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通用8篇)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1

人力資源在社會各種資源中,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人才決定着國家的興衰成敗,決定着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一切社會組織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於知識和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人才開發是經濟社會發展中起着基礎性、戰略性和決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動力量。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通用8篇)

國土資源管理是人才和技術密集型行業。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就嚴格土地管理、加強土地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秩序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調整,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行政隊伍和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思想解放、能力強、技術硬、作風紮實的隊伍就成為應對挑戰最重要的、具有決定性的取勝因素。近期,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安排,按照國土資源廳開展“四個一”活動(建設一個好班子,帶出一支好隊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創造一流好業績)要求,我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隊伍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國土資源隊伍建設總體情況

(一)國土資源隊伍基本情況

**市國土資源局共有在職職工118人(在崗職工114人,退二線3人,關係未轉1人),中共黨員83人,女職工21人,少數民族職工56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有73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人員15人;年齡在35歲以下職工36人,在51歲以上的8人。

局黨組由6名同志組成,有調研員1名,副調研員2名。局機關行政編制25名(實際27人),機關後勤服務編制3名,內設辦公室、地質礦產科、土地利用規劃科、耕地保護科、地籍管理科、監察室、鄉鎮國土資源管理科7個科室,黨羣機構有局機關黨委、工會、團支部;下設**市地籍管理站(編制27人,全額撥款)、**市土地勘測規劃整理中心(編制21人,全額撥款)、**市礦產資源管理所(編制21人,自收自支)3個事業單位;局派出古城、上橋、東塔、板橋、金積、高閘、扁擔溝、金銀灘、馬蓮渠、郭橋、孫家灘11個國土資源管理所(編委批覆為10個鄉鎮所,編制22人,全額撥款)和太陽山國土資源分局;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直屬**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編制10人)。

(二)國土資源隊伍建設工作情況

近年來,在國土資源廳黨組的領導下,市國土資源局大力加強班子和隊伍建設,強力推進基層建設,積極開展文明創建,紮實構建反腐倡廉體系,努力探索構建國土資源特色文化,使國土資源隊伍綜合素質有了新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躍上新的台階,行風政風出現新的氣象,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業績。

一是以班子建設為重點,提高幹部工作能力。建設一個好的班子,是加強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市國土資源局十分重視和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科學合理地調整了領導分工,充分發揮每位領導統攬全局、駕馭工作、處理問題、貫徹執行的能力,使領導班子切實起到帶頭示範作用,抓學習、抓業務培訓、抓作風建設得到有效推進,帶動全局人員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風顯著改善。

二是以效能建設為抓手,夯實國土資源工作基礎。通過認真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活動”,制定了《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市國土資源局工作規則》、《考勤考核獎懲制度》、《績效考核獎懲制度》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激發幹部職工做好本職工作的積極性,切實糾正“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等不良現象,強化了職責意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國土資源各項基礎工作得到有效加強。

三是以基層建設為起點,樹立國土資源窗口形象。基層國土資源所是國土資源管理的前沿,是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的基礎。體制調整前,市區國土資源所為鄉鎮辦事機構,業務上受上級國土資源局領導。體制調整後,改為市國土資源局派出機構,人員全部依照公務員管理,通過加強國土資源所基礎設施建設和隊伍建設,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和考核機制,在國土資源依法行政、服務羣眾中發揮出窗口作用。

四是以廉政建設為要務,打造廉潔高效幹部隊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化體系精神,將廉政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推進全局廉政建設。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注重從源頭上防治腐化行為制定了《**市國土資源系統廉潔從政若干規定》;以推進陽光政務為重點,堅持做到政務公開,並積極拓展公開的範圍與渠道,全面公開辦事內容、辦事程序、辦事權限、辦事時限、辦事結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認真開展“三服務一推進”主題實踐活動和 “廉政文化進機關”活動,對各部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情況進行督察,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辦法》嚴格考評,並作為領導幹部評定、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使廣大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有效提高了自我約束能力。

二、當前國土資源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相對不足。高學歷、高級職稱專業人才奇缺,不能適應技術業務工作要求。國土資源事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明顯不足,一方面,國土資源事業發展更加有賴於科技支持,但科技人才數量少、層次低,全局沒有高級職稱專業人才,中級職稱專業人才有15名,佔全局人數的12%,初級職稱專業人才有21名;從學歷看,局機關及局屬事業單位高學歷層次人才

也相對短缺,現有研究生學歷2人,但屬非國土資源管理專業技術專業;本科學歷23人,佔全局人數的20%,大專學歷50人,僅佔全局人數的40%,從當前發展形勢看,國土資源主要技術業務方面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伴隨着事業發展帶來的專業技術人才年齡梯次比例不當、青黃不接等問題比較突出。

2、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是為了激發和調動優秀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人才的激勵機制包括人才的分配激勵機制、獎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從近幾年國土資源工作內容來看,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還很多,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配機制不完善。高度統一具有剛性的工資制度使得工作人員的利益分配與工作成果沒有多大的關係,造成幹好幹壞都一樣的思想認識比較普遍;二是獎勵機制落實難。由於缺乏財力支持,各種獎勵的經濟利益不高,對幹部職工缺乏吸引力,難以有效落實獎勵機制對各項工作的推動作用。

3、隊伍培訓不規範、培訓效果不明顯。首先是培訓不規範,缺乏科學有效的培訓計劃,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一旦遇到其他活動或重要工作,學習培訓就要讓路,培訓課程缺乏系統性和長遠計劃,培訓效率低下;其次是培訓效果不明顯,現行的培訓教育政策關注領導層人才多,關注普通工作人員少,培訓方式單一,存在趕形勢、走過場問題,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2

一、當前我市統戰部機關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1、市委統戰部機關幹部隊伍基本情況。

市委統戰部機關現有工作人員11名,其中女同志2名,少數民族1名,中共黨員10名。

(1)職務構成情況:主持工作的副部長(正縣)1名,副部長兼僑聯主席1名,助理調研員1名,科室負責人3名,主任科員2名,科員1名,司機2名。

(2)年齡構成情況為:35歲及以下的2名,36歲至40歲的2名,41歲至45歲的1名,46歲至50歲的2名,51歲至54歲的3名,55歲以上的1名。

(3)學歷構成情況:大學本科8名,大學專科3名。

2、縣級統戰部機關幹部隊伍基本情況。

我市13個縣(市、區)共有機關工作人員75人,其中女同志12名,少數民族1名,中共黨員69名。

(1)職務構成情況:13位統戰部長中,有6位是由縣(市、區)委擔任。正科級的副部長19人,大部分兼任民宗辦(局)負責人。其他副部長14名,主任科員5名,副主任科員3名,科員和辦事員8名,司機13名。

(2)年齡構成情況:35歲及以下的18名,36歲至40歲的11名,41歲至45歲的21名,46歲至50歲的14名,51歲至54歲的8名,55歲以上的3名。

(3)學歷構成情況:研究生1名,大學本科24名,大學專科33名,中專7名,高中及以下10名。

二、對統戰部機關幹部隊伍綜合素質的基本估計

總體來講,我市各級統戰部機關幹部的綜合素質是好的,用“思想好、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來概括是較為恰當的。具體體現在:

1、敬業精神較強。統戰部門多年來被不少人看作是清閒、休閒、休身養性之處,似乎都是些軟任務,幹好或不幹都影響不大。但從我市統戰幹部的精神狀態看是振奮的,特別是不少從外單位進入統戰部門的領導幹部,能夠很好地平衡心態,進入角色,幹一行,愛一行,甘於清貧,打破寂寞,幹出新思路,增強統戰工作的影響,打開工作新局面。

2、大局意識較強。統戰幹部能夠跳出部門意識小框框,從整體發展的大局出發定位統戰工作思路,圍繞發展想招、出招,出成效。如增強服務經濟建設意識,緊扣大力促進光彩事業發展重點,走出去、請進來,開展牽線搭橋活動,以實實在在的統戰方式在經濟工作中的作為贏得黨委、政府重視。如吉安縣開闢的金華招商平台、永豐縣開闢的香港招商平台都在縣裏影響很大,大大提升了統戰部門和統戰幹部的影響力。

3、操作能力較強。統戰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強,不少工作很敏感,難度較大。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大部分統戰幹部能夠認真學習和領悟統戰工作的有關政策,在實際工作中既堅持原則性又把握靈活性,雖然工作協調難度大,但敢於根據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現狀創新工作方式,及時解決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如在宗教領域專項治理工作中,就有不少縣創新了許多工作方式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4、服務意識較強。統戰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統戰部門的權力影響因素很弱,而非權力因素的影響力則成了推動工作的主動力。我市絕大多數統戰幹部能夠加強自我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將平等協商、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精神貫穿於具體工作中,以為人就是為己的態度對待和做好感情聯絡和溝通工作,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可以説,一些較大的有影響的活動都是爭取各方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統戰部門主動服務結出的碩果。

三、加強統戰幹部隊伍建設的措施

19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以來,我們對統戰幹部隊伍建設是比較重視的,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有以下措施:

