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書反思總結(精選19篇)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

這節課比較重視雙基,有改句式、填空題。特別是填空小練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幫助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將剛的知識鞏固。比如:講完到巖石的字時,出示小練習:巖石上,( )、 ( )、( )都是字呀!出示:雨痕、波痕、礦物3幅圖,先出示圖,再出示名稱。講巖石上的圖畫時,練習題一樣。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精選19篇)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這篇課文內容對學生極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選擇上,我採用了質疑,小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課文中的學習夥伴讀到“巖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説:“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課外讀一讀《自然百科全書》一類的書籍,辦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孩子們的學習興致高漲,同伴間迫不及待地開始討論,研究該怎樣動手。 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小組合作中,很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欣賞別人。當一名學生回答問題時,就會有很多學生失望的叫喊聲,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時指正,就勢必影響一節課的情緒,由着性子隨心所欲,難以達到教學最佳效果,看來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狠抓“ 學會聆聽、學會寬容、欣賞他人”的良好學習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還比較完整,但環節之間的過渡語不夠自然、流暢。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較少,課堂的語言不夠精煉。在今後的日子,我會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此,我十分感謝二年級的老師們,特別是廖老師和李老師,在教學和業務工作中,她們常常指點我,讓我學到知識、積累了經驗。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2

這篇課文是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敍述方式。記敍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氣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的故事。本篇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將地質知識融於課文之中,字裏行間充滿着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課文的學習以此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因此我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比如:1、叔叔告訴川川巖石上有圖畫的句子: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抓住“小魚”一詞理解叔叔開心的心情。平時我們看到小魚,都會很開心,因為小魚很可愛。今天我們在哪裏看到小魚呢?(在巖石上)除了開心的心情,叔叔的心還帶着驚奇、感到意外,特別的高興。2、叔叔講到巖石書用處時:它能告訴我們,哪裏埋着煤礦,哪裏藏着鐵礦……省略號代表還有什麼呢?還有什麼寶藏呢?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的説是鑽石、有的説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感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3

在處理課文的3-8自然段中。我讓學生自己讀文,然後提出這樣的一個主要問題“最大的巖石書裏都有什麼”。讓學生在書上勾畫然後再到小組去交流。學生通過探究知道巖石書裏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礦物。巖石書裏有畫。畫是樹葉、貝殼和小魚。

然後隨之問學生這樣的字和畫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受讀文。讀流利了再來分角色人物對話。學生明顯讀的非常有興趣。隨之學生們再來彙報。書裏面告訴我們這些字和畫怎麼來的。我讓學生再來讀86頁的“我知道”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讀“我知道”。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這些奇妙的字和畫是如何來的了。這點設計我認為很值得推介。

以往我在教學當中,經常忽略“我知道”的內容。這回的深入備課讓我知道了,“我知道”的內容是為我們課文服務的。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把它背進去。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

這堂課裏,學生學得比較投入,對課文比較感興趣,我看到了學生在不斷地進步,這是我比較欣慰的地方。儘管整堂課也是落實了重難點,但是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於提高,比如説在教學“巖石書能説明什麼”這一塊內容時,我覺得自己在處理時缺乏機智,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到整個地殼運動的過程,但是學生沒有説出我預期的答案,還一個勁兒在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對於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沒有及時的引導,錯過了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機會。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4

這篇文章的表現形式是人物對話。敍述了川川與爸爸在登山過程中跟地質勘探員交流的見聞,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可以説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下面摘錄一篇不錯的《最大的“書”》的教學反思與各位國小語文老師分享。

《最大的“書”》這篇課文以對話為線索,將地質的相關知識融入課文之中,語言中充滿了兒童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與熱愛之情。通過學習這篇課文,達到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科學意識。

所以,我在《最大的“書”》的教學過程中,側重於加強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之間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從而激起國小生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激起學生研究、探索自然的願望。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5

1、叔叔講到巖石書的用處時:它能告訴我們,哪裏藏着鐵礦,哪裏埋着煤礦……省略號代表還有什麼呢?還有什麼寶藏呢?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的説是石油、有的説是鑽石、金子、瓷器等,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2、叔叔告訴川川巖石上有圖畫的句子: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抓住“小魚”一詞理解叔叔開心的心情。平時我們看到小魚,都會很開心,因為小魚很可愛。今天我們在哪裏看到小魚呢?(在巖石上)除了開心的心情,叔叔的心還帶着驚奇、感到意外,特別的高興。

