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精選20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精選20篇)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學會“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⒊藉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⒋拓展關於西湖的古詩,進行組詩積累。

教學過程:

一、詞語對接,激趣導入

1、詞語對接。君子一言, ;八仙過海, ;螳螂捕蟬,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因為有美麗的西子湖,才聲名遠揚,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書畫來讚美西湖。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在杭州任職的時候就寫了不少關於西湖的詩篇。

2、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是他在西湖觀景時,偶遇一場大雨後,即興寫下的。

3、説説你瞭解的蘇軾。教師相機補充。(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1、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重點指導:

未(wèi)遮(zhē)山(shān) 亂(luàn)入(rù)船(chuán) 忽(hū)吹(chuī)散(sàn) 水(shuǐ)如(rú)天(tiān)

3、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師範讀,學生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4、同座互讀,並相互正音。

三、學法滲透,熟讀成誦

1、釋詩題。

讀讀詩題,從中你知道了什麼?

(“六月二十七日”寫的是時間;“望湖樓”告訴的是地點;“醉書”告訴我們這首詩是作者陶醉後而寫下的)

2、知詩人。

3、明詩意。

詩人陶醉於什麼?(雨)

那麼詩人在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後分別看到了什麼景象?

雨前:黑雲/翻墨//未遮山

雨時:白雨/跳珠//亂入船

雨後: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4、悟詩情。

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感悟西湖的雨有什麼特點?(變化快)

你能將西湖變幻莫測的美景讀出來嗎?

5、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1、寫作背景:此詩是蘇軾被貶杭州時所作,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這急來急去的雨一樣,及時得到朝廷的赦免,擁有光明前途。

2、補充蘇軾關於西湖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五、作業:

必做題:

⒈抄寫並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⒉説説古詩描寫了怎樣的一幅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⒊畫一畫古詩所描寫的情景,並取一個詩意的名字(小組合作)。

⒋熟讀並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

選做題:(組詩積累,二天內完成)

⒈積累蘇軾的其他詩詞(不少於2篇)。

⒉收集描寫西湖的古詩(不少於2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能用“知詩人,解詩題,明詞意,悟詩境”的方法讀懂詩。

3、體會夏日西湖驟雨初晴的美,感覺詩人蘇軾豪邁奔放的作品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首歌的歌名是——《但願人長久》。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聲十分優美動聽,可惜——。我們知道古詩古詞原本就可以配合音樂用來歌唱,古詩詞的韻律十分優美,而現代音樂與它完美的結合起來就更能把古詩詞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但願人長久》這首歌的曲調比較——————你知道為什麼嗎?

2、除此以外你對蘇軾還了解多少?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人。蘇洵之子。嘉佑進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3、今天我們就穿過時光隧道,跨越900年的歷史與宋朝這位大文豪蘇老先生相會,我們一起來讀讀他的這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初學古詩,自己理解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注意讀準節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對於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這個'醉'該如何解釋(似醉非醉)是不是這樣解釋呢?學完這首詩後我們就能知道了,誰來把這首詩讀一下。(讀)接下去應該做什麼呀?(理解詩意)

對照插圖,自主感悟,可以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書,待會兒我們來交流。(學生自學,初步理解詩意)(方法多多,渠道也多多,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這首詩讀懂了。)

三、師生交流,理解詩意。

學生交流對這首詩的理解,説出大體意思即可。(悟詩境)

四、咬文嚼字,感悟詩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師:這首詩寫出了西湖夏季一場雨的特點,猜猜這場雨下了多長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個特點能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來(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師:你們一直都是這麼聰明,真正的聰明人要能説出它好在哪?

2、師:你認為哪些地方寫得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點(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

3、對仗工整。講究押韻。

五、激發興趣,吟讀成誦。

1、師:你們能不能把它讀好了呢?自己練讀。(老師出示第一句範例:黑雲/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節奏感標出來嗎(學生標節奏)

2、品讀。

3、再回頭看題目,這個'醉'字又作何解釋(陶醉)

六、引入詩歌概念,感情得到昇華。

1、師:於老師剛才已經説過了古人寫詩寫詞是用來吟唱的,現在我們就來練習一下,把這首詩譜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間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學生練習)

2、師生吟唱。

3、總結學習方法。(讀詩――解詩——賞詩――唱詩)

七、師生總結,擴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讀蘇軾寫的另一首詩《飲湖上初睛後雨》,比較一下這兩首詩有什麼異同點。有什麼學生自讀。教師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説説這首詩的大意。

板書:

讀詩――解詩――賞詩――唱詩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3

1、學會生字“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2、體會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對望湖樓雨景的讚美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美。

教學準備:

古詩課件、背景音樂、詩人簡介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雨嗎?誰來説説它有什麼特點。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板書並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 軾3, 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會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在望湖樓.) 4, 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 介紹作者背景 蘇軾(1037-1101),北宋詩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被稱為"三蘇".他的詩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讀順。

2、學習生字。“遮”讀翹舌音,是遮住、遮蓋的意思。

3、默讀本詩,給古詩劃節奏。

黑 雲 / 翻 墨 / 未 遮 山 , 白 雨 / 跳 珠 / 亂 入 船 . 卷 地 風 來 / 忽 / 吹 散 , 望 湖 樓 下 / 水 / 如 天 .

4、解釋詩中詞語。

5、教師範讀,強調注意停頓。

6、指導學。生讀出節奏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三、精讀課文,理解詩意。 1、提問:作者這首詩重點寫的什麼?(雨)哪裏的雨?(西湖的雨) 2、學習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樣的一幅畫面?翻墨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未遮山是什麼意思?(2)你能用一個字形容這樣的烏雲嗎?(快、奇、來勢兇猛)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湧、烏雲密佈、烏雲滾滾……)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烏雲翻滾像潑灑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6、學習第二句 (1)雲的來勢兇猛,雨也絕不温柔,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了?(2)跳珠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亂入船是什麼意思?(3)指導看圖,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樣的雨?(大、猛、調皮……)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見過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5)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

(6)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白花花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7、結合插圖,用同樣的方法自學三、四兩句 (1)學生自學

(2)提問考察 當我們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時,這調皮的雨卻似乎有意躲着人們,轉眼間就不見了。哪個字寫出了這樣變化的快?(忽)此時此刻呈現給遊人的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兩句表達的內容?這樣的景色可以用題目中的哪一個字概括?

(3)讓學生説説三、四句詩的詩意。

卷地而來一陣大風忽然間把雨吹散,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四、感受詩意境美:(品 詩) ①這首詩描寫了西湖什麼景色?(西湖夏天一場雨的過程) ②這場雨下得怎麼樣?(快且大) ③哪裏可以看出來啊?(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覺得詩句寫得美嗎,為什麼?(有聲:翻墨,跳珠,風來。有色:黑雲,墨,白雨。有動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動:黑雲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畫出了夏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特點) ⑤一起朗讀,讀出詩的美!

這裏可加唱詩歌。五、背誦古詩

老師播放音樂,學生各種形式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小結 詩人在西湖望湖樓上邊喝酒邊欣賞西湖的景色,結果被西湖一場急雨後美麗的景色陶醉了,寫下了這首詩,詩人被陶醉了,今天你們也被陶醉了沒有呢?(陶醉了) 七、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 墨水

白雨 跳珠

大風 忽 吹散 去得快

湖水 水 如天 奇(景象)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生字新詞。

2.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生命存在的條件和人類探索宇宙生命的過程。

3.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合作意識及運用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麼,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科學嚴謹的敍述與分析,瞭解人類探索宇宙生命之謎的過程。【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瞭解地球之外離我們比較近的星體嗎?你知道關於火星的情況嗎?

2.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科學家認為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這個問題爭論了一百多年。隨着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個謎已經揭開了。本課要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宇宙生命之謎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默讀課文,看到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麼?

三、深入閲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着“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麼?(找抓住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講。)

2.討論交流明確:

(1)宇宙是無限的。

(2)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呢?

(3)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

(4)太陽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過對火星的考察,發現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還是個謎。

3.你對課文中講到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為什麼?

(1)朗讀相關的課文並説明理由。

預設:

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從分析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上説,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這四點的星球:一是保證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質,三是有適當的大氣成分。四是有足夠的光和熱。因為這四點是人類和生命存在的必須條件,而宇宙之大,還有我們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會有保證這四個條件的星球。

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據四點生命存活的條件,科學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條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運用列舉法,把這幾個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給我們一一進行了列舉,使我們清楚地知道這六個星球的特點。

作者根據四個條件證明,認為火星唯一符合這些條件,但卻一直被科學家們所爭論。

……

(2)總結

我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這是一個謎,這就需要我們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後去探索宇宙的奧祕,親自去揭開這個謎,給人類提供更廣闊的生命空間。

四、探究擴展

1.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

2.教師展示相關圖片、錄像資料。

【板書設計】

火星

與地球相似點很多——乾燥、土壤無有機分子、表面無微生物黑色線條(運河)——環形山、斑點表面顏色隨季節變化(植物顏色)——風吹塵土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 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學習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知識鏈接】 餘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苟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林”,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羣島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現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説中俞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於期》。

【教學過程】課前預習

1.背誦《三字經》“人之初——千而萬”

2.(教師在黑板左板書)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讀,説這兩個四字詞語有什麼特點。

(AABC式;前面的疊詞形容後面的景物)

同學們能不能也説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

(生説,教師板書)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藹藹雲霧 裊裊炊煙 依依楊柳 青青草色……

一.激情導入,揭題

1. 同學們,人們常説“千金易得,知音難尋。”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

2.讀題解題:介紹伯牙後説説“絕、弦”是什麼意思?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琴絃弄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是一則文言文,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先看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後評價並相機提示學生注意斷句停頓,讀出節奏。

(過渡:同學們將課文讀正確、流利了,也讀得有些古文味了,那這則文言文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註釋去看看。出示課件)

三、讀懂課文,領會文意。

1.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2.結合課文下的註釋和課外資料,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大家兩人一組互相講給對方聽,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向老師求教。

3.彙報: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的故事。

(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呀,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四.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1.探究一:什麼是“知音”?

①學生反覆讀課文,勾畫出鍾子期和俞伯牙互為知音的語句寫下來。抓住關鍵字“善”,反覆品味。(聽着琴聲,鍾子期彷彿看到了什麼?此時他的神情又如何?指導學生讀出激動、驚訝!)

②大膽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讚歎的?

仿句説話: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細雨,鍾子期曰:“善哉,( )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善哉( ), 兮像( )!”

③指導朗讀,板書“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想想此時伯牙的心境應該是 ,讀出心中的激動與歡喜。一個所念,一個必得之,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把子期視為知音。板書:知音)

2.探究二:為什麼要“絕弦”?

①過渡:碰到這樣的知音,那伯牙為什麼還要斷絃呢?(就是這樣一鼓一聽,一彈一和,兩心相印,其樂融融。約定的一年見面時間將至,伯牙坐船撫琴而來,但與他見面的是子期的墳墓呀。所以……也可藉助學生的答題話語過渡)

②出示語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在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③指導朗讀語句(此時,面對鍾子期的墳墓,伯牙的心境如何?)

