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調研報告(精選8篇)

所得税調研報告 篇1

所得税彙算清繳是所得税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匯繳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程序複雜,需要税務機關、納税人和社會中介機構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本文結合近幾年所得税匯繳工作實踐,談一些思考,提一些建議。

所得税調研報告(精選8篇)

一、對所得税彙算清繳現存問題的思考

1、對匯繳徵納雙方的責任認識不清楚。在《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管理辦法》[國税發200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頒佈前,所得税匯繳的主體並不明確。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作法是,年度納税申報由納税人完成,所得税匯繳由税務機關越俎代庖,造成彙算清繳的主體不清、法律責任不清。《管理辦法》明確彙算清繳的主體是企業,企業應對納税申報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法律責任;税務機關在匯繳期內負責政策輔導、資料審核和税款結算,在匯繳結束後應開展納税評估和檢查。但受習慣的影響,部分幹部仍然持有“以查代算”的觀點,認為只有税務機關的查賬檢查結束,才算彙算清繳工作完成。在實際操作中,把年度納税申報視為納税人自核自繳結束;把年度納税申報至4月底以前這段時間作為税務機關實施企業所得税檢查階段。“以查代算”的觀點,使企業所得税又重新回到原有的老路,制約了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改革的深化。

2、所得税管理平台的數據處理能力不完備。目前使用的所得税管理平台屬於ctaiswai掛軟件,主要功能是匯繳錄入和結果查詢,能夠滿足匯繳的業務需求。但是,該系統沒有數據分析功能,對匯繳數據的增值應用考慮還不夠。一方面,我們對重點税源户、虧損大户、特殊户進行重點審核時,既要着眼於年度申報表表、表間勾稽關係,又要注意結合企業自身發展沿革和所屬行業特點。這是因為,通過調閲企業歷年的所得税申報資料和調整數據,分析企業的經營變動狀況,能夠為管理人員匯繳審核提供輔助性判斷;另一方面,按照行業管理的思路,同一行業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變化應該表現出一致性,具體體現為行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產回報率、所得税貢獻率等保持相對一致水平,這為分析衡量所得税税源質量和徵管狀態提供依據,也為所得税納税評估和檢查選案提供重要參考。

3、事務所中介市場發展不均衡。會計師、税務師事務所是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對市場主體公平競爭、規範核算起到了促進作用。特別對所得税匯繳發揮重要的“經濟警察”的作用。但由於體制機制、市場發育和執業環境等原因,事務所在執業質量、公信力、收費標準等方面還存在不規範的問題。一是執業質量參差不齊。所得税鑑證業務多集中在3-5月,事務所出於成本控制和多接業務的考慮,會聘用一些不具備執業資質的人員,審計質量因而打了折扣。從審計披露的問題來看,主要是對費用的審計,對收入、成本項目關注較少;二是獨立公正性有待提高。獨立性是會計師事務所的立業之本,是會計師業務質量的根本保證。受個別事務所不規範執業的影響,有些企業誤認為,會計事務所是疏通税企關係的一個橋樑,既可以降低税務風險又可以減少納税成本;三是收費標準缺乏依據。部分企業反映,收費標準不一,彈性較大。

4、相關管理配套措施不健全。一是缺少質量評價體系。由於所得税業務的複雜性,匯繳工作面廣量大,缺乏對匯繳質量的量化評價指標,無法實現有效的監督和質量評價;二是納税評估和檢查沒有及時跟上。《管理辦法》要求税務機關在匯繳結束後,組織開展納税評估和檢查。由於投入精力不多,針對性不強,成效不明顯;三是賬務處理輔導不到位。匯繳調整有些涉及賬務處理,這對中小企業財務人員是個難點。從加強跟蹤管理的角度,那些納税調整涉及賬務處理,以及如何處理,是後續管理不可忽視的工作。

二、思路及對策

1、通盤考慮匯繳工作的階段重點。税務機關要從彙算清繳的內涵去把握工作方向和着力點。既要克服“雙主體論”,防止税務機關越位包攬應由企業承擔的責任,也要避免“無關論”,淡化税務機關在彙算清繳中宣傳輔導、指導督促的責任。以系統觀為指導,可分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階段管理。事前管理就是税務機關在匯繳前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企業所得税的政策宣傳,使納税人瞭解企業所得税的政策規定,特別是當年出台的新政策和涉及納税調整的政策;事中管理就是匯繳開始後,税務機關要做好對企業年度納税申報表的審核工作;事後管理就是在匯繳結束後,税務機關要認真組織開展納税評估工作,對存在問題的,該補税的補税,該移交的移交,起到規範一個、震懾一片的作用。

2、增強所得税信息化管理能力。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背景下,企業所得税管理已離不開信息化,將現代科學技術引入所得税管理是規範管理的必由之路。一是構建基於數據倉庫的所得税管理平台。數據倉庫不僅滿足一般的信息查詢、報表生成,更為重要的是,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數據倉庫進行深度分析和利用。在此基數上建立分析模型或設立分析方法,以發現數據背後的規律、趨勢或關聯。二是強化匯繳結果的質量檢驗。根據行業管理和分類管理的思路,企業按明細行業進行彙總歸集,對各項財務、税務指標進行邏輯分析、趨勢比較和配比分析,篩選出疑點企業,為評估和檢查提供案源。三是充分利用系統資源。如利用ctais系統中增值税和所得税的銷售收入數據,實現自動比對。再如對營業税納税人,取得地税徵管系統的申報數據,與國税申報收入進行比較,驗證是否少申報收入。

3、強化企業所得税評估和檢查。彙算清繳結束後,税務機關應及時開展納税評估和檢查工作。根據納税人的年度納税申報資料、財務報表和涉税審核審批表以及平時掌握的徵管資料,運用綜合徵管軟件和管理平台中的信息資源,對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率、税負等多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運用設定的各項評估指標體系和行業指標參考值進行審計評估,確認企業彙算清繳的真實性、準確性。對納税評估中疑點或問題較多的企業,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率變化異常的企業,税負偏低的企業,以及重點行業,有針對性地實施專項檢查。有效防止檢查“四面出擊”、流於形式,真正收到以查促管的效應。

4、重視發揮中介服務機構作用。會計師、税務師事務所是聯繫税務機關和納税人的紐帶,正確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有利於提高納税人彙算清繳的效率和質量。税務機關要依託註冊會計師、税務師協會等行業協會,對中介服務機構進行管理、指導和監督。要對中介機構的執業資質和服務質量進行評估驗證,結果向納税人公開。一方面要引導中介機構市場化運作、標準化管理,積極參與企業的匯繳工作,發揮獨立鑑證的功能;另一方要引導納税人正確認識税務代理,自願選擇代理服務機構。對那些組織鬆散、資信較差的中介機構,要採取措施限制其進入市場。

所得税調研報告 篇2

一、全局税收概況

,我局共完成各項税收萬元,增收萬元,同比增長%,其中重點税源萬元,佔全局收入%,所得税彙算清繳萬元,佔全局收入%;1—9月,我局完成税收萬元,同比增長%,其中重點税源萬元,佔全局收入%,所得税彙算清繳萬元,佔全局收入萬元,同比增長%。、1—8月年重點税源企業税收實現情況單位:萬元

影響企業所得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經濟的影響。

我市建築安裝、房地產企業仍處於上升發展階段,增勢比較明顯。我市建築安裝、房地產企業所得税將是在税率調整下的一個主要增長點。

工業企業所得税在經濟穩步發展下,雖然税率調整,但是其經濟發展帶來總的應納税所得額,即所得税税基的增長基本能抵消税率調整的影響,兩相相抵,應納所得税税額略有增長。

(二)政策因素的影響。

在新的企業所得税政策背景下,影響企業所得税的主要因素還是政策變化方面:

1、我局税收主要依賴於房地產、建安業,但由於政府對房地產業宏觀調控,使房地產、建安企業受到波及。

2、受營改增試點政策影響

單位:萬元

按照9月税收預測,第四季度我局的税收將下降%

3、企業工資薪金税前據實扣除對税源的影響:由於我市企業職工工資水平不高,因此企業工資薪金税前據實扣除影響不大,預計減少萬元。

4、享受企業所得税減免税對税源的影響

5、文化體制改革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税優惠政策對税源的影響:無影響。二、重點税源存在的問題

(一)門檻低、管理難

按照市局下發的重點税源管理辦法,税收十萬以上的(抄市局的文)

我局重點税源企業户,户,重點税源管理股四名管理員,平均每人管理户,

(二)難脱離、難管理

原則上重點税源管理股管理員除重點税源户外不再管理其他非重點税源户,但是由於人員緊缺,重點税源管理員除了管理重點税源户,還需要監管非重點税源户,以我局重點税源管理員來為例:除每人管理户重點税源户外每人還需要管理户非重點税源户。人數少、户數多,再加上日常的税源管理工作根本不能真正做到專人專管。

