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精選21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精選21篇)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語。

2.熟讀並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瞭解古今詞義的差別,掌握基本的解詞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培養閲讀和翻譯能力。

2.體會文言語體簡潔、典雅的特點。

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容,品味作者在敍寫中表現出的童年生活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思維。

德育目標:學會觀察、體味人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誦讀,體會文言語體簡潔、典雅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並分析是怎樣得來的。

●教學方法

1.讀議結合法。本為較為淺顯,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從劃分停頓入手指導學生誦讀,正確劃分朗讀停頓,以理清句意層次,層次清則句意易明。在反覆誦讀中疏通文理,體會童稚時的偶趣之情,揣摩文章的妙處。然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説説課文中哪些描寫富於童趣,自己最喜歡哪些句子。

2.譯述法。文章以生動的筆觸,記述了兒時“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滿童真童趣。指導學生疏通文字,領會課文大意,然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評點。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誦讀感知課文,梳理、積累語言材料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背景音樂:歌曲《童年》)

同學們,正如歌中所唱的,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陽光般燦爛。那時,一切都是那麼輕鬆愉快,童真童趣,童言無忌,憶起時總是醇香醉人,有誰來講講記憶中象“過家家”“鬥蛐蛐”這樣的樂事,讓我們大家共享你的稚真?(學生講述)清代文學家沈復也有過快樂的童年,《閒情記趣》中就記敍了他兒時一些趣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品味這清新率真的文字。(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贊其為“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今天我們要學的沈復的《童趣》就是一篇用簡約生動的白描語言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多媒體顯示:)

1.沈復(1763~?)字三白,號梅逸。清代乾隆年間人,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芸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後,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2.《浮生六記》,清代小説。系沈復在嘉慶年間所寫的一部回憶錄。“浮生”取一生浮蕩不定之義,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園序》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慨歎。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全書“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清王韜)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主要有兩大內容:(1)參與社會生活的艱辛,家庭生活,尤其是與妻子愛情生活的苦與樂。(2)記敍了遊賞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種.種藝術生活的樂趣。俞平伯稱讚此書:“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猶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開的圖畫,卻彷彿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

三、譯讀梳理、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標註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

結合註釋和字詞典,掌握字音。

投影:

正音:童稚(zhì) 鶴唳(lì) 怡然稱快(yí) 土礫(lì)

丘壑(hè) 癩蝦蟆(há má) 藐小(miǎo) 項為之強(wèi) (jiānɡ)

2.教師作朗讀指導,劃分朗讀停頓,分清句讀。

提示: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和現代漢語同源異流,簡潔、典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指反覆誦讀,文意會愈加清晰,學習文言文更是如此。朗讀時要特別注意停頓、語氣、語調等。

朗讀時常在句子前後和中間作或長或短的停頓,一方面出於換氣的需要或使層次分明,另一方面為了充分表情達意。

文言文同樣有陳述、疑問、祈使、感歎等語氣。如疑問語氣要讀出升調,感歎語氣讀降調。

本文應以一個老人回憶往事的那種恬淡、悠然,但又飽含愉悦的情感來讀。首段中前三個分句是作者對遠逝往事的遐思,宜緩緩來讀,聲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説那時的行為和收穫,可以略快,聲音略高,並注意正確停頓,以表達對結構的理解:“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以下三段,分用三個四字詞於段末小結,語氣要輕鬆些。朗讀“……則……果然……”和“……作……果如……”兩個判斷句時,語調略微歡快。

投影:(1)能/張目對日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3)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4)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5)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

(例句中,“/”表示明顯的停頓,“‖”表較短的停頓,“ ”表示極短的停頓)

3.教師範讀,學生體會朗讀的情感和語調。

4.學生再讀,邊讀邊體味,並結合註釋,疏通文句。

投影:

(1)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自己)

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白的,沒有染色的)(慢慢地)

鞭數十,驅之別院(用鞭子打)

以蟲蚊為獸(把……當作……)

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興正濃(興趣)

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以叢草為林(樹林)

方出神(正)

驅之別院(趕、驅逐)

則或千或百(有時)

(2)指出加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①必細察其紋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觀之(代夏蚊)

③使之衝煙而飛鳴(代蚊子)

④蹲其身(代自己)

⑤觀之,興正濃(代二蟲)

⑥驅之別院(代蝦蟆)

(3)聯繫語境,揣摩、翻譯難句: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②蹲其身,使與台齊。(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③神遊其中,怡然自得(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滿足)

④見二蟲鬥草間(看見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⑤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看清極細微的事物)

5.學生聽讀朗讀課文,識記文章的精彩情節,分小組創造性地譯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點評。

(1)假如這些事是你親身經歷,你在譯述時需加進你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童年沈復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夥伴”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3)假如你是沈復的師長(父母親、老師),請以“兒子(學生)的傻事”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四、理讀積累,品析意趣

1.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有趣的地方,並説明“趣”在哪裏。

學生討論、交流,指名發言。教師歸納一些代表性的發言: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有趣,趣在仔細觀察,充滿稚趣,也充滿樂趣。

“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有趣,趣在想像豐富,稚態可掬。

“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間,趣在憨態,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2.學生邊讀邊梳理、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1)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2)找出文中義同字不同的字。

(3)找出文中字同義不同的字。

(4)找出文中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找出文中的成語並解釋。

(7)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學生分類尋找、整理,整理內容大致如下。

(1)音同形不同的字:礫-唳   鶴-壑  向-項

(2)義同字不同的字:察-觀-視-見   唳-鳴  素-白

(3)字同義不同的字:觀:昂首觀之(看) 作青雲白鶴觀(景象、景觀)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神遊其中(感受、想像)

時:餘憶童稚時(時候)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以:徐噴以煙(用) 以叢草為林(當作)

為:項為之強(因為) 以叢草為林(把)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之:故時有物外之趣(的) 項為之強(代指“昂首視之”)

(4)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藐小之物-龐然大物 凹-凸

(5)成語:明察秋毫:比喻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很清楚。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夏蚊成雷:夏夜裏蚊羣嗡嗡的叫聲像悶雷。

(6)通假字: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

(7)省略句:“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

“使與台齊”應是“餘使目與台齊”

3.熟讀文章,嘗試背誦。

五、課堂小結

《童趣》是作者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辭簡約,韻味雋永。恰如俞平伯先生評論《浮生六記》説:“無酸語,贅語,道學語。”“奇文共欣賞”這類小品文猶如香茗、佳釀,是宜悠然中讀美文,品人生的。

六、佈置作業

沈復觀昆蟲而寫成此文,你在童年時也有這樣回想起來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嗎?請參照本文,從記憶的倉庫中採擷一兩朵童年生活的亮麗花瓣,寫一個表現童心童趣的片斷。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④理解文章敍事順序,瞭解各層大意。

教學重點

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這是學生進入中學來,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前讓學生反覆朗讀,並能正確地讀出停頓,那麼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使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領會課文大意。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麼辦?建築師們就帶着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説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敍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藐(miao),項為之強(jiang),鶴唳(li),怡(yi)然,凹凸(aotu),為壑(he),癩(lai)蝦蟆

要掌握文言文的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繫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設小台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閲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⑩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台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背誦

教學設計

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鋭、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穫。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敍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討論]

問題l: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麼?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説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鋭,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説説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

]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點評

《童趣》説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的草、蟲蚊、土礫、癩蛤蟆……幻象迭出,寫出了一種物外之趣,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言文。由於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文不同,因而,幫助學生越過這一“語言習慣”障礙,克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心理,奠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本教案設以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的語音停頓,在朗讀中提高語感能力,用以消除“語言習慣”障礙;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律,使學生消除畏懼心理;通過字詞的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這些做法都是易於操作、實用有效的。

教師授之以法,讓學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決問題,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上充滿了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反覆朗讀,基本成誦,就保障了45分鐘的實效性。

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是合理的。教學流程呈“整體感知”、“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的板塊狀結構。三個板塊環環相扣,符合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要求。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想:把誦讀作為教學重點,默讀以疏通其文,朗讀以領悟其妙。本文內容比較淺顯,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引導。要求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流暢地複述課文內容,從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課時: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句讀。合作研討第1―2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字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二、學法指導

1、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2、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3、傳統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反覆默讀的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感悟課文內容,然後進一步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簡介

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趣事》。作者沈復,字三白,長洲人,清代文學家。

四、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句讀。

1、教師範讀。請同學注意讀音和句讀。

試着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雲白鶴/觀。

(6)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台齊。

(8)見/二蟲鬥草間。

2、學生自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以下內容應出示投影

童稚(zhì)藐(miǎo)小項為之強(jiāng)鶴唳(lì)雲端怡(yí)然稱快

凹(āo)凸(tū)土礫(lì)壑(hè)龐(páng)然大物蝦(há)蟆(ma)

3、反覆朗讀課文,熟悉課文。

方式:齊讀、小組讀、男女生讀。

五、合作研討第1―2段。

1、小組合作研討第1--2段。

要求:直譯,字句落實。

小組討論後,交流。略

2、詞語積累:

餘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藐小之其故時物外

成私擬於之則或項強素帳徐以作觀如唳為怡然

3、再讀課文1―2段,熟讀成誦。

六、佈置作業:1、背誦1―2段

2、注音10個,每個5遍。

第2課時:熟讀課文,合作研討第3―4段,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這一精神體驗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檢查背誦1―2段。

2、抽查詞語掌握情況:

(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2)故時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私,暗自、暗暗地。於,在。)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徐,慢慢地。)

(6)果如鶴唳雲端。(唳,鳥鳴。)

(7)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8)徐噴以煙。(以,用。)

3、翻譯句子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心裏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2)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賞識和激勵性評價。

二、合作研討第3―4段

1、齊背1―2段,試背3―4段。

2、小組合作研討第3--4段。

要求:直譯,字句落實。

小組討論後,交流。略

3、詞語積累:

其為怡然自得

鬥草間興蓋方盡鞭驅

4、“之”的用法: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之,指蚊子。)

(3)使之衝煙而飛鳴。(之,蚊子。)

(4)驅之別院。(之,它。指癩蛤蟆。)

5、反覆讀3―4段,背誦。

三、合作、探究、質疑:

1、背誦全文,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

背誦後,引導同學回答,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2、小組合作研討:

課文中所説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明確:

“物外之趣”:(1)把“夏蚊成雷”比作“羣鶴舞於空中”。

(2)把草叢、蟲蚊、土礫比作森林、野獸、丘壑。

(3)觀“二蟲鬥草間”,懲治癩蛤蜞。

教師點撥:“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這種“物外之趣”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投影顯示:

自然景物

思維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羣鶴舞空

怡然稱快

草叢、蟲

蚊、土礫

聯想和想像

森林、野

獸、丘壑

怡然自得

癩始蟆

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

大快人心

(鞭打、驅趕)

同學自己暢談啟發。

教師小結: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3、多角度思考: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始蟆處死?

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處置有度;不忍心。

四、體驗反思

1、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説,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2、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五、練習鞏固:

試解釋下列詞。

1、凸者為丘,凹者為壑。,(丘,山丘。壑,山溝。)

2、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鞭,用鞭子抽打。)

3、蹲其身,使與台齊。(其,自己。)

4、以草為林。(以,把。)

5、神遊其中。(其中,這裏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6、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被。)

翻譯句子

1、蹲其身,使與台齊。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齊平。)

2、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這種境界中親歷遊覽。)

3、見二蟲鬥草間。

([我]看到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4、捉始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捉住癩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

六、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文。

2、“體驗反思2”寫成300字的短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的優美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

教學難點:

品味的優美句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調查導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一季?引入:喜歡夏天的人寥寥無幾,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樑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對夏天有何獨特的感受。

二、解題。

的題眼是什麼?什麼意思?(教師儘可能地引導學生説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動、感激、感染、感覺、感想、感知、感情、感觸等等)

三、聽讀課文,掃除字詞。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貯滿(zhù ):儲存、積存

澹澹(dàn ) :水波盪漾的樣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氣勢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四、講解賞析課文內容

1、齊讀第一段,問:這是寫夏感中的哪個詞?(感受)夏天的總體感受是什麼?(緊張、熱烈、急促)

2、快速默看課文2—4段,看看這三段各是寫夏感中的那個詞?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歸納:三段分別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據歸納,板書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韻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種怎樣的關係?説明理由。

討論歸納:2—4段作者具體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顏色,感受夏天裏農民緊張的勞動,正好説明了第一段中的三個特點,所以是總分的特點。

4、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寫夏天天氣的句子用筆畫起來。(學生讀畫,然後説説天氣的特點:炎熱或者火熱)

5、請用你的語氣讀出天氣的變化。(指名讀,教師提示:可按天氣的變化過程把握語氣,先可慢讀,天氣熱起來後就要讀出熱的氣勢)

6、在炎熱的天氣裏,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草,樹,蟬,陽光,遠處的山,天上的雲,麥浪)

7、學生探究:在作者所寫景物的句子裏,你喜歡哪句話?為什麼?

學生討論、歸納發言,教師適當點撥。(可從修辭、關鍵詞、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進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牆”喻“綠煙”,更加直觀。

“像海浪湧着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再看擬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是作者的想像,生動形象。

“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8、挑出中“火紅的太陽……夏天到了”訓練朗讀。

9、過渡:作者捕捉了夏天裏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熱烈的氣勢,還以顯微鏡的效果觀察了夏天的顏色。提示學生默看課文第三段,找出具體描繪夏之色的句子。這種顏色是一種什麼樣的顏色?(是一種金黃的顏色,更是一種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顏色。)

10、為了寫這種顏色,作者用了什麼寫法?(對比)找出對比的句子,根據作者對夏天的描寫也仿照它的形式寫一句話。

示例: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着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雲,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讀帶分析(提示學生朗讀的處理:語速要快,語氣要段,要讀出農民的緊張的心情)。

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指名讀後評價,有時間的話應該全體朗讀。讀後説説你會想到以前學過的哪首詩歌?(憫農:鋤禾日當午——)

12、過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熱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農民的緊張、繁忙,那麼作者對夏天有什麼樣的感情?(讚美和喜愛之情)

13、朗讀最後一段,説説本段有什麼作用?(點明中心、總結全文)

全文的結構:總——分——總。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十九課。這是一篇美麗的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旨在倡導我們同情、幫助弱小者和有困難的人,這樣我們自己的精神境界也會得到提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多向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的良好品質。

【設計理念】

新課程積極關注體驗性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要加強各學科之間的整合,溝通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等等。本着上述理念,在教學中積極建構相關平台,使學生們在體驗中學習、成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培養,其它學科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學準備】

1、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

2、教師準備背景音樂──錄音帶《愛的奉獻》、電腦效果圖。

3、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創作一幅畫,文娛委員事先教同學們學會唱《愛的奉獻》這一首歌。

【教學流程】

一、情感體驗,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項活動,請同學們把練習本、筆拿出來,做好書寫準備(同學們做準備)……好了,請大家把眼睛閉上,在練習本上寫下“假如我是一個盲人”這句話。(同學們書寫)

師:寫好了嗎?寫好的同學請説説你寫得怎麼樣?

生1:我寫得不好,有一些字重疊到了一塊。  生2:我寫得不整齊,好像“一行白鷺上青天”。

生3:我寫得還可以,但是如果更長一點的句子就可能寫不好了……

……

師:通過這個活動,我們體會到了做盲人的痛苦。那麼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的盲孩子,他的生活是不是也是這般痛苦?在他的世界裏,他生活得怎麼樣呢?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這一環節旨在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到盲人的痛苦,拉近與文中盲孩子的距離,讓學生走近作品,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閲讀文本的興趣!)

二、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做好評價準備,老師指導朗讀

1、學生上講台分角色朗讀,老師播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一人讀敍述語言,一人讀“盲孩子”的話,一人讀“影子”的話,齊讀眾多“螢火蟲”的話。)

2、聽讀完畢,學生自由發表評價意見。

生1:我要説的是,瑤池同學(讀敍述語言的)在朗讀過程中出現了讀錯字的現象,如“扇(shān)動”讀成了“扇(shàn)動”。

生2:我認為如果能再讓一個同學讀“一隻螢火蟲”的話,一個小組的同學讀“幾隻螢火蟲”的話就更好了。

生3:配上背景音樂後,聽他們讀,我覺得他們讀得很棒。

師:同學們説得都很好。老師要説的是,他們幾個讀得都不錯,但有一些地方還須注意,如盲孩子由寂寞逐漸變得快樂起來這個變化沒有能夠讀出來,應該從語氣、節奏等方面再好好地把握下。(做示範朗讀)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在讀中悟,同時注意做好朗讀指導)

三、師生共同探討問題,把握文章主題

1、小黑板展示問題:

⑴ 找出文中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句子。

⑵ 本文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温馨的氛圍,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你能説説它美在什麼地方嗎?

⑶ 你認為本文的主題該如何概括?能談談你的理解嗎?

