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規劃建設問題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城市化模式的外部發展條件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發達地區的小城鎮建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後,已經走上調整戰略、集約發展的道路,着重於提升產業結構檔次,調整經濟與發展戰略,優化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功能。目前我市共有27個省級重點鎮,79個一般建制鎮,117個鄉集鎮,2522個村莊。如何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加快小城鎮建設,我市的小城鎮建設中又存在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是擺在我市城鄉規劃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僅以信州區的沙溪鎮和靈溪鎮兩鎮為例,談談對小城鎮規劃建設的認識。

小城鎮規劃建設問題調研報告

一、小城鎮發展的有利條件

沙溪鎮和靈溪鎮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好時機,主要表現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已經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一,指出小城鎮要合理佈局,科學規劃,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注意節約用地和保護環境,明確了今後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方向。同時,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已經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從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識到,我市要實現現代化,只有城區現代化是不夠的,其與周邊小城鎮的現代化息息相關,沒有周邊小城鎮的現代化,我市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

加快小城鎮建設,將成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要求大力發展小城鎮,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一些原來佈局在城市中的傳統產業今後將主要向小城鎮轉移;隨着農村產業的集約化經營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鎮企業及新建企業將會集中佈局在小城鎮;隨着土地管理工作趨於嚴格,過去“遍地開花”式的企業佈局方式將逐步改善;隨着小城鎮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湧入,這羣人的户籍安置、轉化政策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第三產業的服務對象和居住人口的結構,並進一步擴大了小城鎮住房與用地規模、基礎設施配套等需求。

我市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有利條件相對較多。如靈溪鎮和沙溪鎮離市區分別為8公里和22公里,北與311高速公路連接,320國道穿境而過,依託上饒市這個區域中心城市,信息來源渠道多,人才多且引進容易,資金引進比較方便,隨着今後市區自來水廠等基礎設施的東遷及新火車站的北移,這些都為兩鎮的建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經調研,發現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及規劃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城鎮建設質量不高。兩鎮依託320國道建設,在國道兩側各建一排兩至三層高的門面房,造成“一條街兩層皮,鴨舌帽子一樣齊”。背後的街區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發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設施不完善,欠帳過多。鎮區沒有完善的道路體系,公共服務設施也不完善,綠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綠地。

(3)規劃管理中的有關小城鎮建設的法規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在小城鎮建設中違法批地、違章建築案例仍然存在。

(4)城鎮體系建設的觀念尚未確立,規劃起點低,缺乏通盤考慮。受本土觀念的影響,規劃的立足點在本鎮域,建設與佈局各自為政,很難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其最大效能。

(5)城鎮規模偏小。如靈溪鎮,鎮區人口2190人,全鎮人口2.8萬人,即使全都住到鎮區上,也因其規模小,只能搞小而全:“一條商街,一處公園,一所中學,一家衞生所…”,雖已鋪馬路,裝路燈,搞綠化…,有城市外觀,卻無城市生活內在魅力和氣氛。人氣不旺,行人稀落,夜幕未垂,店門早閉,毫無誘發消費之氛圍。據研究,亞洲四小龍,增加一個第二產業就業崗位,相應增加1.5—2.9的第三產業就業崗位,而我國僅為0.6,相差近6倍之多,這和城鎮規模有直接的關係。

(6)工業佈局分散,無法集中統一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XX年底,如沙溪鎮共有鄉鎮企業1424個,工業產值1.2億元,龍頭企業是夏布娟紡生產,雖有特色,但手工生產加工為主,吸納勞動力能力有限,缺乏門類齊全的產業結構;靈溪鎮工業總產值7900萬元。企業空間佈局分散,用地規模偏大,企業規模偏小,類型層次偏低,從而使污染點多而廣,難以治理,不僅帶來環境污染,農田佔用等問題,也不利於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提高,是自身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7)分散佈局制約城市化的進程。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於農村大量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口離土不離鄉,難以轉移的城鎮,不利於小城鎮規模的擴張;二是鄉鎮企業之間難以實現基礎設施及相關資源條件的共建共享,效率和效益均難以提高;三是農村兼業現象普遍,農業釋放出來的過剩勞力和其他生產要素,難以向城市聚集,不利於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小城鎮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推進城鄉的協調發展。