三、所得税重點税源管理

,重點税源所得税税收萬元,佔重點税源税收%,佔我局總税收%。可見,管理好重點税源所得税户,對全局税收都重大影響。但是,現階段所得税管理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税源管理缺乏系統性和預見性。

當前,對重點監控對象的所得税納税人的管理,採取的是按月或季查詢重點納税人入庫情況,按時填報《企業所得税重點税源季報表》和報送企業同期財務報表的方式,此種監控方法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可以掌握納税人一定時期內所得税入庫情況,二是能及時掌握重點納税人的税收增減變化情況,通過這種形式對重點税源單位的監控確實達到了一定成效。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還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税源管理缺乏系統性。實際工作中,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管理人員大多在每月通過個別調查、微機查詢、電話詢問等形式瞭解企業經營狀況、納税情況和税收增減變化原因,對重點税源户的管理往往會流於形式,沒有一套系統、有效的管理流程和方案,税源管理較為雜亂,沒有形成較為規範的管理系統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税源管理缺乏預見性。由於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缺乏對國家經濟政策的關注,致使税務機關對納税人的相關税源信息難以及時、全面、準確的瞭解更缺乏對相關信息與税源變化情況的關聯分析,税源管理缺乏預見性,導致税收分析和税收預測工作缺乏準確性,不能對基層工作和領導決策提供可供參考的第一手資料,使税源監控的目的很難實現,工作成效不明顯。

(二)管理手段比較落後。

主要表現在所得税徵收、管理、稽查的各個環節:一是對納税人申報表的審核手段落後。多年來,對所得税申報表的審核全部依靠人工進行。以我局為例,地税成立十年來對所得税申報表的審核一直沿襲的是

納税人每月按時申報,徵收人員按申報數據打印繳款書這一模式,税務人員對申報表的審核絕大多數是就表審表,只要邏輯關係正確就認定企業申報沒有問題,且審核一直以人工方式進行。由於人員素質的差異,加之缺乏科學、合理的稽核手段和稽核方法,對申報表的審核基本上是流於形式,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工作。二是管理環節中選擇所得税日常檢查對象和稽查環節中選擇專項檢查對象的方式落後,沒有針對性。管理人員進行日常檢查、稽查人員進行專項檢查時,檢查對象的選擇也主要依靠人工進行,沒有科學的方法甄別納税人當年或以前年度所得税申報的真實性,從而不能進一步對可能存在問題的納税人進行鍼對性的檢查。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對納税人核算所得税真實性的檢驗雖然經過了徵收、管理、稽查三個環節,但對業户申報所得税真實性的審查全部依靠人工的表間數據審核和管理、稽查人員抽查式的檢查,不可能對所有繳納所得税的納税人進行普遍檢查,這無疑助長了納税人偷逃税的僥倖心理。

(三)税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加強。

當前税務幹部結構多樣,專業院校畢業的人員佔的比例較少,軍隊轉業、外單位調入等人員佔據大多數,對所得税政策和與所得税緊密相關的財務知識知之甚少,即使學校畢業的人員在當前新財務制度實行和新所得税政策連續出台的情況下,不加快知識更新也很難進行日常的徵、管、查工作。特別是在越來越多

的企業使用財務軟件記賬的情況下,不僅要求税務人員精通各行業財務制度,還應熟練操作微機、熟悉各種財務核算軟件。所得税管理對税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相當一部分税務人員未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處於一種應付、無奈狀態,加之日常工作較多,內部培訓經常流於形式,學習效果得不到保證,致使有些人員業務水平較差,不能適應所得税管理的要求,對所得税政策的掌握、檢查僅限於工資、招待費等簡單費用項目,未能對收入核算、成本核算、投資等重要環節進行深入檢查,造成了税收的流失。

(四)税收政策宣傳、培訓不夠及時、到位。

企業所得税税基的計算與其他税種相比業務性更強,政策規定更詳細、具體。現行政策規定,企業在核算時按財務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在向税務機關申報納税時,對財務制度規定和税收規定不一致的`,按税收規定進行調整。這就要求企業財務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知識,還要熟悉掌握税收政策的具體規定。由於當前税務機關宣傳税收政策缺乏長期性,宣傳渠道也不夠多樣,在培訓手段上也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導致納税人很難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税收政策資料,對所得税政策瞭解的較少,理解的也很不到位,導致檢查時所得税出現的問題最多。

四、加強所得税重點税源管理工作的建議

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首先是完善現有的所得税彙算清繳軟件,由人工逐步向機器審核、機器選案轉變。增加所得税管理功能,將《企業所得税納税申報表》和《財務會計報表》等與所得税徵收相關的申報紙質資料用電子掃描儀掃入税收徵管信息系統,使税收徵管計算機軟件系統能審核申報資料,從中發現問題,檢索出納税異常户,為日常管理和稽查選案提供可靠和有力的線索;在所得税申報資料掃入計算機的基礎上,通過當期申報數據與上期、去年同期的分析以及相關財務指標的對比分析,增加收入指標、財務指標不正常時的報警系統,管理人員有針對性的下户開展檢查;同時開發、增加計算機稽查選案、網上稽查、審理的功能,避免稽查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其次是制定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責任,使管理人員切實加強對税源的監督和管理。新一輪徵管改革後,職責分工更加明確,各崗位工作內容劃分更加詳細,重點税源管理人員有針對性的對納税户的日常監控,使重點税源管理人員真正從繁瑣的日常工作中抽離出來,實現徵、管、查的徹底分離。為實現重點税源管理的系統性、有效性和預見性,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建立系統、健全的重點税源監控制度,嚴格的把關重點税源門檻,提高重點税源監控標準,不應將監控對象僅限於上級統一制定的標準。

2、實行分片到組,分街到人的管理手段,各組對上級確定的重點税源户的調查每月應達到100%,對達到本所重點税源監控標準的,每季調查面應達到100%,按期下户調查、瞭解各級納税人的生產經營情況、税源變化情況、增減變化原因、當年預計納税情況等。

3、設計統一的《税源調查手冊》,內容包括納税人的具體情況、各月納税情況、預計當年税收繳納情況、納税人反映的涉税問題、税務機關税收政策宣傳、輔導事項等,由管理人員下户時根據調查情況進行填寫,及時與計算機中的税務登記事項、納税輔導記錄、申報徵收情況等核對,及時變更税務機關涉税資料內容,提高税收分析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再次是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渠道加強税法宣傳力度。在信息傳播手段高速發達的今天,税務機關應儘快改變政策宣傳手段單一的現狀,將税收政策的宣傳擴大到各種媒體,發展為各種形式。一是與移動、聯通等部門合作,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定期發送最新政策;二是開闢税收政策諮詢電話,使納税人隨時能通過電話查詢瞭解自己所需的政策;三是通過網絡,建立税收政策諮詢板塊,分行業粘貼相關政策,在宣傳政策的同時,樹立依法納税意識;四是製作公益廣告、漫畫等顯而易見、通俗易懂的形式通過報紙、電視、路牌等

加大宣傳力度;五是建立税法宣傳的長效機制,不能將税法宣傳視為某一階段的工作。

最後是加強對税務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所得税的管理對税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儘快提高人員素質勢在必行。第一,樹立“終身學習”、自覺學習的學習理念,克服“工作忙,沒有時間學”、“任務重,沒有精力學”等錯誤認識,使税務人員認識到學習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一項任務、一種責任、一份需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第二,建立學習激勵機制,對取得註冊税務師、註冊會計師和在各級業務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人員予以獎勵,對素質高、能力強的人員在評先、晉職時優先考慮。第三,完善措施,保持學習的持久性。從局到各股室,都要保證學習時間,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特別是要將新財務制度、各行業財務核算辦法、會計核算軟件和所得税政策作為學習重點,做到工作需要什麼就學什麼,缺什麼就學什麼,什麼問題突出就學習討論什麼問題,要通過學習促進所得税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得税調研報告 篇3

新企業所得税法頒佈實施後,新辦企業的企業所得税劃歸國税部門管理,使所得税佔國税税收收入的比重逐年擴大,對國税部門加快企業所得税徵管質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企業所得税管理工作,西固區國税局立足現有信息技術條件,堅持總局所得税“分類管理、優化服務、核實税基,完善匯繳,強化評估,防範避税”二十四字工作方針,在現有所得税信息化管理基礎上,研究開發出了《企業所得税電子台帳系統》,為實現企業所得税的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管理做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企業所得税電子台賬系統開發背景

作為國税部門管理一個的重要税種,企業所得税對税收的貢獻是越來越大。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由於企業所得税管理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計算過程複雜,管理難度較大,需要立足實際,對現行管理手段和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進和探索。

