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精準扶貧調研報告個人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縣級領導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縣級精準扶貧調研報告格式

呂梁市是山西省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目前扶貧對象規模依然很大,部 分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還很落後,特別是一些已經解決温飽的羣眾因災、因病返貧問題還很突出。中央提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我們通過深入貧困鄉村召開座談會、現場交 流、入户調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呂梁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對策。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4篇

一、呂梁山區貧困基本情況

(一)自然條件惡劣。呂梁山區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平均年降水量僅502.5mm,十年九旱,溝壑、光禿、乾旱成為鮮明的地理特徵。特別是部分偏遠山村 交通不暢,通訊落後,信息閉塞,傳統產業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資源不能充分開發利用,沒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產業。

(二)農民素質偏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由於他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 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户有 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户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 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儘管有些貧困户有擺脱貧困的願望,並不斷努力嘗試,但由於思路不清,觀念不明,缺少引 導,導致失敗,最終失去了脱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三)子女上學致貧。近年來,隨着 農村經濟的發展,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創業,有的舉家外出,農村大部分幼兒園和國小班級不齊,與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辦寄宿制學校,導致農村孩子幼兒、國小階段就 被迫外出上學。還一些家長為了照顧子女上學,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學校的城鎮,這樣增加了家庭負擔。而對於部分舉家外出打工的農民而 言,帶孩子去城鎮或城市上學,同樣無形中也加重了經濟負擔,對於尚未根本脱貧的農民更是不堪重負。經調查瞭解,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學生需10000-XX0元 。一些貧困户家庭往往為了子女上學負債累累。

(四)因災因病返貧。一方面,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無法抵禦旱 、澇、風、雪、雹、霜和蟲害、疫情等頻發的自然災害。另一方面,貧困户中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台高築,甚至重新返貧。

二、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經濟社會轉型增加了農民收入估算難度。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體制 的深刻變革,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經濟相互交織混合發展,給準確調查核實農户 收入增加了難度。加之,受農業經濟效益低而不穩影響,近年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羣眾的一些隱性收入較難掌握。

(二)農民素質偏低增加了精準識別難度。由於農村教育的先天缺陷與後天 乏力,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思想覺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準,均等化思想比較嚴重。面對利益之爭時,互不相讓,給精準識別增加了難度。同時,貧困農民經濟基礎不 同,智力能力差別較大,導致幫扶要求千差萬別,扶貧措施難以滿足個性化要求。

(三)農村情況錯綜複雜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近年來,隨着中央一系列惠 農政策的陸續出台和地方重大項目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各種矛盾日漸突出,特別是城郊型、工礦型農村顯得較為突出。一是換屆選舉中宗派勢力、家族勢力嚴重 ,有的農村政權甚至把持在黑惡勢力手中,有利可圖時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引發了一些新的社會矛盾。二是隨着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 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實際長期居住人員不足三分之一,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後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三是一些農村幹部 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户不一定能兑現,導致鄉村幹部對建檔立卡動態 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四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户、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羣眾心服口服。

(四)市場變幻莫測導致難以培育扶貧主導產業。市場經濟千變萬化,近年 來一些農產品、畜產品價格波浪式變化,農民難以摸清市場規律,無法規避市場風險,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經營思維,給一些農民形成了災難性的打擊和損失。一家一户幫扶勢單 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業,由於市場發育不良,有的甚至遠離市場,造成產品滯銷,農民怨聲載道。儘管過去各級政府號召羣眾辦了一些實體,搞了一些產業,終因市場 原因半途而廢,一直未形成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五)特殊的貧困特徵導致精準扶貧任務艱鉅。受諸多因素影響,貧困面大 、貧困程度深、返貧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顯的特徵。XX年,全市貧困人口還有75萬,佔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貧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個國定貧困縣的貧困人口 (57.32萬)佔了全市的75.65%;農民人均收入較低,僅6186元,位列全省倒數第二,其中六個國定縣3489元,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7.5%。除孝義、汾陽、文水外,還有6個國 定貧困縣、4個省定(插花)貧困縣,貧困層次不盡相同,要做到精準扶貧難度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蓋。

三、開展精準扶貧的案例分析

嵐縣上明鄉陽寨村由郝家山、上陽寨、下陽寨三個自然村組成,共有 246户、910口人。XX年秋季,嵐縣扶貧辦安排該村50萬元的整村推進項目。面對農民貧困狀態參差不齊、智力能力差別較大、脱貧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觀望思想嚴重的現狀,鄉 、村兩級幹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條精準扶貧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學選定項目。經縣扶貧辦和鄉村兩級幹部聯合考察,綜合 分析認為養牛成本相對較高,養雞、豬疫病難以控制,價格波動較大,且從全國範圍來看處於飽和狀態,不宜發展。結合近幾年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禁牧影響了本地山羊發展, 加之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較環保觀念的影響,最終確定實施肉羊養殖。

(二)陽光操作確定幫扶對象(養殖户)。為了確保整個操作過程公開、公 平、公正,鄉村兩級通過召開全體村民大會,要求村民自願報名。其中30多户農民有意願養殖脱貧致富,還有部分農户要求平分養殖項目,人人有份,然後將自己所得部分出售, 以此賺取一些現金救急。針對這一情況,鄉村兩級幹部組織羣眾評議,首先否決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後針對30多户農民,作出自籌資金300元/只購買肉羊的決定。經準備養殖 的貧困户討論,認為300元/只價格較高,多數貧困户拿不出錢;之後,根據市場行情測算,決定凡自籌資金200元/只的農户都有資格享受幫扶政策。最後,通過報名、篩選、籌資 ,確定了30户農户,籌到現金8萬元。

(三)充分醖釀確定肉羊品種。經過養殖户共同商討,認為本地山羊宜於山 坡放牧,不符合退耕還林政策,且圈養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養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適宜嵐縣氣候,所以選派養殖户代表和鄉、村兩級幹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 的價格購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結合實際肉羊分配到户。根據自籌資金多少,支村“兩委 ”確定了每個幫扶户的肉羊數量。其中,最多的農户有20多隻,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買羊時,鄉村兩級幹部就將所購410只肉羊打耳編號,回來後抓鬮取羊,很快將肉羊 分配到户。

(五)農户自願整合集中飼養。經過一段時間飼養,養殖能力較差的一些個 户出現了向外拋售肉羊的想法,幹部發現這一苗頭後,及時制定了相關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準出村,只限於本村貧困户之間;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內不準宰殺食用;三 是羯羊出售須經村幹部驗收,方可進行。最終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410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農民手中集中飼養。從XX年秋到XX年春,實現了肉羊的正常飼養。經過一年時間氣 候適應,XX年秋,母羊開始產羔。

截止目前,不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場價500元/只算,一年 時間可收回投資10萬元,效益十分可觀。

結合陽寨村貧困户自發參與養殖的實踐,項目實施過程始終貫穿着“精準”二 ,瞄準了全村幫扶產業——肉羊養殖,瞄準了幫扶對象——養殖户,照顧到了不同個體,符合“規劃到村,幫扶到户,差別到人”的工作機制。 同時,整個操作過程從自願報名——民主評議——政策限制,嚴格按程序執行,是精準扶貧的最好實踐。

四、開展精準扶貧的對策與建議

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存在着貧困人口底 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

通過基層的實踐操作,我們認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應圍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三 方面來開展。

(一)申報是基礎。組織動員羣眾申報自己的收入情況,釐清羣眾收 入來源,算清羣眾年度收入總賬,是搞好精準扶貧的基礎。農民種地收入好算賬,打工收入很直觀,財產性收入比較固定,經營性收入相對隱蔽。所以,要做好羣眾的思想工作, 讓其放下包袱,主動申請登記,從而彙總出每一户比較符合實際的收入基數,作為村民相互對比和是否確定幫扶的依據。

