把全縣農牧民以五户為一個單位,按照“一户黨員户或幹部户、一户富裕户、兩户中間户、一户貧困户”的形式組成了605個“五户幫扶組”。每一個“五户幫扶組”對信貸資金的返還實行五户聯保,共同擔負連帶責任,對信貸資金的使用和項目的實施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監督,形成一種“黨員帶,富户促,親幫親,户幫户,利益相連,風險共擔”的幫扶促進機制。從而使小額信貸成為全縣五年來各項扶貧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辦法。

3、多措並舉,敢於創新

伊犁州通過建立扶貧資金項目工程建設貧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貧困户收入。在實施財政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項目時,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納貧困户勞動力。縣級扶貧辦、計委在扶貧資金工程項目的發包、檢查、驗收時,必須把使用不低於50%的貧困户勞動力作為工程合同的一項指標。

察布查爾縣積極鼓勵貧困户外出打工掙錢,並幫助貧困户學到一技之長。為此他們積極實施五個100工程,具體為:以鄉為單位,在貧困户中選出500人,根據實際情況,培訓100名泥瓦工、100名縫紉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髮師、100名烹飪師,連續培訓3年。在培訓中,無償提供學習工具和設備,學成後工具歸個人。

XX區在扶貧開發工作中,提出並實施了科教式、搬遷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幫扶、小額信貸等多種扶貧舉措,不斷豐富和完善符合縣域實際的扶貧措施,三年來,通過多種措施,全縣累計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決了温飽問題,人均收入從原來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對我州今後扶貧開發工作的幾點思考

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州扶貧開發的變化隨着我州三年解決特困人口温飽問題的目標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已開始新的進程,由此也帶來了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變化。

一是工作對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貧困人口的變化。隨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飽問題的基本解決,特困人口已全部進入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範圍內,扶貧對象也隨之進入以低收入貧困人口為重點的階段,但由於我州解決温飽的水平低,這部分低收入人口經不起自然災害,經不起身患疾病、經不起市場波動,很容易出現飽而復飢、暖而復寒,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對象。

二是貧困人口的貧困標準發生了變化。按照新階段國家確定的貧困標準882元,到20xx年底,我州農村牧區有低收入貧困人口約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靜、XX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XX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呈集中連片的區域性分佈。

三是扶貧目標由解決温飽問題到為實現小康創造條件的變化。解決温飽問題任務單一,而實現小康目標多樣綜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貧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為社會弱勢羣體的貧困人口,今後增收面臨的市場環境與前幾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難度越來越大。

四是扶貧內容由單純的經濟發展到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的變化。目前,我州貧困鄉村科教文衞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低收入貧困人口思想觀念落後,勞動技能和經營發展能力較弱。統籌發展就是扶貧開發要克服單純以經濟收入或經濟增長衡量發展水平的觀點,既要以經濟發展為重點,着眼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顧貧困鄉村的科技、教育、文化、衞生事業的發展,做到經濟與社會、經濟與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也要以人為本,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為自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更加和諧的條件。

五是扶貧方式由以户為單元到整村推進的變化。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要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方式,以村為扶貧單元,通過貧困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的進一步改善,促進解決一家一户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州20xx年將有18個重點村進行整村推進驗收。

六是扶貧投資由規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變化。在扶貧資金總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我州扶貧開發要立足現有資金規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貧數量、收入指標的傾向,將收入與效益、數量與質量有機地統一起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讓人民羣眾真正感受到扶貧的實際成效,得到實際的利益。

必須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我州扶貧開發工作

統籌自治州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事關我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扶貧開發作為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決貧富懸殊、城鄉和地區差距、生態環境惡化以及諸多社會矛盾等問題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不在城市,而是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關鍵在農牧民特別是貧困農牧民。從我州發展的現狀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仍然在且末、和靜、XX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XX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該區域的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日漸突出。扶貧開發既要解決好貧困農牧民生產生活中現實緊迫的問題,又不能盲目開發,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確立科學的扶貧觀,立足當前,把握全局,着眼長遠,深化對扶貧開發的認識,自覺地把科學的扶貧觀實踐於扶貧開發中去,在扶貧規劃上加以體現,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貫徹,在扶貧工作中加以落實。

