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精選15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精選15篇)

1.學習並積累“馳騁、尷尬、虛擬、約定俗成、凸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特色。

3.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瞭解藝術帶給人們的享受。

教學重點

瞭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説明京劇表演特點的説明方法。

教具準備

京劇演出片段的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新課

説起中國的國粹,有些同學可能會想起京劇。京劇積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藴,每一位中國人無不為此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京劇藝術不僅深受炎黃子孫的喜愛,同時,她那獨特的表現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國酷愛藝術的人們。這節課,我們就走近京劇,瞭解一下京劇的藝術特色。【課件1:課題】(板書課題: 京劇趣談)齊讀課題。

二、讀通讀準課文

1.課文從哪兩個角度講了京劇表演的特點?請同學們帶着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課件2】出示詞語認讀:

馳騁 尷尬 虛擬 高揚 低垂 裝飾 約定俗成

鞝鞋底 酒宴 唯恐 不可開交 戛然而止 越發

三、瞭解京劇特點

1.【課件3】出示第一部分《馬鞭》學習要求。

默讀課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京劇表演騎馬時,為什麼不用真馬?

(2)京劇表演中,用什麼道具來表演騎馬?

(3)演員拿着馬鞭代替真實的騎馬有什麼好處?

(4)作者為了説明虛擬的道具也是可感覺可使用的舉出了哪兩個例子?

2.小組交流,明確問題答案。

3.指名彙報,教師點撥指導:

舞台方圓太小,馬無法馳騁,所以只能找一樣東西來替代,馬鞭是比較合適的。(板書:虛擬)

演員手拿馬鞭,騎馬人特定和優美的姿態能鮮明地表現出來,演員有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隨心所欲,不受限制。(板書:馬鞭)

作者為了説明虛擬的道具也是可感覺可使用的舉出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拾玉鐲》中小姑娘鞝鞋底用的線是虛的,一個是宴席上舉杯喝酒是虛的。

(板書:鞝鞋底 舉杯飲酒)

3.全班交流,瞭解用馬鞭虛擬表演的特點。

四、感知表達特點

1.自由讀《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馬鞭説起,為的是説明京劇表演中的什麼特色。

2.讀第二、三自然段,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寫出這兩個自然段的意思。

(二、演員表演鞝鞋底,針線都是虛的,但感覺可以使用。三、演員表演舉杯喝酒,實際上並不真喝。)

3.作者説京劇中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一樣感覺可以使用時,用了什麼説明方法?(舉例子,一是鞝鞋底,二是舉杯喝酒。)

4.京劇欣賞,看錶演領悟京劇表演的藝術特色。

(1)多媒體播放:【課件4】京劇中騎馬、鞝鞋底、舉杯飲酒的圖片。

(2)學生談觀看後的體會。

五、體會表演特點

1.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亮相》部分,要求讀懂這部分內容後,把重點講給別人聽。注意講清楚:

(1)這一部分講了京劇表演中哪兩種奇特場面?

(2)這兩種表演有什麼好處?

2.創設情境,運用方法,講給別人聽。

3.師生評議。(板書:亮相 靜止 雜技)

4.片段欣賞,體會好處。

多媒體播放:【課件5】相關的京劇片段,學生結合文字描述體會這種表演方法的好處。

六、拓展閲讀資料

出示:【課件6、7】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唸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淨)。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板書內容

京劇趣談

虛擬:馬鞭 鞝鞋底 舉杯飲酒

亮相:靜止 雜技

教學反思

京劇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略讀課文教學的目標究竟又是什麼?教學中又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呢?我們該怎麼做呢?我認為:

一、明確略讀課文教學的目標

用多種閲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通過自主閲讀獲取信息,培養獨立閲讀能力。加強課內外聯繫,溝通課內外閲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繫課內外閲讀的橋樑,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閲讀,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閲讀的過渡。同時,要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尺度

略讀只是一種閲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止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

縱觀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備課要注重實質,深鑽進去,不能只把側重點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斷的反思和改進,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藝術特色。

2.學習課文,瞭解京劇更多的奧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奧祕及藝術特色。體會課文表達的條理性。

2.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作者簡介

在課前,大家已經蒐集了一些關於京劇的資料,你瞭解到了哪些?你認為京劇有哪些藝術和奧祕?談談你的認識和體會。(學生暢談,教師指導。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

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並反覆認讀:

馳騁 尷尬 徹底 虛擬 鞝鞋底 僕人 凸顯 戛然而止

2.小組交流,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教師抽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自主閲讀《京劇趣談》這篇課文。閲讀結束後,請簡要説一説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京劇哪些方面的藝術。(指名答)

2.師:“馬鞭”和“亮相”在京劇藝術中有何妙用?請結合課文列舉相關語句自由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可以高揚,可以;可以,可以。

(2)俗話説,古詩也説。

四、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介紹馬鞭的內容。

(1)師:中國古人時常要騎馬,可騎馬在舞台上沒辦法表現,原因是什麼? 京劇表演中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學生自由舉手説一説)

(2)為什麼説馬鞭可以漂亮地解決騎馬在舞台上沒辦法表現的問題?請結合課文舉例説明。(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3)作者介紹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為什麼還要介紹京劇中一些虛擬的道具呢?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與本課的第一個小標題——馬鞭,是否衝突?(指名説)

明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京劇的表演藝術,與馬鞭這種實在的道具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因而與小標題不衝突。

2.自由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介紹亮相的內容。

(1)靜態亮相是如何體現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請結合具體事例説一説。(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明確:課文第4自然段便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印證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同時作者通過俗語和古詩,進一步論證靜態亮相的妙處。

(2)京劇中動態亮相有何高妙之處,作者是怎樣論述的?(指名説)

明確:課文第6自然段便是具體論述動態亮相的高妙之處的,作者通過動態亮相的具體表現,引出雜技表演的藝術,以此印證動態亮相不愧是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五、寫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學生交流)

歸納:(1)語言通俗幽默,親切自然;(2)舞台場景描寫生動傳神;(3)運用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使文章更有説服力。

六、拓展延伸

蒐集有關京劇表演藝術的資料,或觀看一些京劇戲曲視頻,瞭解更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和奧祕。同學之間進一步交流。

【教學板書】

23京劇趣談

馬鞭亮相

馬鞭的功用 靜態 亮相——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虛擬的馬鞭 動態 亮相——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

裝飾的美 實在的道具 虛擬的道具

【教學反思】

京劇的藝術特色有很多,作者通過對馬鞭和亮相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京劇的一些藝術特色。在“馬鞭”一節中,馬鞭在京劇表演藝術中到底有哪些功用?解決了哪些問題?實在的道具和虛擬的道具起着什麼作用?這些是我們探究的主要問題。在“亮相”一節中,作者通過京劇表演上的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在京劇藝術上的高妙之處。舉例典型,論證有力,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不足之處在於,文本是“趣談”,而我的“趣教”體現得不夠明顯。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京劇中一些道具的來歷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點和作用,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

2.品味京劇的韻味,獲得審美體驗,激發對京劇這一國粹的喜愛之情;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通過資料介紹,瞭解更多關於京劇的知識。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介紹的關於京劇的知識,體會表達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起學生了解京劇、熱愛京劇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導語:同學們,中國的國粹有許多,譽滿中外的有三大國粹:京劇、國畫和中醫。京劇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於一體,在國際藝術舞台上,京劇被列為世界三大戲劇體系之一。對於享有如此盛譽的京劇,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誰能唱出一段京劇選段?(生結合已有知識回答。)京劇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遠,生活中我們能聽到京劇的機會也不多,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京劇的知識,讓京劇重返我們的生活。

2.理解課題。

過渡:現在讓我們齊讀一下課題。(生齊讀:京劇趣談。)大家會注意到課題中的哪個字?(生回答:趣。)對!“趣”字是關鍵,這個字提示了我們這篇課文雖然是講解京劇的相關知識,但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有趣的。關於京劇有哪些有趣的知識呢?我們現在就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篇