目前,企業所得税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一是企業財務人員對企業所得税政策、法規掌握的還不夠透徹。對企業所得税税前扣除項目的基本規定、扣除依據、扣除比率等掌握不夠全面、準確,帶來企業會計制度執行和財務核算的不規範,中小企業現金交易、收入不入賬、費用亂列支等現象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給所得税徵管帶來難度。二是税收管理方式比較單一,缺乏科學、合理的稽核手段和稽核方法。日常工作中,審核環節、檢查環節還是以人工為主,就表審表,人工核查的現象沒有改變,在對納税人成本和費用的列支、對收入和利潤的核算方面時常處於一種被動局面,沒有科學的方法甄別納税人當年或以前年度所得税申報的真實性。三是在企業所得税信息化管理當中,基礎數據的採集質量普遍不高,對納税人的財務報表、經營狀況、銀行存款以及會計核算軟件中的大量數據,基本上沒有采集或無法採集,造成基礎數據不全。對企業整體納税情況的評估和對税源變化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據,信息管理與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四是cTAIS上線以後雖然方便了各税種管理,但在企業所得税優惠管理在中系統缺乏便捷的查詢、統計功能,需要人工進行彙總統計,降低了數據的利用率,造成了信息資源的浪費;五是現行的所得税紙質台帳不僅不易於彙總和查詢,而且隨着登記人員、部門的變動易使台賬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企業所得税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二、軟件平台工作原理及成效

鑑於以上存在的問題,為優化辦税效率,提高徵管質效,經多方借鑑,去年市局所得税處和西固區國税局聯合開發了《企業所得税電子台帳管理系統》。

系統平台設計工作原理:該系統有效的利用了國税現有信息化建設基礎,從企業税前彌補虧損管理、企業資產損失税前扣除管理及減免税管理入手,利用cTAIS系統中的所得税年報數據自動生成電子台帳,實現各類台帳的分類查詢與統計,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分析。

系統平台設計工作功能:一是該平台以cTAIS年度所得税申報數據為主要監控指標,數據由cTAIS自動導入,避免了信息的重複登記;二是通過與減免税文書及歷年數據的比對分析,實現了企業所得税跨年度延續性管理;三是通過對企業税前彌補虧損、財產損失税前扣除的監控管理,更好地核實税基,強化企業所得税税源管理;四是通過後台的審核、彙總、統計功能提高了數據利用的效率和質量,提高了台帳數據的準確性。目前,該系統實現了所得税綜合台帳、税前彌補虧損台帳、資產損失税前扣除台帳、小型微利企業減免税台帳、備案類減免税台帳、報批類減免税台帳、税前彌補虧損統計、資產損失税前扣除統計、減免税統計以及數據質量、權限管理等13項功能。

系統平台設計工作應用效果:一是台帳查詢實現了税前彌補虧損台帳、資產損失税前扣除台帳、小型微利企業減免税台帳、備案類減免税台帳、報批類減免税台帳六類台帳的查詢功能;二是所得税綜合台帳以一種直觀地方式全面展現了納税人在税前彌補虧損、資產損失税前扣除、減免税等方面享受優惠情況。三是台帳統計實現了税前彌補虧損統計、資產損失税前扣除統計及減免税統計按税務機關、分年度的分類統計。其中:減免税台賬統計能按新版申報表中減免税種類進行整理分類,查詢結果可按照減免類型形成統計表格。四是數據質量實現了納税人結轉上年度虧損額監控、減免税文書信息監控,並在數據查詢過程中實現了分級管理。

系統平台投入使用以來取得的成效:軟件的上線運行,避免了信息的重複登記,數據準確率、利用率明顯提升,規範了所得税税源管理秩序,降低了所得税管理風險,減少了税款流失,實現了數據信息共享和長期安全保管。20xx年12月份企業所得税電子台賬系統在西固區國税局開始試運行,取得了明顯成效。根據業務部門及各税務分局的反饋結果,實現了預期目標,達到了預期效果。20xx年通過對全市企業所得税管户的自動審核,監控出20xx年度盈利、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企業,有59户存在多報、虛報結轉以前虧損額的現象。除13户已補充申報外,其餘46户,多報虧損額539萬元。其中:西固區國税局2户,多報以前年度虧損額110.72萬元。20xx年經系統審核監控出20xx年有1户納税人企業所得税報表明細不符58.9萬元,結轉虧損為0,已移交管理部門進行處理。

系統平台後期應用拓展方向:一是進一步對軟件功能進行拓展和完善,增加免税收入、減免所得額、抵免所得額等管理模塊;二是增加減免税文書審批信息的監控功能和台帳分析、預測功能,實現電子台帳微觀上能監控納税人異常申報,宏觀上能按業務指標進行分析預測,能對管理工作做出量化評價,為管理部門提供輔助決策;三是通過建立數據倉庫,進行數據清洗,解決數字出多處,各處不相同的現狀,並按業務指標建立準確、便捷的查詢平台,提高數據質量;四是搭建涉税風險預警平台,由人工逐步向機器審核、機器選案轉變,實現税收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三、工作中得到的一些啟示

一是軟件開發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企業所得税電子台賬工作系統試運行以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許多地方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還有一些客觀因素,制約着軟件的功能。今後需要結合各單位的反饋意見,對軟件模塊功能進行進一步的細化,提高使用效率。

二是企業所得税電子台帳系統只是實施所得税信息化管理應用軟件的一部分,今後還應建立企業所得税納税評估模型、分析預測模型,確定基本評估、分析指標,並與綜合徵管軟件其他模塊的功能相銜接,充分利用綜合徵管軟件採集的數據資源,實現納税評估、收入分析和預測的自動化,以深化所得税數據分析利用,提高企業所得税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是在實施信息管税的基礎上,繼續做好企業所得税基礎性管理工作。目前,我們在企業所得税管理工作中所獲得的信息主要來源於納税人自行申報的數據。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税務機關大多通過個別調查、微機查詢、電話詢問等形式瞭解企業經營狀況、納税情況和税收增減變化原因,對重點税源户的管理往往會流於形式,沒有一套系統、有效的管理流程和方案。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數據分析及後期應用不夠,延伸評估、後續管理沒有及時跟進,造成管理上前緊後鬆,所得税納税評估工作不到位,重形式、輕實質,造成管理數據難以及時、全面、準確。因此,在全面實施信息管税的基礎上,要加強對企業所得税年度申報和彙算清繳的輔導和企業財務人員的培訓,特別是要加強,以提高申報質量。

四是要改變信息化管税的誤區。改變以往重硬件投資、輕管理使用;重信息系統應用、輕數據資源管理的現象。應建立切實管用並符合現有國税工作實際的企業所得税管理標準化、規範化工作機制,使事、責、權明晰,形成一個流暢的規範化流程。既要充分發揮機器對人的規範、制約作用;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加強人對機器的管理。

五是開展多渠道合作,實現信息共享。一是要加強税務機關部門間的聯繫,打破部門間的藩籬,拓展數據應用渠道,建立所得税數據採集標準和規範,實現統計、徵收、管理、稽查等各部門間對企業所得税管理信息的共享,按需索取,對信息進行提取、分析,做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提高數據的質量和利用率,為信息管税提供數據支持。二是要拓展信息渠道,加大第三方信息利用,要與地税、工商、發改委、公安、金融機構、中介機構之間建立信息交換機制,拓展數據來源,提高所得税税源管理的預見性和税源信息的使用價值。

六是要把所得税日常管理與彙算清繳有機地結合起來,國税管轄企業既是增值税納税人也是企業所得税納税人,因此應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做好增值税、所得税“兩税”聯動風險管理,在系統掌握納税人生產經營、資金週轉、財務核算、涉税指標等動態變化情況的基礎上,建立財務和税收風險指標參數體系,對存在風險的企業重點監控,強化評估。儘早在預繳申報中完成風險排除和控制,儘可能地使實徵税收接近理論法定税收,最大限度地減少税收流失。

七是加強人員培訓,儲備人才。應針對現在税務幹部業務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開展以提高人員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培訓。要以會計核算和所得税政策為培訓重點,加強税收信息化操作運用的培訓,儘快在基層建立企業所得税信息化建設人才庫,以適應不斷改革的所得税税收管理新形勢。同時還要想方設法提高每個人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為此,税務機關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對願意學習、積極自學、考試成績突出、勤奮鑽研税收業務的幹部,應給予精神、物質方面的獎勵,在幹部選拔任用方面優先考慮,在全系統創造一種崇尚學習、尊重知識、爭當先進的氣氛,以此來提高全體幹部的整體素質。

所得税調研報告 篇4

截止20__年12月31日,我分局共有外商投資企業104户,其中正常申報户數為56户、籌建期户數48户,在籌建期户數中20__年3月16日之前在工商部門登記的有46户。由於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眾多投資經營決策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税法》,籌建期結束的外商投資企業要執行新企業所得税法,新法的實施對於這些企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對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的影響

