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詞怎麼寫才吸引

導遊詞怎麼寫才吸引?看看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範文吧,希望你們喜歡呀,感謝支持。

導遊詞怎麼寫才吸引

石鼓書院導遊詞

親愛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各位來到千年學府——石鼓書院參觀遊覽。石鼓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它曾鼎盛數百年,名噪朝野,在我國書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正所謂“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嶽震南天”。

在石鼓書院前是寬闊的石鼓書院廣場,它於20xx年10月竣工開放,佔地3.18公頃,總投資2380萬元,是衡陽中心城區又一個標誌性的廣場。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本2.4米長,1.8米寬的巨型石書,上面鐫刻着宋孝宗淳熙20xx年(1187年)理學大師朱熹在此講學所作的《石鼓書院記》的其中一段。後人曾將此記製成石碑,置於石鼓書院內。此碑解放後,被人在湘江中發現,轉至嶽屏公園衡陽市船山圖書館(今市書畫院)右側的護碑亭內,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毀於造反派之手,現衡陽市圖書館有該碑拓本。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家。生於1130年,卒於1220xx年,別號紫陽,世稱考亭先生。

石書的對面是一棵“國寶級”的古銀杏樹,專家估計它已有450歲的高齡了。你看它是非常的粗壯,要4個人才能把它合圍起來,當時園林工人為了栽種這棵樹僅黃泥就運了10多車,挖的樹坑直徑達到了8米多。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景是多麼的壯觀。

整個廣場的建設是以顯山、露水、見秀為總體規劃設計原則,並以挖掘石鼓文化內涵為主題,以古、幽、曲、靜、綠為基調。廣場的主題雕塑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詮釋了一山、二水、七賢。一山,是指石鼓書院所座落的石鼓山。該山海拔69米,面積約0.83公頃。蒸水環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橫其前,三水匯合,浩浩蕩蕩直下洞庭。石鼓得名,説法不一:一説石鼓四面憑虛,其形如鼓,因而得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載:“山勢青圓,正類其鼓,山體純石無土,故以狀得名。”另一説,是因它三面環水,水浪花擊石,其聲如鼓。晉時諛仲初《觀石鼓詩》雲:“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從《水經注》來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載於史冊。二水,是指環繞石鼓山的蒸水和湘江。七賢,則是指為石鼓書院做出過貢獻的七位賢人志士,它們是韓愈、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勉齋。一會兒,我們在大觀樓可以瞭解到他們的生平簡介。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到碑牆遊覽。

石鼓書院碑牆所在的位置,是石鼓書院廣場的休閒區,其上是觀景區,其下為嬉水區。原來的石鼓山上有着許多歷代的碑刻,內容主要是記載了歷次重修石鼓書院以及石鼓書院內其他建築的情景。因石鼓山傍近驛道,地處要衝,山上建築羣屢遭戰火破壞,也多次被重建修復,很可惜的是現在都已經沒有了。20xx年6月重修石鼓書院時,翻刻了部分碑記,並按宋、元、明、清的順序依次鑲嵌於此。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細細地品味一下。

石鼓書院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20xx年),迄今已有約1220xx年的歷史,比嶽麓書院的歷史還要悠久。當時士人李寬在石鼓山結廬讀書,刺史呂温嘗訪之,題名為“尋真觀”,此為石鼓書院的雛形。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北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皇帝欽賜“石鼓書院”匾額後,與當時的睢陽、白鹿洞、嶽麓書院並稱為“全國四大書院”。湖湘學子和文化精英在這裏彙集一堂、尊師崇文、蔚然成風。清光緒年間,石鼓書院改為衡陽官立高等國小堂,民國後又相繼改為衡郡女子職業學校和市立師範學校。原山上建有合江亭、禹王碑、武侯祠、大觀樓、會講堂、忠節祠、七賢祠等建築。1944年6月27日,石鼓山古建築在日軍的炮火下蕩然無存。1965年,在中南局書記陶鑄同志的建議下,衡陽市人民政府將石鼓山闢為公園,修建了旱橋、合江亭、長廊。