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和加強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鞏固温飽成果,提高貧困農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後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結合我州實際,當前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堅持扶貧到村入户,鞏固提高温飽成果。從20xx年起,對全州34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整村推進情況開始進行分批驗收,條件成熟一批驗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強難點地區和困難羣體的扶貧工作。要把且末、和靜、XX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XX縣荒漠乾旱的貧困人口作為扶貧開發的工作重點,集中財力物力,採取綜合性措施,給予大力扶持。對於分佈在不具備生存條件,投入多又見效慢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移民搬遷扶貧,做到搬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過得好。

三是積極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貫徹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導思想,落實好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實施結構調整的有利機遇,發揮扶貧開發的政策優勢,圍繞農民增收,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實現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的轉換。三要在扶貧貸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種所有制的龍頭企業或大户,只要能帶動貧困户,與貧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繫機制,給貧困户帶來實惠,扶貧貼息貸款都給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礎設施建設、石油開發、季節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來抓,加強貧困户的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和組織農牧民外出務工,落實以工代賑項目關於“勞務報酬”管理的規定,就近組織農民工參與以工代賑項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寬貧困農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增強脱貧致富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牧業實用技術和家庭手工業技能培訓,推行培訓合格享受扶貧項目制度,保證貧困户户均有l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勞動力。

五是改進資金項目管理,加強監督力度。一要加強三項扶貧資金的捆綁力度。按照各有側重,優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安排使用三項扶貧資金,發揮整體效益。二依據扶貧開發規劃建立扶貧項目庫,簡化項目申報和審批程序,杜絕項目申報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資金效益和項目的科學性。三要推廣“參與式”扶貧模式,組織貧困羣眾參與項目的建設管理,激發貧困人口脱貧意識和潛能。四要嚴格實行報帳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監督工作,聘請自治州對口幫扶單位的幹部作為自治州扶貧辦的督察特派員,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負責監督所幫扶重點村的資金落實、項目實施情況。六要實行扶貧資金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和項目法人制。

六是整合社會扶貧資源,確保社會扶貧工作紮實有效。堅持“聯繫到縣,定點到鄉,幫扶到村,受益到户”的原則,一要加強社會扶貧力量的整合配置,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二要加強99個州直、駐州幫扶單位工作的督促檢查,促進工作深入開展。

七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形成合力,整體推動”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強化各級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在政策領導、制定規劃、資金管理、社會扶貧、監督檢查、綜合協調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形成一級抓一級的扶貧開發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9

把扶貧開發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來抓,在國家和省上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堅持把解決絕對貧困人口的吃飯問題與解決低收入人口的增收問題相結合,項目帶動,農户參與,整村推進,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明顯。全區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於受氣候、地理、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條件的制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貧困人口54877人。

產業扶貧的做法和成效

貧困地區由於地理位臵、水土資源、人口素質等因素制約,思想觀念相對封閉落後,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實踐證明,靠救濟式扶貧,羣眾的等、靠、要思想更加嚴重;靠傳統產業改變貧困面貌,自身條件又不允許。如何利用好國家的各項扶貧惠農政策,真正走出一條促進貧困地區長遠發展的脱貧致富之路,最根本的還是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符合地方實際的特色產業,通過產業開發,發揮造血功能,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依託能人帶動,做強勞務產業。在走訪的5個村中,勞務收入在農民人均收入中平均佔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達三分之二。近年來,提出立足優勢調結構,依託能人帶致富,勞務輸出促增收的發展思路,龍林村每年有500多名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僅20xx年一年,全村勞務收入就高達773萬元,人均3000多元,佔到了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438元的68%。同時,2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學到技術後返鄉創業,創辦商貿流通、機械加工等企業10多家,帶動500多人就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勞務產業已成為全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被村民譽為增收致富的鐵桿莊稼。

調整種植模式,發展特色種植業。沿山地區土壤貧瘠,乾旱缺水,靠傳統種植業只能解決温飽問題。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穫,就必須轉變耕作方式,依靠現代科技,對接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種植業。

