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精選17篇)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1

尊敬的孔子先生: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精選17篇)

您好!

我是一名21世紀的中學生,能和您這樣的大聖人通信,我感到十分的榮幸。學生不才,請多多包涵。

您生活的時代,雖然和我的相差好幾個世紀,但是,我挺了解您的。因為,在我們所學習的課程中,已經接觸了許多有關您的故事和您的著作,特別是您的語錄體——《論語》,有幾句我們都背的朗朗上口。

以前,我對唐詩宋詞提不起精神,更是在接觸了文言文之後,我就對自己以前所喜愛的語文產生了反感。我曾一度認為我們這些新時代的學生,與那些文人墨客根本就沒有共同語言,他們所寫的文章、詩詞歌賦一些無稽之談。面對試卷上的詩詞、文言理解,我都會手忙腳亂,感到無從下手。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而我一直無法解決。

課餘時間,我喜歡聽廣播(儘管現在科技發達,電視、電腦扎堆,可在這個時代,學生們只有眼福的份),又一次,我無意中聽到了于丹教授講《論語》,我覺得很新鮮,就停下撥動的手指,開始聽。原本枯燥無味的《論語》,居然被她講得有聲有色,我漸漸被吸引了。

於是我每天準時守着廣播,通過聽覺,“讀”了《論語》。我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與同學們搞好關係的法寶;我學會了“日三省吾身”,對自己一天的總結,是開始第二天的前提;我發現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於是,我經常向周圍同學請教問題,從中受益匪淺;我明白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我堅持做到學、思結合,更深入,更透徹地看問題;我也知道了“温故而知新”,所以,每天的功課,我都會堅持複習……

特別是對於您説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很有感觸。學校的課程多種多樣,難免會有自己的薄弱之處,所以,我會向理科方面擅長的同學請教,當然,我也會給予他們在學習上的幫助。大家優勢互補,共同進步。

也許您不知道吧,現在,《論語》已被譯成好幾種文字,您的後人,將您的思想傳播開來。就連金髮碧眼的老外,也知道您了呢!不知您有沒有去過孔廟,這也是因為後人對您的崇敬,專門為您修建的。

您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知識財富,我們真的很感謝您!

祝:

身體健康

長命百歲

福如東海!

20xx年5月21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2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穿越時空,我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雖不曾見過您,卻對您欽佩萬分。想象中的您一定是位學識淵博的老人,鬍鬚白白的,長長的,讓人一看,便知您是一位學者。

您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家、教育家,流傳至今的《論語》一書記錄了您和您弟子的言行。讀這部書,我彷彿走進了您的心靈世界,您説的每一句話都是那樣有道理,總是給人以深刻的啟發,也教會我很多。

我知道我內心的那份渴望——與您相見,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但每當我讀您的書時,總能感受到一種心靈上的交流,是書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樑,溝通了彼此的心境。我想,這就是有人説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吧。

讀您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讓我學會了要虛心向別人請教,並從他人身上看到長處和短處,以此衡量自己,從而認識自己,並不斷完善自己。

讀您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讓我明白了在學習上要誠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智慧

讀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知道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學”與”思”二者必須要結合起來,才能學有所得。

讀您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讓我認識到了時間的寶貴,進而更加珍惜自己的青春時光,奮發學習。

您流傳下來的話實在太多了,教會我的也太多了。因為有您的書相伴,我的心靈不再寂寞。飯後之餘,捧上一本您的書,喝上一杯清茶,細細品味着書香和茶香,這對我來説是莫大的享受,更是莫大的快樂。我要感謝您,因為您為後代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也給我的學習與成長了巨大的幫助。雖然您的生命已經停止,但是您的將永遠流傳下去,留在每一個人心中,成為永恆的詩。

您知道嗎?現代社會發展的可快了,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也要不斷進步,我知道您一定想告訴我,要好好學習,放心吧,我會的。

此致

敬禮

您的崇拜者

年5月22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3

孔子爺爺:

我是現代的一名國小生。

前不久,電視上剛剛上演了一部有關您的一生的動畫片——《孔子》,我看後從心底由衷地敬佩您,所以在這裏給您寫一封信。

2500多年前的您以好學,博覽,廣交而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你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聖人,但你自己不這樣認為。你有一段相當經典的對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見你是多麼的謙躬。我從未見過您是長得怎麼樣的?但是我彷彿能看到你樸實的身影,緊鎖的雙眉,因為直至你離開時也還未有你所看到的禮核心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你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與“禮治”。孔子的仁説,體現了人道,孔子的禮説,則體現了禮制,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是古代社會政治的精華。在這裏我有一個問題想問您:“您是怎麼看出學生的優點和缺點的呢?”這個問題一直讓我想得頭昏腦脹。讀

了《論語》我找到答案了,那就是要心靜,多和人家交流,從人家的言談舉止中您就能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雖然我和您不可能面對面交流,但讀着您的書就像是和您面對面交流,從中我獲得了很大的收穫,比如心要靜,做人要有誠信,讀書時不思考是不行的等等。我為不能生活在您那個時代當您的學生而感到遺憾,不過,我會認真讀您的《論語》。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裏汲取智慧。”

