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飲酒禮儀知識(精選17篇)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1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範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範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淨手。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後,客人才可離席。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聖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宴客時很講究儀節,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本站: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於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程。現代的標準規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2

1.日常交往用酒禮儀

主人在為客人斟酒時,常説“滿上滿上”,這個“滿”不是指滿到杯口幾乎溢出來,而指斟滿八成就行了。

主人斟酒時,客人可行“叩指禮”,表示感謝主人斟酒。行“叩指禮”時,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塊,輕輕在桌上叩幾下。

席上喝酒講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須把杯中的酒喝乾,一口氣喝下去,還要把杯子倒過來讓旁人看看杯子是乾的。

在酒席上還常常有“無三不成禮”的説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須是三杯以上。所謂“酒過三巡”也是這個意思。

喝酒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還有許多不同的風俗和禮節。

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喜歡飲酒的民族,喝得酩酊大醉也不為恥。成年人不僅在宴會上飲酒,在一天工作後,也往往要走進酒館喝上兩杯再回家。按照日本人的風俗,飲酒是重要的禮儀。同日本人共同進餐飲酒,應隨時注意將別人及自己的酒杯斟滿,酒不滿杯在日本人看來是不禮貌的。還要了解日本人相互斟酒的習俗,客人在主人為其斟酒後,應馬上接過主人的酒瓶給主人斟酒。在宴飲之中,客人和主人均不往自己酒杯裏斟酒,而是互相斟酒。

日本人認為這是主客之間平等的表示,即便是高級經理同一般辦事員一起對斟,也是雙方互相斟酒。日本傳統飲酒的方法是:在桌子中間擺上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桌上放一塊潔淨的白紗布。主人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吸乾,斟酒後,雙手遞給客人,看着客人一飲而盡。客人飲完,也將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紗布上吸乾,同樣斟滿酒,雙手遞還主人,請主人飲盡。如此交杯換盞,盡興而飲,表示主賓之間的親密無間。

如果是一般朋友,不必如此飲酒。在日本飲酒時,將酒杯放在桌上讓主人斟滿是失禮行為。斟酒時要右手拿着酒壺,左手從下面託着,千萬不能碰酒杯。客人要右手持酒杯,左輕托杯底,接受對方斟酒。在一般情況下,第一杯酒接受為禮節,第二杯客氣地謝絕不為失禮。日本人喝完酒往往都將酒杯扣在桌上,但是謝絕了第二杯酒的人,千萬不要將酒杯扣起,要等大家都喝完,一起把酒杯扣在桌上,才是禮貌的作法。

中國人講“酒逢知己千杯少”,日本人則是“千杯之後成知己”。可見喝酒不但是中國社會也是日本社會重要的交際手段。

2.敬酒。

飲酒之樂除了酒質優良帶來的樂趣外,飲酒的氣氛和場面更是一種享受,因此,文明飲酒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向人敬酒,是表示祝願、福福等。在祝酒時,應注意一些事項:

(1)首先應瞭解對方飲酒習慣,即為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

(2)根據社交禮儀的規定,提莫大家乾杯、向來賓祝酒的只能

是男主人,其他人則不宜這麼做。

(3)在為歡迎某位貴賓而特意舉行的歡迎宴會上,在男主人祝酒之後,男主賓也可祝酒。

(4)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5)祝酒時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6)在主賓和主人致辭、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也不要藉此機會吸煙。演奏國歌時就肅立。

&[FS:PAGE]nbsp;(7)主人和主賓講完話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後,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

(8)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

(9)依慣例,乾杯宜用香檳酒,不用普通的葡萄酒、啤酒。

(10)參加各種宴會切忌喝酒過量致使失言、失態。

3.碰杯禮。

碰杯禮的由來有兩種説法:第一種來自古希臘。古希臘人認為,在飲酒的時候,鼻子能聞酒香,眼睛能看酒色,舌頭能嘗酒味,唯獨耳朵不能感受。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他們想出在飲酒前互相碰杯的主意,使耳朵能聽到酒杯的清脆響聲。久而久之,這種做法逐漸成為飲酒禮節。第二種來自古羅馬。在古羅馬武士“角力”競賽前,雙方先要喝一杯酒,以示相互勉勵。但由於酒是事前準備好的,為了證明酒中沒有毒,在喝酒時,決鬥雙方先把酒倒出互相拌和,然後一飲而盡。這種風俗逐步成為酒席上的碰杯禮節。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3

