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2019年城鄉調研報告關於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文體局統籌城鄉發展關注民生狀況調研報告

桂陽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北枕衡山,南臨廣東,自古為湖湘入粵的通衢要道,有“三湘之屏蕃,兩廣之管鑰”之稱。現轄26個鄉鎮(街道),面積2973平方公里,人口88萬,是郴州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也是湖南省縣域經濟十強縣。桂陽曆史久遠,文化厚重,交通便利,物產豐富,享有“八寶之地,千年礦都”美譽。近年來,桂陽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四個全面”的戰略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融入大郴州,加速新跨越,聚力建小康,爭當郴州起飛排頭兵”的目標定位,積極探索桂陽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走出了一條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生產、生活、生態相互融合,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子,打造了以“黨委政府為主導、示範為抓手、機制為保障、村民為主體、基建為引擎”的統籌城鄉發展的“桂陽樣本”。如何更好地構建城鄉新佈局、展開農村新畫卷?如何更好地發揮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效應?XX年1月,受桂陽縣委、縣政府的邀請,湖南省委黨校調研組就此進行了深入調查。通過與縣直主管部門領導及示範鎮村羣眾的座談,以及到太和鎮、荷葉鎮、仁義鎮、樟市鎮等示範鎮實地考察,課題組認為,桂陽縣統籌城鄉發展工作雖然起步晚,但來勢好,全縣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盡顯生機與活力。

城鄉調研報告3篇

一、桂陽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做法

隨着時間的不斷推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越來越快,要求越來越高,任務也越來越緊迫。為此,桂陽縣委、縣政府積極順應形勢,高度重視統籌城鄉發展,強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圍繞“建設宜居利居樂居幸福桂陽”目標,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工作,形成了以“黨委政府為主導、示範為抓手、機制為保障、村民為主體、基建為引擎”的做法和經驗。

1.堅持黨委政府主導

實踐證明,我國農村的組織形式雖然是自治,但黨委政府若撒手不管,農村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是不現實的。黨委政府不僅是城市發展的代言人,而且是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引領者,只有發揮黨委政府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主導性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城鄉區域的統籌發展。從國內的發展經驗來看,黨委政府從規劃、立項、財政、金融、科技、教育等方面創造條件,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基本保證。近年來,桂陽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統籌城鄉發展工作,先後制定了《桂陽縣關於加快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見》、《桂陽縣統籌城鄉發展工作方案》、《桂陽縣規範農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科學性的指導性文件及實施辦法,並通過不斷加強實質性引導與資金的投入,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XX年,為打造“六鎮十村一線”,實行資金“以獎代補”,建立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縣財政累計投入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建設資金2億元,撬動社會資金6億元,真正發揮了黨委政府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主導與牽引作用。

2.注重典型示範帶動

應該説,目前各級政府統籌城鄉發展的財力是非常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財力用好?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如果是撒胡椒麪、面面俱到,就像把一把沙子撒到大海里,難以激起一點漣漪,很難看見變化。但若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就像握緊拳頭集中用力一樣,往往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桂陽縣是郴州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如果短時間內在全縣26個鄉鎮都投入資金來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工作,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為此,桂陽縣委、縣政府集中有限的財力進行示範帶動,通過示範鎮村建設以發揮榜樣的力量,通過以點帶面極大地推動了全縣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XX年,縣委、縣政府遵循“新煙區、新農村、新生活”的發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導、鎮村主體,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典型示範、逐步推進”的原則,突出重點、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着力推進“六鎮十村一線”示範建設。“六鎮”即通過對流峯鎮、太和鎮、敖泉鎮、樟市鎮、仁義鎮、荷葉鎮進行提質改造,積極發展特色鎮,做大做強中心鎮;“十村”即完成邱家、中留、白雲、桐子坪、岸村、塘家門、糯粉、球村、漕溪、火田等十個村莊建設,形成新村新景、新風新貌;“一線”即規範村民建房示範線建設,對郴桂嘉公路沿線可視範圍內的村民住房按湘南民居特色進行全面改造。從正式啟動到基本建成僅僅半年多時間,就使得示範鎮村的舊貌換了新顏,道路平整油化了、廣場亮堂了、綠樹成蔭了、村容整潔了、房屋變得美輪美奐了,可謂一路風光看不盡,美麗鎮村入畫卷。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六鎮十村一線”的成功引領,大大激發了其他鎮村幹部及廣大羣眾的積極性,XX年,積極爭取示範鎮的有11個、爭取示範村的有60多個,從而產生了統籌城鄉發展的強大“示範效應”。

