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結題報告模板十篇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1

一、研究的緣由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十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但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中,還存在重智育、輕遊戲的傾向。家長也更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往往認為遊戲就是“玩”,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多少用處。兒童遊戲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孤獨。而另一方面,民間遊戲面臨失傳。那些以前給我們帶來無限快樂的民間遊戲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為孩子們所熟悉。其實,民間遊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方便、不受場地人數限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潛在發展空間,正適合我們縣城的幼兒園,我們何不把民間遊戲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也體驗傳統遊戲的快樂呢?為此,我們幼兒園選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學前兒童遊戲的多元價值開發”子課題——“民間遊戲的現代好處挖掘”,期望在課題引領下認真瞭解、解讀民間遊戲,讓它在幼兒幼兒園教育中發揮巨大作用,讓孩子們體會民間遊戲的樂趣,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期望,在課題引領下,教師的專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標

1、以課題活動為契機,提高老師的專業素質,重點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潛力。

2、研究民間遊戲所藴含的教育價值,瞭解遊戲對幼兒社會性交往潛力、情感、智力發展的作用。

三、研究資料

1、各年齡班如何選取適宜的民間遊戲,如何對傳統民間遊戲進行改變和創新。

2、民間遊戲與幼兒多元智能(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發展的關係。

四、研究對象

主要選取夏津華夏幼教中心3---6歲(小、中、大班)約300名幼兒作為研究對象。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評優展示法、觀察法、談話法。

1、文獻研究法:透過對相關遊戲資料的蒐集、學習、分析和理解,瞭解關於幼兒遊戲評價的最新進展和民間遊戲的現狀,為幼兒進行遊戲活動帶給理論支

持和方法指導。如:我們透過研究資料蒐集了很多少數民族的遊戲,如“叼羊大賽”、跳花竿等,孩子們很喜歡。

2、行動研究法:我們經過思考決定實施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案例為載體的教研活動模式,注重行動研究——反思——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再次活動(行為跟進),緊密結合實踐中的難點盡心研究。如剛開始做課題時,小班幼兒不適合蒐集來的民間遊戲,因為一些比賽性質的遊戲對體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較高。我們經過反覆研究,改造民間遊戲,重點發展適合小朋友的非競賽性質的遊戲,老師們提出來能夠試試語言類遊戲(比如《拍手歌》)和表演遊戲(比如《挑小狗》),結果孩子們很快就愛上了這些活動。

3、評優展示法:從全園評選出幾個秀的民間遊戲活動案例,請老師們一齊觀看活動,並當場進行評析,合理吸收和借鑑,然後應用於實踐。這樣進步十分快。如,我們在xx年x月觀看了楊傑的《百變神圈》,老師們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大家發現,民間遊戲配上民族樂曲,感覺很美!xx年x月我們又觀看了蔣巖巖的《齊天大聖》,我們又發現,用傳統故事中的人物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體育遊戲、表演遊戲交融滲透,遊戲的趣味性大大增強。就這樣,大家經常交流,互提推薦,一點點提高。

4、經驗總結法:將同做“學前兒童遊戲的多元價值開發”課題的其他幼兒園的成功經驗合理吸收,取得對課題開發有啟發好處的經驗,概括出支持課題研究的先進方法並加以利用,對我們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處。上級課題組給了我們很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利津一幼的“資料收集”和煙台藍天幼兒園的論文寫作都給了我們極其寶貴的啟發。

5、觀察法: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比較,會發現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遊戲的觀察評析都以此為依據。我們會在主角遊戲中發現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水平究竟怎樣,還會在體育遊戲中發現孩子的運動潛力如何——記錄下來,便於又針對的實施教育。

6、談話法:主要用於遊戲之後,和小朋友交談,瞭解他們在遊戲中的感受,以及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以便及時對遊戲規則做出調整。

七、研究實施步驟

1、學習準備階段

A、基本理論的學習:學習丁海東《學前遊戲論》、周兢《中國民間遊戲》、皮亞傑《兒童心理學》,重點學習學前兒童遊戲的專業論著,進一步瞭解幼兒遊戲的特點,並瞭解民間遊戲由來和各種玩法,結合幼兒園的實際狀況,思考如何讓民間遊戲深入孩子的生活,讓他們真正喜歡上民間遊戲。

B、確定人員分工和各時段任務:

我們這個課題由園長常紅喜親自督導,教研組長宿軍全面負責,精選我園秀的骨幹教師:、

具體安排如下:

起止時間要解決的問題負責人

20xx.-3月活動發起,蒐集素材,分析歸類。

20xx.-20xx.4月實踐階段,各班選取民間遊戲活動。

20xx.4-20xx.4月階段總結,全園遊戲展演,資料收集。

20xx.5-9月結題階段,提升經驗,鞏固成果。

2、課題實施階段

第一步:召開課題組會議,制訂各階段目標,明確各自的任務。第二步:利用圖書文獻、學前教育網蒐集民間遊戲的相關資料;召開班級家長會,請小朋友和家長都參與收集相關材料的活動中來。

第三步:資料彙總,研究、分類,確定哪些遊戲適合在幼兒園開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選取一個適宜的民間遊戲,介紹給小朋友,大家一齊做遊戲,教師觀察並記錄。課題組根據幼兒的狀況和老師的意見召開教研會,分析解決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推廣先進的經驗。同時注意收集文字資料、影像資料。

第五步:對活動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篩選,並分門別類存入檔案。

第六步:提升經驗,重點引導參與課題的教師撰寫論文、製作課件。並進行評比,相互學習。

第七步:結題,向上級課題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園於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學前兒童遊戲的多元價值開發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定為課題研究實驗園,結合幼兒園實際狀況,我們選取的子課題是《兒童傳統遊戲的現代好處挖掘》。在從事課題研究的兩年多裏,在總課題組的引領下,課題組成員深入研究,用心實踐,大膽創新,在民間遊戲的創新改編、遊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係的研究、教師的教研潛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穫。

同時,還積累了超多的遊戲活動資料,編制了自己的園本教材。華夏幼教中心的孩子愛遊戲、玩遊戲已蔚然成風。現將我們取得的成果列舉如下,請總課題組檢查驗收:

1、民間遊戲的創新、改編。

我們在整個課題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個民間遊戲,分為體育類、益智類、語言類、藝術類並對這些遊戲作了相應的創新改編,並已經彙編成冊(見《夏津華夏民間遊戲集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總課題交流會《階段性成果集》。

2、遊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係的研究。

我們對開展的每一個遊戲都進行了多元價值分析,發現透過豐富的遊戲,幼兒的社會交往潛力、智力、體能都有較大提高,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提高很快。

我們已經制作遊戲觀察幻燈片5個,整理出論文十餘篇並編印成冊,其中論文《親子游戲在家園聯繫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園地》20xx年第一期發表;課件《捉不住的小魚》、《我和報紙做遊戲》獲“解讀兒童遊戲,走進童心世界”課件大賽一等獎。透過教師的分析總結,我們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遊戲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參觀交流的老師都説:“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遠遠高於他們的年齡!”

我們的孩子進入國小很受歡迎,在校園裏,不論是體育運動、文藝表演、學習知識還是與人交往,他們都出類拔萃,應對自如。

3、做遊戲、愛遊戲構成幼兒園的特色。

我們根據遊戲活動的經驗,編制了分年齡段的案例設計集(《夏津華夏民間遊戲集錦》),並保留了幻燈片資料;根據孩子們愛遊戲的天性,我們把每年的四月為“遊戲月”,每年x月舉辦“親子運動會”。每一天下午4點後,全體小朋友都參加户外遊戲,遊戲已真正成為華夏幼教中心的傳統和特色。

4、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題研究是一條線,我們不斷針對實踐中的難題開展教研,從一開始的遊戲篩選、遊戲組織到之後的遊戲觀察、遊戲評析、整理論文,老師們的專業潛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參加課題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她們説:“此刻,讀專業書籍的多了,遊戲時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會製作課件的多了。”作為課題的負責人,我更有體會,老師們從“不會提問題,到會提問題,到會研究討論解決問題”,她們已經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這些都得益於總課題組的引領,我們確實在課題活動中學到很多。

九、反思

我們是新成立的幼兒園,這是第一次做課題,所以在剛開始時覺得困難重重:

課題活動開始後,怎樣寫反思?怎樣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規律性的東西?怎樣提升經驗,彙總成優秀論文?幸好,有總課題組的幫忙,我們從其他幼兒園也學到了很多,最後從實踐中摸索出一點點經驗,感謝董教授在課題研究中給與我們的指導,真誠的期盼下次與您合作!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2

一、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個性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潛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潛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説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潛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説:“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潛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超多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轉成了被動理解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潛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透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用心性,培養學生的閲讀賞析潛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潛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潛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資料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潛力。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國小“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1009059,組長:朱建榮。主要研究成員:施路平、鄭詠梅、蔡秀蘭、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透過查閲、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潛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透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潛力進行調查研究,並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帶給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範、合理。

經驗總結法:透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後的教學工作。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10月:

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

2、醖釀製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狀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並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們用心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後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七、研究過程

首先,我們學習理論,以提高理性認識。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生態理論,基於蔡明的生態課堂的原則和黃大龍朱志國的生態課堂理論,我們認識到讓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的生態教學活動。他是培育學生髮展的有效途徑。

日常活動:

20xx年9月朱建榮對市骨幹教師開作文評講課。

20xx年3月11朱建榮老師開校級公開課:關注差生的作文評講——我來幫你寫作文。

20xx年3月24鄭永梅老師校級作文評講課——《捕捉特徵細緻描繪》。

20xx年10年4月7方芳開校級公開課作文評講《你在我心中》。

20xx年4月14號施路平老師開作文評講課——怎樣圍繞中心選材。

20xx年4月27蔡秀蘭校級公開課——怎樣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導室來調研,市學科帶頭人朱志國聽了朱建榮的作文評講課,説值得推廣。