20xx年5月,中共衡陽市委、市政府順應民心,舉社會之力重修石鼓書院,以傳承千年文脈,弘揚石鼓精神。迄今為止,石鼓書院已歷經了11次大修葺。

門前仿古石橋,雕欄玉砌,在這兒天然的美、雕飾的美得到了最奇妙的融合。

我們眼前的禹碑亭是一座仿清亭式建築,四角重檐攢尖頂。禹碑亭內的這塊青石大碑,就是禹王碑了,大家看這碑上的文字像什麼?是不是很像蜷身的蝌蚪,有點像甲骨文又有些像符篆,其實它是一種奇特的古篆文,學者們大多認為這是商周或商周以前的文字。碑文字分九行,共七十七個字,傳説碑文記述和歌頌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是一塊功德碑。據史料記載,禹王碑是中國最古老的名刻,在文物保護界,禹王碑與黃帝陵、炎帝陵同為中華民族的三大瑰寶。20xx年7月上旬,在南嶽衡山雲峯村發現了一塊重約十餘噸的巨石,經文物專家多次鑑定後初步認定是失蹤了千年的禹王碑母本,它曾被稱為南嶽衡山的“鎮山之寶”。

禹王碑又稱神禹碑,為什麼要在它前面加一“神”字呢?

一是説大禹是傑出的古代帝王和農民領袖,後人十分敬仰,以至把他神化,變成崇拜的偶像;二是有感於碑文的怪異,難以辨認,其字體詭異離奇為世所罕見;再者就是有一個神奇的傳説:相傳大禹治水經過衡陽,因洪水久治不愈,心裏非常煩躁,於是登山散心,看到一個白鬍子老頭正獨自下棋,大禹走上去,與他對弈,結果卻是盤盤皆輸。老頭指着棋盤對大禹説:“你只知道堵,所以越堵越敗啊”大禹頓時恍然大悟,這才有了堵水不如疏通治水的説法。

小黃江源導遊詞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觀光遊覽。我是你們的導遊員XX,大家就叫我小XX好了。能為各位導遊是我的榮幸,我將熱忱為大家服務,預祝大家在陽明山玩得愉快。

陽明山是靈山福地,自古就有“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的讚譽。自東漢起,這裏就是周邊地區的朝佛聖地,鼎盛時,山上有大小寺廟108座。據地方誌載:“陽明山,名山也,荒蟠百里,秀齊九嶷。”意思是説陽明山是一座名山,她與九嶷山一樣秀美。境內有流泉飛瀑、奇峯怪石、雲山霧海和原始次生林等奇觀,年平均氣温14.2℃,森林覆蓋率98%,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38000個,素有“湘粵涼島”、“天然氧吧”和“嶺北生態畫卷”的美稱,尤其以十萬畝高山紅杜鵑最為有名,創下了面積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大世界基尼斯紀錄,稱為“天下第一杜鵑紅”。陽明山因為自然景觀秀美,歷史文化底藴深厚,被定為“湖南文學創作基地”和“《青年毛澤東》外景拍攝基地”,20xx年,成功地入選湖南“新瀟湘八景”, 被評為“綠色中國環境文化示範基地”、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景區。

陽明山以生態和文化名揚全國,境內有小黃江源、萬壽寺、天下第一杜鵑紅、高山漂流、山盟石、風雲台等景區景點。每個景點都各具特色,給人以不同的感受。下面,我們就一起去遊覽吧。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小黃江源廣場,這裏是歷屆陽明山杜鵑花旅遊文化節的主會場。

過了這小橋流水,往左順流而下,是高山第一漂流;往中過亭子而上,直達七祖活佛的寶剎萬壽寺,途中有那善男信女“三步一跪,七步一拜”的108級石階。現在我們往右,溯流而上去小黃江源景區,在這一景區內,您將欣賞到“水中畫廊”、“幸福樹”、“陰陽池”、“天外來客”、“仙龜戲水”、“天梯”較勁、紅軍宿營地等等許多您根本想不到的奇妙美景和曠世絕跡,這裏又是負氧離子的氧吧呼吸區……好吧,請各位隨我走進小黃江源景區的美景圖中。

前面飛流而下,跌入深潭的瀑布,是銀蛇潭瀑布。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一詩中寫道: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在這裏,兩邊起伏的山巒是騰躍的青龍,而這兩峽谷中的流水則是銀蛇。這銀蛇潭,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説。

清光緒年間的《陽明山志》載:七祖佛爺鄭秀峯三歲即食素,百般拒葷,不近女色,其父在他14歲時娶胡氏,新婚後七夜“穩心不移”,後來到陽明山削髮為僧,他成佛後,胡氏也來陽明山做了尼姑。七祖佛爺感激胡氏的一片虔誠之心,在她百年歿後讓她變成了一條銀蛇王。每年的農曆十月八年級佛爺生日時,銀蛇就出來起舞拜壽,當地有不少人看見過。

下面,請你們欣賞奇妙的水中畫廊長卷。各位注意,這流水中的石頭上有361幅圖畫,看誰能數得清楚?

