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的反思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一種所有為師者均應遵守的行業規範,行為準則。這種約定俗成的理解也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認識,儘管不很規範、嚴密,是一種樸素的解説,但卻是為大多數人所認同的。

教師職業道德的反思

一、教師必須具有更高尚的職業道德。

為什麼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首先是由教師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

韓愈在《師説》中曾給教師下過這樣的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説教師應具有淵博的知識,而同時教師不但要“通其業”,還要“成就其道德”,也就是説,教師還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翟也説過這樣的兩句話:“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他認為教師要有學識,但更要有德行,品德行為是根本。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説:“教師要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是教學問的;一種為是人師,是教行為的。”這些都説明了教師不但要有學問,更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因為我們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的師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身身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具有怎樣的道德品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藤野先生是魯迅日本老師,教魯迅的時間並不長,而且教的是醫學知識,對魯迅後來搞文學創作可以説沒有多大用處,但魯迅終生懷念和感激這位醫學老師,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偉大創舉,也不是他在教學中有什麼獨樹一幟的創造,而是藤野先生那正直的品格、嚴謹的治學、親切的態度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説,教師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起到家庭和父母無法代替的作用。

其次,從教師的工作對象看,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青少年學生,青少年正處於一生中長知識、長身體和形成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很大,從“孟母三遷”這典故中我們就可以清楚這一點。相傳孟子年幼時,住處附近有一片墓地,孟子嬉遊玩耍也常到墓地去,説的也多是“墓間之事”。孟子擔心兒子這樣下去會碌碌無為,於是就遷居到街市附近。孟子又常到街市上游玩,接觸一些做生意的人,嘴裏説的又多是“街賣之事”。孟母見兒子還是不思學業,隨後又遷居到一座學堂旁,孟子常到學堂接觸先生和書生,自然也就模仿着讀起書來了,孟母見兒子再也不到處玩耍,一心鑽研學業,十分高興,她對孟子説:”這個地方我們可以久住了。”這個典故説明了周圍的人或事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青少年學生模仿力強,接受能力快,但認識能力差,所以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這首先就要求教師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不僅會引起學生注意,而且會使學生受到薰陶,並競相效仿。學生最聽老師的話,作為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在家裏常不聽父母的話,可老師的話卻言聽計從,也就是説,老師的話在學生心裏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説作為一名稱職的教師,除了要教好書以外,還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影響、教育學生。先有道德高尚的教師,然後才有品學兼優的學生。

二、教師怎樣才能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首先,教師必須獻身教育,教書育人,誨人不倦。

師德要求每一個教師都要熱愛人民的教育事業,在本職崗位上忘我工作,要樹立終生為教育事業獻身的職業道德,那麼怎樣才能現出熱愛人民教育事業來呢?那麼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要防止只熱愛個別尖子、只育個別高材生的傾向,要有育全體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思想,而教師能否真心實意地面向全體學生,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怎樣對待後進生的問題。後進生能否成材?俗話説就是“歪脖子樹”有“歪脖子樹”的特長。從歷史上,曾一度被視為“差等生”的“歪才”,最終卻成為傑出人物的不乏其人:達爾文、居里、拿破崙、拜侖、海涅、愛因斯坦等這些偉人,都曾被視為難成器的”差等生。象海涅這樣一位德國大詩人,曾被老師斥為“對於詩一竅不通的德國山溝裏出來的野蠻人”;象拿破崙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軍事家,在巴黎軍事學校學習時成績只得過42名。這都説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長往往可以成就大才。我們不能忽視對中下等生的培養和教育。當然重視高材生、培養尖子生是我們教育教學中心任務,而在培養優秀生、尖子生的同時,也應注重對中下等生的教育。也就是説,作為一名教師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不拘一格育人才,要因材施教。對優秀學生要為他們創造條件,鼓勵其發揚創造精神,對“偏才”要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對“歪才”要象“病梅”那樣加以扶正,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之成為“正才”。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學生全面負責的精神。

