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調研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20年單位調研報告關於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情況的調研報告水管單位改革調研報告對行政事業單位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調研報告

文明機關(單位)創建活動是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機關事業單位管理更加優化、環境更加優美、作風更加優良、服務更加優質、業績更加優秀,近年來,將樂縣緊緊圍繞“科學發展、激情創業、先行先試、追趕主軸”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以“創五優爭先行”和開展“四百活動”為主題,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密切同人民羣眾血肉聯繫,努力把機關建設成為學習型、實幹型、服務型、開拓型、廉潔型機關,為推動將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全縣機關(單位)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截至目前,全縣機關(單位)創建省級文明單位4個、市級文明單位共17個、縣級文明單位31個。文明機關(單位)的創建,已經成為機關部門爭先創優、推進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載體。

單位調研報告4篇大綱

為了進一步深化新形勢下縣直機關文明創建工作,更好地服務於科學發展,近日,縣文明辦黨支部課題組以創五優爭先行半年督查為契機,深入全縣58個機關(單位)以召開座談會、徵求意見、問卷調查等方式開展調研,認真聽取了各單位開展創建機關活動的經驗和做法,瞭解掌握了創建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和實效,以及目前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與基層單位一起,研究分析了新形勢下進一步深化創建活動、推動科學發展的對策意見。

一、創建文明機關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特點

文明機關創建活動作為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在近年來機關各級黨組織的工作實踐中,不斷豐富內容、拓展外延、提升水平,逐步形成和積累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經驗做法,呈現了四個主要特點:

(一) 組織領導不斷加強,文明機關創建的共識已經形成。隨着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文明機關在實際工作中的先進表率和示範帶頭作用日益顯現,其居高的綜合性榮譽稱號地位,為越來越多的單位所認識,創建熱情不斷提高。在具體工作中,表現在:一是領導高度重視,把創建各級文明機關(單位)作為本單位、本部門重要奮鬥目標,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實。二是組織健全,責任明確。各單位落實了成立領導小組、黨政一把手掛帥、設立工作機構、確定分管領導和專兼職工作人員的要求,使創建工作得到了保障。三是統籌安排,制訂創建計劃,明確創建目標和活動的內容。總的來説,凡已進入創建行列的單位,大都已形成了黨組織統一領導,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相關人員協同配合、各個部門齊抓共管,幹部職工人人蔘與的創建格局,達到了創建工作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有載體、有成效的“五有”基本要求。

(二)創建載體不斷創新,文明機關的內涵在創建中進一步豐富。一是以細胞創建為載體,夯實文明單位創建的基礎。各創建單位將創建任務進行細化分解,認真組織開展了文明科(室)、文明崗位、文明站所、黨員示範崗等創建活動。二是以重大活動節慶為載體,豐富文明單位創建的內容。在重大節日期間組織幹部職工開展文體娛樂活動,舉辦迎春文藝晚會、廣場文藝演出,豐富機關文化生活,展示機關精神風貌。三是以羣團活動為載體,拓展文明單位創建的形式。積極組織開展文明家庭、巾幗文明崗、青年文明號等創建活動,舉辦職工聯誼、職工運動會等,充分發揮羣團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四是以結對幫扶活動為載體。開展一幫一聯雙創雙掛、結對幫扶、社區聯建聯創、捐資助貧等活動,積極為幫扶對象辦好事、辦實事,提升機關幹部職工關注社會、關愛他人的熱情和積極性。五是以行業創建為載體,提升文明單位創建的綜合實力。積極參與部門、行業開展的作風建設年、三服務一推進、崗位大練兵、崗位技能大賽等活動。不斷創新的載體為創建文單位不斷注入着新的活力。