各位遊客注意了,在這裏的樹林當中,有一家三口的幸福樹,兩口子抱在一起,他們的孩子又在何處?兩口子的特徵(陰、陽)是什麼?請各位尋找,看誰最先找出來。

請大家抬頭看,那裏有記載了陽明山歷史的一部天書,不知誰能識別出來?

這裏人稱陰陽池,傳説是七祖佛爺為那些不孕婦女特設的,據説凡不孕者,只要偷偷跑來這裏洗上一個澡,就會懷孕,並且只要您心裏虔誠祈禱,您想要男孩就會是男孩,想要女孩就會是女孩,沒有不靈驗的!現在,請各位認真看一看,想一想,這裏有幾個陰陽池……

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外來客”居住的地方,這是一個球形的神祕大石——飛來石。大家先看一看,這石頭跟陽明山所有的石頭都不一樣,因為目前還沒有專家將它研究出來,所以我們就暫且叫它“天外來客”或神祕石吧。當地人又叫它鎮山石,傳説,陽明山這裏原來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青一黃兩條蛟龍興風作浪,是大禹鎮了二龍。後來,七祖鄭秀峯禪師坐化成佛後,二龍不服,要倒行逆流,觀音娘娘知道後,就丟下了這一砣隕石,以作鎮山之用,二龍再也不敢來作亂,從此它就成為了 陽明山的鎮山之寶……

好了,請女士們、先生們思考三個問題,這石頭邊還有一棵古樹,到底是先有石,還是先有這一棵古樹?是仙石救了這一棵樹,還是這一棵樹擋住了大石的滾動?這一顆大石是怎麼來的,它對我們人類有什麼作用呢?

我們來到了仙鶴望泉,當地人稱小黃江源瀑布。瀑流寬3米,高30米,像一條白色的綢帶從半空飄下。我們先看仙龜戲水,三隻仙龜趴在一起,大家説像不像呀?哇!下面還有小烏龜呢,大家説有幾隻小烏龜?

這裏就是經過專家論證的氧吧呼吸區,它的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66800個,趁在這停留的機會,多吸幾口。唐代大詩人李白説: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為了祝大家生活愉快,步步高昇,今天我陪大家上九天攬月。請大家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們馬上要上天梯了,特別是有心臟病、高血壓的朋友,切忌不要往後看,以免發生意外。

這是一組濃縮了的七彩梯田。相傳,很久以前,陽明山沒有那一片平地,人們憑着勤勞的雙手開出了一層層梯田,但有很多梯田地勢高,灌不上水,後來鄭秀峯禪師坐化成佛,見這裏的山民們生活貧苦,就請觀音菩薩賜福,劈出了幾片平地,七祖佛爺就把當年的梯田濃縮到了這裏來,作為紀念。這上面,是珠落玉盤,大家去看看,就會深深感受到了。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導遊詞

朋友們:

大家好!

非常歡迎各位來到“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參觀。我是XX,很高興能為大家解講。

富厚堂始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距今已有142年曆史,全宅佔地面積4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1864年,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後,被同治皇帝詔封為“一等毅勇侯”加封太子太保銜,富厚堂建好後就懸掛了“毅勇侯第”匾(指示)這是其長子曾紀澤所書。這塊匾原物於1995年發現,現在保存在雙峯縣文物管理所,我們所看到的這塊匾是照原匾複製的。清代的禮制,漢人生不封公,死不封王,所以曾國藩只封了侯,這已是漢人達到的最高級別了,又因為清朝官制沒有宰相,所以清制的大學士就相當於清以前的宰相。曾國藩是武英殿、體仁閣大學士,並是四位漢人中的首席大學士,故當地人稱富厚堂為“宰相府”,它也成為了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鄉間侯府”。

(站在半月台上)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叫半月台,前面1米多高的石圍欄上當年插的是大清龍鳳旗,遠處高高飄揚的“帥”字旗是曾國藩統帥湘軍的標誌旗,可以想象當年的侯府是何等的威嚴、壯觀!因為“毅勇侯第”是仿“泮宮”而建造的,“泮宮”在周代是諸侯之學宮。《説文解字》上説:“泮,諸侯鄉射之宮,西南為水,東北為牆”。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註釋:“泮之言也,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所以,“毅勇侯第”左邊是宅東門、右邊是宅西門,客來分別從東、西門進入。東北面是“毅勇侯第”的圍牆,西南方向就是半月形的水塘了。再看過去,是200畝的翠荷湖,原來湖面沒有這麼大,是20xx年作為景點擴建而成。湖外是涓水河,它發源於黃巢山流經衡山白果匯入湘江。大家看到富厚堂前視野開闊,七山相連,山水環繞,藏風聚氣,當年曾國藩在給大弟國潢的信中説到“富託田莊是第一等屋場”。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富厚堂(指示)嘉慶十六的(1820xx年)曾國藩出生在離這八公里的白玉堂,在我們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現正在全面修復中,咸豐八年(1858年)曾府進行大分家,曾國藩分得了黃金堂,而白玉堂分給了其叔父高軒公,這裏還有敦德堂、獎善堂(指示)等。這都是曾家五兄弟當年在荷葉建有十大宅院,號稱曾氏十大莊園。

