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2018年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範文關於小城鎮建設的成績與問題調研報告市示範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全省領導幹部會議,市委八屆九次全會,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和諧創業,加速崛起已經成為省市的發展主題、工作主線、民意主流;也帶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發展是崛起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和諧是創業之基。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任務,在認清當前幹事、創業、發展的新形勢下,引領全民和諧創業,實現富民強縣。要實現這個目標,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解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決我縣富餘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和創業問題。我縣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社會、經濟各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但是由於我縣基礎薄,起點低,仍然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人口仍佔據主要地位。這些人的就業、創業問題沒有解決,富民強縣就無從談起。而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做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4篇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力,使農業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滯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報率很高,收入總量也難以有較大增長。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小城鎮地處農村,農民進入小城鎮,比進入大中城市的社會成本要低的多。促進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即減輕了大中城市的壓力,又有利於城鎮化的長遠發展。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工業化進程。一方面,隨着農民不斷向小城鎮轉移,土地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有利於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推動農業先進科學技術的運用和普及,促進農業轉向集約化經營,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另一方面,小城鎮建設可拉動建材、建築、家電、傢俱等行業發展。人口的集中使鄉鎮企業產品有更多的銷路,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發展的同時又為城鎮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XX年我縣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為23.7。造成我縣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縣城市化水平低,不能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條件和相應的產業載體。沒有城鎮,就沒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沒有第三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縣在小城鎮方面取得不少成績,像x、y、z、m四重鎮建設和發展可以説是成績顯著,有目共睹,積累了許多方法和經驗。我們先來看看李渡的城鎮建設:

x鎮在城鎮建設方面走在全縣的前列.x鎮,鎮域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鎮域總人口49829人年國內生產值3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9.42億元,區域財政收入20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9元.城鎮建成區面積近2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人,成為a縣的經濟重鎮,跨入全省“百強鄉鎮"行列,今年6月份被省建設廳確立為省級重點示範鎮。李渡鎮在加快小城鎮建設主要做法:

1、科學合理,準確定位,高起點規劃小城鎮世紀。1986年,x鎮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在全縣率先編制《1987-XX年x小鎮建設總體規劃》;XX年聘請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專家編制《XX-2020年x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XX年省、市專家組評審和縣政府批准,新規劃把x的遠景定格為鎮區面積5.38平方公里、鎮區人口36000人的現代化歷史古鎮、工貿強鎮、旅遊重鎮、江南名鎮年,請南昌大學設計專家進一步對世紀大道、李桐渠、醫療器械城、文化廣場進行了控制性詳規,為今後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創新機制,多元投入,高標準建設小城鎮。創新融資機制,多元化籌措城鎮建設資金。一是土地"生"一點。二是財政"擠"一點。二是爭取上級政策"拔"一點。四是向外"引"一點。五是民間"融"一點,六是羣眾自願"情"一點。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小城錦載體功能。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四通一平",建起了兩座大橋,貫通硬化了近30公里主次幹道,鎮區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道路網絡,開通4000門程控電話,完成了日供水量5000噸的自來水工程。樹立精品意識,打造城鎮亮點:XX年,興建世紀大道;XX年,對城中湖鯉湖進行了清淤整治和綠化、美化、亮化,使其成為休閒娛樂場所;XX年,對主幹道李渡大道、世紀大道和工業園區實施了綠化、美化、亮化,XX年,我們將着力對世紀大道、李桐渠進行硬化改造和美化、亮化,使之成為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景觀帶。

3、嚴格規範,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鎮。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小城慎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建立了村鎮規劃管理辦公室,嚴把審批報建關,推行“一書二證”報建程序;設立專職保潔員,實行動態評估,落實責任制,聘請老幹部為義務監督員,

4、依託優勢,主攻工業,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立足工業基礎優勢,堅定不移地突出工業主導地位,着力發展優勢產業和培植骨幹企業?促進土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規劃了佔地面積6000多畝的三個工業園區,引進園區企業72家;二,是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XX年共引進項目8個,達成投資意向項目4個,其中省外項目7個,合同資金123億元,實際到他資金l900萬元,出口創匯110萬美元。三是着力培植髮展骨幹企業。初步形成了李渡煙花集團公司、江西益康醫療器械集團公司、江西錦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李渡酒業有限公司為主體四大骨幹企業,形成煙花鞭炮、醫療器械、白酒三大產業。

x鎮的小城鎮建設是成功的。但是其他鄉鎮特別是那些經濟基礎薄弱的鄉鎮城鎮建設不盡如人意,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1、鎮財政困難、基礎設施欠帳多,拖了城鎮建設後腿。現行財政體制使鄉鎮財政僅勉強保證公教人員人員工資,無力再搞建設。城鎮供水、排水、供熱、環衞、防洪、路燈、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後。出現了家家打小井,户户上鍋爐,路上倒污水,處處放垃圾的局面。

2、城鎮建設盲目攀比,不結合本鄉鎮實際,搞形象、政績工程,沒有量體裁衣、看菜吃飯,攤子鋪得大,財力跟不上,最後收不攏。導致城鎮建設,有頭沒尾,虎頭蛇尾。

3、建鎮時間長,舊城區改造量大,拆遷成本高,土地價格一時又上不來,影響了建設進度。

通過對x鎮城鎮建設成功經驗和其它鄉鎮存在問題總結,對今後小城鎮化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小城鎮建設要準確定位,小城鎮建設必須以產業為依託,增強小城鎮的綜合經濟實力。產業是立鎮之本,產業是興鎮之基。只有產業的發展和推動,城鎮的規模效應、聚集效應才能實現。李渡鎮就是依託三大產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發揮它們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以工業化促進城鎮化。因此,要先研究產業主體,靠什麼立業才能把小城鎮支撐起來,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像南台可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為重點,促進小城鎮經濟發展。再如羅溪可以依託資源優勢和農產品優勢建設交易市場,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集散能力的農產品、工業品市場,發展商貿,搞活流通。加快發展服務業,增強小城鎮發展的後續動力。要把小城鎮建設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大力培育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促進小城鎮經濟發展。

2、鼓勵鄉鎮走市場運作,多元投資,經營城鎮的道路。同時,要強化市場觀念和競爭意識,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鎮建設投資體系,通過存量資產置換、出讓公共設施經營權、財政貼息貸款等途徑,吸收社會投資和外資,來籌措小城鎮基礎建設的資金,以緩解小城鎮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鎮水、電、路、氣、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在基礎設施上要做到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產業共樹、環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複建設,以最大限度降低開發成本。

3、結合實際,科學地制定建設規劃。規劃應適當超前,立足於高起點、高標準、重科技合理佈局,一步到位,建設可分期進行,避免重複建設和盲目建設。規劃一經確定,就要嚴格執行,不能隨意改變。在制定建設規劃時,要把小城鎮建設目標與本地可持續發展目標結合起來,注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發展,注意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重視城鎮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風格,將特色風格和現代氣息有機結合起來。

4、集中力量重點抓好v、x、f、s、d幾個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較大的建制鎮的小城鎮建設,使之儘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將其建設成為規模適度、規劃科學、功能健全、環境優美、各具特色、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5、精細規劃培育幾個生態、旅遊型,交通樞紐型,特色農業型袖珍小城鎮。像南台具備旅遊開發潛力,池溪有交通區位優勢等,小鄉鎮要善於利用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揚長避短,走特色興鎮之路。