3.加快推進機制創新

推動統籌城鄉發展工作,必須有良好機制作保障。近年來,桂陽縣委、縣政府從縣情出發,在推動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特別是在“六鎮十村一線”示範建設中探索出了一些富有桂陽特色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集體簽名的申報機制、擂台比武的遴選機制、規範統一的空心村改造機制、村民主體的拆遷機制、定期督查的考核機制、末位表態的倒逼機制、競爭淘汰的退出機制、以獎代投的扶持機制,等等。每一個機制都有具體內容和深刻內涵,都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比如,《桂陽縣XX年統籌城鄉發展“六鎮十村一線”示範建設實施方案》規定:按照周調度、月督查、季獎罰、年考評的辦法,將“六鎮十村一線”示範建設工作納入縣直部門、相關鄉鎮(街道)年終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加減分項目,根據工作推進情況相應進行加分或扣分。每個季度對示範鎮建設進行考核排隊,對排名第一的示範鎮獎勵建設資金50萬元,對排名倒數第一的示範鎮罰款50萬元;對連續兩次(兩個季度)排名倒數第一的示範鎮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等等。正是運用這種具有操作性和激勵性的靈活機制,極大地推動了“六鎮十村一線”的建設,真正做到了上下一條心、全縣一盤棋。

4.突出村民主體作用

統籌城鄉發展,關鍵還是要發揮鄉鎮村民的主體作用,切實調動村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桂陽縣在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中,充分挖掘鎮村的潛力、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比如,在“六鎮十村一線”的遴選中為了突出村鎮的主體作用,創造性地提出“三有三無”、“三好三不”准入門檻,並按照這一條件篩選出納入示範村的正式名單。“三有”,即有村民建設理事會、有村民請願承諾書、有建設籌資方案;“三無”,即無廢棄雜房、無旱廁、無裸露垃圾;“三好”,即村組班子好、產業發展好、示範效果好;“三不”,即拆房不補、用地不補、施工不阻,拆房徵地補償由各自然村自行解決。正是充分發揮村鎮主體作用,並通過公平競爭,最終由村民積極性最高、準備最充分、符合“三有三無”、“三好三不”原則的村鎮成功入選“六鎮十村一線”示範點建設。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充分體現了村民的積極性、主體性,最終成功實現了四大轉變:示範村建設由“要我建設”向“我要建設”轉變;村民建房由“要我規範”向“我要規範”轉變;廢棄雜房拆除由“求你拆”向“自願拆”轉變;示範村確定由以前“領導定點”向由“村組爭取”轉變。“六鎮十村一線”的示範點建設由於做到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每個村鎮各自不同的人文景觀、自然生態、山水田園、建築風情,打造出具有湘南文化特色、桂陽風格個性的美麗鎮村,形成了各有特色、各有亮點,創造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典型。比如,太和鎮街道靚麗,流峯鎮擴容提質後人氣俱增,樟市鎮文化休閒廣場氣勢恢宏,三關村邱家自然村房屋美輪美奐,白雲村正立、烏珠石自然村綠意盎然生態好……可以説,“三有三無”、“三好三不”原則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大亮點,也是發揮村民主體作用的集中體現。

5.打造基礎設施引擎

目前,桂陽縣已經基本形成以“縣城為龍頭、小城鎮為紐帶、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支點”的多層次城鄉統籌發展格局,其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重要引擎。具體説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大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按照“融郴(郴州)達江(舂陵江)”的戰略方向和“城(縣城)園(園區)互動”的建設理念,以組團式發展為主要模式,加快推進城東兩型新區、共和工業新區和舍市濱江新區等組團建設,快速拉開40平方公里、4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骨架,構建“一中心多組團”的城市發展格局。深入推進“大縣城”擴容提質戰略,拉大框架、完善功能、優化環境、提升品位。全面完成主幹道油化、綠化、亮化及人行道硬化、街景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和出城道路亮化,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區改造。加快縣城交通、供水、市政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和生態建設等向農村延伸。着力構建現代交通網絡體系,積極配合啟動桂寧高速公路桂陽段建設,加快推進廈蓉高速公路連接線、x090線、x055線等幹線公路建設,啟動桂嘉公路改造、桂江大道建設工程,全面完成撤併鄉鎮間的重要連接路網建設,進一步提升完善貫通內外、連接城鄉的綜合交通體系。二是科學推進小城鎮建設。重點支持舂陵江、正和等區域重點鎮建設,打造好流峯、太和、樟市、敖泉等省市級中心鎮、特色鎮和示範鎮。三是有序推進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公共財政投入向農村傾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向村鎮延伸。努力把西水村打造成全省一流的新農村建設亮點工程和全市城鄉發展一體化示範樣板。突出“點亮工程”和環境整治兩大重點,徹底改變農村髒、亂、差、暗現狀,努力破解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二、桂陽統籌城鄉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桂陽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創造的統籌城鄉工作成績令人矚目,特別是示範鎮村建設的經驗吸引了很多兄弟縣市來考察學習。但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桂陽在統籌城鄉發展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統籌覆蓋不全不勻