1.簡單介紹京劇的形成與發展。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還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甚至傳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20__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學生根據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説説對京劇的瞭解。

3.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教師出示自學提示。

(1)將課文讀正確,不回讀,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工具書學習,也可以問問同桌。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京劇的哪些特點。

4.教師出示字詞,學生讀一讀、記一記。

馳騁 尷尬 徹底 鮮明 虛擬 唯恐 制服 高妙 凸顯 無窮無盡 約定俗成 不可開交 戛然而止 風雨不透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趣談“馬鞭”。

(1)學生快速默讀《馬鞭》一文,圈畫不懂的地方。

(2)結合閲讀提示,思考從本篇文章中瞭解到了京劇的哪些藝術特色。

(3)教師補充資料,出示圖片、京劇選段,學生欣賞後再默讀課文,加深理解。

①補充文字資料。

趟馬 由於京劇中多以馬鞭來代替馬,或作為騎馬的象徵,因此凡手持馬鞭揮舞着上場後運用圓場、翻身、卧魚、摔叉、掏翎等技巧連續做出打馬、勒馬或策馬疾馳的舞蹈動作的組合就是京劇的趟馬。趟馬的形式多樣,一般用來表示人物騎馬的心情,或用來顯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動目的。

②播放視頻資料。

?京劇《追韓信》中韓信、蕭何、夏侯嬰三人在互相追趕時依次上場趟馬片段。

?《拾玉鐲》中小姑娘鞝鞋底的片段。

?《金玉奴》中小生演員喝完豆汁後用嘴舔筷子片段。

(4)出示閲讀思考卡,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閲讀思考卡

A.京劇表演中的“馬鞭”是如何產生的呢?

B.“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你從“徹底”和“無比漂亮”中讀出了什麼?

C.“馬鞭”這種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又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D.文中除了講到“馬鞭”這種虛擬道具,還講到了哪些虛擬道具?是怎樣過渡到對這些道具的介紹的?找出文中的過渡句。

E.説説你覺得有趣的地方。

(5)彙報交流閲讀思考卡上的問題,品析課文。

A.京劇表演中的“馬鞭”是如何產生的呢?

預設: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回答。本課是一篇説明文,對於馬鞭的產生、馬鞭的作用和舞台效果都介紹得非常清楚。閲讀時要留心,找出對應的句子回答即可。“騎馬在舞台上沒辦法表現,舞台方圓太小,馬匹是無法馳騁的。真馬出現在舞台上,演員也怕它失去控制。”所以馬鞭便產生了,這是一種虛擬的道具。

B.“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你從“徹底”和“無比漂亮”中讀出了什麼?

預設: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所體現的程度之深。“徹底”指“全面的、充分的”,“徹底解決”和“無比漂亮”都包含着一種讚歎,從中可以感受到一種佩服的感情,這也説明“馬鞭”是一種凝聚着智慧的表現手法。

C.“馬鞭”這種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又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預設:學生可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概括。

D.文中除了講到“馬鞭”這種虛擬道具,還講到了哪些虛擬道具?是怎樣過渡到對這些道具的介紹的?找出文中的過渡句。

預設:學生應該已掌握找過渡句的方法:過渡句一般在句段或段首。文中的過渡句非常明顯,學生很容易找到:“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京劇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但一樣可感覺可使用。”“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壺酒杯。”所以文中除了講馬鞭外,還講了針線、飯菜等虛擬道具,這些虛擬道具是和鞋底、酒壺酒杯這樣的實體道具配合使用的。

E.説説你覺得有趣的地方。

預設:課題是《京劇趣談》,“趣”是一個關鍵字。所以此處可讓學生説説自己覺得哪些地方有趣,這樣能瞭解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

2.趣談“亮相”。

過渡:瞭解了京劇中道具的使用情況後,我們再來看看“亮相”。

(1)指名分段朗讀《亮相》一文,其他學生邊聽邊畫,指出朗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教師出示相關視頻資料:亮相。

(3)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圈畫自己覺得不理解的字詞或句子,先在小組內交流,若還不能理解再在班上提出來共同探討。

預設難點一:第1自然段中有幾個加了引號的字,如“殺”“醒”“完”,這裏的引號表示什麼?

明確:這裏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因為舞台上的“殺”“醒”“完”都是虛擬的,不是真實的,所以要加上引號。

預設難點二:文中講了哪兩種“亮相”?分別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明確:課文中講了兩種亮相——靜態的亮相和動態的亮相。靜態的亮相是在緊張而激烈的情節當中突然停下來,一切都像是被某種定身術給制服了。作用是以靜顯示武藝的高強,顯示必勝的信心。動態的亮相是雙方正在交戰時,一方被打敗,跑下去了,可勝利一方不緊追,反而留在原地耍刀或槍。這是京劇中的雜技成分,作用是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

預設難點三:第3自然段中有這樣幾句話:“這,哪裏還是戲劇?這,不是太像雜技了嗎?您説得太對了,這就是京劇中的雜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還保留着。”你讀完這幾句話後有什麼感覺?你感受到了文章語言的什麼特點?

明確:這幾句話彷彿一問一答,觀眾説出他的疑問,作者解答對方的疑問。兩個反問句寫出了觀眾的吃驚,這其實也是我們的疑問:耍兵器似乎和京劇的情節沒有多大關係,為什麼要這樣呢?經過作者的解答,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京劇自發展初就延續下來的,既使京劇表演更加精彩、有可觀性,也顯示了人物的英雄氣概。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文章語言的通俗、親切、自然。

(4)交流你覺得有趣的地方。

3.創設小舞台,趣味表演。

過渡: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瞭解了京劇中一些有趣的知識,我們也觀賞了一些經典的京劇片段。現在讓我們也來演一演,親自體味一下京劇的魅力吧!

(1)出示幾個關鍵詞,同桌之間或小組內可以自己演一演。

騎馬快奔 鞝鞋底 主客 飲酒 靜態 亮相

(2)邀請幾名同學上台表演。

(教師若能提前準備一些道具更好,如馬鞭、鞋底、酒壺酒杯、假兵器等。)

四、質疑交流,拓展閲讀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過渡:除了馬鞭和亮相,有關京劇的有趣的知識還有許多。比如京劇的臉譜與人物分類、京劇的音樂、京劇的服飾等。京劇雖然有這麼深厚的藝術底藴,但我們一提到京劇,首先想到的京劇愛好者是老人,年輕人喜歡京劇的卻不多。有些人還説京劇是“老人的藝術”“過時的藝術”,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你認為京劇為什麼不能普及呢?

預設:其實不僅僅是京劇,許多傳統文化都面臨着受眾小、被人淡忘的尷尬處境。聽聽學生的意見,教師在今後的學習中可以用適當的方法加強這方面的薰陶和學習。教師要強調,我們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要多瞭解我國的傳統藝術,不要因為人云亦云而去忽略它、排斥它,要真正去了解它。只有真正走近它,才能體會它的無窮魅力。

2.補充資料,出示一些關於京劇的關鍵詞,讓學生進一步領略京劇的魅力。

京劇的四大基本功 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四種基本功,通常被稱為“四功”。“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樂性唸白;“打”則指的是武功。

京劇的四大行當 人們通常把“生、旦、淨、醜”作為京劇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每個行當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淨”兩行是男角色;“醜”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京劇的臉譜 京劇臉譜是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特殊化粧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一般來説,紅色臉譜代表忠義;紫色臉譜象徵剛正;藍色臉譜代表勇猛;黑色臉譜代表耿直;綠色臉譜表示俠骨義膽;白色臉譜表示奸詐、狠毒;金、銀二色臉譜則多見於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徵虛幻。

京劇界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投票選舉產生的,前四名依次為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梅、尚、程、荀四人在藝術上各具特色。