1、爭取黨委重視,加強統戰部門領導班子建設。一是20xx年縣級換屆或屆中調整中,我部領導主動向市委領導彙報全國統戰工作會議關於統戰部長由擔任的精神,並提出了具體的安排建議,經市委會研究,一次安排了6個縣的統戰部長進。二是爭取分管領導支持,在召開全市性統戰工作會議上,由分管領導向出席會議的縣(市、區)分管書記提出加強統戰部幹部安排力度,加強班子建設。截止到20xx年底,由統戰部門科以上幹部交流到外單位的有14人,外單位科以上幹部交流到統戰部門的有31人,雖然進多出少,但對盤活幹部資源,增強統戰部門活力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三是通過協調機制的建立,加大幹部使用力度。到目前止,我市除吉州區外,其他縣(市、區)都形成了統戰部與民宗辦(局)合署辦公的格局,13個縣(市、區)都成立了光彩事業促進會辦公室,大部分與統戰部合署辦公,部分縣成立了僑聯,歸口統戰部管理。這些機構的成立,為統戰幹部的培養使用建立了新平台,一批統戰幹部走上了領導崗位,大大激發了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2、健全制度,在規範幹部管理中增強統戰幹部的工作能力。一是部機關建立健全了考勤、學習、考核等制度,注重平時的培養和管理,在平凡的工作中培養幹部的組織紀律性、勤奮好學的精神。二是領導幹部談心制度。部領導經常性地與幹部談心,在非正式的氛圍中溝通思想,解除思想疙瘩,去除工作包袱,振奮精神,形成合力開展工作。三是建立統戰幹部與黨外人士交友聯誼制度,要求統戰幹部在與黨外朋友的交往中,自覺注重加強經常性的自我修養,不斷提升各方面的品味,努力成為人緣好、人格好、形象好,深受黨外朋友歡迎的統戰幹部。四是建立調研製度,每年通過承擔一定的理論研究或調研課題,要求統戰幹部深入一線掌握情況,踏實工作作風,不斷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增強組織協調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決策的能力,積累一定的組織領導工作經驗。

3、加大培訓教育的力度,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統戰幹部的綜合素質。一是舉辦基層統戰幹部培訓班,較為系統地學習統戰理論和各領域統戰方針政策,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業務工作能力。二是及時推薦統戰幹部參加組織部門舉辦的中青班學習,全面提高幹部的整體素質。三是通過協調,參與幹部年度考核或幹部考察工作,瞭解其他部門和單位領導同志的領導藝術和工作方法,通過間接學習,既擴大了知識面,又能夠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通過組織比較大的活動,給統戰幹部壓擔子,在活動中培養幹部,鍛鍊幹部,發現幹部,對活動中脱穎而出的優秀統戰幹部及時向黨委推薦予以提拔使用。五是將統戰幹部納入全市“大教育、大培訓”的自我教育和專題培訓教育體系,努力打造學習型機關,通過自學或參加短期培訓,學習法律知識、計算機知識、市場經濟知識、領導科學等,並以學分制予以考評。六是通過參與中心工作或掛鈎扶貧工作使統戰幹部瞭解基層,通曉相關知識,積累基層工作經驗,夯實培養基礎。七是通過外出考察擴大視野,拓寬工作思路,提高統戰幹部應對新形勢、新情況變化的能力,及時改進工作方式和方法,利用“他山之石”攻本地問題之“玉”,開創工作新局面。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3

一、政工隊伍建設現狀的分析

在調研中大家認為,從中國鐵建到公司黨委高度重視政工隊伍建設。各級黨委從實際出發,認真貫徹中國鐵建總公司黨委要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層單位配備了黨支部書記。從總體上看,當前政工隊伍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在企業全面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各級政工幹部自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不斷增強。三是各級政工幹部把黨建工作融入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推進了企業的全面建設。四是深入抓好反腐倡廉,落實“三重一大”,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實施民主決策,減少決策失誤,起到了較好的監督作用。五是通過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優勢,為穩定員工隊伍、構建和諧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六是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各級政工幹部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施工生產,在唱響發展主旋律、打好建築市場主動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當前政工隊伍還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一是體制的原因,影響了基層政工隊伍尤其是黨組織第一責任人的本來位置,造成政工隊伍的不穩定性,53%的被調查者認為書記難當,政工難做。二是由於削弱了黨的政治領導,失去了黨組織在企業中的核心位置,使企業重大問題難以監督,個人説了算的現象在一些單位表現突出,違規違紀現象有所抬頭,反腐倡廉成了一句口號。三是宗旨觀念、公僕意識不強。有的單位政工幹部公僕意識淡薄,對員工缺乏真感情,關心職工羣眾疾苦不夠,滿足於在接待上訪中解決問題,忽視深入基層,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中;少數政工幹部作風不夠紮實,有時僅滿足於召開會議、下發文件、部署工作;在督促落實的過程中,聽彙報多,實地檢查少,跑面多,跑點少,工作方法還不夠細緻。四是部分政工幹部不注重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業務鑽研,缺乏一定的理論功底,説話毛躁,辦事粗糙,不可打造。部分政工幹部自我要求不嚴,憑經驗按部就班,創新意識、進取意識跟不上新形勢政工工作的節拍,有時候用一般的工作紀律、工作要求代替了黨的先進性和與時俱進的要求,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政工工作的需要;部分政工幹部沒有跳出“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桎梏,仍採取粗放型管理的老辦法,與施工生產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五是精神狀態需作進一步調整,在機關的同志感到無所事事,在基層的同志感到有壓力無動力;有相當部分的同志認為政工幹部有職無權,難以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不安心政工工作;六是目前政工隊伍老化,而對年輕政工幹部的培養又缺乏力度,二至三年內將出現青黃不接。

二、政工隊伍存在問題的原因

——放鬆自我修養是政工隊伍存在問題的內在根源。主觀因素表現為部分政工幹部忽視對馬列主義基本理論、黨的基本規章制度以及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學習,放鬆了世界觀的改造。理論虛無主義思想在政工幹部中佔有一定市場,很難在理論學習上投入足夠時間和精力,很難靜心思考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缺乏理性思考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的創新和深入開展。客觀因素表現為少數政工幹部缺少必要的嚴格的黨內生活鍛鍊。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一大批優秀中青年政工幹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45歲以下的政工幹部已成為政工隊伍的主體。這些同志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思維敏鋭、年富力強、充滿活力、具有良好的改革創新精神。但他們大多成長經歷比較順利,缺乏艱苦環境的磨練,缺乏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的薰陶,致使一些同志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措施不力是政工隊伍思想政治方面存在問題的關鍵。長期以來,黨組織特別是上級黨組織對思想政治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對政工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要求更多的是倡導性和原則性的,缺乏剛性制度作保證,缺乏配套制度作支持,缺乏有效機制作約束,“高壓線”不帶電,致使有的政工幹部特別是黨的一把手把思想政治建設看成是軟指標,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會上強調,會後忘調;平常忽視,出了問題才重視。有些單位對政工幹部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除界會考察、年終考核外,難以及時瞭解幹部平時的表現;組織監督在一些單位還比較薄弱,看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到。尤其是近年來企業行政一把手權力過於集中,加上監督機制不完善,致使對企業和項目行政主管監督難,存在監督盲點和監督空當的現象。

——多樣化的客觀環境對政工隊伍產生直接影響。社會經濟成

分和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及其發展,使價值取向多樣化,有的政工幹部不能正確把握人生觀、價值觀,迷失了政治方向;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多樣化,導致各種物質利益刺激的強度日益加大,追求個人利益的趨利性侵蝕人們的思想,以致極少數政工幹部把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帶進黨的政治生活,把權力、地位作為與利益交換的“籌碼”,經不住權錢的誘惑,產生拜金主義、享

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

——基層黨建工作與企業快速發展和科學發展的新形勢不相適應是影響政工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當前建築企業大集團施工生產快速發展,而基層黨建工作並沒有與此同步加強。上級黨委重視發揮基層黨組織對施工生產的服務作用,而輕視基層黨組織的自身建設;過多精力用於應付組織、協調,不能充分發揮對基層黨組織的領導、監督作用。部分單位重行輕政比較明顯,對同級黨政領導實行“階梯式獎勵”,挫傷了政工幹部的積極性,使政工幹部在感情上難以接受,83%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工幹部沒幹頭;在基層政工幹部選拔上,仍然存在“經驗主義”的錯誤,往往選派一些老同志出任書記,客觀上造成了年輕同志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閲歷,加劇了青黃不接的趨勢。

三、政工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新形勢下政工隊伍建設,要在總結和繼承過去好的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政工隊伍的實際情況,突出重點,着力增強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着力增強政工隊伍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增強政工隊伍的活力;突破難點,在提高政工隊伍整體素質上下力氣,在選準、配強、用好政工幹部上下功夫,在制定有關制度辦法的剛性約束上出新招,從而把整個政工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推進企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一)加強政工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提高服務科學發展的實戰能力

