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調研報告4篇範例

本文目錄小學生調研報告國小生學習習慣的調研報告農村中國小生家庭教育狀況調研報告國小生調研報告

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羣體的健康與否,預示着國家的未來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同時,國小生處於長身體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國小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國小生調研報告4篇範例

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國小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着手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一)調查的項目及內容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國小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得多。我們按照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進行調查工作。

調查的設計:

(1)時間:20xx.9.5--------20xx.9.30

(2)對象:本校三至六年級學生

(3)方式:問卷、座談會等

在對國小生的調查中,我分別從國小生 “對待學習成績的態度”、“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考察學生智力智能發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確的認識自己、良好的情緒注意力、心理承受能力,為進一步分析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詳實的參考數據。

(二)調查情況分析:

1、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智能發育正常。一個國小生,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有一定的求知慾和興趣愛好,一般説其心理就是健康的。從我們的調查情況看,能正常學習的國小生佔98%,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的佔97%,有一定求知慾和興趣愛好的佔99%。我校在校生為1800人,在這一方面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佔1—3%,約為300多人。

2、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第二個標準是同家庭成員、教師同學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誠懇、謙虛、公正和寬厚的態度對人。從我們的調查情況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佔99%,能以誠懇、謙虛、公正、寬厚待人的佔97%,在這一方面,也有1—3%的 國小生有心理障礙。①父母關係與父母的對話程度非常好的,佔51%,比較好和一般的,佔21%和19%;幾乎不交流和根本不交流的,佔4.5%。與父母的最大分歧是不理解我的行為的,佔30%;其次是溺愛和過高期望的,佔13.4%;與父母產生矛盾時解決的方法,通過對話解決的學生,佔75%,其次是不服氣但還是接受的,佔12.3%。②對學校的態度和師生關係上。學校生活非常滿意的,佔59%,比較滿意和一般的佔38%,不滿意的佔2%。對與教師溝通程度感到非常好的,佔36.4%;其次是一般的,佔32%,比較好的,佔25%;幾乎沒有對話和根本不對話的學生,佔6.1%。與老師最大的分歧是學習上的,佔15%;不理解我的行為的,佔13%,其他86名,佔20%。與老師產生矛盾時的處理方式是通過對話來解決的,佔63.6%;其次是不服氣但還是接受的,佔17%;第三用間接方法(第三者或信件)的,佔7%;第四是反抗,不想上學或逃學的,佔1.3%。③與同學關係上能夠交心的朋友,佔48.4%;其次是有幾名的,佔38%,第三是沒有的,佔13%。交友的最大障礙是性格上的差異的,佔17.4%;其次是學習成績上的差異,佔7%。再就是缺少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和技巧,佔6%。與同學產生矛盾時處理方式是通過對話來解決的,佔64%,其次是不服氣但還是接受的,佔17%;第三是用間接方法解決的,佔7%。

3、國小生的心理健康還表現在正確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努力發展身心潛能。不做無謂的怨尤,不易受消極性暗示的誘惑。在調查中,我瞭解到有99%的國小生在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國小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4、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思想應該有條理,行為前後統一,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調查中,這一方面正常的佔99%,有1%的國小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礙。

5、在一般情況下,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有良好的情緒,比較活潑、開朗,經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靜,處理謹慎,同情老幼傷殘,憎恨壞人壞事,嚮往美好未來。調查情況表明,95—97%的國小生屬於心理健康範疇,另外3—5%的國小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6、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有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適應環境變化,樂於接受新生事物。這方面心理正常的佔99%,有心理障礙的為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本校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圍繞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六項標準所展開的調查,各項指標均有1%的比例屬於有可能有心理障礙的範疇,儘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還是較大的,其中所藴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二、認真研究,剖析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

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國小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國小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國小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國小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説,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國小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國小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國小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國小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國小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國小生;同時,一些國小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國小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國小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再者,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記得中國教育電視台的一個《保護兒童權益公約》的廣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一陣車鳴聲、傳呼聲、麻將聲、成人吵鬧聲中,一直不停地在傾述着什麼,但他發出來的微弱聲音,早已被成人社會的“噪聲”淹沒了,最後當一切噪聲停止,才聽清孩子説了一句:“你們為什麼都不聽我説呢?”。我想這個公益廣告的確把兒童的生活處境揭示得淋漓盡致!難怪那麼多國小生感到孤獨,認為誰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父母、教師總是要管這管那。

據調查,我校獨生子女約佔35%。發現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脱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在我和國小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國小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國小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國小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國小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裏,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的領導、教師覺得學校教育主要是儘可能多培養“應試人才”,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國小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國小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國小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三、齊抓共管,多方面做好心理指導

學校層面,通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國小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着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説我們要重視國小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國小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認真細緻的做好這項工作。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在這次調查中,我和國小生們融切相處就是一例,這也是我能完成這次調查工作的重要一環。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國小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國小生自卑心理的矯正。矯正國小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創造輕鬆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羣心理。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説,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首先要相信兒童,相信他們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相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長”,則同樣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還要深入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培養道德品質。要充分考慮孩子的人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家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三)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地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國小生學習習慣的調研報告國小生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課題的提出:

葉聖陶先生説,教育簡單而言,就是要養成習慣。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説:“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達爾文所説的“規則”,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這麼重要,那同學們的學習習慣怎樣呢?