20xx年xx月xx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4

敬愛的孔爺爺:  

您好!我出生在二十一世紀,與您相隔着比銀河還遠的距離哩。我正在讀八年級,是一名典型的極具的90後。所以我的身上也集中了許多90後的特點:任性、懶惰、自我、淘氣,老師和父母為我感到頭疼。  上中學後,我從《論語》中認識了您,被您這位神聖的大教育家、大家、大文學家所折服。您的言行、,您的教誨,一直默默影響着我們這些後生。拜讀《論語》之前,我讀書經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所以啊,成績一塌糊塗。看着和我原本同一個水平的同學個個都“節節高升”,而我的成績卻一落千丈,心中無比慚愧呀!每每回想起這段虛度的時光,就後悔不已,唉!幸好!我有機會讀了您的《論語》,使我這匹脱韁的野馬及時地在懸崖前停住了腳步。《論語》就如一盞明亮的燈,讓我在黑暗中找回了正確的方向。從此,我不僅學會了怎樣讀書,還學會了怎樣做人。  

《論語》一書中的許多句子我特喜歡了,都是教我怎樣對待學習的人生哲理。“默而識之,學而不厭”這句讓我懂得知識是學無止境的;“温故而知新”這句,挺適合我用的,因為我現在學語文特懶,新學的古詩文知識從不認真複習,在考場上一個都不懂,所以也找不到讀書的樂趣了,是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知識要經常温習鞏固,才會記得牢,才會有新的體會;“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這句哲理在警示我要好思緒和心態去對待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  

我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呢。我有些時候因為害怕自己承擔責任,愛把自己的責任推給別人,卻害別人受到懲罰。每當這一幕映入自己的眼簾,心裏像刀割一樣!所以啊,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承擔後果,不能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樣就太沒有責任心了。孔爺爺,非常感謝您!是您,讓我變得愛讀書;是您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看到我有這麼大的進步,孔爺爺,您一定為我感到開心吧?以後,當我有了進步,還會給您寫信。  

最後,為表達我的感謝,讓我對着您的畫像,深深地鞠一躬!  

20xx年xx月xx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5

孔先生:

您好,我是劉國慶,張郭中心校的中學生,我與您相隔着比銀河還遠的距離,您在別人的心裏是神聖的大教育家、家、文學家。可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你雖然離我們而去,可您的,永遠地留在了我們的心目中,您的主張沒有因為時間消逝而褪色,您曾撒下的“仁愛的種子”依然在我們的心目中、生活中蓬勃生長。飽含的《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的明燈,黑暗中的我們找回正確的答案與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奶茶。只有理解細細品味人生,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於病”的道理。你的主張啟迪着我們,薰陶着我們……

孔子爺爺,您知道嗎?在我説的這個時代是個發達的時代,所以要更加的努力學習,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上紅地毯,而我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所以成績才會一塌糊塗。當看着同學們一個個地提升成績,而我卻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五味瓶,直到《論語》上學期進入我的生活,我的成績才有一點點的好,您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讓我深知學無止境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後讓我知道了怎樣的去讀書,增強了學習的動力,當我不認真學習時,我就想着您説的話。

孔子爺爺,您是世人心中的“大聖人”,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主張對當今社會是多麼重要的,正是因為有了您當初的寬宏大量才有了人與人之間知道的紐帶,您的一直教育着我。

其實啊!孔子爺爺您教我的何止是這些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學會了選擇朋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讓我攻克了更多的難題,學習更要認真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一個好人……孔子爺爺,您教育的閃光照亮了您子孫後代的茫茫路途,指引着他們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們人生的課程。孔子爺爺,看到這些您一定會高興的。

20xx年xx月xx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6

尊敬的孔老先生:

您好!我是一位公元21世紀進入您孔夫子門、孜孜不倦、求知求學的莘莘學子;也是一名生長在共和國和平年代、沐浴着温暖陽光雨露的中學生。面對先哲先賢,此時此刻,撫今思古,想起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的您,我心中怎能不湧起一股敬佩之情、一份感慨之意呢?

您是偉大的思想家,您的思想照耀千秋萬代,永放光芒。遙想那狼煙四起、烽火紛飛的春秋戰國年代,您反覆提出和為貴、以民為本、仁愛治國,可是封建統治者卻窮兵黷武、暴戾專政。但是您不必氣餒、不必泄氣,因為您的這一切在我們這個時代都已經實現了。我們的社會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建設和諧社會。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的領導人總是親臨一線、心繫災民;我們的社會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您是偉大的教育家,您非常重視教育,培養人才。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誨人不倦;您創辦私學,打破貴族教育,培育真才實學的三千弟子;您的許多關於教育的思想都流傳下來,並且影響深遠,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學校讀書上課,應該説也有您的一份“功勞”。如今的社會特別重視教育,特別重視人才,所以才有了今非昔比的美好生活,才有了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神舟七號成功發射;嫦娥二號成功奔月……

