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塑失守的“職業道德”

陝西富平縣村民來國峯的妻子在富平縣婦幼保健院分娩後,該院產科副主任張淑俠以“嬰兒患有先天性疾病”為由,誘使家屬放棄對嬰兒治療並交由自己處理。張淑俠涉嫌於7月17日凌晨以2.16萬元將這名男嬰賣掉。目前,被拐嬰兒已被找到,共6名嫌疑人落網。

如何重塑失守的“職業道德”

新生兒被婦幼保健院醫生拐賣,如此喪盡天良的行為實在是駭人聽聞!醫生被譽為“白衣天使”,本應是懸壺濟世,救死扶傷;而此事件中數位醫生的行徑簡直是 “白衣魔鬼”,足以讓“天使”蒙羞。截然對立的形象集於一種職業,筆者不禁要問:他們的“職業道德”何在?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人們的職業行為需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正如醫生要有醫德,尊重患者,救死扶傷;老師要有師德,為人師表,熱愛學生;軍人要有軍魂,服從命令,保家衞國;警察要有警魂,秉公執法,保一方平安;法官要有正義感,嚴格執法,努力維護國家的法律尊嚴……而當今社會,人們缺乏的正是對工作的一種敬畏精神和對職業道德的遵守。

意大利詩人但丁説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時下社會道德失範,眾多現象都源自職業道德的淪陷和對職業道德的漠視。做醫生的不像醫生,缺少治病救人之心;當老師的不像老師,不盡傳道解惑之責;做幹部的不像幹部,漠視民意,玩忽職守;當商人的不像商人,弄虛作假,坑害顧客,如此種種,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底線失守,疊加到一起,就會在社會層面製造“互相傷害、互不信任”的尷尬。

一個社會是必須有些底線的。任何國家,任何時代,沒有道德的社會都是不可想像的。職業道德實際上是社會道德的穩壓線,只有這一根根線穩住了,才能慢慢編織良好的社會道德。所以,唯有每一個行業都能注入一些職業性的道德血液,作為整體的社會道德才可能慢慢構建起來。

其實,我們的社會不乏遵守職業道德的典範:身受重傷不忘保護乘客安全的“最美司機”吳斌,三入火海排險救人的北京“最美戰士”高鐵成,車輪下勇救學生的“最美教師”張麗莉,這些我們身邊“最美的人”在平凡中堅守着自己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傳遞着社會道德的“正能量”。

期待社會多一些這樣的“最美”職業道德,少一些拐賣嬰兒的醫生、性侵學生的教師,重塑失守的職業道德,讓我們的社會真正成為“最美”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