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範文:劇變後東歐左翼聯合政府研究

第一章東歐現行政治體制與政府更迭

論文範文:劇變後東歐左翼聯合政府研究

東歐政治體制改革是東歐左翼聯合政府出現的政治背景。政治劇變之後,東歐國家無一例外地實現了由共產黨一黨執政向以多黨制和議會民主製為基礎的西方式民主政治體制轉變,然而,由於政黨政治的不成熟性,東歐各國普遍出現政府更迭頻繁的現象。

1.1東歐現行政治體制概述

1989年至1991年間發生的東歐劇變,不僅成為改變東歐各國政治格局的變革,更成為了影響世界政壇的政治風暴。以波蘭政局的變動為開端,僅七個月的時間,波蘭完成了一黨制向多黨制的過渡。同時,匈牙利、南斯拉夫也僅用了七個月的時間結束了政治變革,而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的劇變僅經歷了7個星期,羅馬尼亞的“傾覆”只發生在7天之內,到阿爾巴尼亞1991年3月31日舉行的多黨議會選舉,東歐各國徹底的改變了“政治面貌”,全面實行了以多黨議會民主製為基礎的政治體制轉變。

1.1.1東歐政黨制度的轉變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至1989年劇變,東歐各國一直是共產黨一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這些國家除了執政黨共產黨之外,還存在一些民主黨派,但作為“反對黨”或持不同政見者的政黨或政治組織陸續地被禁止活動或取締。

然而,隨着東歐社會問題的日益嚴重,以共產主義政黨為執政黨的各國政府,引起了社會的強烈不滿,東歐各國面臨嚴重危機,示威、罷工浪潮迭起,經濟發展滯緩,社會動盪不安。為穩定嚴峻的政治局勢和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各國共產主義執政黨陸續與各黨派舉行“圓桌會議”,尋求解決國家危機的方式,而這正為東歐各國多黨制的建立敞開了大門。

多黨制是多數西方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政黨制度,是指一個國家中有兩個以上的政黨並立、互相爭奪政權的政黨制度。在這種制度下,通常由在議會中佔多數議席的政黨單獨組織政府或聯合其他(若干個)政黨組織聯合政府,行使國家權力。東歐國家的政治制度轉軌首先是實行政黨制度的根本轉換,即廢除一黨制,允許建立各種類型的政黨或政治組織並實行多黨制。波蘭是東歐國家最早允許建立多種類型的政黨或政治組織並實行多黨制的國家。1989年1月18日,波蘭統一工人黨十屆十中全會通過《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委員會關於政治多元化和工會多元化立場》的決議,承認團結工會的合法性,並首次確定在波蘭實行多黨制。匈牙利多黨制的建立緊隨其後,1989年2月n日,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中央全會發表公報,號召全黨積極行動起來,消除經濟、政治和道德危機,進行社會政治體制改革,逐步實現多黨制。同年10月,政黨法獲得通過,匈牙利反對派組織紛紛轉變為合法政黨。隨後,其他東歐國家陸續修改憲法、政黨法等,提出實行多黨制。到1992年12月底,東歐各國全部建立了多黨制。因此有學者稱:“多黨制己經成了原則;東歐國家,從捷克到阿爾巴尼亞都在實現歷史的突破,朝着現代民主的方向發展,它們已經贏得了議會民主鬥爭的第一場戰役。

1.2東歐國家劇變後的政府概況

如上所述,劇變之後,東歐政治體制發生變革,原共產黨一黨執政政府被“內閣制政府”所取代。由於多黨議會民主制的實行,東歐政黨競爭日趨激烈,二十年間,東歐各國政府更迭情況複雜。

東歐國家政府的類型主要由政府中政黨的數量和他們在議會力量的強弱來衡量。東歐各國的政府類型有以下幾類:

1、單一黨政府,即政府由單獨政黨執政,該類政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黨政府,即執政黨獲得議會的主要席位,並且擁有政府所有席位。另一種是一黨少數政府,即執政黨並未獲得議會的主要席位。

2、聯合政府,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黨組成的政府。該政府類型最為普遍也最為複雜,其中包括最小獲勝聯合政府(政府中的所有政黨須形成一個多數政府)、過乘剩聯合政府(聯合政府超出最小獲勝的範圍)及多黨少數聯合政府(政府中的多個政黨並未獲得議會的主要席位)。

對以上表格進行分析,東歐國家的政府有以下三個共同點:

一、聯合政府成為東歐各國政府執政的普遍現象。在十幾年中,東歐國家建立了56個政府,而其中聯合政府為43個,單一黨政府只有11個,聯合政府成為東歐政黨執政的普遍選擇。

二、東歐各國政府更迭趨於穩定。由表中可知,最頻繁的政府更迭出現在波蘭和羅馬尼亞,波蘭xx年間出現10個政府,而羅馬尼亞xx年間出現9個。在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國,在十年多的時間裏只建立了5個政府。匈牙利政府的平均持續時間最長,為3年,其次為捷克和克羅地亞,約為2.3年,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政府的平均持續時間約為1.6年,波蘭約為1.2年,羅馬尼亞政府的平均持續時間最短,約為1年。由此可見,由於劇變而導致的東歐社會震盪,使各國政府的更迭略微頻繁,但近年來,已逐漸好轉,政府更迭趨於穩定。