黨的xx大把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強調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我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按着這個要求,我們要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按照:“水是城之靈,綠是城之魂,文是人之品,人是城之本”的理念,把城鎮建設與發掘文化特質,打造產業特色,凸顯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着力打造一批工業主導型、市場貿易型、交通樞紐型、歷史文化型特色小城鎮,構築全民和諧創業的平台,為實現富民強縣這個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範文2018年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為紮實推進我市小城鎮建設,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根據市委點題部署和市政協XX年工作要點,市政協組建以陳達新主席為組長、王能軍副主席為副組長的調研組,於XX年4月至5月,採取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和召開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對本市壩黃鎮、萬山鎮、太平鎮、田坪鎮、大龍鎮、中壩鎮、本莊鎮、木黃鎮、塘頭鎮、合興鎮、煎茶鎮、洪渡鎮、官舟鎮、寨英鎮、孟溪鎮、盤石鎮等16個示範小城鎮進行了專題調研。在此基礎上,充分聽取相關部門意見,形成此報告。

一、基本情況

16個小城鎮中,大龍鎮、木黃鎮、煎茶鎮、塘頭鎮為省級示範小城鎮,其餘為市級示範小城鎮。鎮域總面積為2214.61km2,總人口為548152人,人口密度為247人/km2;建成區總面積為41.43km2,總人口為215059人,人口密度為5191人/km2,城鎮化率為39.23%;XX年社會生產總值40.69億元,財政總收入5.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87.2元。各示範小城鎮在地緣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方面各有優勢。壩黃鎮、田坪鎮緊貼消費市場,生態條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鎮、木黃鎮、寨英鎮、萬山鎮、中壩鎮旅遊資源豐富,對外有高速公路聯結;大龍鎮工業基礎好,處於鐵路、高速公路樞紐位置;塘頭鎮、本莊鎮、煎茶鎮、合興鎮、官舟鎮、孟溪鎮商貿繁榮、交通便利、特色農業基礎好;洪渡鎮是烏江航道和銅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盤石鎮地處湘黔苗族羣眾聚居區核心地帶,民族風情、民俗文化、民間絕技資源豐富。

二、主要成效

各區(縣)及示範小城鎮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示範小城鎮建設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宜居宜業”的要求,狠抓規劃編制、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和城鎮管理,示範小城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城鎮規劃全面覆蓋。依據地緣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各示範鎮就小城鎮發展定位進行了策劃。大龍鎮策劃打造工礦園區和交通樞紐型示範鎮;木黃鎮、寨英鎮、太平鎮、萬山鎮策劃打造旅遊景觀型示範鎮;煎茶鎮、塘頭鎮、官舟鎮、本莊鎮、合興鎮、孟溪鎮、盤石鎮策劃打造商貿集散型示範鎮;壩黃鎮、田坪鎮、中壩鎮策劃打造綠色產業型示範鎮;洪渡鎮策劃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遊景觀型示範鎮。普遍完成城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壩黃鎮、田坪鎮、太平鎮、木黃鎮、塘頭鎮、煎茶鎮、合興鎮、寨英鎮編制了近期修建性詳細規劃。此外,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在一些示範鎮已經啟動。如《木黃鎮旅遊景觀概念性規劃》、《木黃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寨英古鎮保護性規劃》、《寨英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等等。

(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以實施“8個1” 、“8+3” 或“8+x”工程為抓手,示範鎮市政設施逐漸完善,公共服務能力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鎮路網100.5公里,建成區面積增至9.59km2;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萬山鎮已正式運行,大龍鎮、煎茶鎮、官舟鎮、塘頭鎮、本莊鎮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個,8個投入使用,7個主體完工;新建或完善衞生院16個,投入使用或主體完工12個;新建或完善社區服務中心13個、農貿市場16個、體育場5個、市民廣場或公園10個,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10個,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16個,總面積101.8萬m2。

(三)產業支撐逐漸增強。一是特色農業發展壯大。官舟鎮現代高效循環農業示範園投入使用,年產值XX多萬元。園區內年產6萬噸優質有機肥廠1家,年育肥1000只規模的白山羊繁育場1個,年產飼料5萬噸的優質牧草顆粒飼料加工廠1個;建成蔬菜基地800畝、現代烤煙育苗工場50畝,鎮內有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塘頭鎮建成關中壩國家級葡萄產業園基地5000畝,計劃投資5000萬元的芭蕉有機農產品基地,已完成投資1000多萬元。本莊鎮烤煙產值突破1000萬元,蛋雞養殖園區提升為省級示範園區。木黃鎮在鞏固茶葉、烤煙、養殖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建成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的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規模達到XX萬棒。煎茶鎮規劃煙草農業基地2.5萬畝,培育養殖大户156户,種植優質牧草2萬畝、天麻5萬平方米,發展茶園1.5萬畝,前胡、太子參等中藥材連片種植均在XX畝以上。盤石鎮已建成3000多畝人工草場,引入梵淨牧業、大哥大牧業、希望集團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種草養畜。二是工業發展勢頭較好。大龍鎮推行“以城帶產、以產促城、產城互動、產城一體”發展模式,XX年招商引資項目53個,簽約資金34億元,到位資金30.72億元,建成標準化廠房19.5萬平方米,現有工業企業160多家,實現產值112.6億元。萬山鎮建成張家灣汞化工產業園,入園規模企業達到15家,實現年產值12.8億元。田坪鎮三湘藥業、醫用氧生產和精米加工、御園春食品等生物醫藥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落地建成,建豐液壓機機械製造廠、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四)管理能力明顯提升。一是設立機構,建設隊伍。16個示範鎮均成立了規劃建設管理所,落實工作人員52名,解決了辦公場所和工作經費。全市舉辦3期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培訓班,培訓相關幹部458人。從小城鎮建設的長期經營出發,市政府委託職院連續5年定向培養600名建工專業高職生,XX年、XX年已分別完成150名招生計劃。二是綜合整治,改善面貌。如塘頭鎮出台《鎮容和環境管理實施辦法》、《户外廣告管理辦法》、《垃圾管理辦法》、《煙花爆竹燃放制度》等城鎮管理制度,組建城管中隊、消防支隊等管理隊伍,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城管監察車、消防灑水車、治安巡邏車,推行住户衞生“三包”管理,依法開展了“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佔道經營”專項整治活動,城鎮管理實現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

在近兩年示範小城鎮建設實踐中,各級加深了認識,積累了經驗。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動、政策扶持、市場運作、嚴格考核”的推進機制。各區(縣)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示範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有政府分管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示範小城鎮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加強指揮調度、綜合協調和要素統籌。如印江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項目資金統籌辦公室,對財政資金進行整合,支持小城鎮加快發展。各區(縣)普遍出台支持示範小城鎮建設的實施意見或方案,從用地指標、資金安排、幹部配置、部門幫扶等方面予以支持。推進市場運作,XX年16個示範小城鎮招商引資項目102個,簽約資金96.18億元,到位資金42.31億元。印江縣採取異地bt模式融資1.5億元,加快了木黃鎮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建立了“按月調度、季度檢查、半年通報、年度考核”的跟蹤督查和考核推動機制,營造了“比學趕超、增比進位”的競爭發展氛圍。