2、各小組討論探究上述問題,教師巡視,參與討論,最後師生共同得出問題的答案。

⑴ 盲孩子很寂莫→“影子”的陪伴給盲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温暖→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的愛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⑵ 小組討論,選派代表發言。

師:(過渡)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哪一組的同學先來説?

生1:我們覺得這篇課文的語言很美。

師:能具體談談嗎?

生1:説不出來,就是覺得它很美。

師:哪個同學來幫幫他?

生2:這篇課文的語言多是短小、活潑的句子,我們覺得它非常適合我們這般大的孩子閲讀。

師:還有沒有補充的意見?

生3:我覺得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的畫面很美。在這幅畫上,有牛兒、羊兒、各種野花野果,還有太陽、月亮、彩虹、綠草、露珠、溪流等等,這一切組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吸引、感染着我們。

師:這位同學説得很好。上課之前,我要求大家根據課文描繪的意境,自己創作一幅畫,現在大家可以把畫拿出來了,各小組選出你們組最美的一幅,然後交到老師這裏。

(同學們評選創作畫、上交。)

師:(展示畫作)大家畫得很不錯,你們想看看老師的作品嗎?

全體生:想!

(師展示用電腦創作的效果圖)

師:大家比較一下,哪一幅更美呢?

大部分生:老師創作的那一幅更美。

師:同學們的眼光很不錯,老師的這一幅呢,是用電腦創作出來的,跟大家畫的相比,色彩比較逼真、鮮豔,整體效果較好。所以呢,我們今後要努力學習電腦知識,爭取自己也能用電腦創作出更多的東西。

(這一環節旨在整合學科間的聯繫,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並且在動手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可以激發同學們學電腦的興趣。)

3、探討問題三:

師:(過渡)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第三個問題,哪個組的同學先來談一下?

生1:我們第一小組的同學贊同課後練習一中的第一種説法。因為像盲孩子那樣的弱小者,如果沒有人去幫助他們,他們很難生活得下去,更不用説感到生活的光明與美好了,所以我們要為他們獻出自己的愛心。

生2:我們第二小組的同學贊同第二種説法,給別人幸福,自己也能獲得幸福。例如,班裏的某個同學的成績落下了,我去幫助他把學習搞上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提高,這難道不是幸福、快樂的事嗎?

生3:我們組認為這篇文章的主題可以用《愛的奉獻》這首歌中的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來概括。文章當中不管是盲孩子,還是影子都獲得了幸福,一種幸福、美好的情感充溢其中,這難道不是美好的人間嗎?

……

(這一環節旨在讓同學們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多向思維習慣。)

四、小結,師生同唱歌曲《愛的奉獻》

師:(承上)同學們説得很好,大家想聽聽老師的意見嗎?

全體生:想!

師:有歌唱道“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好漢尚且如此,作為像盲孩子一樣的弱小者,就更需要我們為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他們才能感受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值得高興的是,我們的國家始終沒有忘記這一特殊羣體,並在1990年的時候設立了全國助殘日,時間是每年五月份的第三個星期日,號召全社會的熱心人為他們獻出愛心。讓我們也像課文當中的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那樣關愛弱者,為社會獻出自己的愛心,最後,讓我們在優美的歌聲中結束本文的學習。(師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同唱歌曲《愛的奉獻》)

(在這一環節中,同學們都陶醉在優美的歌聲中,整個身心如沐春風,得到了春風化雨般的滋潤。我彷彿看到同學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思想得到了洗禮,情感得到昇華,真正抓住了語文人文性得特點,達到育人的目的。)

五、佈置作業

假如你是一個盲孩子,你最渴望的是什麼?假如你遇上一個盲人,你將會怎麼做?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萬泉片區課改公開課。為了上好這一節課,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同時做了充分的準備,如為了準備這一幅電腦效果圖,我多次到市裏請教這方面的專業人員等。從課堂實施的情況來看,我感到做得較好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新課導入環節較好地創設情景,讓同學們體驗到盲人的痛苦,為更好地理解課文開了個好頭。

2、要求同學們根據課文創作一幅畫,得到同學們的積極迴應。從課堂上同學們展示的畫作來看,同學們畫得還不錯,這樣既培養了畫畫的能力,又加深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

3、同學們的朗讀較好,在背景音樂的陪襯下,同學們大膽登台朗讀,而且讀得很好,特別是忠慧同學,得到了市中學教研室嚴主任和其他聽課老師的讚揚。

4、師生同唱《愛的奉獻》這首歌這一環節,較好地喚起了同學們心底的真善美的情感,引起了強烈的思想震憾,學生們熱愛生活,關愛弱者的良好品質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5、初步培養了同學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不足之處是:出於長期來對老師的一種敬畏心理,在師生共同討論階段,氣氛不夠熱烈,師生互動不夠,敢於發言的同學不是很多。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倔強、寂寥、詛咒、碌碌終生、可望不可即、絕處逢生”等詞語。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熟練朗讀並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聯繫生活體驗和語境,感悟和理解詩句含義,領略詩歌的藝術魅力。

2.品味詩歌語言的凝練、優美,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

追求美好人生,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點

誦讀;通過關鍵的詩句,探究全詩的脈絡,理解詩歌藴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構思精巧、語言精美的特點。

2.理解詩中的意象。聯繫生活體驗,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人用異彩紛呈、含義深刻的形象比喻,闡述理想之於人生的決定意義。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覆誦讀,品味精美的語言,體會詩歌的精髓,並做到熟讀成誦。

2.聯想想像法。詩歌主要讚美理想,富含哲理性,這就使得詩作的廣度和深度大為拓展。學習這首詩,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豐富內涵,啟發對人生和理想做深入思考。

3.討論點撥法。用於對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課文朗誦帶、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反覆誦讀,熟悉詩歌內容,具體分析、解讀詩歌1~7節。聯繫生活體驗和語境,理解詩中眾多的意象,揣摩詩中含藴豐富的哲理內容。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理想,一個誘人的字眼。詞典上説,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説:“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恰值花樣年華的我們,該怎樣用理想做掛天征帆,駕長風破巨浪;以一柄木槳,引領生命之舟駛入金色港灣?今天我們一起賞讀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響理想讚歌。

設計(二)

散文家餘秋雨説,他會毫不猶豫地推薦三峽為中國最值得觀賞的地方。那麼,在文學體裁中我會舉薦中國的詩歌藝術為最值得欣賞的。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每一箇中國人的靈魂深處無不浸潤着詩歌所留下的印記。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詩人流沙河的《理想》讚歌,在歌聲中接受洗禮。

二、資料助讀

投影:

流沙河,原名餘勛坦。1931年生於成都。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詩刊上發表具有廣泛影響的散文詩《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長期擱筆。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詩情勃發,創作走向成熟,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出版20種。

流沙河詩歌的突出特色在於:1.感情真摯而深厚。他的一些成功之作幾乎都是以個人的親身感受出發寫成的,包孕着詩人的興際遭遇,如《妻頌》《故園六詠》《就是那一隻蟋蟀》等。2.學識同詩情相結合,科學性同幻想相結合,構思奇巧,富於浪漫色彩。在當代詩壇上頗顯特色,如受到普遍讚揚的《太陽》。3.注重吸收古典詩詞、民歌和新詩的特點,追求詩的民族化和羣眾化。從形式上看,流沙河的詩作無一定之規,有的異常規整,是標準的新格律詩;有的長短句相間,頗有詞牌、小令之風;有的則行段很不整齊,是標準的自由詩體。

三、反覆誦讀,感知詩歌

1.學生輕聲朗讀,疏解字詞,熟悉詩歌內容和語言節奏。

投影顯示:

寂寥(liáo):寂靜;空曠。 扒竊(pá)

玷污(diàn):弄髒,比喻辱沒。

詛咒(zǔ zhòu):原指祈禱鬼神加禍於所恨的人,今指咒罵。

洗濯:(zhuó)洗。 綴連(zhuì) 瑩瑩(yíng) 船舶(bó) 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

倔強(jué jiàng):(性情)剛強不屈。

2.教師範讀全詩。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詩。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連串的“理想是……”,一連串的“理想使……”,使每節詩的形式整齊統一,同時節與節之間整齊中顯現出一種參差的美、節奏的美、和諧的美,使理想內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相得益彰。朗讀中要感情飽滿,語調適當高亢一些,尤其要從整齊的句式中讀出氣勢。

3.學生放聲自由誦讀,充分感受詩歌積極昂揚的情感。

4.學生集體朗讀。

提示:集體朗讀可模仿合唱和交響樂的形式:依詩歌脈絡而安排2~3、4~7、8~11節男女生分讀,開頭和最後一節全班齊讀。

四、合作探究、解讀詩歌1~7節內容

1.指名學生個別朗讀。思考:

(1)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麼?

(2)第2節詩是説,不同時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時代性,對嗎?除此之外,還包含什麼意思?

(3)第3節的意思怎樣理解?跟第2節有什麼聯繫?

(4)第4節詩意的重點是什麼?

(5)第5節的大意怎樣概括為好?

(6)第6節中怎樣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的含義?

(7)為什麼説“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隻不過是它的副產品”?為什麼“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裏怎麼有歡笑?歡笑裏怎麼又有酸辛?

逐節研討、交流,教師點撥:

(1)第1節中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即用前一句的結尾部分(詞語或句子)作後一句的開頭部分,使語句遞接連貫下去,緊湊生動而暢達。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後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這一節主要是説,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2)理想有時代性、層次性。這一節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號,句號只有兩個,兩個句子是從兩個角度來説的。飢寒、温飽、文明,是從生活狀況來説,離亂、安定是從社會秩序來説的。

(3)第3節的意思概括地説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第2節講,人類的理解步步提高,從温暖到文明,從安定到繁榮,具有歷史性;第3節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類理想有如珍珠鏈。第3節是在第2節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深化,點出了理想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

(4)詩意的重點在後兩句。“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是説理想使人明確方向。第1節第四句説“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來的,這種理想是必然能實現的。第4節説了另一種情況,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後來越是認識其艱鉅性、長期性。

(5)“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着生活”,這就是説,理想使人樂觀。“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着命運”,這是説,理想使人充滿鬥志,頑強不屈地奮鬥。“理想使你忘記鬢髮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就是説理想使老年人充滿活力。這節詩的大意,可以概括為“理想給人力量”。

(6)詩人所説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樹立理想,擁有信念,擁有為理想而奮鬥的幸福感,是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他要犧牲個人利益,他要拋棄黃金夢,所以又是一種犧牲。

(7)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温飽、文明、安定、繁榮等,而不是個人榮譽。理想實現了,社會給你榮譽,這種榮譽只不過是理想的副產品。

懷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誤解,歷史上往往有這種情況。理想,就是要改變現狀。這在尚未覺悟的人看來就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對,奮鬥者的處境就陷入寂寥。

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鬥的志士,處境儘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鬥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裏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裏又有酸辛。

小結:詩歌的2、3兩節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歷史意義”來概括。4、5、6、7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義”來概括。

2.學生熟讀背誦前7節。

五、話説理想、拓展延伸

詩人給理想打了許多比方,異彩紛呈,含義深刻。花季少年對未來充滿憧憬,多彩的理想畫筆繪出壯美的人生藍圖。請同學們模仿詩作,用很美的話來概括、讚美理想。

教師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燈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標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驅逐寒夜那火種熊熊的烈焰。

六、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閲讀下面這首詩,回答文後問題。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個浪都打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____________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裏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這首詩最恰當的題目是( )

A.海浪 B.海岸

C.礁石 D.堅強者

2.詩中的空缺處應填入的一項是( )

A.風掠過 B.水蝕過

C.刀砍過 D.雕刻過

3.對詩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個孤獨者的形象 B.一個生活苦難者的形象

C.一個堅強革命者的形象 D.中華民族的形象

4.這首詩讚美的精神是( )

A.敢於劈波斬浪的進取精神

B.威武不屈,立場堅定,不可屈服的精神

C.不畏強暴,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D.不經磨礪不能成名的啟示

參考答案:

1.C 2.C 3.A 4.B

七、佈置作業

1.朗讀體會詩作8~12節的思想感情。

2.蒐集、整理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做分類卡片,積累語言材料。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探究、解讀詩歌的8~12節,梳理詩歌的脈絡,感悟構思精巧、語言精美的特點。聯繫《在山的那邊》作對比閲讀。

[教學步驟 ]

一、檢查作業

請學生在班上交流蒐集到的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展示製作精美的卡片,引導學生養成摘錄、積累的閲讀習慣。

二、分析、解讀詩歌的8~12節

1.學生集體朗讀全詩。

2.指一名學生朗讀8~12節。思考:

(1)第8節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2)第9節是什麼意思?跟上一節有什麼關係?

(3)第10節所説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竊”究竟是指什麼?

(4)第11節與上面有什麼聯繫?“誇耀着當年的功勛”,為什麼説“可厭”?“詛咒着眼前的環境”,為什麼説“可笑”?

(5)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麼?結尾為什麼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而説“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逐節研討、交流,教師點撥:

(1)第8節分兩個大句,每個大句上下兩個小句之間都用分號。這一節説的是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2)第9節是説,任何人都可以樹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樹立了理想,他也可以獲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樹立了理想,“浪子回頭金不換”。點出了理想對人的靈魂起着巨大的作用。“理想是還魂的仙草”,是説罪人樹立了理想,就恢復了良知,恢復了正常人的靈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愛的母親”,是説理想能引導着浪子走上正軌。

(3)對理想“被玷污”“被扒竊”的理解應聯繫十年浩劫的歷史背景。“四人~”歪曲馬列主義,推行他們那套假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被他們糟蹋了,玷污了。因為他們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動搖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竊了。理想之所以會被扒竊。在自己一面,也因為不夠執著,所以説一要找回來,二要提起警戒,“以後要當心”,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4)上一節説“被扒竊”,這一節説“失去”,前者是被動的,後者則是主動拋棄的,有層進關係。與第8節又構成正反對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對比非常鮮明。正反對比,更突出理想對於人生的重要。

誇耀自己當年的功勛,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勞簿上爭名奪利,當然可厭。“詛咒着眼前的環境”,卻不願為改變眼前的環境而奮鬥,當然可笑。

(5)“理想開花”兩句是説,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郁,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鬥,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穫。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徵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小結:詩歌8、9、10、11節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義”來概括。可見,全詩主要讚揚理想的意義,從歷史意義到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開頭一節總説理想的意義,最後一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鬥。

3.學生集體誦讀全詩並背誦。

4.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1):飢寒的年代裏,理想是温飽;

温飽的年代裏,理想是文明。

完成:小康的年代裏,理想是_________;

和平的年代裏,理想是_________。

例(2):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完成:時間既是_________,時間又是_________。

三、對比延伸

請學生説説《理想》與《在山的那邊》的內在聯繫,找出兩首詩中內涵相同的詩句。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明確:

兩首詩的內在聯繫是主題相同,都抒發了理想的意義。

《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進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着命運。”

以上詩句都説,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邊》:“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以上詩句説,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活。

四、在班上舉行朗誦比賽。朗讀中加深對詩歌思想感情的體會、理解

五、課堂練習

投影:

閲讀詩歌《母親對兒子説》,完成題目。

母親對兒子説

喔,孩子,我要告訴你

生活對我並不是一架水晶梯

它上面有釘子

有碎片

有裂板

那兒的地上沒有地毯——

是光禿禿的

但是所有的時刻

我都在向上攀登

在到達樓梯平台前

要繞過許多拐角

有時在黑暗中摸索

那兒沒有一絲光線

孩子,你千萬不要後退

不要因為前面有艱險

便停步不前

現在你不要跌落下去

因為我還前進,寶貝

我還在攀登

生活對我並不是一架水晶梯

思考:這首詩意在表現____________,作者以母親細緻地講述____________為表現形式,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參考答案:母親對兒子即將踏上人生旅途的關照 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生活充滿艱辛和困苦,要不斷地努力和奮鬥,任何時候都不要停滯不前

六、課堂小結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舉凡那些歷史上有所建樹的風流人物,無不在青春年少就顯露出非凡的遠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偉人周恩來正是抱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鵬程壯志而發奮攻讀,終有所作為。恰如詩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願同學們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藍的天空劃出美麗的弧線。

七、佈置作業

詩人給理想打了許多比方,異彩紛呈,含義深刻。試模仿第一段也寫幾句。

●板書設計

理想

流沙河

●活動與探究

1.當今時代,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想,作為青年人,他們的理想有何特點?請在班級開展一次有關理想的調查活動,並設計出統計表格,同時對調查結果用幾句話概括一下。

2.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畫圖,請用稚嫩的手筆,寫下心中的夢想。在班裏組織一次理想演講比賽,讓同學們的喝彩為奮鬥着的你加油。

3.下列擬人化的物語,都有一定哲理,請同學們選擇感興趣的一種,並以之為線索,寫一篇“感悟生活”的詩文。

(1)鳥:籠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沒有的好。

(2)蝦:哈哈!你們怎麼都倒着走哇!

