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通用18篇)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

對待學校的教研課,我的態度很不積極。因此,當任務下達之後,我並未引起任何重視,準備者草草,聽課者更是敷衍了事。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通用18篇)

但是當我數次看見學校的書記在精心準備教研課,再加上看了書記的精彩展示之後,我赧顏。於是,我端正態度。

首先,我認真鑽研了教材,《長相思》只有短短的36個字,但是韻味深遠。在平實的描述中,給人無限的遐思和想象。寥寥幾字,就讓我們的思緒飛到了幾百年之前的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詞人在夜空下的孤苦無依和長吁短歎都彷彿浮現在了眼前。詞人到底是為什麼出征,詞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諸多疑問上心頭。於是,我覺得有必要對詞人多一些瞭解,對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有些認識。於是,我沉下心來,研讀相關的資料。

互聯網是個好東西,我閲讀了楊雨教授在“百家講壇”上講述的納蘭性德的文字資料。一直不太喜歡視頻,因為視頻傳遞信息的速度太慢,文字更快捷一些,而且更能給人想象的空間。夜深,我依然在制止不倦地閲讀着,甚至我還讀了納蘭性德另外的一些詞。心不由變得柔柔的,人的一生,不可太過洞察,也不可太過計較,最好的人生態度,就是清醒和糊塗都拿捏到恰到好處,否則,我們無端地生出一些憂傷和哀怨。

雖然自己感覺對這首詞已經理解了,深刻理解了。但是,如何設計教學流程,如何引導孩子們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我依然茫然。“技”到用時方恨少啊,我,平時太不注意積累和學習了。

於是,我先觀看了特級教師王崧舟執教《長相思》的視頻,那個視頻長達60分鐘。邊看邊揣摩,為什麼這樣設計,達到了什麼樣的教學效果呢?還可以進行一些什麼改進呢?邊看邊想,邊想邊回看。就這樣,一段視頻我看了三遍。就這樣,一個夜晚就這樣悄然而逝。

臨近上課了,我的教學設計雖然有了大框架,當然是仿名家的手法。但是幾個細節的處理,始終無法把握好。那天清晨,天剛矇矇亮,我居然是在《長相思》中醒來的,於是,提筆寫教案。其實,這麼多年我一直沒有手寫教案了,一直是在電腦上操作的。寫着寫着,覺得非常順暢。緊接着,我按照教學設計製作了課件。也就是這一天,我決定就在當天上課。

早自習的時候,針對班上的孩子上課習慣沉默我採取了一些激勵措施,我鼓勵孩子們大膽説大膽設想,不要有任何其他想法。

應該説,課上得很流暢,孩子們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了。雖然説教學設計是以我自己為主導,引導學生學習的,沒有讓孩子發揮主動學習的意識,但是孩子們的態度是積極的,踴躍的。

當然,這課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其一,我對學情把握不夠精準。比如,在初讀詞的時候,我只請了一個我認為基礎比較差的孩子朗讀,他朗讀的還不錯,於是我認為全班所有的同學都弄清生字的讀音了。但是,後來的課堂告訴我,孩子們並不是我想的那樣,比如讀“聒碎”和“畔”這兩個詞出錯頻頻。於是我要不斷糾正孩子們的讀音錯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走捷徑,我就指名讀的時候“偷工減料”了,因此就沒有發現問題。

其次,在指導孩子們朗讀下闋的時候,讀得不夠,其實可以反覆誦讀,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到詞人的悽苦孤單的情懷的。但是我的課堂處理顯得粗糙了些,不夠精細。

最後一點就是在課堂中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課只有38分鐘就結束了,其實如果我如果利用這兩分鐘的時候,讓孩子們將這首詞和補充的《菩薩蠻》背誦下來,那樣效果不是更好?教學機智,其實是無數的教學經驗累積起來的結果。

最後我還是有必要用一句話來時時提醒自己:任何事情,不要以塞責的態度去對待,就會有實效,就不會“淪為”形式。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2