二是探索了“規劃先行、路網拉開、項目推動、建管並重”的建設路徑。各區(縣)和示範鎮黨政領導能夠認識到,通過加強規劃解決城鎮空間佈局、發展時序和避免無序建設、重複建設的問題,敢於聘請高資質、高水平專家設計論證,捨得在規劃上花錢。通過拉開路網,以新區建設促進老城疏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完善市政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堅持建管並重,通過改變鎮容鎮貌、提供公共服務,營造良好人居和創業就業環境,16個示範鎮新增小微企業38家,新增城鎮人口3426人,促進了產業發展和人口聚集。

三是市級層面作出了促進城鎮建設長期健康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國有土地熟地出讓,不僅延長土地增值鏈條、為城鎮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更有利於掌握城鎮發展的主動權,改變由開發商牽制城鎮規劃的被動局面;規劃和土地審批一支筆,不僅有利於規劃的實施、形成城鎮風貌,更有利於控制開發商的圈地行為;開發城鎮地下空間,不僅有利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也有利於增加城鎮綠地面積。

三、問題和困難

(一)思想認識不夠。一些地方沒有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推進小城鎮建設的意義,主動發展意識不強,簡單地認為小城鎮建設就是搞“8個1”、“8+3”和“8+x”工程,存在被動應付考核的現象。

(二)規劃佈局不優。有的地方城鎮功能定位模糊,選項較多,重點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鎮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不相銜接;有的地方缺少對外交通、城鎮路網、市政設施和公用事業等專項配套規劃;有的地方修建性詳規編制力度不夠,建築風格不統一;有的地方規劃實施不好,規劃僅僅用來應付檢查,而不是引領小城鎮建設。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網不發達,只有主幹道,沒有次幹道和支路,“一條路、兩排房”,“路即是街、街即為市”的現象還較突出;交易市場、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收運等設施建設滯後;“兩違”建築突出,農貿市場閒置,佔道經營普遍,衞生保潔不夠,城鎮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較難。土地指標不能滿足建設用地需求,為了完成建設任務,有先上車後補票的情況。資金籌措難度大,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的積極性還沒有調動起來。城鎮規劃管理和建設人才少,不適應小城鎮加快發展的需要。

(五)推進亟待發力。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100個示範小城鎮改革發展的十條意見》(黔委廳﹝XX﹞68號文件,以下稱省委《十條意見》)尚未落地,擴權強鎮要求落實不好,權責不對等;區(縣)政府協調統籌力度不大,部門政策、資金、項目向示範鎮傾斜不夠,幫扶作用不明顯;考核指標設置不盡合理。示範小城鎮基礎不一,有的存量多,有的基礎差,但考核指標卻沒有太大區別。如考核“8個1”或“8+3”建設內容,對存量較多的示範鎮,即便增量小,也會有個好的考核結果,這就形不成足夠壓力;而沒有存量或存量少的示範鎮,即便增量多,也難以取得好的考核結果,這就容易挫傷積極性。

四、幾點建議

(一)強化宣傳培訓,增強思想自覺。各級黨委政府都必須認識到,城鎮化是非農產業向城鎮集聚、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麪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其建設內容不侷限於“8個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設計、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事業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的各個方面,以及進城農民居住、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系列問題,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是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是我市減少農民、富裕農民,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規劃佈局。堅持“先策劃後規劃、先規劃後建設、先環境後建設”的思路,着力推進示範小城鎮規劃佈局。一要系統策劃。以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市“兩區一走廊”戰略佈局為總要求,結合自身的地緣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城鎮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重點。二要完善規劃。注重規劃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推進示範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使之與城鎮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有機銜接;着手產業發展、對外交通、城鎮路網、市政設施和公用事業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大詳細規劃編制深度,把規劃落實到每一個地塊,以詳細規劃引領城鎮風貌建設,打造個性特色小鎮。三要科學佈局。堅持節約集約原則,建設空間規模適當、建築密度合理、功能組合科學、物理形態緊湊、邊界自然增長的緊湊型小城鎮,避免散亂和無序。四要狠抓落實。加強規劃宣傳,強化規劃執法,嚴懲違法行為;建立規劃實施抽檢制度,及時發現、糾正違規行為,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三)優化建設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網建設起點。既要建設主幹道,又要建設次幹道和支路,改變“一條路,兩排房,以路為街,以街為市”的狀況。二要優化建設開發時序。地面路網體系和地下管線通道要同步推進,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實施,交易市場、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收運設施等優先建設,其它公用事業設施要注意輕重緩急、統籌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在城鎮建設中要防止破壞山體、污染水體行為,建成一批山體公園、濕地公園,着力建設綠色小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四要加大城管執法力度。依法開展違法建設、佔道經營集中整治,積極引導入市經營,建立衞生保潔常態化機制。