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要是致正式祝酒詞,就應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並不能因此影響來賓的用餐。祝酒詞適合在賓主入座後、用餐前開始。也可以在吃過主菜後、甜品上桌前進行。

在飲酒特別是祝酒、敬酒時進行乾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議,可以是主人、主賓,也可以是在場的人。提議乾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託扶杯底,面帶微笑,目視其他特別是自己的祝酒對象,嘴裏同時説着祝福的話。

有人提議乾杯後,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樣子。將酒杯舉到眼睛高度,説完“乾杯”後,將酒一飲而盡或喝適量。然後,還要手拿酒杯與提議者對視一下,這個過程就算結束。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4

1.宴會,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為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為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兩種類型。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為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於到場人數、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非正式宴會,也稱為便宴,也適用於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於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於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説,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2.家宴,也就是在家裏舉行的宴會。相對於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製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鬆、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瞭解,促進信任。

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為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麼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為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入座後坐姿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兩腿不停搖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入座後,不要旁若無人,也不要眼睛直盯盤中菜餚,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可以和同席客人簡單交談。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5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對門口的為上座,一般是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來安排)。

二、進餐時,先請客人中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説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九、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十、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

十一、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

十二、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十三、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托拉座椅。

十四、喝湯要用湯匙,千萬不要端起碗來喝。

十五、喝湯的方法湯匙由身邊向外舀出,由內向外方向舀着喝。

十六、喝湯時,第一次舀湯宜少,先測試温度,淺嘗。喝湯不要出聲。

十七、喝湯時,不要任意攪合熱湯和用口吹涼。

十八、湯舀起來,不能一次分幾口喝。

十九、喝完湯,湯匙應擱在湯盤上或湯杯的碟子上。

二十、麪包要撕成小片吃,吃一片撕一片。不可用口咬。

二十一、如要塗牛油,並非整片先塗,在撕下來吃,宜先撕下小片,再塗在小片上,送入口吃。

二十二、撕麪包時,碎屑應用碟子盛接,切勿弄髒餐桌。

二十三、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二十四、麪包切用刀子割。

二十五、如麪包是烤熱的,可以整片先塗牛油,再撕成小片吃。

二十六、湯將見底,可將湯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桌心,即向外傾斜,以便取湯。

二十七、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枱入坐。

二十八、餐巾主要防止弄髒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二十九、必須等大家坐定後,才可使用餐巾。

三十、餐巾攤開後,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帶,或掛在西裝領口。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6

1.日常交往用酒禮儀

主人在為客人斟酒時,常説“滿上滿上”,這個“滿”不是指滿到杯口幾乎溢出來,而指斟滿八成就行了。

主人斟酒時,客人可行“叩指禮”,表示感謝主人斟酒。行“叩指禮”時,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塊,輕輕在桌上叩幾下。

席上喝酒講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須把杯中的酒喝乾,一口氣喝下去,還要把杯子倒過來讓旁人看看杯子是乾的。

在酒席上還常常有“無三不成禮”的説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須是三杯以上。所謂“酒過三巡”也是這個意思。

喝酒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還有許多不同的風俗和禮節。

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喜歡飲酒的民族,喝得酩酊大醉也不為恥。成年人不僅在宴會上飲酒,在一天工作後,也往往要走進酒館喝上兩杯再回家。按照日本人的風俗,飲酒是重要的禮儀。同日本人共同進餐飲酒,應隨時注意將別人及自己的酒杯斟滿,酒不滿杯在日本人看來是不禮貌的。還要了解日本人相互斟酒的習俗,客人在主人為其斟酒後,應馬上接過主人的酒瓶給主人斟酒。在宴飲之中,客人和主人均不往自己酒杯裏斟酒,而是互相斟酒。

日本人認為這是主客之間平等的表示,即便是高級經理同一般辦事員一起對斟,也是雙方互相斟酒。日本傳統飲酒的方法是:在桌子中間擺上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桌上放一塊潔淨的白紗布。主人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吸乾,斟酒後,雙手遞給客人,看着客人一飲而盡。客人飲完,也將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紗布上吸乾,同樣斟滿酒,雙手遞還主人,請主人飲盡。如此交杯換盞,盡興而飲,表示主賓之間的親密無間。

