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社會實踐報告4篇

本文目錄2017抗戰社會實踐報告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社會實踐報告全國大學生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尋訪活動社會實踐報告抗戰70週年社會實踐報告:不忘艱苦抗戰 展望美好明天

XX年暑假,會計學院“星動我心”隊於昆明、大理兩座城市同時進行社會實踐,並圓滿完成。在這將近一週的社會實踐中,隊伍裏各隊員裏體現了團結合作的精神,每一次熱烈的頭腦風暴中都迸發出屬於青春的智慧火花,每個隊員也從這一次社會實踐活動中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特長也在“星動我心”這個大團隊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實地考察部分已經圓滿結束,請期待後續進程。

抗戰社會實踐報告4篇

一、飛虎傳奇 情懷永存

在微涼微風的陪伴之中我們小組成員開始了今天的實踐之路,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tigers in the sky 飛虎隊文物展。剛剛接近場館,我們一眼就看到了懸掛在場館之外的飛虎隊飛機模型,墨綠色的機身,猙獰的虎頭造型,讓我們對這一次的參觀充滿期待。剛已進入場館,“長空飛虎”四個大便奔入視野,而其下方的前言,便為我們介紹了飛虎隊的大致情況。

隨着我們緩緩步入場館,飛虎隊的故事便在我們眼前一幕幕的展開這支特殊的戰鬥隊伍是由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公民組成,這支曾被一些軍事專家們預言存在不了3個星期的隊伍,最終以“飛虎隊”聞名於全世界,成為世界航空史的一段傳奇。隨着一張張飛機照片和戰鬥場景照片的展開,我們看到了抗日戰爭初期,薄弱的中國空軍和全國軍民一起奮戰,就連前蘇聯政府也派遣志願隊來華助陣,但隨着1941年6月的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對華援助停止,中國空軍寡不敵眾,而蔣介石派人前往美國購買飛機和招聘飛行員,組建志願隊,這便是“飛虎隊”的由來。

隨着展廳的深入,我們發現雖然沒了美國志願航空隊,可是有了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這支隊伍由四個六個中隊組成,又稱美國陸軍第10航空隊駐華空軍特隊,我們在其中看到了當時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的軍裝,而且男女款式都有。

步伐稍快,我們走到了最後一個部分“中國軍民對飛虎隊的支援”,我們看到了國民政府為保障安全而建立的比較嚴密的防空監視情報網,我們看到了全雲南軍民為了保證空軍作戰需要而大力新建機場,我們看到全雲南軍民為了保證機場正常運行而不辭辛勞自發快速維護休整,我們看到全雲南軍民為了保證美國空軍人員的生活而成立的“戰地服務團”……走完了飛虎隊的一生,我們感觸良多,那些鮮活的人物,將會在我們的記憶中陪伴我們成長。

二、西南名校 血性永生

今天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空氣清新宜人。我們“星動我心”小隊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征程,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有一些特別,就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如今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位於雲南師範大學校內,成為了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項目,內設有博物館,紀念“一二一運動”和彰顯當年的西南聯大在抗日中祈禱的關鍵作用。

剛進入雲南師範大學,迎面看到的就是一片醉人的綠,學校的綠化工程建設不禁讓人讚賞不已,入門不遠處即見到雕塑羣像:少年們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這不禁讓人熱血不已,雲師大真是一座歷史與學術並存的高等學府。羣像兩側有亭子兩座,彼此相映成趣,稱作“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亭”。

筆直向前走去,不久就來到了西南聯大博物館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內部主要供遊客休息,內設服務窗口,遊客可根據自身需要聘請多語言導遊,經過小組成員們詢問得知,導遊多為雲師大在校生做兼職,看着這些學長學姐做導遊很開心的樣子心中直忍不住羨慕。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服務中心內部最惹人注目的兩台超大顯示器,這是西南聯大博物館的電子博覽系統,遊客動動手指就可以輕鬆瞭解“博物館概況”、“遊覽地圖及景點介紹”、查詢開放時間和選擇預定免費服務項目,科技的創新與進步真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啊,電子系統將這些歷史完美的封存起來,方便了遊客的查閲和搜索。