(二)評議是手段。根據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況,組織黨員代表、 羣眾代表進行民主評議。具體為:以村為單位,按照每户家庭經濟收入情況,結合本村貧困人口指標數,從低到高進行分類排隊,然後選擇確定貧困户。操作過程中可以將農户大 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體弱喪失勞動力的,大病大災造成生 活困難而無力翻身的。諸如此類全部納入低保範圍,民政部門按當地農村低保標準進行復核,並負責建檔立卡,列為救助對象,加大救助力 度,把他們從扶貧對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類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確定的貧困標準以下,且有脱貧致富意願和能力,政府 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貧的農民,他們是呂梁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針對各自的脱貧意願,有針對性地選擇致富項目,最好一個村選擇一個比較共同的產業,形成比較優勢。

第三類是上年收入超過全省確定的貧困標準的農户。政府要幫助這類農户鞏固脱貧成果,防 止返貧現象出現。要從扶持政策、金融貸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給予支持,調動他們進一步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從而使其帶動更多貧困户脱貧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報和評議過程中,最難識別的是二、三類農户。為 了便於民主評議和基層幹部掌握尺度,建議上級制定比較剛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為識別標準。二是有顯性財產(城鎮以上 城市有固定房產、門面,有轎車之類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數量的牛、羊牲畜等)的農户為脱貧户,有經營性實體,並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實力。三是識別過程要堅持公開、公平、公 正,保障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做到對象明確、程序規範、措施得當、效果明顯。具體識別過程要堅持以下幾個優先條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財產少的貧困户優先 ;羣眾貧困户比黨員貧困户優先;年老體弱的貧困户比年輕力壯的貧困户優先;獨生子女貧困户比超生貧困户優先;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貧困户優先;村內現仍居住在危房,無 條件改善現狀且生活困難的農户優先。四是根據金融等部門網上記載,還可制定一些比較剛性的限制措施。通過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幹部羣眾便於掌握政策界限,便於操作,易 於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關鍵。在代表們充分醖釀評議識別的基礎上,以村委名 義進行張榜公佈識別出的貧困户,徵求羣眾意見。在一定時間內徵求的意見提交代表再次醖釀評議,並進行二次張榜公佈徵求意見。經過二次徵求意見後,支部、村委會同代表共 同研究確定精準扶貧對象。經調查研究,認為三榜公示是保證精準識別、公平公正的關鍵所在。

另外,在此常規方法的基礎上,操作過程中還可以將調查人口以多少 劃分,分割進行。根據貧困村實際情況,將農户劃分成小組,由小組提出貧困人口對象,經羣眾代表評議,這樣就可以減少矛盾,便於工作開展。

通過自願申報、羣眾評議、調查對比、 公告公示、建檔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任務。

(五)差別是核心。如何進一步提高扶貧工作 精準度,確保貧困對象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讓措施看得見、摸得着、見實效,是精準幫扶的核心。通過多年來基層扶貧工作的實踐,我們認為幫扶到户、差別到人是扶貧 工作實現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徑。具體來説,就是貧困對象精準識別出來後,將扶持對象分為兩類:一類是上年人均純收入中等偏下的農户;二類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農户。具體 精準幫扶過程中,要按照定對象、定目標、定政策、定措施、定責任的“五定”要求,把資金、政策和具體措施等精準“滴灌 ”到貧困對象身上,確保幫扶到户工程達到預期目的。對中等偏下的貧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經濟基礎較差,所以要採取點對點式的幫扶,或者叫差別到人,給 他們“吃偏飯”,在幫扶方面適當加大資金扶持額度。而對二類中等偏上的貧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較高,經濟基礎較好,在結合大多數羣眾意願,確定幫扶項目或選準 幫扶產業後,可以採取推進式幫扶。即,通過以獎代補、提供種苗、提供小額貸款或貼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貧困農户 發展種植、養殖或旅遊服務業,依靠自身力量脱貧致富。同時,特別要注重同步發展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貧困羣眾的組織化水平,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針對呂梁山區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的實際,要按期實現全市75萬貧困農民穩定脱貧,必須精準管理,將幫 扶責任落實到人,分批分步推進。一是要在對扶貧對象建檔立卡的基礎上,每個貧困縣、鄉、村、户都明確包 扶責任領導和幫扶責任人,簽訂限時定點消除貧困區域或個體貧困户的責任狀,逐村逐户逐個勞動力 制定具體的幫扶計劃,落實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並進行網絡、動態管理、考核和獎懲兑現。二是要把貧困村的幫扶分為兩輪,第一輪XX—— ,幫扶60%的貧困村和貧困户,使之率先脱貧;第二輪2018——2020年,幫扶剩餘40%的貧困村和貧困户,確保按期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個人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精準扶貧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xx市自實施“千企進千村”、“結窮親、幫窮户、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以來,眾多企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繼深入到定點扶貧村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端。那麼,貧困村的現狀如何、扶貧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怎樣實施精準扶貧、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專程到鄖陽商會常務副會長、湖北子胥湖集團公司董事長周偉定點聯繫的扶貧村——鄖縣城關鎮xx村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與現狀

xx村位於鄖縣城關鎮西部,與鄖縣最邊緣的大柳鄉相鄰,版土面積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庫區移民235户,耕地面積2700畝,其中,旱地2050畝,水田650畝,林地1400畝。x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260元。根據國家貧困標準(xx年人均純收入2736元)統計,該村現有貧困户232户,966人,佔全村總人口的53.5%。

有史以來,xx村始終以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生產為主但農業生產條件較差,產業結構單一。生產水平低、生產成本高、農業生產效益低下、增收門路單一、農民觀念落後、因災、因病返鄉較多,是該村貧困現狀的集中體現。

二、扶貧目標及對策

針對xx村貧困現狀,子胥湖集團公司扶貧工作專班通過進村入户調查摸底,並與村兩委會多次商討,初步擬定了扶貧發展規劃,力爭在2020年前,通過項目拉動、產業帶動、包户促動、整體推動的方式,把xx村打造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綠色宜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文化事業興旺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扶貧目標

採取項目扶貧、產業扶貧、包户扶貧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團產業帶動優勢,力爭通過6年的奮鬥,形成以桃子產業為主的觀光、休閒、採摘生態旅遊園區,實現產業發展(發展生態桃園1000畝以上)、農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態改善、村容靚麗、村風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到2X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2、扶貧對策

一是完成村主幹道的公路擴寬、硬化。力爭在XX年前投資600萬元完成鄖廟路至村萬頭豬場的6.5公里道路擴寬、硬化,達到路石寬8米,水泥路面寬6米的要求,並搞好路間及排水溝建設和綠化帶建設,形成桃花大道景觀帶。

二是改善土地生產條件。xx-2018年通過對xx進行水、田、路、渠的綜合治理(面積450畝),形成耕地園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機耕路28條2400米、田間作業道36條4500米;維修庫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設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計劃從XX年開始,投資2600萬元,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種豬繁育場,專門繁育子胥湖土黑豬(年繁育10000頭以上),為貧困户和養殖大户提供優質種豬仔,對貧困户實行先賒後還的辦法,扶持貧困户發展養豬業。然後,由子胥湖集團公司統一收購、加工和銷售,並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統一標準,形成公司+基地+農户的產、供、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帶動貧困户和基地農户實現產業化經營。力爭到2018年形成萬頭養殖規模。

