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出現在小暑和秋分之中。對於20xx年哪天開始入伏,想必有很多朋友不是很瞭解,今天本站小編就為大家介紹20xx入伏時間及三伏天養生知識。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20xx年三伏天從7月12開始 為期30天

20xx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時間如下,共30天

20xx初伏時間:20xx年7月12日庚辰

20xx中伏時間:20xx年7月22日庚戌

20xx末伏時間:20xx年8月11日庚午

20xx年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30天,從20xx年7月18日開始到8月17日結束。

三伏天的日期計算方法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xx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xx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xx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説,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説。

21世紀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 ]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xx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如何養生

1.三伏天養生之冬病夏治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温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裏),為温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2.三伏天養生之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 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温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藥製成藥餅,通過有經驗的鍼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3.三伏天養生之三伏貼

三伏貼,是一種膏藥,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在夏天農曆的頭伏日期貼在後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據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藥一起貼在後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選擇在三伏天貼敷,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這3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藥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可以減輕冬季哮喘發作的症狀。

4.三伏天養生之伏天進補

民間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韓國人也有在伏天吃參雞湯、狗肉湯等進補的傳統,徐州人説“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可見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進補的習俗。三伏進補養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點:温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人相對睡眠時間少。進補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隨意進補可能會加重人體損耗、火上澆油。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飲等。

5.三伏天養生之夏練三伏

俗語説“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温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着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鍊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温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鍊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温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

三伏天養生知識

【吃】陳皮普洱茶消暑又降脂

廣東人愛喝湯,而酷夏消暑也可以通過喝湯解決。其中,冬瓜薏米煲水鴨、冬瓜扁豆薏米荷葉湯等均可達到消暑效果。上班一族可以選擇泡杯茶,簡單方便又消暑散熱,淡淡的茶香還能舒緩工作壓力。推薦以下三種:

1、菊花消暑茶:菊花5g、紫蘇葉10克、決明子15克、枸杞5克、熱開水1000ml。

2、淡竹葉茅根茶:淡竹葉10克,茅根30克,荷葉5克,共放到熱水瓶中,注入沸水15分鐘即成,清熱瀉火利大便,可防暑熱症。

3、陳皮普洱茶:陳皮絲3-5條或者2g左右陳皮片,5g普洱茶葉泡水。將一整隻陳皮放入壺中,先用沸水沖洗,再用沸水沖泡約15秒,將茶湯倒入杯中即可。一次可泡8-10次,是最經濟最健康的飲料,既消脂又潤肺。

【穿】待在空調房記得多添衣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然而寫字樓裏的上班族們需應對的是“冰火兩重天”。

目前,多數寫字樓採用中央空調,温度較低。中醫言,風寒容易讓氣血流通不順暢、凝滯,引起關節痛。而且空調風會引起毛孔收縮,排汗不暢,辦公室人羣容易起疹。醫生提醒,上班族在辦公室千萬不可對着空調直吹。如果由於位置避免不了,需準備好帽子、絲巾、圍脖或長袖衣服,遮擋住風直吹的位置。

【動】室內空氣悶少用跑步機

天氣太熱,稍微運動一下就是一身汗,但不運動更覺得身體乏困,怎麼辦?醫生建議,“三伏天”可選擇游泳、慢跑等運動。但需注意的是,游泳後不要對着風吹,需先擦乾身體;而慢跑則需選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在一些寫字樓裏,為了方便員工而設置了跑步機。醫生則表示,跑步機並不適合在“三伏天”使用。因為從中醫角度而言,“三伏天”適合做些較靜的伸展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而且在室內運動,空氣較為悶濁。

【醫】頸椎病也可貼天灸治療

天灸已有不少忠實粉絲,但每每貼藥之時,多是老人小孩。一來這是因為貼藥時間多在上班日,另外有不少人以為天灸只對呼吸道系統疾病有效。

實際上,天灸療法還可以治療上班族易患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虛性便祕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肌勞損、膝骨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虛寒性痛經、慢性盆腔炎等。