藉助政策支持,壯大規模養殖業。貧困村地區人多地少,發展種植業先天不足,但可以另闢蹊徑,在養殖業上尋找突破。為從根本上解決該村羣眾的脱貧問題,區、鄉、村三級積極引導廣大幹部羣眾抓住國家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政策的機遇,走以草養畜,靠畜增收的路子,採取整合項目資金、區上扶持、部門幫扶、鄉上協調、農户自籌的辦法,籌資78萬元在平陽鎮貧困村建起高標準養羊小區,修建暖棚61幢183間,目前,很多貧困農户養殖規模已發展到300只,每隻母小尾寒兔年純收入可達1200元,每户養殖10只母羊,基本實現脱貧致富。

產業扶貧是沿山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現實途徑。要實現脱貧致富的大變化,首先要有產業培育的大進步。通過多年努力,貧困地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羣眾温飽基本解決,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這些都為貧困地區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奠定了基礎。當前,我區大力實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產業,也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從貧困村的發展來看,產業扶貧代表了今後我區扶貧開發的主要方向,必須把產業扶貧作為當前我市扶貧開發的主要內容和有力支撐,作為沿山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現實途徑,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帶動是沿山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助推器。沿山地區因為貧困的原因,羣眾集體意識淡漠,公益設施建設滯後,無法形成幹事業的合力,這就需要有一個堅強的村級領導班子帶頭,真正帶領羣眾幹事創業,脱貧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資金是沿山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重要保障。沿山貧困地區自身基礎差,造血功能低,改變貧困落後面貌需要黨和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傾斜,給予輸血支持。同時,要真正使扶貧政策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功效,使好鋼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農民素質是沿山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關鍵環節。推進產業扶貧,農民素質至關重要。以勞務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東門村和範營村為例,一個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萬多元;再以純體力型輸出的拾棉工為例,儘管每年的勞務收入非常可觀,但工作環境艱苦,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同時,發展設施農業、規模養殖業,對勞動者學習應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切實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力素質,為加快產業扶貧步伐提供技術支撐。

產業扶貧存在的困難和今後工作的建議

我區產業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看,還存在發展基礎比較薄弱、勞動力素質偏低、扶持資金不足等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市沿山地區貧困面貌,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利用好政策和項目資金,着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着力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立足資源,做好產業規劃。要把產業扶貧納入全市十二五發展規劃,堅持從區域資源環境實際出發,在摸清貧困羣體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貧困人口結構、致貧主要原因的基礎上,努力發掘區域優勢資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設和生態建設、現代農業、通道經濟的發展戰略中尋求沿山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定位,進一步拓展產業培育空間,開闢農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實可行的區、鄉鎮、村產業發展規劃。

整合扶持資金,加大產業扶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項目資金整合力度,重點扶持產業培育。市、縣區財政要預算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產業開發示範村建設,發揮引導帶動作用,培育貧困地區經濟增長帶、增長點。要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發揮部門在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幫助沿山地區加快發展。進一步拓寬產業扶貧的籌資渠道,鼓勵企業和民間資金扶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繼續堅持市、縣區部門對口幫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範村、重點村建設。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勞動力素質。要整合農村教育培訓資源,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場地分散、師資薄弱,設施簡陋等問題,制定完善培訓規劃,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通過農民培訓促進產業發展。針對貧困地區農民經濟狀況,要在勞動力技能培訓方面給予更優惠、更務實的支持,切實解決農民培訓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調動貧困地區農民學技術、強技能的積極性。

創新機制體制,為產業扶貧提供保障。通過制定區域發展優惠政策,引導和推進貧困地區農户開展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農民增收開闢新的途徑。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致富能人、運銷大户及村級基層組織在貧困地區建立農村專業服務實體,開展農產品經銷、信息供給、農民培訓以及農業生產環節的專業化服務,解除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的後顧之憂。

強化工作責任,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都要拿出相當精力,從政策、措施、市場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導貧困鄉村破解發展難題。要抓好典型培育,認真總結各地產業發展中湧現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範村建設,創造成功經驗,為貧困村產業發展樹立可學可趕的榜樣。要高度重視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選好用好村級帶頭人,做好羣眾的引導發動工作,克服羣眾的畏難情緒,幫助羣眾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把產業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10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為認真落實好安發[20xx]2號《關於密切聯繫羣眾,以優良作風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的意見》文件精神,5月16日,縣掛點領導李敢帶隊,計生委掛點成員王紅蓮、肖榮新、李安平一行前往扶貧掛點的錢山鄉村開展扶貧調研工作,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村是距鄉政府6公里的山區村,轄6個自然村,八個小組,村組分散。全村236户,總人口934人,耕地面積833畝,人均耕地不到9分,山林面積5千畝左右,均分至村民,無集體山林,人均收入2200元左右。全村貧困户達85户,民政低保39人,外出務工勞動力120人,造成村裏常住人口主要勞力少,公益性事業難以發展,加上資源缺乏,造成該村致富意識不強,生活方式較落後,經濟發展緩慢。