(一)税法執行時間性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税法》對在20__年3月16日前經工商等登記管理機關登記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依照當時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享受定期減免税優惠的,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在該法施行後繼續享受到期滿為止,但因未獲利而尚未享受優惠的,優惠期限從本法施行年度起計算。20__年3月16日之前在工商等登記管理機關登記成立的處於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籌建期結束後,從2020__年度起即使虧損也作為獲利年度執行“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20__年3月17日以後經工商等登記管理機關登記成立的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籌建期結束後,統一適用新税法及國務院相關規定,不享受新税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過渡性税收優惠政策。

(二)税收優惠政策變化的影響。新税法取消了原對外資企業特定地區直接投資、新辦生產型外商投資企業、追加投資、產品出口企業、再投資退税、購買國產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税等税收優惠政策。取消了外國投資者從外商投資企業分回利潤免徵企業所得税的優惠政策,改為徵收10%的預提所得税。20__年1月1日之前外商投資企業形成的累積未分配利潤,在20__年以後分配給外國投資者的,免徵企業所得税;20__年及以後年度外商投資企業新增利潤分配給外國投資者的,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税。籌建期的外商投資企業今後將無緣上述税收優惠,一部分即得利益將無法實現。

(三)税率變化的影響。新税法實施後,隨着對外資企業特定優惠政策的取消,外資企業的整體税負將有所上升。但具體對每個外商投資企業税負影響是不同的,一是原來享受税收優惠政策的外商投資企業税負將有所上升。二是對原來未享受税收優惠政策的外資企業税負將下降。三是符合條件的微利企業按新税法的規定將享受20%的優惠税率;四是原對設立在高新技術開發區內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優惠税率,現改為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優惠税率,取消了區域限制。對原適用24%或33%企業所得税率並享受國發[20__]39號文件規定企業所得税定期減半優惠過渡的企業,20__年及以後年度一律按25%税率計算的應納税額實行減半徵税。我區處於沿海經濟開放區,今後不再適用24%的税率,對於在20__年3月16日前在工商等登記管理機關登記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籌建期結束後優惠期內一律按25%税率計算的應納税額實行減半徵税。

(四)税前扣除限制的影響。一是對業務招待費的税前扣除的變化。原外資企業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業務招待費,全年銷售淨額在1500萬元以下的,不超過銷售淨額的0.5%; 全年銷售淨額超過1500萬元的部分,不得超過該部分銷售淨額的0.3%。全年業務收入總額在500萬元以下的,不超過業務收入總額的1%; 全年業務收入總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不得超過該部分業務收入總額的0.5%。新税法規定,企業業務招待費按照實際發生額的60%税前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0.5%,主要是考慮了企業招待費有公私不分現象,其中包含部分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個人消費支出。二是原税法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及公益性捐贈沒有限制比例據實扣除。新税法規定,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税所得額時扣除。籌建期結束後的外商投資企業對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將不再按原來的規定執行,今後發生應税前扣除的項目按上述規定執行,對應納税所得額產生影響。

(五)納税年度變化的影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税法實施細則》第八條規定,經當地主管税務機關批准以滿十二個月的會計年度為納税年度的外國企業,其20__-20__年度企業所得税的納税年度截止到20__年12月31日,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税法》規定的税率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税。自20__年1月1日起,外國企業一律以公曆年度為納税年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税法》規定的税率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税,籌建期結束後的外商投資企業將以公曆年度為納税年度,對納税年度內的應納税所得額和以前的計算相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六)新增税收優惠政策的影響。一是對農林牧項目免徵企業所得税;對漁業和花卉、茶葉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税。二是對新上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實行“三免三減半”的税收優惠政策。三是對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水節能項目實行“三免三減半”的税收優惠政策。四是對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的不超過500萬元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税;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税。五是對民族自治地區自治機關對企業所得税中地方分享收入部分可自行決定免徵和減徵,但國家限制和禁止行業的企業不得享受此政策。六是企業研發費可加計扣除50%,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工資支出可加計扣除100%。七是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產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減計10%繳納企業所得税。八是創投企業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可按其投資額的70%抵扣應納税所得額。對籌建期結束的外商投資企業來説,由於税收優惠政策的變化,原來應享受的有的不再享受,同時將會享受新增的税收優惠政策。新所得税法的優惠政策能促進產業政策的調整和科技的創新,促使企業在節能環保資源利用方面做文章,起到政策導向作用,對籌建期的外商投資企業來説,應及時調整投資決策和思路,順應政策變化趨勢。

二、加強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招商選資引導與税收扶持的建議

針對新所得税法實施對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產生的影響,提出幾點建議:

(一) 密切跟蹤新税法後續影響,及時反映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機遇。從區位、產業、質量等多方面,密切關注新的企業所得税法後續影響。積極指導各地根據新的企業所得税法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機遇,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突出招商重點,促進招商選資。

(二)要加強對新税法的學習和研究,加強對外商的宣傳及培訓,幫助已批外商投資企業和各地招商引資部門準確理解新税法精神和有關規定。加強對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的户籍巡查工作,及時瞭解掌握企業情況,幫助企業落實好新所得税法的各項政策,調整好投資策略,充分享受税收優惠政策帶來的實惠。

(三)目前我分局內的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產業結構還集中於紡織、服裝、機械加工、低端電子等行業,新企業所得税法將税收優惠原則由區域優惠轉為產業優惠,將更好地促進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引導我市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既有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又有利於進一步吸引外商投資和提高外資使用效率。因此,建議作為掌控經濟形勢大局的政府部門和貫徹落實税收政策的各級税務部門,及時把握和運用新的經濟和税收政策,優化好外商投資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推進經濟健康發展。

(四)由於目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迫切需要拉動內需,因此政府要抓住增值税轉型這一有利時機,引導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及時調整好投資思路,用足用好各項政策,在財政、税收、信貸等方面形成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合力,讓基建已經基本完成的籌建期外商投資企業迅速投入生產運行,督促已經開工建設或尚未開工建設的企業加快建設步伐,以便拉動內需,緩解目前的就業壓力,確保經濟的穩定增長。

所得税調研報告 篇5

新《企業所得税法》從20xx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税法按照“簡税制、寬税基、低税率、嚴徵管”的總體税制改革精神,對我國現行的税收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對營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税收環境,推進税制現代化建設,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及税務部門的徵收管理工作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從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以來我市近10個月的執行情況看,在運行過程中仍然出現了一些納税及徵管等方面的問題亟待我們解決,下面,結合新企業所得税法在我市的執行情況,對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新企業所得税法在我市的執行和運行情況

企業所得税作為我國的主體税種之一,在組織收入,調控經濟和調節分配等方面的職能越來越突出,面對新企業所得税法的實施,我局嚴格按照上級20xx年提出的新的企業所得税徵管工作思路“分類管理,優化服務,核實税基,完善匯繳,強化評估,防範避税”開展工作,首先是在一線税務人員中加強培訓輔導,通過舉辦政策培訓輔導班和每月一次的業務考試,以考促學,使其儘快掌握最新政策新規定;其次是加大税法宣傳力度,通過報紙、電視、網站及黑板報等多種媒介使廣大納税人對新税法的出台原因及主要變化有了深刻理解和認識,對納税人進行集中培訓,進一步提升了廣大納税人的自覺遵從度;第三採取集中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就新修訂的企業所得税預繳表如何填寫及政策依據對納税人進行了詳細講解,並充分利用電子網絡,將預繳表以電子文本形式發送給納税人,由納税人自行填寫打印後上報税務機關,方便了納税人,節約了徵納雙方的成本;第四建立起了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跟蹤問效機制,對新税法的實施及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逐一解決或上報。通過採取以上切實有效的措施,新税法平穩過渡,目前納税人已按照新法的規定完成第三季度預繳,截止20xx年9月底,我局累計完成企業所得税112388萬元,同比增收10.13%,增收10337萬元,增收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採礦業、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供應業由於價格因素的影響使企業效益大幅增加(其中採礦業完成企業所得税71913萬元,同比增長40.39%,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供應業完成企業所得税2903萬元,同比增長85.26%)剔除此項因素,企業所得税收入呈現減少狀況。

二、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

新企業所得税法運行過程中,雖然國家税務總局根據基層單位反饋的問題,迅速出台了諸如《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實施企業所得税過渡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地區經營彙總納税企業所得税徵收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税預繳問題的通知》等文件,使一些政策性問題及時的得到了解決,但是新企業所得税法的順利實施需要有好的徵管措施,好的徵管措施又是建立在以往徵管辦法和措施之上,新老接替必然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接替過程中一些問題不可避免的會顯現出來,需要我們去認真處理和研究:

(一)税源管理問題及影響

1、企業所得税地點變更以及總部經濟導致的税源管理問題。原內資企業以獨立經濟核算的單位為納税人,實行就地納税,而新《企業所得税法》規定,分公司應税所得要彙總到總公司進行納税,隨着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納税地點的變更,對於各地的主管税務機關來説,其納税户户籍管理和税源管理將隨之發生變化,由於新辦法對執行就地繳納的二級分支機構的具體界定標準不明確,加之總分機構所在地税務機關對税收任務個地區利益的不同考慮,使得分支機構分配預繳制度的執行出現較大彈性,另外異地分支機構設立後只需提供總機構的税務登記副本,不需要在總機構税務登記副本上添加分支機構名稱,若總機構不及時主動向總機構所在地税務機關登記備案,税務機關難以掌握其新增分支機構的情況。

2、“老企業”和“新企業”的身份認定與過渡期優惠政策的享受問題。新《企業所得税法》給予了老企業過渡期優惠政策,新企業則不能享受。原則上説,新老企業的認定以工商登記時間在20xx年3月16日之後還是之前為界限。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着企業改革的深化和改制重組的增多,企業新辦、合併與分立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複雜,難以有明確的標準。

3、小型微利企業認定的問題。新企業所得税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税率徵收企業所得税。”對小企業給予適當的税收優惠政策支持,能夠更好地發揮小企業在自主創新、吸納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利用税收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小企業的發展,但是,一些已有的非小型微利企業,為了享受低税率,採取拆分、新增法人等方式,人為進行分解、調整企業規模,將不符合規定的企業變換為符合規定的企業,給税務機關認定和管理帶來了困難。

(二)税基管理問題及影響

1、原有內、外資企業所得税在税基確認上原理相同但具體規定差異很大。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後,內外資企業的税基確認標準將會統一,但實際工作中問題的複雜性以及對政策理解程度和計算方法的不同,都可能導致出現各不相同的結果。

2、新會計準則和税法的差異較大,增加了税基確認的難度。會計準則、會計核算方法的變化對會計利潤和應納税所得產生了較大影響,企業財務會計與税收之間的差異需要進一步協調,從而增加了税務機關和納税人執行政策的難度。如新會計準則將職工福利費統一在職工薪酬中核算,同時規定應付福利費結餘,上市公司可以結餘衝減當期管理費用,非上市公司繼續按照原有規定使用,而新企業所得税法卻依舊允許提取職工福利費,與新會計準則的不吻合使企業無所適從。

3、不徵税收入界定不明確給應納税所得額計算帶來不便。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企業的不徵税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這一規定不區分支出性質,“不徵税”的精神未真正體現。如果納税人將不徵税收入用於與取得應税收入有關的支出,而不能按配比原則進行扣除,則必然造成對不徵税收入事實上的徵税。

4、成本費用扣除項目規定不明確,使企業惡意增加成本費用扣除項目,減少應税收入,而適當憑證概念的引入,也給日常徵管中對税前扣除項目的認定帶來較大的彈性,使税、企間存在一定的分歧,無形中放寬了税前扣除的條件。如工資薪金的扣除,新法第八條和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十四條中都用了“合理”一詞,但“合理性”作為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在具體執行中由於理解角度和知識背景等差異很容易在徵納雙方甚至徵管機關內部形成不同的意見,另一方面對“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僱的員工”的界定亦不明確,在實際操作中,對於使用勞務派遣企業提供的勞務人員,企業職工應如何界定缺乏統一的徵管口徑。

5、税收優惠方面的時間認定規定模糊與相關規定不銜接,給實際工作中具體操作造成了困難。如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費用,根據《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關於企業技術創新有關企業所得税優惠政策的通知》中,企業年度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當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在以後年度企業所得税應納所得額中結轉抵扣,抵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新法對企業以前年度結轉技術開發費未抵扣額如何過渡處理無明確規定;又如新法規定運輸工具、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由5年分別縮短為4年和3年,而是僅適用於20xx年1月1日後購買的設備還是包含以前購買的設備規定不明。

(三)徵管能力問題及影響

1、“一税兩管”經過六年多的實踐運行,導致税收徵管成本不斷增加、工作交叉、矛盾不斷、效率降低,給徵納雙方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無法體現税法的剛性,已成為當前企業所得税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雖然國家在20xx年出台了有關企業所得税管理權限的文件,但給企業在對企業所得税管理權限的選擇上留下了操作空間,企業會隨意變動註冊資本中貨幣資金的比例,選擇國、地税管理部門,另外由於國、地税兩家對企業所得税管理程度的不同,勢必會造成同類納税人因歸屬不同的税務機關管轄而出現税負“倚重倚輕”的問題。

2、所得税優惠由傳統的以區域優惠為主轉變為以產業項目優惠為主的方式,給税務機關征管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如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專用設備投資優惠、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優惠等享有優惠產業和項目的資格認定問題,由於有關法規和文件對認定部門各方的責任劃分不明確,税務機關成為了最主要的責任承擔者,而以税務機關的專業領域來看,顯然難以承擔審核和認定的能力,客觀上造成了認定責任和專業能力的失衡,必然帶來管理上的隱患和漏洞。“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認定亦存在類似問題。

3、税收徵管信息系統中所得税相關模塊升級相對滯緩,導致軟件模塊功能與所得税政策規定不同步、不銜接,無法真正實現管理與信息化同步發展。新舊税法更替,徵納雙方在短期內面臨新舊申報表的同時運用,如何及時保證更新税收徵管信息系統,對税務機關的徵管能力是一次考驗。

(四)對企業所得税税收收入的影響

1、税率調整對收入的影響

從我市的情況看,管轄範圍內原適用33%税率,現在適用25%税率的企業約佔盈利企業的29%,其應納所得税約佔我局年度應納企業所得税98%;原適用33%的税率,現在適用20%的優惠税率的企業約佔盈利企業的71%,其應納企業所得税佔我局年度應納企業所得税2%,新税法實施後,若以20xx年度數據為基準,不考慮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和市場變化兩因素對企業所得税收入的影響,税率變化將使企業所得税收入下降9%左右。

2、税收優惠政策和福利企業優惠政策變化對收入的影響

新企業所得税法對福利企業按安置殘疾人支付工資的數額進行加計扣除,不再實行全免政策,此政策的實行將增加福利企業所得税收入,以20xx年數據比較,此項變動將使企業所得税收入增加約2%左右。而其他税收優惠政策對税收收入的影響大小,則需要等到明年企業所得税彙算和減免税審批時候才能體現出來,目前無法測定,但新法對企業所得税優惠政策的放寬,基本可以確定將減少企業所得税的收入。

3、扣除項目的變化對收入的影響

新企業所得税法取消計税工資扣除政策,對職工福利費、教育經費、工會費三項費用按照實際發生額列支,並且要求在支出時衝減20xx年底掛賬部分,這將對應納税所得額有比較大的影響,影響深度將有待年度所得税彙算時候才能得以測算。

三、加強企業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對策

面對以上實際徵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想確保國家税收收入穩步增長,國家税制改革順利實施,新企業所得税法落到實處,首先應當從機制上給予創新,為税收工作帶來新的血脈,其次應不斷健全制度,以新企業所得税法的實施為契機,強化並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新的企業所得税工作要求,我們認為具體來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從完善新企業所得税法規體系方面

1、完善總分支機構企業所得税計税及徵管體系。首先要細化計税辦法,進一步加強對分支機構利用組織結構變化避税的監督,明確、細化對二級分支機構及二級以下分支機構做出判定的適用標準,統一各地税務機關征管口徑,同時,加強對外經營環節的管理,提高總機構對掛靠項目的財務核算的監管;其次理順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税徵管關係,對非法人分支機構進行一次清理,重新明確所得税徵管權限,以保證總機構與非法人分支機構的主管税務機關一致。

2、優化應納税所得額扣除規定。進一步完善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條例中關於不徵税收入的表述,明確企業的不徵税收入用於與取得應税收入有關的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明確工薪扣除標準,彌合新税法與新會計準則的差異,明確福利費扣除銜接方法,明確原税制下幾個税前扣除項目的過渡銜接問題。

3、加緊制訂優惠政策享受條件及審批制度。加快與新税法優惠配套的相關政策的出台,儘快明確原有優惠政策的時效性和有效性;明確税收優惠審批制度,對哪些税收優惠屬於審批類、哪些屬於備案類,權限、程序如何履行,表證單書、提供資料如何確定等具體問題應系統化地重新加以明確。

4、為便於企業所得税的日常徵收管理,提高企業所得税徵收管理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避免由於國、地税徵管力度的差異造成企業税收負擔的不同,應儘快將企業所得税這一單一税種的徵收管理工作放在一個税務部門進行。