博物館門口有一聞一多雕像,其下刻有幾句對民主的認識,用詞頗為精準,於是我立刻記在筆記本上給夥伴們分享:“民主者,人類進步之所歸,而華夏仁人志士所求也。史入近代,民主潮流,方興未艾;泊乎“五四”則浩浩蕩蕩,勢不可擋。於是乃有民主革命,乃有新中國,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與有功焉。”先生如此論述民主今人看來也難免歎服。

走出服務中心向前方走去,看見兩座碑,一座是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暨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的進步師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聯合各界社會人士,與國民黨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烈士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上方的紅色碑體代表革命烈士的鮮血與精神,下方的白色基座代表烈士對和平的追求以及人們對烈士們的追悼之情。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陰面刻有“西南聯大抗戰以來從軍學生提名”,書錄了抗戰以來西南聯大從軍學生名,包括梅貽琦之子梅祖彥等共計834人,號稱八百壯士,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為抗日戰爭獻出了生命。

懷着沉重的心情,我們登入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館參觀展覽——“抗戰救亡的時代強音——西南聯大對抗戰廣播的重大貢獻”組員們熱情洋溢,靜靜的閲覽着抗日期間西南聯大的抗戰廣播對抗日勝利的深遠意義。同學們心中若有所思,深深地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國難當頭,唯有全國各族人民攜起手來,共同奮進,才能創造美好的明天。

走出雲師大天氣依舊爽朗清新,不乏明媚,更讓人產生出一種珍惜當下,歲月靜好的感覺,先輩們用鮮血鋪就的通往今天的道路是殘酷的,我們不應該就這麼讓這些過往被時間的車輪攆走。

三、學子情懷 宣講準備

這一天我們早早來到了雲南省圖書館進行資料查閲,為進一步的實踐還有宣講會做準備。這天的天氣還不錯,温度不高,昆明果然是一個四季如春的城市,幾個實踐小組的成員甚至穿着外套,和北京的高温形成了鮮明對比。簡單打了個照面後,小組成員們開始了資料的蒐集。

雲南省圖書館一共五層,始建於19XX年。坐落於昆明市“翠湖文化圈”,這裏風景優美、高等學府林立,周圍有云南師範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等高校,這裏人文氣息濃郁,在近百年的時光中,先後經歷了清朝末年、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等不同的歷史時期,自己都可以作為一個景點,同時,它館史滄桑悠久,人文積澱淳厚,館藏資源豐富璀璨,有我們所需要的資料,雲南圖書館在雲南文明發展史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我們選擇了這裏作為我們的資料庫。三層剛好在進行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暨護國運動一百週年的專題文獻展覽,實踐小組成員們都覺得十分欣喜,因為展覽把大部分的資料彙集到了一起,就省去了我們一一查閲的麻煩。到了現場一看,我們卻傻眼了,展覽的展櫃不允許遊客隨意打開借閲,可能是書籍弄亂之後不好進行整理,於是我們只能自己一一尋找。

小組成員們討論了一下,認為要先制定一個框架,把需要的資料的類別先大致的列出,再根據符合條件的分工尋找,列完條目之後大家發現需要的資料還不少,都傻了眼,擔心一天的實踐時間不夠,但是大家還是決定先動起來。面對大排大排的書架,我們倒吸了幾口涼氣。還好歷史的書籍也比較集中,不一會兒各個小組成員都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書籍,把各自報來的書籍堆積起來之後我們的桌子馬上就滿了起來。

《中緬印抗日戰爭史》、《滇緬戰爭》、《抗戰時期的西南大後方》、《1944騰衝之圍》、《親人心中的聶耳》等等各式各樣的書籍都被我們一一抱走,準備細心研讀。

剛開始,各個小組成員都在進行認真的摘抄,變摘抄邊把值得注意的地方和有意思的細節和其他的小組成員進行分享,但從我們八點半進入圖書館到十點,每個人都僅僅只完成了半本書,巨大的工程量讓小組成員有些崩潰,於是開始有成員端起了手機進行拍照,把相關的資料拍下來下去進一步研讀。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效率。