(三)工作理念更加明確,文明單位的良好形象進一步樹立。各單位按照“提供優質服務、建立優良秩序、營造優美環境”創建理念,抓住機關作風建設這個主線,以提高服務質量為突破口,不斷提高創建水平。大家普遍的做法是:在內容與形式上,注重內容,兼顧形式。堅持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動。在軟件與硬件建設上,注重軟件,兼顧硬件。狠抓作風的轉變,切實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三難”現象和辦事不公、辦事拖拉、效率不高等問題。採取加強思想教育、規範辦公秩序、嚴格制度管理、實行文明用語、組織輿論監督等措施手段,切實改善機關服務態度和提高辦事效能。同時,輔以積極改善辦公條件和辦公環境,從硬件設施上提高機關的文明程度。在創建的對象上,以與羣眾接觸最多、直接服務於民的重點部門和業務窗口為主要對象,促使加大創建力度,加快創建步伐,為整個縣直機關的創建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四)創建機制逐步健全,創建活動更加註重與單位實際工作的結合。創建工作中,各單位努力做到堅持與本單位實際相結合,與業務工作相結合。創建單位都很注意把創建的成效體現在業務工作完成的質量上,以創建促工作,以工作促創建。

在這次調研中發現,凡是創建活動抓得有力的單位,都是各項工作任務完成較好的單位。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推動機關自身發展,最終要靠制度管人管事,在規範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在創建過程中,各單位逐步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在提高服務效能方面,建立了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等,嚴格實行政務公開、財務公開、陽光操作,增強工作透明度和羣眾信任度。在提高幹部隊伍素質方面,建立和實行了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幹部學習考勤制度、幹部培訓制度、幹部輪崗競崗制度、幹部崗位目標責任制、領導責任追究制、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等,推動了機關業務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黨的建設齊頭並進、均衡發展。

二、創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這次調查走訪,我們深切地感到,雖然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一)個別單位創建工作認識不夠到位,重視不夠。一是個別單位領導在認識上仍有偏差。常有人認為業務工作是硬任務,容易出政績,而文明創建是軟任務,難以見成效,因此常以實用主義的態度來對待創建工作。有空時抓一抓,沒空時放一放;想起時重視一下,平時推給分管領導了事;上級檢查考核時突擊補課,做些形式主義的表面文章加以應付。創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兩張皮”,使機關的文明創建工作常常淪為政績工程的裝飾和點綴。二是個別單位發動不廣泛,參與面不廣。開展創建活動僅是個別負責同志的事情,幹部職工抱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調查反映,有部分幹部職工處於被動參與狀態。三是重檢查驗收不重實際工作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單位平時開展創建工作存有目標淡化、載體弱化、工作虛化情況,不能積極開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創建活動,一到驗收生編硬造,使創建工作流於形式。

(二)創建工作的延續性不強,層次不高。目前機關單位創建省、市級文明單位的只有21個,僅佔2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創建基礎不同。機關部門人員結構、財力物力各不相同,有的單位有比較系統、延續、融合的機關文化,人員集中工作穩定,開展創建活動駕輕就熟,容易見成效,有些單位經費匱乏,在硬件投入等方面心有餘力不足,致使創建工作滯後遲緩。二是認識程度不同。對創建活動的理解和認識存在偏差,認為只要有一塊文明單位牌子,能裝門面即可,再上台階慾望不強,動力不足。三是創新意識不濃,抓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式方法單一、思路狹窄、載體不活、創建的效果不明顯,提高水平,上台階不易。

(三)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領導機制不完善,創建時能體現其作用,長期作用的延續性體現不夠。二是保障機制不完善,有些單位創建經費難以保障,在開展活動、硬件投入等方面心有餘力不足,影響創建工作。三是動力機制不完善,不能充分調動幹部職工參與積極性。四是深化機制不完善,創建工作抓經常、經常抓的意識不夠。

三、深化創建,促進科學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這次調查顯示,文明機關創建對於促進中心工作的有效率為69%。新形勢下,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全面、持續、有效地做好文明機關創建工作,就要求在創建的理念、內容、質量、力度、重點等方面不斷深化。

(一)深化創建理念。隨着文明機關創建工作的深入,對於創建的認識也需要進一步深化。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通過宣傳、教育、引導,使縣直機關幹部職工充分認識到文明機關創建是提高全體幹部職工的道德素質、精神境界、發展意識有效手段;充分認識到創建文明單位,不僅是改善部門面貌,樹立部門形象,創造優美環境,推進文明建設的要求,更是建設和諧機關,促進各項工作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要通過文明機關創建工作的開展,把幹部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跨越式發展上來。