(二)從税務機關自身建設和徵收管理方面

1、加強培訓工作,嚴格規範企業所得税執法。建立縣以下基層税務管理人員定期業務培訓制度,要通過理論培訓和實踐鍛鍊,不斷更新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養一批企業所得税管理專業人才,提高整體管理素質,實現管理效能的最大化。要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執行好新企業所得税法,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抵制干預企業所得税執法的行為。逐步建立依據合法、標準明確、程序規範、易於操作的企業所得税制度體系,為依法行政提供製度保障。加強税收執法監督,深入推行税收執法責任制,加強税收執法檢查,加大執法過錯追究力度,全面規範税收執法行為。

2、進一步優化納税服務。重點是突出服務特色,創新服務措施,真正達到降低納税成本、提高納税遵從度的效果。根據企業所得税政策複雜、涉及環節多、管理難度大、税源國際化等特點,緊密結合所管轄企業的實際,在企業所得税管理的各個環節,分別採取加強和改進服務的針對性措施,一是加大企業所得税政策宣傳輔導的力度,幫助企業正確理解各項政策;二是嚴格按照規定簡化減免税、財產損失等事項的審批、審核程序,提高效率;三是進一步推行和完善電子申報,提高企業財務信息採集效率。

3、優化税源管理機制,強化税源監控。首先要建立税源管理機制,把税源管理納入税管員的職責範圍,從日常檢查、信息採集、資料核實、税源調查等方面明確税管員崗位職責,並制定統一標準的業務流程,規範税管員管好税源。其次要建立税源分析機制,準確掌握税源存量,把握税源增量,確保税源管理到位。第三要建立税源監控機制,開發税源監控管理系統,利用計算機管理税源信息,使監控系統成為税管員得心應手的管理平台,利用科技力量實現數字化徵管,把税源管住、管好。

4、進一步做好日常徵管工作,加強所得税税基管理。在着重抓好規範收入確認和税前扣除兩個環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做好以下幾項日常工作:首先,税務機關應加強税收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台賬登記制度。其次,做好企業所得税核定徵收工作,合理確定核定徵收標準,保證核定徵收公平合理,並做好國税、地税核定徵收率的協調。第三,對一般税源企業,強化納税評估,結合所得税税源特點,優先選擇重點行業、特色行業、行業税負離散度較大的企業、註冊資本在一定額度以上的連續虧損的企業、納税異常企業等作為評估重點。

5、規範彙算清繳,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新企業所得税法將所得税彙算清繳延長到年度終了後5個月內,這給納税人自行計算、自行調整、自核自繳提供了更充足時間,也為税務機關的管理提供了有利條件。彙算清繳工作是檢驗企業所得税法實施的最好標準,在彙算清繳過程中堅持事前、事中、事後三步管理,認真規範彙算清繳工作每一步,嚴格落實各項税收優惠政策,做好法人企業彙總納税和微利企業的審核認定工作,正確界定適用税法的納税人和基本納税單位。

6、加快推進企業所得税信息化建設。要將企業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全部納入整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中通盤考慮,優先建立彙總納税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管理信息全國範圍的傳遞和共享;要加快電子申報、網上申報信息系統和平台建設,實現企業所得税多元化申報;要完善綜合徵管軟件的企業所得税應用管理功能,增加彙算清繳、納税評估、涉税事項審批等管理功能;要逐步建立重點税源數據庫、數據分析預警系統等企業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推進企業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企業所得税管理水平。

所得税調研報告 篇6

一、目前企業所得税後續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申報中存在的問題

1.人為調節申報時間。部分企業在季度申報時存在較大隨意性,即使在某個季度中有利潤,但由於考慮到後續季度可能虧損,於是人為調節當季成本,導致當期無利潤。還有一些企業人為調節不同年度間的應納税所得額,以達到擴大享受“兩免三減半”、“抵免企業所得税”等優惠政策的目的。

2.申報金額存在不實。企業取得的各類資產,除購進的外,還有自制的、接收投資或贈予的,以及改制併入的,其中,不乏原始單據不真實甚至無原始憑證的。所以,資產金額含有一定水分。加上部分設備報廢按全額申報損失,而處理報廢財產有收益或有賠償的部分又未進行衝減,致使企業申報的税前扣除金額嚴重失實。企業的固定資產應以折舊方式攤入成本,但不少企業將完好的或經修理後仍使用的固定資產申報做財產損失處理,一次性衝減當期應納税所得額;企業把本應可以收回的應收款項申報列支壞帳損失,甚至將用現金收回的應收款項留作小金庫,其應收賬款餘額繼續作壞賬處理。

(二)備案中存在的問題

1.研發支出備案存在重形式輕實質的問題。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屬於事先報送相關資料的優惠項目,主管税務機關對備案資料的時限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按規定存檔備查。

當前納税人提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備案,在審核時往往重形式,注重納税人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納税人報送的備案資料是否齊全,只要形式完備基本都能通過。這種備案管理忽視了企業報送研究開發費用的真實性,因為根據《企業所得税法》及《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税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並不是企業所有的研發費用都可以加計扣除。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税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企業可以加計扣除的研發項目必須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xx年度)》規定範圍,才可以考慮加計扣除。同時,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税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企業進行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項目開發,其在一個納税年度中實際發生符合規定範圍的八項費用支出,才允許加計扣除。其中,企業未設立專門的研發機構或企業研發機構同時承擔生產經營任務的,應對研發費用和生產經營費用分開進行核算,準確、合理的計算各項研究開發費用支出,對劃分不清的,不得實行加計扣除,實際管理中對企業未設立專門的研發機構或企業研發機構同時承擔生產經營任務的往往不能準確歸集研發費用。對共同合作開發的項目,委託開發的項目,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税務總局規定不允許企業所得税前扣除的費用和支出項目等費用歸集也存在不準確現象。

2.符合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免税收入報備中缺少相應的條件,例如,有的企業股東大會對股息、紅利分配金額不作具體説明,有的企業完全是為應付備案而事後補充的文件。

3.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税率備案中存在項目不清楚,有些企業為了成為高新企業把一些不是高新項目的也歸集到高新項目中去。

(三)中介機構的審計報告缺乏法制約束

目前,少數中介機構以追求業務量為目的,順從企業的不當要求,對財產損失原因、壞賬計提方法、賬齡分析及相關項目的計提依據等涉税事項避而不談,甚至為企業出謀劃策,違規追求享受最大優惠政策,審計報告粗糙失實,參照價值不高。

(四)報送資料不規範

企業報送的經貿委出具的《企業研究開發項目審核意見書》、研究開發項目計劃書和研究開發費預算、研究開發專門機構或項目組的編制情況和專業人員名單、企業總經理辦公會或董事會關於研究開發項目立項的決議文件、研究開發項目的合同或協議、研究開發項目的效用情況説明、研究成果報告等資料,因為沒有標準模板,形式五花八門,有的僅是一頁紙幾句話一個章。

(五)後續管理不到位

《企業所得税税收優惠管理辦法》簡化了納税人享受税收優惠政策的程序及相關手續,但簡化不代表放任不管,因為審核備案階段的簡化,就更需要加強事後監督和管理。當前備案類減免税存在後續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備案登記結束,資料歸檔入庫,很少再進行事後監督審核,對備案類減免税企業缺少連續、動態的管理。

二、強化後續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有針對性的開展重點審核工作

1.重點審核的企業

主要包括:利潤率、應税所得率明顯偏低的企業;納税信用等級低或連續虧損仍持續經營的企業;跳躍式盈虧企業;股權登記變更或重組改制企業;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並在解禁後出售的企業;減免税額較大或減免税期滿前後利潤額變化異常的企業;所得税重點税源企業;關聯交易收入比重較高的企業;税務機關確定需要重點審核的企業。

2.重點審核的項目

(1)收入項目應重點審核納税人是否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的實現,是否存在隱匿收入,銷售收入不及時入帳,視同銷售、非貨幣性交易收入不計應税收入,股權性轉讓收益、接受捐贈的貨幣及非貨幣性資產不計應税收入,各種減免的流轉税及取得財政補貼和其他補貼等未按規定計入應税收入等問題。對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也應重點審核。

(2)税前扣除項目應重點審核納税人是否存在虛列成本、費用,多結轉銷售成本,工資薪金、職工福利費、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扣除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存在多計提折舊,無形資產未按規定進行攤銷,資本性支出列入費用等問題。

(3)關聯交易項目應重點審核是否存在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關聯方企業的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4)税收優惠項目應重點審核各類企業所得税優惠,包括免税收入、定期減免税、優惠税率、加計扣除、抵扣應納税所得額、加速折舊、減計收入、税額抵免和其他專項優惠政策是否按規定審批、備案。有無減免税條件發生變化,仍享受企業所得税減免問題;有無應税企業向免税關聯企業轉移利潤,造成應税企業少繳企業所得税問題;有無免税項目與應税項目核算劃分不清等問題。

(5)資產損失應重點審核是否按規定審批、扣除。企業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應重點審核會計核算資料和內部審批證明。

