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科子模式“五步教學法”實施方案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核心理念,我校於xx年9月在礦區教育局統一安排下,實施了課堂教學改革。結合我校實際,我校前去xx縣實驗國小參觀學習,提出了我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先學後導 自主互助”,為我們的課改注入了新的動力。

數學學科子模式“五步教學法”實施方案

一、“五步教學法”教學子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校實施“先學後導、自主互助”的模式已經有兩個學年了。我校教師經過課堂教學,結合學校學科實際,對於這種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特別是數學學科,對模式的應用有了自己的思考。為了進一步提煉模式中的精華,為學科教學提供理論指導與支撐,現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提出“五步教學法”子模式。

二、“五步教學法”子模式的內涵

“五步教學法”就是在大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把整節課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有自己的任務和操作方法。

第一步:情境導入。

第二步:出示目標。

第三步:探究交流。

第四步:展示提升。

第五步:拓展延伸。

三、模式的實施目標:

1、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破除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學生者為中心、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教學過程。

2、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

注重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實現接受性學習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並用。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3、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着眼於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使他們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創造性人格和創造行思維、合作精神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具有豐富的知識、健康的情感、獨特的個性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未來社會中自尊、自信、自強,敢於迎接社會的挑戰。

4、打造培養一支科研型教師隊伍。

培養一支具有現代教育觀念、掌握先進教學的基本方法、具備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師,在於學生的交往中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與學生同提高共發展。

5、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以學案為抓手,編寫要遵循基礎性、過程性、科學性的原則,課堂上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成為積極參與、富有個性、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教學活動經驗,最終實現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

6、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改變一張試卷評定學生成績的現狀,實現教師、學生、家長多元的評價體系,評價時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關注學習過程及數學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四、“五步教學法”子模式的理論基礎

任何一種課堂教學模式的確立,都必須依據正確的理論做先導。

1、《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改變數學課程內容的結構與呈現方式。面向全體學生的數學教育應當是學生未來需要的,是具有現實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於挑戰性的。數學的內容應當是來源於學生的生活,適應未來社會生活需要和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應當擯棄那些脱離實際、枯燥無味的內容。課程內容應當成為學生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生動的素材。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應當更多的採取情境化、問題式的方式。

2、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過程不僅是學習者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學習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過程,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潛在能力;內容有意義且符合學生學習實際才會產生學習;學習者自我發起並主動積極地參與的學習是最有效、最深刻的;從做中學,鼓勵學生自由探索。”

3、建構主義理論

“讓學生成為有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用探索法、發現法建構知識的意義;在建構意義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蒐集並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聯繫”與“思考”是意義建構的關鍵。

4、多元智能理論

“1983年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和劣勢智力。教育應該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其核心是每個兒童都是潛在的天才兒童,要相信每一個兒童只要給予恰當的引導都可能成功。因此,多元智能理論倡導積極平等的學生觀,強調個性化自主的學習。”

5、陶行知教育教學理論

“教育方法要採取自動的方法、啟發的方法、手腦並用的方法、教學做合一的方法,並且要使學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終身好學之習慣以克服短命的教育。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1)、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2)、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3)、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4)、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談;(5)、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取得豐富的學問;(6)、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讓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剛要》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五步教學法”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

(一)創設情境,舊知導入。

思考起於問題,學習源於情境。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枯燥的課堂為求知的樂園,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的意義。有效的問題情境沒有那麼神祕,有時三言兩語的情境描述、幾句簡短的問話或提問,也是有效的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或者從預習入手,複習舊知入手,實物演示入手,激發學生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導入新知。對於數學課來説,複習舊知是比較常見的導入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導入新知。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問題意識是創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學生邁向發明創造的必由之路。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操作建議:

本環節是課堂的導入部分,教師可以創設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也可以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並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要根據教學內容實際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不一定有華麗的辭藻。