到了十一點半,大家的肚子開始呱呱叫了,但是又害怕吃飯佔據太多時間,錯過了值得看的資料,於是小組成員們經過商量之後決定下樓迅速買麪包和牛奶來吃,節約時間。下樓後,才發現周圍竟然有賣餌塊的,餌塊是雲南的一種特色小吃,十分美味,製作過程也十分迅速,只要一兩分鐘,地位相當於北方的煎餅果子,於是大家幾乎是歡呼着感謝餌塊把我們從沒有味道的麪包和牛奶中解救了出來,用了十多分鐘吃完了餌塊後繼續投入到資料的查閲中去,填報肚子之後效率還更高。

成員們繼續查閲資料到了中午兩點半,隊長李桐的手機內存都已經被書籍的照片佔滿,其他成員也是被看書、拍照弄得頭暈眼花,於是大家提議休息一會兒,順便進行一些討論,把自己看到的資料進行交流,看還差什麼資料。交流之後,大家發現還差雲南地區的傷亡情況的資料。但大家都沒有發現這類資料,也是機緣巧合,回到圖書館後我們發現隔壁一桌的一個姐姐剛好在看《雲南省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成果選集》,於是我們記下了書店編號,終於找到了這本書。

經過初篩之後,還有一些時間,大家對之前拍下來的照片上的資料進行了進一步的整理,把多餘的部分截掉,只留下真正有用的部分,這樣大概又經過了兩個小時之後,資料就基本準備完畢了。相信有了這些資料,之後幾天的實踐和實踐需要進行的宣講會會很順利。

四、雙城宣講 芬芳遠播

八月份的大理天氣變幻無常,因而也流傳着的大理十八怪中就有這樣的説法:“西邊下雨東邊曬”,這足以顯示大理天氣的奇異之處。你看前幾分鐘還下着雨,這不天就放晴了,不過對於我來説剛剛好,因為今天等待着我的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按照既定的計劃,今天是抗日曆史宣講的日子,帶着前幾天精心收集整理好的資料我前往鎮上的公園開始我們社會實踐小組的宣講。

公園位於鎮子的中心,這裏也是人羣較為密集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社會實踐小組選擇這個地方開展我們抗日宣講的理由。公園裏的人比我想象中的要少一點,可能是因為剛剛下過雨的緣故人們都沒有出來,不過還是可以正常進行我們的宣傳。

第一次在這種公開的場合進行宣講還是有點不習慣,害怕精心準備了那麼久根本沒有人聽你説的是什麼,也害怕別人投來異樣的目光,所以一開始,我不敢上前去向人家説明我的來意,一方面是害怕遭到拒絕,另一方面也實在是沒有經驗。就這樣放走了很多在我身邊走過的路人。在那裏抱着一堆宣傳資料幹坐了十分鐘,心裏想想這樣下去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於是悄悄的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先找個小孩子“下手”,看到有一棵樹下坐着一個大概國中的一個孩子,向她説明了我的來意後,小姑娘接過我給的資料認真的看起來,還跟我説她們歷史老師也説過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但是具體是什麼她也不清楚,看了聽了我的講解和看了宣講資料後終於對那段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

小姑娘的話可能只是隨口一説可對於我來説就是最大的鼓勵,讓我有勇氣丟下“偶像”包袱,在路上不管遇見什麼人上前就跟人家説我們的社會實踐宣講。其中還有兩個大學生的話讓我印象深刻,他們説他們也有社會實踐,但是沒有真正出去過實踐,每次都是在開學前幾天才開始編社會實踐報告,還説真正的社會實踐應該像我們一樣出來真正的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這樣才真正的有所收穫。他還説非常佩服我們的勇氣和行動力。