三、針對上述問題,根據我市的實際,提出如下小城鎮規劃建設對策

小城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思路是:城鄉規劃將充分發揮出綜合調控作用,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的原則,規劃重點放在培育縣城,積極發展中心集鎮,兼顧一般集鎮,提高城鎮的聚集能力和建設水平,形成以城帶鎮、以鎮帶村、梯度推進、整體協同的發展格局,建立規模等級合理、佈局和結構有序、相互聯繫、各具特色的城鎮網絡體系,推動城市化進程,促進城鄉經濟的一體化。

(1)抓緊完成各類城鎮規劃的編制,各鄉鎮要高起點、高標準編制總體規

劃,並認真組織編制重點地段的詳細規劃。推廣《江西省村鎮小康住宅通用圖集》和其它農民建設標準圖、通用圖,村鎮規劃和設計水平。

(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進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至少在小城鎮,應推行以居住地為條件劃分城鎮人口、農村人口,以從事職業為標準劃分農業勞動力和非農業勞動力的動態户籍管理辦法。農民在小城鎮只要有固定的住房、有相對穩定的收入,就可在小城鎮落户。對於遷入小城鎮的居民,應當在就業、醫療、上學、入托、保險等方面,與原居民有同等權力。由此而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的遷移和聚集,從而為小城鎮的發展奠定人口規模的基礎。

(3)建設工業小區,積極推進鄉鎮企業的集中發展和規模經營。鄉鎮企業集中連片發展,既是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需要,也是鄉鎮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要運用規劃手段和經濟手段,在小城鎮內適當的位置,引導企業集中佈局,形成相對集中的鄉鎮工業小區。事實上,許多鎮都設有自己的鄉鎮工業小區,關鍵問題是既沒有很好的規劃,也沒有很好的建設,形不成規模、缺乏必要的條件,也就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為此需要我們健全現行法律制度,制訂優惠政策,確保投資者利益,鼓勵鄉鎮企業的搬遷集中,限制新建鄉鎮企業分散佈局。

(4)實行多種形式的建房購房制度。應制定有利於農民遷住小城鎮的房地產政策。如城鎮居民建房購房的抵押貸款制度、住房按揭制度,支持農民進入小城鎮後順利解決住房問題。應鼓勵商業銀行,尤其是農業銀行,對離開農村遷往城鎮的農民,提供購買住宅或商業鋪面、廠房設施的按揭式貸款。還可考慮集中使用宅基地指標,在小城鎮附近,按規劃統一建設農民新村,將原有村落整體搬遷,復墾還田。

(5)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集應當總結自己的經驗,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創新機制的客觀估計,廣開籌措資金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由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積極推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城鎮建設發展基金,實行滾動開發,逐步改善小城鎮投融資環境,建立起政府、集體經濟、個人等多元化投資體制。

(6)城鎮規劃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破行政區域界限,在城鎮體系中找準自己位置和職能定位,構建上饒市城鎮羣體系。遠期規劃由沙溪與湖豐共同構成,沙湖新城組團,按10萬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建成大上饒城鎮羣輔中心之一,並在此建設沙湖物流工業園,以物流和一、二類工業為主,面積約5平方公里。靈溪鎮的饒北河以西納入上饒中心城區120平方公里規劃範圍之內,饒北河以東部分,以現狀為基礎重點發展滿足鎮區以及區域範圍內需要的各項城鎮職能中心區,包括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文娛中心、居住中心以及醫療等各項市政基礎設施,為未來信州區行政中心外遷作準備。

(7)在實施小城鎮規劃和建設中,要堅持三個原則和三個注重。堅持三個原則:一是鎮長(或分管鎮長)一支筆原則;二是各部門通力協作,現場辦公原則;三是多渠道籌集資金,經營城鎮的原則,如土地有償使用、房地產開發、招商引資項目等。堅持三個注重:注重基礎設施投入;注重建築施工質量,樹立精品意識;注重人居環境建設和投入,如環境設施、公共設施、綠化建設、停車場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