(3)啄木鳥:真摯的愛,往往是殘酷的愛。

(4)曇花:人們都説我很美,是因為我生命很短暫嗎?

(5)放大鏡:在我眼裏,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鏡: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獲得成功。

(7)鎖:在強盜眼裏,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來自那最普通的陽光。

(9)窗户:我的原則是該開的時候開,該關的時候關。

(10)鏡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裏才會裝着他。

4.開放探究

閲讀黃金山的《人生》,回答問題。

人生

人生,是一支悠揚的歌,天天都是一個跳動的音符;人生,是一生流淌的河,時時都在激起朵朵浪花;人生,是一所永不畢業的學校,它的課本,需要一生去研讀;它的試卷,需要一生去解答,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夠找到它的真諦。

人生,又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是這場戲中的角色。人生是戲,但絕不能視其為兒戲。因為,戲弄了人生,亦即戲弄了自己。

人生的歷程猶如一條拋物線,經過一個高度後,終歸回到地面。即使每個人的人生未必都能成為一個“!”,也應該成為一個圓滿的“。”。

思考:本文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試分析其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

排比是常用的修辭手法,作文時從一點展開排比,就可將思維多角度地開拓,從而使文章生動活潑,意境深遠。用好排比,寫人就能窮形盡相,血肉豐滿;寫景就能多層渲染,淋漓盡致;抒情就能一唱三歎,酣暢濃烈;議論就多向生髮,充分透徹。《人生》一文就是從“人生”這個思考點出發,用排比之力啟動思維之鑽多方探求,從而把人生化為“一支歌”“一所學校”“一場戲”“一條拋物線”的形象,又用排比把這些思維之花排列為一道絢麗風景,讀後使人振奮、深思,從中獲得啟迪。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遺

1.作者簡介

流沙河,當代詩人。原名餘勛坦。屬羊,四川省金堂縣城人。1948年在成都讀中學時,開始寫作。在成都《西方日報》《新民晚報》《青年文藝》等報刊上發表詩歌、短篇小説等,加入本地中學生組織的青年文藝社和麥穗文藝社。1950年在《川西日報》副刊上發表一些詩歌和短篇小説,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紹到《川西日報》副刊任編輯和見習記者。其間與人合寫中篇小説《牛角灣》。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調四川省文聯工作,先後任創作員和《星星詩刊》編委。1954年參加中國作家協會重慶分會。1955年在《西南文藝》上發表《寄黃河》等優秀詩篇,受到好評。1956年出席全國青年創作會議,進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同年出版短篇小説集《窗》(中國青年出版社)、詩歌集《農村夜曲》(重慶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詩集《告別火星》(作家出版社),發表組詩《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1期),作品以白楊、藤、仙人掌、梅、毒菌為賦,抒發愛憎之情,寓意頗深。但卻被錯劃為右派。

此後,在省文聯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鄉做鋸木工謀生,歷時十二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工作。復出後發表了不少詩作,《故園六詠》榮獲1979~1980年全國優秀新詩獎。現任《星星》詩刊編輯。範樸真為先生所作的藏頭詩:

流金歲月濾滄桑,沙石飛卷舊時光,

河漢曾經草木秀,清風無痕自留香。

2.流沙河先生的名片

流沙河先生有過三種名片。

第一種名片白底黑字,字是他親筆書寫,筆力遒勁,筆筆劃劃都像用先生的錚錚傲骨構成。名片上左方豎寫着“流沙河”三個稍大的草書;接着是兩行蠅頭小草:“曾任文學編輯,供職四川作家協會”;居中是他的座右銘:“天道還好,人生無常”;片尾是他的居家地址和電話。“天道還好”是説自然界的循環規律,“人生無常”是指人生卻沒一定之規。這兩句話集中了先生辯證曠達的人生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人生態度。

其時先生已是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名片背後印着先生的長詩《太陽》中的幾句:“作為個體/我們的生命有限/作為種屬/我們的生命無窮/雖然含笑的不再是相同的眼/雖然跳動的不再是相同的心/生命之火代代相傳/春天永遠和我們同在。”這幾句詩可看做是先生座右銘的詮釋和補充。

先生的第二張名片要比第一張名片高檔了許多,覆了膜,朦朧着小黃菊花,淡雅,質樸。這張名片仍為先生親筆所書,左上方橫寫着“流沙河”,下面兩排為居家地址和電話。下面偏右橫寫着八個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這句話源於東漢楊震。楊震任太守期間,有豪紳重金向他行賄,楊震不肯受。豪紳説,此事只有你知我知。楊震説,還有天知地知。

流沙河先生是在用此話告誡自己和忠告友人,為人為文都得講個良心、正派。

先生的第三張名片是惟一的印刷體,白底黑字,比普通名片窄了許多。上面居中印着“流沙河”,右下角兩行小字:“成都·四川;中國作協四川分會”。仔細一看,名片上方是被裁剪了的。

原來,1983年他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到國外訪問,中國作協統一為團員印製了名片。先生名片的右上角印有“詩人”二字。他一張未用,丟了又覺可惜,在抽屜裏一鎖十二年。第二種名片用完後,他將這種名片找出來,剪去“詩人”二字,用毛筆寫上電話號碼,權當名片用。究其原因,先生説:“中國台灣、香港,甚至全世界,沒有在名片上自封作家、詩人的。”先生説罷長吟陸放翁詩句:“此身合是詩人未?細寸騎驢入劍門。”

先生的意思很明白:陸游那樣已寫了一萬首詩的偉大詩人尚且懷疑自己算不算詩人,何況我流沙河啊!

人們常説:文如其人。其實名片也如其人。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訴我們的,絕非“清高”“謙虛”所能概括。

二、重温經典

關於“理想”的名言警句:

1.只有向自己提出偉大目標並以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之奮鬥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裏寧

2.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做生活的目的——這種倫理基礎,我把它叫做豬欄的理想。

——愛因斯坦

3.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張聞天

4.一個人若是沒有確定航行的目標,任何風向對他都不是順風。 —(法)蒙田

5.理想如星辰——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茲

6.理想並不能夠被現實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閃耀。 ——巴金

7.一種理想,就是一種力! ——羅曼·羅蘭

8.生活中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的人。 ——屠格涅夫

9.我們如果沒有理想,我們的頭腦將陷入昏沉;我們如果不從事勞動,我們的理想又怎樣實現? ——陳毅

10.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寧

11.理想是需要的,是我們前進的方向,現實有了理想的指導才有前途;反過來,也必須從現實的努力中才能實現理想。 ——周恩來

12.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蘇格拉底

三、閲讀知識推介

關於背誦(一)

背誦就是熟讀成誦。背誦是培養記憶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同時能加深理解,幫助運用。通過熟讀、背誦,學生可以逐步積累字、詞、句、段、篇的知識,儲存豐富的語言材料。背誦時,詩文的風采格調、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都會在背誦者的贊同、觸悟下,不知不覺地化為己有,在潛移默化中進入藝術境界,受到感染和陶冶。

背誦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用普通話背誦,句讀分明,準確地表達思想感情,儘可能一字不錯,白話文可適當放寬,以通順並符合原意為原則。理解是記憶的基礎,理解愈深則記得愈牢。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與優美。

過程與方法:採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讀文體,學習寫狀物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提升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重點:1:紫藤蘿花的象徵意義及文章主旨的顯現。

2:生動而細緻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

德育滲透:培養學生感覺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熱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請看──瀑布錄像1。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有關瀑布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飛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瀉千里的氣勢。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氣勢恢宏。今天我們將要欣賞另外一種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蘿錄像2。你看,盛開的紫藤蘿真是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真像一條瀑布。難怪作者説是紫藤蘿瀑布。──紫藤蘿和瀑布對照圖3。今天我們師生一起當代女作家宗璞筆下的優美的散文“紫藤蘿”,去欣賞這美麗的花兒,看看它以底美在哪裏?

二、讀花之歌

師:先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花之歌,看看紫藤蘿花美在哪裏?同學們邊讀一定不要忘記了邊做記號。

(師巡視指點)

三、賞花之美

師:分享是一種快樂,有很多同學已經找到了藤蘿美的地方,也做了批註,下面請同學們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幻燈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蘿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課文的第自然段,它們是:這是美在藤蘿花的)

1、“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美在形狀)

2、“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美在顏色)

3、“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美在情趣)

4、“花朵兒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擠着,好不活潑熱鬧!”(美在生機)

5、“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美在生機)

6、“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愛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美在生機)

提問:“張滿”如何理解?怎樣的花才像是“張滿的帆”。不張滿的帆又是怎樣的?很形象地表現了花朵已經完全開放的樣子,很有生機。“笑容”讓我們感受到花兒跟人一樣有着嬌媚、可愛的神態。作者的想像很豐富,由花朵想到帆。我們也模仿作者的寫法發揮你的想像寫一句話,看看盛開的花像什麼?

仿寫:例: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一隻漂亮的蝴蝶,在那裏翩翩起舞。(天使、少女)

每一朵盛開的花像,在那裏

7、“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般輕輕地籠罩着我。”

師:大家在這個句子有沒有發現什麼?香氣是看不見的,作者卻把它變成看得見的顏色。“淺紫色”給人什麼感覺?(朦朧、淡雅、輕柔)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紫藤蘿的香氣就是那種淡雅、朦朧,所以下面説“夢幻般了”。

師:好的東西我們都想擁有,如果將喜歡的語段背下,該多好!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真正為你所擁有。下面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一背,比一比,看誰擁有的美點多。

(生背誦)

四、品花之神

師:我們剛才欣賞了花之美,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下面我們品花之神。眼前的藤蘿盛開猶如一條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麼樣的?請從課文中快速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藤蘿。誰發現了?

生:“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申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

師: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是稀落伶仃的,花經歷了興衰,那麼賞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風順呢?我們一起看:

(幻燈展示。)

①宗璞一家在中深受,“焦慮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上。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

②小弟是作者最鍾愛的弟弟,也是老父親最器重的兒子。這位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的飛機強度總工程師,畢業之後三十餘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最後離開了摯愛他的親人。宗璞含淚寫下《哭小弟》o

③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寫,也不能寫。每一念及,便淚下如綆,紙上一片模糊。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這是事實呢?他躺在那裏,但他已經不是他了,已經不是我那正當盛年的弟弟,他再不會回答我們的呼喚,再不會勸阻我們的哭泣。

師:正當在她焦慮和悲痛之時,看到眼前瀑布似的藤蘿,不由得停下了腳步,美麗的藤蘿緩緩流過作者的心靈,帶走連日來的焦慮、悲痛,使她的心歸於寧靜。花經歷不幸還能再開而且開得如此繁盛,那麼人呢?經歷不幸該如何面對生活,面對生命,從而將對美麗的感觸昇華為對生命的感觸?請大家再小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由悲痛到寧靜的情感變化,勾畫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生命感悟。[來源:本站ZK]

(生自由朗讀、勾畫。)

生2: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生命感悟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讀整個句段,感悟作者的心境。

(生齊讀。)

五、寫花之語

師:生命長河是永無止境的,一朵一朵的花構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是作者從花那裏得到的啟示和感悟,也正是花在對作者説話。讓我們也來喚醒心靈的耳朵,傾聽花對我們説了什麼,可以説陽光,親情,生死,得失,幸與不幸,理想與現實,昨天、今天與明天等。

請大家看一個例子。

(幻燈展示。)

我聽到花説,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天已流逝,無法更改,何不用一顆樂觀、進取的心把握今天呢?

師:你聽到了花在説什麼,請用筆寫一下。

(生埋頭書寫,師巡視,並與個別學生交流。)

師:我們請同學來説一下。

生1:我聽到花説,幸福是短暫的,應該好好珍惜,災難已經過去,無法更改,讓我們再次創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師:幸福是短暫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創造幸福。

生2:我聽到花説,時間是如此的短暫,昨天已經消逝,無法重來,何不用一顆勇於進取的心把握住此刻呢?

師:好,以進取的心把握此刻。

生3:我聽到花説,生命長河如此生生不息,昨日的不幸已經過去,為什麼不用一顆積極的心為今天的幸福去努力呢?

師:積極的心態,為明天去努力。

六、結花之果

師(總結):從同學的發言中我能感受到,我們從花開的聲音中聽出了樂觀的生活態度。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的花之神吧。的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微笑着面對生活吧。因為,微笑面對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則是整個世界。

好文章像一杯香茗,更像一枚橄欖,需要我們用心去品。向大家推薦閲讀宗璞的《丁香結》,體會從微小的生命中提煉出來的那充盈其間的強大與偉力。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閲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資料: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從閲讀部分的選文來説,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兩個方面作了嚴格篩選,新吸取了超多的名家名篇,並以整體感悟、品味語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藴、抓住要點、發表見解為閲讀潛力的實踐環節,全面思考、組織單元。

綜合性學習,第一、三、五單元仍舊是三次規模小、層次少的小活動,我們稱之為“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第二、四、六單元為三次規模比較大的綜合性活動,我們稱之為“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三次小活動分別是:成長的煩惱、我也追“星”、漫話探險,它們都是結合該單元的主題設計的,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染的一種延伸。每個綜合性學習都帶給了若干個活動,能夠根據不同狀況有所增刪。這樣,既有選取的餘地,又有創造的機會,真正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帶給了可能。

本冊名著導讀介紹了高爾基的《童年》、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和法布爾的《昆蟲記》。它們都與課堂閲讀有着有機的聯繫,如:《童年》與成長單元,《魯濱孫飄流記》與探險單元,《昆蟲記》與動物單元,作為課內閲讀的一種延伸,它將因令學生走向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

課外古詩詞背誦,選取了十首古詩詞。主要由學生讀讀背背,增加文化澱集。

漢語知識:瞭解實詞。

二、學生狀況分析

一、二班,經過上學期的學習鍛鍊,突出的特點是:

1、學生對語文課的認識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有自己的見解。

3、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濃厚的興趣。

4、課堂上有用於帶頭的好學生,課堂教學開展還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差。

2、學習比較盲目,目標性不強。

3、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

4、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個性是有兩個考20分左右的差生。

5、積累較少,閲讀面不廣。

三、教學設想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資料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構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透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脱出來,去領略課堂裏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狀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潛力之間以及知識、潛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潛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潛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潛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資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8、對學生進行雙基教學,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9、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10、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合作精神,幫忙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11、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3、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14、加強學生的閲讀量,培養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15、讓優生幫差生,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

16、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説等,鍛鍊表達潛力

五、培優輔差計劃

主要措施:

1、培優重在拔尖,輔差重在提高

2、課堂上有意識給他們製造機會,讓優生吃得飽,讓差生吃得好。

3、課外輔導,利用晚修,文體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加以輔導訓練。

4、發揮優生的優勢,指名讓他帶一名差生,介紹方法讓差生懂得怎樣學,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5、對於差生主要引導他們多學習,多重複,在熟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潛力,尤其是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用心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氣。

6、優生要鼓勵他們多做創新的事情,在閲讀和寫作方面多下功夫。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讀會寫“窖、泯、厄、稟告、皎潔、風韻”等字詞。

2.理解、積累“審美、閒適、慧心、落難、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等詞語。

3.瞭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的奇妙。

3.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

●教學重點

誦讀;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解《白兔和月亮》對人類的諷刺意味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

●教學方法

1.朗讀法。作為文學體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內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落難的王子》的感悟是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寓言故事情節,體會寓意的表達。

2.自讀與點撥結合法。所選寓言兩則,故事精短,構思奇妙且含意雋永。運用合作研討解決閲讀理解中的疑難問題,準確把握寓意。

3.延伸積累法。蒐集整理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培養戰勝困難的堅韌意志。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準確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語言的精美。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構思。把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體會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擁有權勢或財富是好事,卻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失去樂趣;遭遇厄運是壞事,卻可以鍛鍊人的意志,頑強地挑戰命運的不公,如失聰的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而奏響磅礴的鋼琴曲。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呢?閲讀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英國哲人培根説過“幸運並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一隻先前心曠神怡地賞月的白兔,一旦擁有了月亮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極為脆弱的王子,遭遇兇險的厄運卻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為我們闡解如何去應對幸運和厄運這人生的兩大難題。

二、資料助讀

1.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起源於民間傳説。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2.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三、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

1.教師範讀,學生標示生字詞並疏解。

投影顯示: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險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滅,喪失。

落難:遭遇災難,陷入困難。

厄運(è):不幸的命運。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閒適:清閒安逸。

2.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

思考:這則寓言主題詞是“得失之患”,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學生加以概括。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佈月亮歸屬於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後,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後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後構成鮮明的對比,後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

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3.學生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

如:用詞精當的語句“有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着一個念頭”。對稱的語句“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請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體顯示:

(1)__________________獨具審美的慧心。

(2)__________________皎潔的月色。

(3)__________________無憂無慮的嬉戲。

(4)_______________心曠神怡地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不愧是_______________的行家。

(6)__________________各具風韻。

(7)__________________舉世無雙。

(8)__________________一掃而光。

(9)__________________閒適的心情。

(10)__________________烏雲蔽月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12)__________________險象迭生。

4.按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聯繫生活體驗、討論:

(1)“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寓言中這樣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2)有人認為,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説出理由。

(3)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裏?