一天的宣講下來,手裏準備的資料已經所剩無幾,大多數的宣傳資料已經像一顆顆種子一樣被窩撒向不同的人羣,真心希望所有接到我分發的資料的朋友們可以閲讀這些資料,能對那段歷史瞭解一下。特別地,在整理資料的時候,我們社會實踐小組的成員還就資料的內容進行過詳細的探討,我們一致認為還需要增加當地人們的抗戰歷史,為了這些資料,我們查閲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因為網上的資源非常有限,而且信息稂莠不齊,最終進過小組成員的一致努力我們才整理了這份詳細的資料,裏面浸潤了我們所有人的努力和汗水。所幸的是從我們的宣講看來,當地的民眾對此事還是較為支持的,都很認真的翻看資料。我當時的目標就是隻要有一個人認真地看我們的資料,這次宣講就沒有白費,事實上,我們的努力真的得到了回報。

晚上回去整理今天宣講的成果,發現不僅鍛鍊了自己的溝通能力,也把抗日曆史知識送到了人們手中,不但完成了社會實踐的任務,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這種喜悦是雙倍的。第一次外出宣講,很多情況真的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但是最後還是堅持完成了宣講,這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也得益於整個團隊的支持。

總結

到此為止,“星動我心”團隊的活動精選部分已經完全展現在大家面前了,後期製作部分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請大家期待,我們一定會交出一份色彩紛呈,內容詳實的實踐報告。更多精彩內容,我們日後不見不散喲!

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社會實踐報告2017抗戰社會實踐報告(2) | 返回目錄

XX年7月19日早上,“追尋紅色記憶弘揚抗戰精神”——北京體育大學思政部暑期社會實踐團正式開始暑期實踐活動。活動第一天,為了追尋紅色記憶,我們參觀了遵義紅軍烈士陵園、遵義民俗博物館、遵義會議遺址、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故居。

早上8:30我們在張也老師的帶隊下,到達了遵義紅軍山,這裏也是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的所在地,與當年紅軍鏖戰的紅花崗、老鴉山遙遙相望,集中了建國後在遵義各處找到的紅軍遺骨,故又稱紅軍山。走進陵園,沿着數百級石階而上,一座氣勢雄偉,造型別致的紅軍烈士紀念碑映入眼簾,震撼人心。紀念碑高30米,下寬6米。碑的頂端,是5米高的鐮刀錘子標誌,該標誌由鈦合金澆鑄的風鈴片組成,每塊風鈴片表面都覆有9999純金箔,抬頭望去,標誌在陽光下熠熠閃光。每逢風起,標誌就會發出叮叮噹噹的風鈴聲,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細語。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紀念碑的底座外圍是一個直徑20米,高2.7米,離地面2米的大圓環。大圓環由4個5米高的紅軍頭像支撐,用花崗巖石雕鑿而成,分別對應紅軍指揮員、衞生員、戰士和赤衞隊員的形象,寓意着紅軍威震四方。圓環的內壁是4組漢白玉石浮雕,內容分別是“強渡烏江”、“遵義人民迎紅軍”、“婁山關大捷”、“四渡赤水”。

從一旁的小路上去,只見滿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紅砂石墓塋掩映在萬綠叢中,裏面安葬着紅三軍團參謀長鄧平同志的骨灰。山上還有一座青石圓墳,墳前立着一塊石碑,上書“紅軍墳”三個大。裏面葬着一位當年為遵義人民治病而慘遭反動派殺害的紅軍衞生員。在這裏我們懷着沉痛的心情對烈士進行了一個緬懷儀式。

繼續沿着小道前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刻滿名的石碑,看着一個一個的名,心中不由的肅然起敬。穿過紀念碑往下,便是鄧萍墓。鄧萍是四川富順人,他少年投身於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黨派到黃埔軍官學校的早期畢業生,有較深的政治、軍事素養及其他淵博的學識。鄧萍墓形如一個巨型花圈,造型端莊,深切表達了遵義人民對革命烈士的緬懷和悼念之情。