醫生告知,雖然天灸最好在三伏當日進行,但若因上班等原因錯過,其前後一兩天效果也可以。其中,錯過此前初伏加強的市民,可從初伏貼起,至少堅持貼三次。

三伏天養生的5大誤區

誤區一:“三伏貼”包治百病

隨着三伏天的來臨,各大中醫院紛紛開展傳統中醫藥特色療法“三伏貼”。“三伏貼”是中醫內病外治的一種方法,並且對於治療虛寒性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療效肯定,也確有增強免疫力、調節體內環境的功效。但任何一種療法都有其侷限性,並不能包治百病。做“三伏貼”之前,一定要提前找醫生診斷,看是否適合做。孕婦、心臟病患者、陰虛火旺體質者、皮膚嚴重過敏的人都不適合“三伏貼”的治療。

誤區二:大量喝綠豆湯解暑

為了防暑降温,很多人喜歡喝綠豆湯。綠豆湯雖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當水喝。從中醫的角度看,屬寒涼體質的人,例如有四肢冰涼、腹脹、腹瀉便稀等症狀者,不能多喝綠豆湯,否則會加重症狀,甚至引發其他疾病。特別是處於月經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綠豆湯,以免傷害身體引發痛經。

誤區三:伏天一碗羊肉湯,不用神醫開藥方

三伏天,不少養生食譜都建議喝一大碗羊湯進補。但是夏季喝羊肉湯進補,只適合陽虛之人,大多數人在夏季呈陽盛狀態,喝多了羊肉湯或吃多了羊肉反而會導致大便乾燥、上火。這時,可以選擇服用西洋參。

西洋參可以説得上是三伏天養生滋補的“狀元”。因為三伏天最怕的就是高温,就是熱!西洋參可以抗缺氧、清虛火、降火解暑、寧神益智,確實是三伏天養生的佳選。尤其是進入三伏天以後,人更會感到口乾舌燥,體熱多汗,心煩失眠,精力不濟等。這時及時服用適量的西洋參,就好比在體內開掘了一口甘泉,自我調節人體功能,保證人體的正常運作。

誤區四:三伏天熱水泡腳,能逼出濕邪

人在夏天出現四肢乏力、消化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出汗過多、陽氣不足,並不是體內寒氣作怪,一般來説,泡腳對促進消化有一定作用,並不能起到祛除濕寒氣的作用。夏季泡腳水温保持在39℃—42℃為好,感覺温熱就行,時間在15分鐘左右,微微出汗即可。泡完腳後喝一點水補充水分。

誤區五:“夏練三伏”可強身健體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運動的口號,尤其是在三伏天,公園裏隨處可見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中醫專家提醒:“三伏天還是要以避暑為主,靜心靜養,切忌出大汗。中老年人一定不要在盛夏過度運動,出汗多會導致血液黏稠,再加上天氣炎熱,會導致心臟病、腦梗的發生。”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

1、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2、空調室內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温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3、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4、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

5、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6、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7、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8、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温影響極易積藴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於火上澆油。

9、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10、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三伏天吃什麼最好

三豆湯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紅糖。

做法:將三豆洗淨,用冷水泡半個小時;三豆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小夥燜煮;大概四十分鐘左右後,豆香溢出,豆質變軟後,加入適量的紅糖即可。

營養價值:早在古代,《綱目拾遺》記載每日煮湯,與小兒吃,出痘自稀。如遇痘毒,亦用此湯飲之;搗搽敷上,其毒自消。三豆湯有解毒敗火、清涼解火之效,是三伏天最佳食譜之一。

紅糖姜水

材料:紅糖100克,姜20克。

做法:將姜洗淨,切片狀;煮一鍋開水,放入薑片和紅糖,煮30分鐘即可。

營養價值:民間素來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説法,夏季吃將生髮陽氣,祛濕排毒,化痰止咳。三伏天喝紅糖姜水符合陰陽相合,科學養生的原則。

山藥排骨

材料:山藥300克、排骨350克,葱花少許。

做法:將所有食材洗淨,排骨開水泡洗後祛除腥味及血絲;放適量的水在鍋內燜煮排骨,待水開後,放入切好的山藥;燜煮大概20分鐘後,湯色變白,香味飄散,加入適量的鹽和葱花即可。