學生交流,教師明確:

(1)句子的意思説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2)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內涵。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説,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得失之患,這種“得”,並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並非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3)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兩者處於兩種不同的關係,決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態,而白兔之於青草、天空之於月亮,則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説“必然”顯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説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説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衞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5.學生跟錄音輕讀,體會寓言含意的雋永。

四、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

1.聽讀錄音,學生交流閲讀體會。

2.學生自由誦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思考: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例子。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麼?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説“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內容不是説,為了堅強起來必須尋找厄運,而是説,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厄運是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厄運可以使人堅強起來。

3.學生合作研討寓言情節構思的巧妙。

(1)這則寓言要説的意思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為此作者擬定了一個王子的形象,請問文中是怎樣極寫他的脆弱的?

(2)寓言為什麼把落難王子的遭遇編造得如此兇險?

(3)為什麼寫“我”親眼見過王子,還跟他交談過?

(4)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覆三遍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淚歎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通過王子對別人災難的歎息極寫他的脆弱。

(2)落難王子的厄運,如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極為兇險,作者意在用落難王子之口,説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3)寓言構思奇妙,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和説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覆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複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麼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斷重複,對人很有啟發。

4.學生誦讀體會。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做成分類卡片,積累語言材料。

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遊,時而降臨於這個人,時而降臨於另一個人。

(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

(裏希特《長庚星》)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 (日本諺語)

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 (鮑蒙特與弗萊徹《榮譽之勝利》)

苦難磨鍊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鍊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鬥過來的。 (松下幸之助)

一顆高尚的心應當承受災禍而不是躲避災禍,因為承受災禍顯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災禍顯示了內心的怯懦。 (阿雷蒂諾)

幸運最能發現罪惡;而厄運最能發現美德。 (培根《論厄運》)

在厄運中滿懷希望,在好運中不忘憂慮,這樣便能泰然擔待禍福。(賀拉斯《歌集》)

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易卜生)

5.這兩則寓言,一則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是經常會遇到的,怎樣看待好事、壞事,這兩則寓言很有啟發。請結合自身經歷,也選取同課文一樣的兩個角度的事例,談談你是如何應對的。

五、課堂小結

兩則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現實生活中的幸運和厄運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應對,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質量和境界。寓言啟示我們要用超脱和閒適來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這些都是人生主題中應有之義,願我們能積極地面對,有尊嚴地擔承生活的挑戰。

六、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給加粗字注音。

風韻( ) 稟告( ) 窖( ) 厄運( ) 皎潔( ) 泯( )

2.根據意思寫出適合的詞語。

(1)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

(2)突然發生。( )

(3)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

(4)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發愁或感傷。( )

3.解釋加粗的字。

(1)童心未泯( ) (2)嬉戲( )

(3)皎潔( ) (4)舉世無雙( )

(5)厄運( ) (6)稟告( )

4.本文選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體裁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難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答案:

1.yùn bǐng jiào è jiǎo mǐn

2.(1)得失之患 (2)突如其來 (3)心曠神怡 (4)多愁善感

3.(1)滅,喪失 (2)遊戲、玩耍 (3)潔白、光明 (4)全 (5)災難、困苦 (6)報

4.《周國平文集》 周國平 寓言 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七、佈置作業

(分發講義資料)

閲讀《擺渡自己》,回答1~7題。

①生命的日子裏,有晴天,也會有陰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會撞上沒有舟的渡口、沒有橋的河岸。

③煩惱、苦悶常常像夏日裏的雷雨,突然飄過來,將心淋濕。挫折、苦難常常猝不及防地撲過來,你甚至來不及發出一聲歎息就轟然被擊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邊,苦難的岸邊,四周是無邊的黑暗,沒有燈火,沒有星星,甚至沒有人的氣息。恐怖和絕望從黑暗裏伸出手來緊緊地鉗住可憐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邊再沒爬起來,有的人在黑暗裏給自己折了一隻船,將自己擺渡到對岸。

⑤二十歲忽然殘了雙腿的史鐵生,為自己折了一隻船。這是一隻名為“寫作號”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無須着急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才在輪椅裏給自己折了這隻船,將自己從死亡的誘惑裏擺渡出來,“決定活下去試試”。

⑥正攻讀博士學位,卻患上了運動神經細胞病,不能説、不能動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場自己被處死的夢。夢醒後,萬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識到,如果被赦免的話,他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情。於是他給自己折了一隻思想的船,駛進了神祕的宇宙,去探討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時間”的箭頭……

⑦在苦難的岸邊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

⑧也許一生中我們不會遭遇這樣的大災難,然而我們何曾擺脱過陰天、雨天、雪天,何曾擺脱過絕望的糾纏!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間就橫亙在面前。

⑨當我們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相伴人生時,我們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棄,早早地絕望?

⑩有的人將求生的本能折成一隻船,將自己擺渡出絕望的深淵。有的人將新的慾望折成一隻船,渡過了挫折後的痛苦與沮喪。有的人將希望折成一隻船,駛過了重重疊疊的黑暗。實在無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奮力將自己擺渡到對岸。

也許我們不曾經歷感情的劇痛,不曾經歷失敗的打擊,不曾經歷無路可走的絕望,可是晴朗的日子裏也常會有陰風晦雨襲來。它像一隻烏鴉扇着翅膀在你周圍鼓譟着,足以將一個好心情蹂躪得亂七八糟。這種時候,我們同樣需要一隻船來擺渡自己。這隻船也許是去聽一場音樂會,也許是捧起一本書,也許是去給互聯網的網友發封電子郵件,也許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門。

所以,無論命運多麼晦暗,無論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會有擺渡的船,這隻船常常就在我們自己手裏。

1.給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 ) 自怨自艾( ) 陰風晦雨( ) 蹂躪( )

2.解釋詞語。

(1)萬念俱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怨自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給自己折了一隻船”是一種什麼樣的説法?含義是什麼?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鐵生為自己“折了一隻船”,實際是指什麼?

5.第⑧段中的“陰天、雨天、雪天”,具體指什麼?

6.本文的結尾説,“這隻船常常就在我們自己手裏”應如何理解?

7.綜觀全文,對標題“擺渡自己”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正確對待自己,揚長避短,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B.碰到苦難、折磨時,要善於迴避,使自己超脱出來。

C.要善於面對各種苦難,尋找方法途徑,戰勝不幸命運。

D.要善於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內心的痛苦,轉移折磨。

參考答案:

1.cù yì huì lìn

2.(1)一切想法、打算都破滅了。形容失意或遭受沉重打擊後的極端失望心情。

(2)自我悔恨。艾:治理、改正。

3.比喻的説法。(或“形象的説法”)揚起生活的勇氣,找到一種拯救自己的方法。

4.用寫作(或“創作”)的方法活下去(或“拯救自己”)。

5.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6.尋找拯救自己的方法在於自信,在於不喪失成功的希望,而加上“常常”一詞,又説明自信不失望也並非是絕對有用的方法,因為人也有不能主宰自己的時候。

7.C

●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節選)

周國平

落難的王子 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活動與探究

1.這兩則談得失相依的寓言對現實人生很有啟發。就下列情景設置進行寫作實踐活動。

本來是普通學生的小李,突然被任命為班長,請發揮合理的想像,以第一人稱,寫一寫小李的心理活動。

2.周國平的散文寓哲理於敍事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請同學們課外閲讀《人生寓言》中的其他篇章,如《流浪者和他的影子》《詩人的花園》等。寫出閲讀心得。

3.附:周國平《人生寓言》中的片斷《幸福的西緒弗斯》《流浪者和他的影子》《詩人的花園》。

幸福的西緒弗斯

西緒弗斯被罰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頂,巨石就滾回山腳,他不得不重新開始這徒勞的苦役。聽説他悲觀沮喪到了極點。

可是,有一天,我遇見正在下山的西緒弗斯,卻發現他吹着口哨,邁着輕盈的步伐,一臉無憂無慮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見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説,身患絕症的人,或剛死了親人的人,因為對他們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無所表示,怕顯得我沒心沒肺。所以,看見西緒弗斯迎面走來,儘管不是傳説的那副悽苦模樣,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侷促不安。

沒想到西緒弗斯先開口了,他舉起手,對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隻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漸漸遠逝的背影,不禁思忖:總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長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細小的事情,在那裏便有了西緒弗斯(和我們整個人類)的幸福。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命運如同一個人的影子,有誰能夠擺脱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個流浪者對於自己的命運實在不堪忍受,便來到一座神廟,請求神允許他和別人交換命運。神説:“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對自己命運完全滿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換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發去尋找了。他遍訪城市和鄉村,竟然找不到一個對自己命運完全滿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説起命運,個個搖頭歎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貴族,達官富豪,名流權威,他們的命運似乎令人羨慕,但他們自己並不滿意。事實上,世人所見的確只是他們的命運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許多陰暗曲折惟有他們自己知道。

流浪者終於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和他交換命運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處流浪。

詩人的花園

詩人想到人生的虛無,就痛不欲生。他決定自殺。他來到一片空曠的野地裏,給自己挖了一個墳。他看這墳太光禿,便在周圍種上樹木和花草。種啊種,他漸漸迷上了園藝,醉心於培育各種珍貴樹木和奇花異草,他的成就也終於遐邇聞名,吸引來一批又一批的遊人。

有一天,詩人聽見一個小女孩問她的媽媽:

“媽媽,這是什麼呀?”

媽媽回答:“我不知道,你問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詩人從前挖的那個墳坑。詩人臉紅了。他想了一想,説:

“小姑娘,這是叔叔特意為你挖的樹坑,你喜歡什麼,叔叔就種什麼。”

小女孩和她的媽媽都高興地笑了。

我知道詩人在説謊,不過,這一回,我原諒了他。

(選自《周國平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

4.開放探究

閲讀下文,回答(1)~(4)題。

感謝貧窮

貧窮這個字眼,似乎總與我結緣,一直陪伴我度過了二十多個春秋。

小時候,貧困的家庭温飽都不能解決。到了七歲,我瘦得風能吹倒決不是誇張。面對一學期兩元錢的費用,父親鎖緊了眉頭。無奈,我只得“發揚風格”推遲入學。要想兄妹五人同時讀書,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等到第二年興致勃勃地去報名,老師説啥也不願收下瘦弱的我。我的哀求感動了父親,父親的請求感動了老師。就這樣,每天十多裏的山路往返,風雨無阻的跋涉,成為我平生最大的樂趣。國小畢業之際,我以優異的成績準備跨進離家更遠的學校去住讀。

“人有旦夕禍福”,此時,母親的去世給家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昔日的歡笑從此在大家庭中消失,我也面臨輟學的危險。瘦小的我能幹點什麼呢?父親只得在歎息聲中送我進校。因為交不起住宿費,我的牀鋪只能拿教室的桌椅代替。北風呼號的冬夜,也是我最難熬的不眠夜,趁着蠟燭快要熄滅的最後幾點藍色火焰,我以最快的速度鋪好“牀鋪”。沒有墊絮,一牀半新半舊的棉被折成兩半——一半墊底,一半做蓋,偶爾山頂幾隻貓頭鷹發出恐怖的怪聲,我不禁顫抖着趕緊蒙上被子。畢竟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呀!就這樣,我一天天地盼望着冬季的結束。

天道酬勤。在我做完勤雜工掙回高中最後一筆學費的幾個月後,大學錄取通知書也如期飛至家中。面對這份我苦苦耕耘的收穫,貧窮的山村沸騰了。父親面對鄉親們的祝賀,既高興又憂愁。高興的是我要“飛”走了,憂愁的是要有一筆對於我們來講類似天文數字的20__元學費。為了這筆學費,一家人東拼西湊一個多月後還差一半。起程的日子到了,一向堅強的父親流了淚,我咬着牙含着淚離開了家鄉。我説我要用雙手和大腦來養活自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我做家教、打工掙來了一份又一份血汗錢時,我的同齡人正三天兩頭地寫着家書尋求“經濟支援”。我的父親很驚奇我的經濟來源。

舞廳不敢進,錄像廳與我無緣,我彷彿超出了那個熱鬧喧囂的世界。當然,圖書館中又多了一個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的我。讀書、寫作、打工,這就是我大學的全部生活。

當我接過那張學士學位的證書時,我的眼圈濕了。我很慶幸在大學四年裏,我用辛勤戰勝了貧窮,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讓人羨慕的成績。青青校園中,掌聲時常為一個貧窮的大學生響起,我生活在光環之中。

當我穿着用稿費買來的球鞋尋覓工作時,我敲響了一家家條件苛刻的用人單位的大門。進門時一身自信,出門時滿身輕鬆,我就這樣瀟灑地戰勝了一個個“包裝”瀟灑的同齡人,當我毅然決定投身教育事業時,他們都覺得不可理解。我説我喜歡那份清貧中的個人追求。

仔細回想過去的路,我時常被莫名的感激包圍着。寒夜裏燈光下獨坐讀書,夜裏搓着手拿起筆來狂舞一通後,我的心裏很坦然。

如今生活發生了極大變化,我已經脱離了貧困。時常有讀者要我談生活的感受,我只能用四個字——“感謝貧窮”來概括。在我看來,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時常被它嚇倒,沒有力量去超越它。

感謝貧窮這所最好的學校,它讓我在人生道路上嚐遍艱辛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前方的路——跨過一道道山,追求應該追求的。

(1)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麼?

(2)最能突出家庭貧窮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反映作者求學艱辛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畢竟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呀”一句,言外之意是什麼?

(4)本文向人們展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參考答案:

(1)總領全文,將“貧窮”作為全文敍事的線索。

(2)面對一學期兩元錢的學費,父親鎖緊了眉頭。無奈,我只得“發揚風格”推遲入學 每天十多裏的山路往返,風雨無阻的跋涉

(3)突出求學的艱難。

(4)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時常被它嚇倒,沒有力量去超越它。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遺

周國平,1945年7月25日生於上海。1950年入學於上海市紫金國小;1956年入學於上海市成都中學;1959年入學於上海市上海中學;1962年入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6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到湖南農場勞動一年半,然後分配到廣西資源縣工作;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院工作至今。周國平著譯年表:

1986年著:《蘇聯當代哲學》(合著)(人民出版社),《尼采:在世代的轉折點上》(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台灣版1992)。譯:《論辯證法的敍述方法》(合譯)(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三聯書店),《尼采詩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7年著:《詩人哲學家》(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譯:《偶像的黃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著:《人與永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著:《尼采與形而上學》(湖南教育出版社)。譯:《謝林傳》(合譯)(商務印書館)。

1991年著:《憂傷的情慾》(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2年著:《人與永恆》(增補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只有一個人生》(四川大學出版社)(中國台灣版1992),《斷腸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賞》(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藝出版社)。譯:《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商務印書館)(香港商務版1993)。

1995年著:《迷者的悟》(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著:《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廣東教育出版社),《愛與孤獨》(天津人民出版社),《語言與哲學——當代英美與德法傳統比較研究》(合著)(三聯書店)。

二、時文超市

含羞草

任斐然

含羞草種在一隻精緻的花盆裏,主人將它放在客廳裏。因為它經常自我陶醉,洋洋自得,所以人們都叫它得意草。

它為什麼要如此得意呢?因為它覺得自己的葉子顏色翠綠,是世界上最美的。因為它覺得自己的體態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動人的。因為它覺得自己的花朵顏色淡雅,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因為它覺得……

主人覺得得意草太自鳴得意了。有一年春天,主人將它放到門前的庭院裏去。庭院裏有一株盛開的月季,得意草和月季花比一比,覺得自己的葉子太寒傖了。

夏天來了,主人將得意草放到池塘邊去。池塘裏的荷花正在怒放。得意草和荷花一比,無論葉子或花朵,都沒有荷花那樣美麗雅緻。

秋天來了,主人將得意草放到菊花叢中去。得意草的花朵和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菊花比一比,它覺得自己太不像樣了。

冬天來了,大雪飛飛揚揚,主人將得意草放到紅梅樹旁邊去。得意草和不畏嚴寒的紅梅相比,它羞愧得再也抬不起頭來。

第二年,主人將得意草重新放到客廳裏去的時候,它再也不洋洋自得了。

主人碰了一下得意草説:“得意草,你現在還自鳴得意嗎?”

