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羅貫中《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選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小説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書中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

利用這個暑假的閒暇時間拜讀了這部經典——《三國演義》,並且從中受益匪淺。真不愧是古典文學名著,書中內容豐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征戰場面驚心動魄,故事情節描寫得淋漓盡致。三國演義是藝術與智慧的統一,是一部不朽的小説,更是一部經典的具體化藝術化的兵法。傳授人以智慧,塑造人的品格,給人以文學至美的享受。遨遊在《三國演義》的世界裏,思維在虛幻與現實,古代與當代間穿梭,不禁驚歎作者羅貫中的鬼斧神工,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創造才能感慨不已讓我充分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想從兩個方面講一下自己讀《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的感悟。一是人物,一是智慧。

首先我想談一下三國中人物,《三國演義》中,其人物的描述雖有誇張之嫌,但並不能掩蓋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每個人的特性格不相同,形體外貌變化多端,個個方面都表現得如此傳神,翻越書頁之時如見其面,如聞其聲。不管是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近乎神人的卧龍諸葛先生,還是武藝超羣卻一生有勇無謀,反覆無常,兒女情長的呂布。。。。讀完這本名著,對三國面的人物形象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下面就簡單講一下自己對書中人物的認識和感悟。

《三國演義》裏面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個人物,首先當數曹操,還有一是關羽一是諸葛亮。

先從梟雄劉備和姦雄曹操談起。曹操有雄才偉略,智勇雙全,愛惜人才,雖略有奸詐之嫌,但不失為成就霸業的最佳人選。我認為曹操在三國裏應該是一個有野心,有文才的人。他是一開明的人,聽的他人意見,但同時也心狠手辣。有氣魄,且不拘小結,要説三國裏最成功的政治人物也非曹操莫屬了。在曹操身上不僅僅體現了劉備這一類被稱之為英雄的膽識與氣概,更有的是一代王者的氣魄;沒有婦人之仁,與劉備相比,曹操有着更高超的軍事才能。將王侯本就有的自己表現出來,沒有劉備的一味儒家天下,且文章做到了正反對比,其他人物的襯托,使曹操這一人物更加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劉備過於仁德,假如沒有諸葛亮的輔佐,以劉備的謀略和才能,恐怕要和曹操參與三分天下不是那麼容易的。我想假如諸葛亮輔佐的不是劉備而是曹操那麼我想是根本不會有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現的。當然,這樣的話,今天我們也就不大肯能看到這麼經典的“三國”名著了。論計謀,三國中恐怕除了諸葛孔明以外也就是曹操了。

曹操有一點最可貴,那就是愛惜人才,尊重人才。或許也正是這一點,使得曹操對關羽甚是賞識,多次厚待於他。這樣才有了後來的關羽義釋曹操於華容。最後來,當關羽敗走麥城時,被孫權所獲,斬了首級,送與曹操。曹操厚葬關羽於洛陽,更追封荊王。這也足以顯示曹操徹徹底底的是一個賞才敬才的人。

曹操還一點也是值得學習的,那就是樂觀。赤壁之戰,曹操失誤吃了敗仗,在逃走的路上三遭劫殺,他卻連笑三次“今北方仍由我所據”,幸好最後遇到的是關公,才撿回一條命,百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但其笑,卻令人迴腸蕩氣,試想千古之中誰能象曹操那樣,百萬大軍被殺得只剩下可憐幾千人還能笑得出來,這樣的樂觀精神真是令人可敬可佩。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

當然,《三國演義》也表現了奸雄曹操“奸”的一面,“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在那樣一個時局動盪的背景下,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他的這 種“奸“或許正是他的霸王之氣的體現,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總之,能做做大事的人就得像曹操那樣,有勇有謀,雷厲風行,不拘小節,禮賢下士,有遠見卓識,並樂觀勇於面對挫折和失敗。在書中,曹操可算是一個最個性鮮明的人物了。然而羅貫中的筆下將他寫成大奸打惡之人,未免有些冤枉吧。

對關羽這個人物最深刻的印象是恩怨分明,剛正不阿,重情重義,勇敢,忠烈。

關羽斬華雄戰呂布,後又於萬眾之中斬殺顏良而袁紹諸將無一人敢阻攔,自此一戰成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敬佩關羽的不是因為他過五關斬六將的勇武,而是因為他忠義磊落,知恩圖報,是真正的大丈夫。《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述關羽外貌的,“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一身英氣”,難怪後世都那麼推崇,尊稱他為關公。自從劉關張三人桃園三結義,關羽至死從未背棄誓言,始終對劉備忠心耿耿,是問光就這一點又有幾人能及呢?