上完課下來,感覺酣暢淋漓,指導學生的朗讀很到位。

我首先讓外地生談來自哪裏,思念家鄉嗎,思念家鄉的什麼?導入課題,撥動他們的情弦,墊定思鄉的感情基調。然後告訴學生有一位詞人也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並做了一首思鄉的詞。接着出示詞人介紹,重點介紹他是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衞,所以這次隨皇帝巡視遠離了故鄉,他文武雙全,是清代三大詞人之一,詞風哀婉悽豔,並提醒這首詞應以什麼情感來讀。再指導學生讀課題,指出既是詞牌名也是詞的主題。讓學生一讀詞,將詞讀準、讀順;二讀詞,讀出節奏、味道,三讀詞讀出感情。學生一遍比一遍讀得好,但畢竟是多憑語感,所以讀得比較空泛,我示範着讀了一遍,讓學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意韻之後,就進入到詞的具體學習中了。我採用出示一句詞就投影配套畫面,指導學生觀察、描繪,把學生帶入具體情境之後再讀,這樣學生就能入情入境立體式地讀了。在學習“夜深千帳燈”一句時,雖然學生能夠領會燈的數量之多與美麗,但不能感受到那種壯觀的情境,經我點撥才領會了;能夠説出詞人當時的心情很高興,但不能體會出豪邁之情,經點撥、範讀後,也都能帶着豪邁之情讀出那種“千帳燈”的壯觀。上闕學完之後我讓學生再回過頭來讀一遍,學生就都讀得很投入了。

進入到下闕的學習時,讓學生觀察、描繪“風一更,雪一更”的畫面後,我隨即抓住詞人凍得睡不着而思念家鄉、想念親人設計一出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寒冷中的詞人與親人對話的場景,這樣一下就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了,使學生切身感受到了詞人既想親人又見不到面,連夢都夢不成的痛苦與悲哀,從而一舉突破“聒碎鄉心夢不成”一句,接着學習“故園無此聲”一句,讓學生想象故園的繁華温暖而更加烘托出詞人處境的悽慘。學完之後讓學生讀這闋時他們已經能讀得身臨其境並哀婉悽豔了。最後回過頭來指導學生理解全詞,問他們“作者的身在哪裏,心在哪裏?”學生回答出身在征途心在故園,身心分離後,要求他們讀出那種身心分離之感時,他們已經都能讀得傷心欲絕了。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3

《小木偶的故事》,這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老木匠做了一個小木偶,並在小木偶的臉上添上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以為只要會笑小木偶就會永遠快樂;接着寫小木偶在着急、生氣、委屈甚至是痛苦、傷心時也總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後寫小木偶在女巫的點化下,擁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時他發出了內心的感歎:“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相信學生能自己讀懂在小木偶身上發生的事情,但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感受快樂的真諦,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因此我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中,在學生充分朗讀了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我只要採用了以下教學:先聯繫老木匠説的話“誰要是不會笑,誰就沒辦法過快樂的日子”來理解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老木匠説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誰要是不會笑,就無法體驗生活的快樂。然後聯繫小木偶自己遭遇的挫折,讓學生自己談談:小木偶的笑給他帶來快樂嗎?通過這樣的反問,學生自然體會到:生活是複雜的,除了一些高興的事之外,還有一些傷心的事,不同的事情會引起我們不同的情感態度。於是,我引導學生明白應該怎樣看待生活,感受快樂:要用我們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生活,面對生活,這樣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4

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紮實,思想很活躍,自己設置的課堂導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沒有任何“壓力”的欣賞文章是他們以前所沒有體驗過的,覺得很新鮮,有與他人分享自己閲讀心得的慾望。願意主動去學習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完課文之後,他們很激動,很樂意借用這篇課文的描寫手法寫自己感興趣的景物。因此我較高質量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成功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學生討論很投入,有時沒有聽其他同學對文章句子分析的發言,只顧自己發表意見和看法,課堂有些亂。使學生學得更好,這應該是一切教學形式的最終目的所在。千萬不要只顧讓學生“自主”學習,追求形式上的課堂活躍,而亂了課堂,疏忽課堂老師的引導作用。今後的教學道路還很漫長。對於如何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更好的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兼顧課堂紀律,我將會去摸索,去總結。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5

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我再引導學生思考:在文學這條道路上,夏洛蒂 勃朗特三姐妹是“小草”還是“大樹”?以此問題讓學生品讀課文。

學生在仔細讀課文的基礎上很容易就理解了,這篇課文中的前半部分,勃朗特三姐妹就是文中所謂的“小草”,後半部則是“大樹”。隨後引導學生總結得出:這篇課文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學方面一開始是“小草”,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變成了“大樹”。

反思:理解含義後,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並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學完課文後,讓學生交流對課題“小草和大樹”的理解,領會題目通過鮮明對比抓住讀者、發人深思的藝術,進一步體會主人公與命運和世俗偏見抗爭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再此基礎上,回顧課文,整體把握“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交流夏洛締取得成功的人生啟示。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6