20xx年9月29朱建榮老師參加袁建忠書記的生態作文結題會。

20xx年10月19朱建榮老師給蘇北宿遷市曹集中學老師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號,市教研室書記中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後説值得推廣。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學活動展示月中,施路平、鄭詠梅老師上作文指導展示課,朱建榮老師上作文評講推薦課。這次基教科顧松鶴科長在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後有三點評價:

1、港區國中的語文老師凸顯了一個理念——用教材教,學後注重應用,培養學生素養和潛力。

2、實施了一種策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

3、養成了一種市進修校園盧金霞老師評價朱建榮的課:“將批改與指導相融合,將批改與作文升格訓練成一體,將這次批改的目標與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達成相一致”。

推薦課後與進修校園張老師交流,受到張老師邀請。

20xx年11月30號朱建榮老師應常青藤校園邀請去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方法。

20xx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羣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課題研究貼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的要求。《課標》個性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潛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也貼合葉聖陶老先生説的:“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潛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

本課題基於課堂,恰好貼合張家港市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互批互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生本性原則、生命性原則、生成性原則、生動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生長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的閲讀鑑賞潛力。學生互批作文,是對同學作文的鑑賞,又是對課文鑑賞的複習應用,能督促他們在閲讀課上作批註,他們的評語越來越準確,證明鑑賞潛力越來越高。

2.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寫得體批語的潛力,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規範符號的潛力以及語言表達潛力。學生經過訓練,批語越寫越得體,各種修改符號都能準確運用。在評講同學作文中,能夠用心中肯的發表意見。語言表達潛力明顯得到提高。

3.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樂學,提高了寫作潛力。“學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理解,其價值能被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讓學生評講作文,就是肯定學生的潛力,相信他們有鑑賞潛力,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表現,證明老師重視學生的觀點、意見、推薦。學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課堂的民主和諧度就高,學生心裏就簡單了,沒有壓抑了,學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膽發現,大膽發表意見。學生的日記能夠證實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快樂。學生的興趣起來了,他們的作文就越寫越好了。

4.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師生成長。

學生評講作文是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的評講,既要評講作者所寫文章優劣,又要評講批者的批語是否準確。這是一個鑑賞過程,要檢查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要檢查批改者的賞析潛力,無論是批改還是評講,都要檢查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到評講,又要聽力、決定潛力,語言表達潛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評對師生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它激發了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個體意識。這種成長過程包括強化自省、強化自評、強化自控。學生在自省、自評、自控中成長起來。這種課堂也激發了教師的知睏意識、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有了知睏意識就促使你去多讀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師成長。

5.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構成了作文教學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羣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新生代教師,青年名 師梅洪建聽課後的評價:

a、一向以來,在功利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為了分數早就忽略了對學生潛力的培養。朱建榮的課讓學生不是站在寫的角度來審視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評者”相結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理想創作潛力和批評鑑賞潛力。這個過程不是對別人作品評論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對理想的思路之後再對別人的作品的品評中進行自然的昇華和再創造。這是對學生潛力培養的途徑。

b、一向以來,在很多人在闡釋性的語文中,早就剝離了閲讀和寫作的關係。將課文的美點消解在對知識性記憶和資料性的再現之中,在“意”的強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榮的課堂中,不但到達了“文”“意”的自然統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達成了對課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層次上鍛鍊了孩子的審美潛力。

c、一向以來,孩子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願意看到別人的美,只看到別人的不足。但在朱建榮的作文評改過程中不僅僅僅讓孩子發現了別人的不足,更讓孩子們發現了別人的美。同時在對評語的評價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再認知以及培養孩子的理解批評的潛力。這種無形中的人格培養,則是教育的永恆追求。”

6.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對新課改的認識。

老師們明白了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生態作文教學。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則,學生評講作文最能顯示生命性原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講課上,生態課堂的生動性原則、生成性原則都得到充分體現。

7.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指導作文潛力。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1.問題提出的背景

課堂上教師們都喜歡那些口齒清楚,聲音響亮,愛動腦筋,積極發言,敢於交流的學生。然而老師們會發現,課堂上這樣的學生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學生都是“觀眾”和“聽眾”,表現沉默,特別是農村國小裏面的孩子。沉默的學生往往表現各有不同。一是沒有發言的願望,學生身在座位,心不在焉,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漠不關心。二是沒有發言的內容,學生當教師問題提出時,看似在認真思考,卻不會思考,沒有答案,當然也就不舉手發言。三是沒有發言的習慣,這些學生往往認為自己來到學校就是聽老師講課的,不是來發言的,於是穩坐泰山,似乎胸有成竹,卻不舉手發言。四是沒有發言的勇氣,生在農村,見識狹小,感覺低人一等,即使聽懂了問題,有了答案,也缺乏膽量舉手發言。這些沉默的學生往往被教師忽視,失去了許多對話和交流的機會,不利於這些孩子的成長。

2.問題研究的必要性。

許多學生課堂沉默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情況還是相對嚴重的。首先,課堂沉默的學生人數眾多。據我觀察,這些沉默的學生大約佔本班級學生的60%,幾近三分之一,比例之重,令人驚訝,而且,似乎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其次,課堂沉默的學生被“邊緣化”。課堂上活躍的學生備受教師的寵愛,對話交流的機會多,知識掌握得好,反過來促使這些學生更加喜愛發言,於是形成良性循環;而那些課堂沉默的學生,越是不發言,越是成績落後;越是成績落後,也就越是不發言,形成惡性循環;不久,發言乃至班級事務與他們似乎無關,他們已經成為班集體的“邊緣人”。三是課堂沉默的學生成長受限。課堂沉默的學生因為不發言,不參與,久而久之,對學習環境產生漠視的態度,習慣一旦形成,問題也就接踵而至,學生語言能力退化,語言習慣惡化,思維能力下降,朗讀水平下滑,不擅交際,個性無法得到張揚,喪失勇敢表達自我的勇氣;這些將嚴重限制學生的成長。

二、課題的界定和依據

1.課題界定:

(1)關鍵詞之一:“農村國小生”。是指在農村國小就讀的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國小年段的學生。這些學生年齡小,並且由於地域的文化侷限、家長文化水平的侷限、教育條件的侷限,呈現膽量小、見識少、能力弱、陌生感強等特點。

(2)關鍵詞之二:“課堂沉默”。“沉默”即不愛説笑(《現代漢語詞典》)。這裏的“課堂沉默”是指不愛説話,不會説話和不想説話;即不發言,不參與。課堂沉默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有知識儲備不足的原因,也有發言能力欠缺的原因,還有信心不足、膽量不足的原因。

(3)關鍵詞之三:“調查與對策”。本課題主要採用教育調查法進行研究。用觀察法把“積極發言”“能夠發言”“勉強發言”“從不發言”的學生區分開來,確定各類學生人數和比例。用問卷和訪談的方法研究三類學生,特別是“從不發言”的學生的外在和內在的原因,並制定相應對策。

(4)“農村國小生課堂沉默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就是針對農村國小生的特點,運用教育調查的方法深入瞭解學生“課堂沉默”的形成原因及引導對策。

2.政策、理論依據:

(1)新課標的能力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2)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一段在《綱要》中沒有找到)

(3)主體教育理論。把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主體性的特徵有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新性。這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而主體性的培養首先要克服消極參與、膽怯害羞、思維怠惰等課堂沉默的現象。

(4)人本教育理論。現代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思想逐步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質在於“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健康地、積極地、主動地、活潑地發展。教育工作者必須眼中有人、腦中有人、心中有人。

(5)多元智能理論。每一位學生大約有8項不同的智能,而這8項不同的智能強弱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區別對待,需要實事求是地對待,需要因材施教。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發展的潛力,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的空間。特別需要認真對待語言智能相對較弱的學生,降低要求,注意引導,提供平台和機會,採用恰當的方法和手段,讓後進生逐步先進。

三、研究的內容

1.農村國小生課堂發言的情況調查。利用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從“積極發言”“能夠發言”“勉強發言”“從不發言”四個方面把學生進行歸類,算出各佔比例。特別是要調查學生課堂沉默(“勉強發言”“從不發言”)的學生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礎。同時,調查學生“積極發言”“能夠發言”的學生的人數及其比率,準備分析原因,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積極發言提供借鑑。

2.農村國小生課堂沉默的原因調查與分析。從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課堂沉默的原因:知識的缺少(因為知識儲備不足,問題難以理解),能力的缺乏(語言表達,特別是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不強,限制了學生的參與與發言),信心的缺失(對自己的理解水平、參與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缺少信心,不敢參與,不敢發言,生怕被別人取笑),習慣的缺欠(主動參與和積極發言是一種良好的習慣,而有些同學沒有養成這樣的喜歡,只習慣於聽別人説,看別人做),認識的缺憾(以為發言是那些愛表現的學生的事情,自己來學校就是為了聽老師講課的,接受式學習的方式主導着他們)。

3.制定“課堂沉默”的應對措施並付諸實踐。一是主體性培養,讓學生了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積極發言的`重要意義,把自己當作課堂的主體。二是層次性提問,設計各種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水平參差的學生都有問題可以回答,滿足各種水平的學生的參與需要。三是發展性評價,及時地、準確的、針對性的表揚性評價,讓學生在發展性評價中感受成功的快樂,樹立信心。四是民主性氛圍,用和諧教育、民主教育、平等教育等思想,為改變“課堂沉默”營造寬鬆、和諧、民助、愉快的教育教學氛圍。

4.引導學生積極發言的個案研究。選擇數個“從不發言”的學生,觀察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深入分析他們“從不發言”的原因,針對性制定引導措施,並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從這一過程深刻了解“課堂沉默”的原因,制定對策。

四、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1.研究的過程: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準備階段:制定研究計劃,進行文獻研究,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