營養價值:三伏天炎熱濕氣重,人體排汗嚴重,鉀鈣微量元素流失嚴重,容易傷陰耗氣,此時最應該食用補血益氣、滋陰養脾的食物。山藥排骨是極好的滋陰食材,並帶有補鈣之效。

三伏天還可以吃這些食物

羊肉——逼走體內寒氣

把羊肉這種常見的冬令補品放在三伏天來吃,其實是很有“講究”的。現在人們太貪涼了,冷飲一杯接一杯,空調一吹一整天。這時疾病也來了,比如冷飲刺激胃腸,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亂,空調則會帶來全身肌肉關節疼痛。這個時候適當吃點暖性的羊肉,有利於發散滯留在體內的寒氣,疏通筋脈。如果你整晚地吹空調,早上起來覺得頭很痛,飲食中吃點羊肉就緩解了。

苦瓜——入伏祛痱子

苦瓜的“苦”,才是營養的關鍵和精髓,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健脾開胃、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如果發現自己身上長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薄荷葉——清涼又解暑

很多飲料和口香糖中都會添加薄荷,三伏天可以適當吃點薄荷葉,比如煮綠豆湯的時候加點薄荷葉,這樣熬出來的綠豆湯,喝起來真的沁人心脾。另外,可以把薄荷熬水放冰箱備用,然後榨果汁的時候,添加點薄荷水。

荷葉——消暑增食慾

杭州名菜叫花雞,就是用荷葉包裹着燒的,荷葉的清香,非常誘人,三伏天食用可以增加食慾。也可以用來做綠豆湯,跟薄荷葉一樣,煮綠豆湯時放一點,增強消暑功能。

文中小編為大家介紹了一些適合在三伏天服用的食物,此外,我們在三伏天也要少吃一些冷飲冰水,“以熱制熱”才是更好的養生方法。

三伏天飲食調理方法

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温,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儘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葱、姜、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慾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於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不過,這些湯茶熱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為温熱的茶飲能通過舒張汗腺將體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遠優於冷茶。

三伏天養生消暑的3注意和2誤區

三伏天養生消暑的3大注意事項

注意一:飲食調理

從五行來講,夏季屬火,對應五臟為心,心屬火。夏季要做到真正的涼快,重點就在養心。養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或是苦味食物,比如小棗、蓮子、百合等,就都能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

而且,夏日的膳食調養,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並以清淡為主。人們出汗多,食慾不好,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並調理身體。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這裏推薦幾款清熱解暑的粥類:一是荷葉粥,在煮粥時加些荷葉,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二是綠豆粥,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此外,紅小豆粥、薄荷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注意二:異常出汗

夏季天熱,人體往往會大量排汗,但是一旦出現身體排汗異常的情況就要注意,或是疾病再作怪。從中醫角度來看,汗是津液的代謝產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過多會耗氣,傷及津液而損心血。

這時候應該及時補充水分,而且是要以熱水、熱茶來補充,不能貪舒服涼快只喝冷飲,冷飲只能暫時解暑,卻不能持久解熱、解渴,甚至可能會傷身;而喝熱水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降低體温。

此外,在假期裏,教師和家長們還需要警惕三種異常出汗:

1)手心腳心出汗多。表現為:平時手心容易出汗,腳汗、腋窩汗也出得厲害。這種出汗一般是脾胃、腸道不適的表現。如果伴有口乾、牙齦腫痛,可服用清胃熱的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如果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

2)頭面部出汗多。頭頂出汗,宜滋腎清肺,可用麥冬等泡水喝;適當吃一點百合粳米粥,可以潤肺止汗。每當吃飯時,就頭汗淋漓,身體發熱,這種要以瀉胃火為主,並注意不要吃得太過油膩,多吃新鮮蔬菜,清淡飲食。也有人是因為濕氣太重,額頭部位愛出汗,平時要多吃利水排濕的食物,如薏米、山藥、地瓜、冬瓜。