我在教學《最大的“書”》時,除了側重朗讀外,還重視雙基訓練,有完形填空題、修改句式等練習。特別是填空小練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幫助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將剛的知識鞏固。

《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還是滿完整的,但在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流暢。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較少,課堂的語言不夠精煉。在今後的日子,我會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此,我十分感謝二年級的老師們,特別是廖老師和李老師,在教學和業務工作中,她們常常指點我,讓我學到知識、積累了經驗。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6

記得崔巒老師曾經説過:每堂語文課都應該讓學生寫寫字,這一説法,我是十分贊同的。尤其是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識字、寫字更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最大的“書”》這節課的教學中,識字、寫字環節也成為這節課的重點。在這課時開始時我還是以生字教學進入,在寫字方面我讓學生自主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哪個筆畫重要。需要提醒同學寫好哪一筆才會讓字更美觀。這種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把本節課要求寫的6個生字任務順利的完成了。在此環節的教學我還是很滿意。

在處理課文的3-8自然段中。我讓學生自己讀文,然後提出這樣的一個主要問題“最大的巖石書裏都有什麼”。讓學生在書上勾畫然後再到小組去交流。學生通過探究知道巖石書裏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礦物。巖石書裏有畫。畫是樹葉、貝殼和小魚。然後隨之問學生這樣的字和畫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受讀文。讀流利了再來分角色人物對話。學生明顯讀的非常有興趣。隨之學生們再來彙報。書裏面告訴我們這些字和畫怎麼來的。我讓學生再來讀86頁的“我知道”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讀“我知道”。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這些奇妙的字和畫是如何來的了。這點設計我認為很值得推介。以往我在教學當中,經常忽略“我知道”的內容。這回的深入備課讓我知道了,“我知道”的內容是為我們課文服務的。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把它背進去。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7

教材簡説:

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我們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湧起像清泉那樣去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

教學本課,要強調自讀自悟。讓每個學生讀後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盡相同。他們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樂於奉獻:“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樂於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團結協作、樂觀奮進、勇往直前:“歡快的泉水彈着琴跑下山去。”“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

本課的插圖很美,課文描繪的畫面也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感。在朗讀時可讓學生充分自讀,感受閲讀的樂趣,邊讀邊欣賞插圖,邊讀邊思考。比如,可引導學生聯繫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後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再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火紅的杜鵑”“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清脆的歌聲”……在學生積累這些詞語時,可引導學生感悟:加上修飾部分可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

《語文課程標準》低年級閲讀目標之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本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對修飾性詞語的認真體會、理解、積累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法雖然簡單,但卻能調動學生情緒,能收到好的效果(讓學生想象情境讀、做做動作讀)]《語文課程標準》在低年級閲讀目標中指出:“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本環節的設計便緣於此,促使學生在暢談自己感受的互動交流中逐步獲得深層的理解與感受。]

在課的結束階段,為學生播放一段《九寨溝》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圍中受到多種教育的薰陶(奉獻的、環保的……),有效地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8

《成功》是一篇議論文,中心論點很特別,結構較明顯,所以學習本文我認為要的是最重要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儘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採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這片天地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的舞台。例如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並劃出作者對成功所持的觀點、對構成成功的條件所持的觀點。並結合課文的某一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而我在學習過程中充當的角色是:一個組織者,把握其學習的整體走向;一個引導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對教學情境的設置也很重要。我在情境設上特別介紹季先生的生平,並點明季羨林先生本人就是一個成功者,本文就是他對自己經歷的反思和總結,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在重點難點的突破上我採用設疑研究法,即對重點語句組織學生討論研究,進而理解文章主旨。本文最難理解的是三句詩的引用,學生不僅要理解各句詩本身的含義,關鍵要理解三句詩之間的關係。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內在邏輯關係。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教師一定要努力鑽研文本,弄清作者引用這三句詩的其實就是成功諸條件之間的聯繫。作者在這裏交代得比較隱晦,需要我們弄懂,講清。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9

雷鋒的名字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解放軍戰士。很多老師害怕上這樣一些偉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冊的《鄧小平植樹》、《吃水不忘挖井人》,覺得跟孩子們的時代背景、文化底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覺得沒必要選入教材中。剛開始我也有這樣的想法。

偶然間我發現我們班孩子模仿“奧特曼”的遊戲,很多男生談到長大的願望就是成為奧特曼,為什麼學生會如此喜歡它呢——那是因為“奧特曼”是他們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誠善良、易受薰陶感染的特點,把我們文章中的“雷鋒、鄧小平、毛澤東”等名人也成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英雄故事,肯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看來,孩子在課堂上是否動情了是上好這類文章的關鍵。如何讓孩子動情呢?

