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提高黨性教育與加強執政能力的認知工作報告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長期性的重大課題。一個政黨要維持和增強人民的認同,鞏固自身執掌政權的地位, 就必須不斷地加強黨性教育和提高執政能力。而如何把這個課題完成好,不僅直接影響到執政基礎,也影響着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穩定,中國共產黨作為居於領導地位的執政黨,將黨性教育與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緊密聯繫並得以發展,意義十分重大,責任重於泰山。

關於提高黨性教育與加強執政能力的認知工作報告

一、黨性教育與執政能力的關係及其重要性

“為明天而育人,為育人而拼搏於今天”。黨性教育是執政能力的先導,幹部是執政力的主體,幹部的執政力和知識、經驗等有直接關係,是決定幹部能否勝任工作的重要因素。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加強黨性教育。因為它能為提高執政能力提供政治保證、精神動力,為提高執政能力開拓新視野、提供新平台。新時期要不斷加強黨性教育,從而保持黨的先進性,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黨性教育質量的高低不僅關係到黨的執政能力的強弱,而且關係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敗,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關鍵是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意義重大:

xx指出,我們必須以“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持之以恆地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要緊密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強道德品質修養,牢記“兩個務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寓改造主觀世界於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用改造主觀世界的成效來推進客觀世界的改造。同時,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準確把握黨的歷史方位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正確應對面臨的嚴峻挑戰和完成歷史任務的現實需要,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迫切要求,是深刻總結世界上一些執政黨建設經驗教訓得出的必然結論。

可見,加強黨的制度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制度基礎。加強黨性教育,提高執政能力建設,是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推進經濟跨越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實現小目標的重要保證。加強黨性教育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為途徑,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為目標,以把黨建設成為一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為目的的自覺的過程。加強黨性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是人民寄予我們的殷切期望,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而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質的一個法寶。

二、加強黨性教育與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途徑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近年來,我國在加強黨性教育,提高執政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這對我們既是鼓舞,更是鞭策。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做好黨性教育與執政能力建設工作,還必須在深化認識、探索規律、建設長效機制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必須在深化認識上有新提高,在探索規律上有新進展,在建立長效機制上有新舉措;在緊抓要務、推動發展上要有新思路;在穩固基層、激發活力上要有新辦法;在發展文化、增強動力上要有新舉措;在科學決策、依法行政上要有新作為;在維護穩定、和諧社會上要有新姿態;在改革創新、鋭意進取上要有新突破,在執政為民、帶領羣眾上要有新形象。

(一)強化黨性培訓,提高執政能力

首先,建設特色社會主義迫切需要人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迫切要求我們大規模培訓具備黨性教育的執政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這是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擴大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客觀需要,也是新時期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效能的客觀要求,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和成果體現。

其次,要提高領導幹部黨性教育科學化水平。人民領袖和導師毛澤東指出: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就是政治上軍事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要明晰黨性教育的理論內涵。黨性的理論內涵和思想理念在不同時代是發展的。黨性教育是一個長期創新的過程。要注意把實踐探索的經驗上升到黨性教育的普遍規律,讓黨員在切身體會中瞭解黨性要求,使黨性與學員的生命感受、職業感受聯繫起來。黨性教育不是隻管一時,而是要管一生,應成為人生追求中的一部分。時代性、針對性、主體性、有效性是提高黨性教育科學化水平的新路徑,提高黨性教育科學化水平,應當不斷尋找突破口,從而優化黨性分析,使黨性教育走進幹部靈魂深處。

再次,要在改革創新、務求實效、在培養和提升素質上有作為。要創新培訓觀念,突出培訓重點,健全完善黨政領導幹部、企業經營管理幹部、年輕後備幹部“一齊抓”的培訓對象體系。加快人才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進程,提升黨管人才的能力和水平;要創新培訓內容,突出黨性理論,注重按需培訓,健全完善政治理論、現代知識、崗位技能“三位一體”的培訓內容體系;不斷增強黨的先進性,大力加強政治理論培訓,健全完善發揮黨校主陣地與藉助高校優勢相結合的培訓基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