回顧整個教學的過程,比較成功的地方和啟示有:

一、遵循規律,引爆情感

語文學習的過程,既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發展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積累、厚積薄發的過程。這個過程最終要達到的境界應該是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尤其是語文學習的規律。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當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當學生的參與狀態熱烈,當學生的情緒狀態亢奮,當學生的思維狀態活躍,這些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混合在一起並達到一定程度時,教師的點撥引導就如一顆火星,隨時隨地都會點燃學生心中即將爆發的學習激情,這時候,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和頓悟片刻便會形成燎原之勢。在這一教學課例中,正是有了課堂上前面諸多環節的蓄勢鋪墊,才會有後面學生思維火花的閃耀和智慧激情的迸發!而這,幾乎不是經心的預設所能達到的!

二、穿插引進,巧用資源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中,穿插引進同類詩詞,從教法上來説,配合了教學內容,有機地“切”入一些與課文學習有關的內容,能夠讓閲讀教學變得豐滿厚實,情趣盎然,優化了教學內容,完善了課堂結構,讓學生透過文本,看到更加深刻、更加廣闊的世界。本節課當中,適時的拓展延伸,讓教學內容適當“增容擴面”,幫助學生開展同類作品的“聯讀”,既為原文找到了充足的配讀資料,又能讓學生體會到跨越文體的詩文在取材角度、語言表達、情感流露、辭格運用、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獨到之處,更重要的是,資料的切入,“聯讀”的運用,不僅成為課堂教學後半部分生成性學習的助推器,更在不經意間,為學生創造性的寫作閲讀提供了方法的指導和思路的借鑑,有力地推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有效提高了閲讀的質量和表達的能力。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7

學習《稱象》一課時,學生在討論中被7歲曹衝巧妙地想出稱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僅僅認識到了曹衝的聰慧,更可貴的是激起了自己更為豐富的創造力。

一位學生在曹衝稱象方法的基礎上,又做了一種設想:曹衝的父親曹操手下有百萬兵將,如果曹操下令讓士兵充當石頭,省去搬運石頭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嗎?又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説:

“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萬一船上裝滿了人可還到不了劃線的位置怎麼辦?與其這樣,不如弄來一羣小象,沒有小象可以弄來一羣牛,讓它們充當士兵,因為一頭小象或一頭牛的重量會比幾塊石頭或幾名士兵重量的總和要重。

”熱烈的掌聲在教室裏迴盪,讚賞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發言的學生,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多麼大的推動力!在這節關於稱象方法的新設想中,我發給兩位學生各一份證書:新設想獎。當我看到學生雙手捧着證書那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激動時,我的內心受到震撼,與此同時我真誠地為他們喝彩。

我想,儘管學生的創新求異有時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給予學生掌聲與喝彩,少責難與批評,使學生成為勇於嘗試,敢於探索,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氣餒,並且有積極健康心理的開拓型人才。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8

首先,從課題入手,在課題中質疑誰的翅膀是彩色的?讓學生圍繞問題,整體把握全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課文寫的是“小高帶一紙箱昆蟲入島給花粉授粉並同我參加了嘗瓜會”的事緊接着,又質疑“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島?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壘出海島田”“又被暴風雨襲擊”“遠離大陸”感受小島生活的艱苦最後,以問題“寶石島遠離大陸,條件艱苦,又是一個不毛之地,戰士們能在這裏安心守衞?”讓學生在文本中抓住重點詞句來感悟戰士建島、愛島的深情

其次,我通過體驗與想象豐富學生的感受在教學“戰士們都笑着,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端詳着,輕輕地聞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象有一股甘泉,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這段文字,我不僅讓學生從戰士嘗瓜的動作中體會戰士們對島上結的第一個西瓜的珍愛,還讓他們邊學着嘗瓜的動作,邊想細細端詳着,輕輕地聞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象有一股甘泉流進戰士的心田”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想象戰士們笑什麼?端詳着什麼?聞着瓜香,咬着瓤汁,發出怎樣的嘖嘖的讚歎聲?把這些想象融入句中進行品讀,在讀中感受“戰士們這麼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來之不易,體會他們為了西瓜生長付出了許多心血,這西瓜凝結着戰士們建島、愛島的深情啊!學生在此情感基礎上,進而找到體現西瓜來之不易的語句:有的孩子從“兩年前,戰士們來到荒蕪人煙的小島上,壘出“海島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於沒有昆蟲授粉,一個西瓜也沒有結今年戰士們用人工授粉,結出小瓜,誰知又被暴風雨襲擊那個唯一殘存的小瓜在戰士們精心的照料下,才結出了第一個大西瓜”這兩句表面上是寫西瓜的收穫不容易,其實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戰士們在海島如此惡劣的生活條件下,勇於戰勝困難,以苦為樂、艱苦奮鬥的建島精神