(二)深化創建內容。一是創新活動載體。要從實際、實用、有效出發,進一步拓寬視野,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激發創建活力。二是突出提高工作效能。提高辦事效率是創建文明單位的一個實際內容,也是社會、羣眾的迫切要求,縣直機關各級文明單位應轉變機關作風,提高機關效能方面,走在全市機關的前頭,做出表率和示範。三是改善服務條件。調查中發現,有些單位的辦公條件相當簡陋,制約了服務水平的提高,甚至影響了單位形象。因此,創建文明機關在強調工作實績、軟件建設的同時,需要有配套的硬件設施來提高辦事效率、改善服務水平。

(三)確保創建質量。文明單位創建是個動態的治理過程,創建成功不表示永遠先進,需要不斷完善內容,不斷提高標準,不斷鞏固發展,提升層次。一要嚴格創建標準。要嚴格按照文明機關創建標準和評分細則要求進行創建,做到結合實際、抓住重點、兼顧全面。二要嚴格評選。一方面嚴格評選程序,檢查評選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做到嚴格把關,嚴格標準,嚴格評審,公正公平。另一方面要以羣眾滿足度作為評判的一個重要因素,擴大評選的範圍,增強評選的真實性。三要對文明機關進行跟蹤治理。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指導,注重發現典型經驗及時推廣,注重對各單位創建前後工作的指導,提高創建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平時的監管督查力度,解決“牌子到手,創建到頭”的現象,拓展多渠道的監管方式,發揮羣眾監管的作用。三是要切實實施文明單位動態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復查考核的屆期制、末位淘汰制,該警告的警告,該摘牌的摘牌,切實保障文明單位的質量。

(四)突出創建重點。首先要抓好重點部門、重點窗口的建設,把行政執法部門,把與羣眾接觸最多的辦事機構作為創建的重點。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辦事原則,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更加突出辦事效率,其次要突出作風建設的重點,在為民辦實事,提高辦事效率上下功夫。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真正體現文明單位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最終實現和諧機關的目的。

(五)加大創建力度。一是提升創建的層次。目前機關位創建省、市級文明單位只有21個,僅佔22%,提高創建層次的潛力很大,因此,要制定相關的創建規劃,確定升級進位的創建目標,形成持之以恆的創建機制;二是實行上下聯動,積極指導基層開展活動,把文明單位的創建活動向基層所站延伸,擴大創建的範圍,拓展創建的覆蓋面。三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和機制,確保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持續不斷地有效開展。落實獎懲措施,對文明機關堅持實行精神和物質的獎勵,進一步調動機關幹部職工參與創建的積極性。從而使文明機關的創建真正成為機關工作科學發展強有力的推進器。

關於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情況的調研報告2020年單位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為全面準確掌握我縣各類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基本情況,有效推進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 縣由勞動保障局牽頭,組織工商、税務、經濟商務、供銷、糧食等部門,按照條條管理、塊塊分割,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全縣所有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各類用人單位參保基本現狀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加快全縣經濟發展的同時,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不斷加大職工社會保險基金的徵繳力度,基本形成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位一體的社會保險體系,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據統計,目前,我縣共有各類用人單位 367 户,涉及職工 26472 人(在職 19686 人,退休 6711 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 283 户,涉及職工 15957 人(在職 11654 人,退休 4303 人),企業及其他用人單位 84 户,涉及職工 10515 人(在職 8032 人,退休 2408 人).機關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 15957 人,欠繳保費 468 萬元;參加失業保險 7327 人,欠繳保費 506.8 萬元;參加醫療保險 15957 人;參加工傷保險 946 人.企業及其他用人單位參加養老保險 6690 人,欠繳保費 437.56 萬元;參加失業保險 2323 人,欠繳保費 47.71 萬元;參加醫療保險 3476 人,欠繳保費 264.45 萬元;參加工傷保險 3257 人,欠繳保費 18.27 萬元;參加生育保險 2301 人,欠繳保費 15.25 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一)部分用人單位對社會保險認識不足,個別企業未參加社會保險.一是個別用人單位對社會保險在穩定員工隊伍、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方面的作用認識不足,因而缺乏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二是員工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的意識,由此減弱了他們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這一點在我縣的外來企業中較為突出.

