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實習報告模板彙總(通用3篇)

新聞實習報告模板彙總 篇1

一、前言

新聞實習報告模板彙總(通用3篇)

目前,很多用人單位提出的招聘條件都要求有工作經驗,但是對於整天在學校上課的大學生來説,缺的恰恰就是工作經驗。因此,上學期間的實習就顯得十分重要。對大學生來説,實習是接觸社會的一個極好機會,是提前接觸未來的實際工作,感受以後可能要從事的工作氛圍的重要前提,尤其對於新聞專業的學生而言,需要極強的動手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然而,對於一直處於家庭庇護下成長的學生,很少與社會交流,不懂得怎樣為人處事。因此,社會經驗往往比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顯得更為重要。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大學生找到實習機會很困難,在實習過程中也常常碰到許多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實習的問題?怎樣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通過這份調查,來初步探討一下新聞專業大學生實習的問題。

二、調查初衷

隨着大四長達半年的實習期的到來,我為自己該選擇什麼實習單位着實好好考慮了一番。首先,這半年的實習,我希望能夠跟未來的工作掛鈎,最好在實習期好好表現,將來留在該單位工作。第二、電視台的一些欄目組,對學歷要求不高,但是對工作能力要求很高,工作強度很大。奧運期間,我在北京電視台實習,當時欄目組的製片人倒是提起過將來願不願意留下來,但我想當時那種已經達到癲狂的工作狀態,我支撐不了多久,甚至於那時的工作對我的身心都消耗極大,我現在回想起那段日子感到十分恐懼、排斥,所以我想,這份工作我肯定幹不好,不是長久之計。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身邊一些朋友的情況。他們為了找到實習機會,到處面試,有些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開始實習生活後,覺得煩悶無聊,後悔不已,沒幹幾天就想離開,更談不上好好幹、對工作負責。有些一心想找個喜歡的職位實習,可是苦於沒有途徑,説着手準備考研,可是又看不進去書。我自己也是迷茫猶豫了好久,想了很多,也一次次的做了自我否定。所以我想做這樣一份問卷,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能好好問問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實習機會難求。

根據調查顯示,一半以上在媒體實習的人都是通過人脈關係獲得機會的,自己尋找的幾乎沒有。我在實習時也是憑藉認識人才進去的,和我一起實習的人全都是這樣。我在報社時,曾聽到有人打電話詢問有沒有實習崗位,報社裏的人直接説:“我們不招實習生。”然後就掛了。由此看來,新聞媒體的實習崗位基本上是呈現“封閉”、“不開放”狀態。

新聞專業的學生對於實習機會的渴望似乎從一開始就強於其他專業的學生。一方面是由於新聞專業本身的專業知識不像其他專業那樣,需要非常認真的學習,要好好打牢基礎。新聞專業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學習怎樣去為人處事、學習怎麼去觀察理解這個世界、學習怎樣去健全自己的人格和價值觀,然後才能談及引導社會輿論。當然,從事新聞工作需要很強的思維能力和大量的知識積累,但這些往往都是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就慢慢培養出來的,真正靠進入大學後再現補實則已經晚了。儘可能多的融入社會中,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是新聞專業學生的首要問題。因此,新聞專業的實習機會往往是一擁而上,而新聞專業的學生多,新聞媒體的總數少,實習機會就變得不容易找了。

新聞專業實習機會的“裙帶制”所帶來的麻煩不僅僅對於學生。很多媒體在職人員表示寒暑假到來,辦公室裏實習生人滿為患,弄得辦公環境吵雜混亂,影響工作。而且很多實習生

只是為了應付學校差事,到了實習單位不幹正經事,就是玩玩鬧鬧,由於是熟人介紹來的,又不方便説什麼,所以只能任由他們在辦公室裏呆着,也不敢委以重任。

我想可以對新聞專業實習生進行一個招募,這需要學校與媒體加強聯繫,可以設置某種能力資格,通過學生平時在學校的表現來評定他們是否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這樣一方面,有能力沒有關係的學生可以得到實習機會,新聞單位也不用發愁找不到可以信賴的實習生。

2、實習與未來的工作,怎麼看得長遠?