(3)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並付諸實踐。先進行個案研究,總結經驗,然後推廣全班。同時,撰寫可以研究相關論文。

(4)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鑑定。

2.方法的選擇:

(1)觀察研究法。通過此方法瞭解課堂沉默的學生數量、學習習慣以及研究前後的變化。

(2)調查研究法。通過此方法去了解沉默學生的家庭、社會背景,進而瞭解他們沉默的原因。

(3)個案研究法。通過對班級個別沉默嚴重的學生進行了解,制定措施,實施教育,觀察結果,探索規律。

(4)文獻研究法。通過《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文獻的研究,為此課題奠定理論基礎;同時,瞭解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借鑑,為創新性研究奠定基礎。

(5)行動研究法。針對課堂沉默形成的原因,制定相應對策,在課堂上運用,觀察效果,並根據反饋的問題,調整對策,繼續深入研究。

五、研究的條件及研究成果

1.研究者是一個積極進取,要求嚴格的一線教師,並熱愛教育科研,關注學生的變化,善於反思。在校級教科研中積極主動研究,並獲得學校好評。

2.研究者一直奮戰在一線,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幾乎每時每刻和學生在一起,有着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觀察學生,與學生交流,深入實施課題研究。

3.研究者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比較強,經常嘗試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有相當的實踐經驗,並經常反思,因此每年都有案例獲獎。

4.預期研究成果:課題研究報告一份。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美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當前,將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觀念上的一個新的發展和追求。美育作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開啟心智、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種潛在力量,對於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個性是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

傳統音樂一般是指世代相傳,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樂。民族音樂,它源於生活,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並且有着豐富多彩、令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有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易於理解的資料。開發並利用鄉土音樂資源中有鮮明民族特色,資料健康向上的精品對幼兒進行薰陶教育,能夠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永春地處閩南中部,有着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各種傳統民間音樂豐富,如:鼓隊舞、高甲戲、南音、木偶戲、布袋戲、山歌等。然而,當前幼兒園對具有鄉土特色音樂資源的利用較為貧乏,缺乏對周圍生活與地方本土音樂文化的挖掘、傳承與創造,以至許多富有鄉土特色的音樂漸漸失去流傳因此,我們試圖透過以開發利用鄉土音樂資源為主線,對弘揚民族文化,萌發幼兒愛國意識,完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的教育目標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好處。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的藝術教育資料,開展有家鄉、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現實的。而且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還注重構成園本化音樂課程。

二、理論依據

建構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布魯納提倡使用發現學習法、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有關藝術領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標、資料

1、挖掘、整理和研究適合學前教育的音樂教育資料。

2、探索民間音樂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途徑和方法。

3、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構成有效、操作性強的園本化音樂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

五、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1-20xx.3)

1、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曹冰潔、李晉媛音樂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幼兒觀。

2、制定課題計劃,確定研究小組成員並進行分工。

3、研究小組成員蒐集材料並進行研討。

4、課題組成員共同制定前測的測量指標。

(二)具體實施階段(20xx.4—20xx.5)

1、對實驗班進行前測。

2、進一步收集有關本地區民間音樂的教育資料,學習許卓婭的音樂教育理論。

3、制定教育目標,根據目標選取活動資料,讓幼兒在活動中初步瞭解並感受本地區的民間音樂。

4、探索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手段與方法。

5、針對幼兒水平設計記錄表並進行跟蹤記錄。

6、能大膽運用各種表現形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7、請高甲戲團、木偶劇團的演員來園表演。

8、建立學園小戲團、木偶團。

(三)總結階段(20xx.5-6)

1、整理成果資料,分析相關數據。

2、參加撰寫課題報告,課題組研究成果交流。

3、彙編成果集(反思記錄、活動設計、民間音樂教材、主題活動方案、自編兒歌等)。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5

一、課題的提出

政策依據國家“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方針”對開展體育工作均作出明確規定和要求:

新中國第一次提出教育方針是1957年毛澤東在最高國務院會議上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1995年3月18日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文件中,對學校體育工作做出的如下要求:“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養成堅持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的良好衞生習慣,瞭解科學營養知識”。

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全國健身計劃綱要》中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做好學校體育工作。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作為教學目標之一。

20xx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文件中明確指出: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以迎接20__年北京奧運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對於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必須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

二、研究報告研究的措施

(一)、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課題相關政策法規和教學理論。

1、認真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了“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方針”中關於體育工作的政策法律規定,重點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文件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文件精神。通過學習提高了實驗教師對體育工作和課題研究重要性的認識,明確了工作的方向目標和相關的具體要求。

2、認真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了教育學、體育心理學中有關習慣、行為習慣、以及如何培養國小生行為習慣的相關理論,圍繞課題研究,課題組認真學習了《論學校體育傳統與風氣》、《論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影響體育習慣形成的因素探析》、《試論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等理論。

3、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了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學習了《學校教育科研》(柳斌主編),研究方案的撰寫要求、實驗對象的個案撰寫方法,調查法、行動研究的策略等科研理論和方法。

4、加強培訓工作,對實驗教師定期進行體育觀念和體育知識培訓,先後兩次組織體育教師參加“內江市體育新課程標準”的理論培訓和體育優質課比賽。還多次對體育委員和骨幹學生進行體育技能、組織能力進行專題培訓。

5、向教育專家諮詢課題研究的操作層面上的問題,明確了課題研究如何展開,研究人員的各自分工和職責任務,每一階段的研究內容和研究重點,如何根據實際調整研究計劃和實施策略等具體問題。

通過學習和諮詢,使課題組成員從理論到實際操作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做到實施之前就心中有數,避免了課題研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大力宣傳體育文化和宏揚體育精神,營造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

1、結合社會實際、教師實際、教育發展實際及學校體育活動實際進行校園體育文化系列講座:體育課題簡介、體育現狀簡介、體育知識技能培訓活動等,提高師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

2、加強體育輿論宣傳,舉辦體育黑板報專刊、體育知識手抄報比賽、體育知識競賽、體育圖片展覽等3、組織學生觀看體育比賽。我們主要組織了三種形式的體育比賽觀看:一種是觀看校內外學生間進行的體育比賽,如校動會、鎮運會、縣運會、市運會的各種比賽;二是校內外學校教師之間、教師與友好單位之間的友誼賽、練習賽、和正式比賽;三是組織學生觀看電視台直播、錄播的各種體育比賽。感受體育比賽的精彩刺激,欣賞運動之美、力量之美,在力與美的薰陶中激發體育鍛煉的激情與衝動。

4、大力表彰體育鍛煉先進個人。一是對每次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取得優異成績的運動隊和運動員在師生大會上進行大力表彰;二是在校園公示欄上張貼喜報大力表彰;三是評選校園“體育之星”,並在校園網站和“明日之星”欄上登出來,向社會大力宣傳;四是為體尖隊員所在班級加業績分,併為班科教師發獎金。以此來大力宏揚體育精神。通過大力宣傳體育文化和宏揚體育精神,使我校體育鍛煉的氛圍空前濃厚,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也為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創設了很好情景。

(三)、加大資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設施設備,為實驗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我校樹立品牌意識,站在“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高度,高度重視藝體工作,確立“一體兩翼”的辦學思路,即: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體,以教育科研和藝體工作為兩個翅膀,帶動學校素質教育的騰飛。近年來,進一步加大經費的投入,為體育工作共投資八萬多元資金,一是用於加強體育場地、體育器材等硬件設施的建設;二是投入大量經費保證體育活動的活動經費;三是投入資金用於教練員訓練學生體育特長隊的補助。

(四)、開展“學生良好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主要標誌”的研究要培養學生的良好體育鍛煉行為習慣,首先必須弄清其主要標誌是什麼。為此,課題組採用文獻法研究法,通過查閲資料,再結合教學實際進行了深入研究,明確了兒童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標誌是:

1、主觀上有主動參加體育運動的願望;

2、每天能堅持體育鍛煉60分鐘以上;

3、有一項及以上體育特長運動項目;

4、有一定的體育運動常識和體育保健知識。

(五)、開展“影響學生良好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及對策”的研究課題組在明確了“良好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主要標誌”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進行研究“影響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採用問卷調查,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體育態度、鍛鍊習慣、興趣項目及負面因素。獲取了大量的原始資料,然後對這些原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和歸納整理,從而得出:

1、傳統的應試教育觀、人才觀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根深蒂固。體育不是統考科目,多數學生錯誤地認為以學為主,就是以統考科目的學習為主,因此,首先要充分保證統考科目的學習時間,如果有一點空餘時間就稍微玩一會兒,但事實上多數時候就連起碼的休息時間都被學習時間擠佔,根本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六)、開展“影響學生良好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及對策”的研究課題組在明確了“良好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主要標誌”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進行研究“影響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採用問卷調查,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體育態度、鍛鍊習慣、興趣項目及負面因素。獲取了大量的原始資料,然後對這些原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和歸納整理,從而得出:

1、傳統的應試教育觀、人才觀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根深蒂固。體育不是統考科目,多數學生錯誤地認為以學為主,就是以統考科目的學習為主,因此,首先要充分保證統考科目的學習時間,如果有一點空餘時間就稍微玩一會兒,但事實上多數時候就連起碼的休息時間都被學習時間擠佔,根本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2、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培養缺少科學性,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多數家長走入誤區,認為孩子只要吃好睡好營養好就是健康,導致只顧飲食營養,忽視體育鍛煉,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日趨下降,營養過剩而體質差、運動機能差的孩子越來越多;

3、學生想鍛鍊,但體育場地、器材卻嚴重缺乏;

4、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和鍛鍊方法的指導,更缺乏有效的督促,以形成習慣。

根據得出的結論,我們研究採取了以下一些應對策略:

1、利用校會、家長會、校園內各種宣傳欄向全體師生及社會家長大力宣傳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共同認識,轉變大家的教育觀念;