(二)欠繳社會保險費的現象仍然存在.我縣的企業一般都是生產經營規模小、生產科技含量低、產品檔次不高企業,產品成本高、利潤低,有些初始運行的企業都在負債經營.為維持企業的生產經營,部分企業存在欠繳社會保險費的現象.

(三)存在選擇性參加社會保險的現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因失業、工傷風險較低,參加養老、醫療保險積極性較高,而不願參加失業、工傷保險.我縣大多數企業員工是本地農民,就近務工,半工半農較多,因此多以土地為保障,所以參保繳費意識淡莫,只求多掙點錢,從而存在儘量少參保甚至不參保現象.

(四)瞞報、少報參保人數和繳費基數的現象依然存在.少數企業為儘可能降低企業成本,保證利潤的最大化,想方設法瞞報、少報參保人數和繳費基數.

(五)企業人員流動性大導致參保管理困難.目前,我縣相當部分企業的員工大多屬於臨時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現象,人員極不穩定.社保經辦部門很難準確掌握企業職工人數,多數老闆都會以此為藉口不參加社會保險.另外,由於各地社會保險制度不銜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異,許多外來務工人員考慮到在務工當地參保幾年,一旦回鄉又是一件麻煩事,因此務工人員不願參保.

(六)企業改制進程緩慢導致部分人員參保困難. 由於我縣企業改革的進程較慢,而且原來單位欠費時間較長,企業長期處於關閉、停產階段,間斷繳費情況存在,而這些單位的人員又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到私企去打工,他們與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係,而又與新單位形成了實際勞動關係,在社會保險關係接續時非常棘手.

(七)社會保險政策的盲點導致部分人員參保較困難. 在實行社會保險前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原三社企業(鐵器社、縫紉社、補鞋社)人員,未能參加社會保險,在企業關閉破產後,失去了退休費來源.現在年老體弱多病,無任何經濟來源,生活相當艱難.去年,省政府雖出台了川辦發 185 號文件,解決原國有、集體企業超齡未參保人員老有所養問題,一次性參保繳費額近 4 萬元,因這部分人員無力支付所交的鉅額保險費,多次上訪要求解決養老保險問題.

三、解決問題的幾點對策

第一,領導重視、部門協調.目前,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參保繳費較困難,反應出制度、體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對擴面工作的組織領導;其次,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社保經辦機構要加強徵繳,搞好宣傳服務,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組織引導,工商、税務部門應搞好監督配合,勞動保障部門對參保繳費的執法檢查、監督等工作都要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維權意識.用人單位員工特別是民營企業員工對社會保險在維護自身權益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足,是目前阻礙社會保險繳費進展的現實問題.因此必須充分發動新聞媒體、社區組織、廠礦企業、社保主管部門和其他宣傳機構,加強社會保險政策宣傳;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要在社區、村開設社會保險諮詢站點,開展諮詢服務;同時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傳,提高全民的社會保險意識,牢固樹立參保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觀念.

第三、以靈活的政策引導參保.我們應以國家的政策

法規為依據,針對地方經濟、企業勞動用工的實際特點,採取靈活適用的政策,引導用人單位參保,例如對農民工數量多,經濟效益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可採取低門檻准入,低標準享受的新農保政策引導其參保.同時要加大改制力度,儘快讓那些停產破產企業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及時做好重新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接續工作.

第四、求真務實,常抓不懈,着力做好民營企業參保擴面工作.民營企業保險擴面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一方面,應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分部分批推進這項工作,從少到多,從局部逐步擴展,最終達到全覆蓋的目標.如果不顧企業的實際問題全員參保,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增加失業、加重企業負擔.另一方面,民營制企業擴面工作要堅持常抓不懈,使新增企業員工和老企業新增的員工及時分批參加社會保險,爭取做到不漏新企業、不漏新員工.只有這樣才能持之以恆,實現最終全覆蓋的目標.

