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和提升種糧積極性調研報告

農民種糧積極性是影響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值得深入研究。XX年,我們組成課題組深入江西省南昌市的南昌縣、新建縣和撫州市臨川區、南城縣等糧食生產縣(區),組織種糧大户、普通糧農以及基層幹部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併入户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保護和提升種糧積極性調研報告

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形勢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糧食生產逐步恢復,但繼續穩定增產的難度加大;糧食供求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出現逆差,大豆和棉花進口量逐年擴大。

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事關“三農”全局和社會穩定近年來,種糧成本一路高企,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一些農民認為種糧投入大、效益小,是賠錢活,不划算,紛紛棄農經商或打工。因而,必須想方設法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多種糧、種好糧,提高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最終讓種糧農民有利可圖、有錢可賺,增加收入。

當前制約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因素分析

綜合分析,當前制約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農業特別是種糧比較效益降低儘管稻穀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但是農民的收入並沒有隨之增長。據南昌縣蔣巷鎮種糧農户介紹,去年,種一畝水稻雙季收成大約在1300斤左右,全年收入在1400元左右。但是由於種子、肥料、農藥以及收割費用等大幅漲價,種一畝水稻的成本大約要花費650元左右,純收入只有700多元,然而,從犁地到播種、管理、收割,種一畝水稻一年需要12個左右的人工,一天收入不到60元。

農業生產成本上升過快,種糧收益進一步降低如今不少農民不願種糧,或者乾脆只種一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業生產成本上升過快。據我們對南昌縣蔣巷鎮部分種糧大户的調查,種植一畝雙季稻的收益,毛收入可達1700元/畝,而成本就達到約1500元/畝,純收益只有僅僅200元。近幾年農資價格的飆升,讓種糧農户難以承受。據江西省農業廳監測,XX年上半年農資綜合價格較XX年同期上漲12%,且仍有上升勢頭。

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抗風險能力差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常年農作物受災面積7億多畝,約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1/3,因氣象災害損失糧食1000億斤左右,總體呈加重趨勢。調查中,許多農民對水利設施落後都有切膚之痛,迫切要求加強建設,尤其是種糧大户。據南昌縣蔣巷鎮、撫州市唱凱鎮種糧大户反映,種糧大户承包的農田,大多為農民不願耕種的差田,農業基礎設施大多極為落後,溝渠淤塞,農田道路失修,排灌設施設備陳舊落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制約了糧食產量的提高。

對種糧大户支持力度不夠現有政策對農民實行的種糧補貼,是按計税面積和種植面積而不是實際種植面積發放,因此承包土地的種糧大户得不到補貼。對種糧大户而言,最大的困難在於資金短缺。連續幾年的統計表明,農户從農業銀行獲得的貸款不到農業銀行貸款餘額的10%。撫州市唱凱鎮幾位千畝種糧大户在訪談中表示,因為要向銀行貸款過於麻煩,他們寧願去借高利貸。

土地經營權流轉難、流轉期限短調查中,幾乎所有的種糧大户都表示,他們均有強烈的規模經營意願,但苦於流轉不到土地,即便流轉到了,往往都是一年一簽,土地承包期太短、不穩定,也就不敢全力投入。

農資合格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假劣農資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造成的損害仍然很大。XX年,江西省農民因購買假劣農資直接損失23.7億元,假劣農資造成的生產損失25.6億元,兩項合計損失總共達49.3億元,相當於當年全省農業增加值的4.5%。

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對策建議

當前農民種糧動機大致可分三類。一是為自給,該類農民糧食種植只是獲得口糧的自給,以降低生活成本。二是自給同時銷售餘糧作為家庭補充收入,但不會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大面積地種植糧食。三是以種糧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主要為規模種植的種糧大户。為此,今後國家制定惠農政策,需以保護第二類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第三類農民種糧積極性為政策出發點,關鍵是提高種糧收益。

穩定並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在各項惠農政策中,最低收購價政策對於保護農民種糧收入的“底線”有一定保障作用,但近些年最低收購價調整難以跟上宏觀經濟發展的步伐。建議繼續穩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收購價的調整要充分考慮當期糧食生產成本,隨着農資和工價的上漲及時予以調整,並可適當提高上漲幅度,避免與市場價的“倒掛”。

加大對種糧大户的扶持力度目前種糧大户仍面臨諸多困難,建議對種糧大户實施重點扶持。第一,在規範土地承包制度的同時,適時啟動土地流轉補貼。第二,適時啟動種糧大户貸款貼息制度。第三,加強對種糧大户的農業技術支持與服務。第四,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大户進行水稻種植保險,保費由政府、大户分擔。

不斷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當前,農民自交保費難收,很大一部分農民仍不想參加保險。原因在於農業保險的高賠付率與商業保險公司經營目標的矛盾。農業保險具體可借鑑美國發展農業保險的經驗。一是成立國家農作物保險公司。代表政府制定政策、監管、再保險和綜合服務。二是仿照美國的《標準再保險協議》制定實用的再保險政策。三是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多元化農業保險發展模式。

完善水利融資與投資體系,加快水利建設步伐基層水利部門和技術人員提出了建議:首先,中央統籌省級部分土地出讓金收益,在全國範圍進行統籌調度使用,向農業水利大省傾斜使用。其次,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和相關專項資金的落實。建立水利資金集中管理使用的體制,提高水利建設資金使用成效。

加速土地流轉,引導規模經營浙江省率先在國內出台了首個規範土地流轉的《浙江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出資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暫行辦法》,這標誌着今後浙江農民手中的土地經營權可以物權化、股權化,浙江也將通過土地流轉這項新政激活“萬億富農資本”。因此,今後的土地流轉改革可借鑑浙江經驗,由省、市財政設立農村土地流轉扶持資金,促進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

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能力國家在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等農業生產服務體制上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中國糧食的國際競爭力。應明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承擔的公益性職能,合理設置縣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積極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農技推廣機制,重點加強縣鄉兩級為主的技術推廣機構,加快新技術的運用。

加強農業行政執法,持續提升農資合格率加強農業行政執法,完善執法體系,加大農業執法力度,杜絕假劣農資流入市場、流入水稻田,每年將相當於給全國水稻種植户增加了237.36億元收入。政府當前主要任務是完善執法體系、裝備執法機構、保障執法工作經費、提高執法人員待遇、保護執法人員安全、規範執法行為。

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制,解決糧農的後顧之憂從長期來看,要讓農民完全安心種糧,還必須解決其養老和醫療保障的問題,並考慮以土地不撂荒為前提。因此,客觀上需要一個健全的農村社會保障體制來解決糧農的後顧之憂。現階段中國也迫切需要一個完備的農村社會保障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