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通用17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通用17篇)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默寫《江南春》。

2.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分析詩歌中景物的特點,思考作者是如何將景物的特點展現出來的。

4.讀中感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通過誦讀,感知詩歌中所描寫景物的特點。

3.體會詩人借景所傳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分享詩詞積累。

過渡: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同學們都會背了嗎?(指名背誦。)上節課,我還給大家佈置了一些課外積累的作業,大家能分享一下你們的積累嗎?可以是描寫黃河的詩詞,也可以是劉禹錫的其他詩作。大家在分享的時候要注意朗讀,讀出詩的味道、詩的情感。(學生分享積累的詩詞。)

2.自然導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欣賞了黃河的磅礴氣勢,那首詩的整體感情基調是豪邁的。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的兩首詩風格則迥然不同,我們來看看這首《江南春》。

二、學習古詩,掌握方法

1.揭示詩題,簡介作者。

(1)教師板書詩題:江南春,學生討論題意。(江南的春天。)

(2)簡介作者。

杜牧(803—853) 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以七絕最為出色。杜牧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圖,讓學生用學過的詞語描繪看到的圖片。

(學生自由發言,説出詞語。)

過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機勃勃的,如果讓大家只用幾個詞語來描繪春天,大家肯定會覺得不夠全面、不夠客觀。那麼,詩人杜牧是怎樣用幾句詩就給我們描繪出了生動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請大家自由誦讀全詩,感受詩中的春景。

3.初讀感知,讀出詩味。

(1)教師出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生自由誦讀研討,教師巡視,並相機指導。

過渡:誰來給大家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能不能做到讀準字音,且讀出感情。

(3)檢查學習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讀,相機正音,直到讀正確為止。

②指名讀全詩,進行比較評價。在讀中體會如何把詩讀出節奏來。(語調的輕重、語音的延長以及停頓等。)

4.再讀古詩,明意悟情。

過渡:這首詩如果要讀得更有意味,我們還必須瞭解詩歌的意思。大家平時在讀懂詩歌意思方面有什麼高招嗎?(學生討論:抓住重點字詞、查工具書、瞭解相關背景等。)同學們的方法都很棒,請大家藉助工具書讀通讀懂全詩。實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標註。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勾畫詩中描寫的景物,標註難點。

(2)四人一組,交流學習。

學習前兩句詩——晴景,寫今。

①交流對詞語的理解,集體訂正。

[千里]這裏的“千里”並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虛指,指的是遼闊的江南地區。

[綠映紅]綠葉映着紅花,這裏用顏色指代景物,給人豐富的聯想。如綠葉襯紅花,桃紅映柳綠。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風]酒旗迎風招展。

②説説這兩句詩是從哪些感官來寫景物的。

明確:聽覺——鶯啼視覺——綠,紅,水村,山郭,酒旗觸覺——風

③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句詩描寫的景色。

(遼闊的江南,到處是黃鶯婉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

④這兩句詩描繪的春景有什麼特點?

(明媚、有聲有色、充滿生機。)

學習後兩句詩——雨景,懷古。

①體會情感基調:這兩句詩中詩人的心情還是愉悦的嗎?

教師及時補充背景知識: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東晉滅亡之後隋朝統一之前存在於我國南方以建康(今南京)為都城的四個朝代(宋、齊、樑、陳)的總稱。這一時期,當權者曾大興建設寺廟,祈求神明保佑。由於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讓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時代 詩人所處的晚唐時期,國家漸漸衰落,戰亂不斷,民不聊生。而當朝的統治者卻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靈保佑,永保江山穩固。

交流後明確:這兩句詩的情感基調不是愉悦的,而是傷感的、擔憂的。詩人在讚美風景秀麗的江南時,暗含着對國家命運深深的憂慮。借景抒情的寫法是古詩中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識後,再讀這兩句詩,感悟詩人的擔憂。

示例:詩人可能在想:希望通過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穩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麼多寺廟都滅亡了,物是人非,我們的國家竟然還在仿效這種做法,這不僅不會鞏固國家的統治,相反,會加速國家的滅亡啊!

③引導學生帶着感情重讀全詩。

過渡:同學們,你們能嘗試讀出作者的讚歎之中隱含的哀愁嗎?自己先試試。(再指名讀。)

5.熟讀成誦,吟出詩韻。

過渡:在詩人杜牧的筆下展開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麗畫卷,寄託的是對江南春景濃濃的愛和淡淡的愁。學到這裏,你們是否已經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獨特的情感了呢?就讓我們再一次帶上對江南春天的喜愛之情去欣賞江南春景吧!

(1)播放視頻。(欣賞譜曲的《江南春》。)

提示:古代的許多詩歌都可以用來譜成曲,這樣也方便了傳播。吟吟唱唱也是學習古詩的一種好方法,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哼一哼,唱一唱。

(2)再讀詩歌,背誦詩歌,讀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憂傷。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古詩,瞭解古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從中感受自然美。體會詩歌的內在節奏美。

2、入情入境,讀中感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反覆誦讀。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五、教學過程

一、舉行詩歌朗誦賽,引入新課,理解詩題,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學生提問:江南是指哪個地方?

江南指的是長江以南。

2、師提問: “春”又讓你聯想到哪些詩詞呢?

學生誦讀學習過的關於描寫春景的古詩。如《遊園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樣的美景呢?(生髮揮想像,自由表達)

過渡:我們一起看看詩人杜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板書課題:江南春 杜牧

二、整體感知,初步自學古詩,品詞析句,體會美。

1、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生髮揮想象,自由發言)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對照註釋,理解詩意。(藉助工具書或根據需要進行探討研究,合作式學習),學生讀通古詩後,師抽讀,後再齊讀。

3、師提問: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把詩中描寫描寫景物的詞畫出來), 表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讓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説説詞語所表達的意象)

4、詩歌的後兩句還是描寫江南的春天嗎?(生説理解)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在內容描寫上有什麼不同?

5、師提問:表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江南地域遼闊,春景繁富。 “千里” 之內,處處雜花生樹、 紅綠相映、黃鶯歌唱;“千里”之內,水村山郭,處處酒旗飄揚;“千里”之內,“南朝四百八十寺”點綴于山水佳勝之處,金碧莊嚴,樓台隱現。霏霏細雨,淡淡輕姻,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濛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6、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或是最擅長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着説一説,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愛畫畫的可以畫一畫。

在江南一帶,到處可以聽到鶯的啼叫。百花開放、山青水綠,在鄰近水邊的村鎮酒家的酒幔子在風中飄揚。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許多寺廟。

佛寺中的這亭台樓閣在濛濛的春雨中留着。

7、學生分組練習、展示並進行評價。

三、理解詩意,誦讀古詩

1、學生説説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4、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讀課文。

5、師生共同背誦古詩。

四、展開想象,拓展學習

1、根據這首詩,結合插圖,發揮想像寫一段話。

2、説説自己喜歡的詞或句,為什麼?

3、把收集到的詩寫在讀書筆記本上。

六、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江南春

唐•杜牧

黃鶯   綠葉紅花     晴朗明麗

春光   水村山郭(山青綠水)酒旗 春風  生機勃勃

南朝   八十寺 樓台   煙雨中 朦朧迷離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自讀古詩,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音樂美。

2、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閲讀古詩、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閲讀古詩、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體會其中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自讀古詩,藉助字典讀準字音。

二、指名朗讀,正音。

三、多種形式朗讀:範讀、學生各自練讀、指名讀、齊讀。

四、熟讀詩歌,對照譯文,理解詩意。

五、朗讀詩歌,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1、這兩首詩都是寫春景,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學生先自悟,再在小組進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桃紅柳綠 鳥語花香 水村山廓 酒旗招風

2、作者借景抒情,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呢?

學生先自悟,再在小組進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通過對景通過對景色的描繪,作者寓情於景,面對着尚存的佛寺樓台,想到南朝卻都早已煙消雲散,生出許多感歎。

3、這兩首詩有什麼不同之處?

小組討論,指名交流。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七、練習背誦:自由練習背誦,同桌互背,小組比賽背,指名背誦,齊背。

八、作業:

選擇其中的一首詩,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把詩歌中美麗的春天景色描寫出來。

色的描繪,作者寓情於景,面對着尚存的佛寺樓台,想到南朝卻都早已煙消雲散,生出許多感歎。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 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學習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知識鏈接】 餘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苟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林”,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羣島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現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説中俞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於期》。

【教學過程】課前預習

1.背誦《三字經》“人之初——千而萬”

2.(教師在黑板左板書)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讀,説這兩個四字詞語有什麼特點。

(AABC式;前面的疊詞形容後面的景物)

同學們能不能也説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

(生説,教師板書)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藹藹雲霧 裊裊炊煙 依依楊柳 青青草色……

一.激情導入,揭題

1. 同學們,人們常説“千金易得,知音難尋。”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

2.讀題解題:介紹伯牙後説説“絕、弦”是什麼意思?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琴絃弄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是一則文言文,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先看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後評價並相機提示學生注意斷句停頓,讀出節奏。

(過渡:同學們將課文讀正確、流利了,也讀得有些古文味了,那這則文言文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註釋去看看。出示課件)

三、讀懂課文,領會文意。

1.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2.結合課文下的註釋和課外資料,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大家兩人一組互相講給對方聽,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向老師求教。

3.彙報: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的故事。

(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呀,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四.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1.探究一:什麼是“知音”?

①學生反覆讀課文,勾畫出鍾子期和俞伯牙互為知音的語句寫下來。抓住關鍵字“善”,反覆品味。(聽着琴聲,鍾子期彷彿看到了什麼?此時他的神情又如何?指導學生讀出激動、驚訝!)

②大膽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讚歎的?

仿句説話: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細雨,鍾子期曰:“善哉,( )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善哉( ), 兮像( )!”

③指導朗讀,板書“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想想此時伯牙的心境應該是 ,讀出心中的激動與歡喜。一個所念,一個必得之,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把子期視為知音。板書:知音)

2.探究二:為什麼要“絕弦”?