(6)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重點審核企業研發活動是否屬於有關產業目錄,審核企業歸集的研發費用是否超範圍列支。企業研發活動發生的費用不能全部加計扣除,備案時要加強審核。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税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企業必須對研究開發費用實行專賬管理,同時必須按照該辦法附表的規定項目,準確歸集填寫年度可加計扣除的各項研究開發費用實際發生金額。税務機關審核發現企業申報的研究開發費用不真實或者資料不齊全的,不允許加計扣除,有權對企業申報的結果進行合理調整。

(二)加強資料的真實性調查

以財產損失税前扣除項目為例,税務機關要採取多種方式加強調查,以確保企業申報財產損失税前扣除項目的真實性。為此,必須認真核對報損項目,對因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或技術產品的提前報廢等原因而報批的項目,應查看消防、保險等部門的證明、

所得税調研報告 篇7

企業所得税是我國現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種之一,也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受税制及管理模式、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影響,目前所得税管理仍為基層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成為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和弱點。

一、當前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從徵管力量來看,基層税務機關普遍沒有專設所得税崗,所得税管理隊伍不同程度地存在“斷層”,熟悉所得税業務的管理人員嚴重不足,“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現象依然存在。隨着經濟的發展、納税户數的增加和各項管理措施的不斷細化,税收管理員日常事務性工作較為繁雜,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同時也造成所得税税源管理的重點不突出,深入業户瞭解情況的時間較少,影響了税源管理的實效性。

2、從税收管理員業務水平來看,由於企業所得税涉税事項複雜繁多,行業日趨多樣化,業務的專業性,範圍的廣泛性,職業的判斷性,都要求管理人員熟悉專業知識,掌握較高的業務技能和職業判斷能力,而目前税收管理員業務能力參差不齊,除了歷史原因和年齡結構不合理等客觀因素外,知識更新不能及時與税源管理形勢變化相適應,成為制約所得税管理工作的瓶頸問題。

3、從税基控管方面來看,由於企業成分異常複雜、經營方式多種多樣,財務核算不規範、賬面信息真實度低,且存在着大量的現金交易。在我國現有法制和貨幣金融監管水平下,税務部門缺乏有效的税源監控手段控制企業的資金流、貨物流,因此,所得税的税源控管變得異常艱難。一是企業賬務核算數據的真實度差。從目前企業的總體情況而言,絕大多數企業屬於規模較小或處於創業和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其財務人員有的只是經過短期的學習培訓就從事財務工作,有的身兼數家企業會計,財務核算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企業財務核算中往往唯企業法人是從,缺乏依法規範執業意識,企業的財務核算不能準確體現其經營成果。二是兩元化管理的存在形成執法和税負不公。新辦企業的企業所得税由國税部門來徵收管理,而原來的老企業由地税部門來管理,二者在所得税管理、税收政策執行差異、企業所得税計算上方法不同、繁簡各異,很容易出現同地區、同行業、同規模企業的税負不一,導致同類型或同規模企業的税負差異較大,影響了税收秩序。三是隨着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公佈實施,會計標準、會計核算內容更加複雜,企業會計制度和税法的差異調整也更加繁雜,增加了税務機關執行政策的難度。

二、解決企業所得税徵管難點對策研究

1、優化人員配置,充實企業所得税管理力量。根據企業所得税發展趨勢和目前新辦企業快速增長的形勢,現有的機構和力量遠遠不適應。要按照管理力量與擔負任務相匹配、管理效能最大化的原則,合理確定機關和基層分局、管理一線人員比例。根據幹部的年齡層次、知識層次、專業水平,將每個幹部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實現人適其事、事適其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基層分局業務部門必須配備企業所得税管理專職人員,保持相對穩定。並將專業對口、熟悉財會知識、業務能力強的年輕幹部充實到所得税管理隊伍中,以緩解人員不足、工作量大的壓力。

2、建立和完善所得税崗責體系,強化執法責任制,嚴格績效考核。一是科學設置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形成科學、嚴密的流程體系,在堅持依法治税原則的前提下,儘可能簡併流程、減少工作環節,縮短業務流程路徑,減少存檔的紙質資料,實現業務流程無阻滯、業務銜接無縫隙、協調配合無缺位、監督預警無盲區。二是要儘量減少税收管理員的日常事務性工作,進一步突出税收管理員的工作重點。必須在實施綜合管理的基礎上,突出工作重點,切實履行管户與管事職能,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所得税重點税源企業、納税異常企業的管理,強化實地調查、核查工作,深入瞭解納税人的生產經營情況,變寬泛管理為深入管理。進一步解決所得税管理長期被邊緣化的問題,在日常税收徵管工作中,應避免出現增值税管理一枝獨秀的現象,採取增值税、企業所得税管理並重的管理模式,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三是針對當前國税工作日益繁重、基層一線人少事多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大力實施績效管理,激發廣大國税幹部工作熱情,推進國税部門整體績效提升,挖掘人力資源潛力,促進税收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效能的提高,創新基層管理方式、有效解決“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問題。

3、推行“階梯式”培訓目標,提高税收管理員整體素質。企業所得税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税種,對管理幹部的要求更高,提升企業所得税管理人員素質顯得尤其重要。首先,要緊緊圍繞幹部履行職責的需要設計培訓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知識和能力的培訓、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新知識培訓,學習培訓的重點應放在新準則及會計制度、會計核算知識、税法政策規定、納税評估技巧等方面。其次,在培訓方法上也要大膽創新,針對幹部素質現狀,將全員培訓轉變為分類培訓。一要區分培訓對象。對税收徵管一線的同志,主要開展崗位業務培訓,注重税收實務的學習,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二要區分同一層次人員個體差異。必須區分人員在年齡、學歷層次、專業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通過針對不同對象應用不同的培訓方式,努力做到培訓工作主題突出,運作規範,在集中式培訓的基礎上,加強長期精細化式培訓。以熟練掌握與崗位工作職責標準相對應的專業知識、技能及妥善處理相關工作事項的能力為長期培訓任務,針對實際工作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重點突破和培訓,有效提高幹部的業務水平。再次,要大力推進“階梯式”培訓目標,將培訓分為提高基本素質,培訓骨幹力量,培養高端人才三個階段,分步實施,梯次推進。確立抓基礎人才培訓與抓骨幹、研究型人才培訓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培養一批會會計核算、懂企業管理、熟練微機操作、精通税收業務的企業所得税管理人才。必須擴大視野,既要培養熟悉企業所得税政策與管理、現代企業管理與財務核算、先進信息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又要培養在某一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專業性人才,如行業納税評估專家等等。

4、以抓大、控中、核小為思路實施企業所得税分類管理。在堅持屬地管理原則的基礎上,根據管理對象的不同類別,按照納税户生產經營規模、性質、行業、經營特點、企業存續時間和納税信用等級等要素以及不同行業和類別企業的特點,對納税人進行科學分類,設立相應的税源管理崗位,實現對不同納税人有針對性的監控。

一是分規模管理。按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和税源規模進行分類,全面瞭解掌握不同規模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和工藝流程及生產經營、財務會計核算、税源變化等基本情況,實行分層級管理。對生產經營收入、年應納税所得額、年應納所得税額較大的企業,要積極探索屬地管理與專業化管理相結合的徵管模式,試行在屬地管理基礎上集中、統一管理,充分發揮專業化管理優勢。科學劃分企業所在地主管税務機關和上級税務機關管理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分行業管理。針對企業所處行業的特點實施有效管理。全面掌握行業生產經營和財務核算特點、税源變化情況等相關信息,分析可能出現漏洞的環節,確定行業企業所得税管理重點,制定分行業的企業所得税管理制度辦法、納税評估指標體系。

三是特殊企業和事項管理。如對彙總納税企業,房地產企業、建築行業等非增值税的所得税納税義務人的特殊行業實施集中管理,這些行業社會影響較大,税收控管手段薄弱,徵收方式難以確定,執行政策不易統一,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可以實施集中統一管理,使税收管理員能集中精力抓好企業所得税管理,提高税源管理實效。對企業合併、分立、改組改制、清算、股權轉讓、債務重組、資產評估增值以及接受非貨幣性資產捐贈等涉及企業所得税的特殊事項,制定並實施企業事先報告制度和税務機關跟蹤管理制度。要專門研究企業特殊事項的特點和相關企業所得税政策,不斷提高企業特殊事項的所得税管理水平。