五、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也可以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2.課下蒐集更多關於京劇的資料,欣賞相關表演。有條件的話,可以到現場去看一場京劇表演。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4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擔任的六年級有26名學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9人。通過幾學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還不夠自覺尤其是男生需要監督學習。有個別語文基礎更差,連最簡單的漢語拼音也不會拼讀,平時應加強訓練。新學期中,應一面加強“雙基”訓練,一面着重閲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興趣;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整體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八組,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

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薰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三、教學目標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5、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6、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7、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

8、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9、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10、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四、教學措施

(一)精讀課文

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閲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閲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根據課標第三學段對各種文體的具體要求:

閲讀敍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面、人物、細節,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

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教學中注意點:立足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滲透人文內涵。首先要圍繞單元主題,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將精讀與略讀、閲讀與口語交際、習作緊密結合。其次,要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讀中感受與欣賞,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最後要精心組織促進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我概括成以下四點:

1、工具性人文性有機統一:真正的閲讀是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與心靈溝通的過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必須通過語文學習和語言實踐來體現。抓住典型語言信息,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2、感悟與質疑和諧相生:“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後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胡學者非悟之難,而疑之難。”——清、唐彪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要選擇質疑的時機,要給予質疑的時間,要重視問題的梳理,要點撥質疑的方法。

3、積累與運用雙管齊下:關於語言積累,本冊教材課後練習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較寬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有的要求比較明確,如,“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抄下來,再體會體會。”“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加強學習的指導性。

4、閲讀與表達攜手共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練筆資源,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練筆機宜。另外,要注意文言文的教學。説到文言文,在第十冊中已經學習過《楊氏之子》,第十二冊還有:《學弈》《兩小兒辯日》。對於國小中出現的文言文的教學,考慮到國中一下子接觸有困難,先作個鋪墊。國小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感受文言文;讀正確,讀流利,讀中正確表達語句的意思;熟讀至成誦。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是讀。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當然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國小生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作為本單元,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略讀課文

本冊教材精讀、略讀課文各佔一半,如何正確對待這一類課文,發揮他們應起的作用。

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

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閲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略讀課文的教學也要注意與單元學習重點結合起來。對一類文質兼美,可讀性強的文章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們當作精讀課文來上。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輓聯、致敬”等詞語。

2、學習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通過具體事例來悟出魯迅先生的高貴品質,練習給各段加小標題,培養綜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課文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朗讀、小組合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教學準備:課前收集關於魯迅先生的資料,知道魯迅先生是一個了不起的偉人。

教學重難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學相關資源: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閏土嗎?説説閏土給你留下的印象。

閏土這個朋友是誰介紹給我們的?他在介紹閏土時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從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這節課,我們要完成以下目標。出示小黑板(熟讀課文,採取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新詞,概括各段段意,練習給各段加上小標題,初步理解課語文內容。)(明確目標)

[評:通過複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可藉助字典弄清楚。

(1)讀準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練習書寫幾個重難點字:

“冠”(注意上邊沒有一點)

“嗽”(中間是“束”,不是“束”,右邊是“欠”不能寫成“攵”)

2、再瀏覽一遍,説説課文寫了哪幾件事?可分為幾段?你怎麼知道的?

3、同桌討論。總結歸納段意(第一段講人民羣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第二講伯父跟“我”談《水滸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第三段講魯迅先生在談笑中抨擊舊社會。第四段講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黃包車工人。第五段講阿三對魯迅先生的回憶。)

4、剛才大家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簡潔的語言給每個段加個小標題嗎?教師指導學生加小標題。教師講解擬小標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段意概括小標題:二是摘出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語句作小標題。

5、選擇其中一到兩個段落放聲朗讀,要讀準字音,讀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標題。

6、生分小組討論研究。

7、教師小結。(板書: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伕、女傭回憶)

[評:通過幾次有目的的讀書,在歸納、概括段意和小標題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再次默讀課文,想想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評:從總體上入手把握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為後面深入體會找準了一個切入點。]

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伕關心女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出示中心句,齊讀兩遍。

二、學習二、四、五段(重點、難點的學習)

1、從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提出自學要求:找到相關的句子勾出來,自由讀,結合自己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想想理由,並在旁邊用鉛筆批註出來。

2、小組交流。

預設:

(一)談《水滸傳》部分(學生勾到了這段相關的句子,如:伯父摸着鬍子,笑了笑,説:“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那天臨走,伯父送我兩本書……)

師: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關心子女。)指名讀有關語句。

重點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

師:我之所以會“張冠李戴”,將一個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個人身上,是因為我────生:“囫圇吞棗”。如果是其他的長輩見“我”這樣讀書會怎樣説?而伯父卻────生:摸着鬍子……(帶着感情讀)

師:你能聽懂伯父的話嗎?從中可以感受到什麼?(實際上是在幽默而婉轉的批評“我”讀書太馬虎)因此,聽了這句話,“我”比捱打捱罵還難受。指名再讀這件事,仔細體會魯迅先生關心子女,善於啟發教育孩子,連批評孩子時都替孩子想得多。

師:伯父不僅僅是宛轉地批評了我,而且還送給了我兩本書──《表》和《小約翰》,伯父這麼一個大文學家,居然還仍抽出時間翻譯兒童讀物給孩子們看,這不也表明他為孩子們想得多嗎?

(二)學習“救助車伕”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讀“爸爸跑到伯父家裏……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

師:請大家看看圖,用自己的語言説説圖上的內容。

師:誰能説説你課外收集到的關於魯迅先生的資料。魯迅先生是什麼身份?想想資料上的內容,再看看圖中的魯迅先生,你有什麼感受?

師:是啊,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為別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護資助車伕以後並沒有輕鬆,反而變得那麼嚴肅,他在想些什麼呢?(魯迅可能想到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救助一個車伕不能解決問題,只有舊社會才能解救勞動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魯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學習“關心女傭”這件事。

師: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關心窮苦人)女傭阿三的話講了哪兩方面的意思?(一是魯迅病的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他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在乎;二是關心女傭阿三勸阿三多休息。)從阿三的話中我們分明觸摸到了先生那顆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評:這三個段的教學緊緊圍繞着中心句展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課外收集的資料,自讀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三、學了這三個故事,魯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紮根在了你的心裏。讓我們再品味這句話──他為自己……(學生帶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讀。)

第三課時

一、激情引入

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魯迅先生一心為別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還有個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與中心的關係,但只要我們細細品味,我們定然會有所收穫。

二、學習“談碰壁”這個故事。

1、自己讀這一段課文,看看有沒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嗎?

2、你聽説過或遇到過鼻子被牆壁碰扁的事情嗎?

3、誰收集到了關於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資料,給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學生沒收集到教師就做介紹)

4、師:那麼,伯父説的“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究竟含着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屏幕上魯迅先生的一段話──—

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牆”一般,使你隨時能“碰”。

5、聯繫魯迅那個時代的情況,讀讀這段話,想一想、議—議:“四周圍黑洞洞的”指什麼?“碰壁”又指什麼?(生思考、討論)

6、師:同學們想一想,談“碰壁”與表現伯父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也有聯繫嗎?