①過渡:碰到這樣的知音,那伯牙為什麼還要斷絃呢?(就是這樣一鼓一聽,一彈一和,兩心相印,其樂融融。約定的一年見面時間將至,伯牙坐船撫琴而來,但與他見面的是子期的墳墓呀。所以……也可藉助學生的答題話語過渡)

②出示語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在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③指導朗讀語句(此時,面對鍾子期的墳墓,伯牙的心境如何?)

就是這種失去知音下的悲痛的心境下,讀——

就是他痛失知己,肝腸寸斷的情況下,讀——

就在他悲痛欲絕的心境下,讀——

④小結:可見知音難覓呀!所以我國的古詩常有提及“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自由讀資料袋,讀完袋,相信同學們對這個故事會有更深的瞭解,下面請同學們帶着那份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後蒐集表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 25.伯牙絕弦

再無知音 子期死

伯牙所念 鍾子期必得之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瞭解作者是如何描寫心理活動的。

4.瞭解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事例。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盼”這一中心意思來寫的,學習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袖、篷、縮”等15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敍述順序,瞭解課文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謎底。

【出示課件2:謎語】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雨衣)

2.【出示課件2】雨衣圖片

教師解題:我們課文的題目是什麼,大家讀一下。你有沒有“盼”過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説一説。課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關,學習了課文,我們就知道是誰在盼,盼什麼,願望實現了嗎?(板書:16.盼)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鐵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於河北省趙縣,河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97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門》、《大浴女》、《沒有鈕釦的紅襯衫》、等100餘篇、部,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國家級文學獎。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

二、檢查預習,糾正指導

1.認讀書寫生字。

(1)“筒”與“桶”在用法上要區別;

(2)“篷”與“蓬”字形區別,意義不同;

(3)指導書寫“嚷、醬、脣”等生字。

2.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喧鬧:喧譁熱鬧。

理直氣壯:理由正當充分,膽子壯,説話十分有氣勢。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現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繫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麼以“盼”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全篇課文都是講一個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為題目。文中“媽媽送我新雨衣”“下雨沒能穿雨衣”“終於穿上了雨衣”等情節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圍繞“盼”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課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媽媽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寫儘管下雨還是未能如願。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寫“我”終於穿上雨衣。

分段時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對段落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對學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四、朗讀課文,體會心理

1.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讀完後想一想,這段文字是圍繞什麼意思寫的。

2.分角色用相應的語氣讀一讀蕾蕾和媽媽對話的部分,體會這兩個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

3.你自己認為哪一部分寫得最好,讀給同桌聽一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逐段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領悟圍繞中心意思,掌握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喜歡的部分。並簡單説説文中的蕾蕾盼什麼?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導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麼?再寫什麼?

(先寫媽媽送給我一件新雨衣,再寫我在晴天裏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書:媽媽送我新雨衣)

2. 課文中哪些詞語寫我十分喜歡新雨衣?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麼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 穿上雨衣熱了一身汗)

3.“你瘋啦?”説明什麼?

(媽媽對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從側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時説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書: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讀第三段,思考:從全段來看,圍繞什麼中心意思來寫的?

(板書: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願)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討論回答問題。

(1)作者認為什麼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着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我為什麼這麼興奮?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後,體會作者的心情。

【出示課件5】(學生完成後先提問,然後出示答案)

我興奮地跑進樓門,媽媽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準備聽英語講座)

還差半小時,媽媽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會兒)

我想去買醬油,媽媽説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經買了)

我説燉肉需要很多醬油,媽媽説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沒説要燉肉)

我説爸爸説要燉肉,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説成“敲着鼓點”可以看出什麼?

(雨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為我帶來難以抑制的激動。)

(5)“我”為什麼盼着雨停下來?

(讓雨留到明天再下,因為今天“我”沒機會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 “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裏蹦出來一樣”是因為什麼?

(沒想到又下雨了,“我”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這真是意外的驚喜。)

2. “我”這次為什麼會“理直氣壯”?

(媽媽沒有理由不讓“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為什麼?

(怕弄壞了新雨衣)

4. 讀課文最後一段話,你從中看出作者什麼心情?

(興奮、滿足、高興)

(板書: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體回顧,體會寫法

(一)出示問題【出示課件6】

1. 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 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二)學生彙報,教師指導

1. 學生彙報課件第一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通過以下事例來寫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熱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變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藉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見雨點落在許多馬路、小楊樹上的樣子想象出雨點落在新雨衣上的樣子。

2. 學生彙報課件第二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具體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四、暢談收穫,課下練筆

1.請同學們説一説,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一個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課文圍繞“盼”這個中心意思,選取了好幾個事例來寫。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寫法,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3.課下,請同學們從下面的意思中選一個,並以此為中心寫一段話。

(板書: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板書設計:

16.盼

媽媽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願

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教學反思: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在講解課文時,抓住課文主線進行學習,讓學生通過自讀、探究來理解課文。

我逐段引領學生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來分析,對學生進行詞句段的訓練,最後出示兩大問題: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2.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説説這樣寫的好處。我引導學生先探究,然後彙報,最後教師指導,向學生講清楚本課的重點,即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寫文章要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我認為本節課在安排寫作練習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議,做好修改。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背後所傳達的作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進行選材的。

【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背後所傳達的作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難點: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進行選材的。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核心問題

1、師導入:同學們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如果請你用“夏天是一個

的季節”説一句話,來表達你對夏天的感受,你會怎麼説?。

2、師質疑:那麼,在作者的眼裏夏天又是怎樣一個季節?

3、請學生齊讀第一段,“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師提問:你認為哪些詞語比較關鍵?針對這些關鍵詞語你會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萬物是指哪些事物?為什麼説是迅速生長?)

二、品讀語言,感受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所傳達的情感

1、師過渡:請同學們帶着“萬物是指哪些事物?”、“為什麼説是迅速生長?”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並圈劃關鍵句子,同桌之間可互相交流。

2、學生散讀課文,圈劃語句和詞語,做好交流準備。

3、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品讀語言,讓學生體會文字所傳達的情感。

(預設交流:

品讀第2段:A.學生交流:豆棚瓜架上的綠蔓、竹子高粱拔節、植物開花結果、白石頭長苔蘚、黃泥土長草長菜、動物小貓小狗小雞小鴨、教師邊板書

B.教師引導學生品讀: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

的長......)

關注朗讀中的停頓和跳躍起伏的節奏感。

C.

師質疑:在朗讀中,我們除了能讀出生物生長的過程中的生機勃勃之外,還能

讀出什麼來呢?——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D.

請學生帶着對生命熱愛的感情再讀課文,並請學生仿寫句子。

品讀第3段:A.學生交流:草長—樹木長——山豐滿:稻秧長—甘蔗長——地高起;太陽威力增

—温度增加—鐵路、柏油路生長)

B.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句子之間的因果關係:(因為)草

——(所以)山

C.師質疑:鐵路、柏油路都是沒有生命的事物,為什麼作者説它們也在生長?

D.師提問:第3段作者從有生命的事物寫到沒有生命的事物的迅速生長,從字裏

行間你們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品讀第4段:A.學生交流:人的生長和成長

B.

教師請學生朗讀第4段,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在人的生長過程中,有些是看得見地長,有些是看不見地長。

C.

教師質疑:就第4段,你還有哪些沒有看懂的地方?

D.

教師總結:是啊,如果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農民都會在植物生長的最近時期,讓植物茁壯成長,這樣秋天的時候才會有好的收成。其實我們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這也是文章要表達的主旨)

三、梳理文本:理解作者選材的用意

1、師提問:文章第2段、第3段、第4段之間有什麼聯繫?

(預設:從有生命的事物寫到沒有生命的事物,再寫到人,層層遞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最終表達了在美好的自然和生活面前,作者希望每個人都能趕時候,儘量地用力量地成長,由此可見作者選擇這些材料來寫都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主旨服務的)

2、師進一步質疑:文章的第1段説“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我們能否把標題改為“夏天裏的生長”?

四、感悟主旨,交流拓展

師提問:文章的結尾説“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學完課文後,你對這句話又有了怎樣更深的理解?(學生交流)

五、佈置作業

蒐集與夏天有關的諺語進行分享交流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九個生字,理解字意,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渲染”“勾勒”等詞語。

(2)揣摩文中優美語句,體會文中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書法情感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

(1)熟練利用字典等工具書學習課文中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主感受課文中描述的草原風光及風土人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課文對內蒙古大草原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的讚美,感悟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激發學生對草原風光及草原人民的熱愛。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對內蒙古大草原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的讚美,感悟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對草原風光及草原人民的熱愛之情。

(2)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兩個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暑假期間有沒有去什麼地方旅遊呢?(學生答,師生互動)

那有沒有哪位這次去了草原或者以前去過草原的同學們願意説一説你們都去了哪裏的草原,都有什麼有趣的經歷呢?(學生答,師生互動)

看來同學們的草原經歷還都挺有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們的第一篇課文《草原》,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一起再去那片美麗的大草原走一走。沒有去過草原的同學們也跟隨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大草原的美麗風光。

板書:草原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出示作者簡介課件: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因為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1] 中國現代小説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語言的總體風格特色。

《草原》這篇散文記敍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騎馬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好客,以及蒙漢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課後揭示或作為問題讓同學們在學習中總結出)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通過查字典、聯繫生活實際解決生字詞。優美的詞語或者有特殊意義的詞語用線畫出來。

2、檢查字詞學習效果。

採用問答引導方式,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字詞大意,教師最後出示課件歸納字詞正解。

字:毯、陳、裳、虹、蹄、腐、羞、澀、微。(字形、字音、注意點)

詞:明朗:光線充足(多指室外)。

一碧千里:一片碧綠,十分廣闊。千里,指草原的範圍遼闊無邊。

茫茫:形容沒有邊際,看不清楚

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

勾勒:用線條畫出輪廓。

翠色慾流: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如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奇麗:奇特而美麗。

無限:沒有窮盡,沒有限量。

灑脱:(言談、舉止、風格)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環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羞澀:難為情,態度不自然。

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話斜陽:在夕陽下告別。

其他優美詞語或特別詞語可由學生補充,教師幫助解釋。(例如:奶豆腐、陳巴爾虎旗、摔跤、手抓羊肉等。)

3、教師提問:作者文中都寫了些什麼?