(四)方法靈活多樣,強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強用地保障。每年從上級下達的建設用地指標中,安排一定數量用於支持示範鎮發展,並拿出一定份額用於經營性土地招、拍、掛;支持示範鎮整合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設工程、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地質災害點整體搬遷工程等民生項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設施建設項目,用活“美麗鄉村.四在農家”六項行動計劃和“5個100工程”政策,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城鎮建設用地與農村用地指標,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週轉指標向示範鎮傾斜;推行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規模減少,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城落户數量掛鈎,促進節約用地;儘快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流轉。二要破解資金難題。建立土地增值機制。支持示範鎮設立土地收儲中心,牢牢掌控城鎮用地一級市場,適量適度投放土地二級市場,實行熟地出讓和額度控制,確保國有土地增值。開闢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一些地方民間“高利貸”、“非法集資”等問題突出,既反映了融資難的問題,又反映了社會閒置資本缺少投資渠道的問題。如何將城鎮化建設資金需求與閒置的社會資本有效對接,變“非法集資”為“合法融資”,山西省靈石、襄垣、武鄉等縣組建城鎮化建設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鑑。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動對接資本市場,發揮政府資金的種子作用,吸引本地民營企業家和社會資金,發起設立城鎮化建設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與政府國資公司共同組建基金管理機構,負責城鎮化建設基金的投資運營;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協助下,對城鎮化建設項目進行完善提升,形成可行的投融資“項目包”與基金和金融機構對接。改變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將補助小城鎮建設的資金直接注入有實力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發揮擔保資金的槓桿作用,從而放大融資規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既減輕政府融資壓力,也能增加失地農民收益。以項目爭取上級資金。加大項目編報力度,如編報小城鎮對外交通聯結和過境公路改道、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河道治理項目,等等,有項目,就有資金。三要抓好隊伍建設。通過內部調劑的方式,適當增加市和區(縣)規劃、住建部門編制和人員,按要求配齊小城鎮規劃和建工專業人員。在定向培養建工人才的基礎上,返聘一批身體尚好、現已離崗退休的專業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五)推動政策落地,強化責任監督。以推進擴權強鎮為抓手,出台《關於推進擴權強鎮工作的意見》,使省委《十條意見》得以落地,強化示範鎮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增強其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一是賦予規劃建設管理權。示範鎮規劃建設管理站(所)根據縣級規劃主管部門委託,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負責確定鎮轄區建設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條件;核發鎮轄區建設工程的規劃許可證;核發村莊規劃區內建設工程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負責本轄區違法建設的查處和集體土地範圍內的房屋登記發證工作。二是下放行政審批和執法權。簡化項目審批服務環節,需報國家、省和市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准或備案的項目,由示範鎮人民政府辦理預審,報縣級投資主管部門“見文行文”,予以轉報;其他項目由示範鎮辦理備案預審,報縣級投資主管部門“見章蓋章”,予以備案。按照“統一簽訂委託協議、統一規範操作流程、統一組織業務培訓、統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環保、勞動、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工商、住建、國土局、水務等領域,依法委託示範鎮行使部分縣級行政審批和處罰權,併成立綜合性執法機構具體處理相關事宜。所有下放、委託給示範鎮的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一律進入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三是擴大人事管理權限。示範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按副縣級高配,轄區內各部門,除上級有明確規定外,實行屬地管理。垂直部門派駐到示範鎮的機構及主要負責人的考核納入鎮考核體系,接受鎮黨委的統一領導。示範鎮可在核定的機構、編制、領導職數範圍內根據需要自主設立機構,不要求上下對口,鎮黨委對鎮管中層幹部在編制數內具有考察、任免權。四是增強財政保障能力。按照發展優先、區別對待原則,根據示範鎮職能範圍擴大、城鎮建設任務加重的實際,提高示範鎮財政分成比例。在鎮域內發生的各種税費收入,劃歸區(縣)的,全部或部分返還給示範鎮。鎮域內土地出讓淨收益實行全額返還,用於示範鎮基礎設施建設。市和區(縣)直部門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加大對示範鎮建設的支持力度。示範鎮符合條件的產業、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優先列入區(縣)政府的重點建設項目。五是加大部門支持力度。將省委《十條意見》中所涉及的部門作為責任部門,督促責任部門拿出具體貫徹方案,界定支持範圍,列出任務清單,明確承諾事項,落實分管負責人和承辦聯絡人,經市和區(縣)政府審定同意後,由部門行文下發,統一彙編成冊,方便各示範小城鎮對接,推動建立“1+n”政策支持體系。六是嚴格目標管理考核。將考核對象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考核各區(縣)政府。重點考核相關政策、項目、資金的協調統籌和擴權強鎮各項要求的落實情況,增強區(縣)黨委政府責任感。第二層,考核示範小城鎮黨委政府。堅持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差別化考核。共性指標,基於建設、管理在內容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而設置,比如地面路網體系與地下管線通道同步建設,或治理髒、亂、差,這些要求是一致的,是每個小城鎮必須完成的事項;個性指標,基於基礎不同,或發展重點不同,其建設內容和時序上有差異而設置,應以增量業績進行評價,推動建立“公平公正、比學趕超、增比進位”的競爭發展機制。第三層,考核市和區(縣)責任部門、幫扶部門。重點考核責任部門執行支持方案和幫扶部門落實幫扶任務的情況,使部門項目和資金向小城鎮傾斜,促進小城鎮增強產業支撐、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功能配套。

此外,建議市政府組建專門班子,全面啟動大龍開發區申報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相關工作。

關於小城鎮建設的成績與問題調研報告2018年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近年來,湖北各地以“百鎮千村”示範工程為支撐,以大中小城市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鄉村集鎮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加快農貿市場建設,擴大對農業的服務領域,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使小城鎮真正成為農村經濟社會中心,帶動了全省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但同時,湖北的小城鎮建設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加快湖北小城鎮建設任重道遠。

一、湖北小城鎮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XX年以來,湖北以“百鎮千村”示範工程為重點,以“產業興鎮”為目標,從現實條件出發,突出小城鎮發展重點,不斷優化小城鎮發展佈局,大力提升小城鎮功能和改善小城鎮生產生活環境,有力推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小城鎮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的重要載體和城鎮化的基礎支撐。截至XX年底,湖北省城鎮化水平達到45.2%,比上年增加了0.9個百分點,湖北省現有小城鎮942個,其中建制鎮735個,鄉集鎮207個。

(一)小城鎮的迅速崛起,一批特色城鎮成長為新的區域中心。近年來,湖北各地把小城鎮建設作為農村工作三大戰略之一,與農業產業化和鄉鎮企業二次創業扭在一起抓,全省小城鎮迅速崛起,湧現出了宜昌龍泉、荊州容城、襄樊雙溝、陽新富池等一批各具特色、聞名遐邇的明星城鎮。小城鎮已經成為全省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的中心、產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務工經商農民集聚的中心,成為湖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和重要支撐。如監利縣容城鎮是一個緊鎊長江的著名歷史古鎮。為了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鎮委、鎮政府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充分發揮發展城郊經濟,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其機械、化肥、造紙、陶瓷、鑄造、棉紡、毛紡、製藥、食品、釀酒、木材加工、電器儀表等行業生產的優質主導產品馳名省內外。目前,該鎮城內各村擁有較大規模的村辦、組辦企業,市場、商店等經濟實體近100家,城區大部分村級收入超過了100萬元,有着雄厚的經濟基礎,全鎮經濟規模效益明顯,已率先形成了農村產業化格局。同樣,夷陵龍泉鎮在多年的實踐中,堅持把實現龍泉率先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探索推動鎮域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出一條“城鎮工業化、農村集鎮化、鎮村一體化”的新農村建設發展模式。他們一方面扶持本土企業稻花香集團打造百億產業集羣,一方面做大做強以三峽泵業為龍頭的機電工業集羣,科學規劃建設魏家畈輕工業園。XX年該鎮規模工業企業7家,中小企業197家,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7.0億元,同比增長5.9%;税收入庫額完成4354萬元,同比增長12.3%。農民人均勞動所得實現10757元,同比增長10.3%,成為夷陵區經濟重鎮、全市工業第一鎮、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鎮和全國文明村鎮。

(二)小城鎮的城鄉融合,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近幾年,全省各地通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促進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同時實施一批農業重點工程建設,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主要體現在全省鄉鎮企業正迅速突破“三就三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銷售,為生產、為生活、為市場)的分數佈局模式,向農村小城鎮、工業小區集中。XX年全省鄉鎮企業進城辦企業和異地辦企業6923家,創增加值24.35億元。全省70%以上的鄉村企業集聚在小城鎮,已設立鄉鎮工業小區78個,一批經濟發達的鄉鎮以企業為支撐,把發展工業小區與小城鎮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了小城鎮的發展。如近年來,鍾祥市以中小城鎮化帶動農業產業發展,不斷推進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達286家,擁有7個省級農產品名牌產品,6個湖北省著名商標,28個綠色食品。初步形成了以中糧集團為主的糧油加工集羣,以雨潤集團為主的肉類加工集羣,以匯源集團為主的飲料食品加工集羣,以進鑫公司為主的棉紡加工集羣。鍾祥市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36%,農產品加工業集羣被評為“中國產業集羣品牌50強”,被湖北省政府確定為重點扶持的產業集羣。去年全鍾祥市農業總產值達到79.3億元,比上年增長6.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678元,增長14.4%。