7、師:生活在舊中國最黑暗時代的魯迅先生正因為為勞苦大眾想得多,所以他才會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橫眉冷對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爭,讓我們一道來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學到的這兩句詩──(師生齊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評:伯父關於鼻子扁平的話含義深刻,不易理解。當時社會背景的介紹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魯迅先生的話,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三、學習第一段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們的愛戴,(板書:愛戴)在先生去世以後,才會有那麼多人來弔唁他。直到今天,魯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裏。

1.自讀閲讀鏈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樂齊聲朗誦。

[評:最後讀閲讀鏈接,昇華情感,在配樂朗誦詩歌中,盡情抒發對先生的愛戴之情。]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6

文本分析:

這首詩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詩歌通過兩種人的對照,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傾注了無限深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而對高踞在人民頭上的人,則無情地揭露,表明了滿腔的憤懣。詩歌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了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而活。教學本課時,教師應注意結合學過的課文,使學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和體會。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還可在理解整首詩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寫了哪兩類不同的人,他們的境遇又有什麼不同,從中感受到要像魯迅先生一樣,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這首詩意藴深厚,但教學時注意不要把本首詩的主題過分拔高,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讓他們在加深對魯迅的瞭解的同時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諦。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一心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理解課題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導語:同學們,通過對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更多的瞭解。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先生:(出示課件,教師朗讀或者指名讓學生朗讀。)“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於上海。“趕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人們真的會忘記他嗎?事隔13年,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一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3.簡介詩人臧克家。

(課件出示詩人臧克家的簡介,學生自讀了解。)

臧克家(1905—20__) 山東諸城人。中國現當代著名詩人、作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主要詩集有《烙印》《罪惡的黑手》《運河》《從軍行》《一顆新星》《春風集》等。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學生朗讀,檢查學生是否讀通順、讀正確。

3.範讀引領,指導朗讀和重音。

(1)教師教給方法,指導學生劃分節奏,讀好停頓和重音。(教師示範第一節,指名練習第二節,自由完成第三到七節。)

4.播放名家朗讀錄音,學生再讀詩歌,讀出情感。

5.思考:這首詩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層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1節):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觀點。

第二部分(第2—4節):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讚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對比品讀,理解內容。

(1)學生默讀全詩,注意詩歌獨特的寫法,説説自己的發現。

預設:學生會很容易發現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學生彙報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再細細讀一讀,發現詩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3、4節對比的是有的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第5、6、7節對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結果;這兩部分內容又是一一對照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可以將對應的小節放在一起進行學習。

(2)結合第1節詩,感受作者的態度。

過渡:通過對比,大家發現“有的人”指的是哪兩種人呢?這兩種人最本質的不同是什麼?大家能用兩個詞語概括一下嗎?(板書:雖生猶死——雖死猶生,對比。)

思考:對這兩種人,你認為作者的態度一樣嗎?

預設:學生可能彙報出幾種態度:對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視、痛恨的;對有的人,作者是讚揚、熱愛的。可讓學生説説自己對這兩類人的態度,充分激發學生情感。

(3)理解第2節與第5節詩。

①指名讀,評議:他(她)讀出了什麼感情?(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的愛。)

②探討:第2節詩中有兩個動詞體現了兩種人的不同,請找出來,再加以體會。

(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一個“俯”字,寫出了魯迅先生甘於俯下身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預設:可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提到的幾件事,更深刻地體會魯迅先生關心人民、願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格。

資料鏈接:“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自嘲》全詩為:“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做鬥爭,為人民勤懇工作

③讀一讀:讀出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派的傲慢姿態,讀出人民把他們“摔垮”後痛快淋漓的感覺。

(4)自主學習第3節與第6節詩,第4節與第7節詩。

①自由選擇一組,想想用什麼方法朗讀最容易表達出自己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練習。()

③學生彙報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④提出問題,補充資料,加深理解。

A.理解“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資料鏈接:魯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裏説:“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魯迅先生以野草作比,為了革命他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

B.“爛”字在詩歌中是什麼意思?這個字寫出了什麼?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流芳百世的人,其實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實亡,他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這裏一個“爛”字,既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願和力量。)

C.“下場”是指誰怎麼了?與此相對,“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人民會怎樣看待他呢?

(“下場”是指壓迫人民的反動派,終會因自己的所作所為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終將被人民摔垮,遺臭萬年。對於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人民將永遠崇敬並懷念他。)

(5)先讓同桌之間分別對讀第2、5節,第3、6節,第4、7節,再請幾組同學在班上展示朗讀。注意詩句中描寫的不同人物,根據他們的作為來選擇不同的語氣。

2.加深對文中“活”與“死”的理解。

過渡:同學們,我們通過反覆朗讀了解了作者筆下的兩種人。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詩歌的第1節,看大家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這一節詩中,兩個“活”與兩個“死”的意思一樣嗎?

(1)學生思考,與同學交流。

明確:這裏的兩個“死”與兩個“活”的意義都不相同。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這些人不過是肉體和生命還存在罷了,相當於行屍走肉;第二個“活”字是指精神永存,是作者對魯迅先生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讚美。第一個“死”字的意思是精神已經消亡了,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的意思是肉體與生命已經消亡了,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資料鏈接: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當年,臧克家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眾心底去投生!”

(2)結合實例,加深理解。

過渡:通過上面的交流,我們明白了“活”與“死”不僅僅指個體的生命,更關係到個體的精神與價值。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雖生實死,什麼樣的人雖死猶生呢?大家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妨再舉出典型的例子來證實自己的看法。

示例:①碌碌無為者雖生實死,拼搏進取者雖死猶生。

②賣國求榮者雖生實死,精忠報國者雖死猶生,比如秦檜和岳飛就是典型的例證。

③貪官污吏雖生實死,清正廉潔的人雖死猶生,後者如孔繁森。

3.感悟魯迅精神,昇華情感。

(1)學生看課文題目,齊讀副標題。

過渡:這首詩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你們發現了嗎?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詩中卻沒有提到魯迅先生的名字。但你們一定能從詩篇中找到魯迅先生的影子,請大家找出相關詩句讀一讀。

(2)彙報讀詩句,感悟魯迅精神。

小結:這首詩並不只是在讚揚魯迅一個人,更是在讚美那些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而活的人,是以小見大,“魯迅”成了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3)學生説説學完本詩的收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交流示例:

生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樣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價值呢?從魯迅先生的事蹟和精神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

生2:我也想像魯迅先生那樣,做一頭勤奮的“耕牛”,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生3:學完這首詩,我想到了另外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魯迅的精神就重於泰山,我也想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的人。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與魯迅先生有關的課文,本課《有的人》作為這一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深化了我們對魯迅先生的認識,但它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希望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多閲讀一些魯迅先生的文章,繼續走近魯迅先生,感受他精彩的文筆,感受他不朽的精神。今天的這節課,我們反反覆覆朗讀了詩歌,大家的朗讀也從最初的平淡,到最後讀出了作者情感的強烈對比。詩歌,就是要在反反覆覆地朗讀中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更深的體會。儘管這篇文章創作於1949年,但是我們讀來卻絲毫不覺得“古舊”,在當今的社會,依然有着現實的意義。通過大家的課堂交流,我很高興大家理解了做人的真諦——做有價值的人。是的,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永遠是最可愛的人,魯迅精神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學生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6個生字,會寫17個生字,正確認讀“擱板、勉強、蜷縮”等詞語;正確書寫“魁梧”;理解“忐忑不安”。

2、學習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有感情朗讀課文中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抓住“忐忑不安”、“熬”等關鍵詞,運用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等方法,讀懂桑娜的心理活動,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質。

4、領悟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嘗試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進一步感受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抓住“忐忑不安”,讀懂桑娜的心理活動,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質。

2、領悟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嘗試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檢查預習、指導寫字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托爾斯泰寫的《窮人》,請看老師板書課題,(板書課題)“窮”字是本課的生字,上下結構,注意寫的時候穴寶蓋下面的兩點在田字格中的佔位,力在穴下意為窮,來齊讀課題《窮人》。

2、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這樣説“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真如作家所説嗎?(在課題上加?)讓我們走進《窮人》來感受一下吧!

3、出示預習紙,在預習紙上,老師發現“魁梧”的“魁”字,有些同學寫的不漂亮,怎樣把它寫好?

4、師範寫,生練寫,師生評議。(展示學生寫的字)

5、通過預習看看這幾個詞你會讀了嗎?誰來讀?

6、出示 “抱怨、寡婦、熬”(糾正讀音)

“寒風呼嘯、洶湧澎湃、波濤轟鳴”(發現這幾個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描寫環境的詞語。生再讀)

“心驚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發現這幾個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描寫人心理活動的詞語。生再讀)

7、生齊讀。

二、整體感知,粗知大意

1、這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誰能用簡單的話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主要內容?