預測:草原的美麗風光、草原人民熱情好客、蒙古族同胞迎接遠客設宴款待的情景等。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細讀課文,分析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的。作者是按什麼為線索來寫作的。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總結課文內容,老師予以積極評價,引導正確答案。

——作者按照參觀訪問的順序寫的:首先描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景,接着展示了遠迎客人、激情相見、盛情款待、聯歡話別的隆重場面,最後用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全文。描述了草原風光美、蒙漢一家親的場面。

(預設板書:草原美景

熱情迎接

親切相見

盛情款待

依依惜別)

四、精讀品析,草原美景

1、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看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作者是怎麼描寫草原美景的,你又是從哪裏感受到草原很美的呢?畫出你認為優美的句子或詞語。

2、學生自主品讀,找出優美詞句。

3、小組內交流總結,教師按課文順序適時引導學生回答。

出示優美例句:

(1)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分析:一個“可愛”就足以間接表達了作者見到草原時的心情,給人一種身心舒暢愉悦的感覺,“清新”“明朗”的草原是作者看到草原時的感受,這種感受使作者感到滿心的愉快,以至於想高歌一曲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

作者這裏由景生情,直接表達了自己初見草原時的驚喜和愉悦,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寫法。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分析:“碧”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遼闊。這句話形容草原一片碧綠,十分遼闊。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但是卻並不因為空曠而顯得蒼茫冷清。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結合圖片課件展示這種渲染效果,幫助學生理解)

分析:“翠色慾流”是説翠色將流而未流;而“流入雲際”,則是説翠色已經流入雲間。這兩者是自相矛盾嗎?其實,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顯現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態。“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分別描寫了兩種不同的視覺形象。前句是近鏡頭描寫:草原綠得濃厚將滴,綠得油亮閃光,給人“欲流”的感覺。這是化靜為動,突現草的色澤,草的生命,也抒發了作者無限的熱愛和讚歎。後一句是遠鏡頭描寫:極目遠眺,草原與長空相接,濃綠與雲天照映,翠色千里,連綿不斷,一直伸向雲天深處。再説汽車在前進,視野中的那些“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雲天嗎?

(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分析:這種境界是指草原一碧千里,猶如一幅寫意的中國畫一樣的境界。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大草原讓作者感到非常驚歎;而草原的遼闊,小丘額柔美和羊羣的點綴猶如一幅中國畫令人感到非常舒服。“願久立四望”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讓人恨不得一直看下去;“想坐下”,是因為眼底美景沁潤着心田,誘發起激情,想吟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讚歎與喜悦。作者用這種看似矛盾卻又合理的筆觸巧妙地刻畫出“我”在這種特定境界裏的豐富的內心感受。

句式:既。。。又。。。(並列關係)會用該句式造句。

4、教師總結:本自然段作者由景生情,又寓情於景,採用了情景交融的寫法表達了自己初見草原的驚喜和對草原風光的讚歎之情,字裏行間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由衷的讚美。

板書:草原美景 ——風光美

5、師:同學們,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不美,老舍先生用非常優美的語言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為我們描述了草原的美景,讓我們彷彿置身其中,讓我們試着背誦第一自然段,把這一幅如畫的美景記到心裏吧。

五、深讀感悟,人情之美

師:既然來到了美麗的蒙古大草原,自然要去看看獨居特色的蒙古包,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民中吧。

請同學們自讀二到五自然段,讀後小組討論你的感受。

1、走進草原,熱情迎接

出示優美例句: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問:“灑脱”是什麼意思?(瀟灑、自由)

可以換成哪些詞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 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分析:在廣袤的草原上,可以自由的開車,不用顧忌有任何阻礙,而且一路翠色盡收眼底,在這樣的環境裏心都變得寬廣和灑脱了,這是多麼讓人嚮往的啊!

(2)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問:這句話給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熱情好客)

你都是從那些詞句感受到的?(“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 “羣馬疾馳”“襟飄帶舞” “像一條彩虹”)

分析:“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 “羣馬疾馳”“襟飄帶舞” “像一條彩虹”

表現了蒙古人民的迎接遠客的急切表現,他們都是盛裝打扮,揮動馬鞭疾馳的像我們本來,體現了他們對於遠客的重視和熱情。

該句為比喻句,作者把這種景象比作彩虹,不僅體現了當時的景象,更把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比作了彩虹一般絢爛,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3)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調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寂靜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問: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你在朗讀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試着朗讀這句話。

分析:草原人民熱情好客令人動容,讓人感動,讀起來也是充滿了激動之情。

板書:熱情迎接

2、蒙古包外,親切相見

師:作者一行跟隨這駿馬一路到達了蒙古包,那麼主人與客人們在蒙古包外相見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請同學們朗讀第三自然段,看看蒙古包外的情形,你又有什麼感受?

學生朗讀分析。

出示例句:

(1)也不知是誰的手,總是熱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分析:主人和客人相見的激動之情。

(2)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分析:語言不通卻並不妨礙大家相見時表達彼此的激動興奮之情。

師:該段描寫了主人和客人們在蒙古包外親切相見時的情景,讓我們感受到了雙方都非常激動的心情。

板書:親切相見

3、蒙古包內,盛情款待

師:接下來讓我們跟隨着客人們一起和主人去蒙古包裏面看看吧。看看主人們是怎樣招待客人的?

分析:“倒上了”“擺上了”“不大一會兒”説明主人早有準備,用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招待客人。幹部和老人向客人敬酒,為客人唱民歌體現了主人的熱情好客和對客人的重視。而客人們回敬酒,跟着唱歌,這種互相敬酒,齊聲歌唱,主人的盛情款待和客人的賓至如歸的場景也正體現了蒙漢兩族人民相親相愛的深厚情誼。

板書:盛情款待

4、面對離去,依依惜別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朗讀最後一段,看看描寫了怎樣的場景?你又是怎樣感受到的?

學生朗讀,學生小組內總結,分析情感。教師引導總結。

分析:飯後小夥子們和姑娘們紛紛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項目,客人們也跟着一起唱歌跳舞,慢慢太陽已經偏西,可是誰也不肯走,體現了蒙漢兩族依依不捨的美好情感。

板書:依依惜別

出示例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引導分析:在這美好的草原美景和蒙族同胞的熱情款待中讓我們感受到了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我們在這種深情厚誼和歡聲笑語中怎麼忍心離別呢。面對着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在夕陽下兩族人民互相訴説着依依惜別之情。

該句問文中的中心句,作者直接抒情,從主人熱情迎客款待到聯歡話別處處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兩族人民團結友愛難捨難分。充分表明了作者感受到的草原人民的人情之美。

板書:人情美

六、課堂總結,體會情感

師:同學們一起來回味整篇課文,作者都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作者是通過怎樣的表達手法來抒發感情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該篇課文描寫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美麗風光,讓人感到非常愉悦和灑脱,後來到蒙古同胞的熱情相迎、盛情款待和聯歡話別依依不捨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草原的風光美和人情美,體會到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抒發了作者對於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希望祖國各個民族的大團結的美好祝願。

文中作者採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等修辭。

板書設計:草原美景 ——風光美

熱情迎接

親切相見

盛情款待 ——人情美

依依惜別

七、作業佈置

1、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情感,並背誦第一自然段

2、根據自己去草原的經歷,或者從文中所感受到的,寫一篇關於草原的小詩或者散文等,來描述下你眼裏的草原風光。

3、完成課後習題。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8

教材簡析

《開國大典》通過對新中國成立盛況的記敍,表達了全國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瞭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學會3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學習排比句。學有餘力的學生可認識雙關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6~8自然段。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開國大典盛況,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

難點:含義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時間:第三週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3個生字,理解部分新詞。

2、掌握課文大意,按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3、學習第一段,感受會場上喜慶的氣氛。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3、根據課題提出疑問。

二、自學

要求:1、讀通課文,學會字詞。

2、劃出課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3、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劃出場面間的連接句。

4、解決疑難,發現疑難。

三、交流

1、試説課題意思。

2、分段。(根據會場、典禮、閲兵、遊行四個動人場面可以分為四段)

3、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隨機學習生字新詞。

四、閲讀(第一段)

1、指名分節讀課文。

2、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

3、選擇一句,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4、隨機學習重點句。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完成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背誦第6~8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閲讀第二段。

1、理清典禮過程。

默讀本段,理一理典禮的過程。

(典禮開始,領導就位)——(奏國歌)——(毛主席宣佈政府成立)——(升國旗,鳴禮炮)——(宣讀公告)

簡要敍述開國大典的典禮過程。

2、自由讀,感受人民羣眾的心情。(激動、興奮、喜悦)

3、劃出反映人們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礎上練習朗讀。

用“人民羣眾為……而激動”説話。

隨機點撥句子:這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朗讀(自豪,揚眉吐氣)

3、描寫人民羣眾的心情,課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聲;轟雷似的掌聲。排比:四個“傳到”。體會排比氣勢,朗讀排比句。

4、背誦6~8節。

二、閲讀第三段

1、自由讀,用一個詞概括閲兵式的特點,劃出寫人民羣眾觀看閲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組合作,交流成果

歡喜和激動的心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選讀句子。

三、作業

1、背誦6~8節。

2、完成作業本3、5題。

3、聯繫課文內容寫排比句:

全場30萬人,為____而_____;為____而____;為____而______。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瞭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寫。

2、背誦6~8節。

二、閲讀第四段

1、默讀,劃出概括節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話。

2、理解。

3、朗讀第14小節,讀出歡慶的氣氛。

4、讀結尾兩句,領會句子的意思。

“兩股紅流”指什麼?這樣比喻寫出了什麼?

“光明”指什麼?象徵什麼?

讀好這兩句話,讀出內含的意思。

三、總結全文,領會中心。

1、連起來説説課文記敍了4個怎樣的場面。

2、整理語言,歸納主要內容。

3、作者為什麼反反覆覆寫廣場的“紅旗”、“紅燈”,羣眾的“掌聲”、“歡呼聲”?反映了什麼思想感情?