認真學習特色理論體系,提高政工隊伍理論水平。按照黨的xx大的部署和要求,組織政工幹部進一步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切實抓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政工幹部工作。在全面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依託黨校培訓的同時,各級中心組要克服工學矛盾,認認真真的學習、與時俱進的學習、持之以恆的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使學習成為不斷增強政治上堅定,理論上清醒的過程;各級政工幹部要廣泛涉獵多方面的知識,不斷拓展學習領域,完善知識結構,更新知識體系,從而應對各種複雜的政治局面;對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和新知識,必須反覆學習,深刻領會,把握精髓,融會貫通,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適應新形勢下政工工作的需要。要進一步挖掘和借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拓展主體實踐活動的載體和手段,確保主體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心組學習制度、理論學習考核制度等。要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上下功夫,潛心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真正做到鑽進去,曉悟大義,心領神會,並能走出來,化為思路,自覺應用,解決問題。不同政工幹部要區別不同情況根據自身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開展學習,把學習作為一種覺悟、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責任,努力建設學習型企業。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帶着感情做好新形勢下的職工羣眾工作。不是惻隱之心,而是政治責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價值取向;不是權宜之際,而是根本要求。做好這項工作,可以知民心、察民情、體民意、解民難,密切黨羣幹羣關係,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帶着感情做好新形勢下的職工羣眾工作,可以推行“三不”工作法:一是從遠到近,不搞“背靠背”。教育引導各級政工幹部在認識上從“高高在上”、“自以為是”中擺脱出來,把接訪當作密切幹羣關係的民心工程;感情上克服“好人不告狀,告狀不是好人”的對立情緒;情緒上正面交流,袒露心扉,防止矛盾激化。二是由虛入實,不搞“空對空”。察實情,見微知著,一葉知秋;説實話,言之有理,查之有據;辦實事,能辦的竭盡全力辦,難辦的想方設法辦,不能辦的解釋清楚。三是以柔克剛,不搞“硬碰硬”。遇到言辭激烈、行為失範的羣體上訪,要臨而不驚、處而不亂、冷靜觀察、笑臉相迎,切異脣槍舌劍、爭高論低,防止火上澆油;對“死纏硬磨”者提出的複雜問題,要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防止再有新的過激行為;對態度粗暴的上訪者,要以細對粗,細語輕言、和風化雨,消除其積蓄的怨怒,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克服少數政工幹部“貴族化”傾向,培養政工隊伍為民、務實、廉潔的良好作風。調研中,46%的被調查者反映,在政工隊伍中間,有生活上講究排場,作風上脱離羣眾、高高在上,工作上醉心應酬、追風逐浪等現象。這一現象被認為是“貴族化”傾向。出現這一傾向的根本原因在於少數政工幹部放鬆了黨性修養,淡化了宗旨觀念,丟掉了職工羣眾是企業的主體和創造者這一基本觀點。在掌握了一點權力後,自以為高人一等,從而滋生出“貴族化”傾向。在他們看來,手中的權利不是職工給的,而是上級領導給的或個人爭取來的。甚至有的認為自己憑努力當了官,享受一點是應該的。“貴族化”傾向發展下去,害莫大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要克服“貴族化”的傾向,首先,應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境界。政工幹部任何時候都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牢記宗旨。其次,必須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些政工幹部走上腐敗犯罪道路,大多是從生活上不節儉開始的。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能夠使人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能夠發揮砥礪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工幹部應將節儉意識貫穿於履行職責、行使權力的過程中,用有限的財力、物力為職工羣眾創造最大的效益。再次、必須密切與職工羣眾的聯繫,不斷增強公僕意識。只要心裏時刻裝着職工,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自然就會得到職工的擁護和支持。同時,政工幹部每年應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深入基層,真學、真幫、真幹,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辦職工所需,努力為職工多辦好事、實事,以此取信於民。

(二)重才育才,為年輕政工幹部成長成才開通“綠色通道”

黨的xx大報告提出,“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統籌抓好以高層次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貫徹落實xx大的這一精神,需要對培養造就年輕政工幹部的重要性、緊迫性有深刻的認識。針對當前政工隊伍年齡老化、青黃不接的現狀,應從實際出發,不斷加強對年輕政工幹部培養的引導和管理,積極探索發揮年輕政工幹部作用的有效途徑和辦法,確保年輕政工幹部進得來、留的住、用的好。

選準、用好政工幹部,為科學發展提供組織保證。要創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把那些德才兼備、政治上靠得住、工作業務精、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勇於創新、善於開創工作新局面的年輕優秀幹部選拔到各級政工崗位上來,以此改善政工隊伍的年齡結構,適應新形勢下政工工作的需要。在選拔中,注重在施工一線培養、鍛鍊和發現人才,研究制定“領導來自基層,幹部出自一線”的具體措施,加大從基層和施工一線選拔政工幹部的力度,鼓勵和引導機關優秀年輕政工幹部到一線施展才能、建功立業,使基層和施工一線成為政工幹部成長進步、脱穎而出的主陣地。加強後備幹部的補充、培養、鍛鍊和使用,通過上掛、下派、到基層部門或到一線任職等多種途徑,切實加強後備幹部的培養。繼續探索以差額推進、差額考察、差額醖釀、差額表決為主要內容的幹部差額選拔任用工作;積極探索科學的幹部考察、選拔任用工作新機制,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進一步規範會議投票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工作,完善兩種方式相互佐證的具體辦法,注重通過談話瞭解幹部的深層次問題。實行分層次分批推薦和加權計分。不搞“一人一票”的簡單相加。進一步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各級政工幹部的積極性,為科學發展提供組織保證。同時,在選拔用人中,要堅持選拔與淘汰並重,不斷健全科學的考核、選拔機制。堅持按照“風清氣正、確保質量、好中選優、公開公平公正”的總體標準,嚴格程序、嚴明紀律、嚴格監督,把那些熱愛政工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進來、穩定下來、使用起來,讓他們為企業發展作貢獻。此外,要把那些只把政工崗位作為過渡、作為跳板,不安心工作,掛名不辦事、出勤不出力,業績不明顯、工作能力差、羣眾不認可的,經組織考察確定後,堅決清退出政工隊伍。

健全激勵機制,開通年輕政工幹部成長成材“綠色通道”。各級黨組織要關心一線政工幹部。一是經常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協調解決他們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儘可能改善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二是對羣眾認可、工作突出的,給予充分肯定,鼓勵他們紮實幹好工作;表現突出,具備條件的要培養他們向黨組織靠攏。三是對榮譽稱號的表彰,要與行政幹部一同看待,給政工隊伍分配一定名額。從近幾年看,政工幹部只有推薦的權利,沒有享受的待遇。有的政工幹部説,政工沒幹頭,前途沒奔頭,獎勵沒盼頭。勢必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從而提高政工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四是開通年輕政工幹部成長成材的“綠色通道”,對有才幹、有事業心、有較強能力的、工作成績突出且羣眾認可度高的,要積極創造條件,給他們搭建更好的成長平台。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4

一、政工隊伍建設現狀的分析

在調研中大家認為,從中國鐵建到公司黨委高度重視政工隊伍建設。各級黨委從實際出發,認真貫徹中國鐵建總公司黨委要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層單位配備了黨支部書記。從總體上看,當前政工隊伍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在企業全面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各級政工幹部自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不斷增強。三是各級政工幹部把黨建工作融入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推進了企業的全面建設。四是深入抓好反腐倡廉,落實“三重一大”,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實施民主決策,減少決策失誤,起到了較好的監督作用。五是通過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優勢,為穩定員工隊伍、構建和諧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六是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各級政工幹部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施工生產,在唱響發展主旋律、打好建築市場主動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當前政工隊伍還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一是體制的原因,影響了基層政工隊伍尤其是黨組織第一責任人的本來位置,造成政工隊伍的不穩定性,53%的被調查者認為書記難當,政工難做。二是由於削弱了黨的政治領導,失去了黨組織在企業中的核心位置,使企業重大問題難以監督,個人説了算的現象在一些單位表現突出,違規違紀現象有所抬頭,反腐倡廉成了一句口號。三是宗旨觀念、公僕意識不強。有的單位政工幹部公僕意識淡薄,對員工缺乏真感情,關心職工羣眾疾苦不夠,滿足於在接待上訪中解決問題,忽視深入基層,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中;少數政工幹部作風不夠紮實,有時僅滿足於召開會議、下發文件、部署工作;在督促落實的過程中,聽彙報多,實地檢查少,跑面多,跑點少,工作方法還不夠細緻。四是部分政工幹部不注重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業務鑽研,缺乏一定的理論功底,説話毛躁,辦事粗糙,不可打造。部分政工幹部自我要求不嚴,憑經驗按部就班,創新意識、進取意識跟不上新形勢政工工作的節拍,有時候用一般的工作紀律、工作要求代替了黨的先進性和與時俱進的要求,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政工工作的需要;部分政工幹部沒有跳出“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桎梏,仍採取粗放型管理的老辦法,與施工生產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五是精神狀態需作進一步調整,在機關的同志感到無所事事,在基層的同志感到有壓力無動力;有相當部分的同志認為政工幹部有職無權,難以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不安心政工工作;六是目前政工隊伍老化,而對年輕政工幹部的培養又缺乏力度,二至三年內將出現青黃不接。