三、政府中的政黨數量。政府問題解決的有效性和政府中政黨數量是有一定聯繫的,政府中政黨數量越多,則政府決策的衝突會越多。雖然劇變後東歐各國政黨林立,但政府中的政黨數量類似西歐。東歐各國政府中的平均政黨數量普遍為2.1一2.8個,最多的是斯洛文尼亞,政府中有3.3個政黨。各國政黨按照憲法規定和法律程序介入政治、參加競選,能夠進入議會中的政黨越來越少,這説明東歐政黨政治趨於成熟。

綜上所述,東歐國家在劇變後政治體制轉軌過程中,由於原社會主義制度與新的多黨議會民主制的雙重影響形成了東歐地區特有的政治環境,在這種複雜的政治背景下,東歐左翼政黨面臨嚴峻的執政壓力。

第二章東歐左翼政黨與左翼聯合政府

如上所述,在東歐政治體制轉軌過程中,聯合政府成為東歐政黨取得政治權力的普遍選擇。在遭受過劇變初期的沉重打擊之後,東歐左翼政黨重整旗鼓,積極尋求政治合作,最終以聯合執政的形式重登東歐政治舞台,成為了東歐強有力的政治力量。

2.1東歐左翼政黨的基本情況及發展歷程

在東歐各國實行多黨制的初期,各國右翼政黨興起,東歐政治鐘擺大幅度向右,東歐各國“反共”的非理性情緒瀰漫,出現反共大聯合的趨勢。左翼政黨在相繼喪失執政權後,受到右翼政黨的排擠打壓,左翼力量陷入“政治低谷”。在劇變塵埃落定之後,經過兩三年的“卧薪嚐膽”,東歐左翼力量重新崛起,以新的姿態走上執政舞之島口0

2.1.1以共產主義後繼黨為核心的東歐左翼政黨

一、原共產主義政黨改名易幟劇變發生後,由共產黨執政的東歐各國一時間風起雲湧,原共產主義政黨在重重壓力下,為適應國家政治多元化的新趨勢,做出了一系列的轉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實行多黨制,放棄國家的領導權。隨着政治局面的日益混亂與經濟形勢的不斷惡化,處於執政地位的共產主義政黨開始向反對黨妥協,短短一年的時間,幾乎所有國家的共產主義執政黨都通過“圓桌會議,,商定政治休制轉軌的內容與發展方向,並最終同意實行多黨制,並緊接着於1989年一1992年間通過新的憲法,放棄憲法中關於共產黨在社會中的領導作用的規定。

2、改變政黨名稱,與共產主義劃清界限。1990年1月29日,波蘭統一工人黨改名為“波蘭共和國社會民主黨,,;1989年一1990年,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分裂成為兩個左派政黨—新的社會黨和社會主義工人黨;1991年6月10一一13日,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十次代表大會決定將黨的名稱改為阿爾巴尼亞社會黨;1990年4月3日,通過全黨表決,保加利亞共產黨改名為保加利亞社會黨;1990年5月,波黑共盟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改名為“波黑共盟一社會民主黨”,後又改名為波黑社會民主黨;1990年5月馬其頓共產主義者聯盟改名為馬其頓民主改造黨,後又改名為社會民主聯盟。改名後的原共產主義政黨陸續召開代表大會,公開宣稱與共產黨劃清界限,取消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3、政黨綱領、目標的轉變。所有的原共產主義政黨都通過了新的黨綱、黨章,制定新的發展目標,宣稱主張推行多黨議會民主制,致力於建設法制、自由、民主的社會,成為以議會鬥爭為主要政治生活的政黨。

2.2左翼聯合政府成為左翼政黨執政的普遍選擇

在西方國家,聯合政府又稱為多黨政府,是指該國的政府是由兩個或以上的政黨所組成,由於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獲得單獨執政所須的議會席位,以致無法單獨組閣,而採用聯合執政的方式。通常是由最大政黨或者是在選舉中取得最多票數的政黨聯合其它政黨,籌組聯合政府。在東歐劇變之後,各國長達四十餘年的共產黨一黨制宣告結束,東歐各國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制,然而由於共產主義制度時期,其他政黨的發展受到限制,所以,在劇變初期,東歐各國雖然黨派眾多,但擁有成熟的理論、穩定的基礎的政黨並不多見。各政黨很難在議會選舉中獲得單獨組閣的席位,為了獲得執政機會,東歐各政黨採取了聯合執政的方式。東歐左翼聯合政府屢次出現在東歐政治舞台上。

2.2.1東歐左翼聯合政府概況及特徵東歐劇變之後,多黨議會民主制度下的東歐各國政府更迭情況複雜,為更直觀的分析近年來東歐各國政府情況,以下將部分東歐國家從1990年以來的政府任期、政府類型、政府的執政黨以及執政黨所佔議會比例、政府總理等情況以表格形式列出(表2.1)。