最後,我抓住了文末極富內涵的句子“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着一隻小蝴蝶,正對着朝陽,扇動着彩色的翅膀”進行品讀感悟這“朝陽”不正是海島的未來嗎?如一縷初升的太陽,綻放出彩色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這情,這景很自然地能讓人思緒萬千、心潮騰湧我並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了練筆訓練——“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一隻小小的蝴蝶,就讓我們也扇動着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同學們放飛思緒,一幅幅海島新景在孩子們的筆端如靈泉般地湧現。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9

《我選我》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課時學生就根據課題提出了“我”指的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為什麼選自己?結果怎麼樣?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思路非常清晰,理解起來也並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決定在講這篇課文時,重點放在創設一種選舉的情境,讓學生在那種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我和同學們商量,如果我們大家就是文中的那些人,這次選舉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場面呢?同學們認真讀書後,我們便開始了表演。首先我扮演文中的林老師,來了一段獨白:“同學們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李小青,前幾天轉到別的學校上學去了,現在我們要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我的話剛説完,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有不少同學託着腮若有所思,也有人在掃視班裏所有的同學,看來多數同學理解了課文內容。我抓住機會表揚了同學們,並且讓他們説一説為什麼這樣表演。有的人説:“教室裏靜悄悄的就是非常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有的説:“選勞動委員是班裏的大事,大家都在認真思考,到底選誰合適。”那接下來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讀出思考的語氣,既輕又要慢,也就水到渠成了。突然,有幾個同學站起來了,説:“我選我。”我就扮演林老師説到:“王寧,説説吧,你為什麼選自己?”幾個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説得頭頭是道。有的説:“我要學習李小青熱愛勞動關係集體的優點。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0

《霧凇》一文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説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字裏行間,作者對松花江畔的霧凇這一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奇觀,以飽蘸讚美之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景。如詩如幻的語言,如銀似雪的圖景,把學生帶進了一個童話般的仙境。課文充滿了美育的、人文的因素,縱觀全文內容,共三個自然段和兩幅插圖,有“霧凇奇景→成因探索→讚美奇觀”三部分構成。在講授本課的時候我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感受作者筆下霧凇的壯美,二是瞭解霧凇形成的神奇。

首先讓學生抓住詞語表達出印象中霧凇的奇麗,讓他們通過朗讀自己去感悟美,再創設意境帶領學生反覆朗讀。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品味,從中受到啟迪,情感上受到薰陶,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的效果。

其次是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奇特的形成,第二段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設法引導學生去閲讀文本。很快,學生找到了這一句總寫霧凇形成的句子: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裏,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圍繞這句話,我讓學生找出霧凇形成的兩大條件——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通過對“霧凇形成需要的條件”和“吉林霧凇形成的得天獨厚條件”對比,對吉林“過於飽和的水汽”的奇大和零下30攝氏度的奇冷充分了解,讓學生知道吉林松花江畔特有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再讀文中描寫霧氣的語句,找到“瀰漫、籠罩、淹沒”等詞,這些詞進入了學生的視線後細細品味,吉林松花江畔逐漸濃厚如仙境般的夜霧在學生的腦海中盪漾開來。霧凇形成過程的奇特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中,我抓住“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這幾個詞來理解“鍍”,結合學生的讀讓學生感悟霧凇形成過程的緩慢。接着,是以三幅“銀線、銀條、銀鬆雪柳”的圖片引出最後一句話,在反覆吟誦中體會霧凇形成的緩慢、美麗和神奇,從而激發學生對自然的驚歎、讚美之情。

縱觀整堂課的教學,雖然基本實現教學目標,但依然存在不足:課開始,當我讓學生表達哪些詞讓你感受到霧凇地美,美在何處?學生説出了文中的詞語,對詞語的感悟卻非常膚淺。是不是課前我讓學生熟讀課文,才導致他們現在回答問題的依據始終在文本,而不能跳出文本,從圖中獲得直觀體驗呢?看來,課外詞彙量的積累與運用仍然是很重要的一項環節。