3)白天動一動就大汗。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就汗出不止。中醫認為這是氣虛的表現。飲食上多食用山藥、豆漿、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黨蔘或黃芪燉雞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

注意三:防暑

在暑假,各位家長和老師可能都會有外出旅遊的計劃。在外出旅遊的過程中,就更需要注意預防中暑。一般情況下,中暑的人會有以下的症狀:感到噁心,頭暈,頭痛,伴隨着會有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皮膚潮紅等。如果出現中暑的症狀,一定要在陰涼的地方注意休息,中暑現象嚴重的話,需要到醫院迅速就醫。

這裏小編給大家蒐集了一些預防中暑的小妙招:

1、預防中暑的第一招,就是要多喝水。在大多數情況下,多喝水對身體總歸沒壞處。在高温時候,多喝水能夠及時補充體內水分。或者可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量的鹽,這樣能夠幫助補充體內的鈣等物質和一些微量元素,同時,能夠預防中暑。

2、穿寬鬆的衣服。在炎熱的夏天,穿寬鬆的衣服有助於體內的熱量散發,同時也可以使汗液得到快速的揮發,能夠很好得預防中暑。

3、常備防暑藥品可預防中暑。在外出的時候,可以在自己的包包內備上一些防暑降温的藥物,例如藿香正氣水、清涼油、十滴水等,在頭暈時抹一抹,能夠預防中暑。

4、保證充足的睡眠能預防中暑。在高温的天氣,人的體力消耗較大,容易疲勞,出現中暑現象。所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使大腦和其他系統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新的一天精神飽滿,精力充沛,能有效預防中暑。

三伏天養生消暑的2大誤區

誤區1: 洗腳用涼水最舒服

很多人都喜歡在夏季用涼水洗腳,覺得這樣最舒服。但實際上,人體腳底的汗腺較發達,夏天出汗多,用涼水洗腳,會使已經擴張的毛孔驟然關閉阻塞,鍛鍊後肌肉疲勞、緊張度增加。而且,夏季暑多夾濕,脾最怕濕,濕氣阻滯在脾胃,就會出現沒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

因此,建議在夏季,用温水泡腳能更好地刺激經絡,振奮人體臟腑機能,有助於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誤區2:三伏貼是萬能貼

每年到了貼三伏貼的時候,小患者幾乎佔據半壁江山。然而,其中有一些小朋友並不適合貼三伏貼。許多家長都認為三伏貼屬於外治法,安全、方便,殊不知,三伏貼裏畢竟含有中藥,也有嚴格的適應症,不能隨便貼。

目前,各大中醫院使用的還都是自己研製的貼敷藥物,而且貼敷的貼法、選穴的位置也不太一樣,有的醫院還主張幾個穴位輪流貼敷。所以,頭伏時,家長最好還是帶着孩子到醫院,請醫生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來貼。在此之後,就可以按照醫生的要求,對照穴位圖自己給孩子貼。

另外,貼了三伏貼就不能隨心所欲大吃特吃了,這段時間要特別注意忌食辛辣、寒涼的食物,如海鮮、辣椒、大蒜、牛羊肉,涼菜、冷飲等也應儘量避免。另外,貼敷藥物期間應減少運動、避免出汗,貼敷當日也不適宜游泳。儘量避免電扇、空調直吹,以利於藥物吸收。

三伏天艾灸知識

三伏灸需要堅持三個療程

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堅持三個療程,也即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療。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鞏固療效。“三伏灸”中,“隔姜灸+貼藥”是最傳統療法。隔姜可使貼的藥容易滲透,激發穴位功效使療效疊加,才能發揮三伏灸的真正療效。隔姜灸加藥貼一般需要30-4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精選的大老薑,要切成厚度相等的薑片。隔上薑片點燃艾灸,待灸燃盡再敷貼上藥,只有這樣才是正規定義的三伏灸。

一般情況下,成人貼1-3小時,兒童貼0.5-1小時,貼藥後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

三伏灸的功效

艾灸有温經通絡、昇陽舉陷、行氣活血、祛寒逐濕等作用,在 “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反覆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凍瘡、手足發涼、和女子宮寒、以及脾胃虛寒類疾病有顯著的療效。

什麼樣的人不能做三伏天灸呢?

