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實驗報告(精選15篇)

測量實驗報告 篇1

一.實驗概述

測量實驗報告(精選15篇)

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要從工件上切下金屬,其切削部分必須具備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於這些角度才決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間位置。用於切削加工的刀具雖然種類繁多,具體結構各異,但其切削部分在幾何特徵上卻具有共性。外圓車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類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態,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圓車刀為例,給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義。而刀具幾何角度就是描繪切削部分幾何特徵的參數。

二.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將使同學能增強對刀具切削部分幾何特徵參數的感性認識,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機理,掌握金屬切削理論基礎概念。

三.實驗要求

1.熟悉車刀切削部分的構成要素,掌握車刀靜態角度的參考平面、參考系及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2.瞭解車刀量角台的結構,學會使用量角台測量車刀靜態角度或CAD軟件測量3D模型車刀角度;3.繪製車刀靜態角度圖,並標註出測量得到的各角度數值。

四.實驗內容

1.使用車刀量角台測量車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

2.使用CAD軟件測量3D模型車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注:根據實驗時數可選1或全選)

五.實驗原理

車刀的靜態角度可以用車刀量角台進行測量,其測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在刀刃選定點上,用量角台的指針平面(或側面或底面),與構成被測角度的面或線緊密貼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測量的角度測量出來。

3D模型車刀角度可通過CAD軟件輔助作圖測量得到和標註。

六.實驗數據處理

1.實體車刀實驗數據

(1)實驗刀具為外圓車刀

(2)實驗刀具材料為高速鋼

(3)實體車刀實驗數據記錄表

(4)實體車刀角度測量標註圖

2.卓越班:3D模型車刀實驗數據

(1)3D模型車刀角度標註圖

(2)3D模型車刀實驗數據記錄表

測量實驗報告 篇2

一、實驗目的

掌握水準路線測量的觀測、記錄方法、水準路線成果整理的方法。

二、實驗內容

1、每組施測一條4~6個(最好每人一個)點的閉合水準路線,假定起點高程為30.000m。

2、計算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並進行高差閉合差的調整和高程計算。

三、儀器及工具

DS3型水準儀1台,雙面水準尺1對,尺墊2塊,自備計算器、鉛筆、小刀、記錄板等。

四、方法提示

1、每組選定一條4~6個點組成閉合水準路線(相鄰點之間應略有起伏且相距不遠)。確定起點及水準路線的前進方向。如A→B→C→……→A。

2、在起始點A和待定點B分別立水準尺,在距該點大致等距離處安置水準儀,照準A點水準尺,消除視差、精平後讀取後視讀數,同法照準待定點B水準尺,讀取前視讀數,分別記錄並計算高差;改變儀器高度(或用雙面水準尺的紅、黑麪分別觀測),讀取後視讀數和前視讀數,記錄並計算高差。檢查兩次高差之差是否超限(±6mm),若未超限,計算平均高差h1。

3、將A點水準尺立於待定點C,同上法讀取待定點B後視讀數及待定點C前視讀數,計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繼續進行,經過所有待定點後回到起點。

5、檢核計算。檢查後視讀數總和減去前視讀數總和是否等於高差總和(即∑a-∑b=∑h是否成立),若不相等,説明計算過程有錯,應重新計算。

6、高差閉合差的調整及高程計算。統計總測站數n,計算高差閉合差的容許誤差,即fh容=±12nmm。若|∑h|≤|fh容|,即可將高差閉合差按符號相反、測站數成正比例的原則分配到各測段實測高

差上,再計算各測段改正後的高差和各待定點的高程。

五、注意事項

1、儀器的安置位置保持前、後視距離大致相等,每次讀數前應保證精平及消除視差。

2、立尺員要立直水準尺。立尺時,在起點(已知高程點)和待定高程點上不能放尺墊,其間若需加設轉點,轉點可放尺墊。在觀測過程中不得碰動儀器或尺墊,遷站時應保護前視尺墊不得移動。

3、若用公式fh容=±40Lmm計算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容許值,應即時量取各測站至各測點的距

離。

4、改正數計算取至毫米(mm),最後要保證改正數總和與高差閉合差大小相等,符號相反。

六、實驗記錄與計算表

3水準測量外業記錄

班級第組日期年月日

4閉合水準路線高差調整及高程計算

班級第組日期年月日

七、誤差分析

測量實驗報告 篇3

一.集中實習的目的與意義

1.鞏固與加深課堂所學知識內容;

2.進一步鍛鍊實際操作測繪儀器的方法技能;

3.培養科學素養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4.加強同學自身及同學之間的組織協調能力

二.組織領導

原則上以小組作為實習單位,每個實習小組不少於6人,設正副組長各一人,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整體實習工作,安排實習進程(天氣晴好時應早出晚歸,晚上安排人員進行內業數據處理;勞逸結合),進行每個實習環節的角色分工;副組長負責安排每天需要搬遷儀器的種類數量,保護儀器免受意外損壞、丟失,建議實行清單管理。正副組長應發揚民主集中制工作作風,充分發揮每位同學的智慧,組員應着眼於集體利益,以服從大局為主,對於工作中出現的矛盾,應協商解決,以體現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三.實習任務

1.實習任務綜述要求測繪比例尺為1:500的地形圖一幅,大小為4×5格,對應實地面積200×250m2,要測出圖幅範圍0.5—1cm。

2.實習動員及分發儀器

3.踏勘選點

4.控制測量

5.展點測圖

6.測設

7.測繪新技術演示及講座

8. 總結

四.注意事項

㈠確保儀器的安全按照規定儀器損壞責任人實習成績不及格、賠償損失、下學年插班補實習,責任人查不出全組負責。

1)儀器一經拿出儀器箱就要上緊在三腳架上,觀測者完成出箱、安置儀器、觀測、看護、遷站及入箱全過程,不要七手八腳;儀器螺旋不要硬擰硬上,否則容易造成螺旋失效;儀器一經上架,不要離人,以免以外損壞;

2)標尺腳架不用時要平放在馬路一側的人行道上,以免被摔壞或被碾斷;

3)鋼尺拉到25m左右即可,拉到頭易脱落,用過後要收好,不要纏繞或放在馬路上任人車踐踏;

4)本次實習採用動態考核的方法,指導老師一旦發現任何違反操作規定的行為,會作出記錄,從而影響小組及個人的成績。

㈡周密計劃,合理安排

1)儀器的出入:不要每天把所有的儀器都帶上,測什麼內容帶什麼儀器,否則既浪費人力儀器也不安全;

2)注意各個環節間的銜接,有的小組沒做完導線就開始測圖,結果導線不閉合,不僅控制要返工,碎部也白做;

3)晚上一般都要處理觀測數據或整飾圖板,組長應在前一天考慮第二天將要完成的工作,需要拿出的儀器工具,組員每天都應該寫一些心得體會,實習完一整理實習報告就有內容了,指導教師每天應召集正副組長開會檢查工作進度,總結經驗教訓,組長也應主動與老師聯繫,如選點完畢後,最好徵得老師同意選點方案後再開始測量;

