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是怎麼改變自己成為漢武帝的範文

劉徹的人生是從16歲時開始轉變的,搖身一變成為了漢武帝,以下是小編給大家蒐集的關於漢武帝的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劉徹是怎麼改變自己成為漢武帝的範文

漢武帝的評價1

我們看漢武帝另外一個方面,在文治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

西漢政府此前沒有明確的治國思想,談不上儒,也談不上道。漢武帝繼位前,同時接受兩種教育,既讀了道家的書,也讀了儒家的書。

而由於竇太后的影響,西漢此前實行“無為而治”——當時由於經濟力量不雄厚,沒有辦法作事情;而漢武帝時,經濟力量雄厚,想要有所作為,所以需要“有所為”的儒家思想作為他的統治思想。

所以,漢武帝很重要的思想,是尊儒。但,這個“獨尊”,需要正確理解,當時其他諸子百家還在發展。漢武帝其實是王霸兼用,王道就是儒家,霸道就是法家。

漢武帝的作用,是為儒家推崇的五經設立五經博士,建立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培養了一大批以儒家思想為價值體系的文人。這批文人,作為西漢政權文官的儲備隊伍,給知識分子指了一條路,形成了中國流傳久遠的文官集團制度。

漢武帝在尊儒這一方面所作的工作,等於給後世開闢了一種制度,他創立的這種制度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非常深遠。他是一個建立制度的人、制定規則的人。

漢武帝的評價2

漢武帝文治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加強中央集權。

他第一個要解決的是諸侯王的問題。諸侯王始終是對中央集權的威脅,一方做大,形成對中央叫板的形式。從劉邦殺異姓諸侯王,到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朝前期幾個皇帝都在和諸侯王的較量中奮鬥,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是漢武帝。

他用了兩手辦法:實行推恩令,讓諸侯王每個兒子都能封到領地,把一個大諸侯國從大的切成中的、中的切成小的,表面上是推恩,實際上是挖了諸侯國的根基,使諸侯王國的面積大幅縮水,對鞏固中央集權起到很大作用;第二手,借酎金(祭祀太廟時諸侯助祭的獻金)成色不足,一次奪了106個諸侯王的爵位,幾乎把諸侯王的爵位奪光。這種大規模的罷黜非常罕見。

再一點,漢武帝開始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漢朝相府權利向來非常大。漢武帝不信這個,他要加強皇權,削弱相權。他的做法,不是廢掉相國而是實行內外朝制:在全國選拔許多年輕人才,加一個侍中的頭銜,和他在宮內一起制定政策,以詔書的形式發給丞相,丞相由國策的制定者成為了國策的執行者。

制定和執行,是兩碼事。執行,最多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制定規則,往往涉及利益的分配。漢武帝一下子把相國從規則的制定者變成執行者,所以武帝時期的13任相國,到後面幾個,丞相府就破敗不堪了,沒有權力啊。

這個政策,到底好不好?也值得商榷。以前,和相國商量政策,相國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決策的時候多了一層監督。現在變成皇帝和地位卑微的人制定政策,導致皇帝更加獨裁。

漢武帝還創立了13部刺史制,把全國分為13個行政區.刺史的權力就是監督這個範圍中的20xx石以上的高官。也就是説他最早實行了中央政府的監察制度。

漢武帝是創造制度,制定規則的人,所以在文治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樹。

漢武帝的評價3

綜合以上兩點,漢武帝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建樹,他知道自己的歷史責任,是一個有作為的人,而且他把秦代的國土擴充了一倍,現在的雲、貴、川包括兩廣、黑吉遼,都收歸中央政府管轄。所以他的貢獻是非常大。

但這個人,歷史上又稱他為暴君,窮兵黷武。有沒有呢 ?他確實有着殺伐任性、暴虐無道的特點。

一個人,都有兩面,有善、有惡。所以,每一個人都面臨一個問題:抑制本性中惡的一面,光大善的一面。但是,作為皇帝,誰去剋制他性格中惡的一面?沒有有效的力量去剋制。這樣就導致武帝的人性,後期發生很大變化。

