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雪課堂反思(精選5篇)

第一場雪課堂反思 篇1

課堂上尊重學生、賞識學生。俗話説“十個人中,有九個愛聽好的”,作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節課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運用Ji勵性語言。

第一場雪課堂反思(精選5篇)

如學生在質疑中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我立刻説:“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學生朗讀表現出色,我讚賞她:“讀得真好!老師彷彿置身於雪景中心中無比輕鬆愉悦”。大家齊讀得棒,我便説:“老師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 讀一讀”。又如學生朗讀表現不好時,我首先肯定優點:“讀得不錯”,然後提出希望:“若能將‘嗬’讀得不僅能表現出驚異,還能表現出讚歎的意思來那就更棒了!”通過這一句句發自發腑的賞識、激勵,滸墅關在課堂的表現更自信,並不斷地追求成功,學得更主動了。

第一場雪課堂反思 篇2

在此次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做為一名青年教師感覺收穫頗多。我在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上,從思想上更與過去的“老路子”迥然不同。隨着新課標的問世,所有教師 都開始紛紛轉變教學觀念。因此,我根據“雙主精神”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讀寫結合式的教學。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激起寫作的慾望,讓寫作這一難題迎刃 而解,不再是學生的負擔。通過此次探索讓我認識到了,許多教學上的問題並不是不可解的。只有不斷探索嘗試創新,才能引發新的思考,只有設身處地的從學生要 怎樣學,才能學會,學好這一基本要求出發,才能思考出真正有利於學生,有利於教學的方法。例如:我在本課的讀寫結合式教學嘗試中,感覺收穫頗多。我根據學 生的接受程度不同,設計了不同的寫作內容。

因此,本課學生的習作效果非常好。文采好的學生文筆得到了鍛鍊;想像力豐富的學生有了施展的空間;感情豐富的學 生可以充分表達出內心的感慨;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可以從中學到並記憶文中的好詞佳句和寫作格式。因此,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鍊與收穫,使學生 學有所得。雖然本課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上下了很大的力氣,但實質上千變萬化還是離不開一個“讀”字。只有讀的透,才能感受深,才能寫的出。本課之所以寫的 效果這麼好,也是因為學生真真正正的讀出了《第一場雪》的雪中與雪後的美,才能這樣有感而發的或背誦或想像、或讀寫或擴寫、或抒發感想、或寫詩抒情,贊誦 雪景的美,抒發心中的情。這也促使我在將來的教育教學中要多思考要用什麼樣的方法教才能將知識真正教到實處。

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到教育的着眼點。我想這就是我此次教學所得的最大收穫。

第一場雪課堂反思 篇3

1.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了和諧共進的互動氛圍。本節課中,我改變過去自己高高在上,統帥課堂的作風,走下講台和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夥伴。如在研讀的過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學生,和他們一塊讀,一塊畫,幫助他們,使他們在教師的半扶半放中順利達標。又如在朗讀訓練中,我把自己當作孩子們一員,和他們賽讀,讓課堂成為我們師生共同展示才華的舞台,也讓學生真切感受我是他們的學習夥伴。

2.恰當適時地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喚起了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本節課輔助教學的精彩其一是開始的激情導入 。用一段精美的動畫,從形、聲上一下把學生帶入了雪的氛圍。其二是學完雪後美景後,設計的一組配樂雪景土,不僅讓課堂氣氛輕鬆,學生身心愉快,更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深深的喜歡雪,想要讚美雪。

第一場雪課堂反思 篇4

《誠實與信任》一文敍述了“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紅車的反光鏡後,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字條。後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説明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描寫手法平實,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也沒有細緻的人物刻畫,但人物的所作所為卻感人至深,“誠信”的美好品質躍然紙上。

我由複習導入,理清文章主要內容和關鍵人物。通過對第三段的學習,引出此次事故責任在於誰的討論,以“原因”為探究點,情境再現,深入理解 。引導學生歸納出事故責任並不在於“我”一個人。通過這一環節,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鍊。通過師生間的交流,總結出“我”在無人看到的情況下,並沒有逃離現場,而是主動留下了字條,承認自己的錯誤,從中感受到了“我”的誠實。因為“我”留下的這張只寫着姓名、電話的紙條正是勇於主動承擔責任最好的見證。

第二部分,以“對話”為賞析處,昇華情感,品味信任 。三天以後,車主人之間有了一次對話。為了讓學生感悟到文中“我”與車主人間的信任,我讓學生把兩個人的對話分開來朗讀,以情促讀。圍繞文章的中心句“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揭示主題。

人與人之間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還有許多,除了課文所講的,你認為還有哪些?把自己最喜歡的關於“誠實和信任”的一句話寫下來,做成書籤,送給好朋友。課外蒐集有關“誠實”的故事,説給同學聽。這兩個環節的設計,使語文教學不侷限於課堂,既體現了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實踐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達到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綜合提高,使課內外的學習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在教學中,由於時間關係,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只是在同桌間進行,因此在感悟人物對話語言這一塊讀悟結合做得很不夠。有些地方講得不夠精煉,反覆過多。

第一場雪課堂反思 篇5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上有篇課文《青蛙看海》,故事 很簡短,其文如下:

青蛙長期生活在湖邊,很想看看大海。蒼鷹對它説:“只要等上前面的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天哪,這麼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涼氣,“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

“是啊,這山是太高了。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大海呢?”蒼鷹説完就展翅飛走了。

青蛙很失望。這時,一隻松鼠跳到它面前:“你想看海嗎?”

“是啊,可是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松鼠説着,跳上了一個台階。

“這有什麼難的!”青蛙跟着也跳上去。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説。

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

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

文章隱喻為一種高境界的為師之道,童話中的青蛙就像我們的學生,想翻越學習道路上的障礙——高山,去領略知識大海的美景,而蒼鷹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師。蒼鷹作為老師,青蛙學生問,蒼鷹僅平實的語言“傳道”——登上山方能看海,對於小小青蛙來説無有力的翅膀、善跑的長腿,畏難是一定的,而蒼鷹“解惑”時卻歸因為學生無能難以登山,而後展翅而去。顯然,像蒼鷹這種僅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關愛學生,不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不注重方法指導的老師,早已不合時宜,與其説是學生的無能,不如説是老師的平庸。

而松鼠老師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對於小青蛙意味着什麼,用極富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自信,設計學生青蛙的“最近發展區”,讓其“跳一跳,夠得着”,整個過程老師與學生同行,同甘共苦,領略美景,共同成長。

反思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學生已失去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他們往往孤獨艱難地走在求學的路上,肩負着老師拋給他們的知識背囊,稍有鬆懈,便會引來老師的隨意的指責與説教,而後將責任推給學生,與蒼鷹何異?我們應像小松鼠那樣作教師,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和興趣,注重過程的引導與引領,讓學生欣然、易然、樂然“達到山頂去看海”。

後記:“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把教育當作我們的事業,用追求卓越的心,用善於思考的大腦,用獨到的眼光,去閲讀文字、閲讀生活,總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啟迪,更新我們的觀念,優化我們的行為,讓我們一點點接近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