就是這種失去知音下的悲痛的心境下,讀——

就是他痛失知己,肝腸寸斷的情況下,讀——

就在他悲痛欲絕的心境下,讀——

④小結:可見知音難覓呀!所以我國的古詩常有提及“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自由讀資料袋,讀完袋,相信同學們對這個故事會有更深的瞭解,下面請同學們帶着那份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後蒐集表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 25.伯牙絕弦

再無知音 子期死

伯牙所念 鍾子期必得之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認識六個生字:皖、殲、郝、鈕、堡、鈞;

2、寫摘錄筆記,積累好詞: 豫皖蘇平原 圍殲戰 郝副營長

電鈕 地堡 千鈞一髮 憧憬 璀璨

3、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章脈絡和線索,知道倒敍、首尾呼應寫法,學習使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讀題質疑:

1、師:同學們,燈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們平常都在哪裏見過它呢?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燈光》。(齊讀課題。)

3、釋題質疑:當你讀着課題,你的眼前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

師小結: 是啊,每當晚霞帶走最後一抹陽光時,夜幕就悄然降臨了。每逢此時,人們有的在燈光下敍説親情;有的在燈光下愉快讀書;還有的則徜徉於五彩繽紛的霓虹燈下,盡情地享受着休閒時光……燈光是人們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麼,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師過渡:學貴有疑。同學們都很善於思考,能提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可是要想解決同學們的這些疑問,就要好好地讀課文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2、彙報交流:

(1)指名讀詞語: 豫皖蘇平原 圍殲戰 郝副營長

電鈕 地堡 千鈞一髮 憧憬 璀璨

(2)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線索。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介紹倒敍)

師:第1、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現在,中間寫的都是往事。先説現在再回到過去,這樣的敍述順序就叫倒敍。 這樣寫,文章條理清晰,還能吸引讀者去閲讀過去的事。

2、同學們,請你們讀讀課文開頭兩段和最後一段,看看作者在這兩部分都寫了什麼? (燈光)

3、首尾都寫燈光,這樣的寫法叫什麼? (首尾呼應)

4、課文除了首尾寫“燈光”外,還有哪些句子也與“燈光”有關?

這些句子中寫到了什麼光?

過渡:學到這兒,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如果説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顆珍珠,那麼串聯這些珍珠的線索是什麼呢?(燈光)

師總結:這條線索就是燈光,課文圍繞着燈光寫了“廣場上的燈光——火柴微弱的光——給孩子照明的電燈——燃燒書本的光——廣場上的燈光”。這電燈、這火柴光、燃燒書本的光,組成了一組激動人心的悲壯而光輝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個讀者的心,使全文始終像詩一樣熠熠生輝。

四、作業:

1、再讀課文,找出三個帶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

2、積累好詞,抄寫關於描寫燈光、火光的句子。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千鈞一髮”在課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點語句揣摩人物內心世界,體會郝副營長為了崇高的理想而勇於獻身的奉獻精神,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練習在理解人物時追問他是為了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燈光》這篇課文,誰來説説,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燈光》,讓我們循着燈光走近郝副營長,認識郝副營長。

二、深入課文,感受郝副營長的崇高品質

(一)出示自學提示: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8~11段,思考:

1、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他的願望實現沒有?

2、為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二)彙報交流:

●郝副營長的願望是什麼? (能讓孩子們在燈光底下學習)

1、你是哪兒知道的?

2、什麼原因讓他有這種想法? 什麼樣的圖畫?

3、看完圖畫郝副營長説了什麼? 什麼“多好啊”?

4、從這一聲“多好啊”你體會到什麼? (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

5指導朗讀:你能讀出郝副營長對燈光的羨慕、渴望嗎?

(師過渡:正是因為對書中孩子的羨慕,所以郝副營長才有了這個美好的願望,誰再來讀讀寫郝副營長願望的句子。)

6、説説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板書:美好憧憬)

7、指導朗讀。

●為了實現心中的願望,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

(師過渡:郝副營長的願望實現了嗎?為了實現心中的願望,他是怎麼做的呢?)

PPT出示: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

1、説説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板書:英勇獻身)

2、師:“千鈞一髮”是什麼意思?

3、文中的“千鈞一髮”指的是什麼時刻?

4、為什麼説這是“千鈞一髮”的時刻?

PPT出示: 在突擊連與後續部隊失去聯繫的時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擊連的戰友就會(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們所精心部署的計劃就會( );如果找不到突破口,這場戰役就會( )。

5、説説郝副營長這樣做意味着什麼?

(師過渡:這真是千鈞一髮的時刻啊!可是,郝副營長,您知道這樣做意味着什麼嗎?大家説這意味着什麼? 郝副營長知道嗎?)

6、探討郝副營長為什麼要這樣做。

(師過渡:明知道這樣做會暴露自己,明知道這樣做會被敵人打中,明知道這樣做會有生命危險,但郝副營長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此時此刻,他可能會怎麼想?)

PPT出示:為了( ),我必須這麼做!

7、指導朗讀。

(師過渡:多麼崇高的理想啊!這位年輕的戰友,這位偉大的戰士,他帶着美好的願望走了。他用壯烈地犧牲換來了圍殲戰的勝利,換來了孩子們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時此刻,面對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戰士,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您划着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敵人打中了。

8、大家將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課文中的原句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這樣改動有什麼不一樣?

(好像和郝副營長在面對面説話;更能表達對郝副營長的崇敬之情;表達的語氣更強烈一些……)

9、再次指導朗讀。

三、拓展昇華:

1、讀完此文,我和同學們一樣被郝副營長英勇的獻身精神深深感動了,此時此刻,你想對郝副營長説點什麼呢?趕快拿起筆寫一寫吧。

2、在泱泱歷史長河中,像郝副營長這樣為了崇高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不計其數。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也像郝副營長一樣值得我們崇敬,值得我們懷念呢?

3、探討課文為什麼以“燈光”為題?

(師過渡: 同學們,在下課鈴即將敲響之前,老師還想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課文為什麼要以“燈光”為題?)最後,讓我們再次帶着無限感激和懷念之情齊讀課題:燈光再深情一些:燈光孩子們,讓我們將這美好的燈光永遠留在心中吧!

四、課外拓展

1、好書推薦:課下可閲讀王願堅短篇小説《金色的魚鈎》或《三人行》。

2、寫寫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燈 光

美好憧憬 英勇獻身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毯、陳”等9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綠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澀、摔跤”等詞語。

2.自讀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薰陶。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4.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5.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9個生字,理解“綠毯、渲染、勾勒”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品味課文美景,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準備

課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簡介、詞語解釋、草原風景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2】教師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請同學們欣賞。

2.播放完畢後談話導入:這首歌唱出了什麼地方的美麗景色?對,是草原。你們一定知道咱們今天要上哪一課了。(板書課題:草原)學生齊讀課題“草原”。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一下自己課前瞭解到的關於草原的資料,談談自己對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走進那遼闊的大草原。

2. 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出示課件3】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説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説《駱駝祥子》曾經產生過較大的國際影響。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內蒙古草原參觀訪問,記錄了當時在草原上的所見所感。今天,我們就緊隨老舍先生的腳步,走進“草原”,感受大草原無與倫比的美麗風光和淳樸熱情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4、5】

“(1)翠色慾流:欲流,快要流出來。形容綠色濃潤得像要流淌下來似的。

(2)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染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比喻誇大地形容。

(3)灑脱:(言談、舉止、風格)自然,無拘無束。

(4)迂迴:迴旋,環繞。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寬廣。形容十分廣闊的一片綠色。

(6)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7)鄂温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佈在內蒙古和黑龍江省。

(8)羞澀:有點難為情的樣子。

(9)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

(10)勾勒:用線條畫出輪廓。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草原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四、細讀課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閲讀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裏,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畫出有關句子,並想一想這些語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學生作批註,自我品讀探究。

3.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師根據交流結果歸納:(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羣這些景物按照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來寫的。後寫產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

教師重點導讀並理解以下語句:“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句話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把什麼比作什麼?體會比喻的生動形象。)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句話寫的是草原的美麗風光給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草原的感歎和讚美。)(板書:風光美)

五、圖片展示,欣賞美景

【出示課件6】多媒體出示“草原風景圖片”,用草原歌曲《請到草原來》或《我和草原有個約定》《遼闊的草原》等配樂,學生用感官來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課堂總結,佈置背誦

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並跟隨老舍先生一道欣賞了草原上的美麗風景,我想大多數同學可能都有一種衝動,就是想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氣,去仰望蔚藍的天空。讓我們把這一切記在腦海中吧。

2.請同學們課下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究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增強熱愛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指名學生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領略了大草原的美麗風光。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老舍先生走進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熱情與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灑脱”

【出示課件8】“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指名讀,説説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重點理解“灑脱”:

(1)“灑脱”這個詞結合上下文來看可換成什麼詞?(自由、無拘無束……)

(2)從哪些語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3)教師描述,學生感受:“灑脱”就是沒有紅燈綠燈的障礙,沒有行人車輛的擁堵,卻有一路翠色慾流,盡收眼底,卻有那忽飛忽落的小鳥相伴,這是令多少人嚮往的呀!

(4)指導朗讀,表現“灑脱”:看誰能讀出這種灑脱的感覺,大家來比一比,賽一賽。

三、深讀感悟,體會熱情

1.導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脱,令人嚮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族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麼?(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學生回答,教師指導糾正。

4.請同學們試試看,在這些詞語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組成的詞,是不是會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滾燙的心呢?(板書:人情美)

【出示課件9】( )迎接 ( )相見 ( )款待 ( )聯歡 ( )話別

(1)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後,與小組的同學一起想想,把這些詞語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2)學生自由發言填詞,教師點撥指導。在課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熱情 激情 盛情 盡情 深情

(3)交流小結:熱情迎接 激情相見 盛情款待 盡情聯歡 深情話別

(板書:熱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話別)

5.我們按照老舍先生訪問草原的順序,來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熱情迎接:

①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這份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得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不僅是因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還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想象當時車和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場,會有什麼感受?

②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你能否讀出草原人民的熱情?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激情相見:

①你能否想象當時的相見是怎樣的情形──學生即興表演,教師隨機採訪:剛才你們説了些什麼?你聽得懂蒙古族語嗎?如果你聽不懂,你認為他們在説什麼?

②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激動、興奮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們拿出些什麼款待遠方的來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還不忘以歌助興,賓主無拘無束,其樂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讀。

(4)盡情聯歡:

①聯歡的項目有什麼呢?

②説明: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傳統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與美的展示。

(5)深情話別:

①出示課件:【出示課件10】“背景為夕陽西下的草原,難捨難分的離別音樂(蒙語演唱的《蒙古人》)”響起。

②教師導引:夕陽西下,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無際的草原,就要分別了。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迴響;嘴裏,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歷歷在目。手握着手,那樣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捨,難捨難分(引導學生説出表示捨不得離別的成語)。

③這正是──【出示課件11】“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這句話表達了怎麼的感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讓我們帶着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風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族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願。同學們,讓我們為中華民族團結大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業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2.能夠聯繫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交流預習

1.出示魯迅的三句名言。

【課件2】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學們,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幾句名言。(生齊讀)

你知道這是誰的名言嗎?(生答,出示【課件3】魯迅圖片)

你對魯迅有哪些瞭解?(生交流)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魯迅的文章,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齊讀

釋題:課題中的“我”是誰?(周曄,也就是魯迅先生的侄女)

3.交流預習:就在魯迅先生逝世九週年的時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兒周曄為了紀念伯父,回憶了與他生前相處印象最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嗎?(生答;師板書:談《水滸傳》 説“碰壁” 救助車伕 關心女傭)

二、品讀重點,感悟品質

(一)過渡:在1936年10月19日,當時周曄還很小,可是她最敬愛的伯父魯迅先生從此離開了她,在她的記憶中,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呢?

1.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然後反覆讀一讀,想想從中能感受到什麼?

2.交流: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為什麼?

(1)出示:【課件4】“數不清的輓聯掛滿了牆壁……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我們都來讀讀這兩句話,你還能從中感受到什麼?魯迅先生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板書:得到人們愛戴),這些句子是否也打動了你,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場面,體會人們當時的心情。

(2)出示:【課件5】“我呆呆的望着……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侄女周曄失去伯父是那樣的傷心,這是一種多麼不捨得痛啊!自己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3)讀到這裏,你有什麼要問的嗎?

過渡:那就讓我們一起聽聽周曄為我們講述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吧!

(二)學習第一件事

1.我們先來讀一讀第一件事,邊讀邊想,“我”當時是怎樣讀《水滸傳》的?伯父的話又讓“我”懂得了什麼?