二、存在的問題

1、由於集體經濟薄弱,發展後勁不足,要發展村經濟讓百姓致富,只靠扶貧單位支助1-2萬元難以滿足發展需要。

2、村資源匱乏,加上土地產出過低,平均畝產值不過600元,造成大量勞動力處出,對村經濟發展村幹部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3、基礎設施落後。全村以種植業為主,但在灌溉方面存在很大問題,全村近2公里排灌渠由於村裏無資金多年未修整,造成旱澇嚴重。

4、村民創新意識不強,部分村民不滿足貧困現狀,靠外出打工增收。其餘村民仍無法擺脱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目前全村住毛坯房的還有5户,低保户39户,無勞動能力傷殘人員5人,困難村民依靠僅有的土地和扶助政策生活,新型產業技術推廣難度大,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三、扶貧思路與對策

1、轉變思路,改變發展模式是根本。整合各扶貧單位的資源與優勢,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發展規劃,與村幹部共同研製村發展方向,以此帶動村民發展。

2、充分整合資源,以種養促進村級經濟的快速發展。工作組將動員村民發展豐產毛竹、花卉苗木等產業,以期增收脱貧。着力在種養上下功夫,原來有些村民種植中草藥,由於土壤原因,收效不理想,現改種井岡蜜柚,目前全村達25畝。由於土壤適宜,長勢很好,預計年底全村將擴大種植100畝。再是根據該村地理優勢,推廣養殖高山羊,經養殖户介紹,每隻高山羊純收入近800元,一隻母羊一年可產仔一次,每次4-5只,一年可以出售兩批。現該村養殖高山羊達100只以上2户,50只以上5户。由於養殖高山羊見效顯著,擬今年動員支助該村10户以上養殖高山羊。目前,有些山場新造林木,不宜大規模養殖,隨着林木的生長逐步形成養殖規模。發展養殖高山羊要成為該村一大品牌,使村民在種養功能拓展中獲得更多收益。

3、積極採用“扶貧先扶智”的方法,增強村民發展意識,提升村民種殖技術水平,積極配合村幹部組織骨幹村民參觀周邊富裕村,讓他們瞭解齊心發展帶來的經濟利益和生活質量,進而帶動全村發展熱情,便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扶貧項目中來。

4、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由於全村以種養業為主,農田水利建設將是制約全村發展的重要設施,目前灌溉全村農田20xx米的中型水渠及4000多米小型水渠,由於資金缺乏,多年未整修,造成旱澇嚴重,損失很大,今年工作組務必配合村幹部解決該村水利整修問題,除全村投工投勞外,預計資金10萬元以上。工作組將與村幹部共同爭取相關部門的支助和立項解決資金,以早日解決該村的旱澇狀況,增加村民收入。

扶貧工作時不我待,我委將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在掛點領導的帶領下,積極與村班子一道紮紮實實做好掛點扶貧村的各項工作,使掛點村早日走上脱貧致富之路。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11