(三)小城鎮的產業經營,夯實了縣域經濟的經濟基礎。XX年,湖北省79個縣(市、區)生產總值達6060億元,增長14.0%,增速高出全省0.6個百分點,佔全省gdp的比重為54%。其中21個縣市區的生產總值超過100億元,比前年新增10個,仙桃、潛江和曾都區的生產總值首次突破200億元,縣域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全省縣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732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增速高出全省4.2個百分點,在全省工業經濟中的比重達45.1%。同時,縣域和農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XX年,湖北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609.9億元,增長25.2%,其中縣以下農村消費增長22.8%,對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56%。

(四)小城鎮的園區建設,吸納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近年來,湖北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總規模已超過1000萬人,其中跨省轉移700萬人。XX年全省鄉村從業人員總數達到2078.77萬人,比上年增加48.16萬人,其中農業勞動力達到35.92萬人,比上年減少0.59萬人,同比下降1.6%;非農業勞動力達到20.45萬人,比上一年增加1.49萬人,同比增加7.8%。小城鎮的迅猛發展,使城鎮吸納就業、集聚人口能力快速提升。

(五)小城鎮的城郊經濟,促進了農民的增收。近幾年,全省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基本方略,把加快發展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作為基本方向,加快了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同時,一批重要城鎮的城郊經濟發展迅速,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實惠,幫助了農民增收。如十堰市張灣區立足城郊優勢,圍繞豐富城區市民“菜籃子”、“果盤子”、“餐桌子”、“茶杯子”、“錢袋子”,採取政策驅動、典型帶動、項目拉動、科技助動“四輪驅動”措施,全力打造“蔬菜、林果、畜禽養殖、打工經濟”為主導的“四個億元”工程,逐步形成了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去年,全區僅蔬菜專業村達到43個,菜農達到3萬多人,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年蔬菜上市量8500萬公斤,實現產值1.3億元,為當地農民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

二、湖北小城鎮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城鎮規模小,經濟實力不強。目前,全省734個鎮是近年並鄉並鎮的結果,大多為“小鎮區、大農村”,甚至未脱離集鎮的痕跡,城鎮平均人口不足1.2萬人,多數建制鎮不足1萬人,最小的鎮人口僅千餘人。由於小城鎮存局不合理,人口規模小,產業不集中,難以形成支柱產業,經濟實力弱,發展後勁不足。在XX年、XX年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兩屆全國“千強鎮”的名單,湖北由3個變成空白。而中部的湖南和河南各有9個,山西有7個,安徽和江西各有2個。在XX年的中部百強縣(市)名單中,山西有15個、安徽有12個、江西有9個、河南有41個、湖南有17個、而湖北有11個,與湖北在全國和中部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稱。

(二)產業層次低,二、三產業發展滯後。多數城鎮屬於自發形成的傳統農業服務型的行政中心,結構單一,沒有使得資源優勢真正轉化成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缺乏產業支撐。全省小城鎮產業發展基本上還是呈現出以農業尤其是種植業為主體、二、三產業比重很小的結構特徵,總體產出功能不高,經濟效益低下。特別是飲食服務業、商品零售業等第三產業仍處於落後狀態,信息諮詢、技術服務、文教衞生、金融保險等高層次的行業比重偏低。XX年湖北農產品加工率45%,低於全國50%的水平。湖北農產品加工值相當於江蘇64%、廣東51%、山東41%。

(三)環境設施不全,生態污染嚴重。隨着城鎮人口的迅速增加,生產規模的急劇擴大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城鎮廢水、廢氣、廢渣不斷增加,噪聲加劇,嚴重污染環境,影響居民的健康。有關調查顯示,在建制鎮中,工業廢水有專門處理裝置的鎮只佔33.7%,居民生活垃圾及時清運的鎮只佔49.4%,加上農業廢水和生活廢水廢物總量增加,造成城鎮周圍的大部分水體制質量在三類水以下,大氣、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污染也比較嚴重。加上小城鎮受財力所限,環境治理差。

(四)市場網絡落後,產品銷售不暢。當前,全省大多數城鎮市場特色不明顯,為農服務、為主導產業服務的功能不完善。其中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都不到位,資源和產品輸出渠道不暢;工業主導產品市場規模小,銷售乏力,產品外銷的售後服務水平不高。生產要素市場剛剛起步,缺乏強有力的經紀人隊伍。各鄉鎮大多是處於獨闖獨幹狀態,秉持“溝通信息、整合資源、團結互助、合作發展”的服務理念的少。同“xx”規劃中重點抓好100個小城鎮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羣的發展,形成100個年營業收入過20億元、50個年營業收入過30億元的小城鎮的目標相比,任務還比較艱鉅。

三、制約湖北小城鎮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規劃起點低,體制改革滯後。小城鎮的暫住人口雖然佔有一定的比重,但人們長期居住的願望並不迫切,難以發揮其吸納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作用。一是現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進城經商的農民,形成了既非市民又非農民的夾心階層。也限制了在城市有穩定職業和事業的農村勞動力取得城市户口的機會。二是現行的土地的買賣、出租、抵押、轉讓、入股存在很多問題,農民放棄土地難以獲得合理補償。三是城鄉不平衡的社會保障制度,大多數農民連基本的養老保險都無法滿足,更談不上像城鎮居民那樣還擁有醫療、失業、生育、意外事故等方面的保險,使農民顧慮很多,不願意放棄土地遷居城鎮。同時,城鎮管理機構和法規不健全,市容市貌、環境衞、社會治安、市場管理、文化娛樂以及街道交通管理等社會問題沒有列入政府的目標責任制,城鎮髒、亂狀況較為普遍,城鎮建設活動失控,城鎮總體環境嚴重失調。可見,我省小城鎮建化設還處於一個低水平階段。

(二)資金投入不足,延緩了小城鎮建設。XX年省財政安排了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實施“百鎮千村”示範工程建設(其中5000萬元用於100個重點鎮建設,5000萬元用於示範村的整治),帶動全省100個重點鎮計劃投資8.31億元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8.4億元,佔全年計劃的101%。但全省城鎮建設投資只佔gdp的比重為2.59%,比全國5.22%的平均水平低2.63個百分點。與江蘇、四川、重慶、湖南等省市相比,分別低1.15、0.70、3.24、0.50個百分點。XX年全省重點鎮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5億元,示範村完成投資5.2億元,分別比上年度增長13.1%、20.9%,啟動了500個示範村的村莊整治任務。但國內不少省份對小城鎮的發展實質性的政策扶持和投入都大大超越於湖北。如廣東省在XX年下發了《關於加快中心鎮發展意見》,明確提出了對277箇中心鎮給予10個方面來源的建設資金以及土地政策、管理體制等的支持,並從XX年開始連續三年,省財政每年撥出2500萬元作為全省中心鎮規劃補助經費。僅XX年省直部門就對中心鎮的各方面建設投入達數億元,廣州市則明確規定從XX年開始每年安排每個中心鎮1500萬元統籌建設資金,一定5年不變。相比之下,湖北省財政加入小城鎮建設的投入相差明顯。

