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人才國際競爭意識 訪BP亞太區人力資源統籌經理劉大維

BP已在中國投資約40億美元,擁有獨資合資企業20多家,直接僱員和控股公司僱員超過1000人,是在華投資最大的能源公司。

“今年BP新加坡公司招本科畢業生時,不再侷限於當地,而是面向亞太地區。中國有4名大學畢業生入選,説明我們培養的人才即使在全球的市場上也有競爭力。但是,經濟正在全球化,人才競爭也正在全球化,中國大學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BP亞太地區人力資源統籌經理劉大維告訴記者。

培養人才國際競爭意識 訪BP亞太區人力資源統籌經理劉大維

大公司招聘理念無本質差異

作為人力資源管理最初的一個環節,招聘非常重要,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做得更好。劉大維認為,大公司之間的招聘理念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各大公司強調的重點有些不同,但差別並不太大。比如,都想找一個人才做事比較專注,過去成績不錯,願意與別人一起工作,工作有主動性,敢於負一些責任,願意承擔一些任務,能獨立完成工作,諸如此類,仔細看的話,每個公司的差別並不大。主要差別體現在公司的“用詞”上,比如業績導向,或工作結果,只是詞不一樣,意思相通。

劉大維談到自己對人才的理解,從整體看,一個人的誠信、動機、潛能、理解力都非常重要,還有擁有的知識,所積累的經驗。其中,最不重要的是經驗,因為人們可以很快習得。誠信第一位,不能相信你,怎麼派給你任務。沒有誠信,動機是危險的。沒有動機,潛能就變成無能。但對一個人的誠信、動機、潛能,一時很難判斷,所以招聘時的程序往往倒着進行,先問經驗,工作幾年了。接着會問哪所大學畢業、學歷、專業等等。人才需要用實踐去驗證,而招聘過程很短,缺乏實踐環節,招聘人才難就難在這裏。

面試不能指望天才“伯樂”

好的面試方法是從行為科學得來的。比如,人的行為有重複性,在同樣的或類似的情景下,人們表現出來的行為,一般是一致的。社會心理學、行為學等一些原理和實踐,正在不斷引入到人力資源管理中。員工激勵、需求、公平、溝通問題,都需要藉助心理學、行為學的研究成果。

作為心理學博士,劉大維曾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任職,難怪成了圈子裏公認的人才測評專家。但劉大維並不認為自己是“伯樂”。“我相信有的人有這種天賦,但我不行。另外,參與招聘的經理往往好幾位,不可能都有相才天賦,天賦難以傳授,也不可能教給那麼多經理,所以還是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

人才測評,首先明確人才測評的標準是什麼。什麼叫好,什麼叫差,什麼叫強,什麼叫弱,什麼叫行,什麼叫不行,沒有統一的標準,你説123這個人行,我説456這個人不行,沒法進行招聘。有了統一標準,再談測評方法和工具。至於選什麼樣的測評工具,一定先弄明白需要“量高”還是需要“測重”,然後再選合適的測評工具。用同一個測評模式去選不同崗位不同需求的人才,很難選準,就會覺得所有測評工具都不準,但這恰恰不是測評工具的錯。這個問題,應該好好反思反思。

BP講求面試官來自不同背景,如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外方人員,也有本地人員。最好別讓相同背景的人去擔任考官,這樣面試的效果會更好,決策會更準確,質量會更高。BP不打分,大家坐下來商量討論中決定人選。打分太機械,特別是當兩個面試官打出的分差很大時,要注意分析一下為何會差這麼大,而不能機械地將最高分和最低分簡單去掉。對同一個應試者,打分差異是因為標準不一樣,還是面試水平不一樣?還是應試者在不同人面前表現不同?分數差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值得討論總結。

忠告大學生:

培養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

BP既招大學應屆畢業生,也招已從業人員。這是由企業發展戰略決定的。公司招人無非兩種基本方式,一是自己培養,主要招聘培養大學生。二是直接從市場買現成的人才,就是有從業經歷、正在從業的人才。如果戰略速度和財力允許,可以花時間、資金培養人才,如果戰略速度快,招有經驗的人才更合適一些。當然,也可二者結合。

今年,BP新加坡招聘大學畢業生,但招聘範圍包括中國,中國大學生與新加坡大學生一起競爭,有4個學生入選。中國大學生質量在亞太區來講,非常不錯。劉大維分析説,在人才市場國際化的背景下,中國學生不僅要有信心,也得培養自己的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人才競爭全球化。人才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只簡單地在某個企業、某個城市與其他人進行小範圍競爭。現在人才必須面對整個人才市場的競爭,這個人才市場是跨區域的、全國性的,乃至全球性的。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是開放的,面向國際的,所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才能給企業帶來全球競爭力。



劉大維:心理學博士。曾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職,美國密西頓大學訪問學者,期間攻讀了博士學位。1998年8月到諾基亞工作,曾在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工作,2004年初,到英國BP石油公司亞太區人力資源部門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