中央提出“統籌城鄉發展”,針對的主要是城鄉“二元結構”,實質是給城鄉居民平等的發展機會。所謂“統籌”就是統籌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城鄉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管理制度、城鄉收入分配,等等,最終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近幾年來,桂陽縣高度重視統籌城鄉發展工作,專門下發了《中共桂陽縣委桂陽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見》(桂發[XX]6號),並明確提出了五方面“統籌”具體工作要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缺乏具體實施細則,以致存在統籌覆蓋不全、統籌力度不均勻的問題。具體而言,目前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精力主要集中在示範點建設、村民建房及基礎設施建設,而在統籌城鄉管理、教育、金融、户籍、公共服務等方面還着力不多,此外,其他非示範鎮村的統籌工作準備還不太充分。總的來説,桂陽的城鄉統籌工作還處於初始階段或起始時期,正因為如此,很多示範村鎮的年輕村民大多不願留守村莊而願意外出打工,變得漂亮的村莊僅剩老人、小孩守護。所以,“統籌城鄉發展”既要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又要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城鄉環境衞生、城鄉教育等等,特別是統籌城鄉教育提升廣大村民的素質更是當務之急。換言之,統籌城鄉發展既要注重光鮮外表的打造,更要重視內涵式發展,否則統籌城鄉的實際社會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桂陽的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統籌城鄉發展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隨着示範鎮村不斷增多,桂陽的統籌覆蓋面應該會不斷擴大、統籌力度也會不斷加大。

2.統籌資金不足不活

“示範建設本身重在資金,難也在資金”。示範鎮村建設是一個民生工程,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然而如何籌集足夠的建設資金是擺在統籌城鄉發展建設者們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一是資金投入數量不足。由於“六鎮十村一線”示範村鎮建設極大地調動了其他鎮村的積極性,這就意味着今後每年都要繼續加以推進。XX年縣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出要求,要“確保示範建設可持續、可複製,再完成6個示範鎮、15個示範村建設”。按照現有模式和相關配套資金政策,如果在26個鄉鎮(街道)推廣複製示範鎮村建設,至少需要政府投入50億元,這對於縣財政來説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以荷葉鎮為例,該鎮鎮區街道多、路線長、工程量大,除縣財政配套1500萬元外,資金缺口還有XX多萬元。二是資金投入速度太慢。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示範鎮建設中的一大難題是資金投入速度過慢。例如,荷葉鎮的鎮區提質改造已投入約3700萬元,除縣財政配套的資金已安排到位外,鄉鎮自籌資金難以落實,大多由承包方墊付,直接影響民工工資的支付,以致鎮政府在年前不得不緊急籌措60萬元資金用以支付民工工資。三是民間資金進入渠道不多。XX年桂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25元,增長11.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9元,增長10%,均超過郴州的平均水平,這説明桂陽縣民間資金的實力是很強的,然而到目前為止,民間資金參加統籌城鄉工作的積極性並不是很高,許多資金還持一種觀望態度,亟須加強政策引導。可以這樣説,多方籌措資金,盤活資金市場,是進一步推進統籌城鄉發展迫在眉睫的工作。

3.統籌支撐不深不力

一是支撐不深。桂陽縣抓示範鎮村建設不僅是造福於民的民生工程,更能激發乘數效應、拉動經濟增長。據測算,示範建設財政每投入1元便能直接帶動3-5元的社會投入。統籌城鄉發展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是羣眾期盼和歡迎的事,必須堅定不移、果敢決斷地幹下去。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搞好示範村鎮基礎設施、扮靚鎮村工作的同時,示範鎮、村建設支撐不深的問題已經凸顯出來。這種支撐不深的主要表現就是示範鎮、村的建設與管理的市場化程度不高。一方面,示範鎮村的建設還帶有行政色彩,示範鎮村的建設資金還是以財政資金為主,參與建設的企業中民營企業的機會還不多,另一方面,村鎮的環境衞生、花木園林等的市場化管理還沒有跟上,可以這樣説,村鎮的環境衞生、花木園林等如果不進行市場化管理很可能會曇花一現。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示範鎮、村的市場化管理已經開始起步,但還沒有形成氣候,有的還處於設想階段,需要進行政策引導和嚴格規範。二是支撐不力。如何將已經建設好的示範鎮村環境保持下去、如何進一步做好示範鎮村的後續工作、如何進一步推廣示範鎮村建設?關鍵還是要解決示範鎮村的產業支撐問題。一個缺乏產業支撐的示範鎮、示範村,必定是一個空心鎮、空心村,是難以持續的,建得再美也沒有意義。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些鎮村雖然建起了漂亮的房子、寬廣的道路,但村上沒有像模像樣的產業,有些村依然只是一些單一的傳統產業。比如,煙葉是桂陽的傳統拳頭產品,煙葉產業是不少鎮村的支柱產業,然而隨着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控煙將是一個基本的趨勢,目前很多村民仍然沒有看到煙葉發展存在的潛在危機,更不懂得如何將煙葉產業轉型升級,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統籌城鄉發展必須加強村民的市場經濟教育,着力培養村民的市場意識,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發展包括現代農業、鄉村旅遊業、特色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支柱產業。