我們都知道,充分的預設是課堂成功的保證。我們不但要對每一個大環節進行預設,更要對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進行預設,這裏面當然包括對學生的預設。一個問題拋出去了,學生會怎樣回答;學生的回答與你預想的不一致時,你又該怎樣引導……看似四十分鐘的一節課,教師要在頭腦中反覆盤算的時間卻是四十分鐘的幾十倍。第一次讀第二段,想吉林霧凇產生有哪些特有的條件?第二次讀第二段,體會吉林霧凇形成的神奇壯美。我覺得有拖沓、重複之嫌,顯得零碎,如果能將兩次目標整合,教學軌跡會更清晰一些。”課後回想起來,是我在課前對教案的欲設,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充分、全面,因而在這一環節上來來回回浪費了時間。

在課件製作中,我搜集了霧凇形成的錄象,如果再能看到發電站發電時的錄像或圖片,讓學生們感受到霧凇的形成和美麗壯觀的景象以及發電時水花四濺霧氣蒸騰籠罩的場面,我想學生會更加深刻感受到霧凇形成過程的神奇與壯美。我們經常説這樣一句話: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些遺憾,才能成就更多的完美。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1

上週,我舉行了一節公開課,講的是《山市》,講完之後,自己反思了一下教學過程。感覺不甚滿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把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人,以學生為主體,但學生的基礎太差,自己於是就不敢放手,學生也就成為被動的接受知識的人。自己的課堂就成為死氣沉沉的比較傳統的一節課,因此,自己一定在課堂教學中去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讓學生真正喜歡語文,學會終身學習的方法與技巧。

講完之後,自己反思了一下教學過程。覺得每走一步,思考一下,並善於總結歸納,是取得成績的一條捷徑。第一課時理解文意時,我本打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助,讓他們自主學習,但學生的基礎太差,於是我就不敢放手,學生也就成為被動的接受知識的人。導致我的課堂就死氣沉沉的,變成比較傳統的一節課。因此,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將相信自己,相信學生,逐步培養他們學習的方法與技巧(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讓他們真正喜歡語文。第二課時吸取前一節課的教訓,提前佈置預習任務,並設置了大量自主學習的環節。 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2

從語言的組織到課件的運用,整節課都始終“美”在課堂裏

文美,自然課堂也該是美的,我精心營造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忘卻了這本是課堂,而牽引着他們不由自主的走進了故事中,切身的感受着張衡數星星時,不一樣的心態,真正實現了心靈與心靈的共鳴。課初始,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大幅滿天星空圖,在孩子們被一閃一閃的星星吸引的時候,提問“晴朗的夜空涼風習習,星星眨着眼睛,你想説什麼?”孩子們聞言,個個舉起了小手。課堂立刻就充滿了一種活力,也讓氣氛變得和諧了許多,然後,我再根據孩子們的回答,巧妙的引入了文中的一句話“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提問:“這句話,美嗎?美在哪?”大家暢所欲言,氣氛更熱烈了。這樣的設計,不僅烘托了氣氛,更自然的導入了文本。為後面的教學也做好了鋪墊。

閲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關鍵的環節,它在語文課堂裏佔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更是體現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教學互動中,我將“讀”的練習貫穿於整個過程,通過讀課文、説感受、議體會、再讀課文四個環節,紮紮實實與每個段落,在這樣邊讀邊思,邊思邊悟的學習流程中,孩子們親近了人物,喜歡上了張衡,喜歡上了奶奶,更喜歡上了博學的爺爺,也使主人公張衡那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植根於孩子的心中。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3

本堂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瞭解讀媽媽的帳單和小彼得的帳單這一重點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三次解讀兩份帳單,層層深入,真切地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並感受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

通過再讀媽媽這份充滿着濃濃母愛的帳單,並聯系生活的實際,體會到媽媽只有付出,卻不求回報的愛。當孩子們已深深地感受到媽媽的愛時,我就抓住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再都《媽媽的賬單》,去感受媽媽的愛來感染學生。再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曾為小彼得做過些什麼,入情入境,加上適時點撥,真正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然後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談一談,在享受媽媽的愛的同時你應該怎麼做?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讓孩子們真切地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深深地體會到了偉大的母愛,並真正地懂得了該如何去表達愛,回報愛!因為同學們都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平時所做的一切,所以在課堂上,爭先恐後,如數家珍。在你説,我説,大家説的氛圍下,課堂喚起了孩子對媽媽那份久違的感激之情。因此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簡單而有意義,效果很好。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4