農村扶貧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深入實施我市 創業富民、創新強市 的決定,加快推進 低收入農户奔小康工程 十萬農民異地轉移工程 等系列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市政協把農村扶貧工作列為今年重點調研課題,併成立調研組,於今年2-6月份開展了調研。調研採取市、縣聯動的方式進行,慶元、雲和縣同時開展。調研組在認真聽取市農辦等10個部門有關農村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通報的基礎上,先後赴遂昌、青田等6個縣及鄉鎮村,全面瞭解了各縣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近年來開展農村扶貧工作的主要措施、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困難及建議,廣泛聽取了基層幹部、羣眾對農村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調研組還於5月26日召開了委員約談會,徵求部分委員的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扶貧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堅持 真扶貧、扶真貧 ,以實施 三大工程 為載體,不斷推進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領導重視,政策支持,不斷推進扶貧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扶貧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把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奔小康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積極推進貧困户脱貧致富奔小康進程。20xx年9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貧困人口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12月,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了具體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確要求。從20xx年至20xx年連續5年,市委1號文件都是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別出台了市委1號文件《關於實施低收入農户增收工程,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快農民異地轉移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紮實推進低收入農户增收工程和農民異地轉移工程,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扶貧工作。同時,市政府還出台了《麗水市發展來料加工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促進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市人行、市財政局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推廣小額貸款支持低收入農户增收的意見》。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確了全市扶貧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奮鬥目標、扶持政策、工作舉措,對指導我市扶貧工作,確保扶貧實現預期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因地制宜,狠抓 三大工程 ,不斷深化扶貧工作

全市各級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結合本地實際,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低收入農户增收和農民異地轉移等 三大工程 為抓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眾居住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脱貧致富奔小康步伐。通過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發達鄉鎮通鄉公路硬化率達到100%,等級公路通村率達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達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通村率達到76.6%;安全衞生飲用水普及率達到58.74%;實現貧困家庭學生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入學和高中段免收學費、代管費;積極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勵和引導低收入農户 走出去 輸出去 考出去 ,拓展創業空間。通過實施農民異地轉移工程,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集聚,從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計建立下山移民小區166個、點189個,安置下山遷移農民3.78萬户、14.28萬人。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實施低收入農户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500元的人口從20xx年底的18.1萬人減少到8.5萬人,淨減9.6萬人,加上4萬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農户脱貧或達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為75%。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73元,比上年增長13%,增加504元,處於歷史最好水平。

部門協作,結對幫扶,不斷促進扶貧工作

部門各盡其職,深化項目引導,增加農民收入。5年來,全市欠發達鄉鎮實施開發農業和產業化扶貧項目2580個,投入開發資金5.57億元,各級財政扶持資金7269.8萬元。新建農業基地56.9萬畝,培育農業龍頭企業91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24家,覆蓋行政村1441個,帶動農户11.7萬户。全面實施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計一部門 幫扶機制,通過單位結對村、幹部結對户的辦法,把幫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幹部結對33761户低收入農户,資助資金1217.4萬元,幫扶項目10590個,項目資金2032萬元。同時,不斷深化 六個雙百 活動,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農村、合力扶助低收入農户。20xx年,百家民營企業扶百村結對幫扶115個村,落實幫扶資金1369萬元。1055家文明單位與940個村結對,落實幫扶資金533萬元。55名僑胞、27個僑團結對幫扶76個村,共捐資761萬元。青田縣還開展 百個僑團助百村 千名華僑扶千户 活動,共有327名華僑以各種方式參與農村低收入農户結對幫扶,共落實幫扶資金81.2萬元。

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幾年來不懈的努力,全市農村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我們不能不看到工作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重視和關注。

制約低收入農户增收的外在因素還較多。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立地條件差、生產性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塊小、分散,而且生產性基礎設施落後,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約了我市農業發展和低收入農户脱貧致富。二是特色產業扶貧水平較低。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總量少、規模小、設備差,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全市農民合作組織規模小,資金實力弱,再加上技術、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約,專業合作社組織從事種養業的比例高,粗放經營的多,從事農產品深加工的少,產生的經濟效益低,帶動作用不明顯。四是低收入農户增收渠道單一。城鎮產業規模小,三產業發展慢,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不足,難以讓低收入農户從第第三產業獲得更多的收入。五是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向下延伸不夠,低收入農户對市場信息和市場行情缺乏瞭解,對農業結構調整方向不明確,致使農業生產難以與市場對接,加之部分農村文化陣地萎縮,公共文化體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不強,影響了低收入農户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級組織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缺乏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無法帶領低收入農户脱貧致富。