三、桂陽提升統籌城鄉發展水平的路徑

統籌城鄉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舉措。XX年是桂陽“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年”,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以持續有序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工作?這是桂陽不斷提升統籌城鄉發展水平的當務之急。

1.堅持走新型城鎮化之路

美國著名城市理論家劉易斯·芒福德指出:城與鄉不能截然分開,城與鄉同等重要,城與鄉應當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確,當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生產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市與鄉村相互融合就在所難免。國際經驗表明,當城市化水平處在50%左右時,是推動統籌城鄉發展工作,促進城鄉融合的最佳時期。目前,我省城市化水平總體上已經接近50%,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着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因此,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需要指出的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一定要堅持走新型城鎮化之路,這是因為新型城鎮化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農民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根本舉措。桂陽要加速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工作,一定要認清新型城鎮化這樣一個大的趨勢,自覺走新型城鎮化之路。要繼續按照“做強縣城,做特鄉鎮,做美農村”的思路,着力構建桂陽縣城、產業集聚區及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三級配套的現代新型城鎮體系,引導和促進人口、產業、生產要素向新型城鎮聚集,實現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良性互動。特別是要強化桂陽縣城和各鄉鎮小城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實現城鄉產業發展互相融合、城鄉居民生活普遍改善,從而建成富裕、文明、和諧的新桂陽。

2.大力發展鎮村特色產業

統籌城鄉發展,根本在產業支撐。沒有產業支撐,鎮村建得再好,也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桂陽縣示範鎮村建設還要着力促進產業發展,通過發展產業打造各具特色的經濟強鎮、經濟強村,推動桂陽縣域經濟加速發展。各示範鎮村不僅要比基礎設施建設、扮靚程度,更要比產業發展情況,要通過評比、獎懲措施激發各鄉鎮發展產業的熱情。一般來説,可以着力推進以下特色產業:一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通過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供給基地,提升農業發展空間,精心培育龍頭企業,發展莊園經濟。近年來,桂陽縣積極把現代莊園經濟作為休閒農業與龍頭企業的“升級版”進行重點打造,安排休閒農業等專項引導資金,支持項目建設與品牌開發,強化農業與旅遊、文化等產業的結合,促進融合發展,現代農莊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湧現了包括採摘觀光、休閒度假、體驗認知、養生保健等多種形態的農業莊園,逐步形成了如神農蜂、橋市度假山莊、陽山湖農業生態園、九竹園有機農莊、奇秀度假山莊等莊園品牌,擴大了影響,產生了效益。今後要繼續因地制宜培育各種特色農莊,切實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桂陽鄉村旅遊業大有潛力可挖。要按照《桂陽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概念性總體規劃》,把發展休閒旅遊產業作為加快桂陽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路徑,切實落實《規劃》中關於“一心一圈,兩帶三組團,產業支撐多個點”的構想。“一心”,即桂陽城市旅遊接待與都市農業中心;“一圈”,即圍繞縣城周邊的郊野休閒度假圈;“兩帶”,即騎田嶺鹽鐵古道民居休閒旅遊帶和舂陵江文化苦旅生態風光旅遊帶;“三組團”,即陽山古村組團、大溪唐文化風景區組團、泗洲古寨組團;“產業支撐多個點”,即結合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着力打造芙蓉食品加工園以及水稻、油茶、烤煙、水果、藥材等多個特色農業觀光休閒示範點,達到連點成片、連片成景的效果,努力把鄉鎮旅遊和農莊經濟打造成為桂陽新型主導產業。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市場化服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生事物,也是培養村民市場意識、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形式,通過市場化服務可以逐步改變農民萬事不求人的小農意識。隨着示範鎮村的不斷增多,花卉苗木、鎮村環境衞生、農村金融、村民購物等都需要仿效城市相關的運作方式進行市場化管理,這就需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讓農民享受到良好的市場化服務所帶來的便利與高效。四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加快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支撐。桂陽的許多農產品如橙子、豆腐等產品的品質是相當好的,一定要加大農產品加工的力度,讓桂陽的農產品像臨武鴨一樣進行充分的加工和市場運作。此外,要大力推廣村企合作模式,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採取產業帶動、合作開發、直接參與、智力幫扶、公益捐助等多種形式,與示範鎮村合作共建,利用企業的人才、資金、技術、市場和管理優勢帶動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並通過村企共建拓展企業自身發展的空間和領域。