四是建設千畝生態桃園。計劃xx-XX年投資200萬元,建成1000畝生態桃園,引進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櫻桃品種。桃園內套種草莓或花草,實行立體種植,配套建設一批觀光景點,培植“春賞桃花、夏摘桃果”的桃文化觀光園。

五是建設大型沼氣發酵罐並扶持農户發展沼氣池。利用沼氣發電供農户照明和養殖場供熱,利用沼渣生產有機肥供生態果園、生態茶園及農作物,沼液直接用於農作物施肥,實現農產品的有機化。到2020年,結合農村環境整治,搞好農户庭院綠化和景觀化,實現庭院靚化。

六是建設獨具風格的鄉村農居。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和新農村建設要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風格、統一施工的辦法,對現有農户庭院進行改造升級,把居住比較偏遠、交通不便的農户和土坯房、“乾打壘”房屋進行搬遷和重建,達到整齊劃一、特色明顯、出行方便、環境優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項目,建設xx村綜合服務大樓。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力爭在XX年投資500萬元啟動建設集辦公室、衞生室、圖書室、活動室、遊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動廣場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大樓,為發展休閒旅遊農業奠定基礎。

八是發展旅遊服務業。修建打造休閒旅遊景點,建設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閒農莊,配套發展餐飲業,計劃新發展農家樂12家,使全村的農家樂達到20家,從業人員100人以上,年營業額達到600萬元以上。

三、保障措施及建議

1、保障措施

為確保扶貧對策和目標的落實,儘快改變xx的貧困現狀,必須強化以下三項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專業合作社。分別成立桃子產業合作社和養殖產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户組織起來實行產業化經營,徹底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連接問題,帶動貧困户發展產業、增加收入。

第二,實行土地流轉。把土地向種田能手和企業流轉,農民通過培訓到企業打工,實現由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通過土地流轉收入、打工收入和企業分紅,提高農民收入。

第三,落實工作責任。子胥湖集團公司成立以董事長掛帥的扶貧工作專班,全面負責xx村扶貧工作,同時下設多個工作部門和子公司,具體負責單項工作。其中,項目部負責扶貧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工程部負責有關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財務部負責扶貧項目資金的爭取和足額支付;生態農業開發公司負責產業扶貧的實施;潤景園林公司負責觀光景點建設和全村綠化工作。公司按照計劃進度,逐年逐項進行檢查考核。

2、幾點建議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把精準扶貧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標、工作有計劃、行動有措施、考核有內容。

二是為扶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各級政府應出台優惠政策,助推扶貧攻堅,用政策調動企業扶貧的積極性,並對農民發展產業、生產經營予以鼓勵和支持。同時,要積極協調金融、扶貧和房產等部門為扶貧融資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無息貸款以及專項資金撥付。這樣,既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和壓力,又能確保扶貧目標的實現。

三是在項目上給予支持。項目扶貧、項目拉動,是農村扶貧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應在各貧困村爭取項目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使他們通過項目的實施和拉動,增加收入,實現脱貧致富的目標。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農民素質。貧困村能否脱貧,村支部、村委會和村民的素質是關鍵。必須把那些有開拓精神、有經濟頭腦、善於為百姓辦事、敢於負責擔當的能人選拔進村兩委班子,建設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同時,要抓住要害,突出重點,加強對村民的專業技術培訓,達到扶志(志氣)、扶知(知識)、扶智(智慧)的有機統一,為農村實現整體脱貧奠定基礎。

縣級領導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精準扶貧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根據xx6月18日貴州講話精神,按照“精準扶貧”和深、細、準、實的總體要求,縣政協調研組紮實開展全縣扶貧調研工作,通過聽取彙報、實地察看扶貧開發項目,走訪農牧户瞭解貧困現狀,召集鄉村幹部、羣眾代表、產業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羣眾開展座談,廣泛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此調研報告,供參考。

一、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總體情況

近年來,全縣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從解決貧困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從影響貧困地區發展最緊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環節抓起,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扶貧開發取得明顯成效,貧困地區面貌發生深刻變化。“xx”期間,截至XX年底,共投入專項財政扶貧資金9987萬元,先後在全縣12個鄉鎮68個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互助資金、“雨露計劃”、金融扶貧等扶貧項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XX年底的3394元增加到XX年底的6325元;貧困村人均純收入由XX年底的1107元增加到XX年底的2315元;貧困人口由XX年的5645户、25400人減少到XX年底的2995户、12859人。扶貧開發為全縣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為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縣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温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温飽成果、加快脱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水平、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但是全縣經濟總量較小、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脱貧難度大仍然是這個階段的基本特徵。

二、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分佈狀況、貧困成因及存在的問題

按照“精準扶貧”要求,分析貧困成因及存在的問題,區分因災、因病、因學和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等不同致貧原因,準確掌握貧困村、貧困户的脱貧致富需求。調研組發現重點亟需集中破解“五大難題”:基礎設施支撐不夠背景下水電路困難,公共服務水平低,自我發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貧困代際傳遞,貧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駐村幫扶起步較晚、幫扶措施和項目落實困難,駐村幫扶參差不齊;因病因災致貧現象突出;精準識別數據錄入質量有待提升,如何精準打貧困“七寸”是關鍵等難題。目前,我縣重點貧困村主要分佈在交通信息閉塞、自然條件嚴酷、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後的高寒牧區、乾旱淺腦山區和地質災害嚴重地區,XX年建檔立卡鄉村貧困户共12個鄉鎮29個村,總户數5799户、28675人,分解到村的貧困户為1717户、7615人,貧困人口分別佔貧困村總人口和全縣貧困人口的26.56%和59.22%。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分佈如下:曲庫乎鄉(古德村、索乃亥村、木合沙村、多哇村)205户、1070人;瓜什則鄉(賽慶村、力吉村、阿旦村)215户、892人;多哇鎮(東維村、直躍村)170户、693人,隆務鎮(加查麼村)22户、121人,保安鎮(全都村、雙處村、賽加村)75户、296人,加吾鄉(俄毛村、加吾崗村、江日村)168户、737人,牙鄉(依裏村)41户、184人,年都乎鄉(郭麼日村、夏卜浪村、曲麻村)164户、794人,雙朋西鄉(協智村、環主村、寧他村)179户、761人,扎毛鄉(立倉村、扎毛村)128户、554人,黃乃亥鄉(羣吾村、日秀麼村)122户、539人,蘭採鄉(蘭採村、土房村)228户、974人。

(一)基礎設施支撐不夠背景下水電路困難,公共服務水平低,自我發展能力弱。

水利、交通、教育、衞生、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農牧民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通訊難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如,多哇鄉羣眾反映,各自然村牧業點道路仍然沒有修通,現有電網沒有實現全覆蓋,全鄉冬季草場仍有480餘户沒有通上電,塔哇地區1000餘户中只有約30%的牧户通了水,其餘70%的牧户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井水。同時,原有草場網圍欄使用年限較長(1997年拉設),損壞嚴重,急需更新。其它牧業鄉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又如黃乃亥鄉人畜飲水工程儘管先後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各村羣眾吃水難問題至目前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仍然沒有改變“人背畜馱”的歷史,對此羣眾反映強烈,建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儘快解決和改善羣眾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還有如保安鎮全都村合蘇、沙索瑪、自行三個自然村村內只有一、兩處取水點,仍然存在吃水難問題;加吾、黃乃亥等鄉多數村莊除主幹道外村內道路至今仍未實現硬化等。廣大羣眾期盼國家和省上繼續加大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廣大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貧困代際傳遞,貧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