從紅軍山上下來,實踐團一行10人到了遵義民俗博物館,遵義民俗博物館毗鄰遵義會議紀念館,位於紅軍街上,遵義民俗博物館的建成與遵義會議紀念館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博物館內有古樸典雅、精雕細琢的明清傢俱、漢宋的陶瓷、石雕、儺戲等。藏品有明清瓷器、宋元石雕、黔北雕花門窗、明清傢俱、儺戲面具等,這也是貴州省第一家民營博物館。

在領略了遵義的民俗民風之後,我們到了遵義會議會址,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後,這裏是紅軍總司令部駐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義會議(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就在主樓樓上原房主的小客廳舉行。遵義會議否定了從第五次反圍剿以來,以博古為首的三人團的軍事路線,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工作。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同時,在這裏我們跟隨歷史材料以及一些藝術作品重新的回顧了一下這段歷史路。追尋當年他們的艱苦生活,學習他們的抗戰精神,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更應該將這種優良品質傳承下去。讓他激勵一代又一代人。

從遵義會議遺址出來,我們沿途參觀了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這裏正是紅軍播下無數革命火種的地方,看到了當年《紅星》報的編輯部、宣傳部;理解到了救國的方式不僅僅只有一種上戰場,還有一種就是用無形的手,幫助大家。

最後一站,我們到了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故居,毛澤東住在樓上左前間,張聞天住在樓下左前間。王稼祥住在樓上右前間。兩位同志的住室,其陳設與毛澤東的住室大體相同。其餘樓上樓下的房間是黨中央幹部與警衞員的住室。長征中,這幾位重要的領導人常常走到一起,住到一起,交流看法,為遵義會議的成功召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全國大學生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尋訪活動社會實踐報告2017抗戰社會實踐報告(3) | 返回目錄

XX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世界各地都將舉行各自的紀念活動,而中國則將9月3日確定為首個法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當天,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閲兵儀式,以“銘記歷史,警示後人”。

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開始的中國全國抗日戰爭,歷經8年艱辛,首次取得中國近代歷史上反侵略戰爭全面徹底的勝利。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軍隊能夠抵抗日軍的進攻並在抵抗中不斷消耗與殲滅敵人,除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與維護這個重要的政治條件,還需要一個重要的軍事條件,這就是抗日持久戰戰略的制定與實施。

早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就預見到了即將到來的中國抗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爭。

1935年,毛澤東在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提出“中國革命戰爭還是持久戰,帝國主義的力量和革命發展的不平衡,規定了這個持久性。”“要打倒敵人必須準備作持久戰,這是現時革命形勢的又一個特點。”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著名的《論持久戰》,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於持久戰的戰略思想。

首先,毛澤東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外部原因。

他説:“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裏。”之後,他列舉了中日雙方互相反對的4個特點。

除戰爭的正義、非正義,以及與此相關的寡助、多助問題外,他特別強調了敵強我弱和敵小我大的問題。日本的強,表現在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中國的弱同樣表現在這些方面。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不能很快取得勝利。

日本的小,表現在國度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這就決定了中國可以通過持久戰而最終打敗日本。這些分析,科學總結了中國必須實施持久戰的外部原因。

其次,毛澤東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

中國必須實行抗日持久戰是由上述客觀情況決定的,但持久戰的實施還需要有充分的內部條件。這個條件是什麼?

簡單地説,就是把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以“兵民是勝利之本”為標題,用專門的章節論述了全面抗戰和全民族抗戰的觀點。

關於軍隊,他特別強調要把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這樣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才能極大提高戰鬥力。關於民眾,他提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在他看來,如果實現了人民戰爭,“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衝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事實上,共產黨在全部抗日戰爭期間,一直把“放手發動羣眾,壯大人民力量”作為自己的抗戰路線,人民戰爭理論的科學性也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廣泛印證。

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依據抗日戰爭的客觀規律提出了抗日持久戰戰略,而且具體地闡釋了實施抗日持久戰的方法。