如果是一般朋友,不必如此飲酒。在日本飲酒時,將酒杯放在桌上讓主人斟滿是失禮行為。斟酒時要右手拿着酒壺,左手從下面託着,千萬不能碰酒杯。客人要右手持酒杯,左輕托杯底,接受對方斟酒。在一般情況下,第一杯酒接受為禮節,第二杯客氣地謝絕不為失禮。日本人喝完酒往往都將酒杯扣在桌上,但是謝絕了第二杯酒的人,千萬不要將酒杯扣起,要等大家都喝完,一起把酒杯扣在桌上,才是禮貌的作法。

中國人講“酒逢知己千杯少”,日本人則是“千杯之後成知己”。可見喝酒不但是中國社會也是日本社會重要的交際手段。

2.敬酒。

飲酒之樂除了酒質優良帶來的樂趣外,飲酒的氣氛和場面更是一種享受,因此,文明飲酒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向人敬酒,是表示祝願、福福等。在祝酒時,應注意一些事項:

(1)首先應瞭解對方飲酒習慣,即為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

(2)根據社交禮儀的規定,提莫大家乾杯、向來賓祝酒的只能

是男主人,其他人則不宜這麼做。

(3)在為歡迎某位貴賓而特意舉行的歡迎宴會上,在男主人祝酒之後,男主賓也可祝酒。

(4)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5)祝酒時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6)在主賓和主人致辭、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也不要藉此機會吸煙。演奏國歌時就肅立。

(7)主人和主賓講完話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後,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

(8)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

(9)依慣例,乾杯宜用香檳酒,不用普通的葡萄酒、啤酒。

(10)參加各種宴會切忌喝酒過量致使失言、失態。

3.碰杯禮。

碰杯禮的由來有兩種説法:第一種來自古希臘。古希臘人認為,在飲酒的時候,鼻子能聞酒香,眼睛能看酒色,舌頭能嘗酒味,唯獨耳朵不能感受。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他們想出在飲酒前互相碰杯的主意,使耳朵能聽到酒杯的清脆響聲。久而久之,這種做法逐漸成為飲酒禮節。第二種來自古羅馬。在古羅馬武士“角力”競賽前,雙方先要喝一杯酒,以示相互勉勵。但由於酒是事前準備好的,為了證明酒中沒有毒,在喝酒時,決鬥雙方先把酒倒出互相拌和,然後一飲而盡。這種風俗逐步成為酒席上的碰杯禮節。

4.乾杯禮。

據説“乾杯”一詞起源於16世紀的愛爾蘭,原意為“燒麪包”。當時的愛爾蘭飲酒者常有這樣的習慣,將一片烤麪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純潔性。直到18世紀,乾杯才有了今天的含義,並發展成配以祝酒頌詞。乾杯時人們往往要相互碰杯,碰杯的響聲與教堂敲鐘一樣,是為了驅除惡魔。過去幹杯還必須右手執杯,伸直與肩齊,這是為了向對方表明自己腰間沒有暗藏武器,以示友好。

5.歐美人用酒禮儀。

歐美人敬客,宴請多用酒,其用酒講究種類、配製和禮節。

(1)客人來訪,久坐之後主人要以酒敬客,常以淡酒為主。女客若酒最小或不會喝酒,多以桔子汽水或啤酒解渴,這是常見的敬客酒。本站:

(2)如果家庭請客、外交宴請,多采用雞尾酒。飯前用酒,往往也選擇雞尾酒。飯時,改用白酒和紅酒,先白後紅。在用魚蝦海味的時候飲清淡的白酒,可以使海味更覺可口;隨之後進禽鳥牲畜等肉類食品時,則改用醇香的紅酒,愈醇愈佳。席畢,還要用白蘭地或香檳酒,這是常見的宴請酒。