制約低收入農户脱貧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貧工作要靠 內治外幫 , 低收入農户脱貧致富最終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才能抓住扶貧工作的 牛鼻子 。目前影響他們脱貧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個: 一是一些低收入農户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給自足的傳統生產模式,離開土地的脱貧致富能力較弱,有的仍未擺脱 養豬為過年,養牛為犁田,養雞養鴨為了找點油鹽錢 的自然經濟狀態,他們的商品意識、科技意識和市場開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於受科技文化素質等因素影響,一些低收入農户生產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和傳統的自然習慣,部分農民接受科技知識和適應市場經濟能力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農户 等、靠、要 思想較為嚴重,具有強烈的依賴性。過去長期實施 送錢、送糧、送衣 的扶貧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農户產生了靠政府靠社會救濟度日的依賴心理,失去了改變貧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種比物質貧困更嚴重、更難治癒的 志氣 貧困。

扶貧的方式方法還需改進。一是強調經濟的多,重視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強調的是增加 物 的因素,而忽視 人 的因素,一談到扶貧就強調加大資金投入、發展項目等等,對於樹立自強自立、艱苦奮鬥的精神宣傳不夠。二是缺乏對症下藥、分類指導。有些扶貧資金、項目,採用平均分配辦法,直接影響了扶貧的效益和效果;機關幹部在幫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幫助分析貧困原因、指導脱貧辦法的少;在幫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對不同類型貧困户缺乏有針對性的幫扶,採用的辦法不多、措施單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礎工作不夠紮實。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礎數據上,包括低收入農户、低保對象的確定,有些就由於人為因素造成不夠準確、真實、可靠。比如有些貧困户是由於家庭成員不承擔或少承擔贍養和扶養義務造成的,但這類情況在一些地方仍把他們列入扶貧對象,以致造成不良影響。

一些政策、措施還不盡科學合理。一是資金投入不足,誘發新的債務。如下山脱貧中,生活在偏遠山區的部分農民由於自然條件差,致富門路缺,原始積累少,而異地轉移成本較高,農民除了政府補助的部分之外,自己還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特別是低收入農户難以承擔,導致部分下山移民負債。又如康莊工程對村級配套資金要求較高,我市地處高山的村級經濟一般都較薄弱,有的村由於實施康莊工程導致村集體背上了債務,甚至有些村還存在因築路而返貧的。二是資金渠道多頭分散、門檻高,受益難。據瞭解,近年來中央、省、市各級財政投入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資金也不少,但這些資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門,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項目規劃、實施、驗收不好統籌協調,增加鄉鎮村的操作成本、農户的生產成本。其中很多扶貧項目資金都是以 以獎代補 的形式下發或申請條件要求較高,而低收入農户由於無資金、無能力進行啟動實施,根本無法爭取項目資金,所以扶貧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規劃項目不尊重羣眾意願和不切合實際,有的地方農民想做的項目,相關部門沒有規劃,就不能申請扶持資金,而部門規劃的項目不一定適合在當地實施,但為爭取資金又必須申報,最終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擴面工作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低保 提標擴面 將能更有效解決農村最低貧困羣體的生活問題。但 提標擴面 下達比例指標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一是低保對象難確定。由於分配到鄉鎮、村的指標是固定的,造成部分農村出現 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發農村一些新的不穩定因素。二是部分鄉鎮因財政困難,配套資金難落實,對這項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出現落實不到位情況。

扶貧的機構、力量有待加強。一是扶貧的主管機構不健全。目前市本級和大部分縣(市、區)扶貧辦沒有獨立(青田、雲和除外),大多與農辦或農業局合署辦公,而且辦公室沒有專職工作人員(或很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市農村扶貧工作的開展和深入。二是扶貧的資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貧工作要求多部門協作,但當前的協調主要在資源動員上比較有效,在資金和項目的管理上部門間的協作明顯不足,形成職能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沒有很好地將部門的資源、資金整合運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個方面又都出現資金缺口、項目效益不明顯的問題。而且多數縣(市、區)缺乏統籌兼顧、有效整合的機制,降低了扶貧的效率。

對策與建議

做好農村扶貧工作任重道遠,我市必須在認真總結過去扶貧工作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完善工作機制,紮實有效推進扶貧工作,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理清思路,加強扶貧工作的針對性

各級黨委、政府要在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實施市委[20xx]1號文件的同時,進一步理清扶貧工作思路,把扶貧開發看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和基礎,抓住扶貧關鍵環節,用統籌的眼光看扶貧,綜合的手段抓扶貧,真正把扶貧開發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納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產性基礎設施投入。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生態農業、高效特色農業的需要,統籌規劃,加大對生產性基礎設施的投入,努力改善農林生產條件,為可持續發展打實基礎。