除了曾氏十堂外,還有南嶽七十二峯之一省級森林公園九峯山、鬼斧神工石雞寨等自然景觀。

荷葉還有一個美譽“女傑之鄉”,中華百年八大女傑其中有四位秋瑾、唐羣英、向警予、蔡暢就是我們荷葉人或荷葉的媳婦。

非常大氣的四合院,系磚木結構,迴廊式風格。我們看到的前排主樓是正宅住房,兩邊相對稱的三層閣樓建築私家藏書樓是整個富厚堂的精華所在,,宅南的藏書樓保存得非常完好,呆會可以上樓參觀到,而宅北的藏書樓在解放後1965年改建成了供銷社和糧站,拆成了平房,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是在20xx年10月份重新修復起來的。修舊如舊,把它恢復成原來的模樣。富厚堂這三個字是從曾國藩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初九的日記中複製過來的。 “富厚”二字典出《漢書•諸侯•功臣表》中的“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户,小國自倍,富厚如之”一語。曾國藩封侯取“富厚如之”之意名其堂,是名副其實的“侯府”。兩邊的對聯“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是曾紀澤為紀念父親所書,意思是:我的父親一生為官,兩袖清風,這種清廉的美德要世代守護,併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的是曾門五兄弟。

曾國藩出生於嘉慶十六年(1820xx年)享年61歲,派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23歲中秀才,24歲中舉人,28歲中進士入翰林院。曾國藩死後諡號“文正”。亦稱“曾文正公”。“生晉太傅,死諡文正”是古代千百年來為人臣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清朝歷經268年一共只有八位文正公。(湯斌、劉統勛、朱珪、杜受田、曹振鏞、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他就是其中的一位。(宋代以後“文正”便是對大臣的最高諡號)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重臣,近百年來,譭譽參半,褒貶不一,其分岐是在他處理過的兩件大事上,一件是早年平定太平天國起義,當時有人送其綽號“曾剃頭”、“劊子手”,還有一件是1870年辦理“天津教案”,被輿論扣上“賣國賊”、“漢奸”的罵名,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轉為末落衰敗腐朽的動亂年代。正是由於曾國藩等人力挽狂瀾,整肅政風,倡導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出現了“同治中興”的局面,並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延續了六十年。曾國藩等人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產生了令人矚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在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歷史人物。

衡山導遊詞 ·張家界導遊詞 ·南嶽大廟導遊詞 ·天心閣導遊詞

曾國潢是曾國藩的大弟弟,他與弟弟國華、國荃、國葆都取得秀才資格,大部分時間呆在荷葉,負責主持家務,親課兒曹,把家裏的事情打點得井井有條,使其兄弟在外作戰都非常放心家裏的事。曾國華自幼比較聰明。但英年早逝,1858年,與李續賓戰死安徽三河,年僅36歲,三河戰役是中國近代史上百年大戰役之一。是湘軍空前慘敗的一次,7000湘勇死了6000多個,可謂全軍覆沒。弟弟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荃,人稱曾九爺、九帥,他是攻打南京的首功之臣,而且現在我們荷葉當地都流傳着一句話,“打開南京發洋財“,據説曾國荃打下南京後曾用30條大船把南京的金銀財寶、木材、美女都運回荷葉塘。他也是書生起家,咸豐二年考取貢生,年少時被稱為奇童,在咸豐六年(1856年),他棄筆從戎,隨兄一起出兵打仗,後累官至浙江按察使、浙江巡撫、陝西巡撫、山西巡撫、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封一等威毅伯,五兄弟中有兩位封爵(公侯伯子男)。享年也是66歲。曾國葆在咸豐八年(1858),為替三兄國華復仇,連年作戰,最後在同治元年(1862年),圍攻天京時遇到了當時的一場最大的瘟疫,病死於南京的雨花台,享年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