此環節一般控制在3分鐘以內。

(二)提出問題,出示目標

學習目標的出示是為了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教師心中有數。本環節是在複習情境中自然呈現的環節。對於目標的出示時機,可以根據實際,選擇恰當的時機。可以是新授課之前,可以是新授課內容之後。

操作建議:

運用電子白板出示情境圖(或用掛圖出示),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出數學問題,教師引領對問題進行梳理,提煉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從而揭示課題,板書課題,揭示學習目標,並口述本節課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目標。

本環節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2分鐘之內。

(三)師生協作,探究交流

建構主義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應該貫穿於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包括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協作交流,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

操作建議:

本環節教師要根據自己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難易程度,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導學案為線索和依據,展開小組內交流,主要是交流在預習或自主學習時不明白或者掌握不準的內容。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的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蒐集學生做題的錯例,為下面的展示活動做好準備。本環節教師也可以自己和學生充分交流,組織學生參與學習,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蒐集整理,為下面的矯正解惑做好準備。

本環節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四)矯正解惑,展示提升。

教師蒐集整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集體給予解惑矯正。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解決共性問題。

操作建議:

教師給各小組分配展示任務。小組根據展示任務,學生板書展示內容,其他小組對於學生講解不清楚、講解有錯時進行質疑,或者補充不同的方法。教師對於重點、難點的地方要及時進行追問、點撥。教師要認真組織,發揮小組每一個同學的智慧,要面向全體,切實注重實效。課堂上學生髮言不要舉手,不用請示,學生站起來就説,説完自己坐下另一個接着説,也可以對講解的問題提出質疑、辯論、補充和評價。教師對於重點難點的地方要及時進行追問、點撥,對於方法的提升、解題規律的總結、概念的完善要進行小結,使學生深刻理解、把握知識點。同時,教師要把在交流環節蒐集的錯例呈現出來,供學生辨析,使學生把握知識的本質,同時可以防止同類錯誤的再次發生。

矯正:學生展示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板眼習題中的錯誤,鼓勵學生用紅色粉筆更正,寫出正確的答案(不要擦去原來學生寫的)。如果學生更正錯了,鼓勵其他學生繼續更正。教師輕易不要表態,不能讓更正變成教師唱“獨角戲”。

學生全部展示完畢,教師要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梳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包括研究的過程、研究的方法、得到的結論等。

此環節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

(五)達標訓練,拓展延伸。

達標訓練不是簡單地做題,而是根據學生有效學習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供學生在課堂上檢測學習效果,突出“學案”的檢測反饋功能。

達標訓練設計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1) 基礎知識練習,關注本節課的知識點。

(2) 變式訓練,形成基本的知識與技能。

(3) 聯繫生活實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操作建議:

此環節由教師精心設計一定數量的習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設計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對所學內容進行及時鞏固,習題的設計要注意基礎性、針對性、層次性,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再三對難點和易錯點進行強化。練習題最好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讓學生通過練習既能消化、鞏固知識,又能為教師提供直接的反饋,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正,做出正確評價。也可以適當設計相關的拓展內容讓學生獨立探究,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拓展應用。

此環節在15分鐘左右。

以上是課堂教學的五個基本環節,在應用時,不要生搬硬套。必須靈活運用,根據學習內容可以選擇課上預習也可以選擇課前預習。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之間,自己或讓學生注意運用恰當的過渡語,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以保證一節課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流暢性。

六、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與制度保障

樹立生本理念。讓每個教師通過學習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課程標準》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切實樹立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理念,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命狀態。不僅要關注學生學了什麼,更要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的,還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發展。

簡言之,就是關注學生的學,創造一切條件與機會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因為,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課堂教學應該始終貫穿和體現這一基本理念。關注學生,就要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從人格上建立和學生平等的關係。關注學生的學就是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提高層次;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否安全和健康,民主和科學,學習的結果是否達到了課標的要求;關注學生的學就要充分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投入狀況,態度是否正確,價值觀是否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