2、利用室內體育課學生介紹體育保健知識,糾正“只顧飲食營養,忽視體育鍛煉”的錯誤觀念。同時,體育老師利用家長會向家長介紹“體育鍛煉比飲食營養更重要”的理念,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並交流“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的具體做法,指導家長對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

3、針對缺乏體育場地、器材的問題,體育組開展了“在小場地下、缺乏體育器材的情況下如何有效開展體育鍛煉”的專題研究,指導教師和學生因地制宜,自制器材進行體育鍛煉,例如:原地跳繩、原地踢毽、原地俯卧伸、墊上運動、乒乓球、籃球賽、小場地往返跑、短距離接力賽、拔河賽、原地徒手操練習、隊列廣播操比賽、跳梯間練習、跑樓道等;

4、學校辦學思路明確提出重視學生體育工作,並對體育課堂教學、學生兩操一課、體育特長隊訓練、體育活動的組織、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相關項目的訓練測試建檔、體育傳統項

目學校的建設、體育工作的指導督促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以嚴格的制度規定加以保證,確保體育工作落到實處。

三、結果分析實踐效果1、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習慣逐步形成。

(1)、從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觀願望看,我們統計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檢測項目中的“學生體育鍛煉出勤率”,數據顯示:全校98%的學生,實驗班級有99%的學生出滿勤,主觀上有主動參加體育運動的願望;

實驗中變化: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對該課題實驗積極投入,參與配合,而且變化較大。表現在:學生從被動變主動參與,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從前,學生鍛鍊處於被動鍛鍊的狀態較多,現在,學生對自主鍛鍊如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鍛鍊態度和習慣,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精神飽滿地參加自主鍛鍊。

典型案例:學校籃球隊為了形成梯隊,在一隊(主要是六年級的隊員)參加完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萌芽杯”的比賽,況且已臨近國小畢業的情況下,學校決定解散一隊,重點訓練二隊。可就在一隊解散了兩個星期後的一天,一個二隊的隊員氣呼呼地跑來“告狀”道:“李主任,他們一隊的隊員都解散了那麼久了,還天天來打球,影響我們訓練,請你去管一管吧!”。這一狀告得讓我又喜又憂,説憂吧,他們地干擾的確影響了二隊的訓練,可喜的是一隊隊員終於形成了體育鍛煉習慣,這是多麼不易啊!要知道,他們當中的好幾個隊員是我當初向家長和他們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勸來打球的。這一告還着實讓我很為難,不知如何處理,只好淡化不了了之......

(2)、多數學生每天能堅持體育鍛煉60分鐘以上;

通過20xx年5月對實驗班級204名學生體育鍛煉情況調查統計顯示:“校內體育課上是否堅持鍛鍊”答“是”的人有204人,佔100%;

“校內課餘鍛鍊是否每天堅持”答“是”的204人,佔100%;

鍛鍊項目有乒乓、運動跑、籃球、足球、跳遠、跳繩、羽毛球、跳高等。校內課餘鍛鍊的“鍛鍊時間”30分鐘以下的有32人,約佔15.69%,“30__60分鐘”的有149人約佔73.4%,“60分鐘以上”的有23人,約佔11.27%.

(3)、有一項及以上體育特長運動項目;

通過對實驗班級學生長期穩固的從事的體育鍛煉項目的調查來看,回收的調查表中調查了230個實驗對象,100%的學生均有2——3項喜愛的並長期堅持鍛鍊的體育鍛煉項目,在他們喜愛的項目中,90%的學生有1——2項的運動技能特別純熟,運動水平相對較高,在各級運動會上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這説明了他們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體育特長。

(4)、有一定的體育運動常識和體育保健知識。

課題組要求體育教師利用室內課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常識和體育保健知識的介紹,並且我校每期都要對學生進行體育測試,包括平時和期末測試,在測試內容上我們都要求測試學生的體育運動常識和體育保健知識掌握情況,通過收集統計學生的測試卷可知,95%的學生對體育運動常識和體育保健知識掌握得很好。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6

《兒童傳統遊戲的現代好處挖掘》課題結題報告

一、研究的緣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但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中,還存在重智育、輕遊戲的傾向。家長也更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往往認為遊戲就是“玩”,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多少用處。兒童遊戲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孤獨。而另一方面,民間遊戲面臨失傳。那些以前給我們帶來無限快樂的民間遊戲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為孩子們所熟悉。其實,民間遊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方便、不受場地人數限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潛在發展空間,正適合我們縣城的幼兒園,我們何不把民間遊戲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也體驗傳統遊戲的快樂呢?為此,我們幼兒園選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學前兒童遊戲的多元價值開發”子課題——“民間遊戲的現代好處挖掘”,期望在課題引領下認真瞭解、解讀民間遊戲,讓它在幼兒幼兒園教育中發揮巨大作用,讓孩子們體會民間遊戲的樂趣,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期望,在課題引領下,教師的專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標

1、以課題活動為契機,提高老師的專業素質,重點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潛力。[由*整理]

2、研究民間遊戲所藴含的教育價值,瞭解遊戲對幼兒社會性交往潛力、情感、智力發展的作用。

三、研究資料

1、各年齡班如何選取適宜的民間遊戲,如何對傳統民間遊戲進行改變和創新。

2、民間遊戲與幼兒多元智能(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發展的關係。

四、研究對象

主要選取夏津華夏幼教中心3---6歲(小、中、大班)約300名幼兒作為研究對象。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評優展示法、觀察法、談話法

1、文獻研究法:透過對相關遊戲資料的蒐集、學習、分析和理解,瞭解關於幼兒遊戲評價的最新進展和民間遊戲的現狀,為幼兒進行遊戲活動帶給理論支

持和方法指導。如:我們透過研究資料蒐集了很多少數民族的遊戲,如“叼羊大賽”、跳花竿等,孩子們很喜歡。

2、行動研究法:我們經過思考決定實施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案例為載體的教研活動模式,注重行動研究------反思------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再次活動(行為跟進),緊密結合實踐中的難點盡心研究。如剛開始做課題時,小班幼兒不適合蒐集來的民間遊戲,因為一些比賽性質的遊戲對體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較高。我們經過反覆研究,改造民間遊戲,重點發展適合小朋友的非競賽性質的遊戲,老師們提出來能夠試試語言類遊戲(比如《拍手歌》)和表演遊戲(比如《挑小狗》),結果孩子們很快就愛上了這些活動。

3、評優展示法:從全園評選出幾個秀的民間遊戲活動案例,請老師們一齊觀看活動,並當場進行評析,合理吸收和借鑑,然後應用於實踐。這樣進步十分快。如,我們在xx年x月觀看了楊傑的《百變神圈》,老師們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大家發現,民間遊戲配上民族樂曲,感覺很美!xx年x月我們又觀看了蔣巖巖的《齊天大聖》,我們又發現,用傳統故事中的人物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體育遊戲、表演遊戲交融滲透,遊戲的趣味性大大增強。就這樣,大家經常交流,互提推薦,一點點提高。

4、經驗總結法:將同做“學前兒童遊戲的多元價值開發”課題的其他幼兒園的成功經驗合理吸收,取得對課題開發有啟發好處的經驗,概括出支持課題研究的先進方法並加以利用,對我們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處。上級課題組給了我們很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利津一幼的“資料收集”和煙台藍天幼兒園的論文寫作都給了我們極其寶貴的啟發。

5、觀察法: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比較,會發現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遊戲的觀察評析都以此為依據。我們會在主角遊戲中發現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水平究竟怎樣,還會在體育遊戲中發現孩子的運動潛力如何------記錄下來,便於又針對的實施教育。

6、談話法:主要用於遊戲之後,和小朋友交談,瞭解他們在遊戲中的感受,以及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以便及時對遊戲規則做出調整。

七、研究實施步驟

1、學習準備階段

A、基本理論的學習:學習丁海東《學前遊戲論》、周兢《中國民間遊戲》、皮亞傑《兒童心理學》,重點學習學前兒童遊戲的專業論著,進一步瞭解幼兒遊戲的特點,並瞭解民間遊戲由來和各種玩法,結合幼兒園的實際狀況,思考如何讓民間遊戲深入孩子的生活,讓他們真正喜歡上民間遊戲。

B、確定人員分工和各時段任務:

我們這個課題由園長常紅喜親自督導,教研組長宿軍全面負責,精選我園秀的骨幹教師:、

具體安排如下:

起止時間要解決的問題負責人

20xx.1------3月活動發起,蒐集素材,分析歸類。

20xx.3------20xx.4月實踐階段,各班選取民間遊戲活動。課題組全體教師20xx.4------20xx.4月階段總結,全園遊戲展演,資料收集。課題組全體教師

20xx.5------9月結題階段,提升經驗,鞏固成果。

2、課題實施階段

第一步:召開課題組會議,制訂各階段目標,明確各自的任務。第二步:利用圖書文獻、學前教育網蒐集民間遊戲的相關資料;召開班級家長會,請小朋友和家長都參與收集相關材料的活動中來。

第三步:資料彙總,研究、分類,確定哪些遊戲適合在幼兒園開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選取一個適宜的民間遊戲,介紹給小朋友,大家一齊做遊戲,教師觀察並記錄。課題組根據幼兒的狀況和老師的意見召開教研會,分析解決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推廣先進的經驗。同時注意收集文字資料、影像資料。

第五步:對活動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篩選,並分門別類存入檔案。

第六步:提升經驗,重點引導參與課題的教師撰寫論文、製作課件。並進行評比,相互學習。

第七步:結題,向上級課題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園於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學前兒童遊戲的多元價值開發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定為課題研究實驗園,結合幼兒園實際狀況,我們選取的子課題是《兒童傳統遊戲的現代好處挖掘》。在從事課題研究的兩年多裏,在總課題組的引領下,課題組成員深入研究,用心實踐,大膽創新,在民間遊戲的創新改編、遊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係的研究、教師的教研潛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穫。

同時,還積累了超多的遊戲活動資料,編制了自己的園本教材。華夏幼教中心的孩子愛遊戲、玩遊戲已蔚然成風。現將我們取得的成果列舉如下,請總課題組檢查驗收:

1、民間遊戲的創新、改編。

我們在整個課題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個民間遊戲,分為體育類、益智類、語言類、藝術類並對這些遊戲作了相應的創新改編,並已經彙編成冊(見《夏津華夏民間遊戲集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總課題交流會《階段性成果集》。

2、遊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係的研究。

我們對開展的每一個遊戲都進行了多元價值分析,發現透過豐富的遊戲,幼兒的社會交往潛力、智力、體能都有較大提高,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提高很快。

我們已經制作遊戲觀察幻燈片5個,整理出論文十餘篇並編印成冊,其中論文《親子游戲在家園聯繫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園地》20xx年第一期發表;課件《捉不住的小魚》、《我和報紙做遊戲》獲“解讀兒童遊戲,走進童心世界”課件大賽一等獎。透過教師的分析總結,我們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遊戲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參觀交流的老師都説:“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遠遠高於他們的年齡!”