2.對於周曄讀書情況,我們可以用文中的兩個詞語來概括。(生答並出示: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誰能用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3.方法小結:剛才理解這兩個詞語,我們可沒有請字典朋友來幫忙,只是藉助了文中的句子,這就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4.伯父的話又讓“我”懂得了什麼?(生答。師小結: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5.那天臨走的時候,伯父又送我兩本書: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約翰》,這是他翻譯的兩本外國童話。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生都在關愛着青少年兒童的成長。

(三)學習第二件事

1.我們再來看看“談碰壁”這件事,讀一讀,想一想魯迅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2.我們分角色讀一讀吧!(生讀)

從這件事中,你感覺魯迅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哪裏感受到的?

(1)交流理解【課件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2)師簡介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社會非常黑暗,人們根本沒有言論自由,而魯迅為了喚起民眾覺悟,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不顧一切地寫了一篇篇猶如匕首的雜文,引起反動派的極度恐慌。他們千方百計地查禁魯迅的作品,並且對他本人進行殘酷的迫害。

面對這種.種壓迫,魯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説:(指大屏,生齊讀“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此時,你又看到了怎樣的魯迅?

(3)小結:魯迅那幽默語言的背後卻藴含着無窮的智慧,更包含着對廣大勞動人民的關愛。

3.小結學習方法:

同學們,剛才我們回憶這兩件事時,抓住了人物的語言、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讓我們體會到魯迅是一個關愛青少年、愛憎分明的人。

4.學習第三件事

(1)接下來我們學習一件你們也都很喜歡的事情 ——“燃放煙花”。大聲朗讀這一部分,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魯迅先生還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板書:燃放煙花)

(2)課文中哪幾句話可以體現出“我們”膽子很小,伯父和爸爸分別是怎樣燃放煙花爆竹的?

(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那麼慈祥,那麼愉快,眉毛,眼睛,還有額上一條條的皺紋,都現出他心底的歡笑來。”這句話主要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討論)

教師指導:這一段話主要是對伯父得到表情描寫。“慈祥”“愉快”“歡笑”這些都是魯迅先生髮自內心的真實感情的流露,和孩子們在一起,魯迅先生是感到非常開心的;為孩子們做一點點事情,魯迅先生是非常樂意的。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孩子們的喜愛之情。

(四)學習四、五件事

1、下面我們來看最後兩件事,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語句能讓我們感受到魯迅先生“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畫出相關語句,可以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交流:【課件7】

(1)“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紮好繃帶。

同學們看課本上的插圖,邊看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師創設情景:就在一個北風怒號、天色昏暗的黃昏,一位飽經風霜、赤腳拉車的車伕腳受傷了……讓學生接讀上面出示的句子)

同學們都來讀讀這句話,看着魯迅這一系列動作,此時你最想説什麼?魯迅當時是怎樣的情感去就住車伕的?

(2)過渡:伯父的一舉一動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曄心裏。(出示【課件8】“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最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①反覆讀讀這段話,想一想原本談笑風生的伯父,現在為什麼變得嚴肅起來?透過這嚴肅的表情,他心裏可能在想什麼?(生答)

②是啊,他只有深深地歎了一口氣,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③誰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讀出來?(指名讀)讓我們帶着對反動派的恨,對社會黑暗的無奈,對勞苦大眾的同情齊讀這一段。

三、回扣全文,昇華情感

1.現在你知道魯迅為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了嗎?(生答)

2.(配傷感的音樂)就是這樣一位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魯迅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直到逝世前三天,他還在為曹靖華的譯作寫序;逝世前兩天,他還在寫作。可是現在我們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關愛了……就是這樣一個人,怎能不讓我們愛戴?就是這樣一個人,怎能叫我們忘懷?

四、昇華情感,課外拓展

1.魯迅先生對敵人恨之入骨,對人民大眾卻有着深厚而無私的愛。他就是這樣一位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人,讓我們永遠記住他!

2.課下上網搜一搜魯迅先生寫的的文章或者與魯迅先生有關的文章認真讀一讀,真正走近這位偉人,聆聽它的聲音吧!

板書設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自讀古詩,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音樂美。

2、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閲讀古詩、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閲讀古詩、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體會其中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自讀古詩,藉助字典讀準字音。

二、指名朗讀,正音。

三、多種形式朗讀:範讀、學生各自練讀、指名讀、齊讀。

四、熟讀詩歌,對照譯文,理解詩意。

五、朗讀詩歌,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1、這兩首詩都是寫春景,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學生先自悟,再在小組進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桃紅柳綠 鳥語花香 水村山廓 酒旗招風

2、作者借景抒情,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呢?

學生先自悟,再在小組進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通過對景通過對景色的描繪,作者寓情於景,面對着尚存的佛寺樓台,想到南朝卻都早已煙消雲散,生出許多感歎。

3、這兩首詩有什麼不同之處?

小組討論,指名交流。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七、練習背誦:自由練習背誦,同桌互背,小組比賽背,指名背誦,齊背。

八、作業:

選擇其中的一首詩,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把詩歌中美麗的春天景色描寫出來。

色的描繪,作者寓情於景,面對着尚存的佛寺樓台,想到南朝卻都早已煙消雲散,生出許多感歎。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熱愛勞動人民,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深受廣大人民羣眾愛戴的人。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文題目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所寫。課文題目點明瞭作者與魯迅的關係,這篇課文就是通過回憶記敍了伯父魯迅先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請同學們聽課文範讀,對課文內容有大概瞭解。(課件播放課文範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指名學生讀。

2、朗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並加小標題。

課文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以自然空行為標誌,把課文分為五段。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通過討論,確定各段段意並加小標題。小標題是對一段內容的高度概括,他通常用詞語或短句標明。

3、討論、瞭解魯迅先生,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深入理解課文,學習第三、四段

1、回顧文章內容,瞭解“伯父”是怎樣的人,並畫出有關句子。

(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2、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1)學習第四段“救助車伕”,瞭解魯迅先生是怎樣救護、資助車伕的。

①邊讀邊想,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②從那裏可以看出來?

A、指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魯迅救助車伕的動作語句,想想這一段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品質。

a請同學朗讀。想想這段話是從哪個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動作)

b請大家在書上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C(課件出示)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着,一個半跪着,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腳裏的破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乾淨。他們又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扶、洗、敷、扎”等詞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愛護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的感情。)

d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體會這一連串動詞的用法。從這裏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B還可以從哪些從地方看出魯迅是一個同情關心勞苦大眾的人?

a(課件出示)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悦的表情了,突然變得那麼冰冷,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的話,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歎了口氣。

b你準備抓住那些重點詞語來理解?説説你的理解。

c這一段話是從那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從這裏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神情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魯迅先生在救助車伕以後,為什麼臉上變得那麼嚴肅?他在想什麼?

④老師小結。這樣一位關心、同情勞動人民的伯父去世了,作者再也見不到他的面了。請同學們回到現實,一起讀一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2)學習第三段“笑談‘碰壁’”,體會魯迅先生為人民羣眾的解放進行不懈鬥爭的精神。

①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想:“笑談‘碰壁’”這件事反映了魯迅怎樣的品質?你從那裏看出來的?

②重點學習:“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再讀原句,結合資料談體會。

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各角色的語氣。

③老師小結。

(3)學習第二和第五段。

自主學習第二和第五段,同學交流。

學習第二段“談論《水滸傳》”,瞭解魯迅先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下一代的深切關心。

A聯繫上下文,説説“囫圇吞棗”和“張冠李戴”是什麼意思,這説明“我”讀書怎樣?(態度不認真)

B“哈哈!還是我記性好。”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我”聽了伯父的話後,“羞愧”“悔恨”什麼?為什麼比捱打捱罵還難聽受?

C完成填空練習伯父是一個(關心下一代)的人

D小結

②默讀第五段“關心女傭”,體會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情。

A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的?從魯迅的話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什麼品質?

B默讀本段,完成填空練習。

伯父是一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C小結

請大家再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的情感。

3、總結伯父的品質

(三)學習第一段“深切的懷念”

1、請同學們認真讀第一段,瞭解什麼事使“我”驚異。

2、指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思考作者驚異什麼。

3、為什麼呢?請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從三方面來找一找原因。

指導朗讀,體會作者因“年紀還小”而產生的“驚異”。

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魯迅生前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因此人民愛戴他。

(四)總結全文。

1、出示填空

你覺得這是一個(關愛下一代、同情勞苦大眾、憂國憂民、愛憎分明、受人愛戴)

2、説説自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胯、拜、廚”等13個生字和“一望無際、祭祀、彷彿”等詞語。

2.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主背誦第1自然段。

3.學習課文寫的四件稀奇事,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瞭解閏土是一個勇敢機智、聰明能幹、見多識廣的農家少年,感受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四件稀奇事,瞭解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文章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

2.重點感悟四件稀奇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同學們,大家瞭解魯迅嗎?看過哪些魯迅寫的作品和有關與他的故事。(生説……)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與我們年齡相仿的朋友。【課件出示1:課題】(板書課題:少年閏土)課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説《故鄉》。

師介紹魯迅:【課件出示2】魯迅(1881~1936) 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7~1935年期間的雜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鬥精神,對中國革命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二、 初讀課文,引導質疑

1.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利用字典,自學生字和新詞。抄寫出認為最難的生字和新詞,説説哪些地方難以理解,哪些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點交流一些不常見的字詞(視學生掌握的情況而定):【課件出示3-6:詞語圖片】祭祀 忙月 秕穀 鵓鴣……

2.老師引導:請大家根據課題、單元的主要目標和課後的習題,以及對課文的印象,確定自己最想解決的問題。

(討論,誰的問題最有價值?)

學生列舉,老師歸納出“主問題”:

(1)課文寫了哪幾件稀奇事,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

(2)課文是怎樣寫閏土的?

(3)根據單元目標,找出課文的幾句難理解的句子,採用怎樣的方法去理解,含義又是什麼?

(4)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師導語:魯迅的文章中有許多我們不常見的字詞,文章也比較長,讀課文時。請同學們抓住課文敍述的主要事例。

3.劃分課文層次:【課件出示7】

全文共19個自然段,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記憶中的閏土勇敢機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寫“我”和閏土是主僕,他來“我”家幫忙,所以“我”和他認識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我”第一次跟閏土見面,他很怕羞,但我們很快就熟識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寫閏土給“我”講捕鳥,拾貝殼,看瓜,看跳魚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閏土和“我”分別了,友誼也中斷了,但“我”很懷念他。

三、小組合作,自主釋疑。

重點學習關於閏土的四件稀奇事,品讀、感悟。

(1)出示總括的句子。

出示:【課件8】“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

(2)教師引導學生確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課文中是指哪些?閏土的什麼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學習。

師引:快速讀課文第四部分,看看講了幾件事?(師板書:雪地捕鳥 瓜地刺猹 海灘拾貝 看跳魚兒)

説説“稀奇”的意思,對我們來説,什麼樣的事是稀奇事?

(3) 説説你準備怎麼學習這幾件事?可以用什麼方法學?(有感情地朗讀,邊畫邊讀,角色扮演互相説……)(學生選擇學習方法)出示:

【課件9】雪地上捕鳥 瓜地裏刺猹 海灘上拾貝 海邊看魚

(4)讓學生選擇以上學習方法學這四件事。用上學習記號,並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夥伴進行交流。可以按課文的順序來學,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歡的事先來學。(選擇學習內容)彈性填空:閏土是一個__________的人。

四、教師引導,集體評議

①雪地捕鳥(角色扮演)。

師:閏土啊,你會捕鳥嗎?能不能幫我捕鳥呀?

生:……

師:快教教我,怎樣捕鳥?