3.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實踐證明,統籌城鄉發展,政府不能靠邊站,當“甩手掌櫃”。政府不僅要投入,而且要按照財政收入增長的情況加大投入力度。但又要看到,政府投入始終是有限的,或者説僅靠政府投入是不可能完全解決統籌城鄉發展特別是示範鎮村建設的資金來源問題的,必須多渠道籌措資金。一是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鞏固政府投入。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統籌城鄉發展必須規劃先行、量入為出、有序推進。要繼續選擇部分村鎮重點投入打造,以點帶面,分批推進。縣財政對新的示範鎮建設投入1500-XX萬元、示範村投入300-500萬元的標準不能變,最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增加。對政府資金的投入要加強資金的審計與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防止貪污腐敗的滋生。不然,興起一批示範鎮、村,倒下一批幹部,將極大影響人們對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的認識,從而形成新的工作阻力。二是要鼓勵有條件的鎮、村集資投入。示範鎮、村建設不是別人的事,而是自己的事,也就是説,示範鎮村建設的主體、享受的主體都是村民自己,要通過宣傳教育,讓村民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積極籌資建設示範鎮村。例如,有些鎮村條件較好,需要提高建設標準的,增加的投入就需要集資來解決。此外,在整個建設資金中集資也應占一定的比例,絕不能讓政府唱獨角戲。對集資必須加強管理,絕不能借口集資而肆意攤派,擾亂農村金融秩序,引發新的社會問題。三是要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通過發揮市場的作用來籌集資金,通過積極創新土地運作、資產盤活、招商引資、向上爭資、名人捐資等多渠道籌融資辦法,有效破解示範鎮村建設資金瓶頸問題。特別是要創造條件吸引戰略投資者來桂陽投資興業,帶動桂陽統籌城鄉工作更上一層樓。例如,縣委統戰部可以圍繞“同心·致和”工程,積極搭建平台,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各方面優勢,引導海內外資金為桂陽統籌城鄉發展加油鼓勁,獻計出力。

4.改善民生提高民生水平

統籌城鄉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在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始終以均衡的理念、務實的舉措來改善民生,切實提高鎮村的民生水平。為此,必須建立起以科技、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全縣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逐步實現全縣村民與市民同步小康。一是實現教育發展均衡化。要加大全縣農村教育投入,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建設等項目,提升農村中國小設施和師資水平,不斷改善全縣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統籌教師資源,通過逐年招聘充實農村師資隊伍。制定激勵政策,對長期在桂陽農村基層和邊遠山區工作的教師發放特殊津補貼,對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給予經費補助。縣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對有高中以上學歷又願意紮根農村的青年進行農業專門技術培訓,讓其成為桂陽農村發財致富的技術能手。二是實現社會保障均等化。加快健全以新型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養老保險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城鄉社會保障並軌的層次和水平。三是實現城鄉就業平等化。消除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制度障礙,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縣財政每年要安排就業創業引導專門資金,積極搭建安心在農村創業的平台,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大力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激發民間投資和創業,擴大就業,加大對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的支持力度,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四是實現文化體育事業公益化。按照“政府牽頭、市場運作、共建共有、共管共享”的原則,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農村社區文化體育事業發展。開展文化、科技、衞生、政策、法律服務“五下鄉”活動,積極引導城市科學文化、信息技術等要素向農村流動,實現城鄉居民文化素質同步提升。示範村鎮不僅要在村鎮基礎設施配套、房屋美化等實體方面發揮示範作用,還要在文化建設、村民素質方面發揮示範作用。只有堅持民生導向,真正提高村民的素質,統籌城鄉發展的“統籌”領域才能做到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才能在成功打造桂陽統籌城鄉發展示範村鎮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使統籌更有後勁、更可持續,建設城鄉和諧發展的幸福桂陽、美麗桂陽!

關於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2019年城鄉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明確了到XX年我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的發展目標,也就是:全市城鎮人口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0標台,城市居民利用公交出行率達到30%,農村村民利用公交出行率達到15%。對照這一目標,就我市城鄉客運情況而言,目前全市共有客運企業16家(市9家、縣7家),其中城市公交客運3家、出租客運7家、農村客運6家。城市公交線路17條,路網長度為228公里,日均行程約4萬公里,日客運量約11萬人次;農村客運線路26條,路網長度766公里,日均行程約4萬公里,日客運量約3萬人次。城市公交車244台(含校車21台),城鄉客運車輛249台(其中市73台,縣176台),出租車1587輛(市1291輛,縣296輛),車輛檔次和車況一般。1、4、7、9路城鄉客運線路中巴車,已由市政府全部收購,3、6、8路和701線上的中巴車已完成資產評估,正在解決收購資金問題;5條農村客運班線(市區—中礦、市區—701、東村—二冶、市區—鳳礦、市區—灰河)採用掛靠方式經營。

雖然這幾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我市城鄉客運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尤其是農村客運發展十分明顯,全市151個行政村,已有131個村通車,但與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目標,與人民羣眾的願望和要求還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強有力的協調工作機制;場站建設滯後;運力仍顯不足;資金難以落實到位;線路調整不夠及時;公交化改造進展不快。

為加速全市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建設幸福銅陵,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有效措施:

(一)加強領導,儘快建立城鄉客運一體化強力推進機制

成立以分管市長為組長的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定期例會制度,對涉及到多個部門才能辦理的事項,由領導小組負責統一協調處理;儘快制定出台我市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實施意見,明確發展各年度目標和落實措施。