(三)建設用地供需矛盾,限制了城鎮化的進程。1979-XX年,全省耕地面積累計減少了478.74千公頃(717.11萬畝),年均每年減少15.96千公頃(23.94萬畝),人均耕地由1978年的1.24畝減少到XX年的0.81畝。可見,小城鎮化的土地利用已成為新農村建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一是城鎮建設利用率低,許多城鎮盲目外延,土地利用粗放現象嚴重。二是城鎮建設用地結構不盡合理,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工業用地等生產性用地普遍偏大。

(四)以小產業為龍頭的鄉鎮經濟,其聚集效應先天不足。目前,全省多數鎮級政府財政基本都屬“吃飯財政”,政府財力十分有限,在城鎮基礎建設上投入普遍較少,加之小鎮融資能力較弱,建設資金短缺,導致小城鎮建設吸引力不強,集聚效應難形成。同時,引進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鎮的建設規模,延緩了小區的整合優勢和規模效應顯現。如XX年全省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2.5萬家,其中一半以上落户中小城鎮,但70%以上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產品質量不穩,缺乏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市場競爭力弱小。

(五)科技創新水平低,創業領頭的人才不多。隨着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鄉鎮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顯現出人才的需求。當前,全省小城鎮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懂生產、會管理的開拓型的青年人才貧乏,雖然近兩年有大批大中專畢業生選調下鄉,但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對城鎮建設是杯水車薪。另外由於小城鎮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的限制,留住人的機制不夠健全,現有人才常有流失。因此,要制訂優惠政策,吸引鼓勵各類大專院校畢業生、科研人員深入農村一線,為農村小城鎮化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四、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的建議

作為擴大內需的有效抓手,小城鎮的建設應重點發揮重點小城鎮的示範效應,優先支持經濟實力較強、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小城鎮;優先支持有資源、有特色和有主導產業支撐的小城鎮;優先支持經濟發達、城鎮密集的小城鎮,通過重點發展、整體推進的發展方式,形成抓好一個點、帶動一個面、影響一大片的效果。

1.加強重點鎮建設,提升城鎮集聚發展能力。當前,要重點地建設和發展中心城鎮。高起點編制中心鎮鎮域、鎮區和中心村三個層次的規劃,並與城市總體概念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交通、水利、土地、生態建設等專項規劃相互銜接。應當在積極發展大中城市的同時,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規模經濟效益和聚集效益,推動小城鎮發展,應積極推進優質生產要素向小城鎮集中,強化小城鎮的集聚功能。要克服單純把小城鎮視為培育市場、聚集人口的場所,而應以實現現代化、社會化、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的高度,着眼於從提高小城鎮的整體功能上去完善小城鎮的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和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性消費中心。

2.依託城鎮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農村主導產業。當前,中小城鎮的發展要抓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按照“分類指導,扶優扶強,梯次推進”原則,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以經濟大發展促進小城鎮的大發展,做到以特色興產業、贏市場、增活力,努力實現興一座城鎮,繁榮一方經濟,轉移一批農村富餘勞動力,致富一方羣眾。一是把小城鎮發展與農村工業化結合起來,立足自身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品優勢,合理確定主導產業,拉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羣優勢,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型小城鎮。二是因地制宜,適度開發建設小城鎮工業集中區,以工業集中區建設推進小城鎮發展。三是積極引導和鼓勵大中城市的工商企業到小城鎮開展生產經營,鼓勵社會力量特別是外出務工人員帶資金到小城鎮經商辦企業。四是以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市場為依託,大力發展相關商貿流通業。五是引導發展小城城鎮房地產業,鼓勵引導城鎮居民向現代化住宅消費模式轉變,提升小城鎮的品位。堅持在“好”優先的前提下注重小城鎮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

3.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制,拓寬小城鎮投融資渠道。加快小城鎮建設,資金是關鍵。一是充分發揮市場籌資功能,拓寬城建投融資渠道,推進小城鎮土地資產經營和基礎設施市場化建設,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二是積極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切實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小城鎮化建設健康有序地發展。三是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撬動民間資本參與小城鎮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經營,多渠道投資小城鎮教育、文化、衞生等公用事業,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會資金建設小城鎮的軌道。

4.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機制,促進小城鎮協調發展。現階段,管理體制與小城鎮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的迫切問題是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要實行城鄉户口登記管理一體化,對新入户的居民,在子女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勵農民離土離鄉,加快農村人口向中心城區、縣城和重點鎮集中,促進農村人口城鎮化。堅持不懈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和推進“百鎮千村”工程,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鼓勵農村承包土地依法流轉,發揮產業的集聚效益;進一步完善收入和分配機制,吸引城市國有、集體企業中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熟練工人充實到鄉鎮企業的工作崗位上去;進一步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真正做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走城鄉一體化道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市示範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2018年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小城鎮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重要節點,是實現城鄉統籌的重要融合點。為紮實推進我市小城鎮建設,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根據市委點題部署和市政協XX年工作要點,市政協組建以陳達新主席為組長、王能軍副主席為副組長的調研組,於XX年4月至5月,採取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和召開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對本市壩黃鎮、萬山鎮、太平鎮、田坪鎮、大龍鎮、中壩鎮、本莊鎮、木黃鎮、塘頭鎮、合興鎮、煎茶鎮、洪渡鎮、官舟鎮、寨英鎮、孟溪鎮、盤石鎮等16個示範小城鎮進行了專題調研。在此基礎上,充分聽取相關部門意見,形成此報告。

一、基本情況

16個小城鎮中,大龍鎮、木黃鎮、煎茶鎮、塘頭鎮為省級示範小城鎮,其餘為市級示範小城鎮。鎮域總面積為2214.61km2,總人口為548152人,人口密度為247人/km2;建成區總面積為41.43km2,總人口為215059人,人口密度為5191人/km2,城鎮化率為39.23%;XX年社會生產總值40.69億元,財政總收入5.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87.2元。各示範小城鎮在地緣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方面各有優勢。壩黃鎮、田坪鎮緊貼消費市場,生態條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鎮、木黃鎮、寨英鎮、萬山鎮、中壩鎮旅遊資源豐富,對外有高速公路聯結;大龍鎮工業基礎好,處於鐵路、高速公路樞紐位置;塘頭鎮、本莊鎮、煎茶鎮、合興鎮、官舟鎮、孟溪鎮商貿繁榮、交通便利、特色農業基礎好;洪渡鎮是烏江航道和銅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盤石鎮地處湘黔苗族羣眾聚居區核心地帶,民族風情、民俗文化、民間絕技資源豐富。

二、主要成效

各區(縣)及示範小城鎮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示範小城鎮建設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宜居宜業”的要求,狠抓規劃編制、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和城鎮管理,示範小城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城鎮規劃全面覆蓋。依據地緣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各示範鎮就小城鎮發展定位進行了策劃。大龍鎮策劃打造工礦園區和交通樞紐型示範鎮;木黃鎮、寨英鎮、太平鎮、萬山鎮策劃打造旅遊景觀型示範鎮;煎茶鎮、塘頭鎮、官舟鎮、本莊鎮、合興鎮、孟溪鎮、盤石鎮策劃打造商貿集散型示範鎮;壩黃鎮、田坪鎮、中壩鎮策劃打造綠色產業型示範鎮;洪渡鎮策劃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遊景觀型示範鎮。普遍完成城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壩黃鎮、田坪鎮、太平鎮、木黃鎮、塘頭鎮、煎茶鎮、合興鎮、寨英鎮編制了近期修建性詳細規劃。此外,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在一些示範鎮已經啟動。如《木黃鎮旅遊景觀概念性規劃》、《木黃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寨英古鎮保護性規劃》、《寨英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等等。