㈢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1)實習期間要養成自己動腦筋、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就象在生產中一樣,對於一些複雜的問題應巧妙地加以解決,不能蠻幹或出力不討好。

2)有的同學不善於操作儀器,也就只甘於充當跑龍套的角色,實習結束後也學不到什麼知識技能,建議角色輪流做,自己找機會練習。

2、內容説明

實習環節、操作程序方法與精度要求

1.實習動員及分發儀器實習動員大會時應認真聽講並做好筆記,儀器領到手仔細檢查有無損壞及其他不正常現象,發現後及時上報主管實驗員。實習期間所有儀器均應妥善存放,實習結束上繳全部儀器。

2.踏勘選點參照展點圖上的控制點找出測繪區域,然後按照以下原則進行選點;

1)相鄰點之間應通視;

2)便於量距以及觀測周圍地物;

3)點位應易於保存,如道路交叉口,馬路一側,儘量避開停車位、馬路中間及運動場上,對於觀測不到的地物,還應便於佈設導線支點。

4)邊長均勻,點位足數邊長應在20—60m之間,6-7個自選點(即圖根控制點),

5)用油漆做標記,點的編號為三位:即班號、組號、點號,字體小巧工整,標記清晰,字頭朝北,

6)圖根控制點(自選點)與已知點間應構成閉合或附合導線,根據實際情形可以使用圖幅外的已知點,但自選點一般應在圖幅內,選點完畢後應繪出選點略圖及控制網示意圖,圖面應清晰,要作為上交成果之一。

選點對後續工作的進度、質量至關重要,一定要認真仔細,反覆考慮,減少返工。

測量實驗報告 篇4

一.實驗概述

切削加工過程中,刀具要從工件上切下金屬,其切削部分必須具備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於這些角度才決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間位置。用於切削加工的刀具雖然種類繁多,具體結構各異,但其切削部分在幾何特徵上卻具有共性。外圓車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類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態,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圓車刀為例,給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義。而刀具幾何角度就是描繪切削部分幾何特徵的參數。

二.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將使同學能增強對刀具切削部分幾何特徵參數的感性認識,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機理,掌握金屬切削理論基礎概念。

三.實驗要求

1.熟悉車刀切削部分的構成要素,掌握車刀靜態角度的參考平面、參考系及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

2.瞭解車刀量角台的結構,學會使用量角台測量車刀靜態角度;3.繪製車刀靜態角度圖,並標註出測量得到的各角度數值。

四.實驗內容

使用車刀量角台測量車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

五.實驗原理

車刀的靜態角度可以用車刀量角台進行測量,其測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車刀靜態角度的定義,在刀刃選定點上,用量角台的指針平面(或側面或底面),與構成被測角度的面或線緊密貼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測量的角度測量出來。

六.實驗記錄

實驗刀具名稱:

實驗刀具材料

被測刀具數據記錄

刀具圖繪製(例)

測量實驗報告 篇5

一、前言

1、課程設計實驗目的

(1)初步學會根據測區情況,確定導線形式及選擇數量合理的圖根點,掌握圖根控制測量的外業和內業工作。

(2)掌握座標格網的繪製和圖根點的展會及地形測量方法,學會地形圖的整飾和清繪。

2、實驗設計任務及要求

每組完成指導教師指定測區範圍的1:500比例尺地形圖,包括圖根控制測量的外業和內業、座標格網的繪製、圖根點的展繪、碎部測量、地形圖的整飾和清繪等。

3、實驗儀器及工具

全站儀一台,百米繩,塔尺一根,三腳架一個,菱境一個,油漆適量、木樁若干,記錄表若干、記錄板一塊《城市測量規範》一本。

自備:計算器、鉛筆、小刀、橡皮、毛筆、大頭針、小釘、小夾子若干個、繪圖紙、水筆等。

二、課程設計要求

(1)圖根控制點的要求

平面控制測量每一個小組在測區範圍內選定6~8個控制點,按圖根導線的精度要求進行施測。圖根導線的技術要求如下表:

圖根導線的技術指標

高程控制測量用普通水準測量方法測定各圖根點的高程,根據已知高程點(水準點)及地形條件擬定出所採用的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應不超過±12n毫米。

(2)碎部測量

施測碎部點可採用極座標法,支距法或方向交會法,在街坊內部設站困難時,也可採用幾何作圖等綜合方法進行。地物點、地形點視距和測距最大長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地物點、地形點視距和測距的最大長度

(3)地形測量測繪內容及取捨

地形圖應表示測量控制點、居民地和垣柵、工礦建築物及其他設施、交通及附屬設施、管線及附屬設施、水系及附屬設施、境界、地貌和土質、植被等各項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稱註記等。並着重顯示與測圖用途有關的各項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項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捨原則,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地形圖圖式執行外,還應符合如下有關規定。

A、測量控制點測繪

測量控制點是測繪地形圖和工程測量施工放樣主要依據,在圖上應精確表示。

各等級平面控制點、導線點、圖根點、水準點,應以展點或測點位置為符號的幾何中心位置,按圖式規定符號表示。

B、居民地和垣柵的測繪

居民地的各類建築物、構築物及主要附屬設施應準確測繪實地外圍輪廓和如實反映建築結構特徵。

房屋的輪廓應以牆基外角為準,並按建築材料和性質分類,註記層數。房屋應逐個表示,臨時性房屋可捨去。

建築物和圍牆輪廓凸凹在圖上小於0.4mm,簡單房屋小於0.6mm時,可用直線連接。1:500比例尺測圖,房屋內部天井宜區分表示。

測繪垣柵應類別清楚,取捨得當。圍牆、柵欄、欄杆等可根據其永久性、規整性、重要性等綜合考慮取捨。

台階和室外樓梯長度大於3M毫米,寬度大於1M毫米的應在圖中表示。

永久性門墩、支柱大於1M毫米的'依比例實測,小於1M毫米的測量其中心位置,用符號表示。重要的墩柱無法測量中心位置時,要量取並記錄偏心距和偏離方向。

建築物上突出的懸空部分應測量最外範圍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實測。

C、工礦建(構)築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

工礦建(構)築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表示其位置、形狀和性質特徵。

工礦建(構)築物及其它設施依比例尺表示的,應實測其外部輪廓,並配置符號或按圖式規定用依比例尺符號;不依比例尺表示的,應準確測定其定位點或定位線,用不依比例尺符號表示。

D、交通及附屬設施測繪

公路與其它雙線道路在圖上均應按實寬依比例尺表示。公路應在圖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術等級代碼,國道應注出國道路線編號。公路、街道按其鋪面材料分為水泥、瀝青、礫石、條石或石板、硬磚、碎石和土路等,應分別以砼、瀝、礫、石、磚、碴、土等註記於圖中路面上,鋪面材料改變處應用點線分開。

交通及附屬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反映陸地道路的類別和等級,附屬設施的結構和關係;正確處理道路的相交關係及與其它要素的關係。