由於歷史、經濟發展、社會發育程度、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由於交通閉塞、觀念落後、市場意識不強、市場信息獲取方式狹窄等因素的影響,“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加之受語言障礙和科技素質不高的影響,限制了外出勞務輸出,貧困户增收解困難度較大。在調研時,各鄉鎮普遍反映,近年來就業、農牧、扶貧等部門開展的農牧民技能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如泥瓦工技術、挖掘機駕駛、汽車(摩托車)修理、牛肉拉麪製作等深受羣眾歡迎,在農牧民增收致富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受資金、語言、培訓時間等的限制,培訓效果仍然不理想,有些鄉鎮的培訓由於領導重視不夠、組織不到位等原因而流於形式。他們希望,在今後工作中高度重視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整合各相關部門的培訓資金,採取以鄉為單位開展集中培訓、以村為單位開展需求培訓、赴周邊地區開展觀摩培訓等,切實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把農牧民培訓這項民生工程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三)駐村幫扶起步較晚、幫扶措施和項目落實困難,駐村幫扶參差不齊,幫扶效果不理想,對不管項目和資金的部門單位來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是省、州、縣各級定點幫扶單位幫扶措施單一,對幫扶工作僅停留在對貧困户的物質幫扶上,在立足村情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扶持、技術援助、人員培訓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定點幫扶工作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加強。二是入鄉駐村選派幹部大多不熟悉基層工作,知識面不廣,不懂藏語,年齡偏大,在開展工作中充當“客人”,存在“守院子、轉圈子”現象,在協助村“兩委”班子理清發展思路、制定村級扶貧規劃等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因病因災致貧現象突出。

一是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年均氣温低,地形複雜多樣,乾旱、洪澇、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頻繁,遇有大災,羣眾口糧都成問題,農牧業生產尚未擺脱“靠天吃飯”、“靠天養畜”的被動局面。農業產量低而不穩,生產成本大,糧食作物畝均產量100公斤左右,油料作物畝均產量75公斤左右。牧區草場生長期只有150天,而枯草期長達210天。重點貧困村地質災害隱患多,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9處,災害事故頻繁發生,嚴重威脅着農牧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二是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乾旱淺腦山區和高寒牧區,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落後,生產生活條件差,抗災減災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弱,因病、因災、因學而返貧的現象突出,脱貧與返貧呈拉鋸式狀態,持續發展、穩定增收的基礎還很弱,鞏固和提高扶貧成果難度較大。據調查,很多重點貧困村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結構中採挖蟲草收入佔比達到50%至70%,但近年來因市場價格因素影響大,採挖成本高,收益極不穩定。同時,種植業收入、勞務輸出收入及其它產業收入佔比仍較小,增收渠道十分狹窄,增收難度仍然很大。

(五)精準識別數據錄入質量有待提升,如何精準打貧困“七寸”是關鍵。

扶貧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誰是真正的貧困人口、分佈在哪裏、致貧原因何在、怎樣才能脱貧,還缺乏深度調查和科學分析。近年來雖然建立了貧困人口檔案,但缺乏科學的動態管理方法,瞄準貧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幫扶機制不夠完善。扶貧工作中存在 “漫灌式”扶貧,以往多采取廣覆蓋、大範圍、寬領域的“漫灌式”扶貧,具體到每家每户,難免“漏人漏項”,針對性不強、精準度不高;“壘大户”,由於要增強項目輻射帶動功能,一些扶貧資源投向了實施效果相對明顯的“大户”身上,而“大户”與貧困户之間利益聯結機制又不健全,導致部分扶貧項目最終未能落實到貧困户,局部造成“壘大户”和“扶富不扶貧”的怪象;“路邊花”,由於要考慮示範,而扶貧資源又有限,有時就難免出現種好了“路邊花”,卻忽視了縱深居住的農牧户,點面不平衡。此外,貧困人口脱貧難度大,通過扶貧措施難以擺脱貧困的農牧户,主要是缺乏勞動力的傷、殘、病和五保户中的貧困人口,他們想脱貧因受客觀條件制約,心有餘而力不足。

(六)重點貧困村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依然落後。

現有貧困村仍然沿襲着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方式,農產品商品率低,畜牧業良種比例低,農畜產品開發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農牧業產業化的形成尚需較長時間。儘管近年來,各類農牧區專業合作組織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於缺乏資金、技術支撐和必要的管理人才,中後期發展將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在調研中,多數重點貧困村的羣眾提出,對各類專業合作社今後的發展參股羣眾心中沒有底,希望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並經常性給予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指導,使已建的專業合作社能得以健康、持續發展,真正使合作社在羣眾增收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於生活習慣很多村存在早婚、未婚生子和走婚現象而造成貧困的問題。

(七)圍繞提供健康、教育和致富信息、技術服務的鄉村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後。

如在各牧業鄉調研時村幹部和羣眾代表普遍反映,鄉鎮衞生院專業人員不足、醫療設備缺乏、住院牀位嚴重缺少(如多哇鄉衞生院只有四張牀位),遠遠滿足不了當地患病羣眾的就醫和住院需求,有些鄉鎮由於路途遙遠,遇到鄉鎮衞生院無法診治的急診患者,往往因得不到及時救治造成嚴重後果,也增加了羣眾負擔;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越是邊遠、貧困鄉村,越是留不住人才,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該村的長遠發展,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平等。如在保安鎮全都村、多哇鎮東維村調研時羣眾代表反映,配備的雙語教師主要偏重於用藏語教學,學生們對漢語言的掌握和運用還遠遠不夠,希望各學校配備專門的漢語老師,直接用漢語授課,切實提高孩子們的漢語言表達、運用能力,為孩子們今後走出“大山”做好長遠準備;儘管目前各鄉鎮成立了便民服務大廳和“一站一中心”,也配備了必要的工作人員,但由於受專業素養、服務技能等的限制,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八)村“兩委”班子作用發揮不夠。

一是有部分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有些村幹部思想觀念保守,市場信息不靈,缺乏帶領羣眾致富的本領;有些村幹部等、靠、要思想嚴重,習慣於張口要項目、要資金,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謀劃項目、爭取項目,有些村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實施過一個像樣的項目。二是部分村幹部在落實農村低保、危房改造、獎勵性住房、貧困户慰問救助等方面辦事不公、優親厚友現象普遍存在,很多優惠政策沒有真正落實到貧困户家中。三是村內很多特困户經濟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因為拿不出自籌資金,致使無法享受項目資金,如危房改造、獎勵性住房等,羣眾希望對這部分特貧户要採取政策支持、信貸支持、幫扶支持等方式,幫助實現建新房的願望,切實改變居住條件。

(九)“城中村”的發展缺乏後續產業支撐。

在隆務鎮調研時鄉、村幹部都反映,位於縣城周邊的隆務莊、加查麼、霍爾加、鐵吾、四合吉等村因城鎮化建設的需要,賴以生存的土地基本徵用完,羣眾增收缺乏後續產業支撐。同時,大部分村民已實現了“農轉非”的轉變,因而享受不了農村的各項優惠政策,如三江源助學補貼等,而四合吉社區享受不了任何農村扶貧項目。對此羣眾反映強烈,應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調整扶貧工作思路,對“城中村”給予更多關注。

如果這些問題不加以認真研究和解決,務必會影響扶貧的效果,就難以徹底消除貧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貧的精準度是當前乃至今後做好扶貧工作的主抓手。