(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以實施“8個1” 、“8+3” 或“8+x”工程為抓手,示範鎮市政設施逐漸完善,公共服務能力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鎮路網100.5公里,建成區面積增至9.59km2;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萬山鎮已正式運行,大龍鎮、煎茶鎮、官舟鎮、塘頭鎮、本莊鎮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個,8個投入使用,7個主體完工;新建或完善衞生院16個,投入使用或主體完工12個;新建或完善社區服務中心13個、農貿市場16個、體育場5個、市民廣場或公園10個,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10個,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16個,總面積101.8萬m2。

(三)產業支撐逐漸增強。一是特色農業發展壯大。官舟鎮現代高效循環農業示範園投入使用,年產值XX多萬元。園區內年產6萬噸優質有機肥廠1家,年育肥1000只規模的白山羊繁育場1個,年產飼料5萬噸的優質牧草顆粒飼料加工廠1個;建成蔬菜基地800畝、現代烤煙育苗工場50畝,鎮內有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塘頭鎮建成關中壩國家級葡萄產業園基地5000畝,計劃投資5000萬元的芭蕉有機農產品基地,已完成投資1000多萬元。本莊鎮烤煙產值突破1000萬元,蛋雞養殖園區提升為省級示範園區。木黃鎮在鞏固茶葉、烤煙、養殖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建成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的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規模達到XX萬棒。煎茶鎮規劃煙草農業基地2.5萬畝,培育養殖大户156户,種植優質牧草2萬畝、天麻5萬平方米,發展茶園1.5萬畝,前胡、太子參等中藥材連片種植均在XX畝以上。盤石鎮已建成3000多畝人工草場,引入梵淨牧業、大哥大牧業、希望集團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種草養畜。二是工業發展勢頭較好。大龍鎮推行“以城帶產、以產促城、產城互動、產城一體”發展模式,XX年招商引資項目53個,簽約資金34億元,到位資金30.72億元,建成標準化廠房19.5萬平方米,現有工業企業160多家,實現產值112.6億元。萬山鎮建成張家灣汞化工產業園,入園規模企業達到15家,實現年產值12.8億元。田坪鎮三湘藥業、醫用氧生產和精米加工、御園春食品等生物醫藥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落地建成,建豐液壓機機械製造廠、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四)管理能力明顯提升。一是設立機構,建設隊伍。16個示範鎮均成立了規劃建設管理所,落實工作人員52名,解決了辦公場所和工作經費。全市舉辦3期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培訓班,培訓相關幹部458人。從小城鎮建設的長期經營出發,市政府委託職院連續5年定向培養600名建工專業高職生,XX年、XX年已分別完成150名招生計劃。二是綜合整治,改善面貌。如塘頭鎮出台《鎮容和環境管理實施辦法》、《户外廣告管理辦法》、《垃圾管理辦法》、《煙花爆竹燃放制度》等城鎮管理制度,組建城管中隊、消防支隊等管理隊伍,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城管監察車、消防灑水車、治安巡邏車,推行住户衞生“三包”管理,依法開展了“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佔道經營”專項整治活動,城鎮管理實現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

在近兩年示範小城鎮建設實踐中,各級加深了認識,積累了經驗。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動、政策扶持、市場運作、嚴格考核”的推進機制。各區(縣)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示範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有政府分管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示範小城鎮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加強指揮調度、綜合協調和要素統籌。如印江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項目資金統籌辦公室,對財政資金進行整合,支持小城鎮加快發展。各區(縣)普遍出台支持示範小城鎮建設的實施意見或方案,從用地指標、資金安排、幹部配置、部門幫扶等方面予以支持。推進市場運作,XX年16個示範小城鎮招商引資項目102個,簽約資金96.18億元,到位資金42.31億元。印江縣採取異地bt模式融資1.5億元,加快了木黃鎮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建立了“按月調度、季度檢查、半年通報、年度考核”的跟蹤督查和考核推動機制,營造了“比學趕超、增比進位”的競爭發展氛圍。

二是探索了“規劃先行、路網拉開、項目推動、建管並重”的建設路徑。各區(縣)和示範鎮黨政領導能夠認識到,通過加強規劃解決城鎮空間佈局、發展時序和避免無序建設、重複建設的問題,敢於聘請高資質、高水平專家設計論證,捨得在規劃上花錢。通過拉開路網,以新區建設促進老城疏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完善市政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堅持建管並重,通過改變鎮容鎮貌、提供公共服務,營造良好人居和創業就業環境,16個示範鎮新增小微企業38家,新增城鎮人口3426人,促進了產業發展和人口聚集。

三是市級層面作出了促進城鎮建設長期健康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國有土地熟地出讓,不僅延長土地增值鏈條、為城鎮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更有利於掌握城鎮發展的主動權,改變由開發商牽制城鎮規劃的被動局面;規劃和土地審批一支筆,不僅有利於規劃的實施、形成城鎮風貌,更有利於控制開發商的圈地行為;開發城鎮地下空間,不僅有利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也有利於增加城鎮綠地面積。

三、問題和困難

(一)思想認識不夠。一些地方沒有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推進小城鎮建設的意義,主動發展意識不強,簡單地認為小城鎮建設就是搞“8個1”、“8+3”和“8+x”工程,存在被動應付考核的現象。

(二)規劃佈局不優。有的地方城鎮功能定位模糊,選項較多,重點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鎮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不相銜接;有的地方缺少對外交通、城鎮路網、市政設施和公用事業等專項配套規劃;有的地方修建性詳規編制力度不夠,建築風格不統一;有的地方規劃實施不好,規劃僅僅用來應付檢查,而不是引領小城鎮建設。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網不發達,只有主幹道,沒有次幹道和支路,“一條路、兩排房”,“路即是街、街即為市”的現象還較突出;交易市場、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收運等設施建設滯後;“兩違”建築突出,農貿市場閒置,佔道經營普遍,衞生保潔不夠,城鎮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較難。土地指標不能滿足建設用地需求,為了完成建設任務,有先上車後補票的情況。資金籌措難度大,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的積極性還沒有調動起來。城鎮規劃管理和建設人才少,不適應小城鎮加快發展的需要。

(五)推進亟待發力。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100個示範小城鎮改革發展的十條意見》(黔委廳﹝XX﹞68號文件,以下稱省委《十條意見》)尚未落地,擴權強鎮要求落實不好,權責不對等;區(縣)政府協調統籌力度不大,部門政策、資金、項目向示範鎮傾斜不夠,幫扶作用不明顯;考核指標設置不盡合理。示範小城鎮基礎不一,有的存量多,有的基礎差,但考核指標卻沒有太大區別。如考核“8個1”或“8+3”建設內容,對存量較多的示範鎮,即便增量小,也會有個好的考核結果,這就形不成足夠壓力;而沒有存量或存量少的示範鎮,即便增量多,也難以取得好的考核結果,這就容易挫傷積極性。