二、研究目的:

為了瞭解我們班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對本班學生進行調查。

三、研究方法:

調查問卷、採訪、上網查找。

四、研究步驟:

先調查我們班同學學習習慣,再去查一下有關資料,然後去採訪老師,聽聽老師的意見或建議。

五、研究的過程:

1、調查階段:

(1)確定活動的主題。

(2)確定活動的方案。

(3)進行調查、採訪、發放問卷、蒐集有關資料。

2、分析階段:

我制定了國小生學習習慣調查問卷,採訪的對象是我們班同學。我共發出42張,收回42張有效問卷。然後我對問卷進行了分析,發現我班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存在的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班同學學習習慣現狀分析:

(1)我們班有68%的同學有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説明我們班有多於一半的同學都是有計劃地學習。

(2)我們班有74%的同學可以做到出聲早讀,這是一個好習慣,可以把文章記得更清楚。出聲早讀的好處:一個人通過一個晚上的休息,大腦完全沒有了疲憊的感覺,早上開始讀書,會激發大腦皮層的興奮,那麼,早上讀書,記憶力比較好,自然就事半功倍啦。

(3)我們班有64%的同學能合理安排假期時間,説明我們班的同學自理能力和安排能力較好。

(4)我們班有58%的同學有偏科現象,原因是老師表揚或批評了他(她),所以導致了偏科現象。偏科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影響我們部分科目的成績。

(5)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許多學生認為認真傾聽就是專心聽老師講課,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在課堂中,許多學生不善於聽取同伴的發言,急着發表自己的見解,往往喊着“老師我”,有搶答現象。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來修正自己的答案。

(6)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沒有養成。邊讀邊思考是一種良好的閲讀習慣。有24%的學生認為自己很少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從考試看,有一些題目不是不會做,而是缺乏細心,沒有讀懂題目,不知道從何做起,不會審題。

(7)學習缺乏自主性。許多學生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不在教師的視野範圍之內,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有的學生比較喜歡看電視,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業就看,有的一有機會就看。做完作業主動檢查的學生不多。有34.2%的學生不會勤查工具書。

3、行動階段:

(1)上網查找資料。

(2)制定併發放倡議書。

倡議書

同學們: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使我們終身受益。對於我們學生來説,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將會改變你的學習成績。知道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良好學習習慣的內容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儘快與你告別。

那麼,怎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教你們幾個辦法:

一、長期訓練,持之以恆。

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是不容易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也是如此。它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長期訓練,持之以恆。

二、控制時空,約束自己。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響。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會控制自己,約束自己。

三、偶有偏離,及時調整。

國小生多數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容易出現跟着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自己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

願我們人人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倡議人:李雲華

-10-10

六、研究成果:課題報告,倡議書。

農村中國小生家庭教育狀況調研報告國小生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是一項系統工程和社會工程,需要學校教育的努力、家庭教育的配合、社會教育的規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兩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相輔相成,缺少哪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如;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着孩子的

健康成長。近些天來,我在**鄉中小進行了一次抽樣家庭教育的社會調查,發現了不少問題,讓人值得思考。

一、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鄉學校的中學和中心國小在九十年代合併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另有7所村小。我在調查的幾所學校裏,詢問了一些情況,並對中學各年級學生作了份問卷調查。我的問卷共發出162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調查了該校各年級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和對家長、學校教育的看法以及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現狀。

二、調查情況

1. 學生情況。我對每一份問卷都認真地看了一遍,65%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0%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5%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而且我還發現,在學習目的一題中,對於畢業後的打算,有選擇讀高中或中專,有選擇就業和沒有考慮的。而對務農的打算極少。在學習態度一題中,大部分學生能回答認真完成作業,課堂認真聽講,但有少數的學習認為有些老師課上得不好或聽不懂老師的課。對老師的看法60%的學生認為老教師的講課方法古板,不會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年輕老師工作欠認真負責,和學生交流得少等等。40%的學生覺得家庭教育很不得當,望子成龍的封建觀念依然存在,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2.家長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學歷層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具有國中以上文化佔63.5%,國小以下佔36.7%。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外出務工、農民或從事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63.27%。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説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在調查中還發現許多家長認為有了錢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諸如孩子父母長年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看管。有些父親或母親單獨外出打工的佔有很大比例,留在家裏的父親或母親,又當爹,又當媽,上有老下有小,農活家務一大堆,常常忙得不可開交,很難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較低,認為高中和大學高額學費不如讓孩子早點學習電工、修車、焊工等專業技能。

三、調查分析

1. 受傳統觀念影響,教育方法不當。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勝過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瞭解青少年成長的規律,更不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有的則根據父輩教育自己的辦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壓抑,無所適從,因此產生逆反心理。調查中,85%的學生捱過父母或其他長輩的訓斥,15%的經常被父母打罵。