(3)時逢慶賀典禮的歐美各國,最考究的是飲用香檳酒。在客人用過水果或甜食之後,若是面前放上鏤有花紋的廣口半球形底鴛鴦腳杯時,便是主人要敬香檳了。

“酒能成禮,過則傷德”,“不喝傷心,喝多傷肝、傷胃、傷情”,因此飲酒時應注意酒忌,方可避免酒後失禮。值得注意的是,飲酒不可成心把人灌醉,更不能偷偷地在他人的飲料裏倒上烈性酒;不可通宵達旦無節制地狂歡酗酒,也不可在席上強人所難;不可出現在酒席上爭執、惡謔、佯醉等不良之風;更不可失言失態,一喝酒成千古恨。酒量好,固然最好不過,但酒德好,酒禮好,則是在享受美酒的同時給人們帶來最大的樂趣,願這種樂趣永遠倍伴着您、我、他。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7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當然不會再有“孟光接了梁鴻案”那樣的日子,但也還是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入座:

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

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8在對面),右手邊為3,5,7(7在正對面)。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

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上菜:

上菜順序,中餐一般講究:先涼後熱,先炒後燒,鹹鮮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濃味厚的後上,最後是飯菜。有規格的宴席,熱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窩席裏的燕窩,海蔘宴裏的海蔘,魚翅宴裏的魚翅,應該先上,即所謂最貴的熱菜先上,再輔以溜炒燒扒。

宴席裏的大致順序是:

涼菜——冷拼,花拼。

熱炒——視規模選用滑炒,軟炒,幹炸,爆,燴,燒,蒸,澆,扒等組合。

大菜——(不是必須的)指整隻,整塊,整條的高貴菜餚,比如一頭乳豬,一隻全羊,一大塊鹿肉什麼的。

甜菜——包括甜湯,如冰糖蓮子,銀耳甜湯等

點心——一般大宴不供飯,而以糕,餅,團,粉,各種面,包子,餃子等。

水果——爽口,消膩

此順序非一成不變,如水果有時可以算在冷盤裏上,點心可以算在熱菜裏上。

較濃的湯菜,應該按熱菜上;貴重的湯菜如燕窩等要為熱菜中的頭道。

至於季節的考慮,則還有冬重紅燒,紅燜,紅扒和沙鍋,火鍋等;夏則清蒸,白汁,清炒,涼拌為主。此外顏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樣化也應考慮。

酒樓和家宴,各種菜品的分量也要不同:

大宴講究一成至兩成冷菜;三成熱炒,四成大菜。

家宴就可以將大菜減少,冷菜增加。

至於盛器,可謂歷史久矣,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又云:“煎炒宜盤,湯羹宜碗,參錯其間,方覺生色。“。所以盛器在這個講究飲食文化,又盛產陶瓷美器的地方,自然加倍講究。

一般要備大中小平盤(碟),大盤熱菜,中盤冷拼,或靈活選擇,小盤點心,小吃。

還要有深盆盛油大湯多之物,大湯碗盛湯。外加碗筷。大食具如火鍋,烤爐之類;還有水具,茶具,酒具。

至於盛器的選取,質地要好,當然名窯古董或各地名瓷都可上桌。色彩搭配要合理。

根據所盛菜餚的顏色,性質,質地,名稱,選取不同質地,形狀,顏色,花紋的盛器。

切忌中西混雜,土洋不分,不倫不類。

如一品丸子,要用雍容華貴的黃底細文福盤;如清蒸魚要用白瓷或青瓷魚盤,紅燒乾燒魚則用色彩濃烈的厚重的魚盤。色彩清亮的涼菜冷拼,則宜用對稱的細底紋小碎花圓盤。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8

使用調羹,主要是喝湯,有時也可以用調羹盛裝滑溜的食物。尤其是在喝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時,不要將調羹碰碗、盤發出聲響

從外向裏舀(吃西餐則應從內往外舀),調羹就口的程度,要以不離碗、盤正面為限,切不可使湯滴在碗、盤的外面。

2、喝湯時不能發出響聲

有的`同學對此不太注意,嘴裏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這是十分粗俗的。

3、口對着熱湯吹氣

有時端上桌的湯很燙,這時,應先少舀些湯嘗一嘗。如果太燙,可將湯倒入碗裏用調羹慢慢地舀一舀,等湯稍許降温時,再一口一口地喝。

4、將湯碗直接就口

當湯碗裏的湯將喝盡時,應用左手端碗,將湯碗稍為側轉,再以右手持調羹舀湯。不要將湯碗端起來,一飲而盡,這樣做不符合餐桌禮儀的要求。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9