二、政工隊伍存在問題的原因

——放鬆自我修養是政工隊伍存在問題的內在根源。主觀因素表現為部分政工幹部忽視對馬列主義基本理論、黨的基本規章制度以及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學習,放鬆了世界觀的改造。理論虛無主義思想在政工幹部中佔有一定市場,很難在理論學習上投入足夠時間和精力,很難靜心思考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缺乏理性思考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的創新和深入開展。客觀因素表現為少數政工幹部缺少必要的嚴格的黨內生活鍛鍊。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一大批優秀中青年政工幹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45歲以下的政工幹部已成為政工隊伍的主體。這些同志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思維敏鋭、年富力強、充滿活力、具有良好的改革創新精神。但他們大多成長經歷比較順利,缺乏艱苦環境的磨練,缺乏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的薰陶,致使一些同志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措施不力是政工隊伍思想政治方面存在問題的關鍵。長期以來,黨組織特別是上級黨組織對思想政治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對政工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要求更多的是倡導性和原則性的,缺乏剛性制度作保證,缺乏配套制度作支持,缺乏有效機制作約束,“高壓線”不帶電,致使有的政工幹部特別是黨的一把手把思想政治建設看成是軟指標,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會上強調,會後忘調;平常忽視,出了問題才重視。有些單位對政工幹部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除界會考察、年終考核外,難以及時瞭解幹部平時的表現;組織監督在一些單位還比較薄弱,看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到。尤其是近年來企業行政一把手權力過於集中,加上監督機制不完善,致使對企業和項目行政主管監督難,存在監督盲點和監督空當的現象。

——多樣化的客觀環境對政工隊伍產生直接影響。社會經濟成分和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及其發展,使價值取向多樣化,有的政工幹部不能正確把握人生觀、價值觀,迷失了政治方向;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多樣化,導致各種物質利益刺激的強度日益加大,追求個人利益的趨利性侵蝕人們的思想,以致極少數政工幹部把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帶進黨的政治生活,把權力、地位作為與利益交換的“籌碼”,經不住權錢的誘惑,產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

——基層黨建工作與企業快速發展和科學發展的新形勢不相適應是影響政工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當前建築企業大集團施工生產快速發展,而基層黨建工作並沒有與此同步加強。上級黨委重視發揮基層黨組織對施工生產的服務作用,而輕視基層黨組織的自身建設;過多精力用於應付組織、協調,不能充分發揮對基層黨組織的領導、監督作用。部分單位重行輕政比較明顯,對同級黨政領導實行“階梯式獎勵”,挫傷了政工幹部的積極性,使政工幹部在感情上難以接受,83%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工幹部沒幹頭;在基層政工幹部選拔上,仍然存在“經驗主義”的錯誤,往往選派一些老同志出任書記,客觀上造成了年輕同志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閲歷,加劇了青黃不接的趨勢。

三、政工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新形勢下政工隊伍建設,要在總結和繼承過去好的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政工隊伍的實際情況,突出重點,着力增強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着力增強政工隊伍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增強政工隊伍的活力;突破難點,在提高政工隊伍整體素質上下力氣,在選準、配強、用好政工幹部上下功夫,在制定有關制度辦法的剛性約束上出新招,從而把整個政工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推進企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一)加強政工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提高服務科學發展的實戰能力

認真學習特色理論體系,提高政工隊伍理論水平。按照黨的17大的部署和要求,組織政工幹部進一步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切實抓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政工幹部工作。在全面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依託黨校培訓的同時,各級中心組要克服工學矛盾,認認真真的學習、與時俱進的學習、持之以恆的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使學習成為不斷增強政治上堅定,理論上清醒的過程;各級政工幹部要廣泛涉獵多方面的知識,不斷拓展學習領域,完善知識結構,更新知識體系,從而應對各種複雜的政治局面;對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和新知識,必須反覆學習,深刻領會,把握精髓,融會貫通,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適應新形勢下政工工作的需要。要進一步挖掘和借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拓展主體實踐活動的載體和手段,確保主體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心組學習制度、理論學習考核制度等。要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上下功夫,潛心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真正做到鑽進去,曉悟大義,心領神會,並能走出來,化為思路,自覺應用,解決問題。不同政工幹部要區別不同情況根據自身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開展學習,把學習作為一種覺悟、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責任,努力建設學習型企業。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帶着感情做好新形勢下的職工羣眾工作。不是惻隱之心,而是政治責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價值取向;不是權宜之際,而是根本要求。做好這項工作,可以知民心、察民情、體民意、解民難,密切黨羣幹羣關係,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帶着感情做好新形勢下的職工羣眾工作,可以推行“三不”工作法:一是從遠到近,不搞“背靠背”。教育引導各級政工幹部在認識上從“高高在上”、“自以為是”中擺脱出來,把接訪當作密切幹羣關係的民心工程;感情上克服“好人不告狀,告狀不是好人”的對立情緒;情緒上正面交流,袒露心扉,防止矛盾激化。二是由虛入實,不搞“空對空”。察實情,見微知著,一葉知秋;説實話,言之有理,查之有據;辦實事,能辦的竭盡全力辦,難辦的想方設法辦,不能辦的解釋清楚。三是以柔克剛,不搞“硬碰硬”。遇到言辭激烈、行為失範的羣體上訪,要臨而不驚、處而不亂、冷靜觀察、笑臉相迎,切異脣槍舌劍、爭高論低,防止火上澆油;對“死纏硬磨”者提出的複雜問題,要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防止再有新的過激行為;對態度粗暴的上訪者,要以細對粗,細語輕言、和風化雨,消除其積蓄的怨怒,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克服少數政工幹部“貴族化”傾向,培養政工隊伍為民、務實、廉潔的良好作風。調研中,46%的被調查者反映,在政工隊伍中間,有生活上講究排場,作風上脱離羣眾、高高在上,工作上醉心應酬、追風逐浪等現象。這一現象被認為是“貴族化”傾向。出現這一傾向的根本原因在於少數政工幹部放鬆了黨性修養,淡化了宗旨觀念,丟掉了職工羣眾是企業的主體和創造者這一基本觀點。在掌握了一點權力後,自以為高人一等,從而滋生出“貴族化”傾向。在他們看來,手中的權利不是職工給的,而是上級領導給的或個人爭取來的。甚至有的認為自己憑努力當了官,享受一點是應該的。“貴族化”傾向發展下去,害莫大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要克服“貴族化”的傾向,首先,應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境界。政工幹部任何時候都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牢記宗旨。其次,必須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些政工幹部走上腐化犯罪道路,大多是從生活上不節儉開始的。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能夠使人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能夠發揮砥礪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工幹部應將節儉意識貫穿於履行職責、行使權力的過程中,用有限的財力、物力為職工羣眾創造最大的效益。再次、必須密切與職工羣眾的聯繫,不斷增強公僕意識。只要心裏時刻裝着職工,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自然就會得到職工的擁護和支持。同時,政工幹部每年應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深入基層,真學、真幫、真幹,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辦職工所需,努力為職工多辦好事、實事,以此取信於民。

(二)重才育才,為年輕政工幹部成長成才開通“綠色通道”

黨的17大報告提出,“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統籌抓好以高層次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貫徹落實17大的這一精神,需要對培養造就年輕政工幹部的重要性、緊迫性有深刻的認識。針對當前政工隊伍年齡老化、青黃不接的現狀,應從實際出發,不斷加強對年輕政工幹部培養的引導和管理,積極探索發揮年輕政工幹部作用的有效途徑和辦法,確保年輕政工幹部進得來、留的住、用的好。

選準、用好政工幹部,為科學發展提供組織保證。要創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把那些德才兼備、政治上靠得住、工作業務精、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勇於創新、善於開創工作新局面的年輕優秀幹部選拔到各級政工崗位上來,以此改善政工隊伍的年齡結構,適應新形勢下政工工作的需要。在選拔中,注重在施工一線培養、鍛鍊和發現人才,研究制定“領導來自基層,幹部出自一線”的具體措施,加大從基層和施工一線選拔政工幹部的力度,鼓勵和引導機關優秀年輕政工幹部到一線施展才能、建功立業,使基層和施工一線成為政工幹部成長進步、脱穎而出的主陣地。加強後備幹部的補充、培養、鍛鍊和使用,通過上掛、下派、到基層部門或到一線任職等多種途徑,切實加強後備幹部的培養。繼續探索以差額推進、差額考察、差額醖釀、差額表決為主要內容的幹部差額選拔任用工作;積極探索科學的幹部考察、選拔任用工作新機制,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進一步規範會議投票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工作,完善兩種方式相互佐證的具體辦法,注重通過談話瞭解幹部的深層次問題。實行分層次分批推薦和加權計分。不搞“一人一票”的簡單相加。進一步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各級政工幹部的積極性,為科學發展提供組織保證。同時,在選拔用人中,要堅持選拔與淘汰並重,不斷健全科學的考核、選拔機制。堅持按照“風清氣正、確保質量、好中選優、公開公平公正”的總體標準,嚴格程序、嚴明紀律、嚴格監督,把那些熱愛政工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進來、穩定下來、使用起來,讓他們為企業發展作貢獻。此外,要把那些只把政工崗位作為過渡、作為跳板,不安心工作,掛名不辦事、出勤不出力,業績不明顯、工作能力差、羣眾不認可的,經組織考察確定後,堅決清退出政工隊伍。