(二)合理佈局,科學編制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規劃

按照“市、區、縣”一體化、“路、站、運”一體化原則,統籌規劃公路路網與客運站場,儘快構建一個以公路網絡為基礎、客運站場為節點、客運線路為通道的一體化城鄉客運網絡體系,使各種城鄉客運方式有效銜接,以實現客運資源共享和旅客“零距離”換乘。

(三)加快建設,全面改善城鄉客運一體化承載能力

一是加快路網建設。加快高速公路與幹線公路、幹線公路與農村公路連接線的工程進度,進一步完善“六縱六橫”的公路主體框架,在全面實現“村村通”的基礎上,優化改造農村路網,加強農村路網與重點鎮的連接,儘量形成閉合線路,構建主城區、城鎮30分鐘上高速,行政村(不含“飛地”)30分鐘至主(副)城區的一體化交通路網。二是加快場站建設。儘快在順安、縣城北等處選擇合適位置興建換乘中心;另增建3-4個農村客運站;同時加快市區至重點集鎮,重點集鎮與集鎮沿線的候車廳和招呼站建設。

(四)積極融資,努力保證城鄉客運發展一體化資金足額到位

在財政投入控股的前提下,按照公用事業改革的總體要求,鼓勵社會資本以合資、合作或委託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公交投資、建設和經營,利用實施特許經營制度,逐步形成國有主導、多方參與、規模經營、有序競爭的格局;積極探索城市公交公司參與農村客運班線的公司化改造的新路子;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由車籍所在市、縣、區政府出資收購班線。

(五)穩步推進,逐漸擴大城鄉客運一體化範圍

圍繞到XX年我市一主兩副城區和主要集鎮公交運營網絡全覆蓋的發展目標,穩步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加大投入,徹底更新破舊車輛,增加車輛數量,逐漸將我市萬人擁有公交車數量提高到與馬鞍山、蕪湖相當的水平,及時調整線路佈局,加快農村客運的公交化改造,爭取東部城區早通公交車,農村公交逐漸向鐘鳴、東聯、胥壩、天門、灰河等5個主要集鎮延伸。

(六)政策扶持,不斷優化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環境

將城市公交作為我市優先發展的一大戰略,加大公交換乘中心、公交場站建設,以及車輛和設施裝備的資金投入。在公交企業的成本和費用進行年度核算時,合理界定政策性虧損指標,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貼。對公交企業承擔社會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所增加的支出,定期進行專項補助。優先安排公交設施建設用地,減免相關建設費用。

文體局統籌城鄉發展關注民生狀況調研報告2019年城鄉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縣文化體育事業(民生方面)發展現狀

(一)開展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情況

1、羣眾文化活動

(1)舉辦各種節慶文化活動。春節期間,每年一屆的“**縣春節電視聯歡晚會”如期舉行,已連續舉辦了5屆,縣城春節焰火晚會舉辦了3次,各鄉鎮村委會春節期間的文體活動異彩紛呈。積級參與組織策劃每年一屆的五龍“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活動。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縣性節慶活動都積極參與組織。

(2)開展縣城廣場文藝活動,縣城廣場文藝活動在縣委宣傳部的重視下及承辦方的努力下,在縣文工團的精心組織下,42個單位(部門)輪流承辦廣場文藝演出活動76場,觀眾達32.7萬人次。

2、羣眾體育活動

羣眾體育工作認真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始終堅持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為基礎,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職工體育、農民體育、老年體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校體育、殘疾人體育等齊頭並進,羣眾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每兩年舉辦一屆鄉鎮運動會,“鳳凰杯”全縣老年人體育運動會每年舉辦一屆,各中國小每年均開展一次冬季運動會,民族體育運動名目眾多,職工體育尤其以煤、電、煙草等行業開展得較活躍,滿足了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生活需求。XX年至今,共舉辦全縣性大型羣體活動14次,參加人次達1XX人次,開展的運動項目有籃球、足球、乒乓球、田徑、拔河、門球等。各鄉鎮舉辦運動會40次,參加人次1600人次。全縣各行業系統開展各種運動會50次,參加人數達6000人次。全縣年平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數佔同類人口數的40%,年均達13萬人次。另外,積極組隊參加省、市(地區)級舉辦的各類體育比賽,取得過優異的成績。由於**體育事業的輝煌成就,曾多次受到國家、省、地區(市)的表彰和獎勵。

(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情況

1、文化設施

(1)文化館、圖書館:1985年3月,由省、地、縣三級投資22萬元建成了**縣文化圖書館新館大樓,佔地面積4960平方米,館舍面積1280平方米。作為縣級文化設施的標誌性建築在省內外引起積極反響,各地參觀者紛至沓來。1999年,又由中央、省、市投資及自籌資金共110萬元建蓋了文化館綜合樓,建築面積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館館舍面積達到2600餘平方米,圖書館館舍面積557平方米。後文管所從圖書館析出,圖書館館舍面積僅500平方米。XX年5月,因城市建設需要,文化圖書館大樓被拆除,圖書館、文管所均租房辦公,文化館僅存文化館綜合樓一幢。