得意草羞愧地將葉子收攏,低下了身子,搖了搖頭説:“不,跟別的花草相比,我實在太慚愧了。”

從此,人們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攏葉子,低下頭來。不知從哪一天起,人們不再叫它得意草,而叫它含羞草了。

人們讚賞它的自謙精神,更加喜歡將它放在客廳裏,供人賞玩。

提示:謙虛是精神世界的指路燈,是人生旅途中最有效的通行證。只有謙虛,才能正確認識自己,不斷進步。謙虛是一美的品格,正為此,人們才把含羞草放在客廳裏,供人賞玩。走出自鳴得意,走出封閉無知,讓謙虛引導你走向一個新的人生境界,這就是本篇寓言的題旨所在。

三、閲讀知識簡介

關於背誦(三)

背誦的方法。背誦方法很多,因人而異,因材料而異。衡量標準是,採用某種方法,背誦某種材料能做到背得準確、迅速,記得牢靠,那麼就是適宜的最佳的方法。經常採用的方法有:1.形象法。想着作品裏的具體形象和情景,好像投身其中,情景交融地背誦。背誦詩詞常用此法。2.思路法。沿着作者的思路,找到作品的線索,按照內容的線索去背誦。3.重點詞語法。勾出能引起記憶的重點詞語,由一個重點詞語就能聯想起一兩句話。然後記住幾個重點詞語,就能聯想起一小段話。如果能先背出一大堆中的重點詞語,就有利於背誦這一大段的內容。4.減字法。熟讀一小段內容,把每個分句的第一個字寫在紙上,然後只看紙上的這些字,把這一小段的內容背出來。一旦能背出來,就把紙上的字塗掉幾個,減少一半,繼續看着留下的字背,直至連貫、順暢地背出。5.滾雪球法。即把一大段內容,劃分成若干小段,每小段有一個完整的意思,逐次推進背出。以後者帶前者如同滾雪球那樣。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 知識:學習疊詞運用,細膩逼真的情態描寫,積累優美語句,

2. 能力:培養朗讀能力,要讀出語氣,節奏,情感;

學習多角度理解課文的內涵,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

3. 情感:通過對本文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的品味,體悟文章主題,獲得美的薰陶和享受,讓“愛”的清泉流淌心中。

4. 方法:自主閲讀,圈點批註;合作探討,聽説結合。

【重點難點】

1. 課文美的意境的品悟。

2. 多角度理解課文主題。

【教具課件準備】

計算機 投影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課件展示)

音樂背景:《凝聚這份愛》

畫面顯示:白衣天使們冒着生命危險,營救“非典”病人場面。

(導入語)

同學們,在20__年的春天,非典病魔肆虐地襲擊着人類,襲擊着我們的家園,在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戰鬥中,多少人難逃病魔的侵襲,陷入極度的恐慌。而白衣天使們,他們置自己的生命於不顧,與非典病人幾乎零距離的接觸!一曲曲愛的讚歌強烈地響起。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美麗的童話,她那詩一般的語言構成美的境界,愛的清泉汩汩流淌其中,最終,匯成歡快的強音。這就是著名詩人金波的童話《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課件展示)

背景畫面:美麗的風景畫

主題內容: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二. 學習新課:

1. 整體感知:

同學們,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讓我們充分發揮主動性,勇於探究,善於合作。首先,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圈劃出生字詞,和你認為優美的語句。

(課件展示):

整體感知:大聲朗讀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圈劃出生字詞,優美語句。

(學生朗讀,教師巡視)

下面,請同學們相互交流,疏通文字。之後,把你劃出的優美語句也交流一下,看看大家的想法是否一致。

(學生相互交流,教師最後明確)

哞 mōu 酥 sū 薔薇qiángwēi 踉踉蹌蹌liàngqiàng 孿生luán 泥濘nìng

2. 重點理解: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之後,請同學們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首先,自主學習,請大家快速默讀,劃出文中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關鍵語句。其次,合作學習,我們小組討論,歸納文章情節發展步驟。

(課件展示)

重點理解:(1)快速默讀,劃出文中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關鍵語句。

(2)小組討論,歸納文章情節發展步驟。

(學生自主學習後,單獨回答,最後明確)

問題(1):心情變化的語句:

他的日子過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樂。——“啊,我看見它了,螢火蟲,他從來沒有這樣快樂 過。”——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驚喜地叫起來:“啊!我的影子,是你嗎?我好像看見你了!真的,我看見你了!”——他看見了周圍的一切。

(學生小組討論,相互交流意見,最後明確)

問題(2):情節發展步驟:

盲孩子寂寞——“影子”陪伴使他很快樂,給他帶來温暖——影子,螢火蟲以及太陽、月亮的愛,使他得到了光明。

3. 朗讀強化訓練:

一個盲孩子,因為看不見光明,過着孤獨寂寞的日子,後來,影子的陪伴使他獲得了快樂,給他帶來了温暖。在困境中,螢火蟲、影子、以及太陽、月亮的愛,都使得盲孩子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最後,那本無生命的影子也獲得了生命。多麼美麗的童話啊,讓我們用心去品味這曲愛的讚歌。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語氣、節奏和感情的把握。

(課件展示):

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讀出語氣、節奏、情感。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4. 探究研讀:

問題一:美的意境

同學們,本文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温馨,絢麗的境界。分析一下,文章從那些方面創設這種意境的?

(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補充)

(明確: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鬆愉快,情境多姿多彩。 如“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採摘野花野果”,“聽潺潺的流水聲”,熒火蟲“幽藍”“翠綠”的光,“太陽”“月亮”“彎彎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綠草”“露珠”等。這一切織成了一種絢麗的境界,吸引着、感染着讀者,使讀者獲得美的薰陶。)

問題二:美的語言

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語言表達的,品位一下美的語句,體會這些語言有什麼好處。

(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明確:(1)按句排行,短小、活潑、跳躍,像小渓流水,自然流暢,叮咚有聲,適合表現童話內容,適合孩子們的閲讀心理。

(2)大量運用疊詞,如“靜靜”“輕輕”“潺潺”“沉沉”“幽幽”“飄飄忽忽”“模模糊糊”“踉踉蹌蹌”“跌跌爬爬”等等。這些詞語不僅描寫情態逼真,而且舒緩語氣,琅琅上口。)

5、多角度理解主題:

同學們,關於文章的主題,一般情況下,作者都和有一個集中而明確的表達。不過,有時候,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比如,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等。這篇文章的主題,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下面,請同學們參照課後練習一,談談自己的理解:

(小組討論課後練習一)

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多向思維,有新的見解。讓學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主題。

理解一:對於像盲孩子一樣的孤單弱小的人,我們應該關愛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理解二:在盲孩子獲得光明的同時,“影子”也獲得了生命,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這説明,給別人帶來幸福,自己也能獲得幸福。

理解三:不管自己曾遭遇什麼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樣熱愛生活,追求光明

三、課堂小結:

一個盲孩子,由於受到來自多方的關愛,獲得了光明,獲得了幸福;一個沒有生命的影子,因為關愛他人,最終也獲得了生命。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題,構成了這篇美的童話。讓我們帶着美的體驗,去抒寫心中那永恆的“愛”。

(音樂響起《凝聚這份愛》)

四、鞏固練習

1、加點字注音

潺潺( ) 咩咩( ) 泥濘( ) 孿生( )

嬉戲( ) 踉踉蹌蹌( )( ) 哞哞( )

2、仿寫句子:

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仿寫:

他還看見各種顏色的花朵。還有綠草。還有草上明亮的露珠。

仿寫:

我從陽光裏來,也從月光裏來,還從燈光裏來。

仿寫:

五、拓展延伸:

金波的詩:

讀自己的影子

金波

小時候,不識字,

總喜歡坐在那裏,

讀自己的影子,

像讀一本童話的故事。

總是讀一頭黑熊

或是幾隻很黑的小兔子,

坐卧在我的腳下,

和我有説不完的話。

直到太陽落山,

影子消失,

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

我知道,明天

影子還會來,

還會有新的故事。”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過程與方法: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2.教學難點: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導讀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去查閲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瞭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閲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瞭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説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説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肅殺”的,可能會令習慣於温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肅殺,而是一個“温暖”的寶地。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感知濟南冬天的温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理解為什麼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瞭解,為什麼文中的情那麼濃。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着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

三、檢查預習,掌握字詞(多媒體)

鑲、響晴、温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四、研討思考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並在聽讀中思考以下問題,然後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1.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

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温暖的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寫對濟南的總體感受:“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的遠山,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五、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1.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第一、二自然段,討論下列問題並自主解決。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温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響晴

與熱帶相比--温晴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

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麼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峯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

讓學生試着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3)教師小結。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2.自由探究。

學生朗讀後,思考體味以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把小山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模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是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微微”一詞用得貼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⑤“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凍上”的原因。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説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3.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温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2)作者緊扣這一點,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讚美的深情。

(5)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温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二、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為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一下,在寫法上本文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寫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裏,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佈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北京冬天的景物,傾注你的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板書設計

12.濟南的冬天

總特點:無風,響晴,温暖--貫串全文

對濟南的總感受:“温暖安適”的“理想境界”

陽光朗照下的山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遠處的山如詩似畫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童話的想象和誇張的藝術特點。

2.使學生認識封建統治者的愚蠢和虛偽。

教學重點:這篇課文學生比較熟悉,講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

1童話的想象和誇張的藝術特點

2通過語言和細節描寫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3學生體會並學習如何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誇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要點:着重分析皇帝的性格特點)

一由開始教學藉助聯想和想象的作品的教學單元,引出《皇帝的新裝》。

二簡介作者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漢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紀丹麥文學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他的160餘篇童話在近150年中被翻譯成140多種文字,從丹麥傳向世界。安徒生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窮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説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著名的童話有《醜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夜鶯》、《皇帝的新裝》等。

三簡介童話特點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離奇,往往採用擬人的手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傢俱、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四正字音

滑稽jī

陛下bì

頭銜xián

駭人聽聞hài

欽差qīn

更衣gēng

(改換)

隨聲附和hè(“跟着唱”、“跟着説”)和好hé

自稱chēng(“説”)相稱chēn(“適合”、“配得上)

圈定quān,(“畫圓形”講)豬圈juàn,(養豬的柵欄)

五分析

(一)分角色朗讀(或聽朗讀錄音)。

根據“思考和練習三”的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朗讀時要進入角色,讀出感情。。

(二)分析段落,概述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喜歡穿新衣服,(故事發生的緣由)。

第二部分(2至4段)兩個騙子向皇帝行騙(故事的發生)。

第三部分,(5至22段)大臣和皇帝受騙、騙人(故事的發展)。

第四部分(23段至末尾)皇帝參加遊行大典(故事在高潮中結束)。

(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笑新裝)

(三)口頭複述故事。

——要求:(1)敍述有條理,情節完整;(2)不遺漏人物重要的對話和心理獨白;(3)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四)這篇課文的情節圍繞一個“騙”字展開,請同學們説説文中各種人物是怎樣圍繞這個“騙”字進行活動的。——皇帝受騙→→騙子行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

(五)找出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着關鍵的作用的語句“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句話,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着關鍵的推動作用。騙子胡説那衣服具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別出官員是否稱職、是聰明還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們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騙術步步行通。

(六)分析皇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1第一部分寫出皇帝的什麼情況?表明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在全文中起着什麼作用?

——用誇張手法表明了他的心思興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愛慕虛榮,奢靡無度,昏庸懶惰,荒廢朝政,這就揭示了故事發生的緣由,為下文騙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筆。他還喜歡“顯耀一下他的新裝”,這又為後文寫他穿着那套“新裝”——遊行預作了伏筆。

2皇帝為什麼會相信騙子的話?

——第二部分:騙子先説“他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抓住了皇帝愛好新衣的特點,針對這個特點行騙,投其所好;又説用這種布縫出來的衣服具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別出官員是否稱職、是聰明還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擊中要害因而能夠誘使皇帝上當。揭露了皇帝的愚蠢、懶惰、虛榮心十足。

3皇帝為什麼要派老大臣和誠實的官員去了解騙子織布的情況?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織造的情況,但一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新衣時,心裏未免害怕,所以決定先派最有理智、最稱職的老大臣去看,接着又派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他想,這樣比較穩妥。表現出他很心虛,害怕自己看不見這布。這是由於“愚蠢”和“不稱職”而產生的心虛。

4皇帝在看騙子織布時心裏想的是什麼?

——皇帝聽見兩位官員這樣説,可是他什麼也沒有看見。“難道我不夠資格當一個皇帝嗎?”一想到這一點,他十分恐慌,不知所措,只得説道:“哎呀,真是美極了!”“我十二分的滿意!”並且裝模作樣地“仔細地看着織布機”,表明他在觀賞布料。這位皇帝為了保住尊嚴,維持專制統治,也只能這樣自欺欺人,皇帝賜給騙子每人一個爵士頭銜,還封他們為“御聘織師”。進一步揭露了皇帝的崇尚虛榮、愚蠢無知,口是心非;

5分析皇帝在換上新裝時的動作細節的描寫

——皇帝在換上“新衣”以後,“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作出這又“轉”又“扭”的醜態,意在表明他在端詳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確實看到了、穿上了“新衣”。表現了皇帝的自欺欺人,裝模作樣的醜態。

6遊行的皇帝聽到老百姓真話以後的反應如何?皇帝為什麼在被揭穿他並沒有穿衣服的時候,有點兒“發抖”,但他卻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態?

——皇帝聽到老百姓都説“他實在沒有穿什麼衣服呀”以後,既“有點兒發抖”,“似乎覺得老百姓們所講的話是真的”,意識到受了騙,為在老百姓面前遊行、大出其醜而“有點兒發抖”;卻又心中想“我必須把這遊行大典舉行完畢”,“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只好故作姿態掩飾自己內心恐慌。在已經識破騙局的老百姓面前,裝作確實穿着美麗的新衣,硬把遊行的醜劇表演下去來保住皇帝的尊嚴,維持住專制統治。這篇童話也就在皇帝遊行的醜劇高潮中結束。表現了他的虛偽愚蠢,自欺欺人。

7小結皇帝的性格特點

——愛慕虛榮,荒淫奢侈,昏庸無能,愚蠢可笑,口是心非,自欺欺人。

六作業

第二課時

要點:分析其他人物性格特點。

一複習:分別列舉皇帝的可笑舉止。

二分析大臣們的言行,大臣們要不要在這場鬧劇中負責任呢?他們是些怎麼樣的人?

1先去看布料的兩位大臣,課文怎樣描寫老大臣看衣料?這樣描寫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課文寫出老大臣看到騙子,“正在空織布機上忙碌地工作着”,他“把眼睛睜得特別大”,“驚駭萬分”;他雖然不承認自己“愚蠢”、“不稱職”,但沒敢説出“我什麼東西也沒有看見”。這時,騙子請他走近一點,問他“花紋是不是很美麗,色彩是不是很漂亮。”這是先發制人:花紋這麼美麗,色彩這麼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見,那你真是愚蠢透頂,一點兒都不稱職。這一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嚴重顧慮。他經過考慮,決定“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騙子卻又問他:“噯,您一點意見也沒有嗎?”這又是趁勢一擊,逼着老大臣表示意見。這一擊逼得老大臣投降了。因為怕人説自己愚蠢不稱職,為了保住官位,他隨騙子之聲附和地説布料“美妙極了”,“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並且注意地聽着騙子對布料的色彩和花紋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兒去的時候,可以照樣背出來”。他已經甘願受騙,並且幫助騙子去騙皇帝。騙子行騙也就進一步得逞。這位老大臣哪有一點兒誠實、理智、稱職的味道?

3課文描寫另一位官員着布料,和描寫老大臣着布料有什麼異同?

——另一位官員在老大臣看過並對皇帝讚美了布料以後,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他的資格又比老大臣淺。所以他在聽着騙子描述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布料上“美麗的花紋”的時候,雖然覺得自己“並不愚蠢”,也產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這樣好的官職吧”的想法,這是與前面寫的老大臣的不同之處。這表明老大臣已經幫助了騙子行騙,他也只想保住官位,決心“不能讓人看出”自己沒有看見布料。這是與前面寫的老大臣的相同之處。騙子行騙又進一步得逞。課文寫另一位官員看布料,寫得遠比老大臣看布料簡單,又寫出了兩人不同的心理活動,這就避免了描寫同一事物的雷同。

4皇帝去看布料時兩位大臣的反應是怎麼樣的?老大臣和誠實的官員為什麼不敢説出事實真相,要瞞和騙?

——這一回用不着騙子謊言讚美布料,兩位看過布料的“誠實”的官員就自動代勞了。這兩位根本沒有看見過布料的官員,“相信別人一定可以看得見布料,就搶先對皇帝説:“陛下請看:多麼美的花紋!多麼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見了布料,替騙子效了勞。兩個大臣怕別人説自己愚蠢,更怕丟了烏紗帽,都不敢講真話。可見,所謂稱職的老大臣,誠實的官員,其實是最不稱職和最不誠實的人。這是很有諷刺意味的。他們都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跟隨皇帝去看布料的全體隨員呢?