健全激勵機制,開通年輕政工幹部成長成材“綠色通道”。各級黨組織要關心一線政工幹部。一是經常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協調解決他們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儘可能改善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二是對羣眾認可、工作突出的,給予充分肯定,鼓勵他們紮實幹好工作;表現突出,具備條件的要培養他們向黨組織靠攏。三是對榮譽稱號的表彰,要與行政幹部一同看待,給政工隊伍分配一定名額。從近幾年看,政工幹部只有推薦的權利,沒有享受的待遇。有的政工幹部説,政工沒幹頭,前途沒奔頭,獎勵沒盼頭。勢必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從而提高政工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四是開通年輕政工幹部成長成材的“綠色通道”,對有才幹、有事業心、有較強能力的、工作成績突出且羣眾認可度高的,要積極創造條件,給他們搭建更好的成長平台。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5

一、公務員隊伍現狀

截止XX年5月31日,經貿局行政編制24人,現有行政在編人員20人(本局行政佔編19人、供銷社佔編1人) ,其中:正科領導5人(含非領導職務3人)、副科級領導13人(含非領導職務6人)、科員2人,分別佔局公務員總數的25%、65%和10%,缺編4人。具研究生學歷的1人、佔5%,大學學歷6人,佔30%;專科學歷的9人,佔45%,高中(中專)以下4人,佔20%。40歲以下為0,41歲至45歲2人、佔10%,46歲至50歲5人、佔25%,51歲至54歲6人、佔30%,55歲至59歲7人、佔35%。

二、當前公務員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1、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與新時期、新任務的要求還有差距。隨着打造中國筍竹城和建設海西區發展目標的確立,需要一批掌握現代經濟管理、企業經營管理、各類法律法規知識和綜合文字能力的複合型行政管理人才。從我局公務員學歷看,雖然大專以上學歷佔80%,但大部分是通過函授等繼續教育的形式取得學歷,正規全日制大學畢業者很少,因此在行政管理、公文寫作及辦公自動化、網絡化等基本技能方面還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從知識結構看,公務員隊伍專業結構比較單一,熟悉法律、金融、信息技術以及市場經濟和現代行政管理的人較少,既使有也是參加工作後脱產、半脱產的進修學歷,基礎不夠紮實,對經濟政策、行業產業政策和管理知識掌握不夠充分。

2、公務員隊伍老中青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局機關公務員整體年齡偏大,均在41歲以上,其中,41歲至45歲2人、佔10%,46歲至50歲5人、佔25%,51歲至54歲6人、佔30%,55歲至59歲7人、佔35%。年輕幹部嚴重缺乏,多年沒有考錄公務員,隊伍年齡老化趨勢明顯,出現年齡斷層現象。個別公務員觀念落後、停滯不前,工作方式和行為方式有時出現按部就搬,創新能力不夠, 創新意識和主動服務意識有所淡化。不求發展、但求穩定、在崗待退的心態較為明顯。

3、輪崗交流沒有形成正常化機制,機關一般幹部交流的渠道和途徑太少,相當部分人員調進機關單位一直幹到退休,“黑髮進、白髮出”的現象普遍存在,長期以來機關幹部缺乏活力。從我局情況看,除領導工作調任外,就有24人沒有機關跨部門交流工作的經歷。另一方面,從機關內部看,職位交流的力度不夠,除一小部分調整外,業務股室之間的交流輪崗太少。

4、業務學習培訓的力度不夠,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夠強,目前培訓以理論、形勢教育為主,除專業性強的會計統計外,針對部門實用的管理及法律法規知識培訓不多。

三、對策與建議

1、以提升公務員整體素質、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為目標,大力加強公務員能力建設。

以大規模公務員培訓為平台,根據單位性質和職位的特點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培訓計劃,突出對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確保每名公務員一年參加各類培訓的時間。圍繞電子政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國際貿易商務等課題,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授課輔導,不斷更新公務員理論和業務知識,提升公務員綜合素質,培養沉穩、幹練的工作作風。增強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着重提高公務員的政治鑑別力、抵禦腐朽思想侵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和處理改革、發展、穩定諸多複雜問題的能力,建設一支綜合行政能力較強的公務員隊伍。

2、抓好公務員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形成科學的公務員隊伍結構。

一是加大引進高素質人才的力度,改善隊伍結構。選拔年輕優秀人員充實機機關崗位,堅持逐年考錄製度,每年面向社會招考公務員應保持一定比例,做好年輕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工作,逐步優化公務員隊伍年齡結構,同時在幹部調整時應充分考慮各部門年齡梯次的因素,有效避免年齡斷層現象。二是加快引進經濟管理、招商引資、法律文祕等方面人才,在人才使用上大膽突破常規採用兼職、聘任等方式充實到行政管理崗位,優化公務員隊伍知識結構。對有的輔助性職位,可逐步實行聘任制,為用人單位提供合法、便捷的用人方式。

3、加大公務員交流力度,多崗位鍛鍊公務員,增強機關活力。

一是要建立公務員崗位輪換制度。在不影響業務開展的情況下,對在同一崗位任職滿3年以上的人員應進行崗位調整,促進機關內部的幹部流動,培養機關幹部的“多面手”能力,增強內部活力,促進機關廉政建設,推動機關工作的開展。二是在把握適當、適度、適時的原則下,採取跨部門競爭上崗等方式加大公務員交流力度。既要堅持工作性交流,也要重視培養、使用性交流。要捨得把本單位、本部門的優秀幹部交流出去。三是公務員交流的數量要適度,要保持本單位、本部門有足夠的業務骨幹,確保各項任務的完成。每年保證公務員的輪崗率達到一定比例,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部分公務員到上級機關。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6

公務員是黨和國家政策法規最基層的執行者、落實者,隊伍龐大,貼近基層,直接影響黨和政府的行政效能與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對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整體執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期, 為掌握公務員隊伍的情況,我對我鄉公務員隊伍管理進行了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我鄉行政編制共24個,實有在崗公務員共21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5人,大專學歷9人,中專(高中)學歷7人;35歲以下7人,36至44歲4人,45歲以上10人;正科級幹部4人,副科級幹部9人,科員8人。

二、公務員隊伍建設取得的成效

幾年來,我鄉積極學習貫徹黨的17大會議精神,切實以<<公務員法>>的貫徹實施為基礎,緊緊圍繞思想、能力、制度和作風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強化管理手段,着力抓好公務員執政能力建設,有效推進公務員隊伍朝着規範化、廉正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是公務員理論知識得到不斷充實和提高。通過加強在職公務員培訓工作, 有針對性的對公務員進行政治理論、法律等多方面知識的補充和加強,公務員知識面明顯變寬,能力得到顯著增強,為進一步優化公務員隊伍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公務員隊伍管理不斷規範化科學化,依法行政、執政為民意識明顯增強。在加強公務員隊伍管理的同時,我鄉進一步強化了對公務員履行職務過程的監督,全面推行“五亮化”制度,主動接受人民羣眾監督,讓羣眾瞭解辦事程序和相關政策。

三是公務員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不斷加強。近年來,我鄉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加強公務員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引導廣大公務員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增強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認真遵守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真正把讓人民滿意作為自己永恆的追求,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自覺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三、公務員隊伍存在的問題

一是基層幹部力量嚴重缺乏。由於基層經濟、文化相對比較落後,新進公務員不願意在基層工作,覺得工作難出成績,不會得到提拔重用,只要一有機會就往上調。有些有能力的幹部名義是在鄉鎮,實際上都被上級機關以借調、抽調的名義調走使用,而且一用就是若干年,實際工作卻是在上級機關,所以導致在分配工作的時候,總是難以找到合適的幹部。致使基層公務員得不到補充,原有工作人員,因具有專業化能力人才較少,工作任務繁重,普遍出現了一人多崗多責現象,嚴重製約着基層經濟的發展。

二是晉升機制不平衡。在晉升制度方面,現有的公務員職務晉升制度還遠未達到穩定、健全、科學的程度。在基層,40多歲的幹部應該是相當適合的,又相對年輕,又有經驗,可是在幹部的提拔上卻因為年齡“一刀切”往往沒有了機會,從而失去了動力。在幹部制度的問題,應該是不拘一格,誰有本事誰上。像現在在基層,有些年輕幹部沒有實際經驗,加上動機不純,就是來鍍金的,所以羣眾工作能力相當欠缺。

三是老齡化嚴重,基層公務員嚴重缺少。從我鄉目前情況看,公務員隊伍逐步呈現老齡化趨勢。在崗公務員年齡普遍較大,公務員隊伍“青黃不接、斷檔缺位”等現象普遍存在。許多業務量較大和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崗位公務員缺乏。隨着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部分公務員因年齡等原因從領導崗位轉任非領導職務,轉任後多數是隻享受待遇,不再接受具體工作,出現“有事無人做,有人無事做”現象。

四是幹部考核體系不科學,沒有建立能上能下、退出機制。現在只要是當上了公務員,就是進了保險箱,除了犯重大錯誤之外,誰也不能奈何於他?而且即使有錯誤,你也不敢動真格,因為他們要麼有靠山,要麼就跟你死纏爛打。由於沒有制度的跟進,很多時候都是領導在承擔,可誰又願意個人去幹得罪人的事呢?