路堤、路塹應按實地寬度繪出邊界,並應在其坡頂、坡腳適當測注高程。

道路通過居民地不宜中斷,應按真實位置繪出。高速公路應繪出兩側圍建的柵(或牆)和出入口,註明公路名稱。中央分隔帶視用圖需要表示。市區街道應將車行道、過街天橋、過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帶、環島、街心花園、人行道與綠化帶繪出。

大車路、鄉村路、內部道路按比例實測,寬度小於1M毫米時只測路中線,以小路符號表示。

E、管線測繪

永久性的電力線、電信線均應準確表示,電杆、鐵塔位置應實測。當多種線路在同一杆架上時,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築區內電力線、電信線可不連線,但應在杆架處繪出線路方向。各種線路應做到線類分明,走向連貫。

污水篦子、消防栓、閥門、水龍頭、電線箱、電話亭、路燈、檢修井均應實測中心位置,以符號表示,必要時標註用途。

F、水系測繪

江、河、湖、海、水庫、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設施,均應準確測繪表示,有名稱的加註名稱。根據需要可測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線或水下等高線表示。

河流、溪流、湖泊、水庫等水涯線,按測圖時的水位測定,當水涯線與陡坎線在圖上投影距離小於1mm時以陡坎線符號表示。河流在圖上寬度小於0.5mm、溝渠在圖上寬度小於1mm的用單線表示。

水位高及施測日期視需要測注。水渠應測注渠頂邊和渠底高程;時令河應測注河牀高程;堤、壩應測注頂部及坡腳高程;池塘應測注塘頂邊及塘底高程;泉、井應測注泉的出水口與井台高程,並根據需要註記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G、境界測繪

境界的測繪,圖上應正確反映境界的類別、等級、位置以及與其它要素的關係。兩級以上境界重合時,只繪高一級境界符號。

H、地貌和土質的測繪

地貌和土質的測繪,圖上應正確表示其形態、類別和分佈特徵。

自然形態的地貌宜用等高線表示,崩塌殘蝕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應用相應符號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

各種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築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時表示為陡坎,70°以下時表示為斜坡。斜坡在圖上投影寬度小於2mm,以陡坎符號表示。當坡、坎比高小於1/2基本等高距或在圖上長度小於5mm時,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時,可以適當取捨。

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線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獨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巖地等應在上下方分別測注高程或測註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各種土質按圖式規定的相應符號表示,大面積沙地應用等高線加註記

表示。

I、植被的測繪

地形圖上應正確反映出植被的類別特徵和範圍分佈。對耕地、園地應實測範圍,配置相應的符號表示。大面積分佈的植被在能表達清楚的情況下,可採用註記説明。同一地段生長有多種植物時,可按經濟價值和數量適當取捨,符號配製不得超過三種(連同土質符號)。 J、註記

要求對各種名稱、説明註記和數字註記準確注出。圖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嶺、溝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稱,以及主要單位等名稱,均應調查核實,有法定名稱的應以法定名稱為準,並應正確註記。

地形圖上高程註記點應分佈均勻,丘陵地區高程註記點間距為圖上2~3cm。

山頂、鞍部、山脊、山腳、谷底、谷口、溝底、溝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線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均應測高程註記點。

城市建築區高程註記點應測設在街道中心線、街道交叉中心、建築物牆基腳和相應的地面、管道檢查井井口、橋面、廣場、較大的庭院內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

基本等高距為0.5米時,高程註記點應注至釐米;基本等高距大於0.5米時可注至分米。 K、地形要素的配合

當兩個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難以同時準確表示時,可將較重要的地物準確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縮小1/3表示。

獨立性地物與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時,可中斷其它地物符號,間隔0.3mm,將獨立性地物完整繪出。

房屋或圍牆等高出地面的建築物,直接建築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築物邊線與陡坎上沿線重合的,可用建築物邊線代替坡坎上沿線;當坎坡上沿線距建築物邊線很近時,可移位間隔0.3mm表示。

懸空建築在水上的房屋與水涯線重合,可間斷水涯線,房屋照常繪出。

水涯線與陡坎重合,可用陡坎邊線代替水涯線;水涯線與斜坡腳線重合,仍應在坡腳將水涯線繪出。

雙線道路與房屋、圍牆等高出地面的建築物邊線重合時,可以建築物邊線代替路邊線。道路邊線與建築物的接頭處應間隔0.3mm。

境界以線狀地物一側為界時,應離線狀地物0.3mm在相應一側不間斷地繪出;以線狀地物中心線或河流主航道為界時,應在河流中心線位置或主航道線上每隔3~5cm繪出3~4節符號。主航道線用0.15mm黑實線表示;不能在中心線繪出時,國界符號應在其兩側不間斷地跳繪,國內各級行政區劃界可沿兩側每隔3~5cm交錯繪出3~4節符號。相交、轉折及與圖邊交接處應繪符號以示走向。

地類界與地面上有實物的線狀符號重合,可省略不繪;與地面無實物的線狀符號(如架空管線、等高線等)重合時,可將地類界移位0.3mm繪出。

等高線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築物,雙線道路、路堤、路塹、坑穴、陡坎、斜坡、湖泊、雙線河以及註記等均應中斷。

當圖式符號不能滿足測區內測圖要求時,可自行設計新的符號,但應在圖廓外註明。

(4)測圖

全站儀測記法

設站:對中整平,量儀器高;輸入氣温、氣壓、稜鏡常數;建立(選擇)文件名;輸入測站

座標、高程及儀器高;輸入後視點座標(或方位角),瞄準後視目標後確定。

立鏡:依比例尺地物輪廓線折點,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點。觀測:在建築物的外角點、地界點、地形點上豎稜鏡,回報鏡高;全站儀跟蹤稜鏡,輸入點號和改變的稜鏡高,在座標測量狀態下按測量鍵,顯示測量數據後,輸入測點類型代碼後存皮尺量距:對於那些本站需要測量而儀器無法看見的點,可用皮尺量距來確定點位;半徑大於0.5m的點狀地物,如不能直接測定中心位置,應測量偏心距,並在草圖上註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離應標註在草圖上。

繪草圖:現場繪製地形草圖,標上立鏡點的點號和丈量的距離,房屋結構、層次,道路鋪材,植被,地名,管線走向、類別等。草圖是內業編繪工作的依據之一,應儘量詳細。

檢查:測量過程中每測量20-30點左右及收站前,應檢查後視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控制點上進行方位角或座標、高程檢查。

(5)手工描圖

1.首先把外業底圖(鉛筆圖)整理好。

2.地形圖的清繪。一般地形圖清繪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繪圖廓、座標格網、測量控制點、獨立地物、居民地、管線及垣柵、水系及附屬建築物、道路及附屬建築物、境界、植被、地類界、地貌、註記及等高線。

3.自檢、互檢。

4.圖廓整飾。

5.檢查驗收。

儲數據。繼續下一個點的觀測。

三、實驗內容、步驟、方法及精度要求

1、實驗內容:

綜合實訓動員、借領儀器用具、儀器檢驗、踏勘測區;控制測量;地形圖測量;整理綜合實訓報告

2、實驗步驟:

技術設計→踏勘、選點、建標、埋石→儀器檢校→控制測量(含圖根點測量)→碎部測量數據採集→內業編繪成圖或清繪→技術總結報告

3、實驗方法:

(1)平面控制測量在測區實地踏勘,佈設一條閉合導線,經過觀測、計算獲得控制點平面座標。

踏勘選點每組在指定測區內進行踏勘,瞭解測區地形條件,按踏勘選點要求,選點時應注意:相鄰點間應通視良好,地勢平坦,便於測角和量距;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便於安置儀器和保存標誌的地方;導線點應選在視野開闊的地方,便於碎部測量;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其平均邊長應符合技術要求;導線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佈均勻,便於控制整個測區。建立標誌導線點位置選定後,應建立標誌,在點位上打一個木樁,在樁頂釘一小釘,作為點的標誌;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紅漆劃一圓圈,圈內點一小點,作為臨時性標誌。水平角觀測用經緯儀或全站儀,採用測回法觀測導線內角一個測回

導線邊長測量用鋼尺往、返丈量導線各邊邊長

測量實驗報告 篇6

一、實驗目的:

1、練習用經緯儀在一個測站上測量碎部點的觀測方法。

2、練習用視距測量的公式計算測站點到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差,最後計算出碎部點的高程。

3、練習用地形半圓儀和比例尺,根據觀測和計算的數據展繪碎部點的方法,並繪製成圖。

二、實驗儀器和工具:

電子經緯儀一台,羅盤儀一架,水準尺一把,花杆一根,記錄板一塊,粉筆若干根,計算器一個,量角器一把,圖紙一張。

三、實驗組織、方法、步驟和要求:

1、五人一組,在試驗場地內選出A、B兩點,用粉筆做好標誌,用羅盤儀測出A、B直線的方位角;繪圖員在測站附近安置圖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將A、B直線繪於圖紙中央,作為控制點。(用1:500的比例尺)

2、按一人觀測,一人記錄和計算,一人立水準尺,一人立花杆,一人繪圖進行分工並且互相輪換,每次至少要測出三個地物特徵點,三點都為地物中的一部分。 3、經緯儀觀測步驟:

○1安置儀器:觀測員按照對中整平步驟安置電子經緯儀於測

站點(控制點)A上,量取儀器高i(讀取到釐米),記錄員將i記錄於碎步測量記錄手簿中。(假定控制點A的高程為HA=100m)○2定向:一人在控制點B立一花杆,觀測員用經緯儀照準部照準控制點B作為後視方向,然後制定水平旋鈕,置水平度盤讀數為0°00′00″。

○3立尺:立尺人依次將水準尺立在待測地物、地貌特徵點(即碎部點)上,如圖1中的1、2、3、4點。

A

圖1經緯儀測繪原理

○4觀測:觀測員照準水準尺,制動水平與豎直方向的旋轉旋鈕,讀取水平讀盤讀數β、水準尺上、中、下三絲讀數M、V、N

和豎盤讀數α,記錄員將各數據依次記錄於碎步測量記錄手簿中。(注意:角度讀數讀取到秒,上、中、下絲讀數讀取到毫米)○5計算:用視距測量的公式計算D=klcos2α

h=1/2klsin2α+i-v

將計算出的水平距離和高差填於記錄表中,平計算出高程。 ○6展繪碎部點:根據本組所測得的數據,先在繪圖紙上確定一條起始方向線ab,a對應的是是地上的控制點A的位置,用細釘將量角器的圓心固定在a點,將量角器上等於βi角值的刻劃線對準起始方向線,此時量角器的零刻劃方向便是該碎部點的方向,用比例尺計算出個碎部點在圖上的距離di(i=1、2、3、4),然後用直尺定出各碎部點的位置,用鉛筆在圖上點示,並在點的右側註記高程(高程註記到毫米),同時將有關的地形點連接起來,並檢查測點是否有錯。

○7測站檢查:依次測完各碎部點並展點,然後再繪出地物輪廓線使之成圖並與現場對照。

四、完成實驗報告:

1、 2、

完成記錄表。完成手繪圖紙。

視距測量記錄表

儀器號:20xx年5月11日

天氣:晴朗

班組:工管10-1第五組組長:陳文鶴組員:樑基琴何靖施耀業張潔

五,計算直線方位角:

由羅盤儀測得直線AB的磁方位角既是座標方位角為

α

AB =180°00′00″,

所以易求的直線A1的座標方位角為:

αA1=180°00′00″+63°56′49″=243°57′00″

直線A2的座標方位角為:

αA2=243°57′00″+23°22′00″=267°19′00″

直線A3的座標方位角為:α

A3=267°19′00″+8°36′00″=275°55′00″

直線A4的座標方位角為:α

A4=275°55′00″+4°30′00″=280°25′00″

直線B5的座標方位角為:

αB5=360°-72°19′47″=287°40′13″直線B6的座標方位角為:

αB6=360°-84°58′08″=275°01′52″

六、繪製新實驗樓的地形圖(見附頁)。

測量實驗報告 篇7

實驗目的:

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實驗器材:

温度計、捲尺、秒錶。

實驗地點:

平遙縣狀元橋東。

實驗人員:

愛物學理小組

實驗分工:

張灝、成立敬——測量時間

張海濤——發聲

賈興藩——測温

實驗過程:

1測量一段開闊地長;

2測量人在兩端準備;

3計時員揮手致意,發聲人準備發聲;

4發生人向上舉手,同時發聲,計時員計時(看到舉手始,聽到聲音止)

5多測幾次,記錄數據。

實驗結果:

時間17∶30

温度21℃

發聲時間0.26″

發聲距離93m

實驗結論:

在21℃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57.69m/s.

實驗反思:

有一定誤差,卡表不夠準確。

測量實驗報告 篇8

一、實驗目的

認識水準儀的基本構造,瞭解各部件的功能;

能準確讀取水準尺讀書;

初步掌握使用水準儀的操作要領、基本步驟和方法。

練習普通水準測量一測站的測量、記錄和計算。

二、實驗器具

DS3微傾式水準儀l台、水準尺1對、三腳架

三、實驗內容

認識儀器對照儀器,指出目鏡及其調焦螺旋、物鏡、對光螺旋、管水準器、圓水準器、制動和微動螺旋、微傾螺旋、腳螺旋等,瞭解其作用並熟悉其使用方法。對照水準尺,熟悉其分劃註記並練習讀數。記錄並計算出兩點間高差。

四、實驗步驟

水誰儀在一個測站上的操作順序為:安置儀器——粗略整平——瞄準水淮尺——精確置平讀數。安置儀器先將儀器的三腳架張開,使其高度適中,架頭大致水平,並將腳架踩實;再開箱取出儀器,將其固連在三腳架上。粗平雙手食指和拇指各擰一隻腳螺旋,同時以相反的方向轉動,使圓水準器氣泡向中間移動;再擰另一隻腳螺旋,使圓氣泡居中。瞄準在離儀器不遠處選一點A,並在其上立一根水準尺;轉動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鬆開制動螺旋,轉動儀器,用缺口和準星大致瞄準A點水準尺,擰緊制動螺旋;轉動對光螺旋看清水準尺;轉動微動螺旋使水準尺位於視線中央;再轉動對光螺旋,使目標清晰並消除視差