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提出了游擊戰爭在中國抗戰中的戰略地位問題。與抗日持久戰密切相關,毛澤東指出,在中國大而弱、日本小而強的情況下敵人可以佔地甚廣,卻在佔領地留下了很多空虛的地方,“因此抗日遊擊戰爭就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並且由於中國的進步,就是説有共產黨領導的堅強的軍隊和廣大的人民羣眾存在,因此抗日遊擊戰爭就不是小規模的,而是大規模的;於是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等等一全套的東西都發生了。”

“中國抗日的游擊戰爭,就從戰術範圍跑了出來向戰略敲門,要求把游擊戰爭的問題放在戰略的觀點上加以考察。”毛澤東還具體地分析了游擊戰的戰略內容、游擊戰與正規戰的配合、建立抗日根據地、游擊戰爭的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等問題。正是在這樣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後廣泛展開游擊戰爭,卓有成效地牽制與消耗日軍,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戰略作用。

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持久戰戰略,引起了中國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論持久戰》剛剛發表的時候,周恩來即把其中的基本精神向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訓部長的白崇禧進行介紹,白崇禧深為讚賞,並立即向蔣介石轉達。蔣介石贊成毛澤東的觀點,並授意白崇禧,提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口號,由軍事委員會通令全國作為抗日戰爭的戰略指導思想。國民黨軍隊的一些高級將領如傅作義、衞立煌等,都予以高度評價。《論持久戰》還被翻譯成英文向海外傳播,得到愛國華僑、華人以及關注中國抗戰的外國人士的一致好評。

現在有一種説法,認為抗日持久戰的思想不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最早提出的,在此之前,已經有人提出過抗日持久戰思想。這種説法的主要依據是蔣百里、李宗仁、陳誠等人的言論。而對中國抗戰戰略制定有最高權力的蔣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也提出包括遷都、調查與開發戰略資源、國防工業西遷等長期抗戰的籌備計劃;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也有過“持久消耗戰”的很多言論。這種不約而同的認識都是源於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即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大國,日本是一個先進的小國。看到和承認這個客觀存在的人,並不需要特別的先見之明,就會不約而同地得出中日戰爭將是持久戰的結論。

但是,僅僅看到由客觀條件造成的抗日戰爭的持久性,還遠遠不是抗日持久戰的戰略思想。對於客觀情況的把握,因立場的不同、視角的不同、思想方法的不同而有片面與全面、浮淺與深刻的不同。

蔣介石等人看到了敵強我弱和敵小我大這個基本事實,但是他們缺乏對20世紀30年代中國與世界關係以及世界格局演變的辯證思考,因此他們對所謂“持久”的把握往往脱離實際,很容易從“持久”跳到“速勝”,盲目地寄希望於西方國家的調停或干預。從這個立場出發,國民黨倚重正規軍隊,希望通過幾次大規模的戰役引起國際影響。淞滬戰役和南京戰役期間,蔣介石寄希望於布魯塞爾九國公約籤國主持公道以及國際調停,但均未如願,反而造成了作戰的混亂和無謂的傷亡。

而中國共產黨的持久戰思想,是建立在對與戰爭相關的一切外部與內部複雜因素進行深刻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對於戰爭不同階段的關係、外援與自力更生的關係、戰略持久與戰役速決的關係、保存自己和消耗敵人的關係等,都有完整的科學分析。因此它的持久戰戰略,既不會因為一時的順利而幻想“速勝”,也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折而失去必勝的信心。

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持久戰的真正實踐者

雖然國共兩黨都承認中國抗戰的持久性,但兩黨在如何實行持久戰方面,卻存在着很大差別,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抗戰路線。

在1937年8月7日召開的國防會議上,國民黨正式提出了實行“持久消耗戰”的戰略。這個戰略有它正確的一面,但是,對於如何實行持久戰,國民黨的路徑卻存在着很大缺陷。蔣介石提出“固守陣地,堅忍不退”,“層層佈防,處處據守”。雖然這種作戰方法在戰爭初期起到了延緩日軍推進的作用,並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日軍,但也很快造成了中國軍隊的大量傷亡。因此從長遠看,很難改變敵我力量的對比轉換。這是一種單純依靠正規軍作內線持久防禦戰的片面抗戰路線。