2、指名説。(生説的囉嗦,教師點撥,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我們可以按照六要素來總結,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夜晚,什麼樣的夜晚?用上剛才讀的詞語,寒風呼嘯的夜晚,事情的起因是什麼?鄰居西蒙死了。經過是什麼?桑娜抱回了鄰居西蒙的孩子,心情呢?忐忑不安的,結果呢?漁夫和桑娜不約而同收養了孩子。

3、你能完整的説一遍嗎?(指名説)

4、師總結,孩子們,雖然課文很長,我們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總結課文是不是更簡單?

三、品讀課文、體會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

1、切入課文,同學們,通過預習文中的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説,對漁夫和桑娜……

(我對妻子桑娜印象深刻,因為她雖然心裏很矛盾,但還是抱回了鄰居的孩子。)

第二課時

一、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1、我和你的想法一樣,桑娜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後,心裏是——

2、忐忑不安的。(板書:忐忑不安)

3、指名讀9——11自然段,其他同學邊思考邊劃劃,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麼?

4、生説,(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

5、如果按照先後順序應該是—(學生交流)

出示: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2)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3)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

(4)他會説什麼呢?

6、為什麼課文不按這樣的順序來寫呢?

7、指名説,因為桑娜心裏很緊張,生怕丈夫會揍她……

8、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9、這時的桑娜頭緒萬千、思緒很亂。誰來讀這個詞,讀出忐忑不安的心情來。

10、指名有感情讀“忐忑不安”。

11、請你再默讀9——11自然段,你又從哪些詞語讀出了“忐忑不安”?並用不同標記畫出來?

12、指名説(桑娜臉色蒼白……是他來了,不,沒有人。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牀前……)

13、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又讀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裏慌張、不安。

14、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的心情?(預設:仔細看文中的標點)

15、省略號。為什麼?(因為桑娜連想都是斷斷續續的。還有她的幻想。門嘎吱一聲……)

16、這麼多的感歎號、問號,你讀懂了什麼?

17、説明桑娜心中已堅定了要把孩子抱過來。

18、但堅定中又有那麼多的忐忑不安。讓我們帶着這四個句子,來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

二、解讀桑娜心裏想法

1、出示:“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你是從文中哪裏看出來的?

2、課文第二自然段。

3、“受”的意思是?(夠他忙的了。夠他苦的了。夠他乾的了。夠他熬的了。)

4、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擔心他養不活我們了。生活更加艱難了。雖然窮困,他們毫不猶豫地收養了孤兒。桑娜很關心他的丈夫。——是的,這是妻子對丈夫對特別的愛……)

5、誰來讀出桑娜忐忑不安中的貧困?(指導有感情朗讀)

6、既然已經夠他受的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所以她會反問為什麼要把他們抱過來呢?

出示: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意味着……(救了兩條孤兒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意味着……(家裏還能勉強度日。將會凍死。桑娜會心理不安,桑娜和西蒙一樣都是母親,看到孩子要死掉,會心痛……)

7、這邊是愛,是對五個孩子和丈夫的愛,那邊也是愛,是對兩個孤兒的愛。可桑娜又想到了什麼?

出示:寧可( ),也要( )。(引導學生説話)

8、但最後可能桑娜連想都沒有想,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麼本能?

9、善良、互相幫助的習慣、一個做母親的責任。

10、這源自一種善良、母愛、良心。

11、我想和你們合作一下,想讀的站起來。我讀旁白。(師生合作配樂朗讀)

三、解讀丈夫心理想法

1、抱是抱過來了,可怎麼對丈夫説呢?丈夫是怎麼説的呢?請你把它劃出來。(一個學生讀)

2、這裏有個字讓人聽了掉眼淚,哪個詞?(熬)

3、能給“熬”換個詞嗎?(挺——堅持——挨——撐)

4、你從“熬”中讀懂了什麼?(善良和偉大。漁夫堅強的性格,寧可自己苦點,也要抱過來。)

5、將來將更苦,他想到了嗎?

6、但他寧可以後自己苦點。做這個決定難啊,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漁夫皺起眉頭,他的臉色變得很嚴肅,憂慮。他搔搔後腦勺。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7、其實,漁夫心裏也曾想到很多,趕快動手把他寫下來吧。(學生寫漁夫心理想法,配樂朗讀評議)

8、這就是漁夫的心理想法,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鬱……(齊讀描寫漁夫的句子)

9、這就是將善良深深印近靈魂的桑娜和漁夫

四、首尾呼應,點題提升

1、這篇課文的題目是,一起告訴我—窮人。

2、而課文中卻沒有出現一個“窮”字,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富有的。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可愛的,美麗的。他們的窮是表面的,但他們的內在心靈卻是高貴的,高尚的。)

3、窮人不窮,一起讀課題“窮人”。

4、這節課我們通過人物的心理描寫和標點的巧妙運用,感受到了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

5、(課件出示)課下再讀一讀《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描寫窮人的文章。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形象,體會作者對殘酷戰爭的控訴,對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2.通過比較,感受小説設置懸念的藝術效果。

3.體會標題對錶現小説主旨的作用,瞭解小説“以小見大”的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形象,體會作者對殘酷戰爭的控訴,對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教學難點:

體會標題對錶現小説主旨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把握小説三要素

1.認真閲讀課文,圈劃批註小説三要素

2.故事發生在哪?故事的背景是什麼?

3.故事有哪些人物?

4.概括故事情節

二、聽讀課文,圈劃批註,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小説主旨

1.請學生朗讀課文

2.圈劃批註:人物有怎樣的表現?為什麼有這樣的表現?從中你有怎樣的思考?

3.由此,你認為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三、朗讀課文,瞭解小説的表現手法

1.

將原小説與改後的內容進行比較,體會小説層層設疑、設置懸念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2.

品析題目,知道“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四、回顧課堂,佈置作業

(一)、基礎題

1.比較文中原句與改句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

①當我告訴你們她就是我的妻子時……

②當我告訴你們這位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時……

③當我告訴你們這位可憐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時……

(二)、提高題:

1.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課外閲讀《豐碑》,在有疑惑處設疑並解疑,體會作者的巧妙構思。説一説以“豐碑”為題的好處。

我們都愛讀小説,通常讀小説你會關注什麼?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小説——《在柏林》,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兩篇小説了,我們知道,讀這一類敍事類的文本,我們需要思考一個核心問題:作者究竟想要表達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常可以從人物入手。

請同學打開書本71頁,認真閲讀課文,落實小説三要素,在文本中進行圈劃批註。

檢查一下同學們的初讀情況。

故事發生在哪(如回答柏林,進一步追問,能在具體點嗎:一列駛出柏林的火車車廂內)

這是故事發生的小環境,能夠從文本中推出故事發生的大背景嗎(戰爭)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個核心問題。

小説的人物有哪些?(老兵、老婦人、兩個小姑娘、老頭)主要人物是前三者。

故事情節概括

上課一開始老師説了,讀小説,我們要思考核心問題:作者究竟想要表達什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人物入手。接下來,我請兩位同學來的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這些人分別有怎樣的表現,為什麼有這樣的表現,從中你有怎樣的思考?邊聽朗讀,邊拿筆在文本中圈劃。我再給大家2分鐘的思考時間。

我們先來看老兵,這是怎樣的老兵,你關注到他的哪些表現?

