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拖延症主題班會方案

活動對象: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同學

大戰拖延症主題班會方案

班會背景:

1、(社會背景)《北京晚報》報道,刊於2019年6月25日。

那麼多的事兒堆在眼前,卻怎麼也提不起精神去做。明明已經焦躁不安,卻還要“死撐”着呆一會兒,再呆一會兒……在擁有7萬餘成員的豆瓣小組“我們都是拖延症”上,大家自曝的“拖延史”五花八門,有的失去了工作,有的沒能出書,有的甚至中斷了學業、丟掉了文憑……而據招聘網站百伯網的調查顯示,86%的職場人聲稱自己有拖延的習慣,明確表示自己“從不拖延”的職場人僅佔4%。許多人深受拖延困擾,民間甚至還有像模像樣對抗拖延症的組織“戰拖會”。我們為什麼要拖?這樣的發問讓我們深思。

2、(學校、班級背景):

拖延現象在目前大中國小校及班集體中以各種方式存在,許多學生存在學習、生活上的拖拉現象並且對此很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拖延一下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影響生存,就不會造成惡劣影響。殊不知,拖延現象如此嚴重下去就將是一種病態,很可能引發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班會目的:

1、通過此次班會能讓班級同學瞭解拖延症及其危害。

2、通過採訪活動讓學生自我診斷,及時找尋自身及班級存在的拖延現象。

3、通過辯論學習掌握方法,在後續學習、生活中逐步改善拖延現象。

4、能夠樹立“戰拖”的意識,班級自覺形成“戰拖會”,養成做事高效、守時的好習慣。

班會形式:

1、學生主持,班主任作為嘉賓寄語。

2、新聞播報、小記者採訪的形式貫穿始終。

3、現場心理微測試、歸因。

4、適時插播德育微課程視頻,引發廣泛思考、辯論,形成共識,喚醒學生“戰拖”的意識,提升自我規範約束的能力

班會準備:

1、廣泛發動學生了解拖延症現象及其危害。

2、收集拖延症的相關微視頻並加工成有效的德育微課程資源。

3、組織學生拍攝自身存在的拖延現象,製作成相關德育微課程視頻。

班會預期效果:通過此次班會達成班會目的1、2、3、4條目標。

班會具體流程:

1、以新聞播報(2句“一句話新聞”)及電台報道(拖延症報道)視頻剪切組合播放的方式導入本次班會的主題。

一句話新聞:

A、《北京晚報》2019年6月25日報道:據招聘網站百伯網的調查顯示,86%的職場人聲稱自己有拖延的習慣,明確表示自己“從不拖延”的職場人僅佔4%。許多人深受拖延困擾。

B、《常州晚報》2019年4月26日報道:孩子有“拖延症”,晚上不睡白天困,事情不到最後一刻不做。家長們非常擔心孩子的身體。

現在我們先來連線本台記者從全國各地發回的報道。(電台報道視頻剪切組合(2分鐘)播放)

(視頻1播放目的:通過電台的報道集錦引起同學對這個主題的關注。)

2、看來“拖延症”這樣一個新出爐的名詞兒正越來越成為職場人士、老師、及同學們關注的焦點,下面我們就把目光轉向現場,看看現場小記者給我們帶來的精彩報道。

現場採訪:以小記者的身份採訪現場的同學、家長(2-3名)及老師。

(帶好小記者帽子,小記者牌,自報家門後對現場的同學、老師、家長進行隨機採訪,採訪一定要有模有樣,而且能夠進行對被採訪者的回答做出及時迴應)

採訪的問題可以豐富多樣,形式不拘一格。

A、你認為什麼是拖延症。

B、你認為自己有拖延症的跡象嗎?

C、你如何看待拖延症的現象。

D、請你(或您)回憶一下自身的生活經歷,生動逼真的講述幾個有關拖延的真實故事,注重細節及心理的描繪,尤其是心理。

(插入一個體現拖延症現象的班級同學拍攝視頻(2分鐘),請兩個同學談談自己是否存在這種情況及切身感受)

E、着重講述兩個因為拖延給自己帶來的麻煩或教訓。

(微視頻2播放目的:讓學生現身説法,明確我們生活中的確存在拖延症現象,從而產生“戰拖”的初步想法)

3、現場拖延症微測試

瞭解了拖延症的相關知識和類型之後,進行一個現場拖延症微測試。發下拖延症的自測試題問卷,之後出示結果,讓在場的嘉賓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檢測一下自己目前的情況,並對照結果產生採取相應措施的意識)

4、超級鏈接--清華電視台

班內就“拖延症的功與過”展開辯論:

播放清華學子錄製的《拖延症的功與過》視頻(4分鐘左右)

看過視頻後班級自然分為兩派或者三派(支持A同學或支持B同學,或者中立觀點,各派出兩到三名代表闡述理由)

(微視頻3播放目的:通過清華學子對拖延症的形象生動的表現,充分展開對拖延的辯論,從而能達成共識。)

5、在雙方辯論的基礎上,各派出一名代表做總結陳詞。

(總結陳詞要能引用班級同學在辯論發言中的主要觀點,起到提升引領作用)

(觀點中立的一方尤其要綜合雙方觀點,闡述自己的更全面的想法。)

(在此基礎上,主持人以PPT的形式引入《把脈拖延症:是速戰速決的快樂感,還是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的專家觀點:

對於不同的拖延行為,專家認為要有所區分:

有一種拖延行為不影響工作質量,只是由於每天工作的重複性引發的心理倦怠。比如一個人認為自己3天之內可以完成工作任務,所以在離期限還有7天的時候一點也不着急,直到最後只剩3天了才開始工作。這種適度的、可掌控的緊迫感和焦慮促發鬥志,讓他覺得自己只有在壓力狀態下才有做事情的狀態,而他最後工作完成情況也不錯。長此以往,就可能強化了自己適合在短期高壓狀態下工作的心態,並且對以後的行為不斷進行自我暗示,盼望着deadline(截止期限)之前速戰速決的快樂感,由此形成鼓勵型拖延。

還有一種拖延行為影響工作質量並帶來了負面情緒,可能引發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例如一個人由於抗拒或恐懼等消極情緒,工作卡在一個左右為難的選擇點上,拖着不做,導致工作進度滯後,可是又無法抽身,於是原先的消極情緒不斷加重,直至最後不能再拖了,只好硬着頭皮上,草草了事。這樣敷衍了事,影響工作質量,由此遭遇領導批評、客户指責等負面情緒的投射,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面對下一份工作時難免再次產生抗拒或恐懼等消極情緒。由此,陷入惡性循環,引發逃避型拖延。)

由此看以歸納出拖延症可以有鼓勵型拖延與逃避性拖延,我們要能去粗存精,取其金華去其糟粕,讓自己學會擺脱拖延的危害及負面影響。

6、“好點子大家出、好辦法大家想、好書大家讀”環節:

通過班級同學的熱烈討論,以及同學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如何擺脱拖延症,如何戰勝自己存在的拖延行為,如何喚醒自我的潛能。

插入播放彭娟學姐(會考669分,常州市第四名)如何高效利用時間完成規定的任務的德育視頻(5分鐘左右)及拖延心理學視頻5(1分半),總結方法,樹立“戰拖”的意識,推薦《拖延心理學》喚醒同學們沉睡的潛能。

(微課程視頻4、5播放目的: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提升班會整體教育效果)

7、主持人結束本次新聞播報,請同學就本次班會的收穫進行梳理總結。

8、結束本次欄目之前有情欄目的特約嘉賓尤老師寄語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