“千里走單騎”和“華容道放曹”兩個事件之中足可見關羽的忠義。

當初關羽降曹,實屬權宜之計。曹操極欲招降關羽,待之甚厚,送美女,賜金銀但關羽拒絕了美女和金銀,只受了所賜赤兔馬。因為此馬日行千里,待有了劉備下落,可以騎它迅速地去同劉備見面。 由此可見關公忠義。後來曹操赤壁兵敗,關羽在華容道截住曹操卻又放過他,這也是因為關羽是一個恩怨分明的忠義之人。試想假如不是因為關羽的忠義,恐怕三國的歷史也要改寫了吧。

然而,人無完人,關羽也有他的不可取的地方。那就是恃才傲物,有些自負。最終導致大意失荊州,堅守麥城,最後不得不落得一個悲劇,讓人惋惜不已!

諸葛亮嘛,是一個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很佩服他熟知天文地理,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完全是一個智慧的化身。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三國演義》表現諸葛亮的方法也極簡單: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這也就怪不得周瑜嫉妒而死,“既生瑜,何生亮”?我想這個問題周瑜最應該問的應該是著作的作者羅貫中吧。藝術表現上有些誇張,尤其描寫諸葛亮成近乎超人。不禁要問了,世界上可能會有這麼厲害的人嗎?

不過三國中對其外貌的的描述還是很簡單的: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諸葛亮雖無武力,但諸葛亮治有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就連司馬懿都説諸葛亮是“天下奇才也!”,劉備對諸葛亮曾三顧茅廬,最後求得卧龍出山才又後來與吳魏三足鼎立,平分天下的局面。“所謂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後來劉備白帝託孤臨終前對諸葛亮講“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足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器重和依賴。諸葛亮輔佐劉備和阿斗興復漢室,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是有一點想不明白,阿斗樂不思蜀,很是不才,最後諸葛丞相為何沒有“取之”,或許這正表現了諸葛亮對漢室的忠心吧。也或許是他已經看清局勢,自知連他也無力迴天了。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裏面的每個人物都給了我深刻的印象,感受很深,像諸葛的“智”,劉備的“仁”,關公的義等等一定程度上都是很值得我學習。

另外,《三國演義》中還藴含了許多高深的軍事策略和軍事思想,發現它就是一部更加有血有肉的《孫子兵法》,裏邊詳細的描述了著名的戰例。其中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軍事謀略在書中得到了精彩的展示,發現裏面融合了很多古代的智慧,這也正是三國吸引我的地方。當然我們現在是和平時期,並且很可能現代的戰爭即使爆發了,也不會像三國演義中那樣面對面的廝殺,我們有導彈,有衞星。然而我説這些經典的戰略思想和戰術不單單是戰場上,它是廣泛使用的,在很多領域都是通用的。甚至我們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去審視它。經典畢竟是經典,註定它含有着好多優秀的不可磨滅的東西在裏面,智慧和思想是不會過時的。

以前看過一些孫子兵法的內容。暑假讀過三國之後才發現,並且與孫子兵法有着密切的聯繫。孫子兵法的內容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精妙的運用和生動演義。從某種角度來説二者是普遍與特殊的關係。

“兵者,詭道也”,當關羽勝利進軍樊城時,曹操就採取“親而離之”的計謀,拆散孫、劉聯盟,以 利誘孫權使之襲取荊州,呂蒙則抓住關羽驕傲自大、喜人奉承的弱點,用“卑而驕之”的計謀,使其失去警惕、麻痺大意,撤大半兵赴樊城前線,乃“出 其不意,攻其無備”。而後白衣渡江,兵不血刃輕取了荊州。這便是戰法和謀略的精妙體現吧。

三國裏有智慧,有兵法,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當然,這些東西不是用來教會我們用來與人去勾心鬥角的。但是我覺得讀了《三國演義》至少應該從中吸取點什麼。這也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啊。並且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些東西是教會我們如何更好的趨利避害,化險為夷,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或得更好的生存的。從這一點,這種智慧意義深刻,應用也是廣泛的。就連國外的好多人都在如飢似渴的研究者我們的《三國演義》中藴含的智慧和謀略,而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呢?對古代歷史文化經典的冷漠將是國人的悲哀!

以上便是自己在暑假讀三國演義獲得的一些個人體會和淺薄的認識了。

《三國演義》不愧為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乃至世界文學史的偉大奇蹟。這是我們寶貴的文化和精神財富,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理應去欣賞去領悟,保護好繼承和發揚好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