對學生負責不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誨人不倦。誨人不倦為我國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提出的。教師對學生誨人不倦,首先要深入切實地瞭解學生,要知人知心,俗話説:“種花需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當一名好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熟悉學生,不只是“識其人”,而且還要“知其心”。對學生誨人不倦,還要耐心細緻地教育學生,不能急於求成,簡單從事。“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風細雨,滋潤禾苗成長。教育學生也是這樣,需要潛移默化,堅持不懈。

其次,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師者,人之楷模也。”正人先正己。每一位教師只有自己的言行成為學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學活動預期的滿意效果。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育工作根據教書育人的宗旨對教師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懷寬廣,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身教重於言教”。孔子也曾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對老師既“聽其言”,也“觀其行”,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以身作則固然重要,為人師表更不容忽視。一個人的儀表、風度往往反映出這個人的思想風貌、文化素質。比方説,女孩子喜歡美麗、漂亮,男孩子喜歡帥氣、瀟灑。他們這樣做,實際上是在向外人做廣告,在展銷自己,以求外人對自己的認可,朋友見面,首先打量你的外表,外表整潔得體,就會給朋友留下很好的印象;商人為做生意更注重自己的衣着,尤其是在手上常常戴着大號的金戒指,為什麼呢?那是在向對方顯示自己的經濟實力,是無聲的語言。意思是説:可以跟我談生意,我有雄厚的資產。他的這種外表的包裝目的是給人一種信任。那麼,教師呢?當然更應注重自己的衣着、舉止、語言,體現出內在的知識的修養,使學生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態度、生活作風,總的説來,教師的儀表必須整潔、樸素大方;舉止必須端莊、得體。在舉止儀表方面,周總理曾有過這樣的格言:”臉必淨,發必理、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做、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也就是説,舉止要端莊有氣質,儀表要整潔有風度。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舉止、儀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為人師表。

三、當前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緊迫性、必要性。

以上對教師為什麼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怎樣才能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作了粗淺的分析,下面就教師現狀來談談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緊迫性、必要性。

就教師總體形象而言,其職業道德是良好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道德行為,影響極壞,不容忽視。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熱愛人民的教育,應該在本職崗位上忘我工作。而今天一些教師由於“商業意識”很濃,“下海”經商,離開了神聖的教育事業;有的教師邊上班從事第二職業,耗費了許多精力,又怎麼能上好課呢?更有甚者,有的教師肩扛冰棍箱、手提各種裝小食品的塑料袋走時課堂,隨時叫賣。這不僅嚴重地影響了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而且也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形象,污染了學生的心靈。

教師是“為人師表”的神聖職業,其一言一行都會影響下一代的成長。怎樣在學生面前塑造美好的形象是值得每位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而現今有的教師不注重自己的言行,缺乏教師應具有的道德修養。例如,有的青年教師在自己結婚之際給班上每位學生的家長髮了一份請柬,讓學生帶給自己的父母,其意不言而明;還有的教師充分利用班主任權力,“啟發式”地甚至公開地向學生索要紀念品、禮品及錢物;也有的教師借為學生訂學習資料為由,吃“回扣”,“撈一把”,以此增加收入。這樣的舉止行為怎麼能成為學生表率、楷模?

以上種種現象與師德要求相差甚遠,有些行為甚至是背道而馳,雖然是個別現象,但其影響是極壞的、不容忽視的,它關係到教師隊伍的健康與發展,關係到下一代的健康與成長,所以説當前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要搞好教育,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的自身建設。不斷提大學聯考題職業道德修養,是教師隊伍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德才兼備,方堪為人師表,所以做為一名教師必須時刻以師德為標準來衡量自己,加強道德修養,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以堅定的信念激勵學生好好學習,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學生的心靈和情感,以巨大的力量去鼓舞學生天天向上;也只有這樣,才能以自己滿腔的熱血去澆灌滿園的花朵,盡一名教師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