餐飲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中國餐飲文化很豐富,中國人熱情好客,很講究餐飲禮儀。中餐宴會是指具有中國傳統民族風格的宴會,遵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禮儀規範。

宴請活動就其目的性質而言,大約分為三種:

一種是禮儀性質的,如為迎接重要的來賓或政界要員的公務性來訪;為慶祝重大的節日或舉行一項重要的儀式等舉行的宴會,都屬於禮儀上的需要,這種宴會要有一定的禮賓規格和程序。

另一種是交誼性的,主要是為了溝通感情、表示友好、發展友誼,如:接風、送行、告別、聚會等。

再一種是工作性質的,主人或參加宴會的人為解決某項工作而舉行的宴請,以便在餐桌上商談工作。

這三種情況又常交相為用兼

公筷

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濕毛巾

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

水盂

在宴席上,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飄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誤為飲料,以致成為笑話)。洗時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乾。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10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不宜吃得響聲大作,“電閃雷鳴”。不宜亂吐廢物,唾液飛濺。不宜張口剔牙,捅來捅去。不宜寬衣解帶,脱鞋脱襪。不宜挑三揀四,挑肥揀瘦。不宜替人佈菜,熱情過頭。不宜以酒灌人,出人洋相……

通過這些內容,反映了“內強個人素質,外塑企業形象”的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生動展示出現代企業和現代員工的風采。

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無非是兩方面的禮儀,一是來自自身的禮儀規範,比如説餐飲適量、舉止文雅;另一個是就餐時自身之外的禮儀規範,比如説菜單、音樂、環境等。

中餐禮儀,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中餐禮儀,主要需注意掌握用餐方式、時間地點的選擇、菜單安排、席位排列、餐具使用、用餐舉止等六個方面的規則和技巧。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11

中餐餐具的擺放與使用方法

中餐的主餐具包括筷、匙、碗、盤等;中餐的輔餐具(即在用餐時發揮輔助作用的餐具)有:水杯、濕巾、水盂、牙籤等。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杯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① 取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己面前再動筷,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取菜不要過多,更不能端起菜盤往自己盤裏撥。

② 如果要取遠處食物,不要站起來去拿,可請鄰座或服務員幫助。

③ 進餐時應閉着嘴細嚼慢嚥,儘量不發出聲音。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説話,更不要大聲談笑,以免噴出飯菜、唾沫或讓別人看到口內的食物。

④ 喝湯時不要發出響聲,湯菜太熱,稍涼後再食用,忌用嘴吹去熱氣。

⑤ 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菜餚或主人為自己夾菜時,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自己的餐盤內。

⑥ 上蝦、蟹時,有時送上水盅供洗手用,水面灑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切勿當作一道湯食用。洗手時兩手輪流沾濕指頭,然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乾。

⑦ 就餐過程中,不可玩桌上的酒杯、盤碗、刀叉、筷子等餐具。

⑧ 如果不小心將餐具碰落,或者將酒水碰灑,不要着急,應向鄰座致歉並請服務員再另送一套。

⑨ 吃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籤及骨、刺等都要放入盤內,忌隨意亂扔。

⑩ 剔牙時要用牙籤,而不要用手指,並用手或餐巾遮口。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12

1.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2.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3.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4.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5.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户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6.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着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不要放太低。

7.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8.碰杯,敬酒,要有説詞。

9.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10.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

11.如果自己由於各種原因真不能喝酒,説明原因,別開第一口。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13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範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範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淨手。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後,客人才可離席。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聖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宴客時很講究儀節,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於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程。現代的標準規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14

座位在中餐上也有講究,我國一般以左為尊,如果有大長輩的話,應當讓其做主座位,其餘長輩在依次坐下,根據親疏來進行分坐。

如果你是宴請的人,最好選擇一家合適檔次的地點,客人也能大致的知道該點什麼菜,不過一般這時候都是主人去點菜,客人也只是象徵性的點一到兩個菜而已。

如果你是被宴請的人,記住不要在點菜是顯得過於主動,可以適當的點一到兩個菜,要做到心中有數,點菜的時候最好問清楚其他人是否有忌口,最好點一個價格適中,又都較為適合的菜,當然,如果你們同行的人關係好的話也就不用在意這麼多。