老兵:

“頭髮灰白”,這一處肖像描寫表明老兵年紀已大,

戰時後備役,意思是公民隨時準備根據國家需要應徵入伍的兵役。年紀已大卻還要服兵役,可見戰爭的殘酷,如果聯繫前面這列車廂上沒有一個健壯的男子,我們會進一步追問,這些男子都去哪裏,再結合老兵的那番話,這些年輕人都上前線了,而且很多不幸陣亡,戰爭還在進行,人手不夠了,因此即使年邁也不得不上前線。

“挺了挺身板”這是一處細節描寫,表明老兵的這段話是再一次揭開痛苦的傷疤,這需要勇氣,這需要力量來支撐,所以老兵説話前要挺一挺身板。

“總得”這個詞語意思是一定要、必須要,表明無可奈何

小結:戰爭的殘酷在於有時候,分別即是永別,生命在戰火中不堪一擊、如此脆弱,無數生命在戰爭中消亡。

老婦人

老婦人的表現或者説舉動文中用了“奇特”表示,奇特在於反覆數着“一、二、三”,而且身體虛弱且多病的她聲音卻蓋過了車輪聲。從老兵的話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神志不清的瘋子,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反覆數一、二、三,除了進一步表明老婦人的神志不清,老婦人的瘋,除此之外,我們來還原一下老婦人在神志不清之前她陸續接到噩耗時的心理變化:悲痛——悲痛欲絕——精神崩潰。發現了嗎,一、二、三,老婦人的悲痛、恐懼在成倍增加,她的希望在不斷減少,最後悲痛恐懼徹底擊垮了老婦人,她瘋了,在她奔潰之前,在她的頭腦裏存留的記憶是一、二、三三個兒子的到來,一、二、三,三個兒子的死去。

小結:戰爭的殘酷在於給活着的人帶來精神的苦難與摧殘。這種精神的創傷所帶來的無窮盡的痛苦甚至超過肉體的消亡。

小姑娘

“指手畫腳”意思是説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説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讓人感覺這兩個小姑娘非常沒禮貌,沒教養

“不假思索”意思是不花時間思索、考慮,可見他們是無知、不諳世事的

嗤笑,態度輕蔑,不尊重人

她們沒有同情心、她們無知無禮、她們的笑無疑是把刀子插在了老兵的心中。從作者形容小姑娘的用詞中,我們可以讀出作者的情感傾向,對於這兩個小姑娘,作者是持否定態度。

小結:作者並非要批判這兩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因為她們同樣是戰爭的受害者,因為戰爭,她們不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她們的內心自然不健康。

車廂其他乘客

聽了老兵的一番話,車廂裏一片寂靜,靜得可怕。老兵的一番話不僅激起大家對老兵一家遭遇的深切同情,更引發了人們對戰爭的思考,老兵一家的遭遇是整個車廂每個人過去、正在、將要遭遇的。

小結: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就像這列不知去向的列車,不知出路。他們悲痛、他們迷惘。他們無奈,因此整節車廂裏籠罩着如此壓抑的可怕的寂靜。

把這些人的表現,表現背後的原因聯繫起來思考,你覺得作者想要表達什麼?

預設:戰爭是殘酷的,帶給人無盡的傷害,

戰爭給人肉體帶來傷害,給人們的心靈也帶來了傷害

戰爭的殘酷就在於不僅毀滅了死去的人,更毀滅了還活着的人

我們再一次通過朗讀課文,走進文本。

老師換一種方式講這個故事,大家比較一下,和原文作者講故事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哪一種更吸引你?

原文作者在一開頭為我們設置了一連串的問題,因為這一連串的問題,使讀者讀了開頭還想繼續往下讀,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種寫法我們稱之為設置懸念,作者有意隱藏這些信息就好像有意矇住讀者的眼睛,同時也抓住了讀者的好奇心。

最後,我們試着再將思維往更深處推,故事發生在一節車廂裏,一節駛出柏林的車廂,為什麼小説的題目卻是在柏林?

車廂就是當時社會的縮影,遭受殘酷戰爭的不只是老兵一家,而是整個柏林,整個德國,乃至整個被捲入一戰的所有國家,千萬個家庭都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通過一節小小的車廂來反映戰爭帶來的深重災難,這是本文創作的一大特點——以小見大。

回顧課堂,小結並佈置作業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本組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

(學生評價)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説:“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讓我們共同分享。

二、初讀體會

1、自讀課文,讀熟讀通順。

你想給這首詩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嗎?初次見面,一定要真誠:讀兩遍,不要忽視一個字。(檢查,評價)

2、再讀: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必須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再讀兩遍。

3、你讀懂了什麼?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A、詩歌前四節中每節有兩個“有的人”,前後兩個“有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B、首節兩個“活”與“死”有什麼不一樣的含義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後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後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有怎樣的聯繫?

三、聽錄音,朗讀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麼樣?

(感情處理得比較好語速把握恰當 語氣語調抑揚頓挫 重音恰倒好處讀出了詩歌的層次等等 讀出了對前者的恨,對後者的愛……)

詩歌重朗讀,俗話説: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僅僅靠聽朗讀錄音是遠遠不夠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

自由朗讀。

3、我們齊讀這首詩。

要想更好地誦讀,還必須深刻領悟詩歌內容。

下面,以各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而後在班級交流心得。同學們如果能夠引述課外在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獲取的紀念魯迅的文章、資料進行評點的話,就更好了。

討論、合作、交流。

A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這兩種人有什麼不同的命運呢?

(1)理解課文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

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幻燈補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為人民勤懇工作。

(2)理解課文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

【幻燈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觀,比價值觀:學習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

師:妄想流芳百世的人,靈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卻極強,正像白居易所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對這兩種人的回報也一定是愛憎分明的。

小結: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魯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寫下了《喇叭的喉嚨──吊魯迅先生》,其中有這樣一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眾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誦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讓我們懷着對魯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五、拓展

詩歌為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為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覆詠歎。這首詩的前四節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語言極為凝練。同學們能不能試着動筆寫一寫,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具體化,將“有的人”替換為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互相交流

讓我們看看集體的智慧能產生怎樣的結晶。先請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説一句,不可以重複。(同學或老師評點)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背後所傳達的作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進行選材的。

【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背後所傳達的作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難點: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進行選材的。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核心問題

1、師導入:同學們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如果請你用“夏天是一個

的季節”説一句話,來表達你對夏天的感受,你會怎麼説?。

2、師質疑:那麼,在作者的眼裏夏天又是怎樣一個季節?

3、請學生齊讀第一段,“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師提問:你認為哪些詞語比較關鍵?針對這些關鍵詞語你會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萬物是指哪些事物?為什麼説是迅速生長?)

二、品讀語言,感受充滿童趣的語言,體會文字所傳達的情感

1、師過渡:請同學們帶着“萬物是指哪些事物?”、“為什麼説是迅速生長?”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並圈劃關鍵句子,同桌之間可互相交流。

2、學生散讀課文,圈劃語句和詞語,做好交流準備。

3、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品讀語言,讓學生體會文字所傳達的情感。

(預設交流:

品讀第2段:A.學生交流:豆棚瓜架上的綠蔓、竹子高粱拔節、植物開花結果、白石頭長苔蘚、黃泥土長草長菜、動物小貓小狗小雞小鴨、教師邊板書

B.教師引導學生品讀: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

的長......)

關注朗讀中的停頓和跳躍起伏的節奏感。

C.

師質疑:在朗讀中,我們除了能讀出生物生長的過程中的生機勃勃之外,還能

讀出什麼來呢?——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D.

請學生帶着對生命熱愛的感情再讀課文,並請學生仿寫句子。

品讀第3段:A.學生交流:草長—樹木長——山豐滿:稻秧長—甘蔗長——地高起;太陽威力增

—温度增加—鐵路、柏油路生長)

B.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句子之間的因果關係:(因為)草

——(所以)山

C.師質疑:鐵路、柏油路都是沒有生命的事物,為什麼作者説它們也在生長?

D.師提問:第3段作者從有生命的事物寫到沒有生命的事物的迅速生長,從字裏

行間你們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品讀第4段:A.學生交流:人的生長和成長

B.

教師請學生朗讀第4段,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在人的生長過程中,有些是看得見地長,有些是看不見地長。

C.