4、完成作業本6、7題,交流。

5、學習“單元提示”。聯繫這一課的學習,説説怎樣憑藉主要內容領悟中心思想。

四、作業

選做:

1、摘錄、朗誦最令你激動的句子。

2、寫一寫你讀後的感受。

3、寫一段話: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門廣場上……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6開國大典

熱愛、激動、自豪

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宣佈典禮開始奏國歌升國旗放禮炮

重點突出宣讀公告閲兵式羣眾遊行

有詳有略

教學反思: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就是隻顧得“授人以魚”,忘記了 “授人以漁”,只引導學生寫出梗概,沒有告訴學生概括的方法以及要求, 所以有部分學生在寫時,各部分之間缺少連接的語言。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9

1、學會生字“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2、體會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對望湖樓雨景的讚美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美。

教學準備:

古詩課件、背景音樂、詩人簡介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雨嗎?誰來説説它有什麼特點。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板書並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 軾3, 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會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在望湖樓.) 4, 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 介紹作者背景 蘇軾(1037-1101),北宋詩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被稱為"三蘇".他的詩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讀順。

2、學習生字。“遮”讀翹舌音,是遮住、遮蓋的意思。

3、默讀本詩,給古詩劃節奏。

黑 雲 / 翻 墨 / 未 遮 山 , 白 雨 / 跳 珠 / 亂 入 船 . 卷 地 風 來 / 忽 / 吹 散 , 望 湖 樓 下 / 水 / 如 天 .

4、解釋詩中詞語。

5、教師範讀,強調注意停頓。

6、指導學。生讀出節奏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三、精讀課文,理解詩意。 1、提問:作者這首詩重點寫的什麼?(雨)哪裏的雨?(西湖的雨) 2、學習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樣的一幅畫面?翻墨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未遮山是什麼意思?(2)你能用一個字形容這樣的烏雲嗎?(快、奇、來勢兇猛)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湧、烏雲密佈、烏雲滾滾……)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烏雲翻滾像潑灑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6、學習第二句 (1)雲的來勢兇猛,雨也絕不温柔,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了?(2)跳珠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亂入船是什麼意思?(3)指導看圖,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樣的雨?(大、猛、調皮……)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見過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5)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

(6)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白花花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7、結合插圖,用同樣的方法自學三、四兩句 (1)學生自學

(2)提問考察 當我們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時,這調皮的雨卻似乎有意躲着人們,轉眼間就不見了。哪個字寫出了這樣變化的快?(忽)此時此刻呈現給遊人的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兩句表達的內容?這樣的景色可以用題目中的哪一個字概括?

(3)讓學生説説三、四句詩的詩意。

卷地而來一陣大風忽然間把雨吹散,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四、感受詩意境美:(品 詩) ①這首詩描寫了西湖什麼景色?(西湖夏天一場雨的過程) ②這場雨下得怎麼樣?(快且大) ③哪裏可以看出來啊?(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覺得詩句寫得美嗎,為什麼?(有聲:翻墨,跳珠,風來。有色:黑雲,墨,白雨。有動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動:黑雲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畫出了夏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特點) ⑤一起朗讀,讀出詩的美!

這裏可加唱詩歌。五、背誦古詩

老師播放音樂,學生各種形式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小結 詩人在西湖望湖樓上邊喝酒邊欣賞西湖的景色,結果被西湖一場急雨後美麗的景色陶醉了,寫下了這首詩,詩人被陶醉了,今天你們也被陶醉了沒有呢?(陶醉了) 七、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 墨水

白雨 跳珠

大風 忽 吹散 去得快

湖水 水 如天 奇(景象)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寫7個字。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自然段。

3.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4.通過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閏土的形象。

教學難點:揣摩人物的特點,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解決生字。

2.通過讀議講練法,結合重點詞句使學生了解少年閏土的特點,體會“我”與閏土之間深厚的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會寫7個字,扭胯廚套蝟畜竄。能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束縛稻雞伶俐鵓鴣”等詞語。

2.初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師敍述:魯迅在1921發表的短篇小説《故鄉》裏,提到了兒時的一個夥伴,許多年過去了,他仍然對這個小夥伴記憶猶新,他是誰呢?

2.板書課題:少年閏土提示“閏”的寫法。

二、自學指導

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檢測自學情況

1.檢測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檢測方法:學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詞;板演內容由老師提問易錯、重點生字、新詞,或者讓學生提問自我認為的易錯生字詞;板演後,學生集體糾正,師適時點撥。如“畜”“竄”“縛”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體會、討論理解詞語的含義:祭祀、一望無際、無窮無盡

3.檢測課文閲讀情況:

(1)找一兩名優秀生進行閲讀課文,然後再隨機找兩名後進生進行閲讀,其他學生認真聽,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

(2)同桌互讀。

(3)再讀課文,理清敍述的順序。

四、整體感知,瞭解文章內容

1.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3)非常想看到閏土.

第二部分(4-7)我和閏土在以前玩.

第三部分(8-16)閏土給我講許多稀奇的東西我很羨慕他的見多識廣。

第四部分(17)閏土要回去了,我們都不想分開,後來還彼此寄點東西,最後一直沒有來往。

2.文章主要寫了閏土的幾件事?

第一件事:雪地捕鳥

第二件事:看瓜刺楂

第三件事:海邊拾貝

第四件事:看跳魚兒

3.教學第一自然段:

(1)出示課本第一幅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幅畫面。學生描述。

(2)輕聲讀課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學們剛才的描述有什麼不同?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反饋交流,體味提升。

指名讀第一句。同桌互讀,並且把認為讀得好的同桌推薦給大家。再請這些同學齊讀,學生評價,學習讀。教師點播:在閏土奔跑在一望無際的海邊,穿梭在碧綠的瓜地中時,我在哪裏?試想,每每回憶起這幅畫面時,我的心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朗讀第二句,刺猹──閏土不僅健康可愛,還非常勇敢,看插圖中的少年分明是一個小英雄。不同形式的體味朗讀,鼓勵生生之間的評價與賞識。

深情地讀讀這段話,把這幅畫面,把這個小英雄深深刻在腦中。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腦中了?閉上眼睛,再把這個形象回味一下:“其間……”

指導背誦本段。

五、拓展延伸

1.抄寫本課生字、詞。(重點寫“蝟”、“畜”、“鵓”、“鴣”)

2.熟讀課文。

六、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再熟讀文章想想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感受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少年閏土》,瞭解少年閏土的故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指導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

2.同桌相互合作有感情熟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説説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2.學生自讀閏土的話,邊讀邊想象畫面。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是閏土的哪些話?

四、探究主題,昇華感情

1.學習“看瓜刺猹”

(1)作者跟閏土相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閏土卻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閏土,作者腦海中立即浮現處一幅畫,課文哪個自然段描述了這幅畫的內容,請同學們找出來讀一讀。

(2)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幅畫面的內容是閏土給我講的4件事中的哪一件?(看瓜刺猹)

(3)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到了看瓜刺猹的內容?(10-14)

(4)指名讀第10-13自然段,討論:從看瓜刺猹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聰明、勇敢)

(5)指名讀第14自然段,思考: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我”對閏土的羨慕和敬佩)

2.學習“雪地捕鳥”

(1)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記敍了雪地捕鳥的內容。(6-7)

(2)齊讀這兩個自然段,説説閏土是怎樣捕鳥的?

(3)討論:從雪地捕鳥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聰明、能幹、機智)

3.學習“夏日拾貝”和“潮汛觀魚”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夏日拾貝”和“潮汛觀魚”的段落。

(2)全班交流:從這兩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閏土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閏土知識豐富)

4.學習相識過程

過渡:這樣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的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作者是不是一開始就認識呢?(不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他們相識過程的段落。(2-4)

(1)齊讀第2-4自然段,指名説説“我”和閏土是怎樣相識的?

(2)找一找二人初次見面時閏土是怎樣的形象。

(3)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談談這些外貌描寫,體現了什麼?(閏土的憨厚、可愛

(4)指名讀,讀後,小組進行討論:“你覺得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出閏土是一個純樸、活潑、健康的孩子)

(5)我們這些信息是怎麼獲得的?學生認識到: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的。説明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6)讓學生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説一説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麼。(抓住人物特點)

(7)課件出示人物外貌描寫的優秀例子,稍作分析。

4.學習“離別”

過渡:閏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作者非常喜歡他,可惜好景不長,短暫的相聚之後就要離別,在離別之際,作者和閏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請同學們讀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説説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作者與閏土深厚的友誼和作者對閏土的懷念)

5.品讀體會

(1)課文講了閏土幾件事?你對哪一件事情最感興趣?

(2)在這四件事中,我們還能瞭解到閏土的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根據閲讀提示學習課文。

出示閲讀提示:自由閲讀課文,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貌、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讀幾遍,然後和老師同學交流討論。

(1)閏土是個捕鳥高手。

(2)閏土的機智勇敢。

(3)簡略學習“撿貝殼”、“看跳魚兒”部分:體會閏土的自由自在

6.研討表達,體會寫法

(1)通過本課的學習,大家有個共同的體會:閏土是個活潑可愛的少年。除了外貌,作者還從哪些方面去寫閏土的?請同學們畫出有關句子,自己讀一讀。

(2)引導學生體會是從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畫少年閏土的形象的。學生讀所畫句子。師相機指導朗讀。

7.重點理解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們”指誰?“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麼?為什麼“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五、教學小結:本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説《故鄉》。課文通過“我”對故鄉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六、拓展延伸

1.積累描寫人物外貌和動作的詞語。

2.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寫一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人。

4.好朋友總有離別的時候,可這一別就是三十年,文中説他們從此沒有見面,其實三十年他們又見面了,不過三十年後的閏土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的呢?建議大家去讀一讀魯迅的小説《故鄉》。

七、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

雪地捕鳥聰明能幹喜歡

海邊拾貝見多識廣佩服

看瓜刺猹機智勇敢羨慕

潮汛看魚見多識廣懷念

八、教學小結

教學目標:

1.會寫7個字。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自然段。

3.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4.通過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閏土的形象。

教學難點:揣摩人物的特點,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解決生字。

2.通過讀議講練法,結合重點詞句使學生了解少年閏土的特點,體會“我”與閏土之間深厚的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會寫7個字,扭胯廚套蝟畜竄。能正確讀寫“胯下、廚房、刺蝟、畜生、明晃晃、束縛稻雞伶俐鵓鴣”等詞語。

2.初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師敍述:魯迅在1921發表的短篇小説《故鄉》裏,提到了兒時的一個夥伴,許多年過去了,他仍然對這個小夥伴記憶猶新,他是誰呢?