我們的孩子進入國小很受歡迎,在校園裏,不論是體育運動、文藝表演、學習知識還是與人交往,他們都出類拔萃,應對自如。

3、做遊戲、愛遊戲構成幼兒園的特色。

我們根據遊戲活動的經驗,編制了分年齡段的案例設計集(《夏津華夏民間遊戲集錦》),並保留了幻燈片資料;根據孩子們愛遊戲的天性,我們把每年的四月為“遊戲月”,每年x月舉辦“親子運動會”。每一天下午4點後,全體小朋友都參加户外遊戲,遊戲已真正成為華夏幼教中心的傳統和特色。

4、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題研究是一條線,我們不斷針對實踐中的難題開展教研,從一開始的遊戲篩選、遊戲組織到之後的遊戲觀察、遊戲評析、整理論文,老師們的專業潛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參加課題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她們説:“此刻,讀專業書籍的多了,遊戲時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會製作課件的多了。”作為課題的負責人,我更有體會,老師們從“不會提問題,到會提問題,到會研究討論解決問題”,她們已經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這些都得益於總課題組的引領,我們確實在課題活動中學到很多。

九、反思

我們是新成立的幼兒園,這是第一次做課題,所以在剛開始時覺得困難重重:

課題活動開始後,怎樣寫反思?怎樣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規律性的東西?怎樣提升經驗,彙總成優秀論文?幸好,有總課題組的幫忙,我們從其他幼兒園也學到了很多,最後從實踐中摸索出一點點經驗,感謝董教授在課題研究中給與我們的指導,真誠的期盼下次與您合作!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7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從事中學英語教學十六年以來,總是感覺學生關於中學英語詞彙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的自覺性不高,許多學生從七年級前半學期開始,就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因而到八年級以後,中學英語詞彙量的增大,課堂內容的加深,更導致許多學生出現兩級分化的現象極為嚴重,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學英語詞彙量的增大,我們教師有時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和學習效果,結果是教師教的筋疲力盡,學生聽得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進而變得厭倦學習;新課改的深入,新課標對於學生關於詞彙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國中英語教學中,雖然大多數老師已意識到詞彙教學的重要性,但因教學方法落後,導致教師詞彙教學效率低,學生學習效果不甚理想,造成學生綜合英語水平難以提高、因而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對於詞彙教學策略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作為從教多年的國中英語教師,我深深理解並感受到加強英語詞彙教學策略研究與實施以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提高和完善,優化師生關係,並 進一步發揮學生在新的課堂管理模式下,參與詞彙學習的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的方法,促進詞彙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最終以推動國中英語詞彙的教學。因此,我提出此項課題申請。

(二)界定:

詞彙教學是指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它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朗讀、拼寫、理解、記憶與運用詞彙。詞彙是語言的最小意義單位,人類思維活動和思想交流首先是靠詞彙進行的。目前,人教版英語新目標新教材詞彙容量非常大,新課標第五級(國中畢業時)中關於詞彙方向的描述為: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同時新課標對詞彙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現在詞彙教學的“質”(既掌握詞彙的深度)和“量”(即詞彙量的多少)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彙量顯著增加,另一方面,新課標提倡從用的角度出發學習詞彙為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同時使學生能夠運用詞彙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徵,説明概念等。這説明對詞彙學習的要求不僅僅限於辨認識記和理解,還在於運用和表達。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一)理論依據:

本課題研究實踐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學習理論,課程標準,新課程改革理論,現代認知理論等

1、 學習理論。主要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2、課程改革理論。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的思維習慣。”

(2)、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這就要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詞彙學習習慣。

(二)意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績:

1、對教師發展的意義。通過課題研究使得如何能夠有效地進行中學英語詞彙教學,為我區國中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借鑑,使中學英語詞彙教學教學能夠順利而輕鬆的進行,以提高我校的、中學英語會考成績,成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2、 對學生髮展的意義。學生通過調查問卷等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及學習策略並進行微調。取得比未參加實驗學生更好的成績和狀態,使學生在中學階段培養良好的學習詞彙的基本技能,為其長遠的人生髮展目標奠定基礎。

3、 對中學英語教學發展的意義。研究結果可以用來科學的指導我區的國中英語教學,以有效提高我校英語教學質量。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課題研究目的:

通過此課題研究,旨使我們在今後的中學英語詞彙教學中,能夠嘗試運用多種有效的英語教學策略,探索出適合我們初級中學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英語詞彙教學方法,使得能夠有效指導我們的學生關於中學英語詞彙的學習,詞彙是中學英語學習基礎中的基礎,不論是傳統的還是顯示流行的詞彙教學手段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擴大詞彙量,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更有效的英語詞彙,並使學生如何能夠將詞彙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詞彙的興趣,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會考升學率的目的。

(二)課題研究內容:本課題初級英語學科的英語詞彙教學為切口

研究內容:

1、 國中英語詞彙教材與新課標要求教學分析;

2、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調查分析—以西安市第七十九中學八年級學生為例;

3、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4、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的對策、

(三)課題研究方法:

1、根據本課題的性質,在研究中我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對我校八年級學生進行中學英語詞彙學習的研究:具體來説我採用的方法是:

a、調查法:課題研究過程中,需要對國中英語詞彙教學現狀進行認真分析來確定研究方向,我們採用靈活多樣的調查方式、

b、分析總結法:(2次問卷調查、3次座談)通過對八年級學生進行關於中學英語詞彙學習的問卷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以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學習英語詞彙的各種心理及其學習方法,通過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總結,寫成報告、

c、文獻法: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策略的制定和形成是建立在與英語詞彙教學有關的研究理論的學習的基礎上,保證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d、研究法:通過研究與沒研究學生比較,不斷調整研究策略、

e、研究法:(6次詞彙教學研究課)積極參加中學英語詞彙學習培訓課,觀摩中學英語詞彙課堂教學,積極開展中學英語詞彙教學研討課,探索新課程背景下國中英語詞彙教學有效途徑,尋找適合於學生的詞彙學習策略和方法,提高英語詞彙教學的有效性、

f、總結法:注意蒐集積累和總結課題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提升教學理念

2、課題操作的策略、措施:以理論指導實踐,再改進,再實踐。

(四)課題研究步驟及實施過程:

通過分析人教版新目標英語教材及課程標準—→調查研究國中英語詞彙學習的困惑及現狀(西安市灞橋區第79中學八年級學生)—→針對目前中學英語詞彙教學現狀找出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求國中英語詞彙教學有效對策。

具體來説:分為課題研究實施分三階段

1準備階段ǎ20xx年5月—8月)完成課題研究設計方案,確定實驗班級,做好實驗前期的學生在“詞彙學習”方面現狀的調查工作制定具體可行的實施措施,界定研究範圍。

a、運用實地觀察法、學生座談法、家訪調查法、測試問卷法等了解學生在“詞彙學習”方面的現狀,並做好實驗前的調查小結。

b、確定實驗班級—八年級三,四班。

c、確定研究從學生的“詞彙學習”方面的現狀困惑入手,從產生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不同階段學生的變化,逐步形成結論,完成研究工作。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a、實施研究方案Ц據活動課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實施Р⒓笆倍允凳┕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與總結。

b、 20xx年12月18日對實施結果進行階段性總結,為下一階段活動的順利實施做好準備。

c、調整方案,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再次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方案В對實際教學情況實施第二輪研究方案。完成一篇讀書筆記、一篇案例,或教學反思或隨筆等並上傳。

3、總結階段20xx年4月—5月、分析、處理各種實驗數據,整理、總結各階段的研究成果,並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完成一篇讀書筆記、一篇案例或教育故事或隨筆等並上傳,同時提交結題申請。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一) 研究結果

1、國中英語教材中詞彙與新課標要求分析: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新教材在編寫上內容跳躍、跨度大,每一單元充分並以任務鏈的形式展開,通過對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國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了國中詞彙學習的五級標準,使學生了解與掌握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會運用詞彙來描述事物,行為特徵及説明概念以及理解短語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運用,因而基於以上對教材與課標的的分析,在處理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問題上,我們應具備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積極學習。

2、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調查分析—以西安市灞橋區第七十九中學八年級學生為例:

a、英語詞彙教學的現狀調查分析:

通過進行中學英語詞彙教學的調查,發現部分中學英語教師一方面有時在詞彙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缺乏有效的詞彙教學策略,從而使詞彙教學流於形式;另一方面有時在英語教學中有時忽視詞彙教學,,使得在教學中忽略語境,語篇對於詞彙學習的作用,致使學生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

b、中階段中學英語詞彙學習學生現狀分析:

通過在我校八年級三,四班同學進行調研(通過談話,上課實踐等方式),瞭解到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如下:

我校的大部分學生來自偏遠的郊區,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學生學習英語詞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強,同時人教版新目標教材詞彙量大,記憶的內容太多,學生關於中學英語詞彙的學習僅僅只是在老師的監督下孤立學習詞彙,使得詞彙學習中主次不分,平均用力,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和歸納,造成系統性不強,邊學習邊遺忘的缺陷。學生的缺乏一定的探究精神,從而學生探究能力的欠缺,進而造成學生創造力匱乏。

3、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我校大部分教師普遍認為,目前中學英語詞彙教學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a、我校國中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普遍很差,知識儲備少。

b、英語課時有限,缺少對學生詞彙學習任務落實情況的檢測。

c、詞彙教學時脱離文章的情境和句子, 不能正確處理詞彙中心意義和具體意義的關係,以及忽視對詞彙文化意義的介紹,影響詞彙的得體運用。

d、不能根據記憶規律有效地記憶與複習詞彙以及 缺少記憶環節和記憶詞彙的方法。

中學英語詞彙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a、課程內容的差異。國小英語內容簡單,基本上到七年級來説也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交際語言,這使得學生的詞彙量比較匱乏,而到了八年級,課程內容的增多,無疑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彙量也增大,因而學生必須在知識基礎的程度上再進一步掌握和拓展新的詞彙。這對中學英語詞彙教學產生了一定的難度。

b、教學時間的緊迫。新課標教材內容的增多,詞彙量的增大使得教師在中學英語詞彙教學中時間緊迫,因而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出現教師只教新知識,對於詞彙的複習鞏固與檢測不能落實。

c、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差異。國中學生往往靠“死記硬背”就可以獲得高分,這就給學生養成了慣性,因而在研究實施中學英語詞彙教學時,結果發現行不通,一時很難改變學習方法,養成自主探究、靈活運用的習慣,很難適應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能力。

d、家校管理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學生來自偏遠的郊區,學生基本上是務工子女,家長忙於生活的奔波,無疑孩子的學習管理放送,使得學生對於學校安排的學習任務難以落實。久而久之形成學生惰性的心裏,把學習就不當一會事情,出現學習無目標,思想不端正,,給中學英語詞彙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我認為這是難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難改變的一個方面。

4、中學英語詞彙教學對策

通過對人教版新目標英語新課標及英語教材中中學英語詞彙的分析、中學英語詞彙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的調查分析、以及中學英語詞彙學習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我找出了中學英語詞彙學習對策如下:

a、轉化師生觀念,強調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掌握好中學英語詞彙學習的基本知識,為提高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打好基礎。

b、開發課程資源,用案例法教學,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詞彙的興趣,聯繫鄉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英語知識。

c、注重理解,記憶與運用詞彙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不要只是給學生任務,要求學生死記硬英語課後詞彙。多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詞彙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中學英語的學習方法,嘗試用學到的學習詞彙的方法去主動學習,拓展詞彙。以儘量避免以往“死記硬背”的笨辦法,同時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再侷限於國中階段對一些詞彙的瞭解,而是要進一步深究學習,理解的方法。

d、強化意識,深入瞭解學生的學情。研究課標及教材內容,適當處理教材 及時瞭解學生欠缺的中學英語詞彙知識,有時需要通過詳細的講解來彌補這些基本知識的欠缺,或者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適時的通過岔路進行補缺以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二)成效

1、展了課題研究,通過不斷實踐與總結,即找出了中學英語詞彙教學的有效措施,也使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詞彙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自信心與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題研究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本人自身的專業成長。通過開展個人課題研究,我本人的Ы逃教學觀念得到了新的轉變,科研能力的發展也使我迅速成長,能夠確立科學的育人觀、教育觀、質量觀Т鈾枷肷現厥友生的身心活動,使英語學科的實際應用性得以實現,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存在問題:

由於時間緊迫,繁重的事務,課務,使得我還需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工作,充分地進行資料的蒐集與整理,使得我的研究成果的質和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2、改進措施:

a、認真吃透理論精神,不斷學習鑽研,深入研究,勤於實踐,勤於交流,以指導自己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及時指導自己的關於中學英語詞彙的教學工作,加強對中學英語詞彙教學的準確和科學合理性,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課題研究能力。

b、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深入學生實際,關注研究中學生關於中學英語詞彙學習的反應動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寫好階段性報告或論文或教學案例或隨筆等。

c、認真參加各類關於中學英語詞彙教學方面的培訓,認真領會精神,學習新的英語詞彙教學方面的知識,加強對學生英語詞彙學習學法指導,反覆實踐,對比分析,在實踐中勇於探索,及時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以及時收集課題研究資料,積累教育資源,總結研究成果。

d、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實際,選擇教學內容,發掘利用好校外教育資源б爭取家長、社會有關方面的理解、參與和支持豐富教學手段,達到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為課題研究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8

一、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説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説:“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大量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通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閲讀賞析能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內容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能力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國小“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1009059,組長:朱建榮。主要研究成員:施路平、鄭詠梅、蔡秀蘭、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能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通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進行調查研究,並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範、合理。

經驗總結法:通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後的教學工作。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10月: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2.醖釀製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情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並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們積極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後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七、研究過程

首先,我們學習理論,以提高理性認識。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生態理論,基於蔡明的生態課堂的原則和黃大龍朱志國的生態課堂理論,我們認識到讓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的生態教學活動。他是培育學生髮展的有效途徑。

日常活動

09年9月朱建榮對市骨幹教師開作文評講課

20xx年3月11朱建榮老師開校級公開課:關注差生的作文評講——我來幫你寫作文

10年3月24鄭永梅老師校級作文評講課——《捕捉特徵 細緻描繪》

10年10年4月7方芳開校級公開課作文評講《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號施路平老師開作文評講課——怎樣圍繞中心選材

10年4月27蔡秀蘭校級公開課——怎樣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導室來調研,市學科帶頭人朱志國聽了朱建榮的作文評講課,説值得推廣。

20xx年9月29朱建榮老師參加袁建忠書記的生態作文結題會

20xx年10月19朱建榮老師給蘇北宿遷市曹集中學老師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號,市教研室書記中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後説值得推廣。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學活動展示月中,施路平、鄭詠梅老師上作文指導展示課,朱建榮老師上作文評講推薦課。這次基教科顧松鶴科長在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後有三點評價,1.港區國中的語文老師凸顯了一個理念——用教材教,學後注重應用,培養學生素養和能力。2.實施了一種策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3.養成了一種市進修學校盧金霞老師評價朱建榮的課:“將批改與指導相融合,將批改與作文升格訓練成一體,將這次批改的目標與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達成相一致”。

推薦課後與進修學校張老師交流,受到張老師邀請。

20xx年11月30號朱建榮老師應常青藤學校邀請去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方法.

20xx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羣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課題研究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的要求。《課標》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也符合葉聖陶老先生説的:“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

本課題基於課堂,恰好符合張家港市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互批互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生本性原則、生命性原則、生成性原則、生動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生長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學生互批作文,是對同學作文的鑑賞,又是對課文鑑賞的複習應用,能督促他們在閲讀課上作批註,他們的評語越來越準確,表明鑑賞能力越來越高。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寫得體批語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規範符號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經過訓練,批語越寫越得體,各種修改符號都能準確運用。在評講同學作文中,能夠積極中肯的發表意見。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得到提高。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樂學,提高了寫作能力。“學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接受,其價值能被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讓學生評講作文,就是肯定學生的能力,相信他們有鑑賞能力,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表現,表明老師重視學生的觀點、意見、建議。學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課堂的民主和諧度就高,學生心裏就輕鬆了,沒有壓抑了,學生就能積極思考,大膽發現,大膽發表意見。學生的日記可以證實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快樂。學生的興趣起來了,他們的作文就越寫越好了。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師生成長。

學生評講作文是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的`評講,既要評講作者所寫文章優劣,又要評講批者的批語是否準確。這是一個鑑賞過程,要檢查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要檢查批改者的賞析能力,無論是批改還是評講,都要檢查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到評講,又要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評對師生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它激發了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個體意識。這種成長過程包括強化自省、強化自評、強化自控。學生在自省、自評、自控中成長起來。這種課堂也激發了教師的知睏意識、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有了知睏意識就促使你去多讀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師成長。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形成了作文教學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羣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新生代教師,青年名師梅洪建聽課後的評價“a.一直以來,在功利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為了分數早就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朱建榮的課讓學生不是站在寫的角度來審視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評者”相結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理想創作能力和批評鑑賞能力。這個過程不是對別人作品評論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對理想的思路之後再對別人的作品的品評中進行自然的昇華和再創造。這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b.一直以來,在很多人在闡釋性的語文中,早就剝離了閲讀和寫作的關係。將課文的美點消解在對知識性記憶和內容性的再現之中,在“意”的強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榮的課堂中,不但達到了“文”“意”的自然統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達成了對課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層次上鍛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c.一直以來,孩子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願意看到別人的美,只看到別人的不足。但在朱建榮的作文評改過程中不僅僅讓孩子發現了別人的不足,更讓孩子們發現了別人的美。同時在對評語的評價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再認知以及培養孩子的接受批評的能力。這種無形中的人格培養,則是教育的永恆追求。”

6.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對新課改的認識。

老師們明白了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生態作文教學。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則,學生評講作文最能顯示生命性原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講課上,生態課堂的生動性原則、生成性原則都得到充分體現。

7.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指導作文能力。

20xx年10月朱建榮老師對全市骨幹教師上了一節以學生為主體的的作文評講課。受到老師和專家們的好評,也為小組內教師作了示範,20xx年上半學期研究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在學校開了一節課題研討課。通過開課、研討,大家的指導作文能力大幅提高。