四、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幾點意見和建議。

1、建立合理的公務員交流和流動機制,改變鄉鎮公務員交流和流動的現有模式。儘量減少上面派員任鄉鎮領導職務,使長期在鄉鎮工作的優秀公務員有更多的晉升機會;建立公務員大交流機制,有計劃地對鄉鎮和上級領導進行交流,促進公務員的合理流動,及時更新和充實鄉鎮公務員隊伍,解決鄉鎮隊伍“青黃不接”的問題。

2、切實提高鄉鎮公務員的生活待遇。通過政策調控,縮小鄉鎮政府公務員和縣城工作的公務員收入差距,並與其他非公務員幹部在待遇上有所差別。同時,減少攤派性支出,切實提高基層公務員生活水平。

3、加大鄉鎮公務員培訓力度。立足當前,適應農村工作需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快以科技、經濟、管理、法律等知識為重點的培訓,儘快提高鄉鎮公務員幹事創業的能力;選派潛質好的人才進行掛職鍛鍊或再進修,讓終日在基層第一線忙於事務的公務員,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幫助鄉鎮公務員快速成長。

4、建立績效機制。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獎懲分明,對一些在某個工作崗位上工作時間長,又沒有明顯工作實績的公務員要

及時進行調整交流;對有開拓精神、工作突出的給予重獎或提拔,進一步提高鄉鎮公務員工作積極性,讓鄉鎮公務員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農民。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7

按照省委組織部關於開展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專題調研的要求,7月中旬至9月下旬,我們會同市直有關部門,圍繞__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及障礙性因素等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調研主要採取聽取情況和下發調查問卷兩種形式進行。期間,重點調查了磐石市、高新區開展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情況,走訪了北華大學、中國農科院左家特產研究所

、中油__石化公司、中油吉化集團公司、__化纖集團公司、市中心醫院等十幾家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工作座談,並分別由市人事局、中小企業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國資委下發了調查問卷,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全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一、__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__市現有各類人才總量為32.37萬人,其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87萬人、專業技術人才12.22萬人、技能人才8.32萬人,農村實用人才6.92萬人。副高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才、規模以上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技師以上技能人才等高層次人才2.22萬人,佔全市人才總量的6.7%。(此次調研未含高層次黨政人才)

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全口徑統計數據10788人,佔全市專業技術人才的8.8%和全市人才總數的3.3%。其中國突7人,國貼99人、省突46人。(見附表)

從職業分佈上看,教育方面佔34.5%、工程技術方面佔28.3%、衞生技術方面佔13.1%、經濟方面佔7.6%、會計方面佔6.9%、科研方面佔3%,其他人才佔6.6%。(見附表)

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全口徑統計數據4866人,佔全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26%,佔全市人才總數的1.5%。(見附表)

其中,國有企業2394人(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企業高管),民營企業2472人(規模以上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及規模以下企業中副高級職稱以上的經營管理人員)。

技師以上高技能人才:全口徑統計數據5850人,佔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總數的9.8%,佔全市人才總數的1.8%,佔全市技能勞動者的1.6%。(見附表)

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做法和經驗

近幾年來,__市委、市政府對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非常重視,積極強化措施、創新制度,營造有利於高層次人才成長的環境和氛圍,並且打破常規,構築域外高層次人才、智力引進 “綠色通道”,營造了良好的高層次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政策環境。幾年來,各企事業單位人才意識顯著提高。大多企事業單位都能把人才工作同單位自身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狠抓培養、引進和使用幾個環節,突出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工作效能,在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1.注重人才培養,不斷壯大高層次人才隊伍。調研中發現,多數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培養工作都比較重視,注重通過崗位鍛鍊和繼續教育提高各類人才的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促使他們向高層次方向邁進。__石化公司把人才興企戰略作為公司四大發展戰略的基礎戰略,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養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舉措,提出力爭到20__年培養3000名高層次專業人才。他們採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積極與華東理工大學合作,開辦機電一體化和化學工程等專業的碩士培訓班,培養公司需要的高層次專業人才。三年來他們選送5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進入培訓班學習,使這些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迅速增長。他們還注重在業務實踐和項目攻關中培養高層次人才,既達到了人才培養的目的,又使公司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北華大學建立了以科研項目為依託的學術帶頭人培養機制,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設立跨領域研究項目,鼓勵教師和科研人員申報。學校為他們提供資金、設備等一切必需條件。幾年來,學校共確立了350多個科研項目,提供科研經費4000餘萬元,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學術帶頭人和高層次科研人才。學校還積極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國內國際學術交流活動。__化纖集團注重選拔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專門培養。根據企業長遠規劃,集團近幾年先後選送100餘名優秀幹部到青島紡織工業大學、天津紡織工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高等院校學習。為了激發員工的創造潛能,公司還推出了創新理念,鼓勵創新、寬恕失敗。他們投資1600萬元建立了小實驗廠,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大膽進行課題實驗。目前,該公司已有8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的研究課題分別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的科研獎。 市中心醫院在全市衞生系統實施了“學科帶頭人三個梯隊建設標準”,從思想品德、業務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嚴格的規範,為人才向高層次發展設計出了清晰的發展軌跡。為了促進人才成長,醫院每年拿出30萬元用人才培訓、進修和外出考察學習。

2.加強人才引進,積極利用域外高層次人才、智力。根據事業發展的需要,幾年來__市許多企事業單位都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讓域外高層次專業人才為我所用。__華星集團公司為引進和發揮高層次人才作用,在上海市成立了研發中心,吸納了一批國內電子行業的優秀人才為本企業服務。__遠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了吸引高層次人才,專門在北京設立了投資公司和銷售總公司。這樣,招聘的高級技術人員可以生活、工作在北京,為企業效力,有效解決了北方城市引人難的問題。市中心醫院幾年來引進十幾名具有專業特長的優秀人才來醫院安家落户,使心內科、心外科、骨科、燒傷科、消化科等科室迅速壯大,業務技術水平迅速提升。

為了促進吸引、引進人才,磐石市出台了《關於鼓勵引進人才、資金、技術的若干規定》,對急需緊缺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在政策、服務、待遇、環境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保障措施。該市設立了“一站式”人才引進窗口,實行人才引進限時辦理制度。幾年來,配合企業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近百人。__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努力構建人才“高地”,吸引高層次人才進區創業發展。他們除了建立大學科技園、歸國留學生創業園、軟件園、民營科技園等孵化器,為高層次人才進區提供發展空間和載體外,還制定實施了許多激勵舉措,如給到高新區企業工作的高級技術、管理人員以特殊貢獻津貼;給在國外獲得碩士以上學位或帶國際先進科研成果進區領辦、創辦企業的留學人員以資金支持等。幾年來,高新區吸引了近千名高層次專業人才進區工作。

針對內陸城市引才困難的實際,一些企事業單位創新觀念,實施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高層次智力柔性引進辦法。__石化公司通過組建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吸引高層次科研人員進站研究,提高對高、新、尖技術的研究開發能力。目前幾項國家863重點技術攻關項目都取得可喜成果,有的產品已經投入批量生產。中心醫院規定所有的業務科室都要與國內、省內知名醫院的對口科室或知名專家建立廣泛的、長期的、穩定的業務協作關係,定期與他們進行溝通和聯繫,定期請上級醫院知名專家來院進行現場手術示教、學術講座、專題講課、技術答疑。通過實施這樣的舉措,該院不僅解決了棘手的針對疑難病症和重大手術缺少專家的難題,同時智力引進帶動該院一大批人才的快速成長。

3.運用科學激勵手段,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很多企事業單位都能夠大膽探索,不斷創新激勵機制,給一流人才以一流報酬、一流待遇。__石化公司提出,讓一流的人才獲得一流的回報。為了激勵高層次人才發揮工作效能,他們規定博士畢業的高層次人才月工資最低5000元,年收入10萬元以上;碩士月工資最低20__元,年收入5萬元以上。此外,他們積極建立兩級專家隊伍。目前已經評出20餘名高層次專業技術專家,單獨發放專家津貼。__永大集團為了激勵高層次人才,在人才進企之初就先給買一套住宅,並根據技術水平給予7至10萬的年薪。對帶有成熟高科技產品的科技人員,他們還允許其以一定比例進行技術入股。一汽__輕型車廠為了抓住關鍵人才,經過層層選拔,確定了100名人才為企業“核心人才”,規定不管企業經濟效益如何,這些人才的工資都不得少於年薪3萬元。同時,廠裏為了體現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價值,在企業非領導職務中建立三級主查制度,讓他們分別享受廠級、處級、科級待遇。中國農科院左家特產研究所針對科研人員流失嚴重、現有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的實際,啟動了“優秀人才工程”,提出設備、經費、待遇向高層次科研人員傾斜,實現人才、設備、經費、待遇的有機整合。他們提出,每年在研究人員中評出10名優秀人才,除獎金獎勵外,在市內為每位優秀人才購置一套價值在20萬元左右的住房。遠東藥業集團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實施了高薪高職、技術入股、期權獎勵等一系列激勵制度。