生:……

學生評價,評價標準:説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地朗讀。

②有類似的方法學習“瓜地刺猹”“海灘拾貝”“海邊看魚”。

教師引導,朗讀“瓜地刺猹”時要讀得輕一些,讀出當時的情境,讀其餘兩件事要有聲有色。學生評價。

③説説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用課文中的話來説。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少年閏土。我們也很佩服這位農村少年,他竟然會做那麼多事情,有機會看見那麼多的事物,讓人羨慕。

作業:1.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選擇生字、新詞抄寫的遍數。

2.讀課文,看看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背誦,積累第1自然段。

2.學生爭議,教師調控,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抓關鍵詞語,瞭解作者的內心的情感。

3.自主遷移,抓住對閏土的外貌描寫,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整體回顧,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四件稀奇事,“我”對哪件事印象最深,為什麼?(是瓜地刺猹,因為課文一開始就寫,而且寫了兩處,寫得最詳細。)

二、想象情景,自主背誦

(1)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感情地試讀第1自然段。(啟發引導:月夜下,少年閏土怎樣去刺猹?)

(2)出示有關課文圖片的課件,仔細觀察,用橫線畫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插圖的?

(3)自由練讀。

(4)回憶背誦的方法,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一種背誦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裏,把第一段背下來。

(5)指名讓背得最快的同學介紹背誦的經驗。

(6)全體嘗試背誦。

過渡語:閏土真是見多識廣,那麼,“我”和“我”的朋友們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又是怎樣的?請找出有關的句子。

三、出示句子,引導理解

1.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

【課件10】“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結合引導課堂爭議:課文中的“我”與閏土相比,到底誰的知識更多?

(1)質疑問難。根據句子,你有哪些問題?(他們指誰?“四角天空”説明了什麼?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聯繫上下文,自由獨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級裏最喜歡的同學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綜合意見。(“他們”指的是作者往常的朋友。“四角天空”説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爺們生活圈子小,知識面狹窄。這些話表達了“我”對閏土的廣闊生活天地的嚮往和對現狀的不滿。)

得出結論:

“我”:書本知識豐富。

少年閏土:聰明能幹 機智勇敢 見多識廣 熱愛自然(板書)

四、分析外貌,瞭解作用

1.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句,想一想:外貌與生活環境有什麼聯繫?

2.教師讀:“他正在廚房裏,一張圓臉,頭戴一頂帽子……”讓學生仔細聽,把老師漏讀的字(紫色、小氈帽、銀項圈)用鉛筆輕輕畫去,(訓練學生的聽力)對比着讀,仔細品味與課文有什麼區別。

3.討論交流。(紫色説明閏土生活在大海邊,身體十分健康;小氈帽説明閏土生活在農村;銀項圈説明閏土的父親十分疼愛他。)

4.師生小結: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環境、身份有密切的關係。

五、兩相對比,自主遷移

過渡:“我”生活在高牆大院裏,閏土生活在大海邊,生活環境有很大差別。除了這一點,“我”與少年閏土之間還有哪些區別?

師生討論、小結: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導遷移。

作者在課文中為什麼沒有寫“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魯迅忘了寫呢?請你根據剛才我們討論的結果和課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補寫完整。

(2)自由選擇學習夥伴,展開討論。

(3)補寫。

(4)交流、修改。

(5)選擇學生寫的片段介紹:“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爺嗎?頭戴瓜帽,長得又白又胖,腦後拖着一條長辮子,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脖子上掛着一塊小巧玲瓏的玉佩,一雙烏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點兒精神……”

(6)説説為什麼樣寫?有什麼好處?

6.結課,拓展。

7.選做題:

(1)“我”與閏土分別之後,會不會再見面呢?三十年後,“我”和閏土又見面了,想象一下,可愛的閏土會變成什麼樣?

出示:【課件11】一眼就認出走進來的人,灰黃的皮膚,尖長的臉,又腫又紅的眼睛配着一張毫無生氣的嘴,他就是閏土。

——節選自《故鄉》

想一想健康、活潑、可愛的少年閏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2)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夥伴,進行研究,尋找當時社會的背景資料,研究少年閏土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課後寫一份小結。

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

雪地捕鳥 聰明能幹

海邊拾貝 機智勇敢

看瓜刺猹 見多識廣

看跳魚兒 熱愛自然

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章,較難的是學生對當時背景的理解。本文節選自短篇小説《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閲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教師出示彈性式填空,“( )的少年閏土。” 並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我認為爭辯研讀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引活動於課堂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參與變得真情投入。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學生的心靈自由,在爭辯中進行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站起來。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我覺得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不夠鮮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課文內容。反思之後,我要再設計,儘量做到脈絡更清晰,主題鮮明。

總之,教學中我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學習,完全地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沒想到的是,學生們熱情高漲,不僅對這篇課文充滿了熱情,而且還生成了許多我所沒有預料的精彩。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本課11個生字,識記並掌握“靜謐、親戚、寒暄、熙熙攘攘、俏麗、烘烤、勤勉、龐然大物、音韻、僻靜、親吻、大街小巷”等詞語。

2.感受草蟲村落的生活情境,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

3.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如何觀察、如何展開想象進行聯想去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愛戀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會寫11個字,正確讀寫“靜謐、追隨、小巷、俏麗、烘烤、音韻、演奏、探索、勤勉、漫遊、親吻、左衝右撞、意味深長、龐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詞語。

2.指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夏日蟲鳴的聲音。

2.交流:你聽到了什麼?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大自然的聲音和色彩總能讓人陶醉,走進去使人流連忘返。讓我們跟隨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進《草蟲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為我們帶來的樂趣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2.字詞檢查。

(1)讀準字音。幻燈片出示:(齊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

靜謐 親戚 寒暄 熙熙攘攘

俏麗 烘烤 勤勉 龐然大物

音韻 僻靜 親吻 大街小巷

(2)理解詞義。

分小組討論,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3.説説本課的主要內容。(主要寫“我”躺在田野裏,目光跟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一次奇異的遊歷。)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生詞,瞭解課文大意。因為是六年級的學生,所以生字詞不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來完成。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然後讓學生討論,解決詞義。

四、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

交流反饋:

它們的村子散佈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裏,很多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2.隨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裏看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時,老師相機出示句子:

“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着翅膀,……這是隻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明確: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村民”,如花色斑斕的小圓蟲、龐大的蜥蜴、甲蟲音樂家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1)我目光追隨着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理解“追隨”,“追隨”一詞點出了行文的線索是“我的目光”。)

(2)今天,我又躺在田野裏,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才會有了他對草蟲村落的這次奇異的遊歷。

4.作者發現了草蟲的村落之後心情如何?請用課文原話回答。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那裏,我們知道了在森林邊緣的小山丘上,在那細密的草叢中,有一個奇異的草蟲的村落,並且還發現了那裏是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為什麼説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下節課再去學習。

2.作業:熟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2.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二、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在“草蟲的村落”裏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那麼,你們是從哪兒體會到“奇異”的?村落裏有什麼奇特的景色,村民們都在幹些什麼?請大家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3~8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三、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遊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一隻小蟲,一隻生着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裏。我想它一定是遊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1)作者為什麼把黑甲蟲稱作“遊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遊俠,是大俠,像蜘蛛俠、蝙蝠俠那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勇敢。)

(2)你從哪裏看出甲蟲是勇敢的?它是怎麼個勇敢法兒?

“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着。它不斷地左衝右撞,終於走出一條路。”

傲然,是一種什麼樣的樣子呢?誰來給大家表演表演!

傲然就是藐視一切而堅強不屈的樣子。請大家批註在課文的旁邊。

這是一隻勇敢堅強的黑甲遊俠,雖然迷了路,絲毫不害怕,可是他找到回家的路了嗎?請大家齊讀第四自然段。

它找到回家的路了嗎?(找到了)它雲遊四方,回到了家鄉,同伴們是怎麼招呼這位遊俠的呢?

“一隻嬌小的從洞裏跑出來迎接遠歸者。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起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

品讀“意味深長”“對視良久”,讓學生體會家人擔心、牽掛的感情。(板書:親情)

(小結、過渡: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悦,這是一個充滿了親情的村落,村落裏還有其他的景緻、其他的感情嗎?接下來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1)你們讀到了哪幾種小動物啊?(小圓蟲、黑甲蟲、蜥蜴)

(2)哪種動物是村落的主人,哪種是客人呢?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這一段中有兩個問號:“一定是很遠很遠的地方吧?是什麼力量使甲蟲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甲蟲們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即使是大過自己身體兩三倍的食物,甲蟲們還是勤勉地奔忙着,同時,它們也是快樂的。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

(我們的父母,掙錢來不但要養自己,還要養我們,養這個家。因為有愛,對家庭和對生活的愛,所以一直勤勞地工作着、奔忙着。)

甲蟲們在這片快樂的天地中,勤勞並快樂地勞動着、生活着,這麼勤勞的甲蟲,真值得我們尊敬啊!(板書勤勞)

大家請看第八自然段,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蟲子的腦海中,究竟藴藏着多少智慧?它們的村落裏有專門的氣候工作者、工程師……各種不同的工作,都有專門的蟲子擔任。村落雖小,卻體現出了蟲子們的大智慧。

(板書:智慧)

這雖然是一個草蟲的村落,但是卻充滿了親情、友情、藝術、勤勞和智慧。

四、總結全文,領會升華

同學們,多麼可愛的草蟲啊!它們不僅有豐富的情感世界,還有高雅的藝術追求。它們不但會生活,還會創造生活。這是作者看到的、品味到的。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今天,我們跟隨作者,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想象,遊歷了這快樂的小天地。就讓我們帶着這份美好的想象,走出課堂,融入自然,放飛心靈吧!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試着引領學生走進“草蟲的村落”,讓孩子們領略在草蟲世界裏的寧靜:其中有英勇的遊俠,有俏麗的少女,有它們的遠房親戚,有音樂演奏者,有智慧的建築設計,更有一羣羣勤勞的“村民們”……引領學生感受草蟲們對生活的熱愛。在品讀感悟文章中,我採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在反覆地品讀重點語句的過程中,加深印象。

1.在讀中落實目標。比如,對“傲然”“左衝右撞”“寒暄”等詞語的理解和感悟。尤其對“寒暄”一詞處理,通過師生間的“打招呼”來體會含義,通過課件演示來解釋詞義並關注字形。“寒暄”的“暄”在本課不是生字,可“暄”字是“日”字旁,這是成人都容易寫錯的。老師説,同學們,“寒暄”的“寒”,表示天氣冷;“寒暄”的“暄”表示天氣暖,所以它是“日”字旁。學生對“寒暄”一詞將終生難忘。

2.在讀中凸顯形象。比如,通過體會“傲然”“左衝右撞”等詞語,來凸顯“英勇的遊俠”的形象,通過猜測這隻嬌小的甲蟲和遊俠之間會是什麼關係,來凸顯“嬌小的甲蟲”的形象。

3.在讀中建構情節。老師説,這隻遊俠不顧一切地往前衝,究竟是為了幹什麼呢?老師問,誰能告訴我,這隻遊俠急急忙忙回村子是要幹什麼呀?原來,是家中有一隻嬌小的甲蟲在深情地迎歸。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説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勵我們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教學目標

認識皖、郝兩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瞭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先烈的寬闊胸懷、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教學構思

先指導自學。通過速讀了解大體內容,找出不懂之處。在自學的基礎上抓重點理解,理清課文條理。指導學生抓住主要內容進行縮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查找的有關革命先烈的故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燈光,對於我們來説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燈光,會是怎樣呢?(學生暢所欲言)

3、許多革命先烈,從未見過燈光,但為了讓我們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生活,他們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便圍繞着燈光回憶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根據閲讀提示,學生自主學習。

三、交流自學體會。

1、小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課文中前後出現了幾次燈光?火光?

(2)作者為什麼要用燈光作題?

(3)戰鬥前夕,郝副營長為什麼要看那本書?

(4)郝副營長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他可能在想什麼?