2.板書課題:少年閏土提示“閏”的寫法。

二、自學指導

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檢測自學情況

1.檢測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檢測方法:學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詞;板演內容由老師提問易錯、重點生字、新詞,或者讓學生提問自我認為的易錯生字詞;板演後,學生集體糾正,師適時點撥。如“畜”“竄”“縛”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體會、討論理解詞語的含義:祭祀、一望無際、無窮無盡

3.檢測課文閲讀情況:

(1)找一兩名優秀生進行閲讀課文,然後再隨機找兩名後進生進行閲讀,其他學生認真聽,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

(2)同桌互讀。

(3)再讀課文,理清敍述的順序。

四、整體感知,瞭解文章內容

1.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3)非常想看到閏土.

第二部分(4-7)我和閏土在以前玩.

第三部分(8-16)閏土給我講許多稀奇的東西我很羨慕他的見多識廣。

第四部分(17)閏土要回去了,我們都不想分開,後來還彼此寄點東西,最後一直沒有來往。

2.文章主要寫了閏土的幾件事?

第一件事:雪地捕鳥

第二件事:看瓜刺楂

第三件事:海邊拾貝

第四件事:看跳魚兒

3.教學第一自然段:

(1)出示課本第一幅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幅畫面。學生描述。

(2)輕聲讀課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學們剛才的描述有什麼不同?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反饋交流,體味提升。

指名讀第一句。同桌互讀,並且把認為讀得好的同桌推薦給大家。再請這些同學齊讀,學生評價,學習讀。教師點播:在閏土奔跑在一望無際的海邊,穿梭在碧綠的瓜地中時,我在哪裏?試想,每每回憶起這幅畫面時,我的心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朗讀第二句,刺猹──閏土不僅健康可愛,還非常勇敢,看插圖中的少年分明是一個小英雄。不同形式的體味朗讀,鼓勵生生之間的評價與賞識。

深情地讀讀這段話,把這幅畫面,把這個小英雄深深刻在腦中。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腦中了?閉上眼睛,再把這個形象回味一下:“其間……”

指導背誦本段。

五、拓展延伸

1.抄寫本課生字、詞。(重點寫“蝟”、“畜”、“鵓”、“鴣”)

2.熟讀課文。

六、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再熟讀文章想想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感受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少年閏土》,瞭解少年閏土的故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指導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

2.同桌相互合作有感情熟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説説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2.學生自讀閏土的話,邊讀邊想象畫面。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是閏土的哪些話?

四、探究主題,昇華感情

1.學習“看瓜刺猹”

(1)作者跟閏土相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閏土卻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閏土,作者腦海中立即浮現處一幅畫,課文哪個自然段描述了這幅畫的內容,請同學們找出來讀一讀。

(2)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幅畫面的內容是閏土給我講的4件事中的哪一件?(看瓜刺猹)

(3)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到了看瓜刺猹的內容?(10-14)

(4)指名讀第10-13自然段,討論:從看瓜刺猹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聰明、勇敢)

(5)指名讀第14自然段,思考: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我”對閏土的羨慕和敬佩)

2.學習“雪地捕鳥”

(1)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記敍了雪地捕鳥的內容。(6-7)

(2)齊讀這兩個自然段,説説閏土是怎樣捕鳥的?

(3)討論:從雪地捕鳥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聰明、能幹、機智)

3.學習“夏日拾貝”和“潮汛觀魚”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夏日拾貝”和“潮汛觀魚”的段落。

(2)全班交流:從這兩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閏土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閏土知識豐富)

4.學習相識過程

過渡:這樣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的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作者是不是一開始就認識呢?(不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他們相識過程的段落。(2-4)

(1)齊讀第2-4自然段,指名説説“我”和閏土是怎樣相識的?

(2)找一找二人初次見面時閏土是怎樣的形象。

(3)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談談這些外貌描寫,體現了什麼?(閏土的憨厚、可愛

(4)指名讀,讀後,小組進行討論:“你覺得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出閏土是一個純樸、活潑、健康的孩子)

(5)我們這些信息是怎麼獲得的?學生認識到: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的。説明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6)讓學生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説一説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麼。(抓住人物特點)

(7)課件出示人物外貌描寫的優秀例子,稍作分析。

4.學習“離別”

過渡:閏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作者非常喜歡他,可惜好景不長,短暫的相聚之後就要離別,在離別之際,作者和閏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請同學們讀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説説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作者與閏土深厚的友誼和作者對閏土的懷念)

5.品讀體會

(1)課文講了閏土幾件事?你對哪一件事情最感興趣?

(2)在這四件事中,我們還能瞭解到閏土的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根據閲讀提示學習課文。

出示閲讀提示:自由閲讀課文,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貌、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讀幾遍,然後和老師同學交流討論。

(1)閏土是個捕鳥高手。

(2)閏土的機智勇敢。

(3)簡略學習“撿貝殼”、“看跳魚兒”部分:體會閏土的自由自在

6.研討表達,體會寫法

(1)通過本課的學習,大家有個共同的體會:閏土是個活潑可愛的少年。除了外貌,作者還從哪些方面去寫閏土的?請同學們畫出有關句子,自己讀一讀。

(2)引導學生體會是從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畫少年閏土的形象的。學生讀所畫句子。師相機指導朗讀。

7.重點理解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們”指誰?“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麼?為什麼“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五、教學小結:本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説《故鄉》。課文通過“我”對故鄉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六、拓展延伸

1.積累描寫人物外貌和動作的詞語。

2.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寫一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人。

4.好朋友總有離別的時候,可這一別就是三十年,文中説他們從此沒有見面,其實三十年他們又見面了,不過三十年後的閏土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的呢?建議大家去讀一讀魯迅的小説《故鄉》。

七、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

雪地捕鳥聰明能幹喜歡

海邊拾貝見多識廣佩服

看瓜刺猹機智勇敢羨慕

潮汛看魚見多識廣懷念

八、教學小結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11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窮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續編故事,展開想象。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

1.聽寫詞語。

搖籃 圍裙 烤鵝 凍僵 火焰 薄紗 櫥窗

灌進來 暖烘烘 聖誕樹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檢查預習

1.《窮人》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讀過他寫的什麼文章?讀過他寫的《跳水)

2.《窮人》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誰能用兩三句話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説一説?(請兩三個學生説説,大概意思正確就行。)

3.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1.開火車朗讀課文(按座位順序每人朗讀一段)。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2.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講漁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從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講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從第十二自然段到結束是第三段,講漁夫回來,聽説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讀課文

1.同座互相練習朗讀。

2.指名分段朗讀。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每個字寫兩遍,能組成詞的組成詞寫。

六、佈置作業

根據課後“思考·練習”第一、二題,進一步自學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語句閲讀理解課文第一~三段。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引導抓住重點語句閲讀理解

1.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窮人》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課文,還要抓住重點語句來閲讀思考。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畫出了哪些重點語句?還有哪些不懂的語句?請提出來。

2.學生提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語句,大家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二、指導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從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樣?(生活很艱難。)怎麼看出來的?

(學生讀講有關的語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艱難,課文中為什麼説“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温暖而舒適”呢?

(從兩個方面來體會:首先,“温暖而舒適”是對照屋外的寒風呼嘯來説的;第二,這個“温暖而舒適”是靠漁夫冒着生命危險和桑娜的勤勞能幹來維持的。)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段。

2.桑娜在把兩個孩子抱回家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她沒有怎麼想)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中看出來的。)

3.從“非這樣做不可”這幾個字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這樣做,必須這樣做。桑娜抱回兩個孩子的時候,想也沒想,只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充分表現了桑娜善良和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4.把兩個孩子抱回家以後,桑娜是怎麼想的?(她覺得沒法對丈夫説,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會揍她。)她為什麼這樣想?(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大重了,再增加兩個孩子,這不是鬧着玩的。桑娜這樣想,是為丈夫擔心。)

5.從“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桑娜想“揍我一頓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兩個孩子,肩己寧願捱揍。從這裏、我們叉一次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和樂於助人。)

四、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漁夫聽説西蒙死了是怎麼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趕快把他們抱來。)

3.從“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這個“熬”字,説明漁夫準備過更艱苦的生活。從“總能熬過去”可以看出,漁夫已經下了決心,不管有多麼大的困難,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這説明漁夫和桑娜一樣,很善良。樂於幫助別人。)

五、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練習要求:把整篇文章連起來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在練習本上,把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一寫。

2.學生按要求練習概括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漁夫和桑娜主動收養鄰居西蒙死後留下的兩個孩子這件事,讚揚了漁夫和桑娜勤勞、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3.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表達這個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寫了桑娜家生活的艱難,漁夫出海打魚冒着風險,再講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的舉動和她的心理活動,最後講漁夫決定撫養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這樣一層一層講下來,就使我們看到了這兩個窮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看到了他們勤勞、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六、佈置作業

1.想一想,漁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後會怎麼樣。

2.看看“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準備聽寫。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1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認識六個生字:皖、殲、郝、鈕、堡、鈞;

2、寫摘錄筆記,積累好詞: 豫皖蘇平原 圍殲戰 郝副營長

電鈕 地堡 千鈞一髮 憧憬 璀璨

3、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章脈絡和線索,知道倒敍、首尾呼應寫法,學習使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讀題質疑:

1、師:同學們,燈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們平常都在哪裏見過它呢?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燈光》。(齊讀課題。)

3、釋題質疑:當你讀着課題,你的眼前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

師小結: 是啊,每當晚霞帶走最後一抹陽光時,夜幕就悄然降臨了。每逢此時,人們有的在燈光下敍説親情;有的在燈光下愉快讀書;還有的則徜徉於五彩繽紛的霓虹燈下,盡情地享受着休閒時光……燈光是人們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麼,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師過渡:學貴有疑。同學們都很善於思考,能提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可是要想解決同學們的這些疑問,就要好好地讀課文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2、彙報交流:

(1)指名讀詞語: 豫皖蘇平原 圍殲戰 郝副營長

電鈕 地堡 千鈞一髮 憧憬 璀璨

(2)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線索。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介紹倒敍)

師:第1、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現在,中間寫的都是往事。先説現在再回到過去,這樣的敍述順序就叫倒敍。 這樣寫,文章條理清晰,還能吸引讀者去閲讀過去的事。

2、同學們,請你們讀讀課文開頭兩段和最後一段,看看作者在這兩部分都寫了什麼? (燈光)

3、首尾都寫燈光,這樣的寫法叫什麼? (首尾呼應)

4、課文除了首尾寫“燈光”外,還有哪些句子也與“燈光”有關?