三、今後開展精準扶貧攻堅的幾點建議

(一)扶貧對象精準,決戰目標到村到户,全力推進精準扶貧攻堅。

一是扶貧過程中,扶貧資金撒胡椒麪等問題依然存在,全縣扶貧工作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建議在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上下更大功夫,變過去的“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扶貧攻堅要“靶向精準”,全面做到“六個精準”,重點從治理貧困村“窮、亂、弱”入手,提出“大打一場藏區維穩前沿縣精準扶貧攻堅戰”,集中力量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攻堅集結號,創建“扶貧攻堅創新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牧業建設區、減災避災產業示範區、農業觀光生態示範區”五區,制定針對性強的扶貧細化配套措施,確保貧困村和貧困人羣的精準認定,實現“扶真貧”“扶準貧”,讓貧困村和貧困羣眾共享新一輪社會發展的制度紅利、改革紅利,使扶貧開發工作精準、深入推進。二是要精準做到識別的貧困村、貧困户找得準不準,致貧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貧致富的規劃和措施制定得實不實,項目資金和幹部駐村是否落實到位等,切實把情況搞準、措施搞明、責任搞清,才能指導基層更加有力有效地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要下深水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找到問題才能精準打貧困“七寸”。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通過對貧困村、貧困户的準確識別並建檔立卡,全面掌握貧困人口的數量、分佈、貧困程度、致貧原因、脱貧門路、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等,使所有扶貧措施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對扶貧對象精準化識別、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目標精細化管理、對脱貧責任精準化考核,確保如期穩定脱貧。建議細化貧困村和貧困户識別標準,統籌與社會救助政策相統籌,建立民政、社保與扶貧部門數據對接共享平台。三是將精準扶貧攻堅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提升到事關全縣發展大局的高度來謀劃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根據貧困原因,實施分類指導,以整村推進為着力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扶貧攻堅,有效整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各類涉農項目和資金,捆綁打包,統籌使用,綜合施策,合力攻堅。四是按照“缺什麼、扶什麼”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羣眾主體、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綜合扶貧、整體推進,實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相結合,全方位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增強貧困人口素質與技能,不斷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項目安排精準,脱貧項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我縣農牧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實際,建議縣委、縣政府加大協調爭取力度,進一步加大對貧困村“四通”、(通水、通電、通路、通訊)“四有”(有學校、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村級衞生室、村文化室)以及草原“四配套”建設等方面專項資金投資扶持力度。同時進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擔保平台建設,整合小額擔保貸款、扶貧貼息、抵押貸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決貧困户發展資金瓶頸難題,積極協調農村信用聯社加大扶貧信貸資金的扶持力度,通過理順體制關係、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年限等措施,切實提高扶貧貸款的覆蓋面和效益,為各類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一是交通建設:貧困村村級道路硬化或油化1條以上;7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有效解決羣眾出行難問題。二是人畜飲水:自然村或相對集中居住點農牧户飲用自來水率達到100%,基本解決人畜安全飲水問題。三是住房改善:農村危房改造達到100%,有條件的貧困村有集中安置點1個以上,安置農牧户20户以上,其中貧困户30%以上;有兜底户的貧困村兜底搬遷安置達到100%。四是農網改造:提高農網升級改造技術標準,切實推進“一户一表”升級改造,保障農牧區用電需求。

(三)資金使用精準,扶貧資金到村到户,規劃保障攻堅。

對扶貧攻堅項目資金全程跟蹤管理,確保資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議把全縣所有部門用於行業扶貧的資金整合起來,統一調配使用,發揮資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在組織調研、科學論證、認真總結正反經驗的基礎上,科學編制“xx”扶貧規劃,明確主攻方向,科學謀劃扶貧開發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並把“xx”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分解到每一個年度計劃中,保持規劃實施的連貫性,確保總體規劃通過年度計劃的分解落實得以順利實施。明確部門責任,將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標。建立規劃實施督促檢查機制,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檢查。建立和完善規劃評估修訂機制和規劃中期評估制度,並根據形勢變化和規劃實施進度,進行相關內容的滾動修訂,以更好地指導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建議成立由扶貧、財政、農牧、監察、財政、審計、建設、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和各鄉(鎮)政府共同參與的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綜合協調項目實施,為精準扶貧提供組織保障。

(四)措施到户精準,多措並舉,因户制宜因人施策。我縣作為全國連片特困地區,目前仍有21.3%以上的農牧業人口屬於貧困人口,要與國家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脱貧致富的目標時間緊、任務重。一是醫療救助一批。對大病慢病致貧、返貧等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及其他政策性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給予資助和實施醫療救助。實現貧困人口扶貧小額意外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全覆蓋。二是教育資助一批。對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普惠性幼兒園、國小和國中、普通高中每年給予一定生活費補助;對貧困子女上大學(含高職)的學生進行資助。三是產業扶持一批。結合貧困户勞動力、土地資源、村級特色支柱產業,因户施策發展種植、養殖、鄉村旅遊、合作社務工等產業,讓每户貧困户擁有1項以上穩定收入項目。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扶貧開發中,因地制宜抓好特色產業,隆務河流域繼續抓好土地流轉和集約經營這篇大文章,淺腦山區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牧區在發展有機畜牧業上做文章。四是培訓就業一批。利用文化旅遊等資源,深入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鄉村旅遊培訓、資金互助業務培訓、專業合作組織管理培訓、手工藝技能培訓、貧困户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等各類培訓,項目用工以及縣內部分公益性崗位優先招錄貧困人口。建議政府部門積極與發達地區的對口幫扶政府協調,定向輸出勞務,每年輸送100名至200名初、高中畢業生到發達地區以打工的形式輪訓一次,期間實行路費和生活費政府補貼,打工費自主,培訓結束後去留自定的原則,使培訓回來的打工人員帶回先進的觀念和技術,為建設家鄉服務。五是民政兜底一批。將建卡貧困户家庭的殘疾人、智障等喪失勞動能力的對象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逐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推進農村低保線與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六是扶貧搬遷一批。全力推進保障性住房搬遷,探索創新扶貧搬遷示範點、集中安置點持續發展機制,按照“三三佈局”,將牧區三分之一搬遷到縣城定居,三分之一搬遷至各農牧業點小集鎮,三分之一留居原草場,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善縣級領導、科級部門兜底幫扶深度貧困户搬遷機制,實現貧困人口應搬盡搬。

(五)因村派人精準,合力攻堅,結對幫扶到村到户。

各行業涉農資源更精準向扶貧對象傾斜聚集;縣級領導聯繫貧困村、幫扶貧困户;科級部門幫扶貧困村、結對幫扶貧困户,向貧困村派駐工作隊,選派黨組織“第一書記”;鄉鎮、村級結對幫扶貧困户。堅持和完善“三聯三促”工作機制,開展以制定一個科學發展的好思路、培育一批致富帶頭人、開闢一條增加集體經濟致富路、解決一批困難羣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打造一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為內容的“五個一”工程。尤其是各聯建單位要以扶貧助困工作為總抓手,在充分掌握聯建村基本情況、特色優勢的基礎上,做到長遠聯建規劃和年度聯建計劃相銜接,保證聯建工作的前瞻性和連續性,同時要創新幫扶形式,為村“兩委”和羣眾選路子、上項目、教技術、籌資金、供信息,變“輸血”為“造血”,確保聯建工作的實效性。建議針對重點貧困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對現有的部分“三聯三促”單位進行及時調整,儘量將項目單位安排到重點貧困村,切實加大幫扶力度和脱貧步伐。此外,建議採取“政府大投入、資金大整合、項目大集中、社會大參與、羣眾大建設”的思路,結合“三基”建設,按照“一河、兩線、三點”分類實施,對貧困的原因分門歸類,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採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將聯村聯户機制落實到位,在落實好國家扶貧項目的基礎上,將貧困村集中幫扶,分散的貧困户因人因地施策,每個鄉鎮制定扶貧攻堅戰方案,每村一方案,每户一策,每人一策,每個貧困村由一個項目部門聯村幫扶,企業包村包户,協調安排每個企業聯3-10户,效益好的企業也可聯幫一個貧困村。堅持和完善入鄉駐村幹部管理工作,在選派入鄉駐村幹部時,加強與選派單位的溝通聯繫,真正把優秀人才選出來、派下去,應充分考慮其自身特點和基層工作實際,將懂藏漢雙語、善於做羣眾工作、具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身體健康的年輕幹部選派到基層,方便開展工作;強化用人導向,對出色完成工作、各方面反映良好的同志,大膽使用,優先提拔和晉級,提高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同時還要建立召回重派制度,對錶現不佳、羣眾反映不好、工作難以勝任的幹部,應由派出單位召回重派。同時,為有效解決各鄉鎮對選派幹部管理約束以及因增員而產生的吃、住、行、取暖、辦公等各種壓力,建議將各級選派幹部工資關係及人頭經費隨行轉至派駐鄉鎮,便於統籌管理,更好地為羣眾增收脱貧提供人才支撐。