(5)郝副營長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據提出的問題,再讀書,嘗試自己解決,並在組內互相説説想法。

2、指導學生填表(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深入讀書、體會。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説的?(出現三次)討論:他們説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對學生討論要求不要過高,學生只要能根據課文內容,分清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的是什麼就可以了。)

第一次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天安門廣場廣場上千萬盞燈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國的建設發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戰鬥前夕交通溝書中插圖如果大家能夠國上這樣和平、幸福的生活該多好啊!

第三次戰鬥前夕交通溝書中插圖戰爭結束後,孩子們都能夠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四、再次自學,討論寫法。

1、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敍述順序。

(1)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

(2)哪些地方是寫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結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願望,表現內心世界,使主題昇華。)

五、你學習了本文後,有何感想?你想對革命前輩們説些什麼?怎樣才能不忘前輩呢?

六、寫一寫感想,指名讀一讀。

七、教師小結:

為了這次戰鬥的勝利,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下學習,年僅22歲的郝副營長獻出了他的寶貴生命。當我們安享燈光的温暖與明亮時,請不要忘記那些沒來得及見到燈光的革命先烈。

作業設計

1、把這個故事講給小夥伴們聽。

2、查找有關革命先烈事蹟的資料,開個故事會。

板書設計

3燈光

引起回憶

燈光 對往事的回憶

回到眼前(現實)

六年級下冊《燈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關心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學習生字詞。

3、有感情讀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郝副營長廣闊的胸懷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詞,簡介作者。

燈光,我們都非常熟悉,平時並不特別注意它。然而,我們今天要學的《燈光》一課,卻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願堅,當代著名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説。

二、生讀題,再讀學習提示:看看學習這篇課文,要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2.多好啊!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説的?3.他們在説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三、出示課件,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對以下詞語的理解:挺進、豫皖蘇、圍殲戰、突擊連、

憧憬、千鈞一髮、璀璨、交通溝、胸牆。

2、學生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説一説。再抽生説。

四、理清課文敍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引導學生悟文章寫作方面的特色。(倒敍、前後照應)

2、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説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

3、交流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三次。第一次是清明節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説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由衷讚美。

第二次是戰鬥打響前,郝副營長藉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上讀書。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後,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 我交談時説的話,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

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

下學習。)

3、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後,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怎麼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再次深入理解課文

五、

1、找找文中寫燈光的句子,想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什麼?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説: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

第四句: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第五句: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個句子。

六、拓展話題,讀寫結合。

(一)在這星火光中,在華燈照耀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看到郝副營長那張年輕的臉,還能見到李大釗那張什麼的臉?(平靜而慈祥的臉)還能見到誰的臉?

(設計理念:從火光引伸開發,引導學生聯繫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蹟來談)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能在電燈下學習。此時此刻,你最想説些什麼?以燈光為話題寫一寫,把你內心湧動的情感化為文字表現出來,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段話

(三)師對照板書總結全文:今天,當我們再一次回到燈光,説到多好啊!,不會忘記今天的燈光中有着那麼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動,還有着無限的懷念。相信現在可以擦去燈光後的問號了,那麼就把這點點火光與燈光一起融入我們的朗讀中吧,再次讀課題。

板書設計:

燈光

--王願堅

看到:千萬盞燈

一、引起回憶 聽到:多好啊

看書、憧憬未來關心

下一代

燈光

二、回憶往事點燃書本

三、懷念戰友獻出寶貴生命無私奉獻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藉助朗讀、想象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優美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3、通過學習這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

二、重點難點:

1、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步驟:

(一)揭題解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中有很多表現朋友之間深情厚誼的,你能不能背誦一句這樣的詩句?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朋友之間真摯友情的古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板書)

3、説説對作者的瞭解,教師補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齊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開元年間,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政治清明。詩人一生沒有作過官,基本上過着隱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來到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其詩風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過故人莊”是什麼意思?明確:過:拜訪,故人:老朋友。到村莊拜訪老朋友。這首詩是他隱居在鹿門山時,被一位朋友邀請到家中作客時,寫了這首詩。

(二)朗讀全詩。

1、詩歌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朗讀。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練習讀詩,要求讀準字音,通通詩句,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2、學生練讀。

3、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教師指導朗讀:讀文言詩詞,重要的是吟讀。吟讀,是按照詩的個性來讀,按照自己的體會來讀。要讀得比較慢,有時候有拖音。

4、聽錄音。

5、學生大聲自由吟讀《過故人莊》。

6、齊吟全詩。

教師隨機點撥讀法,如:後一句是相邀,要讀慢一點,讀得意味深長。

(三)譯讀全詩。

師導:讀得好,朗讀就進行到這裏。下面進行譯讀。(板書:譯讀)大家不要以為“譯”很容易,老師給你們出個難題,什麼叫譯讀呢?以詩譯詩,譯出來的現代文也要有點韻腳,也要像一首詩。下面請同學們做一下“預備動作”,將這首詩的註釋好好讀一下,然後根據註釋口頭翻譯課文。

1、教師示範,學生注意對“押韻”的處理:“故人具雞黍。”老朋友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邀我至田家。”邀請我來到秀美的田家。

2、學生們各自進行譯讀活動。

建議:翻譯的時候,將“家”、“斜”、“麻”、“花”用來押韻,但不一定用這幾個字,“家”、“花”可以用,中間“斜”和“麻”怎樣翻譯押韻,第四句和第六句怎麼翻譯,想一想,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以詩譯詩了。

3、教師吟讀一句,學生譯讀一句。

明確:綠樹村邊合——村外綠樹環繞。

青山郭外斜——村外遠處有青青的山崖。

開軒面場圃——打開窗户面對場圃和萊園。

把酒話桑麻——邊喝酒邊談論着莊稼。

待到重陽日——等到重陽節的那一天。

還來就菊花——再來賞菊和喝酒吧。

(四)背讀全詩。

師導:以詩譯詩可以培養同學們的情味。好,下面一個學習環節是背讀。(板書:背讀),背呢,也不能讓你們輕易過關,先提一個問題。這首律詩每一聯都寫什麼?同學們想一想,商量一下。

1、學生商量、討論,準備回答。

2、交流:

首聯寫作客原因,頷聯寫旅途見聞,頸聯寫到農家作客,尾聯寫作客的留戀。本詩着力描寫了農家生活的樸實與故人的熱情,表達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朋友情誼的重視。

3、根據這種思路,背誦這首詩。

4、學生齊聲背讀。

(五)説讀全詩。

師導:下面我們要進行説讀。(板書:説讀)説讀是對詩人説話,就是把詩意擴展開來,在原詩句的基礎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寫的內容,然後對詩人説。比如:“故人具雞柔,邀我至田家。”詩人啊,老朋友準備了飯菜,還冒着熱氣,邀請你到山水如畫的田園鄉間作客。這就要有豐富的想像。

1、同學們分小組説讀《過故人莊》,每一個小組就只説讀一聯。

2、每小組分別選派一名代表説讀。教師吟讀,學生代表説讀。

參考: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詩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綠樹把村子圍了一個圈,小鳥展開翅膀在藍天中飛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嚨,歡快地歌唱着,一隻大公雞在悠閒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峯斜立着。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詩人啊,你輕輕地打開窗户,一縷暖和的陽光照。在窗子上,空曠的打穀場上,不時走過大公雞,菜園裏蝴蝶在飛翔,花兒把菜園子裝扮得那麼美麗,你手裏拿着酒杯,在和朋友暢談今年的好收成。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人啊,喝着談着,談到以後的生活,可能是詩人説了一句,到九九重陽那一天,我再來喝菊花酒吧。這話説得好直率,猶如兒童般天真。也可能是主人説了一句,到重陽節這一天,再邀你來喝酒賞菊吧。這話説得好真誠,細心而熱情的主人一定想到了:到那時籬菊已開,又別有一番悦目的情趣了。

3、師總:對詩人説話特別有趣,可以讓我們神思飛越。

(六)課堂小結:同學們,我們這一節課實際上是一節學法課。老師給它取了個名字:一詩四讀。(板書:一詩四讀)以後你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讀古詩。這是文言詩詞的一種學法。

(七)作業:孟浩然的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你根據對這首詩的理解畫一幅畫,或用第一人稱寫一篇優美散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九個生字,理解字意,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渲染”“勾勒”等詞語。

(2)揣摩文中優美語句,體會文中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書法情感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

(1)熟練利用字典等工具書學習課文中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主感受課文中描述的草原風光及風土人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課文對內蒙古大草原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的讚美,感悟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激發學生對草原風光及草原人民的熱愛。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對內蒙古大草原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的讚美,感悟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對草原風光及草原人民的熱愛之情。

(2)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兩個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暑假期間有沒有去什麼地方旅遊呢?(學生答,師生互動)

那有沒有哪位這次去了草原或者以前去過草原的同學們願意説一説你們都去了哪裏的草原,都有什麼有趣的經歷呢?(學生答,師生互動)

看來同學們的草原經歷還都挺有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們的第一篇課文《草原》,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一起再去那片美麗的大草原走一走。沒有去過草原的同學們也跟隨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大草原的美麗風光。

板書:草原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出示作者簡介課件: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因為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1] 中國現代小説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語言的總體風格特色。

《草原》這篇散文記敍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騎馬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好客,以及蒙漢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課後揭示或作為問題讓同學們在學習中總結出)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等,用筆做上記號;通過查字典、聯繫生活實際解決生字詞。優美的詞語或者有特殊意義的詞語用線畫出來。

2、檢查字詞學習效果。

採用問答引導方式,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字詞大意,教師最後出示課件歸納字詞正解。

字:毯、陳、裳、虹、蹄、腐、羞、澀、微。(字形、字音、注意點)

詞:明朗:光線充足(多指室外)。

一碧千里:一片碧綠,十分廣闊。千里,指草原的範圍遼闊無邊。

茫茫:形容沒有邊際,看不清楚

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

勾勒:用線條畫出輪廓。

翠色慾流: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如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奇麗:奇特而美麗。

無限:沒有窮盡,沒有限量。

灑脱:(言談、舉止、風格)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環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羞澀:難為情,態度不自然。

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話斜陽:在夕陽下告別。

其他優美詞語或特別詞語可由學生補充,教師幫助解釋。(例如:奶豆腐、陳巴爾虎旗、摔跤、手抓羊肉等。)

3、教師提問:作者文中都寫了些什麼?

預測:草原的美麗風光、草原人民熱情好客、蒙古族同胞迎接遠客設宴款待的情景等。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細讀課文,分析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的。作者是按什麼為線索來寫作的。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總結課文內容,老師予以積極評價,引導正確答案。

——作者按照參觀訪問的順序寫的:首先描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景,接着展示了遠迎客人、激情相見、盛情款待、聯歡話別的隆重場面,最後用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全文。描述了草原風光美、蒙漢一家親的場面。

(預設板書:草原美景

熱情迎接

親切相見

盛情款待

依依惜別)

四、精讀品析,草原美景

1、請同學們細細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看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作者是怎麼描寫草原美景的,你又是從哪裏感受到草原很美的呢?畫出你認為優美的句子或詞語。

2、學生自主品讀,找出優美詞句。

3、小組內交流總結,教師按課文順序適時引導學生回答。

出示優美例句:

(1)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分析:一個“可愛”就足以間接表達了作者見到草原時的心情,給人一種身心舒暢愉悦的感覺,“清新”“明朗”的草原是作者看到草原時的感受,這種感受使作者感到滿心的愉快,以至於想高歌一曲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

作者這裏由景生情,直接表達了自己初見草原時的驚喜和愉悦,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寫法。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分析:“碧”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遼闊。這句話形容草原一片碧綠,十分遼闊。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但是卻並不因為空曠而顯得蒼茫冷清。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結合圖片課件展示這種渲染效果,幫助學生理解)

分析:“翠色慾流”是説翠色將流而未流;而“流入雲際”,則是説翠色已經流入雲間。這兩者是自相矛盾嗎?其實,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顯現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態。“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分別描寫了兩種不同的視覺形象。前句是近鏡頭描寫:草原綠得濃厚將滴,綠得油亮閃光,給人“欲流”的感覺。這是化靜為動,突現草的色澤,草的生命,也抒發了作者無限的熱愛和讚歎。後一句是遠鏡頭描寫:極目遠眺,草原與長空相接,濃綠與雲天照映,翠色千里,連綿不斷,一直伸向雲天深處。再説汽車在前進,視野中的那些“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雲天嗎?