——全體隨員雖然連一點布絲都沒有看見,也都隨聲附和:“哎呀,真是美極了!”表明他們都看見布料了,並且建議皇帝穿着這美麗的衣服“去參加快要舉行的遊行大典”。所有隨員都力圖保位,在空織布機前做着受騙、騙人的表演。

4還有哪些地方寫出這幫大臣們的虛偽醜態?

——在皇帝穿新裝時阿諛逢迎並裝模作樣地幫忙,展新裝時手中託着一條“並不存在”的後裙。

5小結大臣們的性格特點

——虛偽透頂,愚蠢可笑,阿諛逢迎。

三分析百姓:

1皇帝在大羣官員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遊行起來了,老百姓的反應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説:“乖乖:皇帝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後裙是多麼美麗!”好像他們都看見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説了假話。一個小孩子最後叫了出來:“可是他什麼衣服也沒有穿呀!”説的是實話。老百姓私自低聲地把這孩子的話傳播開來,最後都説“他實在沒有穿什麼衣服呀”,也都説了實話。

2為什麼老百姓剛開始不敢説真話後來又敢説老實話?

——官員有顧慮,怕顯出不稱職、太愚蠢,故而先説了假話;在封建專制下,老百姓怕觸犯皇帝,又怕受人譏笑,因而不敢講真話。但老百姓的顧慮遠不像官員們那樣嚴重,比大臣們要少點私心,。沒有官可丟,沒有職可罷,因而最終能把真話傳播開來。表現了老百姓的膽小怕事。

3哪些地方寫出百姓的膽小怕事?

——從“私自低聲地傳播開來”“有一個小孩子説他並沒有穿什麼衣服啊”表明百姓的膽小怕事。

四分析小孩子為什麼敢説真話?

——因為小孩子天真無邪,沒有顧慮,無私無畏,所以敢於説真話。小孩的真話,像一把匕首,戳穿了騙子、老大臣、官吏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戲,這真話,就是真理,就是力量。

五分析騙子為什麼能得逞?

——狡猾陰險,抓住了人們的心理,用“箝口術”——謊稱這種布縫出來的衣服具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把所有的人的口都封住了。

六本文意圖是什麼?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社會意義,理解童話的藝術特點。

——本文寫出騙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騙,寫出皇帝和大臣們都甘願受騙、並且騙人,最後寫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構成了豐富想象、大膽誇張的寫作特點,無情地鞭撻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們的愚蠢虛偽、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熱衷權力和無知、虛偽、愚蠢的本質,同時告訴人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説真話。。

七本文想象豐富而且奇特,誇張大膽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存在的,為什麼卻又能夠令人信服?

——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雖然不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存在的,卻是在現實生活基礎上提煉概括、集中創造出來的。歷史上窮奢極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駭人聽聞的事情,是屢見不鮮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諛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現象。童話家安徒生在這樣社會現實的基礎上,馳騁豐富想象,展開大膽誇張,敍述出這樣的故事情節,刻畫出這樣的人物形象,皇帝有貪婪、自私、虛榮、愚蠢的本性;官員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個個不願説實話,都愛説假話,獻媚取寵;騙子的騙局設計得天衣無縫,無懈可擊。正因為這樣,騙子手段高明,善於設騙;皇帝貪婪虛榮,甘心受騙;官員阿諛奉承,樂於互騙,形成了這篇童話巧妙的佈局。既有現實生活的充分依據,又表達了對這樣的皇帝和大臣的強烈憎惡之情。文中描寫皇帝、大臣甘願受騙、並且騙人,直到皇帝在遊行中聽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遊行的真相以後,還硬撐着把那醜劇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點的邏輯發展。因而能夠讓讀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響

八情節特點。

——童話是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來反映生活。誇張是童話情節的基本特點。兩個騙子在織布機上空忙,描述並不存在的布的美麗花紋,皇帝赤身舉行遊行大典,大臣們手裏託着並不存在的後裙,這些情節當然是誇張的,但又使人感到真實可信。據安徒生自己説,這個童話的題材來自西班牙作家所提供的民間故事,經改寫後,更符合丹麥的生活實際。騙子怎樣誆人,皇帝怎樣上當,羣臣又怎樣瞞騙,寫得合情合理。“最奇異的童話是從真實的生活裏產生出來的。”我們在這篇童話裏看到的皇帝、官吏,不正是當年丹麥封建統治者的真實寫照麼?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説出的一切,隱藏在誇張、詼諧的故事裏,引起讀者深思。誇張中包含着合理性,是《皇帝的新裝》的情節特點,也是安徒生童話的情節特點。

九語言特色。

——通過分角色朗讀,我們進一步體會到安徒生童話的語言通俗、流暢,保持着口語化的特色。故事敍述就像技家常一樣:“許多年前,有一位皇帝……”“有一天,他居住的那個大城市裏,來了兩個騙子……”安徒生重視提煉語言,所以他寫的童話,語言既簡潔又生動形象。例如描寫皇帝在鏡子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大家讚美説,“多麼美的花紋!多麼美的色彩!這真是一套資重的衣服!”把皇帝和周圍的人的神態誇張地描寫得活靈活現,十分生動。

十本文是安徒生童話中的名篇。從中可以看出童話這種文學樣式具有什麼藝術特點?

——本文的寫作特點是豐富想象、大膽誇張。這也正是童話這種文學樣式的藝術特點。童話,正是在現實生活基礎上,馳騁想象,大膽誇張,來敍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意見態度、思想感情。童話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雖非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存在的,卻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產生獨特的藝術扭力。童話不但可以想象、誇張地敍寫人間的故事,刻畫人物的形象,還可以擬人化地描寫動植物或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它們以人的生活經驗和性格特點,通過描寫他們的思想行為,曲折地反映現實生活,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意見態度、思想感情。這種童話,就更充滿豐富想象和大膽誇張了。

十一想象訓練:

1想象皇帝如何愛新裝?給文章加個開頭。

2用誇張的手法,描述一下皇帝穿着新衣遊行時裝模作樣的醜態。3想象皇帝在遊行結束後會怎麼樣?給文章加個結局。

——也可佈置成預習作業,指導學生猜讀每一個新的情節開頭,不要急於往下讀,合起書自己先來想象想象:讀到“為了要穿得漂亮”,你想象一下,這個皇帝圖漂亮圖到什麼地步。

讀到“來了兩個騙子”,你想象一下,這兩個騙子會怎樣行騙。

讀到“都看不見衣服”,你想象一下,這個皇帝會怎樣想,怎麼辦。

讀到“這位善良的老大臣來到那兩個騙子的屋子裏”,你想象一下,這個老大臣看到騙局會怎樣表現。

讀到“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工作進行的情況”,你想象一下,這個官員看到騙局又會怎樣表現。

讀到“皇帝就很想親自去看一次”,你想象一下,這個皇帝看到騙局又會怎樣表現。

讀到“第二天早上,遊行大典就要舉行了”,你想象一下,宮內宮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將會怎麼樣,結局怎麼樣。

想一想,讀一讀,體會體會安徒生的想象力多麼豐富,多麼精妙,自己哪些想象也很好。檢查預習時,可以讓學生介紹些自己所想象的情節。

十二板書

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

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離奇,往往採用擬人的手法。

故事情節:

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笑新裝

(緣由)

(發生)

(發展)

(高潮、結局)

(皇帝受騙→→騙子行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

大臣(虛偽自私,阿諛逢迎)

騙子行騙(陰險狡猾

投其所好

皇帝受騙→→→→

騙←←←←百姓傳騙(膽小怕事)

擊中要害)

(虛榮昏庸愚蠢)

↑↑

↑↑揭騙

小孩

(天真爛漫,無私無畏)

主題: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熱衷權力和無知愚蠢、虛偽自私的本質。,

寫作特點:想象豐富大膽誇張

曲折反映現實生活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①快速閲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①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雲和天氣的諺語,有關雲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作者在説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説明角度和説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檢查預習

①導入 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説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徵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説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係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②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整體感知

①出示學習目標。

②聽讀課文,思考:

a.雲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係?

b.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雲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徵?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①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②對於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重點研討

①本文介紹了這麼多的雲和雲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先説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説,然後描繪了萬千姿態的雲。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雲的光彩同天氣的關係”,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在文章內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來介紹的。例第3段,把“薄雲”又分為“捲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並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係。

②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説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

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a.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於比喻的修辭方法)

對於修辭方法,學生了解即可,關鍵體會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的好處(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b.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説明語言的生動特點,並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峯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説明順序。先説什麼,後説什麼,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説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雲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佈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4

【學習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學習重點】

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學習難點】

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知識鏈接】

1、走近作者

何其芳(1912~1977), 現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1929年到上海進中國公學預科學習,廣泛閲讀了中外文學作品。1931至1935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課餘沉浸於文學書籍之中,發表了不少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受到文壇注意。他的散文集《畫夢錄》出版後,曾獲《大公報》文藝金獎。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四川老家任教。1938年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並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

2、相關資料

本文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1931-1933),作者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他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表現其明朗純淨的詩意詩風。何其芳早期詩作藝術精緻,色彩絢麗,以清新柔婉見長。參加革命後詩歌變為平易樸實,樂觀豪放。他又以寫抒情散文著稱,《畫夢錄》中的篇章常用象徵手法,構思精巧,富於藝術的獨創性。以後在《還鄉雜記》中的篇目則趨於樸素自然,感情獷放,格調明朗。

【自主學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肥碩( ) 棲息( ) 歸泊( ) 清冽( )

廖闊( ) 枯涸( ) 夢寐( ) 船槳( )

2、《秋天》的作者 , 詩人, 家。

3、詩中刻畫了哪幾幅生動鮮明的畫面?試為它們各擬一個小標題。

⑴ ⑵ ⑶

4、品味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

⑴震落了清晨滿披着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⑵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

【合作探究】

5、為什麼説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6、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7、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8、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好在哪兒?

【精讀精練】

閲讀下面詩歌,回答文後各題:

震落了清晨滿披着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

9、這一節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描寫秋景。“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一句是從 角度,寫出了幽谷 的特點。稻香從 角度,暗示稻子的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10、“秋天棲息在農家裏”一句運用了 修辭方法。

11、如果把棲息換成停留或其他的動詞好不好?為什麼?

12、這一節詩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麼圖畫?它有哪兩個場景組成?

【主題閲讀】

(-)閲讀下面詩句,回答問題。

秋 景

[美國] 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慄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着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豔紅的輕紗。

我不願顯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13、將上面這首詩與課文比較,説説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的地方。點擊進入 國中學習小組

(二)美文賞讀,完成文後問題:

聽 歌

作者:何其芳

我聽見了迷人的歌聲,

它那樣快活,那樣年輕,

就象我們年輕的共和國,

在歌唱她的不朽的青春;

就象早晨的金色的陽光

因為快樂而顫抖在水波上,

春天突然回到了園子裏,

花朵都帶着露珠開放。

它時而唱得那樣低咽,

象夜晚的噴泉細聲飛射,

圓圓的月亮從天邊升起,

微風在輕輕地搖動樹葉;

它時而唱得那樣高昂,

象與天相接的巨大的波浪,

把我們從陸地上面帶走,

帶到遼遠的藍色的海洋;

然後又唱得那樣温柔,

象少女的眼睛含着憂愁,

和裂土而出的植物一樣,

初次的愛情躍動在心頭。

呵,它是這樣迷人,

這不是音樂,這是生命!

這該不是夢中聽見,

而是青春的血液在奔騰!

一九五七年三月二日夜至三日晨,北京

14、此詩抒寫了自己聽歌時的感受,但並沒有説聽什麼歌,結合全詩,你認為詩人聽的歌應該是什麼歌?

15、詩人將聽到的歌聲分為三個流程,並聽聲辨形,展開豐富的想象,推出了許多優美的意象,請具體説明是哪些意象?

16、本詩運用的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17、下列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音樂是無形的,但詩人卻用語言文字將其化為有形之物。

B.詩人以詩心去感應聽到的歌,應該帶着詩人全部的熱情,全部的人生。

C.詩的最後一節説“這不是音樂,這是生命”,説明詩人將自己的生命融人了共和國的青春。

D.這首詩的風格細膩而華麗,在纏綿中含有一絲淡淡的憂鬱。

(三)閲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

報 秋

宗 璞

似乎剛過完春節,什麼都還來不及幹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着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後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麼得了!

這花的生命力極強,隨便種.種,總會活的。不挑地方,不揀土壤,而且特別喜歡背陰處,把陽光讓給別人,很是謙讓。據説花瓣可以入藥。還有人來討那葉子,要搗爛了治腳氣。我説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種玉簪花精神罷。

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閒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草花種.種。有一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色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們常這樣自嘲。

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住後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是綠葉白花,點綴着夏末秋初的景緻。我的房門外有一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已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葉中,會藏着一些小活物,嚇人一跳。玉簪花下卻總是乾淨的。可能因氣味的原故,不容蟲豸近身。

花開有十幾朵,滿院便飄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採幾朵放在養石子的水盆中,房間裏便也飄散着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裏警惕着:秋來了。

秋是收穫的季節,我卻是兩手空空。一年、兩年過去了,總是在不安和焦慮中。怪誰呢,很難回答。

久居異鄉的兄長,業餘喜好詩詞。前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 無拘無束無礙。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 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覆吟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便得逍遙。

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麼,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

18、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

(1) 作者為什麼吃驚?(不超過8個字)

(2)聯繫全文看,作者為什麼悵然?(不超過10個字)

19、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寫自己種太陽花的經歷,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0、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中,分別使用了6個“便”字和5個“領取”,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1)反覆使用“便”字的好處是: (不超過26個字)

(2)反覆使用“領取”的好處是: (不超過26個字)

2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鑑賞,正確的三項是(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可以提醒人們秋的到來,讓人減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為主要讚美那種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對領取而今現在一句的吟哦讓人體味到一種悠然自得、面對現實的人生態度。

D、領取自己那一份,是勸慰人們要及時把握自己應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藉助比較的手法,巧妙地寫出了玉簪花所散發出的與其他幾種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綠葉描寫為綠波,使人聯想到生活的長河,有廣闊的空間感和深邃的時間感。

【能力提升】

22、請默寫出你所掌握的寫秋的古詩詞句。(不少於3句)

23、寫出有關山、花、水、鳥的詩句:

⑴山---------------

⑵花---------------

⑶水---------------

⑷鳥 --------------

24、李玉同學剛升入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感覺學習沒有什麼困難,於是學習有些鬆懈了。請你用《過鬆源晨炊漆公店》中的兩句詩告誡他:-------,-------。

【教(學)後記】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1、shuò qī bó liè liáo hé mèi jiǎng

2、何其芳 現代 評論

3、⑴農家豐收圖 ⑵霜晨歸漁圖 ⑶少女思戀圖

4、⑴“飄”字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⑵“夢寐”有“朦朧”之意,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合作探究】

5、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6、對秋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7、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①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晞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悦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②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③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悦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8、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閒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等等

【精讀精練】

9、聽覺 幽深、寧靜 嗅覺

10、擬人

11、不好。棲息本是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在詩歌中概括農家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形象化、具體化,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

12、農家豐收圖”“山谷伐木”和“籬間背瓜果”兩個場景。

【主題閲讀】

13、示例: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説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二)14、詩人聽到的應該是禮讚年輕的共和國的輕快歌聲。

15、低咽、高昂、温柔;意象有“夜晚的噴泉、圓圓的月亮、巨大的波浪、藍色的海洋、少女的眼睛、裂土而出的植物”等。

16、通感,詩人用大量的視覺形象來表現聽覺感受,化抽象為具體,使聽覺細緻人微;色彩紛繁,充分展現了歌聲全部的內容。

17、D

(三)18、(1)沒幾天便是立秋。

(2)收穫季節卻兩手空空。

19、反襯玉簪花生命力之強。

20、(1)將一個個節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時光的飛逝。

(2)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本文主旨起到強化作用。

21、ACE

【能力提升】

22、①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②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3、例如: ⑴一覽眾山小;⑵禪房花木深;⑶春江水暖鴨先知;⑷千山鳥飛絕

24、正入萬山圈子裏 一山放過一山攔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5

一、所教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目前本學科發展方向的把握,結合我校的辦學方針,加強了日常教學和學科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整體來看,學生身上好的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教學目標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國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三、教學設想

1、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

3、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脱出來,去領略課堂裏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在閲讀教學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注重在閲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活動,做到人人蔘與,參與全過程,讓學生們在課下多讀書看報,將自己喜歡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積累,定期在班上舉辦摘抄本展覽,並從中推選出優秀的文章、摘抄和積累本。