在本節課堂的教學上,學生學會語文思維了。這不但表現在孩子們的欣賞字詞句段上,更表現在孩子們的“三問同學”上。上節課,還能聽出有些同學是“明知故問”,而這節課卻是“虛心請教”的問。比如,王蒙蒙問的為什麼“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而不是“一萬分之一”。這個問題已提出,同學們都笑了,但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得了。自然是我出馬了,可是這樣調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也啟發他們主動思考問題。

再如,趙琦問的“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中為什麼説自己“混”呢?所問的第一個同學沒有回答對,然後多半的同學舉起了手,搶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同學回答對了,同學們都高興地笑了。這樣的課堂是思維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也是幸福的課堂,還是師生其樂融融的課堂。為自己這學期改變教學方式而高興,也為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而慶幸!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5

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課文敍述了在一羣逃難的人中,有一位年輕人——哈默,他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別人施捨的食物,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還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後來成了傑克遜大叔的女婿,併成為美國的石油大王。

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尊嚴”來展開,讓學生明白年輕人在什麼情況下講尊嚴,人物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他的勤奮,努力又如何獲得尊嚴及傑克遜大叔尊重和常識尊嚴。在設計上抓住傑克遜大叔對哈默評價的那句話,讓學生找一找,從這個切入點入手,突出了重點,自然而貼切。當學生讀完這句話時,並不理解,隨之問到為什麼大叔説哈默有尊嚴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呢,讓學生畫一畫,把讀書的感受寫出來。這個問題既指向文章內容,又能引導學生來理解感悟內容,覆蓋的閲讀面比較大,給學生思維空間比較大,這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悟,實現有效閲讀。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6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擺一擺、説一説,將擺説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

看算式,擺一擺則是對數形的結合。

説一説、填一填。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學生能夠自己看圖説意思、提問題、列算式。通過情境的變化,發現三道算式中的規律,先是有經驗的積累算式,再由現象觀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較歸納。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寫出得數,比較“2+1=3”和“1+2=3”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後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説一説,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現整幅綜合圖,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找信息,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學生能夠充分的説圖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説明學生不但會計算,還能通過加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7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文,我設計了學案配合教學,主要抓住奧斯維辛給遊客的感受來牽出整篇課文重點。課件根據設想的課堂情形設計調整了好幾次,教學思路更是在腦海中過了無數遍,可是上課時因為太過緊張,教學思路被打亂了些許,原本製作好的幻燈片沒有在合適的時候播放出來,原本設計好的板書也沒能按照預想完整地寫在黑板上。尤其是一緊張,我的教學語言也變得很枯燥呆板,所以上完課我自己感覺並不是太好。好在組裏的同事們都對我給予了極大的鼓勵,讓我寬慰了很多。

但是我覺得本堂課還是有許多問題,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改進。第一是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仍然不夠靈活,所以在設計被打亂之後,不能很好地進行調整,另外有些問題的處理過於片面,可以適當地進行擴展,讓學生嘗試著從多方面,多角度來理解課文。另外,可以逐步讓學生自主研究課文並提出問題,而不是一貫由老師提問,學生根據課文解答,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經過這次公開課,我還意識到了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些問題。例如教學常規在課堂中落實得還不夠到位,教學語言不夠簡練,課堂應變能力不強等等。這些,都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逐步規範和提升。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努力,力求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為港台校的教學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長相思教學反思總結 篇18

有了這些鮮活的東西給孩子們做背景,腦子裏有了畫面,就缺教師如何去引導,讓他們能在輕鬆愉快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如:課文前三段是總起,告訴20__年來北京的客人,一定會在北京度過愉快的時光,最後兩個自然段總結全文,再次發出邀請,“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到我們中間來吧。”中間部分分別從對祖國的體育傳統、北京城的特點、友善的北京人、以及文化計劃的介紹幾個方面,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國人民對申奧的期盼與渴望。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主要是以讀代講,用一個問題:“你對哪一部分內容最感興趣?和大家談談感受?緊扣這一問題着重理解了句子“新的局面”“新的高度”的含義,結合第九自然段,談談你對本段文字所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也許是鋪墊做得好,也許是學生對此感興趣,無論是句子的理解還是段落的掌握,感覺都還不錯,以此,我認為課前備課的充分與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把握好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