這份調查問卷中有幾個問題是這樣問的:你今後想從事新聞傳媒方面的工作嗎?你認為實習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對你今後的工作幫助大嗎?你認為自己目前的實習能保證將來的工作嗎?如果不能保證就業,你是否會考慮換一個單位實習?你目前實習主要是為了什麼目的?

這些問題是我在實習過程中漸漸產生的。我從大一第一次在報社實習了一個月之後就清楚了自己不適合做記者,性格孤僻,不愛跟人接觸,;寫稿子,不喜歡很正式、很古板的,喜歡調侃聊天的方式,喜歡加入想象力,與新聞報道要求的客觀真實不符,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我不適合做記者。在北京電視台提起留下不留下這個問題時,我曾猶豫過。這是個很大的誘惑,是個大媒體、工資一般但是待遇還不錯、説出去是電視台的記者也比較好聽,而且家裏人的意見是不管什麼工作先幹着。但是今年暑假回來,人家問我還去不去的時候,我還是沒答應。我想起自己以前實習時的生活,那時別説快樂,基本上都是咬牙挺過來的,嚴重的時候,在實習結束之後,我會有一段時間自閉起來,不想跟任何人説話。所以考慮再三,我還是決定找一條別的路走。其實我對這個工作這麼排斥的話,也肯定無法專心工作,人家也不會讓我留下。要想把一份工作做好,首先要熱愛它,然後才會涉及到發展上升空間的問題。

調查數據顯示,參與調查的人中,對前途比較確定和不確定的大致各一半。其中説在新聞媒體實習將來保證能留下的,我想他們的各方面條件和機遇應該都很不錯,所以

是不太會為工作發愁的一類人。另外的一部分,在模稜兩可間、徘徊不定的人其實在大學生中很常見。現在人大都沒什麼理想、目標,從小就沒有,甚至連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不清楚,隨大流,走一步算一步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

我想人不怕別的,就怕愚昧、麻木,在這麼複雜、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如果連自己的想法都不明確,那肯定無法立足。所以,我們應該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給自己多一點思考的時間。

3、低薪?白乾?倒貼錢?大學生放低姿態,端正態度,建立正確價值觀?

在參與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聲明自己不在乎工資,只為積累經驗,實習也不見得就是想留下工作。在這次找工作之前,我實習也從沒考慮過錢的問題,甚至在有了一定的經驗,又學不到新鮮東西之後,實習有時候就是玩。但我現在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説自己不在乎工資的人,肯定沒想過不再依靠父母,要開始獨立生活了。現在獨生子女大部分都沒有獨立意識,被父母養着一輩子也理所當然。

我在這次選擇實習單位前簡單算了一筆賬:去年夏天在電視台實習了將近兩個月,花了差不多3000—4000塊錢,包括每天上下班車費、飯費、手機話費、還有一些不得推辭的工作應酬,而我過去實習過的電視台和報社剛開始都説有稿費,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這麼一來,真是又倒貼人力、又倒貼財力。然後我想,實習兩個月就三、四千,這要是實習半年呢,得多少錢?而且隨着工作量的加大、工作任務的重要程度,花的錢只會越來越多。這樣投資,究竟最後能有多少回報?正式開始工作之後,能減緩多少入不敷出的情況?投入大量的精力、財力,回報是不是物有所值?由於我自己將來不想從事新聞工作,所以如此昂貴的實習學費我不捨得教。

我的實習經歷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新聞,大部分的採訪都是我在跑,稿子也是我在寫,在電視台的時候,把採訪甚至拍攝提綱都寫好了,然後人家拿走去拍,實習生接着尋找下一個選題。我總看到正式的記者們喝着啤酒、抽着煙、玩着CS、聊着QQ、甚至再過分點的,去會男友了。而裏裏外外忙活的全都是實習生,最後把稿子寫

好,記者們審閲一下,大概改改,就交上去了,一天一份稿子,任務算是完成,回家去了。我時常感覺他們是我的子女,我辛辛苦苦的養着他們。後來看到一篇文章中説,新聞媒體很不容易,這麼辛苦還兼顧教育實習生,而且還是免費的,沒有收任何實習費用。我當時心想:我沒跟你要一半工資已經很不錯了。