二是狠抓農民異地轉移工程。認真貫徹執行市委生態移民的決定,把高山遠山立地條件太差的農户 請 下山。充分考慮就近就業、就醫就學等各方面因素,選準移民點(如工業區附近、中心鎮等),做到 搬得下 穩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農户特別是特困農户搬遷的補助標準,以及搬遷後的幫扶工作和後續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遷費用。

三是進一步規範扶貧對象的審定。扶貧對象的確定必須堅持標準,規範程序,規避人情因素,確保準確、真實、可靠,把真正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户納入建檔立卡對象,扶貧項目與低收入農户對接到位。

四是加強扶貧分類指導工作。要繼續向開發性扶貧、救濟性扶貧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齊下的方式轉變。要積極開展信息幫助、產業扶持等開發性扶貧。目前我市貧困對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殘等幾乎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户,不適宜 造血式 的扶貧,對這部分人員應納入政府低保救濟。要進一步做好低保 提標擴面 工作,儘量減輕鄉鎮的負擔,對欠發達鄉鎮要給予特別的照顧,以更好地調動鄉鎮幹部的積極性。

明確責任,提高扶貧工作的實效性

一是完善扶貧工作組織。市本級、各縣(市、區)要儘快建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健全扶貧工作機構,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進一步落實市、縣、鄉、村及相關部門的扶貧責任,明確目標任務,貫徹好 以人為本 開發式扶貧的工作方針,幫助有發展能力的貧困人口走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實 一把手 負責制,統籌抓好扶貧工作的各個環節,確保扶貧工作紮實推進,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立足本地、本部門實際,做足 農 字文章,加大引導、指導、幫扶的力度。

二是加強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班子扶貧工作力度。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是基層扶貧工作的生力軍,要強化鄉村兩級領導班子的責任。鄉鎮扶貧工作要有專門組織、專人負責,協助村領導想辦法、抓落實,發揮好基層扶貧的主體作用。同時,進一步加強縣主管部門和幫扶部門的責任,紮紮實實協助鄉鎮黨委政府搞好扶貧工作。

三是建立扶貧工作考核管理體系。建立科學嚴謹的扶貧工作考核管理體系,準確評價扶貧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數字統計成果取代實際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 真扶貧、扶真貧 落到實處。

政策扶持,拓寬低收入農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大力促進信貸扶貧,增加低收入農户增收實力。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扶貧政策。在用足用活現行上級扶貧政策的同時,繼續努力向省委、省政府爭取扶貧政策和補助資金,對一些不盡科學合理的扶貧政策,要在深入調研研究的基礎上加以修改。二是進一步降低項目門檻。為加快各類扶貧項目的實施,充分發揮項目的帶動作用,應進一步降低項目門檻,引導農民產業發展方向,推動農民增收致富。特別是對低收入農户應給予特別優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廣農户聯保貸款。大力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形成林農小額循環貸款、林權直接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等貸款方式優勢互補的格局。積極探索農村房屋抵押貸款和小額擔保貸款管理新模式,擴大貸款範圍,開展農村社區資金互助組織的試點。鼓勵龍頭企業、工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其他個人為低收入農户提供小額貸款擔保。

提高素質,增強低收入農户增收的能力

扶貧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強低收入農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導,增強脱貧致富的主動性。要從扶貧開發工作的成功典型中,發現規律,汲取經驗,不斷豐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揚基層羣眾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和社會環境,建立奮發圖強、勤勞致富的激勵機制,增強廣大低收入農户勤勞致富的光榮感。其次,堅定不移地提高農民素質,實施科教扶貧。要緊緊抓住提高貧困農民素質和產業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貧。要引導低收入農户積極參與勞動力素質培訓,提高勞動技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創新培訓方式,在利用培訓基地集中培訓的同時,積極採用流動式培訓、鄉村培訓等靈活多樣方式,儘量方便羣眾參與。以科研院校為依託,引進人才和技術,採取 請進來、送出去 的辦法,引進新技術,培養新人才,定期邀請專家、技術人員為低收入農户講課、傳經送寶。要認真組織好農民職業實用技術培訓,本着 實地、實用、實效 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加強科普知識和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努力使每個有能力脱貧的貧困農民至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要充實縣鄉農技推廣隊伍,完善技術服務手段,普及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加強對低收入農户使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輔導。