教師質疑:就第4段,你還有哪些沒有看懂的地方?

D.

教師總結:是啊,如果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農民都會在植物生長的最近時期,讓植物茁壯成長,這樣秋天的時候才會有好的收成。其實我們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這也是文章要表達的主旨)

三、梳理文本:理解作者選材的用意

1、師提問:文章第2段、第3段、第4段之間有什麼聯繫?

(預設:從有生命的事物寫到沒有生命的事物,再寫到人,層層遞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最終表達了在美好的自然和生活面前,作者希望每個人都能趕時候,儘量地用力量地成長,由此可見作者選擇這些材料來寫都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主旨服務的)

2、師進一步質疑:文章的第1段説“夏天是萬物迅速成長的季節”,我們能否把標題改為“夏天裏的生長”?

四、感悟主旨,交流拓展

師提問:文章的結尾説“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量地長”,學完課文後,你對這句話又有了怎樣更深的理解?(學生交流)

五、佈置作業

蒐集與夏天有關的諺語進行分享交流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酶、碳、析、揭、磁、隕”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是按怎樣的順序講的?最後得出的結論

是什麼?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閲讀科普文的方法。

3.通過閲讀,感悟出寫這類文章的法。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激發學生質疑、釋疑的興趣。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幻燈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精彩兩分鐘:

一、正確認讀音下面的詞語,注意帶橫線的字的讀音。

磁場 抵禦 猜測 觀測 隕石 枯萎 稀薄 銀河系 冥王星 厭氧菌 攝氏度 二氧化碳 嫦娥奔月 酶

二、按順序排列下面的詞語

地球 太陽系 宇宙 銀河系

三、有感情地把下面的句子讀兩遍。

1.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

2.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3.一種好的習慣,一輩子用不完它的利息,一種壞的習慣,一輩子償還不了它的債務。

新課

一、導入新課。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告訴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計數的星球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識。

二、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宇宙生命之謎。抓住“謎”讓生解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明確學習目標,請生讀閲讀提示,讓生明白學習本課要完成的知識目標。(第一個和第三個問題)

四、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點勾畫和批註。為小組交流做準備。

五、小組交流。師巡視瞭解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況,為集體交流做準備。

六、班上交流。

討論作者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哪些內容?

生述後(展示課件)

(1)天體上生命存在具備的四個條件;

(2)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

(4)科學家利用宇宙飛船對火星作了近距離的觀測,揭開了火星神祕的面紗

(5)人們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學家仍然相信那裏存在着生命。

七、重點研讀。

1.重點研讀4、5、6自然段,分析哪些星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1)生命存在至少具備哪四個條件?

(2)反覆讀課文,説説為什麼太陽系中為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畫出來,然後和小組內同學交換一下意見。

2.重點研讀7、8、9自然段,説説能否確定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其科學依據是什麼?

八、交流,課文得出的結論是什麼?小結。

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的問題,人類從有時候就有思考,發展到近代,科學家們利用科學技術進一步進行了探索與分析,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但從落入地球上的隕石中包含着有機分子的情況看,我們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們在哪裏呢?有待我們這些未來的科學家去進一步探索。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哪些內容?

二、新課。

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講的?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

先提出問題(地球之外的有沒有生命存在)然後進行分析(生命存在至少有四個條件——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推測,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證明火星表面還沒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後得出結論,這仍是一個謎。

三、作者在講這些內容時,用上了哪些方法?

四、交流學習本文後的感受。

五、拓展訓練。

請根據本單元的學習,結合“神州六號”的發射成功,展開想象,寫一篇與環保或飛往太空有關的作文,題目自擬。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通過讀、思、議等教學方式,使學生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大家要精心保護她,初步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聯繫實際,讓學生了解該怎樣保護地球。

【教學重點】

瞭解地球上人類活動的範圍很小,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使學生真切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並在實際生活中用行動保護地球。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讓每一位中國人歡欣鼓舞。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坐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神舟號”宇宙飛船到太空去旅行。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的飛船馬上就要升空了。好,飛船已經升到了太空,請睜開眼,觀看太空美麗的景色。

(這就是我們美麗的地球。)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母親,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對她又瞭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它。

二、聽錄音,或教師範讀課文。

三、整體分析,感悟體會

課文讀完了,老師給大家提個問題: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發表了怎樣的感慨?(可愛,容易破碎。)

1、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地球的可愛?

品詞析句:

指導學生抓住“水藍色”“紗衣”“晶瑩透亮”等詞語體會地球的美麗壯觀。

[板書:美麗]

2、地球的可愛僅僅是因為它的外表美嗎?(學生談談自己的認識)從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學生讀有關的段落)

指導學生抓住“無私”“慷慨”等詞語體會地球的資源豐富“和藹可親”,讓學生體會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資源無私的奉獻給人們這就是的慷慨。

小結: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你們覺得它可愛嗎?能把喜愛之情讀出來嗎?

指導感情朗讀。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評:你們讀得真棒,我彷彿置身太空,遙望地球,在許許多多一片死寂的星球中,我一眼就看到了我們的地球媽媽,它晶瑩透亮,美麗壯觀,它資源豐富,滋養萬物,我真為我們人類擁有一位這麼和藹可親的母親而驕傲!讀到這我想同學們應該理解到,為什麼我們把地球稱為我們人類的母親了。只有母親才能有這樣的心去包容、去奉獻。

3、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對人類是慷慨無私的,他像母親一樣為我們提供了温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在我們的心中,他永遠都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可親可愛。 在我們的眼裏,地球是那樣的堅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些地方呢?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⑴地球的渺小。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地球的渺小?

[板書:渺小] (指名男生讀第二自然段)⑵資源有限。誰來説説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有限性?

[板書:資源有限]

資源有限 不可再生:不加節制地開採 枯竭

可再生: 隨意毀壞自然資源 不能再生

不顧後果濫用化學品 災難

指導感情朗讀。(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小結:面臨着不可再生資源即將枯竭的磨難,承受着可再生資源即將毀壞的威脅,地球母親在一次次災難中變得越來越脆弱。

四、激發情感,引起共鳴

是誰在不加節制地開採,使不可再生資源枯竭了?(是人類)

是誰在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使可再生資源不能再生?(是人類)

是誰在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造成一系列生態災難?(是人類)

是誰在不斷地破壞環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還是我們人類)

地球母親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各種資源,可是我們人類正用罪惡的雙手,使我們的地球母親傷痕累累,奄奄一息。

教師提供資料:

每天,我們的地球上有15億人呼吸着受污染的空氣,至少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00噸氟利昂排入大氣層,嚴重破壞着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00人死於飲用不潔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裏。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55000公頃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55000公頃森林因大火砍伐毀於一旦。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800億噸水在消然。

[播放課件]

噓,你們聽,聽到地球母親的了嗎?她在説什麼?聽到地球母親的哭訴了嗎?此時此刻,你想對地球母親説些什麼呢?(安慰)

(自由發言)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板書: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可是有人不這麼想,有許多人對保護環境不以為然,甚至有人説: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裏有數不盡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辯論探究: 人類能否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學生討論明確:

[板書:不能移居]

學生齊讀6、7自然段

賞析句子: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提問:“至少”一詞能去掉嗎?

明確: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40萬億千米”直觀地表明瞭範圍之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於這個範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説明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説明了距離的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易於理解,又讓人信服。

小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能為人類提供資源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能使人類世代生存下去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地球這個孕育着億萬生靈的神奇母親,我們只有保護她。那是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的地球媽媽,正在遭受着無情破壞。我們的家園──這個水藍色的星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

請同學們帶着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8、9自然段。

我覺得最後一自然段倒數第二句中的“要”應該改一下!

討論如何修改。(改成“必須”)

對,應該改成“必須”,因為不精心保護地球,就是自掘墳墓!