綜上所述,在東歐各國從政治體制轉軌初期到目前政治體制轉軌基本完成的十幾年時間中,由東歐左翼政黨主導政權的政府有巧個,其中12個為左翼聯合政府,分別是:1995年一1997年的然·維德諾夫政府(保加利亞社會黨);xx年一xx年、xx年一xx年的伊維察·拉昌政府(克羅地亞社會民主黨);xx年一xx年的弗拉迪米爾·什皮德拉政府(捷克社會民主黨);1994年一1998年的霍恩·久洛政府(匈牙利社會黨);xx年一xx年的麥傑希·貝戴爾政府(匈牙利社會民主黨);1993年一1995年的瓦爾德馬·帕夫拉克政府(波蘭農民黨);1995年一1996年的約瑟夫·奧萊克西政府(波蘭民主左派聯盟);19%年一1997年的沃齊米日·齊莫謝維奇政府(民主左派聯盟);xx年一xx年的萊謝克·米萊爾政府(民主左派聯盟);1994年一1996年的尼古拉·沃克羅尤政府(羅馬尼亞社會民主主義黨);xx年一xx年的安德里安·納斯塔塞政府(羅馬尼亞社會民主主義黨)。

第三章東歐左翼聯合政府出現的原因...............…27

3.1東歐政黨政治發展不成熟的結果...…....……27

3.2左翼政黨聯合對抗右翼政黨挑戰的需要.............……28

3.3左翼政黨完善自身、擴大政治基礎的需要.........……29

3.3.1左翼政黨重塑政黨形象的需要................……29

3.3.2建立穩固的政治基礎的需要........................……30

第四章東歐左翼聯合政府中的共識與分歧.............……32

4.1左翼聯合政府內部的共識...................……

4.1.1政治主張方面的共識...........................32

4.1.2經濟政策方面的共識..............……32

4.2左翼聯合政府內部的分歧.....................……34

4.3東歐左翼聯合政府面臨的問題................……36

第五章東歐左翼聯合政府執政的若干經驗教訓..................……39

5.1必須建立穩固的執政基礎....................……39

5.2必須提高聯合政府的執政能力......................……39

5.3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塑造良好的執政形象..............……40

第五章東歐左翼聯合政府執政的若干經驗教訓

東歐左翼聯合政府確實為左翼政黨登上政治舞台創造了新的機會,在不斷的政治變革中,東歐左翼聯合政府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也遭受了重大的挫折,留下了許多值得總結和汲取的經驗教訓。

5.1必須建立穩固的執政基礎

1、突出政黨本色,制定切實有效的政治綱領

左翼政黨的發展是制約左翼聯合政府的重要因素。雖然東歐左翼政黨在二十年的“民主之路”中不斷改變自身,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新社會環境下,左翼政黨應審時度勢,在執政過程中,積極適應東歐政治環境的變化,能夠立足本國國情,努力在政治運作中壯大自身。既不能走原來的社會主義高度集權路線,也不可照搬照套西方民主國家路線;既要抵制右翼政黨的“伺機報復”,又要爭取和平地贏得政權。要擴大政策的包容性,繼續革新黨的政治綱領,並以此為基礎,提高左翼聯合政府的執政能力。

2、團結合作,提高協調各利益關係能力

左翼聯合政府的存續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有效協調執政聯盟內部各黨派之間的利益關係,努力減少彼此間的矛盾與分歧。與此同時,應積極尋求與其他非執政黨的合作,建立政治和社會對話機制,調整黨和國家權力主體及其他利益羣體的關係。

結論

在過去二十年裏,伴隨着東歐政治體制轉軌和東歐左翼政黨的沉浮,左翼聯合政府成為了東歐左翼政黨執政的普遍選擇,在東歐多黨議會民主制的發展過程中,成為具有東歐特色的政治現象。東歐左翼聯合政府是東歐政治轉軌的必然產物,與東歐政黨政治的變遷、社會經濟的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繫。在與右翼政黨交替執政、不斷鬥爭的政治環境中,左翼政黨通過組建聯合政府,找到了與右翼政黨抗衡並贏得執政地位以實現政治抱負的途徑。不過,任何一種執政模式都是時代的產物,需要經歷長期的歷史考驗。東歐左翼政黨通過聯合政府形式實現執政目標和政治抱負的實踐歷程表明,左翼政黨聯合執政固然與政治轉軌背景下東歐政黨政治的成熟度密切相關,也是左翼政黨走向執政的必然選擇,但是,左翼政黨若不能很好地處理彼此間的利益衝突和政見分歧,良好的合作願望必定轉化為兄弟間的冷面相向,這種執政也只能是短暫的曇花一現;更為重要的是,無論聯合與否,若不能為社會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社,任何政黨或政黨聯盟都必將失去廣大民眾的支持和信任。這或許是東歐左翼執政聯盟的執政經歷留給我們的最有價值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