三、主要問題及障礙性因素

與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__和振興__老工業基地的要求相比,目前__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主要問題

1.高層次人才相對短缺。__市高層次人才數量佔全市人才總量的比例偏低,尤其企業家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少。從數字上看,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僅佔全市人才總量的3.3%,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僅佔全市人才總量的1.5%,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方面也是這樣。我們一直自認為技能人才資源豐富,但技師以上高技能人才僅佔全市技能勞動者的1.6%,明顯低於全國4%的平均水平。

2.高層次人才結構和分佈不夠合理。從結構上看,高層次人才大多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而只有一少部分在企業。據__市人事局今年開展的人才調查數據表明,__市所屬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83.23%在事業單位,而在企業的僅佔16.77%。(見附表)

此表由市人事局提供

企業是推進自主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僅有1/6在企業這種結構顯然對建設創新型__極為不利。

從職業分佈上看,高層次人才多分佈在社會公共事業部門,就專業技術類人才來説,僅教育方面的人才就佔1/3強。而在經濟部門,特別是生產一線從事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的人才則非常少。高層科研人才僅佔高層專業技術人才的3%,佔全市人才總量的0.01%。

3.高層次人才層次和能力有待提高。我市被列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一萬餘人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為1831人,僅佔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的17%。__市有不少大學、科研院所和吉化等中直大型企業,但院士級國家高端人才卻一個也沒有。__市被列為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近五千人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僅為374人,佔7.7%。嚴格意義上説,這些高層經營管理人才還僅僅是一個大體的人才範圍和數字上的把握,即“數”的概念,而不是“質”的概念。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具有卓越企業經營管理才能和現代管理理念的企業家微乎其微。

4.高層次人才作用發揮不夠好,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問卷調查顯示,僅有30%左右的高層次人才認為自己在單位較好地發揮了作用;而60%左右的人認為工作任務不飽合或無事可做;10%左右的人認為在單位根本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尤其嚴峻的是,近幾年人才流失問題越來越突出。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市屬單位流失到外地的高層次人才達220餘人,其中多數是各單位的中青年骨幹,包括各類專家近30人。流失的人才中,從專業分佈上看,醫療衞生、中國小教育和工程技術專業流失量相對較多,分別佔流失總量的50%、32%和12%。

綜上,目前__市高層次人才隊伍突出表現為兩個問題:一個是有利於推動自主創新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層次人才短缺,尤其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科技創新人才短缺;另一個是即使以往認為儲備比較多、目前相對佔有份額比較大的人才也正變得越來越少,比如衞生類、教育類高層次人才的大量流失。

(二)障礙性因素

客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低,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弱。

人才資源作為重要的資源和生產要素,其開發和配置受市場經濟規律影響。就人才培養來説,經濟發展水平低、經濟總量小的地區,人才培養投入也就相對要少,那麼產生的功效也勢必要小。就人才流動來説,受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流動規律影響,在開放的環境下經濟不發達地區就不易留住人才而往往要成為人才的主要流出地。顯而易見,__市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在客觀上不利於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

主觀方面:人才工作觀念、體制機制等方面都存在突出問題。

1.全社會尊重人才、愛護人才、重用人才的觀念沒有牢固樹立起來。調查發現,一些單位缺乏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意識,對人才重視不夠,在選人、用人上感情用事多,重才、惜人、愛才不夠。因不能被有效使用而導致的人才浪費問題比較突出。

2.缺乏科學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人才培養和使用之間脱節。一些單位雖然比較注重培養人才,但挖掘人才潛能、發揮人才長處不夠,培養和使用脱節。從整個社會上看,高層次人才培養與使用之間也缺乏有機的結合,人才培養不是針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各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來定向培養,而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幾年來,我市汽車、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光電子信息、現代中藥和生物製藥等重點產業都存在很大的高層次人才缺口。但目前沒有一套針對產業和企業發展需求來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科學工作機制。

3.人才開發的意識不強,開發投入少,作用小。主要表現在基層各企事業單位人才開發意識普遍還不夠強,沒有樹立起“人才投資為回報率最高的投資”的理念。基層企事業單位作為用人主體,在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上投入很少。人才工作的投入主要靠政府投入。在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資金投入上沒有形成全市上下一盤棋的格局。

4.人才評價和激勵措施不能有效落實。近年來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意見,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部門和單位習慣於原有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方式,致使一些政策措施得不到實際落實。

四、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人才工作宣傳,在全市營造人人關心人才、愛護人才的氛圍,樹立重視人才、重用人才的意識。要通過宣傳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到各類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要通過宣傳,引導各單位樹立人才投資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的理念和事業發展關鍵要靠人才的意識,把重視人才、重用人才變成一種自覺。

2.強化培養,完善結構,提升高層次人才素質。一方面要根據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定期蒐集數據,瞭解掌握全市各行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通過實施訂單培訓和人才培養,解決當前高層次人才缺口和人才能力、素質與現實需求不協調的問題。另一方面本着提升高層次人才層次、素質、能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着力實施“十百千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利用四到五年時間重點培養10名左右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家;培養100名左右通過自主創業、帶領企業快速發展、企業年銷售額過億元或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主;培養1000名左右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市場意識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職業經理人。要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學科建設,重點加強我市學科、技術帶頭人隊伍建設和創新團隊建設。依託國家、省重點項目、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及國家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人才政策,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善於搞科研攻關和技術攻關的科研專家、工程技術專家。要充分利用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東北之春”、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及省“拔尖創新人才工程”、“傑出青年科學研究計劃”、“高等學校松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振興__老工業基地急需人才海外培養項目”等人才培養載體,提高全市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整體素質。實施“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目標管理工程”,期間,重點培養工、農、醫、教育、文化、社科等十大類100名左右的學科帶頭人和附着於企業的100個左右創新團隊。要全力推進新技師培養倍增計劃,加快培養一批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及高新技術產業急需的知識技能型人才,重點培養機械、化工、電子信息以及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到末,全市要較“十五”新增高技能人才3.5萬人,其中培養新技師不少於5000人。要實施城鎮和農村創業人才及技術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利用5年左右時間培養1000名具有一定創業精神和市場開拓能力的城鎮、鄉村創業“小老闆”和一大批紮根農村,促進農業新技術推廣和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實施的高層次涉農技術人才。

3.加大資金投入,建立高層次人才 “四位一體”社會化培養和多元資金投入機制。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社會化培養和多元投入機制,解決人才培養與使用脱節以及人才投入資金“瓶頸”問題。建立並完善單位、個人、政府、社會“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機制和資金投入機制。一方面充分發揮黨委、政府在人才開發上的導向作用和對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方面人才培養上的資金支持、傾斜作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用人單位用才和育才兩個主體作用。同時讓人才本身分攤培養成本,並且廣泛吸收社會支持、捐助資金。

4.加強人才激勵機制建設,以科學的機制激發高層次人才創新、創造的熱情。要繼續推行並完善鼓勵各類人才尤其高層次人才兼職兼薪及領辦、創辦企業的人才政策;要建立並完善以技術或創新成果入股的相關制度;要大力倡導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形式,鼓勵企業以股權、期權獎勵給有重大貢獻的高層次人才;要加大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老工業基地振興有突出貢獻人才、實際應用人才、創新創造型人才的獎勵力度;加大對處於爬坡階段、攻堅階段和起支撐作用的人才支持、扶持力度;要針對不同類別、層次人才採取不同手段,實施有效激勵;要充分發揮政策槓桿、導向作用,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

5.完善“綠色通道”,加大急需高層次人才及智力的引進力度。要圍繞全市汽車、化工等五大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需求,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來去自由”的原則,積極吸引海外、域外人才;要不斷完善重大項目引才引智制度,以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項目吸引人才;要發揮海外留學人才創業園建設、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等科研平台對域外高層次人才的吸引作用,讓域外各類高層次人才、智力為我所用。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篇8

近期,我局組織力量採取統計調查、實地調研等方式,對全市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文化人才隊伍基本情況

統計調查顯示,截至20xx年5月,XX市共有文化從業人員738人,其中男性402人、女性336人。人員結構如下:

(一)行業分佈情況

從業人員中,從事藝術(含學校)類75人,佔10.2%;羣眾文化類326人,佔44.2%;圖書類122人,佔16.5%;文博類14人,佔1.9%;非遺類2人,佔0.3%;文化經營類2人,佔0.3%;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類39人,佔5.3%;其他管理人員9人,佔1.2%;公務員75人,佔10.2%;其他參公人員35人,佔4.7%;工勤人員39人,佔5.3%。