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板書課題)(生齊讀)痛定思痛後只有一句──(生齊讀)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記住──(齊讀)只有一個地球。

五、説寫創新:

看到我們的地球母親所遭受的災難,我們能為保護地球做點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行動)

想對地球媽媽説些什麼嗎?請把你的祝福寫下來吧! (祝福)

六、全文小結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師感受到你們已經瞭解了地球母親的苦難。作為一名國小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為保護地球母親做貢獻,讓我們的家園的天空更藍,空氣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魚蝦歡暢,處處山青水秀、鳥語花香。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生字新詞。

2.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生命存在的條件和人類探索宇宙生命的過程。

3.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合作意識及運用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麼,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科學嚴謹的敍述與分析,瞭解人類探索宇宙生命之謎的過程。【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瞭解地球之外離我們比較近的星體嗎?你知道關於火星的情況嗎?

2.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科學家認為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這個問題爭論了一百多年。隨着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個謎已經揭開了。本課要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宇宙生命之謎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默讀課文,看到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麼?

三、深入閲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着“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麼?(找抓住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講。)

2.討論交流明確:

(1)宇宙是無限的。

(2)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呢?

(3)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

(4)太陽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過對火星的考察,發現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還是個謎。

3.你對課文中講到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為什麼?

(1)朗讀相關的課文並説明理由。

預設:

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從分析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上説,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這四點的星球:一是保證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質,三是有適當的大氣成分。四是有足夠的光和熱。因為這四點是人類和生命存在的必須條件,而宇宙之大,還有我們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會有保證這四個條件的星球。

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據四點生命存活的條件,科學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條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運用列舉法,把這幾個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給我們一一進行了列舉,使我們清楚地知道這六個星球的特點。

作者根據四個條件證明,認為火星唯一符合這些條件,但卻一直被科學家們所爭論。

……

(2)總結

我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這是一個謎,這就需要我們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後去探索宇宙的奧祕,親自去揭開這個謎,給人類提供更廣闊的生命空間。

四、探究擴展

1.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

2.教師展示相關圖片、錄像資料。

【板書設計】

火星

與地球相似點很多——乾燥、土壤無有機分子、表面無微生物黑色線條(運河)——環形山、斑點表面顏色隨季節變化(植物顏色)——風吹塵土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藉助朗讀、想象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優美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3、通過學習這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

二、重點難點:

1、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步驟:

(一)揭題解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中有很多表現朋友之間深情厚誼的,你能不能背誦一句這樣的詩句?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朋友之間真摯友情的古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板書)

3、説説對作者的瞭解,教師補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齊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開元年間,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政治清明。詩人一生沒有作過官,基本上過着隱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來到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其詩風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過故人莊”是什麼意思?明確:過:拜訪,故人:老朋友。到村莊拜訪老朋友。這首詩是他隱居在鹿門山時,被一位朋友邀請到家中作客時,寫了這首詩。

(二)朗讀全詩。

1、詩歌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朗讀。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練習讀詩,要求讀準字音,通通詩句,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2、學生練讀。

3、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教師指導朗讀:讀文言詩詞,重要的是吟讀。吟讀,是按照詩的個性來讀,按照自己的體會來讀。要讀得比較慢,有時候有拖音。

4、聽錄音。

5、學生大聲自由吟讀《過故人莊》。

6、齊吟全詩。

教師隨機點撥讀法,如:後一句是相邀,要讀慢一點,讀得意味深長。

(三)譯讀全詩。

師導:讀得好,朗讀就進行到這裏。下面進行譯讀。(板書:譯讀)大家不要以為“譯”很容易,老師給你們出個難題,什麼叫譯讀呢?以詩譯詩,譯出來的現代文也要有點韻腳,也要像一首詩。下面請同學們做一下“預備動作”,將這首詩的註釋好好讀一下,然後根據註釋口頭翻譯課文。

1、教師示範,學生注意對“押韻”的處理:“故人具雞黍。”老朋友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邀我至田家。”邀請我來到秀美的田家。

2、學生們各自進行譯讀活動。

建議:翻譯的時候,將“家”、“斜”、“麻”、“花”用來押韻,但不一定用這幾個字,“家”、“花”可以用,中間“斜”和“麻”怎樣翻譯押韻,第四句和第六句怎麼翻譯,想一想,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以詩譯詩了。

3、教師吟讀一句,學生譯讀一句。

明確:綠樹村邊合——村外綠樹環繞。

青山郭外斜——村外遠處有青青的山崖。

開軒面場圃——打開窗户面對場圃和萊園。

把酒話桑麻——邊喝酒邊談論着莊稼。

待到重陽日——等到重陽節的那一天。

還來就菊花——再來賞菊和喝酒吧。

(四)背讀全詩。

師導:以詩譯詩可以培養同學們的情味。好,下面一個學習環節是背讀。(板書:背讀),背呢,也不能讓你們輕易過關,先提一個問題。這首律詩每一聯都寫什麼?同學們想一想,商量一下。

1、學生商量、討論,準備回答。

2、交流:

首聯寫作客原因,頷聯寫旅途見聞,頸聯寫到農家作客,尾聯寫作客的留戀。本詩着力描寫了農家生活的樸實與故人的熱情,表達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朋友情誼的重視。

3、根據這種思路,背誦這首詩。

4、學生齊聲背讀。

(五)説讀全詩。

師導:下面我們要進行説讀。(板書:説讀)説讀是對詩人説話,就是把詩意擴展開來,在原詩句的基礎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寫的內容,然後對詩人説。比如:“故人具雞柔,邀我至田家。”詩人啊,老朋友準備了飯菜,還冒着熱氣,邀請你到山水如畫的田園鄉間作客。這就要有豐富的想像。

1、同學們分小組説讀《過故人莊》,每一個小組就只説讀一聯。

2、每小組分別選派一名代表説讀。教師吟讀,學生代表説讀。

參考: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詩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綠樹把村子圍了一個圈,小鳥展開翅膀在藍天中飛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嚨,歡快地歌唱着,一隻大公雞在悠閒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峯斜立着。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詩人啊,你輕輕地打開窗户,一縷暖和的陽光照。在窗子上,空曠的打穀場上,不時走過大公雞,菜園裏蝴蝶在飛翔,花兒把菜園子裝扮得那麼美麗,你手裏拿着酒杯,在和朋友暢談今年的好收成。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人啊,喝着談着,談到以後的生活,可能是詩人説了一句,到九九重陽那一天,我再來喝菊花酒吧。這話説得好直率,猶如兒童般天真。也可能是主人説了一句,到重陽節這一天,再邀你來喝酒賞菊吧。這話説得好真誠,細心而熱情的主人一定想到了:到那時籬菊已開,又別有一番悦目的情趣了。

3、師總:對詩人説話特別有趣,可以讓我們神思飛越。

(六)課堂小結:同學們,我們這一節課實際上是一節學法課。老師給它取了個名字:一詩四讀。(板書:一詩四讀)以後你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讀古詩。這是文言詩詞的一種學法。

(七)作業:孟浩然的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你根據對這首詩的理解畫一幅畫,或用第一人稱寫一篇優美散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京劇趣談》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展開想象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夏日裏的蟲鳴聲;大自然的圖片;摘抄卡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裏看見了什麼?

2、交流反饋。

(1)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2)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3)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1)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

(2)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才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為什麼説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為“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遊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1)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①作者為什麼把黑甲蟲稱作“遊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②你從哪裏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樂的。

③雲遊四方,回到家鄉,同伴們是怎麼招呼遊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抓住“駐足痴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係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為一羣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髮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着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隻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1)聯繫實際,説説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2)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3)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着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着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着,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着。)

小結: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着,勞動着,也快樂地創造着。

(三)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後兩段,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説説你去觀察過什麼?

3、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4、交流反饋。

板書設計

堅硬黑甲的小蟲

花色斑斕的圓蟲

奇異的遊歷——草蟲的村落紫紅色的果實陶醉於自然

行色匆匆的小蟲忘情於自然

紅斑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