(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分析:這種境界是指草原一碧千里,猶如一幅寫意的中國畫一樣的境界。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大草原讓作者感到非常驚歎;而草原的遼闊,小丘額柔美和羊羣的點綴猶如一幅中國畫令人感到非常舒服。“願久立四望”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讓人恨不得一直看下去;“想坐下”,是因為眼底美景沁潤着心田,誘發起激情,想吟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讚歎與喜悦。作者用這種看似矛盾卻又合理的筆觸巧妙地刻畫出“我”在這種特定境界裏的豐富的內心感受。

句式:既。。。又。。。(並列關係)會用該句式造句。

4、教師總結:本自然段作者由景生情,又寓情於景,採用了情景交融的寫法表達了自己初見草原的驚喜和對草原風光的讚歎之情,字裏行間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由衷的讚美。

板書:草原美景 ——風光美

5、師:同學們,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不美,老舍先生用非常優美的語言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為我們描述了草原的美景,讓我們彷彿置身其中,讓我們試着背誦第一自然段,把這一幅如畫的美景記到心裏吧。

五、深讀感悟,人情之美

師:既然來到了美麗的蒙古大草原,自然要去看看獨居特色的蒙古包,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民中吧。

請同學們自讀二到五自然段,讀後小組討論你的感受。

1、走進草原,熱情迎接

出示優美例句: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問:“灑脱”是什麼意思?(瀟灑、自由)

可以換成哪些詞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 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分析:在廣袤的草原上,可以自由的開車,不用顧忌有任何阻礙,而且一路翠色盡收眼底,在這樣的環境裏心都變得寬廣和灑脱了,這是多麼讓人嚮往的啊!

(2)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問:這句話給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熱情好客)

你都是從那些詞句感受到的?(“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 “羣馬疾馳”“襟飄帶舞” “像一條彩虹”)

分析:“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 “羣馬疾馳”“襟飄帶舞” “像一條彩虹”

表現了蒙古人民的迎接遠客的急切表現,他們都是盛裝打扮,揮動馬鞭疾馳的像我們本來,體現了他們對於遠客的重視和熱情。

該句為比喻句,作者把這種景象比作彩虹,不僅體現了當時的景象,更把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比作了彩虹一般絢爛,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3)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調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寂靜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問: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你在朗讀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試着朗讀這句話。

分析:草原人民熱情好客令人動容,讓人感動,讀起來也是充滿了激動之情。

板書:熱情迎接

2、蒙古包外,親切相見

師:作者一行跟隨這駿馬一路到達了蒙古包,那麼主人與客人們在蒙古包外相見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請同學們朗讀第三自然段,看看蒙古包外的情形,你又有什麼感受?

學生朗讀分析。

出示例句:

(1)也不知是誰的手,總是熱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分析:主人和客人相見的激動之情。

(2)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分析:語言不通卻並不妨礙大家相見時表達彼此的激動興奮之情。

師:該段描寫了主人和客人們在蒙古包外親切相見時的情景,讓我們感受到了雙方都非常激動的心情。

板書:親切相見

3、蒙古包內,盛情款待

師:接下來讓我們跟隨着客人們一起和主人去蒙古包裏面看看吧。看看主人們是怎樣招待客人的?

分析:“倒上了”“擺上了”“不大一會兒”説明主人早有準備,用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招待客人。幹部和老人向客人敬酒,為客人唱民歌體現了主人的熱情好客和對客人的重視。而客人們回敬酒,跟着唱歌,這種互相敬酒,齊聲歌唱,主人的盛情款待和客人的賓至如歸的場景也正體現了蒙漢兩族人民相親相愛的深厚情誼。

板書:盛情款待

4、面對離去,依依惜別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朗讀最後一段,看看描寫了怎樣的場景?你又是怎樣感受到的?

學生朗讀,學生小組內總結,分析情感。教師引導總結。

分析:飯後小夥子們和姑娘們紛紛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項目,客人們也跟着一起唱歌跳舞,慢慢太陽已經偏西,可是誰也不肯走,體現了蒙漢兩族依依不捨的美好情感。

板書:依依惜別

出示例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引導分析:在這美好的草原美景和蒙族同胞的熱情款待中讓我們感受到了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我們在這種深情厚誼和歡聲笑語中怎麼忍心離別呢。面對着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在夕陽下兩族人民互相訴説着依依惜別之情。

該句問文中的中心句,作者直接抒情,從主人熱情迎客款待到聯歡話別處處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兩族人民團結友愛難捨難分。充分表明了作者感受到的草原人民的人情之美。

板書:人情美

六、課堂總結,體會情感

師:同學們一起來回味整篇課文,作者都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作者是通過怎樣的表達手法來抒發感情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該篇課文描寫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美麗風光,讓人感到非常愉悦和灑脱,後來到蒙古同胞的熱情相迎、盛情款待和聯歡話別依依不捨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草原的風光美和人情美,體會到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抒發了作者對於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希望祖國各個民族的大團結的美好祝願。

文中作者採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等修辭。

板書設計:草原美景 ——風光美

熱情迎接

親切相見

盛情款待 ——人情美

依依惜別

七、作業佈置

1、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情感,並背誦第一自然段

2、根據自己去草原的經歷,或者從文中所感受到的,寫一篇關於草原的小詩或者散文等,來描述下你眼裏的草原風光。

3、完成課後習題。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與共的關係,增強環保意識。

2.體悟課文的表達祕妙,感受演説語言的獨特魅力,嘗試運用排比、反覆等手法仿説、仿寫演説辭片段。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體悟表達祕妙,運用排比、反覆等手法仿説、仿寫演説辭片段。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激疑定標,鎖定演説祕妙

1.回顧舊知,引入新課。(略)

2.聽寫詞語:每次聽寫3個詞,只讀1遍,聽完再寫。請把它們工工整整地寫入相應的空格,注意寫字姿勢要正確。(聽寫內容:嗡嗡,潺潺,松脂;駿馬,雄鷹,聖潔;善待,滋養,眷戀)

(出示:西雅圖告誡人們: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每一聲______的鳴叫,每一道______的流水,每一縷______的幽香,每一頭奔跑的麋鹿,每一匹馳騁的______,每一隻翱翔的______,都是______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______滋潤我們心田的河水,照管好______我們生命的空氣,照顧好動物兄弟,把對家園的______化為行動,保護好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因為: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校對評講。齊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創境聽寫,既鞏固生字新詞,回顧課文梗概,又強化積累運用,培養傾聽能力與寫字能力,一舉多得。】

3.激疑定標。作為“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説”,本課最應該學什麼?(如何運用語言打動聽眾,增強感染力和説服力)學語文就該學最有價值的東西。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探索、發現那動人心絃的演説中隱藏的表達祕妙。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目標設定源於學生,直指語用,使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順勢引發探究期待,避免學習的盲目性。】

二、含英咀華,研習表達,探究演説祕妙

(一)循“神聖”,識反覆,探究謀篇技巧。

1.明確演説主旨。本課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2.瞭解反覆手法。

(1)引導質疑。(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文中3次出現這句話,分別強調要善待河水、空氣和動物。對此,你有什麼疑問?

(2)梳理問題。(反覆出現有何好處?為何不多重複幾次?每次強調的方式有何不同?)

(3)自主探究。默讀第四至八自然段,思考有關問題。選擇最感興趣的一條要求,仔細研讀,把心得體會批註在旁邊。

(4)彙報交流。預設點撥策略、小結思路:

①運用反覆可以深化主題,強化情感,產生一詠三歎的表達效果。

②如果你是西雅圖,還會提些什麼要求?這些要求西雅圖一個也想不到嗎?那他為何不多提幾個?(運用反覆手段要適度)

③運用反覆時略加變化,效果會更好。(如:文中“善待河水”和“善待空氣”為正面論述,“善待動物”乃反面警示。)

⑸指導朗讀:西雅圖的呼籲字字是淚句句是情!各位西雅圖,用你們義正辭嚴、鏗鏘有力的聲音告誡那些貪婪成性、恃強凌弱的白人吧!齊讀第四至八自然段。

3.把握演説框架。

(1)思考:西雅圖把該説的都説了,課文的其餘部分是否多餘?

(2)小結。本文屬“總——分——總”結構,觀點鮮明,條理清晰。我們撰寫演説辭也可以採用這種結構。

【設計意圖:鎖定文本表達祕妙點,憑藉語言實例,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內化“反覆”手法,進而穿越“意”的叢林,探究“言”的祕妙,獲得“法”的啟迪,建構語文知識,提升言語智慧和語感品質。】

(二)循“聖潔”,品語言,發現表達祕妙。

1.過渡導學。讀演説辭,只關注總體框架是不夠的,只有沉下心去觸摸、品味語言,才能發現更多祕妙。仔細閲讀第一至三自然段,畫出表達特色的詞句,細細品味,再與同桌交流你的發現。

2.互動研讀。學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教師巡導。

3.彙報交流。

預設1:“聖潔的家園”(出示第二自然段)

A.感受語言魅力。這段話有何表達特色?(排比、句式齊整、量詞變化)演説時注意這些有何好處?男女生合作讀。將全段按現代詩格式排列,配樂齊讀(背景純音樂:騰格爾《天堂》)。將“每一……”全都改為“所有的”,比較一下,有何發現。按照句式仿説幾句。

B.啟發移情想象。(括號內為學生個答預設)是的,這裏的一山一水,都銘記着我們的成長足跡;一草一木,都珍藏着我們的聖潔記憶;一鳥一蟲,都訴説着我們的快樂體驗!瞧,就在這片沙灘上,我們(一起凝視太陽,讓熱情奔放的太陽舞帶我們快樂飛翔);但是從此我們(再也看不到金黃柔軟的沙灘了);就在這塊田地裏,我們(一起舉行冬節盛會,盡享豐收的喜悦),但是從此(再也享用不到這片田地上的糧食了);就在這座山中,我們(一起在叢林深處沉思冥想,完成了成年禮),但是從此(我們再也無法聆聽到這幽靜山谷中清脆的鳥鳴聲了);……從此,這一切的快樂都將遙不可及,這一切的記憶都將失去憑藉!印第安兄弟姐妹們,在永別家園的最後時刻,最想説些什麼?把你想説的通過朗讀傳遞出來(齊讀全段)。

C.創境引誦語段。(出示並齊讀: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家園如此聖潔,土地如此神聖,印第安人對腳下的大地如此眷戀!然而……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優美而聖潔的文字吧!(配樂引誦全段,教師提示所有的“每一”)

預設2:“聖潔的情感”(出示第三自然段)

A.理解內涵。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B.探究祕妙。你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人類與大地的關係?作者是如何生動、形象地表現這種息息相關的關係?(比喻、擬人)

C.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鎖定“每一”這個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語感富礦”,通過摩挲語詞、移情想象、創境引誦,還原生活畫面,復活文字的感性生命。同時,聚焦語用,通過置換比較、拓展仿説,引導學生品讀、領悟、積累、運用精妙語言範式,徜徉在語言之途,使之感受言語之美,體悟表達之巧,形成言語之能。】