前些年,社會上總流傳這樣一種説法:大學生眼高手低,太驕傲,應該挫挫他們的鋭氣。現在呢?有幾個大學生出來不是低聲下氣、點頭哈腰的?為了更好的實習,家裏也是傾盡人力物力財力,託人找關係、請客送禮;想要獨立的畢業生,為了找到好工作,硬説工資不用很高、能餬口就行,然後過着省吃儉用、入不敷出的日子。這難道就是正確的態度嗎? 付出勞動,就應該有相應的報酬。很多公司、單位,就是仗着“現在工作不好找,來我這兒應聘的多了,你愛來不來。”這種“霸王條款”故意剋扣剛畢業的學生的工資,以減少公司的支出。而大學生們誠惶誠恐的心態也助長了這種現象越來越“正常化”。我認為國家應該出台相應法律對於剛畢業的學生的工資待遇制定一個標準的額度,並且保護“學生工”的勞動付出,保護學生的權力利益,規範市場。因為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棟樑,只有讓他們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發展,社會才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四.總結

新聞專業實習的問題似乎從一開始就形成這麼一個模式了,改變它,不容易。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這條路走不通,趕緊停住,四下望望,看看哪條路更順更通暢。然而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羣體,應該更懂得自尊自愛,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被社會壞風氣輕易地擊敗投降。上了四年大學,説自己比別人到底多瞭解了什麼,專業知識?生活技能?我想最根本的是比別人更清楚的理解了人格和尊嚴,以及生命的莊嚴和神聖,為什麼賢人雅士能生活得比別人都好,因為他們更尊重和善待生活。

不到要獨立生活的時候,不會真正的明白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説,理應該比其他人更明事理。聰明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了的,但至少我們要做個明白人。對於自己的未來,只有自己最能説了算,所以出於對自己負責,我們應該更多的思考一下,多想想、好好想想。

新聞實習報告模板彙總 篇2

實習單位:廣東省南方電視台都市頻道《城事特搜》欄目組

實習時間:20xx年7月6日——20xx年8月20日

實習報告

“南方”之旅

為了擁有更多的實習經驗,早在放暑假之前就打算實習,但是好的實習單位難找,幸好有師兄的介紹,我得以在南方電視台這個省台得到了實習的機會。

新手上路

一個炎熱的中午我來到了南方台的門口,在師兄的帶領下我上到了七樓的都市頻道《城事特搜》的辦公室,裏面的冷氣開得很大,剛進去就打了冷顫,但是整個欄目的記者卻以最熱忱的微笑歡迎我的到來,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找對了“婆家”。

《城事特搜》是都市頻道自辦的一個節目,並且是頻道的品牌欄目,更是收視第一,原因大概是因為整個欄目的製作人員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充滿活力和創新的想法,其節目的風格老少咸宜。節目的監製他們就是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給他們的節目補充一下新鮮的血液。

任何一個新手,如果是整天坐在辦公室裏,學到的東西是極其有限的,實踐是學習的重要途徑。我是幸運的,剛來就有任務了。於是我開始在廣州穿街過巷,跑起了新聞專題來了。由於是新手,除了一些專業的知識,對於知識的實踐幾乎是一張白紙。很多的時候我顯得手足無措,好在身邊有師兄的指點,才勉強應付過來。

慢慢地,我學到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知道採訪應該怎樣站位,手應該怎樣拿話筒等等,就連小小的腳架,怎樣放也是一種學問。比如什麼時候要,要多高,放在什麼位置,這裏面都有很多東西要學的。如果説在學校我們學的是一些大理論知識,那現在我學的就是一些“枝末小葉”,但如果沒有了這些小東西,整個知識系統就顯得不完整了。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適應期”,我開始掌握了電視節目的整個製作流程,從它的策劃到節目的“出街”。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優勢逐步顯示出來了,那就是我們的動手能力強,比較容易上手。但是也我們的缺點也“浮”了上來,雖然我們的動手能力是強,但是我們的寫作能力明顯跟不上我們的操作能力。通常一篇稿子要花上半天才能出來,甚至是一天,所以在整個實習期間最大的苦惱就是寫稿。這些都是因為我在學校裏過度強調了操作能力,而對於稿件的採寫能力卻忽視,才導致今天的困局。

錯誤中成長

一個人沒有犯過錯誤,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同時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作為一個實習生,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個人都害怕犯錯誤,我也是。每天我都要小心翼翼的幹活,害怕犯錯誤,因為志雄師兄對我的要求是極高的,他給我的理由就是就算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只是達到六七成,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你在失敗後還是會發現你的水平高了很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對你的要求要這麼高。