(六)脱貧成效精準,加強動態管理和隊伍建設。

精準管理,對扶貧對象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建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對象的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此外,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機構和幹部隊伍建設,針對扶貧開發項目多、資金多,任務重、人員少、幹部力量薄弱的實際,積極與省、州編辦協調,適當對扶貧部門人員編制方面給予傾斜,增加部分事業編制,並在鄉(鎮)設立扶貧專幹,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克難奮進的扶貧開發工作隊伍,不斷提高扶貧開發工作水平。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村“兩委”班子作用發揮如何,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作用發揮如何,直接關係到一個村能否如期實現脱貧目標,在選人用人上將政治堅定、辦事公正、清正廉潔、敢闖敢幹,能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黨員推上村黨支部書記崗位。

縣級精準扶貧調研報告格式精準扶貧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近年來,全縣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從解決貧困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從影響貧困地區發展最緊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環節抓起,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扶貧開發取得明顯成效,貧困地區面貌發生深刻變化。“xx”期間,截至XX年底,共投入專項財政扶貧資金9987萬元,先後在全縣12個鄉鎮68個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互助資金、“雨露計劃”、金融扶貧等扶貧項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XX年底的3394元增加到XX年底的6325元;貧困村人均純收入由XX年底的1107元增加到XX年底的2315元;貧困人口由XX年的5645户、25400人減少到XX年底的2995户、12859人。扶貧開發為全縣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為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縣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温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温飽成果、加快脱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水平、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但是全縣經濟總量較小、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脱貧難度大仍然是這個階段的基本特徵。

二、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分佈狀況、貧困成因及存在的問題

按照“精準扶貧”要求,分析貧困成因及存在的問題,區分因災、因病、因學和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等不同致貧原因,準確掌握貧困村、貧困户的脱貧致富需求。調研組發現重點亟需集中破解“五大難題”:基礎設施支撐不夠背景下水電路困難,公共服務水平低,自我發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貧困代際傳遞,貧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駐村幫扶起步較晚、幫扶措施和項目落實困難,駐村幫扶參差不齊;因病因災致貧現象突出;精準識別數據錄入質量有待提升,如何精準打貧困“七寸”是關鍵等難題。目前,我縣重點貧困村主要分佈在交通信息閉塞、自然條件嚴酷、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後的高寒牧區、乾旱淺腦山區和地質災害嚴重地區,XX年建檔立卡鄉村貧困户共12個鄉鎮29個村,總户數5799户、28675人,分解到村的貧困户為1717户、7615人,貧困人口分別佔貧困村總人口和全縣貧困人口的26.56%和59.22%。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分佈如下:曲庫乎鄉(古德村、索乃亥村、木合沙村、多哇村)205户、1070人;瓜什則鄉(賽慶村、力吉村、阿旦村)215户、892人;多哇鎮(東維村、直躍村)170户、693人,隆務鎮(加查麼村)22户、121人,保安鎮(全都村、雙處村、賽加村)75户、296人,加吾鄉(俄毛村、加吾崗村、江日村)168户、737人,牙鄉(依裏村)41户、184人,年都乎鄉(郭麼日村、夏卜浪村、曲麻村)164户、794人,雙朋西鄉(協智村、環主村、寧他村)179户、761人,扎毛鄉(立倉村、扎毛村)128户、554人,黃乃亥鄉(羣吾村、日秀麼村)122户、539人,蘭採鄉(蘭採村、土房村)228户、974人。

(一)基礎設施支撐不夠背景下水電路困難,公共服務水平低,自我發展能力弱。

水利、交通、教育、衞生、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農牧民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通訊難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如,多哇鄉羣眾反映,各自然村牧業點道路仍然沒有修通,現有電網沒有實現全覆蓋,全鄉冬季草場仍有480餘户沒有通上電,塔哇地區1000餘户中只有約30%的牧户通了水,其餘70%的牧户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井水。同時,原有草場網圍欄使用年限較長(1997年拉設),損壞嚴重,急需更新。其它牧業鄉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又如黃乃亥鄉人畜飲水工程儘管先後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各村羣眾吃水難問題至目前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仍然沒有改變“人背畜馱”的歷史,對此羣眾反映強烈,建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儘快解決和改善羣眾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還有如保安鎮全都村合蘇、沙索瑪、自行三個自然村村內只有一、兩處取水點,仍然存在吃水難問題;加吾、黃乃亥等鄉多數村莊除主幹道外村內道路至今仍未實現硬化等。廣大羣眾期盼國家和省上繼續加大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廣大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貧困代際傳遞,貧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

由於歷史、經濟發展、社會發育程度、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因,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由於交通閉塞、觀念落後、市場意識不強、市場信息獲取方式狹窄等因素的影響,“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加之受語言障礙和科技素質不高的影響,限制了外出勞務輸出,貧困户增收解困難度較大。在調研時,各鄉鎮普遍反映,近年來就業、農牧、扶貧等部門開展的農牧民技能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如泥瓦工技術、挖掘機駕駛、汽車(摩托車)修理、牛肉拉麪製作等深受羣眾歡迎,在農牧民增收致富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受資金、語言、培訓時間等的限制,培訓效果仍然不理想,有些鄉鎮的培訓由於領導重視不夠、組織不到位等原因而流於形式。他們希望,在今後工作中高度重視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整合各相關部門的培訓資金,採取以鄉為單位開展集中培訓、以村為單位開展需求培訓、赴周邊地區開展觀摩培訓等,切實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把農牧民培訓這項民生工程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三)駐村幫扶起步較晚、幫扶措施和項目落實困難,駐村幫扶參差不齊,幫扶效果不理想,對不管項目和資金的部門單位來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是省、州、縣各級定點幫扶單位幫扶措施單一,對幫扶工作僅停留在對貧困户的物質幫扶上,在立足村情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扶持、技術援助、人員培訓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定點幫扶工作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加強。二是入鄉駐村選派幹部大多不熟悉基層工作,知識面不廣,不懂藏語,年齡偏大,在開展工作中充當“客人”,存在“守院子、轉圈子”現象,在協助村“兩委”班子理清發展思路、制定村級扶貧規劃等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因病因災致貧現象突出。一是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