4、精平轉動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管氣泡兩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圓弧狀),即水準管氣泡居中

5、讀數從望遠鏡中觀察十字絲橫絲在水準尺上的分劃位置,讀取4位數字,即直接讀出m、dm、cm的數值,估讀mm的數值,記為後視讀數a。注意讀數完畢時水準管氣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應再次精平,重新讀數。

6、記錄與計算按照高差=後視讀數—前視讀數,計算兩點間的高差。

五、實驗數據

水準儀認識觀測記錄表(單位:m)

儀器號碼:天氣:晴轉多雲

觀測者:第三組成員

日期:20xx—2—27

呈象:

記錄者:第三組成員

安置儀器次數

測點

後梘

前視

高差

高程

1

A

1.418

—0.020

100.000(假定)

(馮:測曹:前

B

1.438

99.980

王:後蒲:錄)

2

A

1.222

—0.021

100.000(假定)

(曹:測馮:前

王:後蒲:錄)

B

1.243

99.979

3

A

1.818

—0.020

100.000(假定)

(蒲:測曹:前

B

1.838

99.980

馮:后王:錄)

4

A

1.516

—0.017

100.000(假定)

(王:測蒲:前

B

1.533

99.983

馮:後曹:錄)

六、驗心得體會

首先,我們基本掌握了測量學知識,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水準儀。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確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點位的科學。既然是要測量就離不開實踐。

實踐是對測量學知識的最好檢驗,只憑在課堂上的聽課看視頻是遠遠不夠

的,對儀器的使用更是一知半解。剛開始測量的時候,我們的心裏還有一點小小的不安。

但當我們動手測量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難,聽別人一説或者翻閲一下課本,然後自己

動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測量精度,還要經常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細緻,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特別是在使用水準儀這樣精密的儀器時,更要做到精益求精。我們每個組員都學到知識而且會實際操作,絕非為了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做事嚴謹。

七、實驗所存在問題以建議

1、一直不能調節水平;

2、調焦時,一直找不到水準尺的位置;

3、記錄數據有問題,其中一組數據存在明顯的偏差;

在經過多次試驗,我組逐一解決了上述問題

注意事項:

水準尺應專人扶持,保持豎直,尺面正對儀器。

中心連接螺旋不宜擰得太緊,以防破損。水準儀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時用力不得過猛。

讀數時要注意消除視差。要以十字絲的橫絲讀數,不要誤用上、下絲。讀數時應看清尺上的上下兩個分米註記,從小到大進行。

讀數前水準管氣泡要嚴格居中,讀數完畢檢查確認氣泡仍居中,讀數方可記錄。

測量實驗報告 篇9

一、實驗題目 全站儀測量綜合實驗

二、實驗目的.

1. 熟悉全站儀的基本操作。 2. 熟悉全站儀的基本測量功能。

3. 熟悉並掌握用全站儀進行施工點位放樣。

三、實驗基本原理

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簡稱全站儀,它是一種可以同時進行角度(水平角、豎直角)測量、距離(斜距、平距、高差)測量和數據處理,由機械、光學、電子元件組合而成的測量儀器。由於只需一次安置,儀器便可以完成測站上所有的測量工作,故被稱為“全站儀”。 全站儀上半部分包含有測量的四大光電系統,即水平角測量系統、豎直角測量系統、水平補償系統和測距系統。通過鍵盤可以輸入操作指令、數據和設置參數。

1.電子測距原理:

電子測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已知這一特性,測定電磁波在被測距離上往返傳播的時間來求得距離值。脈衝法基本測距原理如下圖示:

2.電子測角原理:

即角度測量的數字化,也就是自動數字顯示角度測量結果,其實質是用一套角碼轉換系統來代替傳統的光學讀數系統。增量式光柵度盤測角原理如圖示:

由於光柵之間的夾角是已知,計數器所計的電流週期數經過處理就刻有顯示處角度值。

四、實驗基本步驟

1、座標測量

(1)首先對中整平,過後開機;

(2)設置測站,輸入測站點座標;

(3)設置後視點方位角(後視方位角可通過輸入測站點和後視點座標後,照準後視點進行設置);

(4)精確照準目標稜鏡中心後,在座標測量菜單屏幕下點擊測量,測量完成後,顯示出目標點的座標值以及到目標點的距離、垂直角和水平角。

2、面積測量

(1)進入標準測量;

(2)點擊程序→座標解析→面積計算;

(3)標記所需計算點;

(4)點擊計算即可得出所選點的連線封閉而成的圖形的面積。

3、放樣

(1)首先對中整平,過後開機;

(2)點擊進入測量操作界面;

(3)進入標準測量,點擊程序→放樣→設置;

(4)設置測站點座標和後視角(方法同坐標測量)

(5)設置好後,進入點放樣後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放樣點名和座標信息,點擊放樣進入放樣觀測屏幕;

(6)轉動儀器照準部至所顯示的角度值為0°,在望遠鏡照準方向上安置稜鏡並照準,點擊測量;

(7)按照全站儀所測點與實際位置之間的距離指引稜鏡調整位子,直至在誤差允許範圍內定點。

五、原始記錄

以下為座標測量的15個導線點座標:

以下為面積計算點座標:

六、實驗總結

本次全站儀測量綜合實驗為期兩天,實驗內容為座標測量、面積測量、點放樣。全站儀是一種光機電算一體化的高新技術測量儀,測距部分有發射,接受與瞄準組成共軸系統,測角部分由電子測角系統完成,是一種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各種測量功能的外業數據採集設備,大大減輕外業人員的勞動強度。作為在實際施工中最常見、最基本的測量儀器,瞭解其基本功能,熟練掌握其基本操作,將對今後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全站儀操作注意事項:

1、測量前應檢查儀器箱揹帶及提手是否牢固。

2、開箱後提取儀器前,要看準儀器在箱內放置的方式和位置,裝卸儀器時,必須握住提手,將儀器從儀器箱取出或裝入儀器箱時,請握住儀器提手和底座,不可握住顯示單元的下部。切不可拿儀器的鏡筒,否則會影響內部固定部件,從而降低儀器的精度。應握住儀器的基座部分,或雙手握住望遠鏡支架的下部。儀器用畢,先蓋上物鏡罩,並擦去表面的灰塵。裝箱時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蓋時應無障礙。

3、在太陽光照射下觀測儀器,應給儀器打傘,並帶上遮陽罩,以免影響觀測精度。在雜亂環境下測量,儀器要有專人守護。當儀器架設在光滑的表面時,要用細繩(或細鉛絲)將三腳架三個腳聯起來,以防滑倒。

4、當測站之間距離較遠,搬站時應將儀器卸下,裝箱後背着走。行走前要檢查儀器箱是否鎖好,檢查安全帶是否繫好。當測站之間距離較近,搬站時可將儀器連同三腳架一起靠在肩上,但儀器要儘量保持直立放置。