2. 主動與學校聯繫共同教育的家長少。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習和生活相當關心,但與老師的聯繫極少。在調查中60%以上的學家從未主動打電話給班主任或學校聯繫,25%的家長從未專程到學校與老師進行交流。因此家長與學校缺乏很好的理解與溝通,同時也缺乏現代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單一,不少家庭教育蒼白無力。

3. 身教重於言教的家庭教育觀念得不到落實,部分家長行為缺陷影響着家庭教育的質量提升。如家長吸煙、講粗話、賭博、不講衞生、不愛看書讀報、看黃色錄像等等,他們只圖自己娛樂而放鬆了對孩子的監管,毫不避諱地將一些在孩子這個年齡不應知道的一些社會不良現象和不拘小節的生活壞習慣展現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關於模仿的孩子仿效,其教育結果可想而知。

四、調查存在的問題

從家庭教育的實施主體(家長)來看:

(一)許多家長都能意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構建民主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並做出了不少努力。由於缺乏現代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單一,不少家庭教育蒼白無力。

(二)一些家庭放鬆對子女的教育,家長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帶來新的問題。不少家長對子女期望值較高,重分數,重功利,忽視對子女道德、人格、心理和良好習慣的教育引導。

(三)存在問題學生,這大都與問題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缺陷直接相關:離異、單親、暴力、重男輕女、貧困、父母文化素質低;一些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方法不當;外出務工家庭放鬆了對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長的價值觀發生扭曲,給子女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這都是問題學生產生的不良背景。

(四)家長重視與子女的溝通,但溝通時間較少,缺乏溝通的技巧。家長與學校缺乏有效溝通,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從家庭教育的組織、管理和引導來看:

(一)各級各類家長學校的數量不少,但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家長學校都能發揮應有作用,但也有少數家長學校以家長會代替家長學校,很少開展活動,並且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無法擔負起傳播科學的家教知識和方法,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素質的重任。

(二)缺少專項經費,使現有的各種家教組織和網絡發揮的作用受到一定製約。

(三)目前**縣宣傳家庭教育知識的專刊、專欄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參與實踐的欄目。

(四)缺少具有一定規模、影響力較大的少年兒童活動場所、實踐基地,許多孩子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可去之處太少。

(五)留守流動兒童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監護人要切實發揮作用。

五、對策與建議

(一)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對孩子智力投資同時,還是加強精神方面教育,特別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參加培訓,瞭解少年兒童心理髮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係,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二)家長尤其是母親要不斷學習。作為農村孩子的家長,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實、完善的過程,是溝通、影響、感染孩子的過程。母親對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尤為重要,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親,而且孩子在家裏與母親的關係較為親密,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因此,母親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 。從學校教育看,其劣勢一是時間、空間、內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於過分強調統一性與集體性,因而又導致了針對性差,不利個別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勢是因家長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質的差別和家庭經濟狀況、成員結構之不同,給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較大麻煩,這是近幾年家教存在問題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對簡單化、單一化,直接影響了家教效果。為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揚長補短,整體互補。

1、學校教育要通過參觀訪問、“榜樣”報告、遊覽山河、實踐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聯繫實際,豐富學生社會知識。

2、建立典型後進生的個別教育檔案,實行全方位的有效監控。

3、針對家教存在的問題,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 “家長委員會”等方式,集中指導家教方法,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如:體育節、藝術節中的家長與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長應是兒童的第一任心理輔導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細微變化,從孩子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才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四)建立農村家教組織網絡。在縣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有了一定基礎,但在農村家長學校有名無實,沒有發揮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社會資源,推動創建各類家庭教育組織,如:農村留守流動人口家長學校、暑期學校、家庭教育指導諮詢站等。要積極培養農村家庭教育骨幹,形成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結構合理、覆蓋面廣的家教工作隊伍。要依託陣地,積極推廣成功家長特別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經驗,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式新穎、有感染力的主題宣傳教育,廣泛深入農村向家長傳授家長教育行為規範,傳授如何營造温馨和睦、民主寬鬆、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的經驗,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長觀,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水平。

(五)擴大宣傳,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要充分發揮大眾傳媒在推進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作用。開辦家教園地、父母之友、家長課堂等家庭教育專題、專欄節目,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與社會相適應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價值觀以及“以德育人”、科學育人的理念,使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的家教方法走進千家萬户。通過舉辦形式各異的家庭互動實踐類活動,如親子活動、家庭運動會、家庭藝術節、孝敬父母好兒童、教子有方好家長報告會等等,使家庭教育實現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教育性的統一。

國小生調研報告國小生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 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人近千萬,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國小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8%,中學生為55.2%,高中生為70.3%。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近視?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近視,與年齡有關係嗎?

二、調查方法:

1.查閲有關書籍並調查詢問同學,瞭解近視的主要原因。

2.通過多種途徑,瞭解近視可能會引發的併發症。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四、結論

(1)近視的主要原因:

1 看電視距離太近;

2 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 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 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

5 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

6 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 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電視前;

8 不合理飲食;

9 在車廂裏看書

10 遺傳因素

11 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2)在這裏我想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

1.看書時作姿要端正,讀書或寫時做到“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書桌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也不要躺下看書。

(三)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3.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4.儘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合理飲食,鍛鍊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衞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