年均氣温低,地形複雜多樣,乾旱、洪澇、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頻繁,遇有大災,羣眾口糧都成問題,農牧業生產尚未擺脱“靠天吃飯”、“靠天養畜”的被動局面。農業產量低而不穩,生產成本大,糧食作物畝均產量100公斤左右,油料作物畝均產量75公斤左右。牧區草場生長期只有150天,而枯草期長達210天。重點貧困村地質災害隱患多,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9處,災害事故頻繁發生,嚴重威脅着農牧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二是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乾旱淺腦山區和高寒牧區,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落後,生產生活條件差,抗災減災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弱,因病、因災、因學而返貧的現象突出,脱貧與返貧呈拉鋸式狀態,持續發展、穩定增收的基礎還很弱,鞏固和提高扶貧成果難度較大。據調查,很多重點貧困村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結構中採挖蟲草收入佔比達到50%至70%,但近年來因市場價格因素影響大,採挖成本高,收益極不穩定。同時,種植業收入、勞務輸出收入及其它產業收入佔比仍較小,增收渠道十分狹窄,增收難度仍然很大。

(五)精準識別數據錄入質量有待提升,如何精準打貧困“七寸”是關鍵。

扶貧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誰是真正的貧困人口、分佈在哪裏、致貧原因何在、怎樣才能脱貧,還缺乏深度調查和科學分析。近年來雖然建立了貧困人口檔案,但缺乏科學的動態管理方法,瞄準貧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幫扶機制不夠完善。扶貧工作中存在 “漫灌式”扶貧,以往多采取廣覆蓋、大範圍、寬領域的“漫灌式”扶貧,具體到每家每户,難免“漏人漏項”,針對性不強、精準度不高;“壘大户”,由於要增強項目輻射帶動功能,一些扶貧資源投向了實施效果相對明顯的“大户”身上,而“大户”與貧困户之間利益聯結機制又不健全,導致部分扶貧項目最終未能落實到貧困户,局部造成“壘大户”和“扶富不扶貧”的怪象;“路邊花”,由於要考慮示範,而扶貧資源又有限,有時就難免出現種好了“路邊花”,卻忽視了縱深居住的農牧户,點面不平衡。此外,貧困人口脱貧難度大,通過扶貧措施難以擺脱貧困的農牧户,主要是缺乏勞動力的傷、殘、病和五保户中的貧困人口,他們想脱貧因受客觀條件制約,心有餘而力不足。

(六)重點貧困村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依然落後。

現有貧困村仍然沿襲着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方式,農產品商品率低,畜牧業良種比例低,農畜產品開發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農牧業產業化的形成尚需較長時間。儘管近年來,各類農牧區專業合作組織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於缺乏資金、技術支撐和必要的管理人才,中後期發展將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在調研中,多數重點貧困村的羣眾提出,對各類專業合作社今後的發展參股羣眾心中沒有底,希望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並經常性給予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指導,使已建的專業合作社能得以健康、持續發展,真正使合作社在羣眾增收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於生活習慣很多村存在早婚、未婚生子和走婚現象而造成貧困的問題。

(七)圍繞提供健康、教育和致富信息、技術服務的鄉村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後。

如在各牧業鄉調研時村幹部和羣眾代表普遍反映,鄉鎮衞生院專業人員不足、醫療設備缺乏、住院牀位嚴重缺少(如多哇鄉衞生院只有四張牀位),遠遠滿足不了當地患病羣眾的就醫和住院需求,有些鄉鎮由於路途遙遠,遇到鄉鎮衞生院無法診治的急診患者,往往因得不到及時救治造成嚴重後果,也增加了羣眾負擔;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越是邊遠、貧困鄉村,越是留不住人才,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該村的長遠發展,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平等。如在保安鎮全都村、多哇鎮東維村調研時羣眾代表反映,配備的雙語教師主要偏重於用藏語教學,學生們對漢語言的掌握和運用還遠遠不夠,希望各學校配備專門的漢語老師,直接用漢語授課,切實提高孩子們的漢語言表達、運用能力,為孩子們今後走出“大山”做好長遠準備;儘管目前各鄉鎮成立了便民服務大廳和“一站一中心”,也配備了必要的工作人員,但由於受專業素養、服務技能等的限制,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八)村“兩委”班子作用發揮不夠。

一是有部分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有些村幹部思想觀念保守,市場信息不靈,缺乏帶領羣眾致富的本領;有些村幹部等、靠、要思想嚴重,習慣於張口要項目、要資金,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謀劃項目、爭取項目,有些村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實施過一個像樣的項目。二是部分村幹部在落實農村低保、危房改造、獎勵性住房、貧困户慰問救助等方面辦事不公、優親厚友現象普遍存在,很多優惠政策沒有真正落實到貧困户家中。三是村內很多特困户經濟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因為拿不出自籌資金,致使無法享受項目資金,如危房改造、獎勵性住房等,羣眾希望對這部分特貧户要採取政策支持、信貸支持、幫扶支持等方式,幫助實現建新房的願望,切實改變居住條件。

(九)“城中村”的發展缺乏後續產業支撐。

在隆務鎮調研時鄉、村幹部都反映,位於縣城周邊的隆務莊、加查麼、霍爾加、鐵吾、四合吉等村因城鎮化建設的需要,賴以生存的土地基本徵用完,羣眾增收缺乏後續產業支撐。同時,大部分村民已實現了“農轉非”的轉變,因而享受不了農村的各項優惠政策,如三江源助學補貼等,而四合吉社區享受不了任何農村扶貧項目。對此羣眾反映強烈,應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調整扶貧工作思路,對“城中村”給予更多關注。

如果這些問題不加以認真研究和解決,務必會影響扶貧的效果,就難以徹底消除貧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貧的精準度是當前乃至今後做好扶貧工作的主抓手。

三、今後開展精準扶貧攻堅的幾點建議

(一)扶貧對象精準,決戰目標到村到户,全力推進精準扶貧攻堅。

一是扶貧過程中,扶貧資金撒胡椒麪等問題依然存在,全縣扶貧工作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建議在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上下更大功夫,變過去的“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扶貧攻堅要“靶向精準”,全面做到“六個精準”,重點從治理貧困村“窮、亂、弱”入手,提出“大打一場藏區維穩前沿縣精準扶貧攻堅戰”,集中力量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攻堅集結號,創建“扶貧攻堅創新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牧業建設區、減災避災產業示範區、農業觀光生態示範區”五區,制定針對性強的扶貧細化配套措施,確保貧困村和貧困人羣的精準認定,實現“扶真貧”“扶準貧”,讓貧困村和貧困羣眾共享新一輪社會發展的制度紅利、改革紅利,使扶貧開發工作精準、深入推進。二是要精準做到識別的貧困村、貧困户找得準不準,致貧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貧致富的規劃和措施制定得實不實,項目資金和幹部駐村是否落實到位等,切實把情況搞準、措施搞明、責任搞清,才能指導基層更加有力有效地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要下深水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找到問題才能精準打貧困“七寸”。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通過對貧困村、貧困户的準確識別並建檔立卡,全面掌握貧困人口的數量、分佈、貧困程度、致貧原因、脱貧門路、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等,使所有扶貧措施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對扶貧對象精準化識別、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目標精細化管理、對脱貧責任精準化考核,確保如期穩定脱貧。建議細化貧困村和貧困户識別標準,統籌與社會救助政策相統籌,建立民政、社保與扶貧部門數據對接共享平台。三是將精準扶貧攻堅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提升到事關全縣發展大局的高度來謀劃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根據貧困原因,實施分類指導,以整村推進為着力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扶貧攻堅,有效整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各類涉農項目和資金,捆綁打包,統籌使用,綜合施策,合力攻堅。四是按照“缺什麼、扶什麼”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羣眾主體、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綜合扶貧、整體推進,實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相結合,全方位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增強貧困人口素質與技能,不斷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項目安排精準,脱貧項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我縣農牧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實際,建議縣委、縣政府加大協調爭取力度,進一步加大對貧困村“四通”、(通水、通電、通路、通訊)“四有”(有學校、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村級衞生室、村文化室)以及草原“四配套”建設等方面專項資金投資扶持力度。同時進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擔保平台建設,整合小額擔保貸款、扶貧貼息、抵押貸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決貧困户發展資金瓶頸難題,積極協調農村信用聯社加大扶貧信貸資金的扶持力度,通過理順體制關係、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年限等措施,切實提高扶貧貸款的覆蓋面和效益,為各類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一是交通建設:貧困村村級道路硬化或油化1條以上;7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有效解決羣眾出行難問題。二是人畜飲水:自然村或相對集中居住點農牧户飲用自來水率達到100%,基本解決人畜安全飲水問題。三是住房改善:農村危房改造達到100%,有條件的貧困村有集中安置點1個以上,安置農牧户20户以上,其中貧困户30%以上;有兜底户的貧困村兜底搬遷安置達到100%。四是農網改造:提高農網升級改造技術標準,切實推進“一户一表”升級改造,保障農牧區用電需求。