(2)影劇院:1982年2月,由省、地、縣三級投資和縣電影公司發展生產基金及貸款新建了**縣影劇院。影劇院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樑石棉瓦屋面,該影院至今還承擔着電影放映、文藝演出、大型會議等活動任務。各鄉鎮電影院現僅存竹基、者黑電影院,其餘的都已拆除或坍塌成危房。

(3)新華書店:1985年,省新華書店投資25萬元,徵地979平方米,建蓋了兩幢辦公及業務用房,建築面積5138平方米。XX年2月,因鳳山街老城改造,老書店被拆除,曲靖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出資在原址上興建新華書店綜合樓,建築面積2685平方米,總造價205萬元。

(4)鄉鎮、村級文化設施建設:**縣轄4鄉4鎮,共104個村委會、5個社區。縣城缺圖書館(新建)、文化館(改擴建)、博物館(新建)、體育館(新建)。現建有鄉鎮文化站1個(龍慶),尚有7個鄉鎮文化站(葵山、高良、五龍、竹基、雄壁、丹鳳、彩雲)不達標。現有村委會(社區)文化活動室 30個(需改擴建),尚有79個無文化活動室。

2、體育設施

1982年,縣政府以綜合利用方式,集資60餘萬元在城區建蓋了**縣體育館,體育館佔地5828平方米(其中場地2560平方米,房屋建築2918平方米),館內建有露天燈光看台籃球場二塊,看台座位3500餘個。沿場周圍建築三層樓房共64間,除一部分劃給集資單位使用外,其餘為體委職工和運動員宿舍、摔跤訓練室、洗澡間和餐廳。XX年底,由於城市發展規劃需要,**縣體育館被全部拆除。1990年9月,地方籌資25萬元,在縣城小石山水庫下新建約3萬餘平方米的綜合運動場(設田徑跑道和足球場)。1991年11月,籌資9萬餘元建成游泳池一個,規格為50米×21米,佔地面積1860平方米。1991年11月,籌資46萬餘元建成集訓練、辦公為一體的室內綜合訓練房一幢,建築面積878平方米。XX年初,**縣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XX年“雪炭工程”受援單位,該工程為預製式輕型鋼架結構綜合健身館,統稱為“中國體育彩票綜合健身館”,總造價200餘萬元(國家體育總局投資150萬元)

,已於XX年10月投入使用。積極爭取竹基、丹鳳等鄉鎮列入農民健身工程經費補助點,爭取了項目的確定和體育器械的支持。

XX年8月,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進行了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經普查,全縣有非標準體育場地85塊,標準體育場地335塊(教育系統205塊,體育系統4塊,其他126塊)。標準體育場地按開展項目劃分,有籃球場286塊(教育系統195塊,其他91塊),有固定看台的燈光籃球場7塊,門球場11塊,田徑場3塊,足球場3塊,小運動場4塊,棋牌房9塊,乒乓球房2塊,室外網球場2塊,室內輪滑場、保齡球房、枱球房、室外游泳池、綜合房、籃球房、排球場各1塊。

3、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情況。

**縣現有各類文化經營户178户(其中音像製品零售店52户,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17户,書刊22户,電子遊戲室6户,三小印24户,電子出版物零售店1户,錄像放映廳、歌舞娛樂場所56户)。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始終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並堅持不懈地抓好“掃黃打非”工作,以日常巡查和專項治理為手段,以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發展為目標,大力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經營活動。近五年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10649人次,檢查文化經營單位13744户(次),收繳非法物品26655件,共處罰金12.41萬元,協助有關職能部門取締無證照文化經營場所56户。每年均組織全縣文化經營户舉辦1—2期文化市場法律法規培訓班,使其合法守法經營。

二、**縣文化體育事業(民生方面)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嚴重不足,難予開展正常文化體育活動;

(二)正常業務工作經費缺乏,導致活動開展較少,難予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體育管理、業務人才緊缺,出現斷檔現象;

(四)文化產業發展路子窄,難予形成規模;

(五)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點多面廣,難予面面俱到,違規經營行為時有發生。

三、**縣文化體育事業(民生方面)發展對策

對今後如何實現文化體育事業與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真正讓羣眾滿意,特提出如下發展對策:

(一)建好“三館”(即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啟動一中心(即體育活動中心),9鄉鎮都有達標文化中心(站),建成一批村級文化活動室,逐步建成縣、鄉、村配套的三級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絡建設。

(二)全縣農村文化户(聯合會)發展規範有序,基本實現每個村委會有一支活動正常的業餘演出隊,每年創產值3000萬元左右。另外,每年進行一次表彰獎勵,每年舉辦1至2期文藝骨幹培訓班。做大、做強**農村文化户品牌,經營收入逐年增加,併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支柱產業。

(三)縣級財政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確保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人人都有一個展示才藝的舞台。