一是樹立形象,在導入課文時教師要非常莊嚴、神聖地介紹人物,如生平、事蹟、別人對他的評價等等,讓學生對人物肅然起敬,幫助學生增加對課文背景及相關內容的瞭解,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為人物人格震撼這樣一種情味感和學習的強烈慾望。

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語言轉化為形象鮮明的內心視像,使語言和生動的表象建立心理聯繫。

怎樣讓孩子對人物粗淺的認識走向人物內心世界,體察人物的內涵呢?在這篇文章中我採用把詩歌內容讓學生編講故事的方式,通過講故事使學生把雷鋒冒雨抱小孩、踏荊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體化、鮮明化,在此練習中,學生對雷鋒的感動不再膚淺,體驗深刻了,學生才會覺得有意思、有趣味,才會有神情並茂的傾訴。

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導學生體會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僅僅停留在“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裏”的表層意思,哪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以通過我們班裏也有很多小雷鋒,快來誇一誇吧。用句式的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我們的世界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將會變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0

1.由於教學內容比較多,我用一節課去完成,顯得有點倉促,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夠,所以在回答問題時就不夠主動積極,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較好的學生能大膽回答及發言。最明顯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詩人,在搞文化學術這方面的説和做的態度,這個環節上顯得有些倉促,不少學生沒有多少時間思考,從而未能發言,這是一個缺憾。

2.課件的設計還不是很令人樂觀,總覺得只是把問題顯示出來,限制了課堂教學的生成資源的利用。比如,不少學生在“朗讀、理解主題內容”這一環節上,在很少的時間內寫出“聞一多”,語言生動形象,擲地有聲,可惜未能把學生的優秀篇章在班上展示出來,如果能有充分時間讓學生展示,我想效果就會更好。

總之,這節課上得還是不錯的,這緣於自己的充分備課,學生的充分預習,積極互動,相互配合,還有語文組和教科研等同志的通力協作,我想今後要上好每一節課都能如此重視,相信課會上得越來越好,學生的收穫會越來越大。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1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由於剛開學,教師用書一直還沒有來到,所以上課只能夠按照字、詞、句、課文等幾方面內容進行學習。字、詞全部放手讓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長可以教,可以組織小組聽寫。最後教師聽寫過關。從中看出學生自學水平還是有的,只不過學生對於自學沒有興趣,總是在別人的激勵和逼迫下才能夠認真仔細的學習。通過聽寫,只有極個別學生出現了極個別錯字。

這樣做也與我們才學習的洋思教學掛了一個小鈎。對於課文的學習,由於沒有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師用書,所以找不到頭緒,只是先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讓組長檢查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夠把高興的語氣讀出來。而且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到作者對草地的喜愛和蒲公英的有趣。

而且學生也能夠在讀中體會到學習和課文中的樂趣。對在過早地上玩耍學生很感興趣,特別是對過早地變色的第三段,學生既能夠有感情的朗讀,也能夠熟練的背誦。這樣就能夠積累不少的語言。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2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為了能激起學生的自主讀文的興趣,教學伊始,我問學生:在這美好的秋天裏,你最想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幅怎樣的圖畫?孩子們馬上被激發起了興趣,滔滔不絕的説起來。那麼,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文中小夥伴準備送給爸爸媽媽怎樣的圖畫?老師話鋒一轉,把他們的思維拉回了課文中。接着我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讀書方法讀課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找好夥伴商量,還可以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這樣,通過營造開放寬鬆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讀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學生有了認知的激情,就會自主參與,尋求新知,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再讓學生自主識字:説説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怎樣記住的。然後我學着楊昱婷老師的教學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蘋果、梨、楓葉的形狀,讓學生貼到相應的位置上,這樣既增加了學生識字、記字的興趣,又增強了識字、記字的效果。