我也深深知道,起點越高,成功的收穫也就越高,從整個實習的開始到結束,我從心底裏問我自己我是沒有達到師兄的要求。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發現我的水平明顯有所提高,看問題的層面也比以前深了很多,這都是我在錯誤中學到的。

記得第一次犯錯誤就是拿MIC,我拿MIC的位置和站位都錯了,師兄將他的經驗告訴了我,知道怎樣才能達到採訪的目的。還有面對被採訪者我心理上所應該站的位置,不要與被採訪者的關係過於緊密,不是將自己的位置等同於受訪者,同時也不應該凌駕於受訪者之上,要個受訪者一種感覺:我的地位只比受訪者高一點而已。原來採訪還有很多學問的,怎樣引導受訪者向我們所需要的方向説下去,但同時又要有受訪者的獨特聲音,這就是採訪的最高境界。

錯誤總是在出現小小的地方,例如用機器的時候,裏面的設置有沒有符合標準,用機器之前都要檢查一番,這才是一個專業的記者。有一次就是因為沒有事先檢查好機器,導致拍出來的畫面不是很符合要求,雖然是一點點地小瑕疵,但是有瑕疵就不是好的作品。這些都完全改變了我在學校的思維習慣。很多我們沒有學到的小東西我幾乎都在我的實習生涯中犯了,導帶子時的格式,面對特別的要求應該怎樣處理,編輯的時候要細到畫面的每一幀,打點的時候應該如何準確到位,做電視就有一種膽大心細能力,拍東西的時候應該放開去拍,你儘量想辦法達到你想要的鏡頭,編輯的時候就應該細心,鏡頭之間的切換做到每幀都要準確。

什麼東西説起來是很容易,但做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當我第一次坐在對編機前的時候,我緊張到腦子一片空白。自以為可以應付過來的手腳卻顯得笨拙無比,打一個點的時間是人家的好幾倍。坐在身邊的師兄不斷指點我,但是我還是顯得有點手忙腳亂的。有好幾次犯了錯誤,不過好在不是什麼大的錯誤,要是將那些素材弄壞的話,我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錯有錯的好處,起碼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平常學到的東西要深刻得多。就在這些錯誤中,我逐漸學會了電視節目的對編。面對幾十萬的設備,用起來總算可以得心應手。

但有一次最深刻的錯誤就是在過帶的時候,由於師兄要的是畫面和一聲道,但我卻不小心用了組合鍵錄取,發現錯誤的時候改過來的時候又犯了另外一個錯誤,導致了BETA帶的斷磁,好在發現比較早,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這一次的錯誤給我一個深深的教訓,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要求,不要等到發現了錯誤的時候才懂得去彌補,有時候是於事無補的。因此以後在每幹一件事之前,自己都要很清醒的告訴自己應該怎樣做才不會出錯。這就是不斷在錯誤中吸取教訓,然後就能學到東西,不斷成長。

艱苦路途,受益匪淺

現在安逸地坐在電腦前回憶一個多月的實習路途,用“痛苦”形容這段日子最恰當不過。我們“享受”過烈日的煎熬,“品嚐”了暴雨沖刷的滋味。但是回憶起來,還是有點興奮,因為我熬了過來,我學到的東西遠比失去的東西要多。

大學校園,那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快樂園地,而我們就是那些充滿着幻想的“小男孩”。而外面的世界就是一個現實的大熔爐,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你的夢想很容易就給“熔掉”。外面的世界由不得你,這句話説得一點都沒錯。這一次的實習,讓我清楚地知道了我的實力,知道了我的方向,與其説打破了我的夢想,還不如説它讓我早點清醒過來了。

在學校了,都是老師將他們的知識“灌輸”給我們,但是在外面,沒有人會專門教你知識,只有你自己主動去學東西。很多東西都需要你動腦筋去想,然後你才能學東西。處處留心,於微處見真章,這可能就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吧?