四、幾點建議

(一)強化宣傳培訓,增強思想自覺。各級黨委政府都必須認識到,城鎮化是非農產業向城鎮集聚、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麪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其建設內容不侷限於“8個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設計、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事業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的各個方面,以及進城農民居住、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系列問題,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是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是我市減少農民、富裕農民,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規劃佈局。堅持“先策劃後規劃、先規劃後建設、先環境後建設”的思路,着力推進示範小城鎮規劃佈局。一要系統策劃。以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市“兩區一走廊”戰略佈局為總要求,結合自身的地緣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城鎮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重點。二要完善規劃。注重規劃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推進示範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使之與城鎮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有機銜接;着手產業發展、對外交通、城鎮路網、市政設施和公用事業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大詳細規劃編制深度,把規劃落實到每一個地塊,以詳細規劃引領城鎮風貌建設,打造個性特色小鎮。三要科學佈局。堅持節約集約原則,建設空間規模適當、建築密度合理、功能組合科學、物理形態緊湊、邊界自然增長的緊湊型小城鎮,避免散亂和無序。四要狠抓落實。加強規劃宣傳,強化規劃執法,嚴懲違法行為;建立規劃實施抽檢制度,及時發現、糾正違規行為,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三)優化建設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網建設起點。既要建設主幹道,又要建設次幹道和支路,改變“一條路,兩排房,以路為街,以街為市”的狀況。二要優化建設開發時序。地面路網體系和地下管線通道要同步推進,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實施,交易市場、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收運設施等優先建設,其它公用事業設施要注意輕重緩急、統籌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在城鎮建設中要防止破壞山體、污染水體行為,建成一批山體公園、濕地公園,着力建設綠色小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四要加大城管執法力度。依法開展違法建設、佔道經營集中整治,積極引導入市經營,建立衞生保潔常態化機制。

(四)方法靈活多樣,強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強用地保障。每年從上級下達的建設用地指標中,安排一定數量用於支持示範鎮發展,並拿出一定份額用於經營性土地招、拍、掛;支持示範鎮整合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設工程、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地質災害點整體搬遷工程等民生項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設施建設項目,用活“美麗鄉村.四在農家”六項行動計劃和“5個100工程”政策,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城鎮建設用地與農村用地指標,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週轉指標向示範鎮傾斜;推行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規模減少,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城落户數量掛鈎,促進節約用地;儘快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流轉。二要破解資金難題。建立土地增值機制。支持示範鎮設立土地收儲中心,牢牢掌控城鎮用地一級市場,適量適度投放土地二級市場,實行熟地出讓和額度控制,確保國有土地增值。開闢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一些地方民間“高利貸”、“非法集資”等問題突出,既反映了融資難的問題,又反映了社會閒置資本缺少投資渠道的問題。如何將城鎮化建設資金需求與閒置的社會資本有效對接,變“非法集資”為“合法融資”,山西省靈石、襄垣、武鄉等縣組建城鎮化建設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鑑。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動對接資本市場,發揮政府資金的種子作用,吸引本地民營企業家和社會資金,發起設立城鎮化建設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與政府國資公司共同組建基金管理機構,負責城鎮化建設基金的投資運營;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協助下,對城鎮化建設項目進行完善提升,形成可行的投融資“項目包”與基金和金融機構對接。改變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將補助小城鎮建設的資金直接注入有實力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發揮擔保資金的槓桿作用,從而放大融資規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既減輕政府融資壓力,也能增加失地農民收益。以項目爭取上級資金。加大項目編報力度,如編報小城鎮對外交通聯結和過境公路改道、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河道治理項目,等等,有項目,就有資金。三要抓好隊伍建設。通過內部調劑的方式,適當增加市和區(縣)規劃、住建部門編制和人員,按要求配齊小城鎮規劃和建工專業人員。在定向培養建工人才的基礎上,返聘一批身體尚好、現已離崗退休的專業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五)推動政策落地,強化責任監督。以推進擴權強鎮為抓手,出台《關於推進擴權強鎮工作的意見》,使省委《十條意見》得以落地,強化示範鎮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增強其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一是賦予規劃建設管理權。示範鎮規劃建設管理站(所)根據縣級規劃主管部門委託,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負責確定鎮轄區建設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條件;核發鎮轄區建設工程的規劃許可證;核發村莊規劃區內建設工程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負責本轄區違法建設的查處和集體土地範圍內的房屋登記發證工作。二是下放行政審批和執法權。簡化項目審批服務環節,需報國家、省和市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准或備案的項目,由示範鎮人民政府辦理預審,報縣級投資主管部門“見文行文”,予以轉報;其他項目由示範鎮辦理備案預審,報縣級投資主管部門“見章蓋章”,予以備案。按照“統一簽訂委託協議、統一規範操作流程、統一組織業務培訓、統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環保、勞動、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工商、住建、國土局、水務等領域,依法委託示範鎮行使部分縣級行政審批和處罰權,併成立綜合性執法機構具體處理相關事宜。所有下放、委託給示範鎮的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一律進入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三是擴大人事管理權限。示範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按副縣級高配,轄區內各部門,除上級有明確規定外,實行屬地管理。垂直部門派駐到示範鎮的機構及主要負責人的考核納入鎮考核體系,接受鎮黨委的統一領導。示範鎮可在核定的機構、編制、領導職數範圍內根據需要自主設立機構,不要求上下對口,鎮黨委對鎮管中層幹部在編制數內具有考察、任免權。四是增強財政保障能力。按照發展優先、區別對待原則,根據示範鎮職能範圍擴大、城鎮建設任務加重的實際,提高示範鎮財政分成比例。在鎮域內發生的各種税費收入,劃歸區(縣)的,全部或部分返還給示範鎮。鎮域內土地出讓淨收益實行全額返還,用於示範鎮基礎設施建設。市和區(縣)直部門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加大對示範鎮建設的支持力度。示範鎮符合條件的產業、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優先列入區(縣)政府的重點建設項目。五是加大部門支持力度。將省委《十條意見》中所涉及的部門作為責任部門,督促責任部門拿出具體貫徹方案,界定支持範圍,列出任務清單,明確承諾事項,落實分管負責人和承辦聯絡人,經市和區(縣)政府審定同意後,由部門行文下發,統一彙編成冊,方便各示範小城鎮對接,推動建立“1+n”政策支持體系。六是嚴格目標管理考核。將考核對象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考核各區(縣)政府。重點考核相關政策、項目、資金的協調統籌和擴權強鎮各項要求的落實情況,增強區(縣)黨委政府責任感。第二層,考核示範小城鎮黨委政府。堅持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差別化考核。共性指標,基於建設、管理在內容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而設置,比如地面路網體系與地下管線通道同步建設,或治理髒、亂、差,這些要求是一致的,是每個小城鎮必須完成的事項;個性指標,基於基礎不同,或發展重點不同,其建設內容和時序上有差異而設置,應以增量業績進行評價,推動建立“公平公正、比學趕超、增比進位”的競爭發展機制。第三層,考核市和區(縣)責任部門、幫扶部門。重點考核責任部門執行支持方案和幫扶部門落實幫扶任務的情況,使部門項目和資金向小城鎮傾斜,促進小城鎮增強產業支撐、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功能配套。

此外,建議市政府組建專門班子,全面啟動大龍開發區申報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