這些句子中寫到了什麼光?

過渡:學到這兒,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如果説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顆珍珠,那麼串聯這些珍珠的線索是什麼呢?(燈光)

師總結:這條線索就是燈光,課文圍繞着燈光寫了“廣場上的燈光——火柴微弱的光——給孩子照明的電燈——燃燒書本的光——廣場上的燈光”。這電燈、這火柴光、燃燒書本的光,組成了一組激動人心的悲壯而光輝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個讀者的心,使全文始終像詩一樣熠熠生輝。

四、作業:

1、再讀課文,找出三個帶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

2、積累好詞,抄寫關於描寫燈光、火光的句子。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千鈞一髮”在課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點語句揣摩人物內心世界,體會郝副營長為了崇高的理想而勇於獻身的奉獻精神,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練習在理解人物時追問他是為了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燈光》這篇課文,誰來説説,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燈光》,讓我們循着燈光走近郝副營長,認識郝副營長。

二、深入課文,感受郝副營長的崇高品質

(一)出示自學提示: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8~11段,思考:

1、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他的願望實現沒有?

2、為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二)彙報交流:

●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 (能讓孩子們在燈光底下學習)

1、你是哪兒知道的?

2、什麼原因讓他有這種想法? 什麼樣的圖畫?

3、看完圖畫郝副營長説了什麼? 什麼“多好啊”?

4、從這一聲“多好啊”你體會到什麼? (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

5指導朗讀:你能讀出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嗎?

(師過渡:正是因為對書中孩子的羨慕,所以郝副營長才有了這個美好的願望,誰再來讀讀寫郝副營長願望的句子。)

6、説説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板書:美好憧憬)

7、指導朗讀。

●為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師過渡:郝副營長的願望實現了嗎?為了實現心中的願望,他是怎麼做的呢?)

PPT出示: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

1、説説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板書:英勇獻身)

2、師:“千鈞一髮”是什麼意思?

3、文中的“千鈞一髮”指的是什麼時刻?

4、為什麼説這是“千鈞一髮”的時刻?

PPT出示: 在突擊連與後續部隊失去聯繫的時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擊連的戰友就會(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們所精心部署的計劃就會(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這場戰役就會( )。

5、説説郝副營長這樣做意味着什麼?

(師過渡:這真是千鈞一髮的時刻啊!可是,郝副營長,您知道這樣做意味着什麼嗎?大家説這意味着什麼? 郝副營長知道嗎?)

6、探討郝副營長為什麼要這樣做。

(師過渡:明知道這樣做會暴露自己,明知道這樣做會被敵人打中,明知道這樣做會有生命危險,但郝副營長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此時此刻,他可能會怎麼想?)

PPT出示:為了( ),我必須這麼做!

7、指導朗讀。

(師過渡:多麼崇高的理想啊!這位年輕的戰友,這位偉大的戰士,他帶着美好的願望走了。他用壯烈地犧牲換來了圍殲戰的勝利,換來了孩子們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時此刻,面對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戰士,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您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敵人打中了。

8、大家將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課文中的原句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這樣改動有什麼不一樣?

(好像和郝副營長在面對面説話;更能表達對郝副營長的崇敬之情;表達的語氣更強烈一些……)

9、再次指導朗讀。

三、拓展昇華:

1、讀完此文,我和同學們一樣被郝副營長英勇的獻身精神深深感動了,此時此刻,你想對郝副營長説點什麼呢?趕快拿起筆寫一寫吧。

2、在泱泱歷史長河中,像郝副營長這樣為了崇高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不計其數。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也像郝副營長一樣值得我們崇敬,值得我們懷念呢?

3、探討課文為什麼以“燈光”為題?

(師過渡: 同學們,在下課鈴即將敲響之前,老師還想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課文為什麼要以“燈光”為題?)最後,讓我們再次帶着無限感激和懷念之情齊讀課題:燈光再深情一些:燈光孩子們,讓我們將這美好的燈光永遠留在心中吧!

四、課外拓展

1、好書推薦:課下可閲讀王願堅短篇小説《金色的魚鈎》或《三人行》。

2、寫寫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燈 光

美好憧憬 英勇獻身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13

教學重、難點:

第 一 課 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 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文中寫了幾個窮人?看着這個課題,你心裏想到些什麼?

課文為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敍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桑娜和漁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⑴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為幾段?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體悟“窮”

1. 質疑激趣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着找一找,課文哪些內容描寫了他們的窮?

2. 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指名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口頭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②讀第一個句子。

“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為桑娜在當時的情形下,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只知道自己應該也必須這樣做,才能挽救那兩個孩子。這是桑娜本能的行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②5個孩子已經夠他們受得了,為什麼還抱來兩個,你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讀懂“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第3到8自然段)

這層中,連續用了五個省略號,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斷斷續續和思考內容的變換,桑娜心理十分複雜與矛盾。有的省略號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如,第一個省略號“是他來啦?”省略了桑娜聽到門口有什麼響動,於是想到“是他來啦”。第二個省略號則省略了她往門口看了看這個動作,然後得出結論:“不。

現出桑娜此時矛盾的心理。

②體會句中省略號的用法。

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為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

⑵找找:對話中幾次寫到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為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

⑷教師過渡:剛才,我們在體會桑娜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

②議議:漁夫的臉為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麼?

(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總要有人撫養。

④理解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b.討論:這裏為什麼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詞呢?

(體會:“熬”是極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願自己多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

⑹“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

課文的結尾耐人尋味。“‘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帳子。”此時,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釋重負,外表平靜而內心激動。

三、課堂小結

3.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四、作業設計

4. 體悟那四處流溢的“富有”

5. 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找找哪些內容體現了他們精神上的“富有”?

7. 交流。

小結:讀了這些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的內心理世界。(多麼勤勞、多麼善良)我們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所感動。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

四、抄寫生字詞

板書:

窮人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藝術特色。

2.學習課文,瞭解京劇更多的奧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奧祕及藝術特色。體會課文表達的條理性。

2.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作者簡介

在課前,大家已經蒐集了一些關於京劇的資料,你瞭解到了哪些?你認為京劇有哪些藝術和奧祕?談談你的認識和體會。(學生暢談,教師指導。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

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並反覆認讀:

馳騁 尷尬 徹底 虛擬 鞝鞋底 僕人 凸顯 戛然而止

2.小組交流,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教師抽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自主閲讀《京劇趣談》這篇課文。閲讀結束後,請簡要説一説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京劇哪些方面的藝術。(指名答)

2.師:“馬鞭”和“亮相”在京劇藝術中有何妙用?請結合課文列舉相關語句自由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可以高揚,可以;可以,可以。

(2)俗話説,古詩也説。

四、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介紹馬鞭的內容。

(1)師:中國古人時常要騎馬,可騎馬在舞台上沒辦法表現,原因是什麼? 京劇表演中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學生自由舉手説一説)

(2)為什麼説馬鞭可以漂亮地解決騎馬在舞台上沒辦法表現的問題?請結合課文舉例説明。(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3)作者介紹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為什麼還要介紹京劇中一些虛擬的道具呢?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與本課的第一個小標題——馬鞭,是否衝突?(指名説)

明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京劇的表演藝術,與馬鞭這種實在的道具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因而與小標題不衝突。

2.自由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介紹亮相的內容。

(1)靜態亮相是如何體現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請結合具體事例説一説。(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明確:課文第4自然段便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印證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同時作者通過俗語和古詩,進一步論證靜態亮相的妙處。

(2)京劇中動態亮相有何高妙之處,作者是怎樣論述的?(指名説)

明確:課文第6自然段便是具體論述動態亮相的高妙之處的,作者通過動態亮相的具體表現,引出雜技表演的藝術,以此印證動態亮相不愧是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五、寫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學生交流)

歸納:(1)語言通俗幽默,親切自然;(2)舞台場景描寫生動傳神;(3)運用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使文章更有説服力。

六、拓展延伸

蒐集有關京劇表演藝術的資料,或觀看一些京劇戲曲視頻,瞭解更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和奧祕。同學之間進一步交流。

【教學板書】

23京劇趣談

馬鞭亮相

馬鞭的功用 靜態 亮相——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虛擬的馬鞭 動態 亮相——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

裝飾的美 實在的道具 虛擬的道具

【教學反思】

京劇的藝術特色有很多,作者通過對馬鞭和亮相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京劇的一些藝術特色。在“馬鞭”一節中,馬鞭在京劇表演藝術中到底有哪些功用?解決了哪些問題?實在的道具和虛擬的道具起着什麼作用?這些是我們探究的主要問題。在“亮相”一節中,作者通過京劇表演上的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在京劇藝術上的高妙之處。舉例典型,論證有力,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不足之處在於,文本是“趣談”,而我的“趣教”體現得不夠明顯。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2.能夠聯繫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交流預習

1.出示魯迅的三句名言。

【課件2】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學們,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幾句名言。(生齊讀)

你知道這是誰的名言嗎?(生答,出示【課件3】魯迅圖片)

你對魯迅有哪些瞭解?(生交流)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魯迅的文章,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齊讀

釋題:課題中的“我”是誰?(周曄,也就是魯迅先生的侄女)

3.交流預習:就在魯迅先生逝世九週年的時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兒周曄為了紀念伯父,回憶了與他生前相處印象最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嗎?(生答;師板書:談《水滸傳》 説“碰壁” 救助車伕 關心女傭)

二、品讀重點,感悟品質

(一)過渡:在1936年10月19日,當時周曄還很小,可是她最敬愛的伯父魯迅先生從此離開了她,在她的記憶中,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呢?