新聞實習報告模板彙總 篇3

廣東南方電視台衞星頻道《城事特搜》欄目交談。不要採訪對象剛説起某個話題並且意興怏然的時候,記者突然講到全然沒有關係的問題上面,這樣就考驗到記者的採訪功力了。通過層層深入引導式的提問,逐步挖掘深度內容。在循序漸進中消除與採訪對象的芥蒂,讓採訪對象不自覺地把重點道出,新聞採訪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統籌和控制能力。

統籌和控制能力是指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駕馭整個採訪過程的能力。很多記者往往採訪以後發覺獲得信息量並不多,甚至必要的問題點也沒有涉及到,這就是因為記者缺乏採訪的統籌和控制能力。

首先,記者的統籌和控制能力表現在採訪的設備控制絕對權。有時候看到一些記者的mic被採訪對象拿在手上説話,這是記者不專業的表現之一。記者務必視採訪設備為自身神聖權利的象徵,記者通過手中的mic採訪受訪對象,從而獲取有用資訊。失去mic等於失去了採訪的發問權。

其次,記者的事前準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有助於記者更好地發揮統籌控制的能力。事前準備包括:採訪聯繫、採訪對象背景、節目大體構想、記者和攝像之間的協調溝通、和採訪對象的事前溝通等等。

再次就是記者的臨場應變能力。

二、具備後期意識。

任何媒體的採訪具備後期意識都可以大大節省前期的採訪拍攝工作。電視業務上,編輯對於前期採訪拍攝的要求比較嚴格,假如前期素材質量過低就會給後期編輯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記者採訪的問題務必做到精確簡練,問到重點上面。

三、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種精神主要體現在街訪上面。街道上來往的人種複雜,而且對於突然而來的採訪表現得抗拒迴避。因此,街訪是記者遭遇最多冷眼和無情待遇的時候。這也是街訪具有鍛鍊記者功底的原因。首先要求記者應該具備不屈不撓的精神。經驗老到的記者已經可以看出哪些路人會是希望發表見解的,但那是長期鍛鍊的結果。

四、《城事特搜》人事制度

《城事特搜》內部的人員角色呈現複雜和多層次性。從身份地位上面,主要分成台聘工種、頻道聘工種、稿酬工和實習生;從制度上看,分成編制工種、臨時工種、鬆散合同工。所謂台聘就是指進入電視台編制制度的在職人員,其福利是完全享有的,勞動分配也沒有設定上限。然而電視台裏面的台聘工並不多。其次頻道聘的就是指由於人手資源不足而賦予單個頻道自行聘請的員工名額,其不被成為編制員工。享受福利微薄,勞動分配沒有設定上限。稿酬工就電視台裏面一種較為鬆散的合同工,基本沒有福利保障,而且工資設定3000元的上限。實習生一般不享有電視台裏面所有的制度保障和待遇。

在工作職位晉升過程上面看,首先必須經過半年到一年期限的實習生表現,其後表現優秀者有機會獲得稿酬工的機會。而臨時工和台聘工的數量基本處於飽和狀態,因此再由稿酬升至臨時工或者台聘工就更加艱難了。一般等待時間1年~2年不等。其後的臨時工轉到台聘工種就更為複雜,很多記者基本到了這一步就停步或者已經轉到其他的工作單位了。從觀察其人事制度上看,這種人事設置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屬於一種懶惰型的人才管理機制。為什麼稱之為懶惰型的人才管理機制呢?這是側重其對工作人員的激勵程度上面考慮的。內部流行的一句話“有錢收的不做事,做事的沒錢收”。早期進入編制的在職人員基本不那麼賣力工作,但是仍然高據編制人員的職位,享受優厚的待遇和福利保障。而剛進入的新手們要想進入編制,必須努力表現,不斷加班加點工作,受到福利保障和待遇並沒有跟着成正比發展。特別是實習生,一連半年到一年時間是分文沒收,還要支付採訪外出的全部車費,因為電視台是不接受實習生的報銷的。因此可見,內部的人員激勵制度是存在變形的狀態。由此導致的問題包括:

1、部分員工工作時間長了以後漸漸低落鬆散;

2、人才的流失嚴重;

3、舊編制人員工作鬆散僵化。

正是基於我國傳播事業機構的守舊制度模式,現正急需進行一場全面的徹底的廣電文化體制改革。希望能夠真正實現“行政事業單位,企業化體制管理”的實質。從根本上注重以人為本,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生產經營上面與企業化經營管理模式接軌,完善媒體的外循環經濟實體;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面參照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實現人才戰略,推進我國廣電事業走向實質性的健康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