我國在講究吃的同時也比較講究吃相,在用餐的時候要注意文明禮貌,不要勸菜,可以適當的説一説這個比較好吃,讓他可以嚐嚐等話,至於吃或者不吃則由別人自己決定;第二便是不要隨便給別人夾菜,一兩次還可以接受,反覆多次便會讓人產生反感的情緒。

而且在夾菜的時候不要只吃自己面前的食物,也不要站起來伸長手去夾菜,而是要等到菜餚到自己身旁或者自己手動將菜餚轉過來在吃,吃的時候也要細嚼慢嚥,否則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吃飯飯後不要就把碗一放便離開座位,如果是在家庭裏面用餐的話,最好將碗筷拿走放入廚房,如果是在外面的話,最好將碗筷擺放整齊,在説一句‘我吃飽了,你們慢用’等話,然後告知主人一聲便可以離開席位。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15

中餐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當然不會再有“孟光接了梁鴻案”那樣的日子,但也還是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中餐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不宜吃得響聲大作,“電閃雷鳴”。不宜亂吐廢物,唾液飛濺。不宜張口剔牙,捅來捅去。不宜寬衣解帶,脱鞋脱襪。不宜挑三揀四,挑肥揀瘦。不宜替人佈菜,熱情過頭。不宜以酒灌人,出人洋相……

通過這些內容,反映了“內強個人素質,外塑企業形象”的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生動展示出現代企業和現代員工的風采。

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無非是兩方面的禮儀,一是來自自身的禮儀規範,比如説餐飲適量、舉止文雅;另一個是就餐時自身之外的禮儀規範,比如説菜單、音樂、環境等。

中餐禮儀,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中餐禮儀,主要需注意掌握用餐方式、時間地點的選擇、菜單安排、席位排列、餐具使用、用餐舉止等六個方面的規則和技巧。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16

1.日常交往用酒禮儀

主人在為客人斟酒時,常説“滿上滿上”,這個“滿”不是指滿到杯口幾乎溢出來,而指斟滿八成就行了。

主人斟酒時,客人可行“叩指禮”,表示感謝主人斟酒。行“叩指禮”時,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塊,輕輕在桌上叩幾下。

席上喝酒講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須把杯中的酒喝乾,一口氣喝下去,還要把杯子倒過來讓旁人看看杯子是乾的。

在酒席上還常常有“無三不成禮”的説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須是三杯以上。所謂“酒過三巡”也是這個意思。

喝酒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還有許多不同的風俗和禮節。

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喜歡飲酒的民族,喝得酩酊大醉也不為恥。成年人不僅在宴會上飲酒,在一天工作後,也往往要走進酒館喝上兩杯再回家。按照日本人的風俗,飲酒是重要的禮儀。同日本人共同進餐飲酒,應隨時注意將別人及自己的酒杯斟滿,酒不滿杯在日本人看來是不禮貌的。還要了解日本人相互斟酒的習俗,客人在主人為其斟酒後,應馬上接過主人的酒瓶給主人斟酒。在宴飲之中,客人和主人均不往自己酒杯裏斟酒,而是互相斟酒。

日本人認為這是主客之間平等的表示,即便是高級經理同一般辦事員一起對斟,也是雙方互相斟酒。日本傳統飲酒的方法是:在桌子中間擺上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桌上放一塊潔淨的白紗布。主人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吸乾,斟酒後,雙手遞給客人,看着客人一飲而盡。客人飲完,也將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紗布上吸乾,同樣斟滿酒,雙手遞還主人,請主人飲盡。如此交杯換盞,盡興而飲,表示主賓之間的親密無間。

如果是一般朋友,不必如此飲酒。在日本飲酒時,將酒杯放在桌上讓主人斟滿是失禮行為。斟酒時要右手拿着酒壺,左手從下面託着,千萬不能碰酒杯。客人要右手持酒杯,左輕托杯底,接受對方斟酒。在一般情況下,第一杯酒接受為禮節,第二杯客氣地謝絕不為失禮。日本人喝完酒往往都將酒杯扣在桌上,但是謝絕了第二杯酒的人,千萬不要將酒杯扣起,要等大家都喝完,一起把酒杯扣在桌上,才是禮貌的作法。