2、在各課時中,把學生活動做為重點內容來安排落實,使學生限度處於動態之中,動腦想,動手寫,動口説,動眼看,動耳聽。

3、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講評中來。讓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對習作進行自我評價,然後廣泛地徵求同學的意見,相互評價,最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使學生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和問題,課後進行必要的修改。這樣,建立民主的教學風氣,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

4、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從培養興趣着手,用圖片,實物,多媒體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5、成立互幫互學小組,對古詩文無法過關的學生採用“一幫一”,“人盯人”的辦法,並與家長取得聯繫。深鑽教材,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講清每一個知識點,認真篩選作業,及時反饋每一次作業與考試。注重學法指導。

五、培優輔差措施

培優重在拔尖,輔差重在提高課堂上有意識給他們製造機會,讓優生吃得飽,讓差生吃得好。課外輔導,利用晚修,文體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加以輔導訓練。發揮優生的優勢,以優帶差,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差生主要引導他們多學習,多重複,在熟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尤其是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氣。優生要鼓勵他們多做創新的事情,在閲讀和寫作方面多下功夫。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①繼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

②感知課文情節,進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③領會童話深刻的內涵,培養學生敢於説真話的品格。

教學重點

領會作品內涵,結合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看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學習默讀課文與朗讀課文。

②學習生字。

③複述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近幾年反映宮廷生活的電視劇很多,大家一定從電視上看到過許多皇帝,那麼他們都穿什麼樣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裝又給你什麼感覺呢?(威嚴、高貴)可是竟然有這樣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在大街上游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這一故事的童話《皇帝的新裝》。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

整體感悟

①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在默讀前給學生提出具體要求:

a.默讀要做到不出聲、不回視、不指讀。

b.速度要快,每分鐘約500字。

c.瞭解課文內容大意。

d.圈出不會認讀的字。

②教師板書重點字,教學生認讀。

炫耀 妥當 分外 滑稽 陛下 御聘 頭銜 爵士 勛章

③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指導簡單評析。

[要求]分別擔任皇帝、老大臣、誠實的官員、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話朗讀、口齒清楚、準確表達語氣。

b.聽讀的同學邊聽邊在書上標出故事大致情節。

④請學生複述課文並作簡單評析。

要求抓住重點情節、重點人物的重點語言複述,並注意模仿人物説話語氣。

⑤理清故事情節。

在前兩遍閲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劃分故事情節、層次。

教師板書:皇帝愛新裝成癖一騙子做新裝一大臣官員等人看新裝一皇帝穿新裝出醜

以上兩個環節旨在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為下節課的討論打下基礎。

小結

閲讀童話類文學作品,可以像閲讀本課一樣,先從情節人手,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理清課文內容,明白層次、結構及詳略,然後再做細緻的揣摩、探究。

佈置作業

①抄寫生字、詞語。

②熟悉課文情節並思考課後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本節課以探究性討論為主,理解文章內涵,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教學設計

四人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並記錄好討論結果(教師用小黑板或投影儀出示問題)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③你怎樣理解故事的內涵?

④故事有什麼教育意義與現實意義?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

[預期結果]

問題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這是個愚蠢、虛偽、自欺欺人、極端奢侈、不務正業的皇帝。

問題三: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愚蠢、虛偽、自欺欺人,批判了説假話的世風。

問題四:故事中由一個小孩戳穿了騙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們要保持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説真話。

教師依次出示問題(用小黑板或投影儀),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問題一:皇帝無疑是愚蠢的,昏庸腐敗的,那麼騙子騙取皇帝的錢財並愚弄皇帝這一行為值不值得肯定呢?為什麼?

預期結果:有人也許會説騙得好,這樣的皇帝,不騙他騙誰。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給百姓們出了一口氣。有人也許會説騙子是可恥的,因為他們的動機就是騙錢,並不像一些“俠客”一樣劫富濟貧,伸張正義。

問題二:如果你當時在現場,你會像那個小孩一樣勇敢地站出來,第一個説真話麼?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情況麼?你是怎麼做的?説給大家聽聽。

預期結果:可能有同學説自己會站出來説真話,有可能有同學會説不敢。多數同學肯定都會遇到“説還是不説”的情況。至於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學不會講真話。這一問題,重要的是鼓勵學生站出來説實話。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生活,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通過這個環節的討論,達到深刻領悟文章內涵、培養敢説真話的高貴品質的目的,同時,培養多角度思維方式,也是這一節課的重點環節,所以,教師的“導學”特別重要。在討論中,一要“導”學生説真話,二要“導”學生結合課文情節,結合生活實際分析。

小結學生髮言,佈置作業

①教師小結

一場鬧劇,以騙開場,以騙收束,圍繞“新裝”,刻畫出封建統治階級上層人物的荒誕、可笑,揭露他們的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笑聲過後,留給我們的卻是嚴肅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保持純真的童心,不虛偽,不説假話,敢説實話,敢説真話,讓我們的社會保持純淨,這就是對每個人的考驗了。

②佈置作業

課外閲讀《安徒生童話選》中的《醜小鴨》、《海的女兒》、《豌豆上的公主》等。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並掌握有關寓言的基本知識。

2.瞭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3.學會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概括寓意。

教學重難點

學會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概括寓意。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用具體形象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選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驢與愚蠢的狼》導入。

同學們,這個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大家知道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伊索寓言》。那麼,誰還能講出這部古希臘寓言彙編中的故事呢?(學生講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兩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請同學們從閲讀提示中圈點出有關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識要點。

課堂實錄

一、文學常識簡介。

【設計意圖:瞭解《伊索寓言》的特點,養成閲讀名著的習慣。】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於講動物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寓言開始歸於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彙編。其中大多是動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

二、學習《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設計意圖:理解寓意,引導學生明白愛慕虛榮的危害。】

1.查閲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1)正確朗讀下列生字。

赫拉( ) 宙斯( ) 庇護( ) 粘住 ( )

(2)掌握詞義:

庇護:袒護,保護。

愛慕虛榮:喜歡名利和榮耀,羨慕錢財。

2.研讀課文。

(1)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明確: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2)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明確:赫耳墨斯所關心的不是怎樣造福人類,而是自己的身價和榮譽,“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個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神。

(3)赫耳墨斯笑着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説明了什麼?

明確: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他驕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躍然紙上。

(4)比較赫耳墨斯與雕像者三問三答中句式、語氣的起伏變化。

明確:故事主要是通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問三答的對話來敍述的。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區別,第一次用確數,第二次比較而言,只説概數,第三次不用數詞,貶低得一分不值。雕像者的答語,如烘雲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轉,給人以巨大反差,諷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襯手法的巧妙運用。

3.概括寓意。

明確: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

三、學習《蚊子和獅子》。

【設計意圖:不要取得一點成績就自滿,忽略了自己的短處。】

1.集體誦讀,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節。

這則寓言的結構安排和前一則相同,也是分敍講述故事,結敍點明寓意。先寫蚊子所獲得的勝利及其原因,後寫蚊子所遭遇的悲劇及其原因。

2.蚊子為什麼敢於向獅子挑戰?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蚊子向獅子挑戰時説的那一番話,表明它對敵我雙方的長短看得很清楚,並相信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就可以戰勝對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衝過去”。

3.“蚊子戰勝了獅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凱歌飛走。”寫出了蚊子的什麼特點?

表現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點。

4.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它的悲痛説明了什麼?

蚊子的醒悟是通過“歎息”表現出來的。“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最強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鋭地諷刺了勝利後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5.蚊子為什麼能戰勝獅子又會敗給蜘蛛?從中可以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諷刺了那些取得成績便得意忘形的人,由於忽視自己的短處,勢必要被小人物打敗。“驕兵必敗”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課堂小結

這兩則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動物;赫耳墨斯有“權力”,蚊子有打敗獅子的驕人勝利花環。它們的共同弱點是--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特別是在權力、榮譽面前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這兩則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們。

佈置作業

展開想象、續編情節。

1.赫耳墨斯聽説自己的雕像當饒頭只作“白送”之用後,他的心情、神態會怎樣?會説些什麼掩飾這難堪、尷尬呢?

2.想象一個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蹟情節,給寓言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板書設計

寓意四則

《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寓意:批評了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獅子》

寓意:驕兵必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智、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閲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和習慣。】

上一節課我們學的是古希臘的寓言,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國古代寓言兩則。中國古代有許多這樣的寓言,它們就像珍珠一樣散佈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們作為論據來闡明事理,非常具有説服力。如:《智子疑鄰》選自《韓非子》。《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

課堂實錄

一、文學常識簡介。

【設計意圖:瞭解文學常識,體會作品見解。】

1.《韓非子》

《韓非子》是韓非主要著作的輯錄,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餘萬字。裏面的文章,風格嚴峻,裏面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韓非子主張君主集權,提出重賞罰,重農戰,反對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對國家的管理),主張變法改革。

2.《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我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淮南子》著錄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説。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説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學習《智子疑鄰》。

【設計意圖:理解寓意,引導學生明白要虛心接受意見,不能有偏見。】

1.自由誦讀,教師提示下列字詞:

智:聰明,這裏意思是“認為……聰明”。

雨:下雨。

築:修補。

暮:晚上。

亡:丟失。

2.複述故事情節,加深理解。

(1)失竊原因:天雨牆壞。

(2)案發時間:暮。晚上。

(3)所失物品:大亡其財。

(4)犯罪嫌疑人 :無法確定

3.具體描述富人對兒子和鄰人之父的不同態度。

甚--體現出富人對兒子當初的預料表示贊同,並且還覺得非常得意。

疑--富人對鄰人之父的懷疑,並且有憎恨的意味。

4.兩人的意見都一樣且都正確,但富人卻對這兩人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調查瞭解了整個事情經過後,你會對這個富人説些什麼?

明確:對人不能有偏見;聽意見應該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

三、學習《塞翁失馬》。

【設計意圖:懂得福禍相依,互相轉化的道理。】

1.初讀課文,掌握字音字義,朗讀技巧。

(1)朗讀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字音準確。

遽jù 其馬將(jiàng)胡駿馬而歸 墮duò

墮而折(shé)其髀 跛b

(2)理解重點詞語的意義。

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經過)數月 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喜歡)騎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3)再讀課文,注意停頓。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此/何遽/不為福乎?

2.請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口頭把故事譯成通暢的現代漢語。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3.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於此篇,那麼寓言中禍與福是怎樣相互轉化的?

明確:寓言用一連串事實來説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後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後,塞上丁壯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徵,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4.這則寓言故事説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麼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麼積極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聯繫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啟示:(1)禍福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2)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會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3)要因勢利導,變禍為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4)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安之泰然,處變不驚.

課堂小結

我國諸子百家著作雖然年紀很老,卻是孩子們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個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走開時,卻突然變成一個個哲理,嚴肅認真,催人深思,讓人感悟現實,體會人生。這就是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佈置作業

1.自編寓言。題目(1)嘴和眼的對話;(2)樹和斧子。

要求:任選一題完成。運用誇張和擬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2.蒐集關於“馬”的成語,與同學們交流。

板書設計

寓意四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禍) (福) (禍) (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8

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成語。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並熟練背誦課文。

3.培養文言註釋能力。

4.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內藴,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全文。 2.評點《論語》十則內容。

教學難點:深層理解《論語》十則內藴。

教學時數:4課時。

學習方法:1、誦讀法 2、評點質疑法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瞭解孔子及《論語》。認讀《論語》十則,整體感知,析讀十則內容。

預習導學:

1、蒐集關於孔子其人及《論語》的資料

2、細讀《論語》十則,熟讀成誦

課堂導學:1、提問關於孔子的資料收集。(小組彙報,蒐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張仁義 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提問關於《論語》的資料收集。(小組彙報,蒐集成果)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生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之中。

3、朗讀課文:

範讀:學生要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同學們正音正字。

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容,反覆誦讀

4、總結三個通假字:

A B C

5、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領會大意,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討論、弄清楚沒有註釋的詞語的意思。

(2)把十則《論語》按照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分類,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論語》十則 導學案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理解前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藴含的思想。

學習難點:重點字詞釋義,弄清楚通假字。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前五則內容。

1、第一則: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 )第三句講的是( )

【固定句式】“不亦……乎?”譯作“不也是……嗎?”

翻譯( )

2、第二則: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為:______

謀: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傳:______習:______

翻譯本則( )

3、第三則: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為:______

總結出這章當中的一個成語( )

翻譯本則( )

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温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温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

4、第四則:罔:______ 殆:______

翻譯本則( )

同學們,這一章的內容帶給我們什麼思考?對於我們學習有何現實指導意義?

理解20__多年前的聖人之語經久不衰之魅力(小組探究發言,同學們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則:誨:______知之:______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譯作“……是……”

翻譯( )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6、前五則哪幾則是關於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

哪幾則是關於思想品德修養的( )

7、請同學們當堂背誦前五則(10分鐘)

《論語》十則 導學案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重點字詞釋義。

學習難點:理解後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藴含的思想。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後五則內容。

1、第六則:賢: 齊: 內: 自省:

翻譯:( )

2、第七則:三: 行: 焉: 其:

善者: 從: 改之:

翻譯:( )

找出這兩則當中的成語( )、( )

思考:這一則我們應如何理解?

3、第八則:

士: 弘: 毅: 仁以為己任: 已:

翻譯( )

思考:這一則當中體現出了孔子的一種思想,你知道是什麼嗎?

4、第九則:歲寒: 然: 後凋:

翻譯:(

5、第十則:以: 行: 其: 欲: 加: 於:

翻譯:( )

這一則的成語是( )

【理解第十則】討論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學説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6、後五則哪幾則是關於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

哪幾則是關於思想品德修養的( )

哪幾則關於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 )

7、當堂背誦這後五則。看看哪位同學背的最快。

《論語》十則 導學案

第四課時

【學習要點】總結歸納,查缺補漏,在課堂上就完成背誦、默寫。

1、課文當中出現的讀音,進行復習。(5分鐘)

人不知而不愠(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不亦説( )乎 三省( )吾身 傳( )不習乎

誨( )汝( )知之乎 不知為( )不知 是知( )也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也

2、文言字詞句小結(這是我們學習文言的關鍵一步)

(1)而:(1)表示順接;(2)表示轉接。

學而時習之( )人不知而不愠(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任重而道遠( )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死而後已( )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

(2)為:讀wèi時,多作介詞;讀wéi時,多作動詞。

為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為師矣(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仁以為己任( )

(3)焉:見賢思齊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4)之:①指示代詞,“這”;②第三人稱代詞,“它、它們”;③結構助詞,“的”;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⑤助詞,在句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5)固定句式:

①不亦……乎?→不是……嗎?②……也。→……是……。

3、當堂背誦這十則並當堂默寫。《論語》作為千百年來的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為四書五經之一應當為我們所熟識,這十則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會背默才能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同學們要通過自己思考發現《論語》的經典之處,發現《論語》的美)

(1)、你喜歡哪一則?為什麼?(2)、你覺得哪一則對你啟發最大?(3)、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4)、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名言?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19

教學目標

1.瞭解並掌握有關寓言的基本知識,瞭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學會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

3.能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4.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1.學會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2.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 導學

1.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護bì 粘住 zhān

釋義:

庇護:包庇;袒護。庇:遮蔽,掩護。

愛慕虛榮:喜歡錶面上的光彩。

2.查閲資料與工具書 ,瞭解作者及寓言這一文學體裁的特點。

3. 瞭解與本文有關的一些古希臘神話人物。

4.朗讀課文,複述故事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導入

由人們對寓言的説法導入:

①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夠從裏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②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樑,通過它,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

④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維活躍。

(二)、簡介與本文有關的知識

指名説,教師補充並明確:

1.寓言及其特點

寓言,用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大多篇幅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擬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2.簡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奴隸出身,他善於講寓言故事,用這些來諷刺權貴,最後遭到殺害。他的寓言經過加工,成為《伊索寓言》,流傳於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寫形象生動,語言簡潔樸素,富有幽默的特點。

3.與本文有關的一些古希臘神話人物

①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希臘神話説他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以雷電為武器,維持着天地間的秩序,公牛和鷹是他的標誌。他的兄弟波士頓和哈德斯分別掌管海洋和地獄;宙斯還和許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兒女,如火神赫費斯托、正義和藝術的保護者、太陽神阿波羅,月神和狩獵之神阿爾迪美斯,旅行和商業神赫爾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戰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②赫拉是希臘神話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羅馬神話中稱為朱諾,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婦女的保護神。

③赫爾墨斯,一譯海爾梅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的使者,亡靈的接引神。羅馬神話中稱為墨丘利,掌管商業、交通、牧畜、競技、演説以及欺詐、盜竊。他行走如飛,多才多藝,傳説首創字母、數字、天文學、體育運動,發明古代的豎琴,並把種植橄欖樹的技術傳給人類。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誕生是最為奇特的:傳説她是從宙斯的頭腦里長出來的。

(三)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檢查字詞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護bì 粘住 zhān

庇護:包庇;袒護。庇:遮蔽,掩護。

愛慕虛榮:喜歡錶面上的光彩。

2.朗讀課文,複述故事

(1)聽讀

(2)看圖複述課文

(3)課文研討

①赫耳墨斯為什麼來到凡間?