(三)資金使用精準,扶貧資金到村到户,規劃保障攻堅。

對扶貧攻堅項目資金全程跟蹤管理,確保資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議把全縣所有部門用於行業扶貧的資金整合起來,統一調配使用,發揮資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在組織調研、科學論證、認真總結正反經驗的基礎上,科學編制“xx”扶貧規劃,明確主攻方向,科學謀劃扶貧開發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並把“xx”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分解到每一個年度計劃中,保持規劃實施的連貫性,確保總體規劃通過年度計劃的分解落實得以順利實施。明確部門責任,將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標。建立規劃實施督促檢查機制,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檢查。建立和完善規劃評估修訂機制和規劃中期評估制度,並根據形勢變化和規劃實施進度,進行相關內容的滾動修訂,以更好地指導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建議成立由扶貧、財政、農牧、監察、財政、審計、建設、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和各鄉(鎮)政府共同參與的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綜合協調項目實施,為精準扶貧提供組織保障。

(四)措施到户精準,多措並舉,因户制宜因人施策。

我縣作為全國連片特困地區,目前仍有21.3%以上的農牧業人口屬於貧困人口,要與國家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脱貧致富的目標時間緊、任務重。一是醫療救助一批。對大病慢病致貧、返貧等對象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及其他政策性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給予資助和實施醫療救助。實現貧困人口扶貧小額意外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全覆蓋。二是教育資助一批。對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普惠性幼兒園、國小和國中、普通高中每年給予一定生活費補助;對貧困子女上大學(含高職)的學生進行資助。三是產業扶持一批。結合貧困户勞動力、土地資源、村級特色支柱產業,因户施策發展種植、養殖、鄉村旅遊、合作社務工等產業,讓每户貧困户擁有1項以上穩定收入項目。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扶貧開發中,因地制宜抓好特色產業,隆務河流域繼續抓好土地流轉和集約經營這篇大文章,淺腦山區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牧區在發展有機畜牧業上做文章。四是培訓就業一批。利用文化旅遊等資源,深入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鄉村旅遊培訓、資金互助業務培訓、專業合作組織管理培訓、手工藝技能培訓、貧困户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等各類培訓,項目用工以及縣內部分公益性崗位優先招錄貧困人口。建議政府部門積極與發達地區的對口幫扶政府協調,定向輸出勞務,每年輸送100名至200名初、高中畢業生到發達地區以打工的形式輪訓一次,期間實行路費和生活費政府補貼,打工費自主,培訓結束後去留自定的原則,使培訓回來的打工人員帶回先進的觀念和技術,為建設家鄉服務。五是民政兜底一批。將建卡貧困户家庭的殘疾人、智障等喪失勞動能力的對象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逐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推進農村低保線與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六是扶貧搬遷一批。全力推進保障性住房搬遷,探索創新扶貧搬遷示範點、集中安置點持續發展機制,按照“三三佈局”,將牧區三分之一搬遷到縣城定居,三分之一搬遷至各農牧業點小集鎮,三分之一留居原草場,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善縣級領導、科級部門兜底幫扶深度貧困户搬遷機制,實現貧困人口應搬盡搬。

(五)因村派人精準,合力攻堅,結對幫扶到村到户。

各行業涉農資源更精準向扶貧對象傾斜聚集;縣級領導聯繫貧困村、幫扶貧困户;科級部門幫扶貧困村、結對幫扶貧困户,向貧困村派駐工作隊,選派黨組織“第一書記”;鄉鎮、村級結對幫扶貧困户。堅持和完善“三聯三促”工作機制,開展以制定一個科學發展的好思路、培育一批致富帶頭人、開闢一條增加集體經濟致富路、解決一批困難羣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打造一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為內容的“五個一”工程。尤其是各聯建單位要以扶貧助困工作為總抓手,在充分掌握聯建村基本情況、特色優勢的基礎上,做到長遠聯建規劃和年度聯建計劃相銜接,保證聯建工作的前瞻性和連續性,同時要創新幫扶形式,為村“兩委”和羣眾選路子、上項目、教技術、籌資金、供信息,變“輸血”為“造血”,確保聯建工作的實效性。建議針對重點貧困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對現有的部分“三聯三促”單位進行及時調整,儘量將項目單位安排到重點貧困村,切實加大幫扶力度和脱貧步伐。此外,建議採取“政府大投入、資金大整合、項目大集中、社會大參與、羣眾大建設”的思路,結合“三基”建設,按照“一河、兩線、三點”分類實施,對貧困的原因分門歸類,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採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將聯村聯户機制落實到位,在落實好國家扶貧項目的基礎上,將貧困村集中幫扶,分散的貧困户因人因地施策,每個鄉鎮制定扶貧攻堅戰方案,每村一方案,每户一策,每人一策,每個貧困村由一個項目部門聯村幫扶,企業包村包户,協調安排每個企業聯3-10户,效益好的企業也可聯幫一個貧困村。堅持和完善入鄉駐村幹部管理工作,在選派入鄉駐村幹部時,加強與選派單位的溝通聯繫,真正把優秀人才選出來、派下去,應充分考慮其自身特點和基層工作實際,將懂藏漢雙語、善於做羣眾工作、具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身體健康的年輕幹部選派到基層,方便開展工作;強化用人導向,對出色完成工作、各方面反映良好的同志,大膽使用,優先提拔和晉級,提高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同時還要建立召回重派制度,對錶現不佳、羣眾反映不好、工作難以勝任的幹部,應由派出單位召回重派。同時,為有效解決各鄉鎮對選派幹部管理約束以及因增員而產生的吃、住、行、取暖、辦公等各種壓力,建議將各級選派幹部工資關係及人頭經費隨行轉至派駐鄉鎮,便於統籌管理,更好地為羣眾增收脱貧提供人才支撐。

(六)脱貧成效精準,加強動態管理和隊伍建設。

精準管理,對扶貧對象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建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對象的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此外,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機構和幹部隊伍建設,針對扶貧開發項目多、資金多,任務重、人員少、幹部力量薄弱的實際,積極與省、州編辦協調,適當對扶貧部門人員編制方面給予傾斜,增加部分事業編制,並在鄉(鎮)設立扶貧專幹,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克難奮進的扶貧開發工作隊伍,不斷提高扶貧開發工作水平。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村“兩委”班子作用發揮如何,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作用發揮如何,直接關係到一個村能否如期實現脱貧目標,在選人用人上將政治堅定、辦事公正、清正廉潔、敢闖敢幹,能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黨員推上村黨支部書記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