三、聚焦語用,創境練筆,內化演説祕妙

1.創設情境。西雅圖的演説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白人。他們決心善待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使之繼續保持神聖。假如你是白人首領,你會向西雅圖的族人作出怎樣的承諾?(出示:請印第安兄弟們放心,既然我們繼承了這片土地,就一定會銘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從現在起,我們將?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2.合作練筆。4人一組,每人從一個角度寫幾句話,然後再合併組成一篇運用“反覆”手法的演説辭。(生練筆,師巡導)

3.反饋小結。

【設計意圖:創設情、辭同構共生的練筆情境,構築語言文字運用的平台,讓學生在練筆實踐中激活緘默的表達祕妙和言語範式知識,使新學的言語表達知識技能化,並及時融入到已有的語感圖式中去,實現“得言、得意又得法”。】

四、總結全文,拓展閲讀,復現演説祕妙

1.總結全文。(播放西雅圖風光視頻,畫面定格於西雅圖酋長紀念碑)這就是演説中的那片土地。時隔150多年,她依舊那樣神聖,那樣迷人!她有一個聖潔的名字——(生:西雅圖)它的神聖,歸功於一個偉大的民族——(生:印第安)一個大寫的人——(生:西雅圖)一次成功的演説——(生:《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是的,西雅圖的土地是神聖的。其實,我們面對腳下這片土地,也應該永遠銘記這樣一句忠告——(生: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因為——(生: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2.佈置作業。

(1)在課堂小練筆的基礎上,運用“反覆”手法續寫幾句話,其中“請印第安兄弟們放心,既然我們繼承了這片土地,就一定會銘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句話至少要出現3次,寫完説給同桌聽。

(2)課外閲讀《西雅圖酋長的宣言》。

【設計意圖:拓展閲讀,旨在深化學生對於演説辭這一體裁及相關祕妙的認識;續寫練筆,既復現、鞏固“反覆”手法,將語用實踐延伸至課外,又引導學生置換角色,將自己對於保護環境、愛護家園的認識訴諸文字,進而獲得心靈的盪滌與澄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7

文本分析:

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以一列從柏林駛出的火車上的小插曲為故事材料,通過一個家庭在戰爭中的遭遇反映了戰爭的殘酷,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控訴。這是一篇微型小説,在不足四百字的篇幅裏涉及的是一個嚴肅的話題:戰爭的殘酷性。作者截取火車上短暫的一幕,以後備役老兵的一段話為小説情節的核心,隱去所有背景、過程的交代,而把慘烈的戰爭後果直接推到讀者面前。小説的篇幅極短,卻包孕着豐富的內涵;小説的情節非常簡單,卻有着極強的可讀性。教師在教學本課時,因為本文篇幅極短,所以不必糾纏於小説的層次劃分,而應選取適當的句子理解,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和深沉的主旨。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沉的主旨,體會作者對殘酷戰爭的控訴。

2.感悟這篇微型小説中蓄勢和鋪墊的重要性以及結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教學重點:

品味文本中的重點詞句,理解作者藴含其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小説如何運用抖包袱的手法將情節推向極致。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發現不同。

過渡: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學習的課文都是小説。在前兩課,我們學習了《橋》和《窮人》,一篇篇幅短小,一篇篇幅較長,但情節都扣人心絃。今天這篇小説大家應該已經提前看過了,大家能結合它給你的初步感覺來説説它和前兩篇小説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嗎?

預設:學生就初步印象來談,不要求詳細、深入,可從篇幅、結尾或讀後的感覺來談。

2.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讀課前導語,瞭解相關背景。(課件出示相關資料)

二戰中的柏林 1940年至1942年,柏林還是比較繁華的都市,偶爾會遭到零星轟炸。這歸功於德國空軍提供的保護傘。1942年後期至1944年,由於東線戰場的惡化,大量的防空部隊和戰鬥機聯隊被調到前線。加上盟軍的空襲力度逐漸加大和丘吉爾的轟炸德國的大中城市打擊民眾士氣的政策,柏林市民的正常生活逐漸被打亂直至崩潰。1945年,蘇聯軍隊攻陷柏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文章,概括小説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時間:(沒有小的時間點,只有大的時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地點:一列火車車廂裏。?主要人物:老兵、老婦人、兩個小姑娘。

?事件: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從柏林駛出的列車上的小插曲。一位老婦人反覆地數“一、二、三”,招致兩個小姑娘的嘲笑,在老兵的敍述中,大家才知道老婦人在戰爭中失去了三個兒子,而老兵也即將奔赴戰場。

2.提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學習,課尾再進行探討。

思考:小説既然寫的是一個發生在列車車廂裏的故事,為什麼題目叫《在柏林》呢?

預設:在學生梳理了小説的要素,概括了小説的主要情節之後,對於標題的疑問可能已經浮上了心頭。此時提出疑問,讓學生在之後的學習中隨時關注,更有利於之後的探討。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剖幽析微——尋找文章的反常之處。

過渡:同學們在之前的比較中發現這篇文章的篇幅在本單元三篇小説中最短,要在這麼有限的篇幅中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表達深刻的主旨,便要創設一些深刻的情節,引發人們的閲讀興趣,當最後揭開謎底時,才讓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那麼大家在學習這篇小説時,一定要注意其中的反常之處。

(1)學生細讀課文,根據提示尋找反常之處。(反常的情境、反常的人物。)

(2)小組交流標示出來的句子。

A.反常的情境。

一列火車緩慢地駛出柏林,車廂裏盡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

反常之一:火車給人的感覺總是氣勢磅礴、速度飛快的,這裏為什麼用“緩慢”一詞呢?

反常之二:火車是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一個公共場所,男女老幼匯聚才是正常的情形,而這列火車的車廂怎麼盡是“婦女和孩子”呢?

預設:這是作者構思精妙之處,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懸念,而這個懸念就像相聲中的包袱,直到小説結尾才抖開。教師這時可以賣個關子,或者也可以説是設個懸念,不要告訴學生答案,只需告訴學生答案要去文中找,引領學生進入文本之中去尋找答案。

B.反常的人物。

顯然她在獨自沉思,旅客們聽到她在數着“一、二、三”,聲音蓋過了車輪的咔嚓咔嚓聲。停頓了一會兒,她又重複起來。

“一、二、三”,這個神志不清的老婦人又重複數着。

①老婦人重複數“一、二、三”,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代表她失去的三個兒子。)

②老婦人的聲音怎麼會蓋過車輪的咔嚓咔嚓聲呢?是不是不合常識?(這裏可能用了誇張的説法,是從側面表明老婦人的聲音之大。)

2.闡幽明微——探尋結局,解決疑問。

(1)學生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2)小組交流,分析老兵的形象。

過渡:原來,老婦人的三個兒子都在戰場上犧牲了,她承受不了這巨大的打擊,神智失常了。到這裏,我們才知道上文的一切都起鋪墊、襯托的作用。聯繫上下文我們知道,這個人的身份是父親,是丈夫,也是老兵。請結合文中具體的詞句説説他是怎樣一個人。

(出示課件)這是一位的父親,這是一位的丈夫,這是一位的軍人。

交流:①作為父親:堅強隱忍。“失去了三個兒子”。

②作為丈夫:冷靜、有責任、有擔當。“挺了挺身板”“送進瘋人院”。

③作為軍人:悲傷無奈。“輪到我上前線了”,為了國家有不能推卸的責任。“總得”,家破人亡卻無法顧及的悲切。

(3)再讀小説開頭反常的情境,解開謎底。

明確:這是一輛有氣無力的火車,就像戰爭烏雲籠罩下的國民情緒低落,看不見前途。火車成了一個象徵,因為不知道希望在何方,所以文中連火車去往的方向都沒有説明,所以説這是一輛“緩慢”的火車。因為戰爭形勢緊張,連老人都要上戰場,所以車廂裏才會都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

3.以微知著——感悟戰爭之痛。

(1)教師出示交流問題,學生分組交流。

①戰爭的痛,車廂裏的人感受到了嗎?

明確:聽了老兵的話,車廂裏一片寂靜,靜得可怕。因為眾人聽了老兵的話,既震驚又悲傷,心中充滿了對戰爭的憎恨。遭受到戰爭摧殘的不僅僅是老兵一家,車廂上的所有人,可能都有親人或朋友正在戰場上,或已經死在了戰場上。戰爭帶來的巨大創傷此時籠罩了整個車廂,所以他們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②戰爭的痛,你感受到了嗎?請你寫一條反對戰爭的警示語,呼籲和平。

示例:別讓戰火的硝煙泯滅人性的善良,別讓水深火熱的境遇傷害國家的希望,和平才是我們最終的期望。(學生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但只要關注過世界新聞就知道,現在還有許多國家正處於戰亂之中,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痛應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再讀課文標題,體會其深意。

明確:德國法西斯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許多國家的人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而柏林是德國的中心城市,作為侵略國的國民尚且遭受了如此大的創傷,付出瞭如此慘痛的代價,那麼被侵略國則更加慘烈了。在戰爭中最終受害的總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而人民總是渴望和平,反對戰爭。所以這個標題站在侵略國的國民的角度控訴了戰爭的殘酷,呼籲着和平。

四、語言訓練,課堂回顧

1.課堂語言實踐訓練。(機動)

(1)設身處地想一想,説一説。

質疑:作為一名德國軍人,老兵的職責和義務是為國而戰;但德國法西斯卻是侵略他國、發起戰爭的一方。他的角色實在是很尷尬。請你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説説你想對老兵説的話。

(2)讀一讀,記一記。(出示與戰爭有關的古詩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2.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收束課程。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短小精悍的微型小説,大家一定感受到了微型小説情節的精巧構思、人物的精心安排。我們學會了抓住重點語句感受情節的不尋常,生髮思考,帶着問題去學習,最終解開了謎團。而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我們更受到了心靈的震撼——可怕的戰爭竟然給人們帶去了那麼多的痛苦,所以我們要呼籲和平,同時也要更珍惜我們的和平生活。

五、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認識“頹、疙、瘩”等13個生字,會寫“豁、凜、磕”等16個生字。會寫“威風凜凜、疲倦、跺腳”等18個詞語。

2.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閲讀方法,體會作者語言的誇張色彩和幽默詼諧。

3.能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 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閲讀方法,並能概括故事情節。

2.難點:

(1)通過學習“竹節人”的製作指南和教別人玩“鬥竹節人”遊戲的內容,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2)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童年》音頻、微課《快樂的童年》、童年玩過的玩具圖片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童年》音頻)師伴隨着音樂導入新課: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過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們想不想知道範錫林的童年玩過什麼玩具?範錫林小的時候,家裏很窮,他非常聰明,就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竹節人的玩具。你瞧,(課件出示竹節人的圖片)這就是竹節人,你們玩過嗎?想不想知道怎麼玩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看看,範錫林和小夥伴們是怎麼玩的吧!生齊讀課題:《竹節人》,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等掌握不認識的字,並標註讀一讀。

2.以開火車的形式讀生字,指名讀生字。

重點指導:風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竇(dóu)爾敦(dūn)儼(yǎn)然

3.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豁、凜、雕、磕、跺、頹”。並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豁”是左右結構,注意“害”“谷”,相互要結合緊湊。

“凜”是左右結構,右邊書寫時要瘦一點寫。

“雕”是左右結構,左右書寫時要緊湊一些。

“磕”是左右結構,書寫時左邊要小一點。

“跺”是左右結構,右邊是“朵”,注意正確寫法。

“頹”是左右結構,左邊下“幾”最後一筆是提,右邊的“頁”要瘦一點最後一筆是點。

4.趣味識字詞

(1)出示詞語:

威風凜凜 叱吒風雲 弄巧成拙 虎視眈眈 赫赫偉績 津津有味 全神貫注

(2)指名讀,正音。

(3)開火車,練讀。

(4)做遊戲鞏固字詞。

a.“貼字”遊戲: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根據圖片找到和圖片有關的生詞。

b.玩找字遊戲:抽出生字,教師讀生字,學生找到相應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感情飽滿的朗讀課文。

温馨提示:請同學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長句子注意停頓。

如“把穿着/九個竹節的鞋線/嵌入課桌裂縫裏,在下面一拉緊,那立在/裂縫上的竹節們/就站成一個/壯士模樣。”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同學們,全文圍繞“我們都迷上了鬥竹節人”展開了描寫,仔細閲讀全文,標註段落,説説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請簡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學生交流分享:

根據學生的交流分享,概括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小時候,“我”和小夥伴自己做玩具,“我們”全都迷上了玩竹節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紹竹節人的製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鬥竹節人給“我”打童年帶來的快樂。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敍述了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偷偷玩竹節人,“我”和同桌在辦公室外看到,從沮喪到心滿意足的情感變化。

3.複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誰能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生交流:

師總結:《竹節人》講的是作者小時候和小夥伴們製作竹節人、鬥竹節人、迷上

竹節人和老師沒收竹節人,我和同桌想從老師那裏拿回竹節人,結果卻看到老師也在玩竹節人,心滿意足。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複習舊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竹節人》,誰能複述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生:回憶課文內容並複述。

3.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竹節人遊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閲讀方法,學習作者語言的誇張色彩和幽默詼諧,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小聲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完成表格。

(1)師: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閲讀方法,關注課文內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內容。

師點撥:

①作者寫“竹節人”製作指南時,可採用快速閲讀的方法,關注如何製作“竹節人”的步驟內容。

②作者寫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鬥竹節人”遊戲時,可採用仔細閲讀和反覆閲讀的方法,關注“鬥竹節人”遊戲入迷的細節描寫,體會傳統玩具“鬥竹節人”遊戲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③作者在寫老師沒收“竹節人”玩具後的故事時,可採用瀏覽閲讀的方法,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獲得哪些信息?