中國人講“酒逢知己千杯少”,日本人則是“千杯之後成知己”。可見喝酒不但是中國社會也是日本社會重要的交際手段。

2.敬酒。

飲酒之樂除了酒質優良帶來的樂趣外,飲酒的氣氛和場面更是一種享受,因此,文明飲酒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向人敬酒,是表示祝願、福福等。在祝酒時,應注意一些事項:

(1)首先應瞭解對方飲酒習慣,即為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

(2)根據社交禮儀的規定,提莫大家乾杯、向來賓祝酒的只能

是男主人,其他人則不宜這麼做。

(3)在為歡迎某位貴賓而特意舉行的歡迎宴會上,在男主人祝酒之後,男主賓也可祝酒。

(4)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5)祝酒時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6)在主賓和主人致辭、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也不要藉此機會吸煙。演奏國歌時就肅立。

&[FS:PAGE]nbsp;(7)主人和主賓講完話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後,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

(8)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

(9)依慣例,乾杯宜用香檳酒,不用普通的葡萄酒、啤酒。

(10)參加各種宴會切忌喝酒過量致使失言、失態。

3.碰杯禮。

碰杯禮的由來有兩種説法:第一種來自古希臘。古希臘人認為,在飲酒的時候,鼻子能聞酒香,眼睛能看酒色,舌頭能嘗酒味,唯獨耳朵不能感受。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他們想出在飲酒前互相碰杯的主意,使耳朵能聽到酒杯的清脆響聲。久而久之,這種做法逐漸成為飲酒禮節。第二種來自古羅馬。在古羅馬武士“角力”競賽前,雙方先要喝一杯酒,以示相互勉勵。但由於酒是事前準備好的,為了證明酒中沒有毒,在喝酒時,決鬥雙方先把酒倒出互相拌和,然後一飲而盡。這種風俗逐步成為酒席上的碰杯禮節。

4.乾杯禮。

據説“乾杯”一詞起源於16世紀的愛爾蘭,原意為“燒麪包”。當時的愛爾蘭飲酒者常有這樣的習慣,將一片烤麪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純潔性。直到18世紀,乾杯才有了今天的含義,並發展成配以祝酒頌詞。乾杯時人們往往要相互碰杯,碰杯的響聲與教堂敲鐘一樣,是為了驅除惡魔。過去幹杯還必須右手執杯,伸直與肩齊,這是為了向對方表明自己腰間沒有暗藏武器,以示友好。

5.歐美人用酒禮儀。

歐美人敬客,宴請多用酒,其用酒講究種類、配製和禮節。

(1)客人來訪,久坐之後主人要以酒敬客,常以淡酒為主。女客若酒最小或不會喝酒,多以桔子汽水或啤酒解渴,這是常見的敬客酒。本站:

(2)如果家庭請客、外交宴請,多采用雞尾酒。飯前用酒,往往也選擇雞尾酒。飯時,改用白酒和紅酒,先白後紅。在用魚蝦海味的時候飲清淡的白酒,可以使海味更覺可口;隨之後進禽鳥牲畜等肉類食品時,則改用醇香的紅酒,愈醇愈佳。席畢,還要用白蘭地或香檳酒,這是常見的宴請酒。

(3)時逢慶賀典禮的歐美各國,最考究的是飲用香檳酒。在客人用過水果或甜食之後,若是面前放上鏤有花紋的廣口半球形底鴛鴦腳杯時,便是主人要敬香檳了。

“酒能成禮,過則傷德”,“不喝傷心,喝多傷肝、傷胃、傷情”,因此飲酒時應注意酒忌,方可避免酒後失禮。值得注意的是,飲酒不可成心把人灌醉,更不能偷偷地在他人的飲料裏倒上烈性酒;不可通宵達旦無節制地狂歡酗酒,也不可在席上強人所難;不可出現在酒席上爭執、惡謔、佯醉等不良之風;更不可失言失態,一喝酒成千古恨。酒量好,固然最好不過,但酒德好,酒禮好,則是在享受美酒的同時給人們帶來最大的樂趣,願這種樂趣永遠倍伴着您、我、他。

中餐飲酒禮儀知識 篇17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

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

在宴席上

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飄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洗時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乾。

筷子用法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握筷姿勢應規範,時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否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裏,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