科學幫扶,完善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一是大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要從願意為村裏作貢獻的致富能手、務工經商能人中培養村幹部,配齊配強村級班子,對他們加強政策、法規、技術的培訓,提高其政治素養,增強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幹部待遇,重獎優秀村級幹部,激勵他們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村工作指導員的作用,對工作成效顯著的,要予以表彰獎勵,提拔重用。

二是積極推進互惠式產業扶貧。制定優惠政策引導業主、龍頭企業在農村建立基地,大搞農業綜合開發,調優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帶動農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與扶貧項目相關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與低收入農户簽訂生產合作合同,項目主管部門與龍頭企業簽定產業扶貧合同,項目風險由企業承擔。當企業保證了低收入農户的利益、實現了預期的增收目標時,項目主管部門及時給企業兑現項目資金,使低收入農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證。

三是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要把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衞生事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職業技術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繼續落實農村低保五保 集中供養、貧困家庭學生教育救助、殘疾人扶貧等救助政策,確保特困羣眾的困難救助落到實處。要建立貧困羣眾法律援助機制,及時為貧困羣眾排憂解難。

四是不斷改善結對幫扶機制。要根據 真扶貧、扶真貧 的要求,做實、做細結對幫扶工作,切實構建有效的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計一部門 的幫扶機制。要提倡和鼓勵送項目造血的長效辦法。真抓實幹,通過領導聯繫、單位結對、企業幫扶,突出到村到户,注重分類指導,真正促進低收入農户持續增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篇12

按照中央和省、市、區關於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近期,筆者作為農發行零陵支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就零陵區富家橋鎮王何村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集中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王何村是零陵區列入建檔立卡的41個重度貧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貧困面為28%,目前下降到19%。該村屬南嶺山區,耕地面積580畝,人均耕地約1.4畝,有5個村民小組114户406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70人,常住人口300人約佔總人口的73%左右,大部分為患病人羣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

王何村主導產業為種植、養殖和務工,以務工為主業的約11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27%以上。20xx年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佔70%、養殖業收入佔10%、務工收入佔20%。

二、調研過程

此次調研總體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集中調研。筆者先利用三天時間集中調研了王何村精準扶貧工作,先後走訪10户典型貧困户,之後又利用7天時間駐村蹲點進行了專題調研,全面瞭解王何村及32户貧困户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

第二階段,甄別確認。對照國家關於貧困户的確認標準,對32户貧困户逐一進行了甄別確認。最後確定,王何村20xx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户32户112人,20xx年脱貧10户30人,現有貧困户22户82人。

第三階段,制訂措施。針對該村確定了八項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幫扶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及責任領導、配合單位和完成時限;針對貧困户逐一制定了幫扶措施,分別明確了脱貧時限、幫扶責任人。

第四階段,集中辦理。現場召開面對面集中交辦會,屬於面上的幫扶措施由政府有關部門認領限期辦理,屬於貧困户個體的由聯户幹部認領限期辦理,並張貼上牆,掛圖作戰。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貧。長期以來,許多村民就醫條件比較差,患上了嚴重的癌症、心臟病、心肌梗塞等疾病,致使勞動能力喪失,就醫成本上升。目前,32户貧困户112人中因該類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貧的佔25%。

(二)因學致貧。受教育佈局調整影響,國中和高中學生全部在縣城或金昌市區就讀,家長租房陪讀現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經調查,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佔貧困户的18%。

(三)要素缺乏致貧。

一是王何村水資源短缺,灌溉條件差,以水稻為主的種植業收入有限。

二是貧困人口中有近90%的勞動力年輕人習慣於首選傳統的苦力型工種,思想觀念陳舊,務工技能缺乏。

三是因打工意外致貧。該村一名年輕人在外打工因意外左手被機器捲入軋斷,現左手截肢,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致貧。

四是貧困農户貸款難問題比較突出,成為制約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規律致貧。村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着對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獨寂寞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