現在也有人對國民黨是否實行片面抗戰路線提出了質疑,認為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有過許多發動全民族抗戰的宣傳,乃至實際的人民動員。不能否認,這種説法不無根據。比如,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不久,蔣介石就提出了“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的全民動員號召。與此相應,國民黨在抗戰初期也制定了開放民主的政策。

但這只是事實的一個方面。還有很多事實説明,國民黨並沒有把人民作為支持持久戰爭的力量源泉而加以珍惜和愛護,相反,在很多時候採取了違反人民利益的政策與行動。例如,1938年6月在河南花園口發生的黃河決堤事件,直接的後果是使豫、皖、蘇3省40多個縣市的廣大地區成為“澤國”,89萬無辜百姓葬身洪水,上千萬人流離失所,並形成了影響至今的自然生態的嚴重破壞。又如,1938年11月在長沙發生的文夕大火事件,是在日軍遠離長沙的時候發生的,在“焦土抗戰”的決策下,一把大火造成了長沙全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街巷、房屋被燒,3000多名平民葬身火海。又如,1944年的豫西作戰國民黨軍隊大潰敗,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民黨軍隊嚴重擾民而喪失了人民的支持。這些事實説明,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確實是片面抗戰路線。

與國民黨以片面抗戰路線實施持久戰戰略的方法不同,共產黨是以全面抗戰路線來實施持久戰戰略。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不久,共產黨於8月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國共兩黨關係問題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基本任務的重要報告。在報告中毛澤東特別強調,“單純的政府抗戰只能取得某些個別的勝利”,“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戰才能徹底地戰勝日寇”,因此,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

事實上,在抗日戰爭的全部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正是在全面抗戰路線的指導下,創造性地以游擊戰爭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其中,正規軍、地方武裝和民兵的結合,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的廣泛開展,不放鬆有利形勢下的運動戰,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鞏固等等,都起到了消耗與消滅敵人並同時壯大自己的作用,從而達到在持久戰中逐漸改變敵我力量對比,最終向敵人發起反攻並戰勝敵人的目的。

有人説,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避開了主戰場,這不符合歷史實際。實際情況是,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它是不是主戰場不僅要看戰役的規模,更主要的是看這個戰場是否能夠有效地牽制與消滅敵人。這裏可以引用1938年至1940年在日本侵華部隊華北方面軍參謀部任職的加登幸太郎的回憶,他説:在華北戰場,整個方面軍一天平均死傷50名。50名雖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離開戰列,是大消耗戰。

由此可見,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一樣,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其實,國民黨也看到了敵後戰場牽制與消耗日軍的戰略作用,並且一度組建軍隊到敵後作戰,但最終國民黨軍隊在敵後作戰並未取得成效。究其原因,除了軍事訓練的不完善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沒有把人民羣眾作為決定戰爭勝負的力量源泉。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僅科學地系統地提出了持久戰的戰略,而且成功地實踐了這個戰略,最終領導中國人民戰勝了侵略者,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目標。

抗戰70週年社會實踐報告:不忘艱苦抗戰 展望美好明天2017抗戰社會實踐報告(4) | 返回目錄

8月15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浙江工業大學化工學院“風心問”小組來到了山西省陽泉市的百團大戰紀念館,在這個特殊的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開始了以“不忘艱苦抗戰,展望美好明天”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

百團大戰紀念碑,矗立在陽泉市區南6公里,海拔1160米的獅腦山主峯上。這裏是“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主戰場之一。為了在中午之前趕到紀念碑前,我們上午九點從陽泉市區出發,乘坐公交車來到了獅腦山腳下,來不及休息,一行三人在山下超市買了一些水和食品之後,便開始了爬山行動。