水管單位改革調研報告2020年單位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基本情況 ××水利局現有獨立核算單位21個,其中科級事業單位17個,企業單位1個;現有正式職工2022人,其中幹部329人,固定工573人,合同工1007人,集體工113人;現有離退休人員264人,專業技術人員539人,其中高級工程師6人,工程師51人,初級職稱482人;有管理運行人員1142人,綜合經營人員768人(包括工程局、招待所、水電站),其他112人;有本科以上學歷67人,大專學歷313人,中專學歷429人,高中以下學歷1213人。 水管單位現有職工1350人,其中科級幹部35人,一般幹部170人,工人1145人;專業技術人員416人。 二、主要工作職能 (一)負責《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統一管理全區水政水資源工作和取水許可制度的實施,負責組織水資源的調查、監督和水資源費的徵收工作;負責灌區用水計劃和水資源規劃及節水規劃的組織實施和節水型社會的建立。 (三)組織制訂全區水利發展規劃,主管全區河道、水庫、渠道、機井和行洪、蓄洪、河流、工程維護及工程保護區的灘塗地的綜合治理與開發。 (四)主管全區防汛、抗旱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全區的抗旱防汛工作。 (五)負責全區農村人畜飲水、鄉鎮供水和農村衞生改水工作及水利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管理工作。 (六)負責地表水供水水源建設和水環境保護等工作。 (七)負責地方水電站的建設與管理。 (八)組織申請各渠道用於水利建設的各項資金,配合政府制定有關水利建設財務、投資政策及價格並組織實施;監督實施水利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九)主管全區的水土保持工作。 (十)負責管理全區水利工程項目審查申報、水利科技、經濟技術合作、水利科研技術推廣工作。 (十一)負責組織規劃編制、審查、申報水利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等。 (十二)負責水利職工隊伍建設,編制職工教育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 三、存在的問題 1、各水管單位的性質劃分尚不明晰,權責尚不明確,公益性、準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務並存,單位自主權範圍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勵和風險約束機制。 2、由於種種原因,使水利系統各事業單位人員增長過快,人員總量過剩,結構性人才缺乏,導致單位經濟負擔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3、投入不足,公益性工程損耗和維護管理費用沒有補償渠道和來源。 4、管理粗放,工程設施配套建設滯後,老化失修嚴重,效益衰減;水價沒有按成本核定,收取困難,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部分單位經費困難,出現虧損,人員工資難以保證。 5、目前參照執行的企業參保政策很不適應事業單位的參保實際。 四、意見和建議 1、確定水管單位的定性並將公益性人員的工資納入財政預算 根據國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結合涼州區水利系統的特點,將水利系統各單位明確劃分為公益性、準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類單位。對水管單位中的水庫、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行政執法職能機構定性為純公益性單位;對既承擔公益性任務,又具有經營性功能的水管單位定性為準公益性單位;對水利發電、城市或農村供水的水管單位定性為非公益性單位。定性為純公益性的單位或機構的人員定編後其工資和其它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水利系統的其它單位(如電站等)非公益性單位改革後將面臨各種税收等負擔,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政府應給予這些單位優惠政策。 2、老職工提前退休 這次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競爭上崗。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各種因素造成的結果,一部分老、弱、傷、殘等職工無論在年齡、身體、文化素養、能力等各方面都屬於單位內部的弱勢羣體,無法與年輕職工在同一起點上競爭上崗。因此,這部分職工能否按照武威市事業單位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武市事改辦[XX]001號《關於事業單位改革試點中退休人員工資待遇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提前退休。或者放寬到男年滿55週歲且工作年滿30年的幹部、工人一律提前退休;女滿50週歲的幹部(或女滿48歲的工人),且工作年滿20年,經本人申請,可提前退休,作為改革時分流人員的一種途徑。 3、定崗定編 水利系統的崗位編制可根據水利部和財政部二○○四年五月頒發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試點)定職能、定編制、定崗位。但是我區水利系統多年來為政府分擔就業壓力,接納了大量的復退軍人和大中專學生,人員嚴重超編,人浮於事,給水管單位的運行管理造成了很大壓力。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借這次改革,按照上述《定崗標準》,對水利系統各單位進行全面定崗核編,並在今後適當控制水利系統人員的無序膨脹,使水利系統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為我區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4、參保人員退休後社保部門只發給其基本養老金,其它補貼、補助以及參保人員亡故後其遺屬的生活困難補助均由單位自己補足,沒有真正實行參保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增加了單位的負擔,也不利於這部分人的管理。為了保障事業單位職工各項保險政策的落實,應儘快制定出台事業單位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政策,建立適合事業單位及人員繳費的基數依據,進一步規範參保程序,確保參保人員的醫療、工傷、失業等相關保險的落實和退休後各項費用及參保人員亡故後其遺屬的生活困難補助等均由保險部門發放,實行社會化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事業單位的後顧之憂。 5、實行水務一體化 一是水務一體化是水資源特性所決定的。水是一種動態資源,無論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都是互相轉化、互相補充、循環往復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只有對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調配、統一管理,才能更好地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更好地解決城鄉供水、生態用水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客觀的水情使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不可能自然發生。優化配置就會有機會成本,而很少有人會心甘情願地放棄自身或本地利益。所以,必須通過法律的、經濟的、技術的、行政的手段,對水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和合理分配。同時要實現水資源的效用最大化,必須實行水務一體化,樹立水權觀念,培育水市場,把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與國民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機結合起來。二是水務一體化是一次管理體制的改革。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水利向社會經濟各方面提供服務。必須從水利從屬於農