(一)孕婦禁用

(二)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感冒發熱等患者不宜用。

(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有皮膚過敏者慎用。

三伏天艾灸有什麼作用

1、延年益壽

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雲:“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脱則人亡,撫陽保命延壽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氣、陽氣,所以,元氣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長壽之本,福德之本。

2、身心舒暢

無論天氣多麼炎熱,身心卻是舒暢無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氣陽氣。總之,元氣充足的表現就是:夏不怕熱,不喜歡吹冷風、吃冷飲之類。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強,耐痛,抗壓力、打擊力強,這也是真正意義的健康特徵。

3、解暑祛濕

在中醫裏治療各類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濕,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純陽與天時的陽氣最旺之時,雙重陽氣注入體內,將寒濕邪排出後,人在炎熱的環境裏是不悶熱,不煩躁的。

4、根除疾病

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雙重陽氣作用於人體病灶,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

5、修心養性

夏季艾灸,人體正處於散發的時令,天時的陽氣與艾灸的純陽之氣,進入人體,那麼,風、寒、濕、暑、燥、火等邪氣被天地之雙重陽氣趕出體外,因此,血液越來越清淨,身體得以輕鬆,心胸逐漸開闊,病痛逐漸解除,智慧越來越多。

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項

1、提前問診再貼天灸

中醫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淤血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特稟質等九中體質,天灸對陽虛質和氣虛質的人效果很好,但對陰虛質和體質濕熱的人就不適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温通、温陽的藥物,體質濕熱的人一旦貼藥,就像火上澆油。所以,在決定做天灸前,最好先到醫院問診,詢問醫生是否適合做天灸,看自己有哪些對應症,主要貼哪些部位,這樣在貼藥當天可使醫生迅速完成貼藥,節約問診時間。

2、貼藥期間的飲食禁忌

本站小編提醒,貼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還有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貼藥10小時內不能洗澡。治療的同時應戒食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3、貼藥後的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又稱“發泡灸”,貼藥後起水泡是正常現象。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後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後,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和紅潤,如果穴位上的皮膚起泡,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但瘢痕體質的患者起泡後可能留下瘢痕。貼藥後如皮膚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4、做三伏天灸重在堅持

一般來説,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別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後10天做加強。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並不是治療疾病。一個天灸的療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廢,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會打折扣。

三伏天防暑常識

一、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二、要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三、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温影響極易積藴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於火上澆油。

四、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五、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六、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七、空調室內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温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九、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

十、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十一、出門還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温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三伏天防暑小貼士

Tip1:避免勞累並且保證充足睡眠,適當的午睡非常有利於恢復體力,同時也要防止出汗過多,避免損傷津液。

Tip2:要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

Tip3:調劑好飲食,儘量減少進食油膩食品,多吃一些清淡食物,多進食“清火”的食物和飲料,如新鮮蔬菜、水果、綠茶等。

Tip4:高温別貪涼,外出歸來時,勿立即以冷水沖洗出汗的身體,以免全身毛孔突然閉合,使熱量留於體內不得散發。

Tip5:用空調降温時,注意空調不要直接吹向面部,平時可做一做面部按摩。

Tip6:夏日防暑最佳食物伴侶:一、鹽開水:中醫稱“白開水是百藥王”。 二、茶水:有經驗的保健醫生常指導人們用喝茶的方式補充夏季

人體流失的鉀元素。三、陳醋:夏季人們飲水較多,胃酸相應減少,使食慾減退。適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濃度,生津開胃,幫助消化。四、綠豆湯:綠豆湯有獨特的消暑清熱功效。中醫認為,綠豆具有消暑益、清熱解毒、潤喉止渴、利水消腫的功效,能預防中暑。五、苦瓜:有人把西瓜當成夏日解暑的珍寶,其實從理論上説最開胃爽口、祛暑清心的瓜類食品卻是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