1.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然後反覆讀一讀,想想從中能感受到什麼?

2.交流: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為什麼?

(1)出示:【課件4】“數不清的輓聯掛滿了牆壁……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我們都來讀讀這兩句話,你還能從中感受到什麼?魯迅先生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板書:得到人們愛戴),這些句子是否也打動了你,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場面,體會人們當時的心情。

(2)出示:【課件5】“我呆呆的望着……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侄女周曄失去伯父是那樣的傷心,這是一種多麼不捨得痛啊!自己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3)讀到這裏,你有什麼要問的嗎?

過渡:那就讓我們一起聽聽周曄為我們講述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吧!

(二)學習第一件事

1.我們先來讀一讀第一件事,邊讀邊想,“我”當時是怎樣讀《水滸傳》的?伯父的話又讓“我”懂得了什麼?

2.對於周曄讀書情況,我們可以用文中的兩個詞語來概括。(生答並出示: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誰能用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3.方法小結:剛才理解這兩個詞語,我們可沒有請字典朋友來幫忙,只是藉助了文中的句子,這就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4.伯父的話又讓“我”懂得了什麼?(生答。師小結: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5.那天臨走的時候,伯父又送我兩本書: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約翰》,這是他翻譯的兩本外國童話。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生都在關愛着青少年兒童的成長。

(三)學習第二件事

1.我們再來看看“談碰壁”這件事,讀一讀,想一想魯迅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2.我們分角色讀一讀吧!(生讀)

從這件事中,你感覺魯迅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哪裏感受到的?

(1)交流理解【課件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2)師簡介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社會非常黑暗,人們根本沒有言論自由,而魯迅為了喚起民眾覺悟,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不顧一切地寫了一篇篇猶如匕首的雜文,引起反動派的極度恐慌。他們千方百計地查禁魯迅的作品,並且對他本人進行殘酷的迫害。

面對這種.種壓迫,魯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説:(指大屏,生齊讀“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此時,你又看到了怎樣的魯迅?

(3)小結:魯迅那幽默語言的背後卻藴含着無窮的智慧,更包含着對廣大勞動人民的關愛。

3.小結學習方法:

同學們,剛才我們回憶這兩件事時,抓住了人物的語言、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讓我們體會到魯迅是一個關愛青少年、愛憎分明的人。

4.學習第三件事

(1)接下來我們學習一件你們也都很喜歡的事情 ——“燃放煙花”。大聲朗讀這一部分,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魯迅先生還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板書:燃放煙花)

(2)課文中哪幾句話可以體現出“我們”膽子很小,伯父和爸爸分別是怎樣燃放煙花爆竹的?

(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那麼慈祥,那麼愉快,眉毛,眼睛,還有額上一條條的皺紋,都現出他心底的歡笑來。”這句話主要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討論)

教師指導:這一段話主要是對伯父得到表情描寫。“慈祥”“愉快”“歡笑”這些都是魯迅先生髮自內心的真實感情的流露,和孩子們在一起,魯迅先生是感到非常開心的;為孩子們做一點點事情,魯迅先生是非常樂意的。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孩子們的喜愛之情。

(四)學習四、五件事

1、下面我們來看最後兩件事,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語句能讓我們感受到魯迅先生“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畫出相關語句,可以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交流:【課件7】

(1)“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紮好繃帶。

同學們看課本上的插圖,邊看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師創設情景:就在一個北風怒號、天色昏暗的黃昏,一位飽經風霜、赤腳拉車的車伕腳受傷了……讓學生接讀上面出示的句子)

同學們都來讀讀這句話,看着魯迅這一系列動作,此時你最想説什麼?魯迅當時是怎樣的情感去就住車伕的?

(2)過渡:伯父的一舉一動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曄心裏。(出示【課件8】“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最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①反覆讀讀這段話,想一想原本談笑風生的伯父,現在為什麼變得嚴肅起來?透過這嚴肅的表情,他心裏可能在想什麼?(生答)

②是啊,他只有深深地歎了一口氣,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③誰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讀出來?(指名讀)讓我們帶着對反動派的恨,對社會黑暗的無奈,對勞苦大眾的同情齊讀這一段。

三、回扣全文,昇華情感

1.現在你知道魯迅為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了嗎?(生答)

2.(配傷感的音樂)就是這樣一位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魯迅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直到逝世前三天,他還在為曹靖華的譯作寫序;逝世前兩天,他還在寫作。可是現在我們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關愛了……就是這樣一個人,怎能不讓我們愛戴?就是這樣一個人,怎能叫我們忘懷?

四、昇華情感,課外拓展

1.魯迅先生對敵人恨之入骨,對人民大眾卻有着深厚而無私的愛。他就是這樣一位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人,讓我們永遠記住他!

2.課下上網搜一搜魯迅先生寫的的文章或者與魯迅先生有關的文章認真讀一讀,真正走近這位偉人,聆聽它的聲音吧!

板書設計: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16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原的美麗風光和人土風情的畫片,請學生談談觀後的感受。(放課件,聽歌曲)

聽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着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麼想法?

2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讓我們隨着作家一起走進草原,齊讀課題。

二、質疑問難,瞭解學情。

過渡:在預習課文中,大家知道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

1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也可以把預習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2教師隨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件展示)

三、自學課文,合作探究。

1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注意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的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教師相機指導。

過渡:在自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特別認真,尤其是同學們能抓住重點的詞句,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課前查找的資料,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後,待會彙報你們自學的的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於組織教學。

四、激勵評價,賞讀涵詠。

過渡:剛才老師參與了同學們小組的活動,每個同學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同學還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請同學代表你們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談談你們的體會和理解認識。

(一)指名研讀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學,彙報學習的情況。

1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説説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麼樣子的?並且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書上的詞語或者自己概括詞語加以總結,請同學把這些詞板書在黑板上。〔你體會的很好,能否用書上的重點的詞語加以總結,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參與板書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學生板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錯別字。〕

2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展示課件),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放課件)

3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課文。

過渡:這麼迷人的景色,這麼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板書:景色美〕

4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出示課件)

(二)研讀老舍先生在訪問中被熱情招待的部分。

過渡:同學們通過邊讀邊談體會的方法,我們感受到草原的美,讓我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在訪問的過程中又什麼的感受呢?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然後看錄像,學生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出示課件,板書概括的詞語)

教師小結: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隨後他們來到了蒙古包外。

(2)學生齊讀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生什麼樣的事,(學生看錄像),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為什麼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詞語)

五、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1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麼話要説?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能不能對主人發出訪問我們家鄉的邀請?(教師板書:人熱情)

2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麼捨得分別?作者感歎:“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六、課內外結合。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準備在班上交流展評。

六年級上冊語文《江南春》教案 篇17

文本分析:

本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熟悉的事物在夏天裏是如何生長的,從而讓我們感悟到青少年時期的重要性,啟迪我們要珍惜美好時光,健康地、有力量地成長。本文的語言質樸,讀來親切有趣,對學生來説理解難度不大。文中列舉了許多夏天裏成長的事物,這些都是圍繞着中心句“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展開的。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思考,體會作者的行文特點。同時,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親近文本,走近文本,親自感受夏天裏萬物都在生長,進而感悟人也要珍惜時間,積極爭取知識、能力、經驗的增長。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重點理解“苞蕾、豐滿、諺語、儘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確文章的中心意思,體會文章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好處。

3.體會本文的表達特點,明白文章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時間,也要用力成長的道理。

教學重點:

圍繞中心句,從動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長三方面來感受中心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的表達特點,明白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棚、蔓、苞”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苞蕾、苔蘚、甘蔗、軟綿綿”等詞語。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確文章的中心意思。

3.理清課文脈絡,大致瞭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的。

教學難點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思考文章是怎麼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播放音樂《四季歌》(林夕填詞,黃耀明演唱),引發學生暢談四季感受。

導語: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美,因為四季輪迴,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不同面貌。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能説説原因嗎?(學生暢談)

(播放音樂,課件出示歌詞。)

紅日微風吹幼苗/雲內歸鳥知春曉/哪個愛做夢/一覺醒來/牀畔蝴蝶飛走了

船在橋底輕快搖/橋上風雨知多少/半唱半和/一首歌謠/湖上荷花初開了

四季似歌有冷暖/來又復去爭分秒/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

橋下流水趕退潮/黃葉風裏輕輕跳/快快抱月睡/星星閃耀/凝望誰家偷偷笑

何地神仙把扇搖/留下霜雪知多少/螞蟻有洞穴/家有一個門/門外狂風呼呼叫

四季似歌有冷暖/來又復去爭分秒/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

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

過渡:剛才大家説了自己最喜歡的季節,老師發現有許多同學喜歡夏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有關的課文——《夏天裏的成長》。(板書課題)大家剛才提到了夏天可以穿漂亮裙子,可以吃西瓜,可以吃冰激凌,還有長長的暑假,有同學提到成長了嗎?夏天裏有哪些成長呢?我們趕緊進入本課的學習吧!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閲讀要求。

讀準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先圈起來,再把詞語放進句子中多讀幾次。遇到讀不懂的句子先畫出來,再和同學議一議。

2.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正音,小組內交流詞語的意思,教師巡視中予以指導。

豆棚 綠蔓 苞蕾 苔蘚 草坪 甘蔗 瀑布

縫隙 諺語 割谷 活生生 軟綿綿

◆需注意的字音:

“蕾”是三聲,不要讀成二聲;“蘚”是三聲,不要讀成一聲;“縫”和“蔓”是多音字,要讀準音。

◆識字方法:

根據形旁歸類識字:“苞、蕾、苔、蘚、蔗”都是草字頭,與植物有關。

◆ABB式結構的詞語:

“活生生”和“軟綿綿”都是ABB式結構的詞語。其他ABB式結構的詞語還有亮晶晶、綠油油、黃澄澄、白花花、黑乎乎等。

3.小組合作,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相互檢測生字、生詞的認讀情況,努力將句子讀得正確、流利。

預設:這篇課文篇幅較短,但涉及的描寫對象非常多,比較適合學生反覆朗讀,進而熟知課文內容並讀中有悟。多讀幾遍,學生對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意思都能很好地理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學習提示。默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誰在夏天裏成長嗎?