業的傳統觀念中走出來,實行水務一體化管理是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是職能的劃分、各種關係的整合,不能把建立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理解為水利部門在擴大地盤和勢力範圍,充分認識這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推動水務一體化的進程,使有限的水資源更好地為國民經濟服務。三是水務一體化要不斷提高管水的整體功能。水務一體化是實現資源水利的客觀要求。要打破城鄉分離、部門分割、水量水質脱節的管理模式,從而達到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是必然趨勢。水務一體化是科學的、是全新的水務管理理念。是符合水資源客觀規律的管理體制改革,它代表水利發展方向,必將充滿生機和活力。 6、建立改革領導機構 改革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相關問題較多,建議由政府牽頭,組織、人事、勞動、社保等相關部門組成改革領導小組,自上而下進行全面改革。 二○○五年八月五日

對行政事業單位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調研報告2020年單位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我市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從開始,幾年來,緊緊圍繞提高資產管理效能,提高資產使用效益這個中心,積極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新體制、新機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隨着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現有的體制和機制已不能很好的適應新形勢的需求,這

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調整思路,用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有效的機制,更加有力的工作把國有資產經營好,把國有資產管理這篇文章做大。

一、我市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設立專司機構,明確職能定位。市政府發文成立了市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局(以下簡稱國產局),正縣級事業機構,掛靠市財政局,由市財政局副局長兼任國產局局長。市國產局編制12人,內設綜合、產權管理、資產評價三個科室,從而明確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主體。市國產局作為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專司機構,按照統一政策、分級管理的原則,對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工作進行宏觀管理;對市本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施監督管理。同時,在職能定位上,將其定位在延伸財政職能上,資產管理工作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來進行。

(二)推動資產的整合。在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對資產優化整合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的主要方面。市本級先後啟動了行政中心、建設大廈、文化藝術中心、老幹部活動中心等重點資產整合項目。通過這些資產整合項目的實施,既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機關辦公條件,又整合了大量的閒置房地產,從而激活存量資產,實現保值提效。通過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拓寬了財政收入渠道,增加了地方可用財力,實現了資產管理和資金管理的有效結合。近幾年,通過統一管理國有產權,對國有資產統一整合運營,全市累計實現國有資產收入5億多元,

