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薪酬調研報告

近日,人民收入水平則再次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中,證券業17212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9倍;其他金融業87670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0倍;航空運輸業75769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本月初,國務院總理xx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XX年10月1日起在公共衞生與基層醫療衞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從XX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業單位實施;XX年1月1日起,中國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而同時,某位權威人士也透露,目前發改委正就“關於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諸項改革可能於今年陸續出台,對壟斷行業收入過高問題的調節,將會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轉載】《薪酬調研報告

在此情勢下,著名管理諮詢公司正略鈞策日前發佈了《XX年薪酬調研報告》。報告顯示,XX年度各個行業中,消費品行業和汽車行業薪酬增幅最高,均超過10%;而傳媒行業和it行業薪酬增長率最低,只有6%。報告還顯示,華南地區的薪酬增長率最低,華北其他城市平均薪酬增長率最高,呈現出北高南低的增長趨勢。

陷危機 it行業遭遇滑鐵盧

今年二季度以來,gdp增速加快,XX年上半年新增貸款規模增速超過200%,半年新增貸款規模超過去年全年,人民幣匯率走勢以“穩”為主,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銷售價格在3月觸底後,同比及環比同時呈現加速上漲局面。從當前經濟形勢分析,預計可實現政府制定的“保8”目標。

“正略鈞策通過近十年的研究發現,工資增長速度相對於gdp增長速度有一定的滯後現象。”據上海正略鈞策副總監劉羿葳介紹,XX年經濟危機對企業的影響程度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其中,國有企業受到的積極影響大於消極影響。“所有行業中,it行業所受到經濟危機的消極影響最為明顯,經濟危機削減了電子消費品的需方,而產品成本不降反升,這更讓it行業‘雪上加霜’;而地域差異對企業的制約也較大,由於一線城市的整體宏觀經濟市場的市場化進程和競爭激烈程度要遠高於二、三線城市,因此前者受到外部經濟影響深遠度和敏感度普遍高於後者,這導致一級城市企業對經濟危機的影響普遍持負面態度。”

而對於危機預期的影響,企業都處於謹慎觀望狀態,但報告顯示,XX年企業招聘計劃仍持續進行,沿海城市受制於出口貿易影響,在招聘方面趨於保守和消極;而中西部地區為了響應“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大規模擴大招聘。“金融危機對於外資企業無疑是致命性打擊,但是此次調研的結果卻顯示中國外資企業擴大招聘計劃所佔比例要高於減少招聘人數的企業,很多知名外資企業在全球裁員名單中並未將中國市場列入,反而加大了投資力度,希冀中國市場成為其下一個利潤增長點的主要來源。”劉羿葳表示。

求平穩 消費行業薪酬增幅居首

正略鈞策發表的《XX年薪酬調研報告》顯示,中外合資企業在此輪經濟危機中影響最大,其業績完成情況也最差。在平均薪酬增長率上的數據指標顯示,中外合資企業的薪酬增幅只有7.2%,低於其他企業類型。而在各大行業中,消費品和汽車行業的薪酬漲幅最高,均超過10%,而傳媒和it行業薪酬增長率最低,僅6%出頭;從地域上來看,華北地區薪酬增長最快,達到11%;華南地區薪酬增長率最慢,只有6.8%;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級城市中薪酬增長率最大的是深圳,達到8.8%,其次為上海,平均薪酬增長率超過8%;而年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平均薪酬增長率接近10%,相對的,3億元以下的企業薪酬增長率是8.16%,員工薪酬增長幅度隨企業銷售收入下降而縮減。

“本次薪酬調研從四個方面展開:基本薪酬、補貼、浮動薪酬和福利,這些基本要素可反應出企業在應對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需求時,薪酬結構、水平調整的動向和方向。”劉羿葳介紹,報告顯示,今年未對基本薪酬、補貼、獎金作出調整的企業分別佔到77%、81%以及65%,表明企業在當前經濟環境的背景下,薪酬策略以求穩為主。

謀發展 加快建立人才測評模式

報告顯示,被調查企業中,有超過半數企業在今年下半年增加或大規模增加招聘人數,其中國有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對招聘持積極態度,而中外合資企業更多地選擇減少招聘人數,以應對未來的經濟環境。增加招聘計劃的行業依次為機械製造、it和醫藥行業,而減少招聘計劃的行業依次為金融、能源化工和傳媒行業。

正略鈞策合夥人呂嶸認為,在整體人才價格走低的趨勢下,逆勢抄底是很多企業人才儲備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時人才的“性價比”是最高的,因此,如何有效甄別人才質量和素質成為諸多企業關注的焦點,形成並建立一套專業化、系統化的人才測評模式是當務之急。

“人才測評模式包括建立與外部市場發展趨勢以及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的企業自身的能力素質模型,搭建員工能力發展與素質提升的階梯,打破管理獨木橋,‘學而優則仕’的人才成長路徑,實現從‘官’本位向人才價值本位的過渡。”呂嶸介紹,利用人才素質測評等各種手段,可加速對企業內部人才的識別與外部人才的甄選,建立基於素質提升的針對性的培訓體系,並在人才能力素質評價體系的實施中,不斷用績優素質來形成有利人才成長的文化環境,以建立起長久、系統、有效的人才管理模式,促進企業進一步健康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