經過市委市政府的修繕,通往山頂的公路已經全部修好,這樣極大的方便了去往山上緬懷先烈的人們。唯一缺憾的是這裏並沒有通公共交通。如果想要到達山頂,要麼是開私家車,要麼選擇包車前往,否則就只能步行上去了。我們三人為了更好地體味當年先烈們戰鬥的艱辛,一致決定步行上山。

不過我們明顯低估了這段路程的艱辛程度。當時正值太陽高照的時候,我們在爬了將近三分之一的路程後,就已經累的滿頭大汗,整個腳都變得沉重起來,只好先找個陰涼的地方休息一下。

三人雖然都很累,但是並沒有輕言放棄,想想當年先烈們為了革命的勝利所付出的一切,這點累就根本不算什麼,在短暫休息了一會兒之後,我們又繼續踏上了上山的路。在一段路程之後,我們欣喜地看到了百團大戰遺址森林公園的標誌。這意味着我們距離目的地只有不遠的距離了。這時三個人來了勁,相互加油,一鼓作氣終於到達了森林公園。

進入公園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紀念浮雕,名為《太行豐碑》。這是中共陽泉市委,陽泉市人民政府於XX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並遷址新建陽泉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碑)而建設的大型漢白玉浮雕。

繞過浮雕,沿着旁邊的台階拾級而上,我們接着來到了新建的陽泉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紀念館的整個展廳總面積301.4平方米,共展出照片126件138幅,繪畫5件,書法10件14幅。所列展品詳細記述了百團大戰的作戰背景,戰役過程,戰役統計,歷史意義,大戰經過和詳細戰況在作戰圖和戰地模型的表現下也更加清晰起來。除此之外,紀念館內還詳細記述了陽泉作為“中共第一城”的光輝歷史,對陽泉人民積極投身抗戰和解放戰爭的事蹟進行了展示。三人通過在紀念館內的參觀,深刻地瞭解了當年抗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並對革命犧牲的烈士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離開紀念館之後,我們向獅腦山最高峯紀念碑方向行進,又是連續不斷的台階,在有了先前登台階的經歷之後,我們在這次的行進過程中變得輕鬆了許多,雖然這時候太陽光更強烈了,但是卻依舊無法阻擋我們的腳步,終於在半個小時之後,我們三人相互鼓勵順利到達了山頂紀念碑前。

紀念碑高40公尺的主碑,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主碑的三個面上,分別鐫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題詞。百團大戰紀念碑全局彭真的題詞是“戰績輝煌,永垂史冊”;徐向前的題詞是“參加百團大戰的烈士們永垂不朽”;薄一波的題詞是“百團大戰,抗日戰爭中最光輝的一頁,必將載諸史冊,永放光芒。”第一座題碑正面是“百團大戰紀念碑”七個大,背面鐫刻着“百團大戰示意圖”。第二座題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別鐫刻着《百團大戰紀念碑記》和《獅腦山戰鬥紀略》。

整個紀念碑建築羣,結構嚴謹,美觀新穎,氣勢雄偉,威嚴壯觀,反映了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的宏偉氣魄。在紀念碑周圍是林木繁茂的獅腦山森林公園。公園內建有供人們遊覽和休息的獅子閣、鍾亭、蘑菇亭,還有修復了的禪巖、蒲台兩座古寺,使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獅腦山峯更加壯麗、秀美!

1997年,百團大戰紀念碑(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使其真正成為百姓歡迎勝利的八路軍陽泉乃至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這裏,春日山花爛漫;夏季涼風習習,濃廕庇日;秋來天高氣爽,紅葉遍野;冬季銀裝素裹,萬綠叢叢,已形成初具規模的森林公園,成為陽泉人民和八方賓客旅遊踏青、登高望遠,鳥瞰市區全貌的惟一景區。

我們這次來到這個具有歷史教育意義的地方,懷着緬懷先烈的感情,一路下來,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抗戰年代裏付出的鮮血和生命,更加明白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我們一定會不忘艱苦的抗戰歷史,並且展望美好的明天,相信祖國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建設下會變得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