(二)區域分佈情況

從業人員中,分佈在市本級73人,佔9.9%;縣(市、區)級358人,佔48.5%;鄉鎮(街道)級307人,佔41.6%。

(三)年齡結構情況

從業人員中,年齡在35歲及以下253人,佔34.3%;36歲至45歲282人,佔38.2%;46歲至60歲201人,佔27.2%;61歲及以上2人,佔0.3%。

(四)學歷結構情況

從業人員中,獲得研究生學歷8人,佔1.1%;大學本科學歷239人,佔32.4%;大學專科學歷359人,佔48.6%;中專及以下學歷132人,佔17.9%。

(五)專業結構情況

從業人員中,有專業技術人員471人,佔從業人員總數的63.8%。其中,藝術(含學校)類59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2.5%;羣眾文化類281人,佔技術人員總數的60.0%;圖書類115人,佔技術人員總數的24.4%;文博類12人,佔技術人員總數的2.5%;非遺類2人,佔技術人員總數的0.4%;文化經營類2人,佔技術人員總數的0.4%。

(六)職稱結構情況

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0人;副高級職稱3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0.7%;中級職稱162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34.3%;初級及以下職稱296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62.8%。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創新引進機制,人才隊伍結構不斷改善。我市文化系統各單位十分注重建立、創新和落實人才引進機制,努力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近年來,通過優選、公選一批年齡輕、學歷高、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文化系統中來,為提升文化工作隊伍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創新培養機制,人才能力素質不斷提升。一是抓好學習培訓。每年全市文化系統各單位都要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並開闢進修學習的綠色通道,不斷提高文化人才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二是堅持“走出去” 拓展視野,強化素質,增強技能。利用外出學習、參觀、考察等機會,學習其他地區先進工作經驗,為提升我市文化工作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創新選用機制,用人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一是用活用好專業人才。一些單位大膽使用專業技術突出而又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級人才,使其走上領導崗位,有力地推動了文化工作的開展。一些單位還通過實施內部的改革改組,運用競爭上崗等激勵機制提拔使用年輕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有力地提高了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二是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在文化事業單位市圖書館、市文化館積極推行“內三制改革”,堅持競爭上崗,推行內部管理機制改革,努力營造想幹事、會幹事、幹好事、幹大事的濃厚氛圍;堅持聘用合同制,實行用人制度改革;嘗試進行績效考核分配製度改革,將本單位幹部職工工作業績與績效工資中的活工資部分掛鈎,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大力激發了幹部職工工作積極性,有效增強了文化發展活力。

(四)創新激勵機制,人才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一是對收入分配製度進行探索性改革。近年來,我市文化系統一些事業單位推行了崗位工資和效益工資。如一些單位實行了分類管理、績效掛鈎的崗位責任目標績效考核機制;一些單位根據各自經費來源情況,實行不同管理辦法,合理拉開分配檔次,這些措施都有效激發了文化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廣泛開展主題活動鍛鍊文化人才。近年來,全市文化系統各單位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先後開展了“大發展、大建設、大環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羣眾路線”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有效地提高了文化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是部分幹部羣眾文化意識不強。少數基層領導對文化建設和文化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存在“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重設施建設、輕活動開展,重短期效應、輕長遠利益”的現象,一些羣眾則認為文化就是“唱唱跳跳,打打鬧鬧”,對城市生活不可少,農村可搞可不搞。這種模糊觀念直接導致文化工作擺不上位置,影響了文化人才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文化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從行業分佈看,文化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藝術(含學校)類、羣眾文化類、圖書類,文博類、非遺類、文化經營類人員比例偏小,僅佔從業人員總數的2.5%,行業分佈極不平衡;從地域分佈看,大多數文化從業人員分佈在縣(市、區)本級,僅307人分佈在鄉鎮(街道),全市175個鄉鎮(街道)平均不足2名從業人員;從學歷結構看,本科及以上學歷僅佔32.4%;中專及以下學歷就佔17.9%,文化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從職稱結構看,正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匱乏,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及以下職稱人員梯次呈現出金字塔形狀,且中高級技術人員呈現老齡化趨勢,青黃不接現象較為突出。

三是部分專業人才相當匱乏。缺乏優秀的文藝策劃、編導、創作、演出人才,文藝創作的主要力量來自於業餘文藝隊伍,各類文藝創作演出角逐省級以上大獎,名次往往靠後;懂業務、會管理的基層文化工作者較少;文博類、非遺類、文化經營類專業人才緊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文化的繁榮發展。

四是鄉鎮文化人才發展薄弱。由於文化工作短時期內難見成效和文化發展不及經濟發展顯政績等原因,鄉鎮文化工作和文化人才未得到足夠重視,“文化專幹”編內人員多數身兼它職甚至以它職為主,在編不在崗的現象極為普遍,文化專幹不“專”;有些鄉鎮文化陣地被挪作他用,加之不少文化專幹問題長期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很多地方沒有人去做這方面工作,造成鄉鎮文化人才發展受限。

五是人才培育機制還不健全。由於體制和機制方面的缺陷,一些較優秀的人才通過不同渠道相繼流失,文化人才總的趨勢是流出大於流入。市、縣兩級文化部門對鄉鎮文化幹部的去留無從調控。文化行政幹部的配備往往讓位於經濟部門,其後續成長提拔常被忽略,絕大多數中層正職任職五年以上乃至更長的時間而無交流、提拔的機會,幹部工作激情和積極性減退。無長效、系統的培訓機制及培訓渠通狹窄、培養經費不足等因素,導致多數文化人才難以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深造。

四、幾點對策建議

按照“引得進,育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思路,強化人才重要性認識,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創新人才發展機制,着力打破人才發展瓶頸,努力開創文化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一)要進一步加強對文化人才的重視程度。較長時間形成的“重經濟輕文化”、“重產業輕事業”,致使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逐步“邊緣化”。要真正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文化人才隊伍,還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儲備是第一儲備、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不斷強化“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意識,打牢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思想基礎,使領導幹部尤其是基層黨政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及文化人才在國家“五位一體”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做好文化工作、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要進一步優化文化人才成長的環境。大力實施“構築人才資源窪地”戰略,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投入環境、待遇環境、平台環境,努力破解文化人才發展瓶頸,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一是加強政策扶持。根據文化專業人才的特性,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與文化發展和具體實際相匹配的培養人才、引進人才、選拔人才、評價人才的優惠政策,對專業人才、特殊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扶持、激勵給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努力營造穩定人才、吸引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政策環境。二是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加強城鄉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經費投入,設立文化人才培養教育、人才開發發展專項資金,並隨財政收入同步增加,解決文化人才培養投入不足和發展經費受限等問題,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三是強化待遇保障。深入實施“人才關愛工程”,堅持“用待遇吸引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對引進的優秀專業人才,配套落實社會保障、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待遇;落實優秀人才定期休養、定期健康體檢制度;實行領導幹部聯繫、關護優秀人才和定期走訪慰問制度,真正讓文化人才受到重視、得到關心。四是搭建發展平台。努力做到政府營造好“大環境”,文化單位改善好“小氣候”,根據文化人才不同的能力和特點,將其配置到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和崗位上,因人使用、才盡其用。

(三)要進一步加強對文化人才的培育力度。深入實施文化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大力開發人才資源,挖掘人才潛力,加強人才培養,有效盤活人才存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文化人才隊伍。一是實施文化藝術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文藝人員集中培訓基地,或委託資陽師範校、藝術培訓學校等增設藝術培訓班級,定期將文藝人員輸送到藝術學校進行文藝策劃、編導、創作、演出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培訓和專業技能輔導。各級文化館定期深入各鄉(鎮)、村(社)進行免費藝術輔導。二是實施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工程。着眼於提高文化產業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加強與黨校、各類高等院校的合作,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藉助學校豐富的師資力量和邀請外地優秀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講師授課,一方面選拔極具發展潛力的經營管理人才保送相關高校培訓,通過“借腦育人”,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三是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人才培養工程。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教學基地,對專業考古人才及國、省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人、保護人開展定期培訓。四是實施鄉土文化能人培養工程。鼓勵和扶持羣眾中湧現出的各類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參與到基層文化建設和羣眾文化活動中,重視發現和培養鄉土文化能人,建設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人才隊伍。

(四)要進一步創新激發文化人才活力的制度機制。用好用活人才,關鍵在於機制創新,激發人才生機活力。要積極探索和創新出一套“引用激”相結合、相促進的人才發展機制。一是健全人才引進流動機制。實施“重點人才典型引進”工程,健全人才“柔性流動”機制,着力打造吸引各類優秀人才集聚的“綠色通道”,通過用優惠政策引才、用事業引才、用感情引才、走出去借才等方式,柔性引進各類優秀文化人才,特別是急需緊缺和能起核心作用的文化人才。二是健全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建立健全以競爭擇優、公開平等為導向,有利於優秀文化人才脱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華的選人用人機制,優先選擇和提拔任用能夠適應文化工作需要的專業型人才,大力營造“重業績、重能力,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選人用人氛圍,為優秀人才脱穎而出創造條件。三是健全人才發展激勵機制。將激發人才活力、發揮人才作用作為重中之重,堅持精神激勵、物質激勵、事業激勵相結合,探索建立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對有突出貢獻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藝術創作人員予以嘉獎、表彰和重用,以充分調動文化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多出成果、多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