師:引導學生從寫作方法分析。

學生交流:開篇直接點題“我”小的時候自己製作玩具,有一段時間我們迷上“鬥竹節人”的遊戲。

(2)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呢?

學生交流:這樣開篇直接點出主題來寫,能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2.請同學們快速閲讀3-19自然段。

(1)思考:竹節人是怎樣製作的呢?

師:引導學生用原文來回答問題。

學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筆竿鋸成寸把長一截……弄不好一個個崩裂,前功盡棄。(課件出示:竹節人圖片,及製作方法的字幕,讓學生齊讀。)

(2)仔細閲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引導學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裏掉下去了。”

學生通過“像”“黃河長江”兩個關鍵詞説出: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考張的修辭。這樣寫的好處是:把桌子上的裂縫比喻成“黃河長江”生動形象的寫出豁口很大,也表現出課桌的破舊,語言幽默詼諧,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細閲讀課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採用了什麼寫作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鏘!”

生交流:作者運用五個感歎號。

師:引導學生談出這樣寫的好處。(營造出一種緊張、熱烈的氛圍,彷彿一場激戰即將開始,襯托出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表現出孩子們對鬥竹節人的投入、痴迷和喜愛。)

(4)反覆閲讀課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方法?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攢着”“跺腳拍手”“咋咋呼呼”來分析寫作方法。

學生通過引導談出方法:作者運用了動作描寫和側面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通過這些細節描寫,烘托出我們“鬥竹節人”的入迷,表現出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師:採用分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來反覆朗讀,讀出“我們”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聲音表現出我們的入迷,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四)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3.請同學們瀏覽閲讀課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師把“竹節人”沒收後,怎麼做的?你怎麼看待老師的行為?

師:引導學生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正確看待老師的態度。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沒收後自己玩竹節人了。我覺得竹節人得到老師的青睞,讓我們感到自豪,同時也能感受到與老師志趣相近、心靈契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突出老師童心未泯,活潑親切的形象。(意思對即可)

三、開展活動,昇華主題。

1.播放微課《快樂的童年》拓寬學生的視野面。

學生談談觀看後的感想,也能介紹出一種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達出真情實感即可。

2.引導學生介紹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你的老師是什麼樣的性格?和你發生過怎樣的故事,令你難忘?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來講。

學習上 生活中話語裏 心理上

句式練習:學習上對我的細心引導……

生活中對我的親切關懷……

話語裏對我的鼓勵支持……

心理上我對老師的感激……

四、鞏固延伸,作業設計。

2.小練筆:寫一篇有關老師的故事。

要求:(1)題目自擬。

(2)能運用上本節課所學的修辭和描寫等寫作方法,給語言增添色彩。

(3)記敍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出真情實感。

(4)書寫認真,卷面規範、整潔、大方。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9

一、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

2、通過具體語句,分析人物心理的變化過程。

3、學習分析小説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通過具體語句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齊讀課題“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説文解字》

盼,美目也。——《字林》

説明這個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實現一個美好的願望。今天我們看看作者要盼望一個什麼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主人公在實現“穿上新雨衣”這一願望的過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變化?作者如何表現這樣變化呢?

二)、研讀課文

1、文章1-2段,這是一件什麼樣的雨衣?

“綠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麗、便捷。

2、我初次見到它時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戴”“抖抖”“窸窸窣窣”

3、這些詞體現了我當時什麼樣的心理?

內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人物的具體表現來體會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變天,我是如何盼望着變天的呢?

“每天在放學的路上我都是這樣想”:體現我內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過人物的直接描寫,體現人物心理。

5、我盼變天,終於變天了,此時我的心理有怎樣的變化呢?

“路邊的小樹忽然莎啦啦地喧鬧起來,好像在嘻嘻地笑。”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樹被風吹動的聲音,體現起風了,要下雨了。因此通過此時環境的特點,來展現人物的內心。

6、因此當我們理解人物內心時,可以通過直接描寫人物內心的語句、描寫人物外在表現以及環境描寫襯托人物心理這三方面來分析人物心理特點。

四人為一組,閲讀文章的5—21節,圈畫出描寫主人公心理的語句,並結合三個表現人物內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時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語言、肖像(外在表現),體現主人公無法穿上雨衣內心的失望。(分角色朗讀課文)

16段: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體現人物的心理。

17段:環境描寫,運用比喻的修辭,體現人物興奮愉快的心理。

20段:“挺”“小心翼翼”人物的外在表現,體現人物此時興奮的心情。

三)、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可以有三種方法來分析人物的心理。全篇文章作者盼望着穿雨衣的故事,把故事寫得這樣的一波三折,同時人物的內心更是跌宕起伏。作者盼望穿上雨衣其實就是盼望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盼望着美好的生活。

板書:

直接描寫人物內心

欣喜

興奮

喜悦

描寫人物外在表現

着急

失望

環境描寫烘托心理

(七)作業

我們也會盼望着很多事情的發生,請同學們自己朗讀這個小片段,我此時應該是什麼樣的心理,補寫50字,要求使用兩種方法展示人物的心理。

家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吃晚飯時可以看電視。我自然“見機行事”,分秒必爭地打開電視。我把視線從電視上收了回來,才發現碗已經空了。

母親:“吃完了就去做功課吧。”

……

正是關鍵時刻。”

我嘟囔着,心想,我還沒看完呢。

“且慢!”我急中生智,使出我的緩兵之計。

“我還沒吃飽呢!”為了大飽眼福,我急忙嚷到“再來一碗!”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通過讀、思、議等教學方式,使學生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大家要精心保護她,初步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聯繫實際,讓學生了解該怎樣保護地球。

【教學重點】

瞭解地球上人類活動的範圍很小,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使學生真切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並在實際生活中用行動保護地球。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讓每一位中國人歡欣鼓舞。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坐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神舟號”宇宙飛船到太空去旅行。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的飛船馬上就要升空了。好,飛船已經升到了太空,請睜開眼,觀看太空美麗的景色。

(這就是我們美麗的地球。)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母親,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對她又瞭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它。

二、聽錄音,或教師範讀課文。

三、整體分析,感悟體會

課文讀完了,老師給大家提個問題: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發表了怎樣的感慨?(可愛,容易破碎。)

1、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地球的可愛?

品詞析句:

指導學生抓住“水藍色”“紗衣”“晶瑩透亮”等詞語體會地球的美麗壯觀。

[板書:美麗]

2、地球的可愛僅僅是因為它的外表美嗎?(學生談談自己的認識)從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學生讀有關的段落)

指導學生抓住“無私”“慷慨”等詞語體會地球的資源豐富“和藹可親”,讓學生體會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資源無私的奉獻給人們這就是的慷慨。

小結: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你們覺得它可愛嗎?能把喜愛之情讀出來嗎?

指導感情朗讀。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評:你們讀得真棒,我彷彿置身太空,遙望地球,在許許多多一片死寂的星球中,我一眼就看到了我們的地球媽媽,它晶瑩透亮,美麗壯觀,它資源豐富,滋養萬物,我真為我們人類擁有一位這麼和藹可親的母親而驕傲!讀到這我想同學們應該理解到,為什麼我們把地球稱為我們人類的母親了。只有母親才能有這樣的心去包容、去奉獻。

3、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對人類是慷慨無私的,他像母親一樣為我們提供了温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在我們的心中,他永遠都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可親可愛。 在我們的眼裏,地球是那樣的堅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些地方呢?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⑴地球的渺小。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地球的渺小?

[板書:渺小] (指名男生讀第二自然段)⑵資源有限。誰來説説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有限性?

[板書:資源有限]

資源有限 不可再生:不加節制地開採 枯竭

可再生: 隨意毀壞自然資源 不能再生

不顧後果濫用化學品 災難

指導感情朗讀。(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小結:面臨着不可再生資源即將枯竭的磨難,承受着可再生資源即將毀壞的威脅,地球母親在一次次災難中變得越來越脆弱。

四、激發情感,引起共鳴

是誰在不加節制地開採,使不可再生資源枯竭了?(是人類)

是誰在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使可再生資源不能再生?(是人類)

是誰在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造成一系列生態災難?(是人類)

是誰在不斷地破壞環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還是我們人類)

地球母親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各種資源,可是我們人類正用罪惡的雙手,使我們的地球母親傷痕累累,奄奄一息。

教師提供資料:

每天,我們的地球上有15億人呼吸着受污染的空氣,至少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00噸氟利昂排入大氣層,嚴重破壞着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00人死於飲用不潔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裏。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55000公頃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55000公頃森林因大火砍伐毀於一旦。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800億噸水在消然。

[播放課件]

噓,你們聽,聽到地球母親的了嗎?她在説什麼?聽到地球母親的哭訴了嗎?此時此刻,你想對地球母親説些什麼呢?(安慰)

(自由發言)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板書: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可是有人不這麼想,有許多人對保護環境不以為然,甚至有人説: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裏有數不盡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辯論探究: 人類能否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學生討論明確:

[板書:不能移居]

學生齊讀6、7自然段

賞析句子: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提問:“至少”一詞能去掉嗎?

明確: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40萬億千米”直觀地表明瞭範圍之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於這個範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説明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説明了距離的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易於理解,又讓人信服。

小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能為人類提供資源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能使人類世代生存下去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

地球這個孕育着億萬生靈的神奇母親,我們只有保護她。那是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的地球媽媽,正在遭受着無情破壞。我們的家園──這個水藍色的星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

請同學們帶着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8、9自然段。

我覺得最後一自然段倒數第二句中的“要”應該改一下!

討論如何修改。(改成“必須”)

對,應該改成“必須”,因為不精心保護地球,就是自掘墳墓!

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板書課題)(生齊讀)痛定思痛後只有一句──(生齊讀)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記住──(齊讀)只有一個地球。

五、説寫創新:

看到我們的地球母親所遭受的災難,我們能為保護地球做點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行動)

想對地球媽媽説些什麼嗎?請把你的祝福寫下來吧! (祝福)

六、全文小結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師感受到你們已經瞭解了地球母親的苦難。作為一名國小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為保護地球母親做貢獻,讓我們的家園的天空更藍,空氣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魚蝦歡暢,處處山青水秀、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