(四)繼續開展文化下鄉活動(送戲、送書),每年下鄉演出10至15場,解決農民看戲難問題。

(五)縣城廣場文藝活動精彩紛呈,每月都有一場廣場文藝演出,豐富縣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全縣文化市場管理力度,實現文化市場繁榮,市場經營秩序良好,讓羣眾滿意。

(七)實施農村電影“2131”工程,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放映任務,實現農村電影放映覆蓋率100%,解決農民看電影難問題。

(八)圖書館建設實現規範化、現代化、科技化,實施“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廣大讀者提供優質服務。

(九)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產值逐年有明顯提高,力爭到文化產業的增加值佔全縣gdp的4%,讓文化產業成為農民的一項支柱產業,成為全縣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十)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相關內容,國民身體素質有明顯提高,全縣年平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數佔同類人口數的40%。

關於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城鄉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明確了到XX年我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的發展目標,也就是:全市城鎮人口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0標台,城市居民利用公交出行率達到30%,農村村民利用公交出行率達到15%。對照這一目標,就我市城鄉客運情況而言,目前全市共有客運企業16家(市9家、縣7家),其中城市公交客運3家、出租客運7家、農村客運6家。城市公交線路17條,路網長度為228公里,日均行程約4萬公里,日客運量約11萬人次;農村客運線路26條,路網長度766公里,日均行程約4萬公里,日客運量約3萬人次。城市公交車244台(含校車21台),城鄉客運車輛249台(其中市73台,縣176台),出租車1587輛(市1291輛,縣296輛),車輛檔次和車況一般。1、4、7、9路城鄉客運線路中巴車,已由市政府全部收購,3、6、8路和701線上的中巴車已完成資產評估,正在解決收購資金問題;5條農村客運班線(市區—中礦、市區—701、東村—二冶、市區—鳳礦、市區—灰河)採用掛靠方式經營。

雖然這幾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我市城鄉客運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尤其是農村客運發展十分明顯,全市151個行政村,已有131個村通車,但與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目標,與人民羣眾的願望和要求還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強有力的協調工作機制;場站建設滯後;運力仍顯不足;資金難以落實到位;線路調整不夠及時;公交化改造進展不快。

為加速全市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建設幸福銅陵,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有效措施:

(一)加強領導,儘快建立城鄉客運一體化強力推進機制

成立以分管市長為組長的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定期例會制度,對涉及到多個部門才能辦理的事項,由領導小組負責統一協調處理;儘快制定出台我市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實施意見,明確發展各年度目標和落實措施。

(二)合理佈局,科學編制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規劃

按照“市、區、縣”一體化、“路、站、運”一體化原則,統籌規劃公路路網與客運站場,儘快構建一個以公路網絡為基礎、客運站場為節點、客運線路為通道的一體化城鄉客運網絡體系,使各種城鄉客運方式有效銜接,以實現客運資源共享和旅客“零距離”換乘。

(三)加快建設,全面改善城鄉客運一體化承載能力

一是加快路網建設。加快高速公路與幹線公路、幹線公路與農村公路連接線的工程進度,進一步完善“六縱六橫”的公路主體框架,在全面實現“村村通”的基礎上,優化改造農村路網,加強農村路網與重點鎮的連接,儘量形成閉合線路,構建主城區、城鎮30分鐘上高速,行政村(不含“飛地”)30分鐘至主(副)城區的一體化交通路網。二是加快場站建設。儘快在順安、縣城北等處選擇合適位置興建換乘中心;另增建3-4個農村客運站;同時加快市區至重點集鎮,重點集鎮與集鎮沿線的候車廳和招呼站建設。

(四)積極融資,努力保證城鄉客運發展一體化資金足額到位

在財政投入控股的前提下,按照公用事業改革的總體要求,鼓勵社會資本以合資、合作或委託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公交投資、建設和經營,利用實施特許經營制度,逐步形成國有主導、多方參與、規模經營、有序競爭的格局;積極探索城市公交公司參與農村客運班線的公司化改造的新路子;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由車籍所在市、縣、區政府出資收購班線。

(五)穩步推進,逐漸擴大城鄉客運一體化範圍

圍繞到XX年我市一主兩副城區和主要集鎮公交運營網絡全覆蓋的發展目標,穩步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加大投入,徹底更新破舊車輛,增加車輛數量,逐漸將我市萬人擁有公交車數量提高到與馬鞍山、蕪湖相當的水平,及時調整線路佈局,加快農村客運的公交化改造,爭取東部城區早通公交車,農村公交逐漸向鐘鳴、東聯、胥壩、天門、灰河等5個主要集鎮延伸。

(六)政策扶持,不斷優化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環境

將城市公交作為我市優先發展的一大戰略,加大公交換乘中心、公交場站建設,以及車輛和設施裝備的資金投入。在公交企業的成本和費用進行年度核算時,合理界定政策性虧損指標,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貼。對公交企業承擔社會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所增加的支出,定期進行專項補助。優先安排公交設施建設用地,減免相關建設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