②他為什麼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説出他此刻的心理?

③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為什麼要“笑着問道”,這“笑”有什麼含義?

④你認為赫耳墨斯是個怎樣的人?從這則寓言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發?⑤這樣改動情節後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麼?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裏。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説:“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着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説:“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後,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四)學習《蚊子和獅子》

1.誦讀感知

(1)蚊子為什麼能戰勝獅子又會敗給蜘蛛?從中可以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蚊子:衝、咬 揚長避短 勝 獅子:抓

蚊子:吹、唱 驕傲自滿 敗 蜘蛛:粘

驕兵必敗

2.總結歸納寓意

《蚊子和獅子》寓意是什麼?

3.改動情節,概括寓意。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凱歌飛走了。

4.課堂研討:

請大家比較這則寓言和上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五)、課堂小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獅子》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用動物間的關係概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告訴我們:即使取得大的勝利也不能驕傲,要始終謹慎從事,否則可能在小處受到挫敗。

三、拓展與延伸

1.練習概括寓意

燕子與烏鴉

燕子與烏鴉爭吵誰最美麗。烏鴉對燕子説:“春天才能看到你美麗的外貌,我的身體卻可以抵禦冬季的嚴寒。”這就是(健康的身體是最漂亮的外貌。)

蒼蠅與蜜

房裏有蜜漏流出來,許多蒼蠅便飛去飽餐起來。蜂蜜太甜美了,他們捨不得走。然而,就在這時他們的腳被蜜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他們後悔不已,嗡嗡亂叫:“我們真不幸,因貪圖一時的享受而喪了命。”這就是(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2.根據提供的材料編寫寓言

①樹和斧子 ②畫筆和顏料 ③蜜蜂和花朵

3.閲讀分析:

(一)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裏。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説:“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着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説:“還要貴一點。”後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於是問道:“這個值多少錢?”雕像者回答説:“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添頭,白送。”

這個故事適用於那些愛慕虛榮又不被重視的人。

〖注〗赫耳墨斯:希臘神話裏掌管旅行和商業的神,是宙斯的兒子。宙斯是希臘神話裏最高的神。赫拉:宙斯的妻子。添頭:商人為了吸引顧客,往往在顧客所買的貨物以外,加送一點不值錢的東西,這種加送的東西叫做“添頭”。

(1)第一段採用的是 與 的表達方式,第二段採用的是 的表達方式,點明瞭 。

(2)雕像者回答説:“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添頭,白送。”請用一個詞語來更明確地表達赫耳墨斯雕像的價格: 。

(3)在赫耳墨斯的想象中,雕像者會如何回答他的雕像價值?這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態?

(4)文中劃橫線部分是對赫耳墨斯的 描寫,表現了他 的心理狀態。

(5)赫耳墨斯在問赫拉像的價值時,為什麼笑?這反映了他問話是怎樣的心態?

(二)

蚊子飛到獅子面前,對他説:“我不怕你,你並不比我強。要説不是這樣,你到底有什麼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齒咬嗎?女人同男人打架,也會這麼幹。我比你強得多。你要是願意,我們來較量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衝過去,朝獅子臉上專咬鼻子周圍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蚊子戰勝了獅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蚊子將要被吃掉時,歎息説,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

這故事適用於那些打敗過大人物,卻被小人物打敗的人。

(6)在文中找出與“你並不比我強”這個否定句相應的肯定句是

這兩句把蚊子 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7)判斷正誤:

⑴蚊子之所以能戰勝強大的獅子,根本原因是蚊能咬獅子。(  )

⑵在寫法上,上一則寓言是反襯手法,在修辭方面本則寓言用的是擬人手法。(  )

⑶本文是在篇末點明寓意。(  )

⑷能概括蚊子戰勝獅的神態的詞語是“勢不可擋”。(  )

(8)能確切概括蚊子結局的成語是(  )

A.後悔莫及  B.可歌可泣  C.樂極生悲  D.寧死不屈

(9)文中兩次寫蚊子“吹着喇叭”,第一次表現蚊子的什麼特點?第二次表現蚊子的什麼神態?

(10)這則寓言説明了(  )

A.獅子雖然龐大,卻沒有本領。

B.是不是真有本領,不取決於個子的大小。

C.蚊子敗在蜘蛛手裏,是出於偶然。

D.取得勝利後,不能盲目驕傲,要謹慎從事,否則會受挫折。

(二)中國古代寓言二則教案

教學目標:

1.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2.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能力。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

4.學會在生活中體驗與感受寓言所闡明的哲理。

教學重點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

2.用自己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 導學

1.聯繫上下文,解釋加點的詞。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 不築,必將有盜 暮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馬無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數月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家富良馬 其子好騎 墮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

2.試譯這兩則古代寓言。

3.試概括寓意。

4.瞭解作者及寓言出處。

二、指導學習 研討

(一)導入

由複習上節課學習總結的寓言的特點導入。

(二)自主學習

根據註釋,試譯課文。

1.在翻譯中,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你能跟大家來講講這個故事嗎?

(三)寓意探究(《智子疑鄰》)

1.自主回答以下問題:

①宋人家被盜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語句回答)(宋有富人,天雨牆壞。)

②在宋人家被盜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關建議?(其子;其鄰人之父亦云。)

③被盜後,宋人對兩人有何不同的態度?(智其子而疑其鄰。)

④你認為“不築,必將有盜”這個建議正確嗎?

2.合作回答下列問題:

①宋人為何對兩個提出相同建議的人產生不同的態度呢?

宋人與兒子的關係親近。相信兒子不是盜賊,那麼鄰居必定是盜賊了,因為鄰居提出了一個與其兒子一樣的建議。

②讀罷本文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四)寓意探究(《塞翁失馬》)

1.自主回答下列問題:

①本則寓言講了幾件事?分別是什麼事?

②在一般人看來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來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

2.合作回答下列問題:

①你從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②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好事壞事能轉化嗎?必然轉化嗎?舉例説説好事、壞事在什麼條件下轉化? 結合你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塞翁失馬》的寓意理解。

學生髮言。

教師總結:

得與失、福與禍在生活中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麼,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麼,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點、條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請你從這兩則寓言中各概括一個成語。

(五)小結

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時,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嚴文井)

三、拓展與延伸

1.請你診斷

考試成績公佈了,小明是最後一名。得知這一消息後,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因為小明相信壞事會變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這種觀點對嗎?為什麼?

2.聯繫上下文,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⑴暮而果大亡其財(亡: )

⑵馬無故亡而入胡(亡: )

⑶人皆吊之(吊: )

⑷此何遽不為福乎(何遽: )

⑸居數月(居: )

⑹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將: )

⑺死者十九(十九: )

3.《塞翁失馬》這篇寓言用來説明“ ”(《老子》第五十八章)這兩句話的,闡述了     與     的對立統一關係。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三)2.(3)因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

②(先問宙斯雕像的價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價錢不高後,他十分滿意。問赫拉雕像的價錢之後,他更覺得自己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

③(第一問是探詢;第二問時“笑”寫出他滿意又得意的心態;第三問時他已經有把握勝過所有的神,顯得很狂妄。)

” ④(諷刺、批評那些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人。告訴人們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⑤(原文刻畫了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四)1. (1)

蚊子:衝、咬 揚長避短 勝 獅子:抓

蚊子:吹、唱 驕傲自滿 敗 蜘蛛:粘

驕兵必敗

2.諷刺那些取得一點成績而得意忘形的人。告誡人們不應被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 。

3.(告訴人們,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弱小者也能戰勝強者。)

4. (1)相同點:

①結構相同。都是第一段講故事,

②第二段議論並得出道理。

(2)不同點:

①情節不同。

《赫》採用三問三答,把情節推向高潮。

《蚊》寫了兩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獅子的戰鬥,戰勝了獅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②寓意不同。

《赫》諷刺了那些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諷刺那些取得一點成績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現方法不同。

《赫》把神當作人來寫。《蚊》則用擬人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④表達方式不同。

《赫》主要運用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赫耳墨斯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徵。《蚊》主要運用語言描寫,表現蚊子勇敢機智,藐視強大的敵人。描寫蚊子兩次吹喇叭的動作。

《寓言四則》答案

3.(1)敍述、描寫;議論;寓言的寓意(2)一文不值 (3)價值比赫拉的雕像還貴。表現了他狂妄的心態。(4)心理;自以為身價很高,狂妄 (5)蔑視赫拉的驕傲的心態。 (6)我比你強得多;步步進逼、咄咄逼人 (7)⑴×⑵√⑶√⑷× (8)C (9)無畏、果敢;洋洋自得、驕傲自大 (10)D

第二課時

三)1. ①(用原文語句回答)(宋有富人,天雨牆壞。)②(其子;其鄰人之父亦云。)

③(智其子而疑其鄰。)

2. ①宋人與兒子的關係親近。相信兒子不是盜賊,那麼鄰居必定是盜賊了,因為鄰居提出了一個與其兒子一樣的建議。

(四)② 得與失、福與禍在生活中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麼,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麼,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點、條件。

三、2.⑴丟失⑵逃跑⑶安慰⑷難道⑸過了⑹帶領⑺十分之九

3.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福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20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實踐發展觀為宗旨,踏實敬業。以新課程標準為語文教學理念依據,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有效貫徹實踐相關思想理念。以學科説明為導向,把握語文教學動態,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保證方向性的正確。以語文課本為主要參考,精講課內經典文章,以課外閲讀為輔,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體現大語文的理念,體現語言文字的基本功能。

二、基本情況

本人這學期擔任七年級語文教學工作。

1、學生分析。

成績狀況。根據六年級招生考試分析,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優等生中等生的比例較小,差生所佔比例較大。分析其原因,語文能力水平較低。考試中,語文基礎知識得分還可以,語文閲讀及寫作得分較少,或這是導致語文成績差的主要原因。

思想狀況。據瞭解,學生對中學生活充滿希望,他們期待有一個美好的中學生活,也希望在中學學到更多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思想積極,學習態度端正。但也不乏少數學生成績極差,抱着隨大流混天過的思想。

能力狀況。據瞭解,大部分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語文能力也較差。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很大力度的監督。學生的課外閲讀能力尤其貧乏,知識面窄。但大部分學生具備了課堂學習能力,能夠認真聽講,自覺完成作業。

2、教材分析。

七年級語文在語文學習中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銜接國小語文的相關字詞和語文知識,承啟忠學語文的相關內容。七年級語文還需繼續抓字詞的擴大鞏固學習,拓展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賞讀,同時作為中學課程,還設置了表達生活的寫作和綜合活動、口語實踐。七年級語文的教材設置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所選課文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和思維或想象。

本冊書共設置六個單元。第一單元,神奇的想象世界;第二單元,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第三單元,親人間的真摯濃郁的情感;第四單元,風格各異的四季風景;第五單元;經典名家的賞讀;第六單元,不甘平凡,樂於向上。

課文學習之後還設有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每單元之後的兩首詩詞誦讀,還有寫作實踐:讓你的想象插上翅膀;留在記憶裏的童年;家有許多温暖的感覺;關愛家園;我和書的故事;小詩抒我心中情。拓展鏈接:童話世界的新成員——哈利波特;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走進高爾基和他的《童年》;蒐集農諺;爭當故事大王;懷念冰心。

教材課文設置容納語文知識,綜合體現語文素養的培養。而且各單元呈相連和遞進的狀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語文知識,符合學習規律。單元課文後的相關設置,緊緊圍繞本單元的知識體系,是知識的運用和能力的培養。

教材課文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如字詞,句子的理解,文段的賞析課文的整體感知。寫作實踐專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本學期側重繼續培養學生記敍文寫作能力。拓展鏈接開闊學生視野,營造大語文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對語文及文學的興趣,對生活的熱愛及對人生、社會的認識能力。

三、教學目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於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七年級上學期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並學會運用。

2、背誦教材中要求背誦的古詩詞、文言文、現代文及現代詩歌。

3、學習教材上的課文,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4、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5、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6、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7、閲讀課程標準推薦的名著,培養文學興趣。

8、培養學生書寫充滿真情實感的記敍文的能力。

9、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陶冶學生情操。

四、教學措施

第一、課堂教學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性。新課程標準要求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每一課時教學都要體現三維目標,根據實際要有機整合,不能機械地堆砌。

第二、體現大語文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不能只教課文,更不能死記硬背,而是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這就拓寬了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搭建交流平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不能一言堂,不能再是老式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積極討論探究創新。讓學生在自主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掌握學習的收穫。

第四、繼續推廣小組教學模式。注重過程性教學,課堂全程跟蹤小組活動,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不斷改進,不斷提升其效率。

第五、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多樣的教學手段可以吸引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六、繼續推廣學生課前五分鐘演講。這樣對提高語文能力綜合素質有極大的幫助。也便於提高學生的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設計 篇21

【教學目的】

誦讀品味,體會寫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覺,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蘿的遭遇。

【教學程序】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

2.誦讀法。

3.作卡片,摘抄優美語句。

媒體設計

配樂朗讀磁帶;幻燈片投影字詞、作者簡介、配文插圖、語句揣摩練習。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生活中的花鳥蟲魚,你最喜歡哪一種呢?哪一種曾觸發你的聯想,牽動你的情思?(同學們發言。)的確,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樣用"第三隻眼睛"--發現美的眼睛細心觀察,並認真體會,那麼,山水花木、鳥獸蟲魚等平常之物都會帶給我們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迪。今天,讓我們到一條紫色的瀑布邊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傾聽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題

《紫藤蘿瀑布》是一篇讓人在絢麗的色彩、奔騰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義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馮宗璞,其小説《弦上的夢》1978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三生石》獲1977~197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另創作了大量遊記、散文,《西湖漫筆》、《紫藤蘿瀑布》、《丁香結》、《水仙辭》、《三鬆堂斷憶》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滿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氣息。

三、研習課文

1.速讀,整體感知

①自由散讀,根據語境理解字詞。

②紫藤蘿瀑布有什麼特點?從字面上看,作者把它與什麼聯繫起來?

明確: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抓住紫藤蘿瀑布的特徵,勾出紫藤蘿聯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寧靜”、“生死謎”、“手足情”等字眼,為下文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作準備。

(解説:旨在讓學生根據語境識記字詞,初步感受“寫了什麼景”、“抒發了什麼情”。)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①前一部分描寫盛開的紫藤蘿,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紫藤蘿盛開的景象。紫藤蘿成片成片地盛開時,居然能"像一條瀑布......在流動,在歡笑",那"紫色的大條幅上"泛着的"點點銀光",多像"迸濺的水花",那是陽光下跳動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譜寫着生命的歡歌啊!再看那每一條盛開的花,都是鼓滿了帆的船,漾滿了笑意的臉,何其蓬勃、何其"輝煌"!作者用貼切的比喻、擬人,繪聲繪色地把紫藤蘿開放的盛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解説:讓學生通過誦讀、討論,體會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②怎樣理解特定歷史時期有關紫藤蘿的故事?

明確:蕭殺的政治氣候禁錮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後來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可花兒並沒有枯死,那頑強的根,縱然飽經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種子,隨時準備破土而出。看,"藤蘿又開花了,開得那樣盛,那樣密",它匯成了奔騰的瀑布。立在瀑布邊,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潤着乾涸心田;撫摸鼓脹的花朵,便是起錨生命的航船。

這一段故事,是作者極盡鋪陳點染之能事,描寫了紫藤蘿開放的盛景後,筆鋒陡然一轉而寫的。理解這一段故事,可略為交代背景,設"凋零了的紫藤蘿後來怎麼樣?"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紫藤蘿的一榮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價值和希望的可貴。

③朗讀第8段和第11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明確:如瀑布般的紫藤蘿盛開着,散發着蓬勃的生命的氣息,高奏着昂揚的希望的樂曲,解開了"生死謎",撫慰着"手足情"。不是嗎?只要種子在,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只要真情在,許多失去的還有再來的時候,人生在世,縱有艱難險阻,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暗礁、險灘又怎能阻礙"滿裝生命的酒釀"的"紫色的花艙"駛向彼岸呢?

(解説:讓學生揣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情感。)

3.品讀,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一切景語皆情語。朗讀寫景段,讓學生圖畫出景物描寫中滲透了作者情感的語句。如"輝煌淡紫色"的"輝煌"抒發了作者對瀑布生命力的盛讚之情,"流動""歡笑"傳達了生的喜悦。"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表達了作者失落悵惆的情緒。

(解説: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會景中之情,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四、遷移訓練

以《綠色的海洋》為題,抓住森林的特點,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借景抒情,寫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五、佈置作業

本文還能給你什麼聯想和啟示?課後寫一篇練筆。

(解説:訓練聯想能力,可類比聯想,也可相反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