5、搬站之前,應檢查儀器與腳架的連接是否牢固,搬運時,應把制動螺旋略微關住,使儀器在搬站過程中不致晃動。

實驗感想:

為期四天的綜合實驗結束了,在這四天裏我們主要做了全站儀綜合實驗,回彈綜合實驗和鋼筋位置及樓板檢測實驗。在全站儀的綜合試驗中我們學習了座標測量,面積測量以及放樣,在回彈綜合實驗中我們主要學習了用回彈法測量混凝土強度,在鋼筋位置及樓板檢測實驗中我們主要學習了用鋼筋儀檢測板、柱鋼筋位置及保護層厚度的檢測。雖然只有四天的綜合實驗,但是我感覺自己收穫了不少知識。在暑假認知實習的時候自己也接觸到了全站儀,但是沒有自己操作過,這次實驗自己學會用全站儀。這次的綜合實驗都是在施工現場最常用了,做好,學好這些實驗對我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掌握好技術才能進行好管理。這次的實驗自己也是用心學習了,雖然只做了三天,可是收益匪淺,在老師和組長的帶領下,我們組員一起學習,研究,最終將實驗進行好。記憶最深的是我們那天早上用全站儀放樣,整整一個上午,然後用釘子打好樁,我們總共放了十二個點,等待着老師下午的驗收。可是下午去的時候,只看到操場的跑道上躺着一堆堆的釘子,後來老師説不檢查了,其實我們挺失落的,但是我們真的學到了知識,這比什麼都重要!通過實驗,使我們對理論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鍛鍊了我們的操作能力。

通過本次綜合性的試驗,我瞭解到綜合實驗的應用,特別是在兩天的全站儀測量試驗,剛開始拿到儀器時還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但經過座標測量、面積測量、點放樣,我基本瞭解一些:全站儀是一種光機電算一體化的高新技術測量儀,測距部分有發射,接受與瞄準組成共軸系統,測角部分由電子測角系統完成,是一種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各種測量功能的外業數據採集設備,大大減輕外業人員的勞動強度。作為在實際施工中最常見、最基本的測量儀器,瞭解其基本功能,熟練掌握其基本操作,將對今後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通過本次試驗,我瞭解到鋼筋保護層厚度,鋼筋位置和鋼筋直徑的檢測方法,認識到鋼筋儀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鋼筋儀的基本操作方法較為簡單,在檢測過程中使用方便,操作簡潔。由於本次試驗為提供檢測構件的相關施工圖紙,故無法對檢測結果進行綜合性分析,也無法對被檢測構件的鋼筋保護層厚度等各項指標進行檢測。但通過實際操作和後期試驗總結,對工程檢測過程有了感性的認識。

測量實驗報告 篇10

實驗目的:

1)探究影響聲速的因素,超聲波產生和接收的原理。

2)學習、掌握空氣中聲速的測量方法 3)瞭解、實踐液體、固體中的聲速測量方法。 4)三種聲速測量方法作初步的比較研究。

實驗儀器:

1)超聲波發射器 2)超聲波探測器 3)平移與位置顯示部件。 4)信號發生器: 5)示波器

實驗原理: 1)空氣中:

a.在理想氣體中聲波的傳播速度為

v88

(式中8088cp

cV

(1)

稱為質量熱容比,也稱“比熱[容]比”,它是氣體的質

量定壓熱容cp與質量定容熱容cV的比值;M 是氣體的摩爾質量,T是絕對温度,R=8.314472(1±1.710-6)Jmol-1K-1為摩爾氣體常量。)

標準乾燥空氣的平均摩爾質量為Mst =28.966�8�710-3kg/mol b.在標準狀態下(T0�8�8273.15

K,p�8�8101.3�8�8kPa),乾燥空氣中的聲速

為v0=331.5m/s。在室温t℃下,乾燥空氣中的聲速為

v88v0

(2)

(T0=273.15K)

c.然而實際空氣總會有一些水蒸氣。當空氣中的相對濕度為r時,若氣温為t℃時飽和蒸氣壓為pS,則水汽分壓為rps。經過對空氣平均摩爾質量 M 和質量熱容比8�0 的修正,在温度為t、相對濕度為r的空氣中,聲速為

(在北京大氣壓可近似取p�8�4 101kPa;相對濕度r可從乾濕温度計上讀出。温度t℃時的飽和水汽壓ps可用lgps�8�810.286�8�2

d.式(3)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的超聲聲速真值可能有一定偏差。

引起偏差的原因有: ~狀態參量的測量誤差 ~理想氣體理論公式的近似性

實驗方法:

A. 脈衝法:利用聲波傳播時間與傳播距離計算聲速

實驗中用脈衝法測量,具體測量從脈衝聲源(聲發射器)到聲探測器

之間的傳播時間tSD和距離lSD,進而算出聲速v (實驗中聲源與探測器之間基本是同一被測煤質)

lSD

v88t

SD

B. 利用聲速與頻率、波長的關係測量(要求聲發射器的直徑顯著大於波長、聲探測器的的直徑小於波長(反射很少))測波長的方法有

B-1 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較法 B-2 駐波假設下的振幅極值法

B-3 發射器與探測器間距一定時的變頻測量法

實驗步驟:

1)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較法測量空氣中的聲速

a. 正確接線 將信號發生器的輸出連接到聲速儀的超聲發射器信號的輸入端的T型三通接頭上,三通的另一個藉口用導線連到示波器的一個輸入端。聲速儀的探測信號輸出端連接到示波器的另一輸入端上 b. 選定頻率 當探測器距離發射器約100mm時,調節信號發生器的頻率,調節範圍為30~50kHz,同時記錄接收信號的最大峯峯值。 得到如下數據:

作出圖像:

要求選定某一使探測器輸出信號幅度較大的頻率作為實驗測量時的聲波頻率,所以頻率應選為40.5KHz。

c. 測同相點位置 單向緩慢移動探測器,同時觀察發射器、探測器波形,當波峯在同一豎直線上時,記錄此時數顯卡尺讀數值。然後繼續移動探測器,記錄七個相鄰的波峯相同的位置。

2)用駐波假設下的振幅極值法測量空氣中的聲速單向平移聲發射器,依次找出7個相鄰極大值位置,並記錄。

3)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較法測量水中的聲速

實驗步驟與在空氣中的實驗步驟基本相同(除了實驗開始時把實驗裝置換為的水中的實驗裝置)頻率為:90.0KHz

實驗結果:

1)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較法測量空氣中的聲速

數據記錄如下:

實驗前的氣温23.6℃ 相對濕度28.7 實驗後的氣温25.0℃ 相對濕度30.2

由此計算出的空氣中的理論值為:v=346.43m/s

用最小二乘法直線擬合的方法求波長得:λ=(8.65±0.04)mm 聲速:(346.17±1.61)m/s 理論偏差:0.00075

2)用駐波假設下的振幅極值法測量空氣中的聲速

數據記錄如下:

用最小二乘法直線擬合的方法求波長得:λ=(8.70±0.04)mm 聲速:(347.86±1.61)m/s 理論偏差:0.0039

4)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較法測量水中的聲速

數據記錄:

用最小二乘法直線擬合的方法求波長得:(λ=17.33±0.14)mm 聲速:(1359.43±12.62)m/s

總結與反思:這次實驗使我認識到自己對實驗儀器瞭解的不足。

測量實驗報告 篇11

一 實驗目的:

(1)加深對駐波及振動合成等理論知識的理解,

(2)掌握用駐波法、相位法測定超聲波在媒介中的傳播速度,

(3)瞭解壓電換能器的工作原理,進一步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提高運用示波器觀測物理參數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 實驗儀器:

雙蹤示波器一台,信號發生器一台,測試儀一台,同軸電纜若干。

三 實驗原理

聲波是一種在彈性媒質中傳播的縱波。對超聲波(頻率超過210Hz的聲波)傳播速度的測量在國防工業、工業生產、軍事科學與醫療衞生各領域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實驗室常用駐波法和相位法進行測量。

(一)駐波法測量聲速基本原理

如圖所示為兩列同頻率、同振幅、振動方向平行且相向傳波的機械波在媒介中形成的駐波波形,其波腹間距與波節間距均為半個波長。通過對波腹(節)間距X的測量便可實現對波長λ的間接測量,結合對駐波諧振頻率f的測量便可間接求算聲波的傳播速度v。

v = λ f λ=2X v = 2X f

原理圖示1(駐波法原理圖) (二)相位法測量聲速基本原理

(1) 簡諧振動正交合成的基本原理,

(2) 利用李薩如圖形的相位差特點間接測量聲速的基本原理。

四 實驗內容與步驟

(一)駐波法測聲速

實驗連線圖示1(駐波法)

(1) 瞭解測試儀的基本結構,調節兩個換能器的間距5cm左右。 (2) 初始化示波器面板獲得掃描線。

(3) 按圖示1正確連線,將示波器的掃描靈敏度與通道1垂直靈敏度旋鈕分別調至適當檔位,緩慢順時針方向轉動換能器平移鼓輪至駐波波腹位置(示波器顯示波形幅值最大)。

(4) 依次調節信號源的頻率粗、細調旋鈕,同時觀察示波器顯示波形幅值變化情況,幅值最大時所對應的頻率即為諧振頻率f,將f數值記錄於(表一)。

(5) 逆時針方向轉動換能器平移鼓輪至兩換能器端面距離約5釐米左右,確定所選第一個波腹的位置並初始化數顯讀數標尺。

(6) 緩慢順時針方向轉動換能器平移鼓輪至駐波波腹(節)位置(示波器顯示波形幅值最大)並記錄相應的數顯標尺讀數於(表一)。

(7) 重複步驟7連續記錄14個波腹(節)的位置讀數並記錄於(表一)。

(8) 實時記錄環境温度與SV8輸出電壓幅值V。 (二)相位法測聲速

(1) 保持駐波法連線不變,另用一根電纜線連接信號源的發射波形接口與示波器通道2輸入端口。

(2) 調節示波器掃描旋鈕至正交檔,逆時針方向轉動換能器平移鼓輪觀察不同相位差時的李薩如圖形(斜線、橢圓、圓)。當兩換能器端面距離約5釐米時停止轉動。

(3) 緩慢順時針方向轉動換能器平移鼓輪,當示波器顯示一正(反)斜線時停止轉動換能器平移鼓輪並初始化數顯讀數標尺。

(4) 緩慢順時針方向轉動換能器平移鼓輪,當示波器顯示一反(正)斜線時停止轉動換能器平移鼓輪並將此時的數顯標尺讀數記錄於(表二)。

(5) 重複步驟4記錄14個反(正)斜線波形的位置讀數並記錄於(表二)。

(6) 實時記錄環境温度與SV8輸出電壓幅值V。

(7) 結束實驗歸整儀器。

五 原始數據記錄表(此表要求學生課前完成並繪於預習報告中)

表一 駐波法測量聲波傳播速度記錄表

表二 相位法測量聲波傳播速度記錄表(正反斜線法)

七 實驗數據處理與實驗結果

1 原始數據見原始數據記錄紙,

2 數據處理採用的具體方法:列表法與逐差法

3 數據處理與實驗結果

輸入頻率:f _36761Hz, f0.3Hz ,環境温度:t30.0°C,電壓15伏)

實驗結果:

V實V

ms1

實測值與理論計算值之間的百分誤差:

EV

實V理

V100%

測量實驗報告 篇12

實驗目的: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實驗器材:温度計、捲尺、秒錶。

實驗地點:平遙縣狀元橋東。

實驗人員:愛物學理小組

實驗分工:張x——測量時間

張x——發聲

賈x——測温

實驗過程:

1 測量一段開闊地長;

2 測量人在兩端準備;

3 計時員揮手致意,發聲人準備發聲;

4 發生人向上舉手,同時發聲,計時員計時(看到舉手始,聽到聲音止)

5 多測幾次,記錄數據。

實驗結果:

時間 17∶30

温度 21℃

發聲時間 0.26″

發聲距離 93m

實驗結論:在21℃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57.69m/s.

實驗反思:有一定誤差,卡表不夠準確。

測量實驗報告 篇13

一、緒言

水準測量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定地面上兩點間高差的方法。在地面兩點間安置水準儀,觀測豎立在兩點上的水準標尺,按尺上讀數推算兩點間的高差。通常由水準原點或任一已知高程點出發,沿選定的水準路線逐站測定各點的高程。由於不同高程的水準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線測得的兩點間高差將有差異,所以在整理國家水準測量成果時,須按所採用的正常高系統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確的高程,如圖1,圖2所示。

圖1水準測量原理示意圖

我國國家水準測量依精度不同分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準測量稱為“精密水準測量”,是國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礎,可為研究地殼形變等提供數據。三、四等水準測量直接為地形測圖和各種工程建設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圖2水準測量轉點示意圖

二、實驗目的

1、通過對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高程的施測,掌握二等精密水準測量的觀測和記錄,熟悉使用電子水準儀進行二等水準的`測量,並將所學知識得到一次實際應用。

2、熟悉精密水準測量的作業組織和一般作業規程。

三、水準測量實驗過程

3.1小組成員及作業步驟小組成員:

作業步驟:精密水準觀測組由5人組成,具體分工是:觀測一人,記錄一人,扶持兩人,量距一人。

3.2水準儀的使用

水準儀的使用包括儀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準水準尺、精平和讀數等操作步驟。我們實驗所用的儀器主要就是電子水準儀SDL30,其他操作同普通的水準儀。