二、 美讀課文,讀中感悟。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讀感悟,自主地從課文中找出自已想學的內容,多讀多想;自主地討論、交流,自覺地練習運用在精讀課上學會的一些讀書方法探究課文,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自讀自悟,主動發展。例如:讀完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後,我問學生:大自然的地毯怎麼畫?你則呢知道?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畫一畫。然後再出示這一段再讀,問學生讀後有什麼感覺?哪兒最美?學生説:“一抹金黃最美”。“那麼什麼是一抹金黃呢?”學生都不理解,我又適當引導: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麼樣子的?有的説:“是黃色的。”有的説:“是一半綠一半黃的。”我及時點撥:“一半綠一半黃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黃。”學生在自己的發現中完全瞭解了“一抹金黃”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師解釋。再如:你還喜歡什麼?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有的學生説喜歡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課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讓他讀一遍:“課文中説星星在什麼地方?”“果林裏。”“果林裏有星星嗎?”“沒有。“那會是什麼?”“那是梨子、蘋果熟了。”學生又在我的引導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麼。

學習完課文內容後,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討論:你喜歡秋天嗎?喜歡秋天裏的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都説喜歡,但卻説不出秋天都有什麼景色。也許現在還沒有真正到秋天,學生以往沒有注意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看來,今後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的之間的互相評價還顯得不夠到位,如他讀的聲音太小,他讀的缺少感情,但不會更細緻的評價,以後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3

《看雪》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內容很新、教育意義很深的課文。課文圍繞着中國台灣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驚奇地問老師為重點,老師又深情地回答學生們的話為難點,從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理解。整篇課文主要是老師和學生對話,而理解“深情”是難點。

第二課時我是以複習上節課詞語形式導入,接着引導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中國台灣孩子的幾個問句要求學生讀出問的語氣,通過抓住重點詞的理解,通過練習,學生讀得還挺到位。但是在讀到老師深情的説時,引導得還不到位,加上時間不夠,學生還不能讀出情感,所以我認為自己在前面對學生感情的渲染得還不夠。

本節課,由於時間把握不夠好,以至於結束時較為匆忙,預設的余光中的《鄉愁》沒能與孩子們分享,板書還未完整,課堂達標也沒有完成。

通過學習《看雪》這篇課文,的確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孌化,我們作為一名教者,要不斷地充實新的觀念,補充多的知識。現在,我己試着在多篇課文學習中採用了合作小組的形式,這樣更方便於課堂教學的有效發揮。探索新思路,樹立新目標,讓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活潑新穎,富有活力,得到真實的收穫。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4

本文的課題由一個“夢”字牽着學生的小鼻子,激發了學生生活的再現。這是一篇閲讀課文,學生對閲讀課文的學習已經有自己的閲讀方法的積累。“默讀、選讀、跳讀、快速讀”等,本課在寫作特色上運用了大量的對話描寫。文章語言淺顯易懂,講了小主人公阿德做了一個有趣的夢,乘坐飛船到火星上旅遊,到月球上看望外婆,在地球上預訂月球的物品等,讓我們產生對科學的幻想。

針對本課的編排特點,每個小節的內容都有一幅插圖,插圖非常清晰,也很符合孩子的幻想特點。從閲讀寫法上,本文是一篇想象作文,作者以幽默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大膽暢想本世紀的樣子,及科學發展狀況,給人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那麼怎樣寫想象未來的作文呢?這是本人準備在本課的教學中要滲透落實的感悟寫法,也是本人在本課中預設的重點。(未來,就是現在以後的時間,將來的光景。對於學生來説,未來是每個人在心中為自己勾畫的一幅絢麗圖畫;是對可能成為現實的美好前景的殷切期待。想象未來,就是在心中描繪自己的未來之夢。既然是夢,就不一定會成為現實的東西。)所以,在想象未來時,可以大膽地讓自己的思維在廣闊無垠的空間裏無拘無束地自由翱翔。想象未來世界的神奇,想象祖國百年後的瑰麗,想象外星人的來訪,想象月球被建成避暑勝地,想象未來生活的高度自動化,想象自己成為尖端科學工作者……比如、在寫《若干年後的見聞》時,就可以寫“……她(他)身材矮小,頭上凹凸不平而且沒有頭髮,面目十分古怪,兩眼放着金光偶爾呈絕色……原來是一位火星人。”(但在寫想象未來的作文時,一定要以現實為基礎,如果能根據已知的科學知識對未來做出推測,就更有説服力了。)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5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採取多種手段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在設計兒歌《彩色的夢》教案時,我就始終在想,怎樣才能使孩子們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能完整地記憶並朗誦這首兒歌呢?