8.我們總結了很多文章,朱建榮《學生評講作文——一舉多得》和《生態課堂——給學生的天空》發表在《中學生學習報》她還總結有論文《樂學樂教——生態作文師生的精神風貌》、《高素養——生態課堂的基本要求》、《學生互批互評作文顯示了生長性原則》(已發表)、《學生互批互改作文體現了生本性原則》、《學生互批互改作文——豐富了讀寫結合的含義》、《關注差生的作文評講課》、《我是怎樣教學生互批互評的》等(待發)。施路平《對作文評改的幾點建議》發表在《中學生學習報》。另外朱建榮開了兩次市級作文評講公開課(20xx年9月和20xx年11月),在20xx年11月施路平和鄭詠梅各開了一節作文指導市級公開課。

朱建榮指導學生史明珠作文《因你而美》發表在《作文導報》(09-5-14)瞿希能的《那一幕夕陽見證》發表在《科技信息報》(20xx-3-7)指導印夢嬌市作文競賽一等獎。(20xx年1月)聞興羽的作文《那一次我真傷心》發表在《現代教育報》

9.積累了很多資料。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優秀作文和學生優秀的批改作文。也積累了互批互改的一些經驗。尤其是對於學生評講,由粗糙到細緻了。有了“訓練寫作——互批互改——互評”完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也有由簡到繁,由片段到整篇的訓練思路,評講也有了系統性。老師們的反思也積累了起來。

10.我們的課題研究得到市教研室高度重視。著名特級教師蔡明和我市教研室書記袁建忠、市學科帶頭人朱治國、還有市基教科副科長顧松鶴聽了朱建榮的作文課後都認為值得推廣。10年11月份教研室又推薦朱建榮面相全市開了一節展示課。我們的做法已得到很多老師的認同,也在逐步推廣中。

七、課題研究反思

我們的課題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有很多東西有待進一步鑽研。比如説作文訓練要有計劃性、系統性。課堂上對課文的批註能力要進一步訓練。批改作文也要由淺入深,步步為營,一次一個點來互批。學生評講要堅持,評講也要有針對性,也要有計劃的進行。

日期:20xx年X月XX日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9

摘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一個根本措施。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提高實效性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教學的主要過程在課堂,課堂上用什麼模式去學習、決定着教學的效果和發展。幾年來我們圍繞提高國中物理實效性的這一中心,進行了備課、上課策略的研究,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和“30---15”課堂精講精練模式的研究等方面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探索。提出了有效教學的觀點,促進了師生的共同發展。

在本課題研究中,我們以人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依據現代教學價值論,運用現代教學結構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進行了教學現狀的調研,經過學習培訓,開展研究課研討活動,以點帶面,總結研究成果,摸索創新教育中提高國中物理實效性的有效方法,體現出“讓你充分發展”的辦學理念,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課題提出的背景

我們為什麼要提出《提高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呢?

第一、目前,在一些中國小校的課堂教學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幹有餘、巧幹不足、有效性不高的現象,這已經制約和影響了中國小教學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客觀上也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深入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很有必要。

第二、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學生及家長的文化素質差別越來越大.隨着中學生就近入學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生源中的“不同智”現象越來越突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最大難題就是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或策略使這些學生能得以提高,我們認為,學校的現實要求我們做這方面的實踐和研究。

第三,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越來越注重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注重了人文主義的教育。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是僅注重知識研究的結果,而是更重視研究知識的過程;不是僅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是更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不是課堂上教師為中心,而是重視師生的互動性學習。新的課程越來越重視人的發展和培養。與時俱進的形勢要求我們冷靜思考,如何進行《提高國中物理課堂實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

第四,任何教科研都應該為教學實踐服務。我們的實踐陣地是教學的

第一線,也就是説,要通過我們教師的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們整體水平,在鄭州市素質教育中,取得實質性的好成績,不辜負開發區父老鄉親對我們的厚望。從這一點上説,我們更應該實事求是,認真地去進行新課程教學中提高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

課題的理論依據

這一課題的提出的理論基礎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克服“普洛克洛斯威斯之牀”(又名“魔鬼之牀”)現象。“形而上者為道,形而下者為器”,據此,我們提出“有效教學”即“提高國中物理教學實效性”。這一課題的提出的理論依據是,著名教育家的理論闡述。1、皮亞傑的“認知學習”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對外界的認識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動。”“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造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創造、發明和發現。”

2、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論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而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他強調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

3、馬斯洛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它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誘發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求知。

4、布魯克斯的“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必須主動“投入學習”。死記硬背的知識是“無用知識”。學生必須在情境脈絡下與問題互動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必須積極建構意義,通過內在對話與思考過程,與他人互動,來理解脈絡與解決問題。

5、現代教育家、全國特級教師魏書生也説過,教師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成為社會有用的人。許多教育家的著作為我們的實踐與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以人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現代教學價值論,運用現代教學結構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進行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課題的界定

所謂“提高國中物理教學實效性”就是指通過老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

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這就向教師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們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重複,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因此,“提高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研究內容

1、備課研究。這是上課的第一步。老師的備課,再也不能象過去單純的為傳授知識而上課,而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而備課中,就應當重視上課過程的設計。例如,標明所教課文的題目;從知識能力、情感等諸方面提出教學本課的要達到的目標;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所運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討論、解決以及課時安排等。

2、上課研究。“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有充分的合作,教法與學法要有很好的融合,師生心心相印,情感交流的統一,凡良師必深諳其理。

“教育要心理學化”,如果學生的心理(大腦的功能)沒有參與教學、就不能接受任何教育、教學的信息,就有可能把教師的講授當做“耳邊風”,或者“心猿意馬”“身在曹營心在漢”,或者以為“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或者不買老師的“帳”,導致“厭學、棄學、輟學”。 要消除學生的知識障礙。由於過去的知識沒有學好、沒有弄懂、或者產生遺忘,學生在學習後面知識時,產生這種障礙。教師要進行知識補救、知識溝通,或者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與聯想,或者簡介過去的舊知,或者提示有關的舊知,或者有針對性的進行補救等等,對新知學習進行鋪墊,都是很好的方法。

要消除學生的方法障礙。學生自主學習指導不好,往往使學生一籌莫展,常不知從哪裏入手。對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從方法上給予指導、點撥開竅,既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也讓學生嚐到解決問題的甜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也有“點金的指頭”,隨時學習,隨時都能“點石成金”。

要消除學生的思維障礙。一切學生思維不活,或凝滯、僵化,有時由於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思維常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因而顯得思維遲鈍。對此教師要進行思維溝通,使他們能從多種思維種類中,爆發

出智慧的火花,領悟到“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要消除學生的意志障礙。《墨子·修身》雲:“志不僵(強)者智不達”。任務重、作業多,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有時學生對疑難問題缺乏鑽研精神;有些學生上課坐不住等都屬於學習中的意志障礙。

意志與情感、認識有密切關係。認識是意志活動的前提,情感對克服困難、達到預期目的的立志活動起着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時,要鞏固他們學習的信心,多鼓勵他們微小進步,這樣才能排除學生立志障礙。

消除學生行為習慣障礙也是像我們這類學校必不可少的一種工作。行為習慣比較固定、機械、有特殊傾向。如寫字潦草,答題不推敲等,對這些,教師要隨時矯正。

一句話,教師上課一定要研究學生。“教師不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就沒有教育。”古詩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教師在課堂上也要推心置腹。

3、自主學習的研究。

在教學活動這個特殊的認識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處於主動地位。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教師是不能包辦代替的。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認識者。教師組織任何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學生認識,是為了使他們掌握知識。離開了學生就不可能有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具有能動性。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就是學習過程發展的內因。只有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出來,才能掌握教材,思考,融會貫通,才能達到教學目標,落實教學要求,保證教學質量。 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育思想的更新。陳腐的傳統教育思想的顯著特徵是“惟書惟上”,扼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謂更新教育思想,集中到一點,就是必須認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4、“30--15”課堂精講精練教學模式的研究

“30--15”是針對我校學生進行有效教學的一種切合實際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當在全校進行廣泛的研究和推廣。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學習的主體,改變教師的一言堂的局面,擴大學生的訓練和研究性學習機會。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又是教的客體。教師既是教的主體,又是學生學習的客體。主客體對立統一,構成了新型的教師與學生關係。把“30--15”教學模式定為我校進行研究探討的一項課題,是十分正確的。

子課題

(一)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索

1、備課策略的研究

2、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

3、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

4、反饋策略的研究

5、“30·15”精講精練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究

(二)教師指導下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1、怎樣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

2、培養合作學習品質和能力的研究

3、如何從合作學習中提高效率?

(三)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1、新型的師生關係心理因素的分析

2、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在創新教育中的作用

(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中如何實現知識的建構和運用?

1、怎樣以知識為載體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2、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策略的研究

3、如何進行科學、技術、社會(STS)結合的教育?

4、如何進行各學科知識的有機滲透?