SDL30的等級水準測量功能用於國家一、二、三、四等水準測量。測量作業中的測站觀測程序及其限差檢核符合國家一、二水準測量規範(GB/T

3.3.1已知點數據及測區平面圖

(1)其中,211208和211號點為與南邊測區的公共點。

(2)、測區平面圖,如下圖1黑色線條所包含的區域即為本組測區。

圖1測區平面圖

3.3.2二等精密水準測量方法

a.測站觀測程序:往測奇數測站水準標尺分劃的順序為後-前-前-後,往測偶數測站水準標尺分劃的順序為前-後-後-前;返測時剛好與往測相反。

b.嚴格按照一測站的操作程序進行觀測,進行讀數和記錄。再進行各項計算,並與各項限差和精度要求進行比較,如果超限則必須重測。

c.水準路線全線外業觀測成果的驗算和成果表的編算。3.4水準測量的內業水準測量外業式作結束後,要檢查手簿,再計算各點間的高差。經檢核無誤後,才能進行計算和調整高差閉合差。最後計算各點的高程,並分配誤差。

四、注意事項

1、在觀測中,不允許為通過限差規定而湊數,以免成果失去真實性。

2、記錄員除了記錄和計算外,還必須檢查觀測條件是否合乎規定,限差是否滿足要求,否則應及時通知觀測員重測。記錄員必須牢記觀測程序,注意不要記錄錯誤。字跡要整齊清晰,不得塗改,更不允許描字和就字改字。在一個測站上應等計算和檢查完畢,確信無誤後才可搬站。

3、扶尺員在觀測之前必須將標尺立直扶穩。嚴禁雙手脱開標尺,以防摔壞標尺的事故發生。

4、量距要保證通視,前、後視距相等和一定的視線高度,並儘量使儀器和前後標尺在一直線上。

測量實驗報告 篇14

一、實驗目的

熟悉水準儀的基本構造,初步掌握水準儀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內容

1、熟悉DS3型水準儀的基本構造,瞭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

2、練習水準儀的安置、瞄準、精平和讀數。

3、測量地面上兩點間的高差。

三、儀器和工具

DS3型水準儀1台,水準尺2根,自備計算器、鉛筆、小刀、記錄板。

四、方法和步驟

1、安置儀器

將三腳架張開,使其高度適當,架頭大致水平,並將腳尖踩入土中。再開箱取出儀器,將其固連在三腳架上。

2、認識儀器

指出儀器各部件的名稱,瞭解其作用並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時弄清水準尺的分劃與註記,掌握讀尺方法。

3、粗略整平

粗略整平就是旋轉腳螺旋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從而使儀器大致水平。先用雙手同時向內(或向外)轉動一對腳旋鈕,使圓水準器氣泡移動到中間,再轉動另一隻腳旋鈕使圓氣泡居中,通常需反覆進行。注意氣泡移動的方向與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運動的方向一致。

4、瞄準水準尺、精平與讀數

(1)瞄準

轉動目鏡調焦螺旋進行對光,使十字絲分劃清晰;然後豎立水準尺於某地面點上,鬆開水準儀制動螺旋,轉動望遠鏡,用準星和照門粗略瞄準水準尺,旋緊制動螺旋;轉動物鏡調焦螺旋,使看清水準尺影像;再轉動水平微動螺旋,使十字絲縱絲靠近水準尺一側;若存在視差,則應仔細進行目鏡調焦和物鏡調焦予以消除。

(2)精平

轉動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器氣泡兩端的影像吻合成一圓弧拋物線形狀,使視線在照準方向精確水平。

(3)讀數

用中絲在水準尺上讀取4位讀數,即m,dm,cm及mm位。讀數時應先估出mm數,然後按m,dm,cm及mm,一次讀出4位數。

5、測定地面兩點間的高差。

(1)在地面選定A、B兩個較堅固的點作後視點和前視點,分別立尺。

(2)在A、B兩點之間安置水準儀,使儀器至A、B兩點的距離大致相等。

(3)每人獨立安置儀器、粗平、照準後視點A點上的水準尺,精平後讀數,此為後視讀數,並記入附表中測點A一行的後視讀數欄下;再照準前視點B點上的水準尺,精平後讀取前視讀數,並記入附表中測點B一行的前視讀數欄下。

(4)計算A、B兩點的高差hAB=後視讀數-前視讀數

(5)改變儀器高度,由同一小組其他成員再測,所測高差之差不應超過±6mm。

五、注意事項

1、水準尺應專人扶持,保持豎直,尺面正對。

2、中心連接螺旋不宜擰得太緊,以防破損。水準儀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時用力不得過猛。3、讀數時要注意消除視差。要以十字絲的橫絲讀數,不要誤用上、下絲。讀數時應看清尺上的上下兩個分米(dm)註記,從小到大進行。

4、讀數前水準管氣泡要嚴格居中,讀數完畢檢查確認氣泡仍居中,讀數方可記錄。

六、實驗記錄

水準測量記錄

班級第組日期年月日

七、誤差分析

測量實驗報告 篇15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1、瞭解精密水準儀的基本結構和讀數方法;

2、初步掌握精密水準儀的檢驗內容和檢驗校正方法;

3、掌握二等水準測量一條閉合水準路線的施測方法。

二、實驗安排

1、本實驗需要2學時。

2、實驗每個小組由4~5人組成,各工序輪換進行。

三、實驗步驟及要點

1、安置儀器,瞭解精密水準儀的主要結構、讀數和使用方法;

2、精密水準儀的檢驗及檢驗項目:

1)水準儀及腳架各部件檢視;

2)圓水準器安置正確性檢驗與校正;

3)光學測微器效用正確性的檢驗及分化值的測定;

4)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相互關係的檢驗及校正。

3、選擇一塊平坦地區,選擇兩點,兩點間形成一個閉合圈,進行往返測量。

四、儀器及工具

每組領精密水準儀1台,銦鋼尺1套,記錄板1塊,記錄紙若干;鉛筆、計算器等工具自備。

五、主要技術要求

1、二等水準測量主要技術要求

2、二等水準觀測主要技術要求

六、誤差來源

1、儀器誤差:

①i角的誤差影響;

②角誤差的影響;

③水準標尺長度誤差的影響;

④兩水準尺零點差的影響。

2、外界因素引起的誤差:

①温度變化對i角的影響;

②儀器和水準標尺垂直位移的影響;

③大氣垂直折光的影響;

④磁場對補償式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影響。

3、觀測誤差。

七、注意事項

1、檢驗時應按順序進行,每項檢驗要求兩人重複進行,以便檢核;

2、實習場地,應選在比較平坦的地方;

3、觀測前30分鐘將儀器置於露天陰影處,使儀器穩定;

4、儀器距前後水準標尺的距離應儘量相等;

5、同一測站不得兩次調焦;

6、相鄰測站,按奇、偶數站的觀測程序進行觀測;

7、連續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應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平行;

8、每一測段的往返測應安排為偶數站,水準標尺要互換位置,並重新整平儀器;

9每一測段的水準線路應進行往測和返測;

10一個測段的水準路線的往測和返測應在不同氣象條件下進行;

11、實習結束後,每人交實習報告一份。

八、實驗數據及成果

1、往測數據

2、返測數據

九、心得體會

通過本次精密水準儀使用與檢驗操作,我們收穫了許多知識,增長了見識,我們一直遵循“步步有檢核”的測量原則,確保每一站的誤差不超限。在得知我們組的整體成果合格的時候,大家很是高興,感覺之前的付出得到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