(2)圍繞這一中心句,作者寫了哪些事物?請在文中標示出來。

(3)讀文章的時候,一邊讀一邊畫,把那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

2.交流問題一和問題二。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全文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方法拓展:尋找文章中心句的方法。

明確:中心句是指文章中處於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導作用,是文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也是概括段意的一種方法,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圍繞中心句寫的。我們在閲讀時找準了中心句,也就是把握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話的主要內容。那麼,如何找中心句呢?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從題目去找。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題目就是中心句。如《手術枱就是陣地》這一題目實際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②從總起句去找。文章開頭的總起句一般揭示了全文內容。③從結尾去找。有些文章的結尾往往總結全文,點明中心。④從反覆句中去找。有的文章為了突出某種意思並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將某句話在文中反覆出現,這句反覆出現的話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句。⑤從議論句中去找。文中議論處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議論句中的關鍵句就是中心句。⑥從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中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這個句子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明確作者寫了哪些事物。課件出示表格示例,學生繪製完整表格,並填寫。

(3)學生填完表格後,引導學生觀察所填內容,分類概括。

過渡:同學們都已經填完表格了。我們發現作者在文中寫了許多事物的成長,但是要想寫出“萬物”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現在請大家仔細看一看,如果要把大家填的這麼多事物分個類,那麼可以分成幾大類呢?

明確: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人。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過渡:火熱的夏天裏,萬物充滿生機。儘管有時熾熱的太陽會把大地烘烤得蔫頭耷腦的,但夏天的雨也很熱烈,一場大雨就能把暑熱沖刷得乾乾淨淨。夏天就是這樣一個豐富多彩、充滿激情的季節,在這樣的季節裏萬物迅速生長着,唯恐辜負了這個好時節。那從萬物的成長中我們又能學到些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去仔細品讀,好好感知。

小結:今天這堂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生字新詞,明白瞭如何尋找文章的中心句,然後圍繞着中心思想去讀文章、找細節,感受到了夏天無處不在的生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又彷彿回到了夏天。今天的課堂氣氛很好,真有點夏天熱烈的感覺呢!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是怎麼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2.學習本文運用淺顯而生動的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

3.理解文中的諺語,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從文中明白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閲讀,理解為什麼説“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

2.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從中受到啟迪。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回憶舊知,進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反覆閲讀了課文,在閲讀時,老師要求大家圈畫出不太理解的地方。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讀懂課文,讀透課文。首先我們要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內容,有哪位同學能説説這篇課文是圍繞着什麼中心意思來寫的?(生答)圍繞着這個中心意思,作者寫了許多迅速生長的事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研讀課文,感受“成長”

1.感受植物、動物的迅速“成長”。

(1)學生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2)教師出示課文中提到的各種植物的圖片,讓學生認一認植物。

課件出示以下圖片:豆棚瓜架上的綠蔓;竹子、高粱;苞蕾、鮮花、果實;苔蘚;草坪菜畦。

預設: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説,文中提到的一些植物很平常,但是城裏的孩子不一定見過。儘管文本很簡單,但有些學生不一定有直觀的感受,因為他們缺乏這些方面的常識。所以教師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認一認是很有必要的。

(3)思考與交流:這些生物在夏天裏的成長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文中哪句話能説明這個特點?就此進行交流。

①學生交流後明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話,這句話概括了萬物在夏天裏的成長的共同特點:“生物從小到大,本來是天天長的,不過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②這句話中,你覺得哪幾個詞用得好?寫出了夏天裏成長的什麼特點?

(“飛快”“跳躍”“活生生”,這些描寫很有畫面感和動態感。其實,生物的成長在你觀察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彷彿沒有什麼變化,但放到整個夏季的、延續的過程中來看時,就是飛快的了。)

③指導朗讀:“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讀出節奏感,語速稍快。

(4)引導學生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夏天裏動植物成長迅速的特點。

①學生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幾天;個把月。)

②“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鮮花,明天就變成了小果實。”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對這句話有疑問嗎?

預設: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不能侷限於字面意思。“昨天”“今天”“明天”三個詞語連用,讓我們進一步體會了夏天裏動植物生長迅速的特點。可能確實有些植物從開花到結果就是如此迅速,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植物不會生長得這麼快,這裏有種虛指的意味,是為了強調生長之快。學生讀到此句時就自己的閲歷提出質疑是非常正常的,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昨天……今天……明天……”造個句,大多數學生通過造句能夠體會到很多時候“昨天……今天……明天……”並不是實指。

(5)合作朗讀。

①師生共讀。教師讀第一句中心句,後面描述不同生物生長的句子由不同的學生來讀,要讀出生長迅速的感覺。

②分組朗讀。每組朗讀一句話,看哪一組讀得最好。

2.感受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成長”。

過渡:在夏天裏,綠蔓、竹子、高粱、鮮花、苔蘚、草坪、菜畦、小貓、小狗、小雞、小鴨都在成長。那麼還有誰在夏天裏成長呢?誰願意把第3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1)一名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其他學生仔細聽,做標記。

(2)教師板書“因為……所以……”,引導學生用此句式描述該段中五種事物成長的特點。

(3)小組交流、彙報;質疑探討。

?因為草長,樹木長,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變豐滿。

?因為稻秧長,甘蔗長,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

?因為水長,瀑布長,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變寬變深。

?因為鐵路的鐵軌也長,所以接茬地方的縫兒幾乎填滿了。

?因為柏油路長,所以路面高起來。

質疑:為什麼沒有生命的鐵軌和馬路也會長呢?

明確:這涉及物理知識,如果學生不理解,教師可做簡單的講解。夏天温度高,鐵軌受熱會膨脹,所以會把縫隙填滿;柏油馬路是由黑色的瀝青鋪成的,瀝青吸熱能力強,如果瀝青層比較厚,到夏天瀝青馬路表面的温度會高出氣温十幾度,路面就會發軟,看上去路面好像變高了。

(4)指導學生理解俗語“不熱不長,不熱不大”。

預設:教師出示另一句民間諺語“該冷不冷,五穀不豐;該熱不熱,五穀不結”。農家人在年復一年的播種、收穫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而這些經驗常以樸實易記的俗語記載下來。“不熱不長,不熱不大”也是如此,夏天到了,温度升高,莊稼就長得很快;如果氣温不夠,節氣不到,莊稼就成熟得較慢。

(5)指名朗讀本段。

朗讀指導:火熱的夏季到處是一片熱鬧的景象,朗讀時語調要歡快,讀出萬物飛快變化的感覺。

3.體悟人也在“成長”,要用力地成長。

過渡:同學們,有生命的植物、動物和不具生命的山水、鐵軌甚至馬路在夏天裏都在長大,説明了夏天的確是萬物迅速成長的時期,那麼人也是一樣的,也是在一天天地長大。人在夏天裏的成長有什麼特點呢?請大家讀一讀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學生結對或分組討論。

A.學生們在夏天裏是怎樣成長的?

(學生們的身體、年齡都在成長。不管升級或跳班,無論快慢,總是要長。國小生有的成了中學生,中學生有的成了大學生。)

B.讀讀文中的兩句諺語,作者引用它們是為了説明什麼?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收成的希望。”)

預設:學生缺乏農作物方面的知識,教師可簡單地向學生解釋兩句諺語中藴含的農作物生長的知識。“六月六,看谷秀。”這裏的六月六指的是農曆六月初六,正值炎夏。“看谷秀”就是看着莊稼抽穗。所謂“谷”,和現在的説法“穀物”之“谷”的含義一樣,不單純是指稻穀。這句民諺的意思是莊稼長勢如何,能否獲得豐收,在這一天就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即為“出暑”,處暑節氣意味着夏天結束,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此時黃河以北地區氣温下降。這句農諺是説到了處暑節氣,地裏的莊稼還出不了穗頭的話,就不行了,就熟不了啦,不如做飼料割掉喂牛。

C.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地長。

質疑:①這裏的“熱天”僅僅指的是夏天嗎?

②這裏的“長”只是指身體的長、在學校年級的變化嗎?

明確:“熱天”不僅僅指季節,而是指利於學習知識、利於成長的時間和環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時期。如果説夏天是植物、動物迅速生長的時間段,那麼青少年時期就相當於人生中的夏季,這個時候是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長”不僅僅指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還指知識的積累、思想的成熟,比如對時間的珍惜,懂得堅持對於成長的意義等,更側重於人的精神上的成長。所以,課文最後一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時期珍惜時間,積極獲取知識、能力,不能錯過獲得知識儲備的最佳時期,否則可能成為一事無成的人。

(2)學生自由發言,談一談對“成長”二字的理解,説一説從這一自然段中得到的啟迪。

(3)齊讀第4自然段,再一次體會人也要努力成長的道理。

小結: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裏有力量地生長着,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自己人生當中的夏天裏同樣有力量地生長,等到了秋天才會有好的收成!

三、體會寫法,拓展延伸

1.體會文章的主要寫法。

(1)學生結合課後習題,想想本文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再和同學交流。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全文圍繞着這句話描述了植物、動物、非生物和人在夏天裏的成長,脈絡非常清晰。作者選取的事物非常有代表性,寫出了它們成長的特點。)

(2)學生結合自己多次的朗讀體驗,説説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文中的語言都是我們熟悉的語言,淺顯易懂,這種表達雖然沒有華麗的詞彙,卻用得恰到好處,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樸實。)

2.快樂小練筆。

(1)夏天,你周圍的事物還有哪些也在生長?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創作。

示例:夏天,蘋果樹也在快速地生長着,幾日不見,豌豆大的小蘋果就長得像拳頭了;鳥窩裏嫩黃的小鳥撲騰撲騰翅膀,一夜之間便可以飛出鳥窩去覓食了!

(2)想一想夏天裏的事物,寫一首《在夏天裏成長》的小詩。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積累關於農作物生長的農諺,瞭解相關知識。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