(五)“提高國中物理實效性”中過程評價的研究

1、過程評價的目標研究

2、課堂教學評估的研究

3、過程評價的研究與實踐

研究計劃安排

1、深入學習有關新課標文件,學習有關理論,認識這一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學校為單位,各領取一個小課題進行研究,並結合學校特點,制定出相關的研究方案或計劃。

3、以一個學期為一個階段,進行階段性小結。小結分三部分:(1)研究的過程和實施方法;(2)研究的成果或經驗;(3)理論的上升或論文。

研究方法

1. 運用羣體優化法,課題組成員分工負責研究內容,有分有合。

2. 調查法:通過聽課、座談、問卷調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國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並經過綜合分析,找出影響物理實效性的癥結所在。

3. 資料法:利用圖書館和教育網,查閲有關資料,藉助前人的理論和經驗,指導我們的實驗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豐富詳盡的背景資料,並更新了課題組成員的教育觀念。

4.培訓學習:首先由部分課題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參加新教材培訓與觀摩課學習;然後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共同學習他們帶回的學習內容及體會,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教育思想。

課題結題報告模板 篇10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口語交際”已成為國小語文教學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國小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主要包括聽説能力、交際能力、聽説態度和語言習慣的培養等等。聽人説話能領會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其中重在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口語交際要講究文明禮貌,養成良好的聽話態度和語言習慣,聽人説話要認真,傾聽要認真耐心,要邊聽邊想,理解主要意思。要堅持説普通話,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度大方而有禮貌,不理解的地方要向別人請教,有不同的意見與別人商量,能主動積極的進行口語交際。然而在實際口語交際的課堂上,有許多學生嘴巴很“緊”,不是他們不會説、不能説,而是害怕説話不當、舉止失措而被老師批評,害怕一旦説錯被同學笑話。這些問題已成為不少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心理陰影,嚴重影響了課堂互動氛圍的形成。“口語交際”這一教學內容的安排,主要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口語語言和內部語言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學習新課標後,使我領悟到口語交際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我認為,在當前的教學中,培養國小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1、口語交際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口語交際有利於增強學生之間的交往,消除學生交際時的羞怯心理。使學生無論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或者班級的小環境中,都能達到敢説,大大方方地説。

3、口語交際使學生在相互的説、練、演的過程中,感受到別人的關愛,同時也學會了去關愛別人。這樣的交流,孩子們收穫的不但是知識,是表達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目標

1、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生雙向互動進行交流,把話表達清楚,讓對方聽明白。

2、培養學生態度大方,有禮貌,注意使用禮貌用語。別人講話時要認真傾聽,不要隨便插話,提建議要委婉,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

3、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下,通過情感交流,促使課堂充滿生機,體現人本主義思想和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維狀態,最大限度地發揮個性潛能。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全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四、研究內容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多種切入點,創造各種機會,生動活潑、紮實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開放教學思想,樹立大語文觀,開拓口語交際訓練渠道,讓學生時時處處樂於交際;開放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學會交際;促使教學主體的開放,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善於交際,樂於交際。

五、研究方法

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學生已有交際能力的差異,以及《課程標準》對各學段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達成的不同要求。把自己所帶班級作為研究對象,並確立相應的對照班,展開課題研究。本研究採用的主要方法有:

1、文獻研究法: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根據課題的需要,查閲、分析、整理國小“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全面、正確地瞭解和掌握所研究的問題,進而總結出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

2、調查問卷法:結合小課題和教學實際,發放調查問卷,瞭解學生口語交際的實際水平。

3、行動研究法:在實施課題計劃的`行動中,注重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對計劃及時作出調整和修改,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的處理,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結論。

4、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常性地進行反思、交流、討論、總結,不斷提升理性認識,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5月—20xx年12月

(一)準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

查閲相關文獻,前人關於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家庭背景、學生口語能力、用語習慣等)作問卷調查分析,制定實驗方案。

(二)實施階段(20xx.9~20xx.12)

根據制定的實驗方案舉行口語交際教學活動。

準備教學素材,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方案組織課堂教學。根據課堂教學方案的內容設定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的內容,定期組織口語交際實踐活動以檢驗教學效果。根據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

(三)總結階段(20xx.11~20xx.12)認真總結實施階段的教學情況,初步形成國小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模式。撰寫實驗報告,組織結題。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今年5月份我將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上傳於博客後,專家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了指導,通過研究和分析,針對專家的建議,我認真的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了重新修改和調整。

6月份,在前段做好充分理論準備的基礎上,結合小課題和教學實際,給一年級學生和家長髮放了調查問卷,主要從學生對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方面進行調查,為了得到可信數據,所有問卷均記真實姓名。我對本班57名學生的口語交際現狀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1、在調查“你喜歡上口語交際課嗎?”這一問題時,有76%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很喜歡”,有23%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碰到感興趣的我就喜歡”,還有1%的學生選擇了“不喜歡”。

2、在調查“你認為口語交際就是看圖説話嗎?”這一問題時,34%的被調查學生認為是的,66%的學生認為不是的。

3、在調查“上口語交際課時你能聯繫自己的生活説話嗎?”這一問題時,63%的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能”, 36%的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偶爾能”,1%的學生選擇了“不能”。

4、在調查“你覺得看書和看電視,哪個你更有興趣?”這一問題時,63%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看書”,25%的學生選擇了“看電視”, 12%的學生選擇了“兩個都沒興趣”。

5、在調查“在家裏,你是用普通話與家人交談嗎?”這一問題時,54%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是”,45%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有時用普通話,有時用方言”,1%的學生選擇了“用方言”。

6、在調查“你希望老師多開展些口語交際活動嗎?”這一問題時,68%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非常希望”,18%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隨便”,14%的學生選擇了“不希望”。

7、在調查“上課時,你踴躍舉手發言嗎?”這一問題時,37%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是的”,54%的學生選擇了“有時”,9%的學生選擇了“不怎麼舉手回答問題”。

8、在調查“你喜歡和別人交談嗎”這一問題時,13%“很喜歡,和陌生人交談一點也不害怕”,68%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如果對方是我熟悉的人,我就喜歡和他交談”,19%的學生選擇了“不太喜歡説話”。

9、在調查“在和別人交談時,能做到態度自然大方並且注意文明禮貌嗎?”這一問題時,74%的被調查學生選擇“能”,14%的被調查學生選擇“有時能”,12%的學生選擇了“沒太注意”。

10、在調查“別人講話時你能認真聽嗎?能明白別人講的是什麼嗎?” 這一問題時,77%的被調查學生選擇“能”,19%的被調查學生選擇“有時能”,4%的學生選擇了“不能”。

通過這次調查,讓我對低年級口語交際課的現狀有了一個更為全面和客觀的瞭解。

1、在國小低年級階段,口語交際課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活潑生動的形式受到絕大部分學生的喜愛,他們大多數都希望老師多開展些口語交際活動。

2、從調查中可以發現,自己對待口語交際課較為重視和認真,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斷改變學習方式,從而使口語交際課更為生動有趣。

3、在調查學生上“口語交際”課時你能聯繫自己的生活説話嗎?這一問題時,發現一小半被調查學生選擇了“偶爾能”,分析原因,可能自己在課堂上的引導和對聯繫學生生活上存在一些問題。

4、在調查學生“上課時,你踴躍舉手發言嗎” 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有時能”,説明自己在引導學生説話還存在一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便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在以後需做進一步的調整。

5、《大綱》開設口語交際課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更好地為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提供服務,不過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效果不是特別好,首先自己在這方面重視還不夠,日常中指導聯繫的較少;其次由於自己在聯繫實際這方面對學生滲透不多,從而使學生自身也不太會把口語交際課所學的內容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建議自己今後在這方面要進行一定的修整,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7-8月份,利用暑假時間學習了相關書籍和資料,及時整理,將好的思路和方法運用到我的課題之中。

9月份至今我積極準備上好每一節口語交際課,激發學生喜歡口語交際課,使“口語交際”教學聯繫兒童生活實際。

1、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多賞識兒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2)多讓兒童體驗生活,留心生活,觀察大自然,鼓勵他們大膽地説生活。(3)多和兒童聊聊他們喜歡的生活話題。

2、營造口語交際的和諧氛圍,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國小生大膽進行口語交際的前提。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要走向民主,寬容,對學生的發言要給予肯定,對學生的觀點要給予尊重,要允許他們出現錯誤,理解他們的不足,儘量採取表揚或獎勵的方式,鼓勵他們進行口語交際。教師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交流。營造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生生關係。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顯然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有學生在説或表演時,其它學生不屑一顧、竊竊私語甚至進行人身攻擊,試問有幾個學生能順利、輕鬆地完成口語交際呢?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

3、利用生活實踐活動,增加口語交際的機會。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交際活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活動將“口語交際”引入學生的生活實踐。如參加學校組織的重大節日慶祝活動,參加課本劇表演、講故事比賽;參加校幹部、班委競選;每週一的國旗下演講……這些活動將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以鍛鍊和展示,他們將用自己的智慧、口才學習與別人打交道、請求幫助、解決問題。生活是大課堂,教室是主陣地,我們做教師的要處處留心,做“口語交際課”的有心人。如教《教你學一招》一課時,通過觀察,我發現班裏近來男生喜歡玩溜溜球,女生喜歡編繩子等。於是抓住機會讓孩子互學本領。課堂上首先讓學生展示自己學的本領,其次讓學生説説學本領的過程,然後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看誰的本領最高,看誰把學的過程講得最清楚,最後鼓勵本領高的學生當老師教大家。這樣一來學生在快樂地玩中不知不覺進行了口語交際。

八、研究結果與成效

1、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提高。特別是一些不愛説,不敢説的孩子有了表達的信心。

2、課堂氣氛活躍了很多,為練習寫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初步形成國小口語交際教學模式。

九、存在問題及改進

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這段時間裏,雖然經歷了很多困難、迷惑,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同時在教研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問題,第一次嘗試小課題研究,對課題的理論構建能力顯得力不從心,還需要加強學習。本學期我帶一個班語文兼班主任,還帶兩個班的思品課,繁雜的工作讓自己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好好做教學研究工作。而且所帶班級學生人數偏多在進行研究時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所以本學期小課題的研究時間非常緊張。針對這一情況,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求自己克服困難多辛苦一些。合理規劃時間,及時收集課題研究資料,積累教育資源,總結研究成果。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對遇到的問題做好記錄,斟酌對策,不斷完善。對於國小生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僅僅通過結題報告進行了一些經驗總結與探索,還遠遠不夠,這個工作還要繼續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口語交際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徐穎 國小語文教育

2、《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論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韓豔梅 教育評論

4、《國小語文新課程案例與評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構建國小生口語交際的互動環境》 姜亞傑 上城教育研究

6、《做最好的老師》 李鎮西 灕江出版社

7、《國小口語交際教學理論與示例》 費蔚 浙江教育出版社

8、《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孟慶茂主編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日期:20xx年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