(三)改革國有資產的配置模式。在全市初步建立了資產構建預算制度。資產購建預算是從源頭上管理資產“進口”的主要環節,是規範資產配置,實現資產配置科學性、均等性、計劃性的重要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是部門預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資產構建預算從制度層面可以有效解決在資產配置上的盲目性、隨意性和失衡性,減少了盲目配置、重複配置,節約了財政資金,是“模式”一個重要亮點,在全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會議上交流推廣。

(四)實行產權集中管理。市政府授權市國產局對市級行政事業單位的產權集中統一管理,將原來市級各行政事業單位的《房屋所有權證》、《國有土地使用證》集中收繳到市國產局,由市國產局代表市政府擁有市級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全部國有資產的產權並對所管資產行使產權管理、收益管理和財務管理權,對單位辦公用房實行餘缺調劑,徹底杜絕和防止因所有權不明而引發的各種國有資產流失現象。產權變更後各佔有使用國有資產的行政事業單位只有資產使用權,沒有資產處置權,有效的解決了資產分散管理中存在的隨意處置國有資產的問題。

二、改革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我市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改革深化中遭遇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目標定位。我市的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當初是以資源整合為切入點的,是以保值提效為目標的,是在整合置換中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效益,增加財政收入。因此我們的工作重心在整合置換上,市政府還就此下發了三年整合規劃。儘管規劃中提出了宜租則租、宜處置則處置,宜開發則開發的運營思路,但作為運營主體的資產開發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從目前的情況看把目標僅僅定位在整合上是不能把資產這篇文章做大的,必須把目標定位在經營上,通過有效的經營,把文章做大。

(二)體制束縛。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政府,市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局是政府授權管理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一個行政機關,不具備投融資資格,也不具備經營開發資格。由於缺乏一個對資產有效經營的平台,因此無法對資產開展有效的經營。因此要適應新形勢,把資產經營這篇文章做大,就必須搭建一個公司化的經營平台,實現對資產的有效經營。

(三)思想解放不夠。這幾年改革過程中我們也一直思考如何有效的利用好國有資產,也考慮到開發經營,但由於擔心不符合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要求和規定,擔心過度商業化,會增大政府風險,因而,讓猶豫禁錮了我們的思路,捆住了我們的手腳,制約了我們的工作。

三、深化我市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

(一)、我市資產基本狀況

根據資產清查結果表明,截止12月31日,全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總額48.5億元。其中,行政資產總額14.4億元,事業資產總額34.1億元。市本級資產總額10.8億元,行政資產2.4億元,事業資產8.4億元。

按可經營資產情況看,市本級行政事業單位擁有土地5361畝,其中城市規劃區內XX畝,規劃區外3347畝;房屋105萬平方米。按目前我市房地產市內工廠行情測算,市本級的可用資產總值約為28億元。

資產經營的基本思路

融危機爆發後,擴大內需保增長的任務十分繁重,特別是我們以投資帶動為主要特徵的增長方式,在突破發展中保增長的任務更重、壓力更大,對資金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充分運用所擁有的資產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調整工作思路,轉變工作重心,把把工作重心由過去的以整合為重點,轉向以全面經營為重點;把運營方式由以置換為重點轉向開發、轉讓、出租並舉,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資源性資產經營並重的軌道上來。對於目前具備通過轉讓、開發、出租進行直接經營的房地產可直接開展經營,對於目前不具備直接經營條件的房地產,可通過房地產抵押融資的方式,實行買地開發滾動經營,或者以直接投資的方式進行資產經營,使所有的房地產都能夠成為政府可經營的資本。實現真正盤活國有資產,實現資產資本化,實現資產效益最大化,實現資產經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經過有效運營,力爭五年內為市本級建設融資3--5億元,全市實現國有資產收益10億元以上,其中市本級5億元以上。

(三)加快體制轉變,構建經營平台

調整管理體制,構建經營平台,是實現資產資本化,對資產進行有效經營的基礎。因此,我們建議成立市公共資產投資運營公司,將市本級的行政事業資產整體打包,以劃撥過户、授權經營或參股等形式注入公共資產投資運營公司,同時將市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局更名為“市公共資產管理局”,實行市公共資產投資運營公司與市公共資產管理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由市公共資產管理局行使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職能。由市公共資產投資運營公司行使管資產的經營、開發、融資、投資職能。使公共資產投資運營公司具有投融資、經營開發、物業管理三個資產經營平台的功能,其運行目標為:

投融資平台

打造成我市繼城投公司之外的又一重要融資平台,利用國有資產,以抵押擔保的形式,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方式,吸引各種社會資金進入重點建設領域。具體可以採取以下方式:

一是抵押貸款。以國有資產整合為基礎,在充分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以資產作抵押,加強同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形成以銀行貸款為基礎,其他金融機構資金為補充的信貸融資格局,為政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融資服務。

二是發行企業債券。政府授權發行企業債券,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用於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財政實施擔保並承擔債券利息。遼寧鐵嶺投資債的成功發行就為我們很好的借鑑。8月21日發行的“鐵嶺投資債”發行總額6億元,票面利率為8.35%,期限7年,在全國銀行間市場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同時發行,發行當日全部售完。鐵嶺市委、市政府創新政府投融資體制機制,本着“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發展思路,在整合運營政府社會公共資源和國有資產的基礎上,搭建起市場化投融資平台,成立鐵嶺公共資產投資運營有限公司,“鐵嶺投資債”就是通過鐵嶺公共資產投資運營公司發行,以沈鐵工業走廊開發基金償還。同時,鐵嶺市政府承諾:若沈鐵工業走廊開發基金存在償債缺口,將安排其他財政收入進行償還。

三是開展股權合作。對於關乎全市經濟佈局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競爭性領域項目,資產投資運營公司代表市政府和市財政(國資)局作為出資人,用市場化方式對此類項目的市屬國有股權進行管理,依照《公司法》行使股東權利,履行股東義務。

四是啟動民間借貸。對項目不大、有營利的項目可鼓勵幹部職工入股,募集項目發展資金。但此方式籌集資金量少,風險大。

五是積極發展多元化融資體制。特許經營權是政府重要的無形資產,因此在項目建設上可運用“建設—經營—轉讓”的方式,即bot模式進行融資。它是指政府和項目發起人簽訂特許權轉讓的協議,由項目發起人組織成立的項目公司承擔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的任務,同時,在規定的特許期內,擁有該項目的所有權並收取費用,用來償還項目的債務,並獲得預期的投資回報。在特許期結束後,項目將無償移交給政府。利用這種形式,對於我市自有資金匱乏,但同時具有機遇優勢、項目優勢的實際情況,可以以此引進資金,擴展籌資渠道,增加籌資規模,切實解決建設資金供需之間的矛盾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經營開發平台

按照宜開發則開發、宜處置則處置、宜出租則出租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現有資產,繼續促進資源優化整合,加快開發經營,擴大投資範圍,實現資產增值。經營開發平台主要職能為:

一是資產經營的載體和主體,負責資產開發、轉讓、出租等經營業務。

二是負責對原政府部門投資舉辦的經濟實體進行整合,並對其實行集約化、集團化、規模化經營,充分發揮資產的規模效益。

三是進行自主開發。對增值潛力大,開發價值高的項目,實行自主開發,以實現國有資產收益最大化。對有的資產可按照開發--轉讓(出租)的方式進行經營,對有的資產可按照抵押--融資--收購(徵地)--開發--轉讓(出租)的方式進行經營。

四是夯實公司職責。按年度簽訂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書,通過規範資產運營,建立國有資產補償機制,向財政上交國有資產收益、按期收繳國有資產佔用費、土地出租收益金和利潤等手段,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的運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物業管理平台

一是為行政事業提供統一規範的物業服務,維持辦公資產的簡單再生產(資產維護),節約財政支出。

二是公平參與物業市場競爭和經營。

需要配套的政策

一是成立市公共資產運營投資公司,並將市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局更名為“市公共資產管理局”,兩套機構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二是按照產權集中管理的要求將市級行政事業資產全部更名過户在市公共資產管理局名下,免收更名過户的相關費用。以劃撥過户、授權經營等形式將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注入公共資產投資運營公司。

三是按公司法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確保公司業務的有效、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