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課活動總結2篇

本文目錄磨課活動總結磨課活動總結

前進國小 張慧敏

磨課活動總結2篇

四月九日,在全體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研工作高效課改研磨課活動暫時告一段落。此次活動是我校規模較大,參與面較廣,參與人數較多,收穫也是最大的一次活動。這天,也是全體教師最辛苦,最忙碌的一天,既要完成本職工作,又要參與説、講、評活動,還要抽出時間參加聽課、評課,完成班級管理,作業批改等系列工作。在這裏,我代表學校向大家表示感謝,謝謝大家的合作。

眾所周知,對一所學校而言,教研工作的重頭戲就是抓好教研課。這次活動老師們的參與態度是另人滿意的,各位教師都進行了精心準備,整個活動進行的緊張有序,忙而不亂,綜合以下幾大亮點:

一、教學知識、重點、難點定位比較準確,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設計都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

二、三步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已進入到課堂教學中,甚至有的老師運用自如,已經和自己的教學融為一體。

三、在自主學習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大部分老師不在是單調的學生自己學習,而是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從合作的效果來看,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這也更堅定了我校的課題研究——小組合作。希望老師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繼續使用,逐步使小組合作更加有效。

四、注重學法指導,教給學習方法,課堂教學形式多樣,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猜謎語、動手做等活動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及語言表達能力

五、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在是單純的“好、不錯”等,而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表現,進行不同的評價,評價語豐富精彩,而又是那樣的潤物細無聲。

六、教師轉變了角色,走下講台,來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共同探究、學習,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七、課後老師們及時評課,反饋信息,有利於改進,有效的促進了活動的開展與實施,老師們之間還進行了私下交流,商討、探究,互相借鑑別人的優點,反思自己的不足,基本達到了我們設計本次活動的目的——交流、研討、共勉、提高。

當然,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就是要從問題中尋求答案,在疑惑中解疑,這才是目的。本次活動,也有許多值得大家探討的問題:

1、部分老師課前備課不充分,研究教材不到位,所以重、難點把握的程度不到位。同時還存在知識點,點撥不到位的現象。

2、小組合作不要擺形式,應具有實效性。

3、個別教師教學語言不夠規範,評價語言單一,缺少激勵性,榜樣性,爭論性的評價方式。

4、個別教師缺少耐心,親和力不夠。

5、教師駕馭課堂的應變力還有待提高。

6、教師普遍緊張,由此在授課中產生知識不全面、不準確、陋項等現象。

7、教學中,時間分配不合理,一節課完不成任務,只好拖到下節課在完成。這學期時間緊,任務重,希望老師們精心備好每一節課,讓每一節課都能成為有效的課堂,不在拖任務,那麼我們的教學進度也能高效完成。

通過此次教研活動,提高了我校教師的教研教改能力,促進了教師之間學習和探索的熱情,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值得欣慰的是:我們領略到了教師們對知識負責、對學生負責、對學校工作負責的可貴品質。希望各位教師通過此次活動,要認真反思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取長補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上一個層次。

磨課活動總結磨課活動總結(2) | 返回目錄

參加國小語文課程標準遠程研修,充滿許多期待,伴隨着磨課活動的深入開展,有的期待在驚喜不斷中逐漸變為現實。七彩的果實在磨課中漸漸成熟,我們似乎已經聞到了沁人心腑的誘人的果實飄香。本次磨課活動,我們確定了研究問題,經歷了“三次備課,兩輪打磨”的過程。同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張真真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精彩的閲讀教學課。在《釣魚的啟示》一課的課例打磨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是,我的語文教學思路逐漸清晰了起來。

一、不是教“啟示”,是教“啟示是怎麼來的”

從教十八載,一直任教國小語文課程,多次教授《釣魚的啟示》一課,每一次授課,總是習慣性地把教學的重點傾向於獲得的啟示,即“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儘管也引領學生朗讀感悟,看到學生似乎麻木的表情,看到學生的眸子中沒有煥發出我想象中的獲得新知澈亮,我的心也似乎涼了半截。

在本次磨課活動中,我們調整了教學思路,把教學的重點集中在父子倆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之前的心情變化。通過換詞練習、對比閲讀、朗讀感悟、聯繫生活實際體悟等多種方式體味這種心情變化的自然與艱難,最後總結出“釣魚的啟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學生的豁然開朗與課堂表達的精彩紛呈讓我們看到了調整授課思路帶來的可喜變化。

我想,隨着國小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大家把焦點集中在“教什麼”之後,教學理念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當然,這種變化還只是一個開始。

二、不是教“心情變化”,是教“怎麼寫心情變化的”

參加國小語文課程標準遠程研修的重要轉變之一就是明確了國小語文教學不是僅僅“教課文”,而應該是落實到“教語文”。教學《釣魚的啟示》,把教學重點集中在“把大鱸魚放回湖中之前父子倆的心情變化”,儘管比以前有所進步,但是,這樣做依然停留在了課文的文本層面,並沒有走出文本。儘管學生的朗讀有了起色,甚至於有的學生能讀得聲情並茂,可是,學生到底從中學到什麼了呢?如果説,只是學到了父子倆的心情變化,這不依然是“教課文”嗎?

閲讀《釣魚的啟示》所在單元的“單元導讀”,結合本課的文本,我們不難發現《釣魚的啟示》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學習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與表達效果”,具體到這篇課文中,也就是“學習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父子倆的心情變化”。這樣一想,問題就明確了,“學習父子倆的心情變化”是表面的,而學習“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父子倆的心情變化的方法才是較為深層次的學習。也只有這樣做,才初步完成了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課程”的轉變。

“教什麼”的問題解決了,目標也就明確了,剩下的問題也就是“怎麼教”的問題了。

三、不是“教語文”,是“教語文”與“學語文”的統一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語文教學的歸宿是學生的“學”,也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文。

具體到《釣魚的啟示》一課,學生怎樣才能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父子倆的心情變化”的方法呢?這是“怎麼教”的問題。我們採用換詞練習、比較閲讀、朗讀感悟等手段學習課文的第3、4、5自然段,學生學得輕鬆,課堂氣氛和諧,教學十分流暢。如此,再回顧我們的教學目標,就變成了“運用換詞練習、比較閲讀、朗讀感悟等手段學習抓住關鍵詞句體會父子倆心情變化的方法”。這樣描述的教學目標,不但做到了挖掘文本中的語言文學習目標,而且細化了語言文學習目標,這也是我們本次磨課活動的第一個研究問題。

老師如此教學,一定能夠達成目標嗎?也就是學生一定能學會嗎?有時,即使學生學會了,也需要一個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3、4、5自然段後,體會到了從“得意”到“急切”的心情變化,學會了“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接着,老師放手引導學生自學,運用“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學習課文的第7、8、9自然段,繼續體會父子倆的心情變化,體味從“沮喪”到“依依不捨”的變化過程,然後引導學生暢談感受,朗讀感悟。如此以來,也就做到了抓住語言文訓練點,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文的運用,這也就是我們在本次磨課活動中確定的第二個研究問題。

經歷了“三次備課,兩輪打磨”,知道這是一個艱辛的教學研究過程,從研究目標的確定到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再到第三次教學設計的完美呈現,凝聚着老師們的心血和熱情。同時,在課例打磨的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到教學實踐轉變的轉型,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之路向着語文教學的本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