漢武帝這樣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到了晚年卻逼死了自己的皇后衞子夫,逼死了太子劉據,逼死了3個皇孫中的2個,導致他死的時候,沒有年長的太子可立。

漢武帝死的時候只有4個兒子,兩個還不成器不能用。選來選去選了他的皇八子劉弗陵,著名的漢昭帝。

選擇8歲的兒子作皇帝,那是不得已而為,那不是他的本意。理論上,40多歲的太子劉據才是最合適的人選,但被他逼死了。幸虧,他立小兒子繼位的時候,找了以霍光為首的5位顧命大臣,作為他8歲幼子的輔佐人,保持了政權的延續性。

漢武帝的評價4

全面評價漢武帝一生,千古一帝王!

漢武帝評價非常複雜,有人説他暴君,有人説他明君;有人説他英雄,有人説他庸主。一直到現在,評價仍然有分歧。其實,漢武帝就是一個多樣性的人,他本人的多樣性,導致對他本人評價的多樣性。

拿漢武帝對人才來看,他既愛惜人才,又不愛惜人才。漢武帝一朝一共用了13位丞相,6位死於非命。公孫賀是漢武帝時期的抗匈名將,他的妻子是衞子夫的姐姐,既是高官、又是名將、還是皇親,漢武帝任命他做相國,他竟然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他的哭聲也讓漢武帝潸然淚下,當然,漢武帝最後還是一咬牙走了。

漢武帝手下的大臣汲黯曾經強烈批評漢武帝,説“天下人才早晚被你殺光”。漢武帝回答説,“天下人才殺不完,缺乏的不是人才,是發現人才的眼光”。一個皇帝這樣説,少有。

他喜歡一個女人,可以對她很好。他喜歡衞子夫的時候,她的姐姐、弟弟,全部得到重用,衞青受寵時,3個幼子都封侯;但他晚年,非常淒涼,3個兒子都失侯,長子衞伉還被殺。

漢武帝的多樣性表現得太明顯了。做皇帝的人,有了過錯,兩種辦法,罪人、罪己。自我批評,罪己;拿別人出氣,罪人。

漢武帝是個性情中人,一生氣就殺人,一高興就封人,罪人的一面非常突出,但他在罪己方面也很了不起。他晚年曾下發《輪台罪己詔》,對44年對匈作戰,耗盡國家錢財之事,進行自我批評;同時,調整政策,緩解矛盾,昭帝、宣帝繼續這個政策,出現昭宣中興。

所以,漢武帝既是一代明君也是一個暴君。説他是明君,是因為他知道其承擔的歷史責任;説他是暴君,則緣於他殺伐任性。

漢武帝這個人評價的多樣性首先是他是一個多樣性的人,比如説,你説他對女人好與不好,很難講,好的時候非常好,差的時候非常差;他對人才怎麼樣?既愛惜人才又不珍惜人才;他對他自己,出現錯的時候,既罪人又罪己。這種多樣性導致我們現在對漢武帝的評價非常難辦。

漢武帝的評價5

寇可往,吾亦可往。

漢武帝改變漢初和親政策,起用騎奴衞青和奴子霍去病,大破匈奴。打通西域,開闢河西走廊,開闢河套地區,洗劫龍城,封狼居胥,殺死伊稚斜大單于,使得漠南無王庭。漢武帝去世後第三十六年,匈奴發生分裂。匈奴一支南渡黃河,歸附漢朝,一支越過歐亞草原,進入歐洲。漢武帝取得一系列的勝利,與重視馬匹和騎兵的訓練及弓劍的改造有關。同時也是戰略戰術上的突破,變防禦為進攻,實施機動靈活,快速衝擊,長途奔襲,大迂迴大包抄,敢於決戰,有強大的後勤保障,特別是霍去病作戰不用後方,以戰養戰。外交上孤立匈奴,切斷匈奴的左右翼。這都體現了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五百年才出一個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