5、強化制度建設,全方位治理會計信息失真。防止會計信息失真不是哪幾個人、哪幾個單位、哪幾個行業或哪幾個地區就能解決的,它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財務監督。會計人員要持證上崗,不能搞家庭式的財務管理,決不可濫竽充數;對會計人員要經常進行職業道德、業務技術教育,提高素質。要強化企業審計監督職能,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充分發揮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職代會等管理機構的監督作用。二是加強會計中介機構管理。政府職能應繼續強化會計中介機構的監督和管理,加強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進一步提升會計中介機構的社會認知度和信用度,規範會計中介機構的鑑證行為。三是加快政府化財務總監製度建設。中小企業約佔40%的比例都是兼職會計,還有約10%的比例是會計記賬機構記賬,大多僅限於簡單記賬的財務管理。為此,政府職能部門應根據“抓大、控中、定小”的原則,設立政府管理的公共財務總監機構(第三方內部審計部門),根據中小企業的行業分類,由專門的財務總監定期對中小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社會化監督管理,參與中小企業重大投資、經營的決策,“替老闆看賬”,進行行業性的財務分析,提出財務管理方面的建議和方案。四是加大處罰力度。目前有些企業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還不完善,對相關責任人的界定還比較模糊,對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的打擊力度明顯不夠。這些處罰與造假者獲取的暴利相比,高懸在頭頂的法律之劍,看起來並不那麼可怕。所以我們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造假者的處罰力度,使其造假的成本遠遠大於其造假的預期收益,披露不講誠信的人,對不守誠信而造成嚴重後果者,不僅要在經濟上追究其責任,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6、加強部門協作,實現數據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健全統一的信息交換共享制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企業的開業、變更、註銷登記、企業經營、申報納税等信息在國地税、工商、統計等部門之間能完全共享。進一步確認國、地税徵管範圍,我們傾向於實行隨流轉税税種確定徵管範圍比較合理,即企業交納主體流轉税歸那一個局管理,其所得税也歸那個局管理,避免國、地税局爭搶税源或漏徵漏管。根據目前企業所得税由國、地税共同管理並相互交叉的現實,可以考慮建立國、地税共同辦税制度,以縣級為單位,統一制訂申報預繳、税前扣除審批、徵收方式認定、政策宣傳等管理辦法和意見;統一組織納税檢查,保證政策執行和工作的一致性,避免同一區域、同一税種因管理機關不同而造成政策執行口徑參差不齊,徵收方式不同,税負水平不公,市場競爭不平等的現象。

7、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税務代理。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財務人員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業務素質上都不適應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積極發揮税務代理機構的作用,廣泛推行税務代理,對於做好企業所得税徵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對會計核算基礎較差,沒有建賬能力的企業或財務核算混亂、賬證不健全的企業,以及比較複雜的涉税事項,要積極推行由税務代理機構來代為建立健全賬證,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和辦理納税鑑證事項。

所得税調研報告 篇8

巴州國税局:

根據《國家税務總局所得税司關於加強企業所得税後續管理問題的調研通知》(所便函?20xx?59號)要求,按照州局所得税科的安排,我局組織相關人員對調研內容進行了調查核實,現將調研內容報告如下:

一、加強企業所得税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基本做法。

1、夯實基礎管理。從四個方面狠抓基礎工作,有效地推進企業所得税精細化管理。一是注重户籍清理。與工商部門配合,掌握新辦企業登記情況,通過強化管户巡查,摸清户籍底數、企業基本信息和税源分佈狀況,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有條不紊。二是強化分類管理。根據企業規模大小、財務核算狀況以及納税意識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的徵收方式和監控辦法,嚴格分類徵管,確保了所得税的徵收面和徵收率。三是加強核定徵收。從本地實際出發,修訂完善了本局企業所得税核定徵收辦法,統一了核定徵收的標準,規範了核定徵收的程序,實行了公開透明的核定辦法。四是規範政策管理。加強政策宣傳,開展政策輔導,依法及時審批、備案企業所得税相關事項,確保政策落到實處。

2、加強日常監管。一是加強税源税收分析。按季分層次、分規模開展企業所得税税源分析,有效地掌控税源變化趨勢,查

找日常徵管中的薄弱環節,促進了税收徵管。二是加強重點企業税源監控。將影響我縣所得税收入的金融和地產兩個重點行業納入本局重點税源監控範圍,重點指導企業的申報入庫工作,加強政策輔導,確保收入的穩步增加。

3、完善彙算清繳。按照總局“轉移主體、明確責任、做好服務、強化檢查”的彙算清繳指導思想,進一步明確和強化納税人自行申報的法律責任。同時,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積極倡導人性化服務,加大向納税人進行政策宣傳及年度納税申報填報的輔導力度,切實做到了納税申報輔導到位,税收政策落實到位,徵管行為規範到位,從而確保了彙算清繳質量逐年穩步提升,彙算清繳面達100%。

4、強化隊伍建設。為加強所得税管理,強化隊伍建設.由綜合業務科牽頭,成立了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工作組。其次是組織開展政策學習,加大了培訓力度。除了對本局業務人員的培訓外,還組織企業財務人員進行所得税相關業務培訓。並且向企業財務人員開放政策業務資詢電話,方便納税人瞭解所得税相關政策。

二、加強企業所得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具體項目的優化和完善。

1、嚴格申報審核,提高匯繳質量。在辦税服務廳受理年度申報審核的基礎上,實行實地分級審核制度,對一般企業由税收管理員逐户審核;中等企業和特殊行業由税源科科長帶隊審核;

重點税源户和大額虧損户,由分管副局長親自參加實地審核。通過層層把關,落實責任,源頭控管,提高企業所得税申報的質量。

2、完善企業所得税日常管理的方式方法。一是嚴格企業所得税徵收方式,對於企業財務核算不健全,會計科目設臵不完整等一律採取核定徵收的方法徵收企業所得税;二是加強“銀行存款”和“現金”賬户的管理,要求企業按照財務制度設臵和管理“銀行存款”和“現金”科目,控制現金交易量,杜絕企業坐支現金和資金體外循環;三是加強年度企業所得税應納税所得額調整的管理,尤其對虧損企業,更要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國家的税收政策規定。

3、不斷拓展納税評估的深度和廣度。對各季度申報虧損企業、零低税額申報企業要在年度申報前逐户評估,在實施評估的過程中,採取靈活機動評估方法,不僅就某一預警指標分析而分析,而是將不同預警指標結合起來進行多角度、多時段綜合分析,同時輔以投入產出法、實地盤存法、耗電量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實施深度評估,達到增收降虧效果。

三、崗位設臵、職能分工、管理權限和工作流程的優化。

企業所得税涉及政策面寬、政策性強、政策變化較大,如何把税收政策及時傳達給納税人,使納税人及時瞭解、正確運用税收政策是管理人員做好企業所得税規範化管理事前宣傳的重要工作。作為管理人員,不但對税收政策要全面掌握和正確的理解,

還要精通企業財務制度,把税收政策和財務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所以我局把所有業務骨幹都充實到所得税管理的隊伍中來,主要從申報徵收,日常管理,評估檢查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管理。 日常管理是税收管理人員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做好企業所得税規範化管理的關鍵,這項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着企業所得税的管理質量,決定着企業所得税的及時足額入庫,因此,管理人員一是要切實加強對税源的監控和管理,建立重點税源檔案。二是對每月經營報表按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分析對比,對同行業、同規模的企業經營成果出入較大的要及時地進行重點調查。三是對每個行業通過對典型業户的跟蹤找出企業經營規律,為管理工作提供參考數據。四是對企業提出或管理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如企業在經營中人為調控利潤,至使税款不能均衡入庫等。總之只有加強日常管理,才能為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工作的順利完成奠定基礎。

四、重點行業、重點事項的管理建議。

1、建立重點税源監控體系。明確崗位職責,建立重點税源監控體系,增強組織税收收入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及時掌握重點税源企業的生產經營、税源變化以及税款繳納情況,為進一步加強企業所得税重點税源管理。首先,明確綜合業務科負責所得税税源情況的統計、分析和上報工作;制定重點税源企業標準,確定企業所得税重點税源企業;按要求報送重點税源企業分析報

告和報表。其次,明確各税源管理部門負責對企業所得税重點税源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納税能力等基本情況的信息收集、分析、調查反饋和落實工作;按行業、分户建立規範的重點税源企業檔案;按月度、季度進行跟蹤調查,發現收入出現或將要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分析原因,並將各類分析結果存入該企業檔案;按年對本轄區重點税源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税收情況進行相關經濟指標和企業所得税收入的彈性分析、行業分析,並將相關分析報告存入企業檔案。

2、做好企業所得税收入分析工作。按照州局要求認真開展月度所得税收入分析。規定税源管理部門結合本轄區重點税源企業的有關情況,對所控管的重點税源企業月度入庫的企業所得税與上年同期相比增減幅較大的及時分析成因,並於月度結束後的次月2日前將《企業所得税收入分析表》報綜合業務科,並要求上報材料既要有具體的數據也要有客觀詳實的文字説明。

3、狠抓工作落實。明確要求各税源管理部門注意收集企業的財務報表、所得税申報表和註冊會計師審計報告,充分了解企業的情況,並利用歷年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的數據,對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實現税款、減免税款、入庫税款等情況,特別是企業優惠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認真分析,監督企業將應入庫的税款及時入庫。

五、加強企業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其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