或許是自己曾經身為音樂教師的習慣使然,我情不自禁地開始為這首兒歌尋找合適的旋律。雖然自己沒有能力為這首兒歌重新譜曲,但已有的旋律並不妨礙我借用一下。當找到合適的旋律時,我自己試唱感覺還可以。又讓剛上一年級的寶貝女兒學唱了兩遍,然後讓她背誦這首兒歌,果然,她一字不差地背誦了出來,這一下更堅定了我的信心。在授課時,當孩子們聽到這首唱出來的兒歌時,別提多興奮了,一個個聲音洪亮地唱着,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牢牢地記住了這首兒歌。

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曾有人對我説過,差不多就行了,只要孩子們能記住就可以了,哪怕是多學幾遍。在遲遲沒有找到適合孩子們演唱的旋律時,我也曾想過放棄,但骨子裏天生的一股不服輸的信念還是促使我堅持了下去,並終獲成功。

或許我們沒有改變這個世界的能力,因為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但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學生。

古語有云:期乎上,得乎中;期乎中,得乎下。作為教師的我們很平凡,如同土裏的一粒沙,但平凡不是我們意志消沉的藉口,只要你有信心,有恆心,就一定會尋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精彩,即使我們的人生已經註定平凡,但尋找精彩的過程又何嘗不是一種精彩呢?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6

四月一日,我執教了國小五年級的16課《秦兵馬俑》,感觸頗多。縱觀我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認識到了以下幾點:

1、創造了看的機會,讓學生的眼“活”起來。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可以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帶入課堂,給學生創造多看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在上《秦兵馬俑》一課時,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兵馬俑的資料,圖片,如秦兵馬俑中一、二、三號坑的介紹和圖片,各種神態的兵馬俑像,有關兵馬俑的錄象……大大增加了語文課堂的信息量。給學生的“看”創造了機會,使學生的眼睛活了起來。這一切,都為學生更真切地瞭解秦兵馬俑提供了視覺材料,讓學生在看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

2、創造了説和做的機會,,讓學生的嘴和手“活”起來。

我鼓勵學生從各個角度質疑,如此一來,學生的口動起來了,問題多起來了,創新的思維活起來了。如通過速讀課文,讓學生説説課文共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並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進行詳細介紹。又如教學完第10自然段,讓學生模仿“有的……好象……”説一段話,真正把網絡教學和語文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讓學生動手動筆畫一畫,圈一圈,演一演,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提高能力。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7

《老人與海鷗》一文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篇文章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為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

課上我先引出“老人喂鳥圖”、“海鷗送別圖”兩畫面。然後引領學生走進“老人喂鳥圖”,感受人鷗情。通過與學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詞句,讓學生體會到“老人愛海鷗,勝過愛自己”的感人情懷。如學生交流“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學生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來”體會到老人對海鷗的愛。我相機進行小結:愛是十多年的堅持!再如學生交流“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個“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儉。教師小結:愛是節衣縮食給海鷗餵食,愛是愛海鷗勝過愛自己!此外,還有“愛是親暱的取名,愛是親熱的説話,……”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對海鷗的愛具體化,讓學生油然而生感歎:老人確實是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兒女”啊!為第二幅“海鷗送別圖”作下鋪墊。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8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説,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説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説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説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説因為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説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最大的書反思總結 篇19

一、識字寫字。

本課圖文結合十分緊密,我就採取“圖、文、字”結合的辦法呈現生字,採取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讀、記。寫字時,把重點放在“絞絲”的書寫上(紡、織),告訴學生,“絞絲”的關鍵在於寫好兩個“撇折”: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第二個折要寫成“提”。

二、朗讀指導。

本課有些句子比較長,我就重點注意指導讀好下面的句子。

1.第二段中的“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爺爺立了大功。

2.第四段中的“這種棉花在吐絮時就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棉紡廠可以直接用它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

三、專業術語的理解。

1、由於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已經不是難點。本課詞語較多,還有許多專業術語,教學時我採取了以下方法。“興致勃勃”是個成語,先讓學生查成語詞典自學,然後情境理解,讓全體學生興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們做的時候告訴他們,這就叫“興致勃勃”接着讓學生仿照文中例句説句子。如,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引人注目”也是個成語,可以採取上面的方法進行教學。

2、幾個專業術語作為簡單略講。如,雜交水稻:一種產量特別高的水稻。耕地:可以種莊稼的土地。濕度:水的多少。光照:太陽光的照射。吐絮:這裏是指棉桃剛剛張開嘴,露出棉花。溶解:用演示的方法幫學生理解意思。如,把糖放在水裏,即糖溶解在水中。但是現在的孩子逐漸遠離農村和農業,對農業技術的認識微不足道。因此,學習本篇課文時,儘管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學生學習起來依然興趣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