您是偉大的文學家,您編纂《春秋》、修訂《五經》,禮樂經典著作堪稱不朽,至理名言流芳百世!時至今日,您的《論語》仍然啟迪着我們,薰陶着我們的人生,猶如一台GPS,使人在迷茫的人生中找到生活的理想與價值;如一杯香韻悠長的茶,讓人體會到人生百態,同時回味無窮。

孔老先生,您的所思所想,終於在我們幾千年後的今天發揚光大,您的所作所為,終於在我們幾千年後的社會夢想成真。展望神州大地,政通人和,國泰民安,處處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可以告慰您老人家的是,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偉大的民族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偉大的祖國將步入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小康社會。相信您一定會為此而歡欣鼓舞,為此而歡呼雀躍。

此致

敬禮

您的學生:

20xx年5月2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7

敬愛的孔子先生:

您好,我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一名學生,與您相距很遠的時間,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崇拜您。在很多人眼中,您是嚴肅的,是一位偉大的家、教育家、政治家。但我知道您那飽經滄桑的臉上一定充滿了慈祥。您雖然離我們遠去,但您的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您的儒家沒有受到時間的摧殘而消逝,您撒下智慧的種子依舊在我們心中蓬勃向上,包含了您的《論語》如今廣為流傳。

您的《論語》一書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使我懂得了知錯就改、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使我懂得了怎樣選擇師友,“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使我懂得了學習的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使我懂得了要有規律的讀書、學習,如果只是盲目的死讀書,哪麼最終將一無所獲;不恥下問“讓我攻克更多難題,學習更上一層樓。

孔爺爺,您在40多年的辦學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您告訴子夏“欲速則不達”:過於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您在我們這個時代也有一定的聲望: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裏汲取智慧。”

孔爺爺,以前我有許多關於學習問題想請教,但是自從我看了《論語》一書中您的觀點:“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後,使我豁然開朗,現在我已不再為這幾個問題所困擾,而是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學習、玩耍。

孔爺爺,其實,您教我的遠不止這些,當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您。想起您那博大的胸懷;您那淵博的知識;還有您那書中含辛茹苦的教誨……

20xx年xx月xx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8

尊敬的孔老先生:

您在另一個世上還好吧?我是一名21世紀的中學生。我跨過多年的歷史長河給您謝謝一封信,是為了表達我對您的無限崇敬與緬懷。

《論語》中您那淳淳的教誨令我受益匪淺。從前,我有兩個壞毛病:一是老師面前不懂裝懂,而是驕傲自大,總向別人誇獎我的成績如何好。但我讀了您的論語後才悟出了我的錯誤。您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兩句意義深刻的話教會了我如何對帶我的這兩個問題。您這麼有學問,天下許多有學知識都拜你為師,而你卻這麼謙虛,何況我還成,有何臉面來向別人炫耀?您的《論語》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懂得“良藥苦口利於病”的道理……

記得那是一個週五的晚上,我們舉行了大掃除。我被分為小組長。我的任務是擦照明燈。我深知這個活會弄髒我的衣服,於是就以衞生小組長的名義將這件事安排給了小武。當時我還洋洋得意,但看到小武的身上髒兮兮的,而我身上則乾乾淨淨的的。不知為什麼,當時一種負罪的念頭讓我愧疚不已,當孔爺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映入眼簾時,如一隻利劍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臟,是啊,自己都不願承受的事情,為什麼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呢?如果那樣,我和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又有社麼麼區別呢?感謝您,孔爺爺,是您給我的人生上了生動的一課,終身受用的一課。

孔爺爺,您知道嗎?現在我們的漢語在國際上的地位可高了。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孔子學院,學習你的《論語》。聽到這裏,你因該很高心吧?我們課本里都有《論語》這一課。雖然我從未見過你的真人,但你的音容笑貌確時時浮現在我的面前,你的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語時時激勵着我,鞭策和我,讓我邁向成功的大門。

現在的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競爭日益激烈。我只有努力讀書,才能為我的未來建設美好藍圖。計算機早已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在家裏就可以像你一樣遊歷世界,知道世上發生了什麼事。我會把握這良好的學習條件,積極向上,刻苦學習,成為一個像你一樣的“大寫的人”。

此致

敬禮

20xx年5月21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9

孔老先生:

您好!

我是生活在離您那個年代——春秋時期有二千五百多年的一位小朋友。雖然我們不曾見過面,雖然您不知道我的存在,但因為緣分,您早就是我心目中最敬重的望年交朋友了。我是新疆昌吉市第一國小五(1)班的一名讀書弟子,叫王子顏。説起我的名字,您也許根本不會想到我起此名的緣由何在?在我未出生前,父親大人就特別喜歡讀《論語》,他常常被書中您那精闢的言論所哲服。當我降臨於世時,父母便取了您的弟子子路和顏淵中的“子”和“顏”兩個字,給我起名子顏,希望我長大後能像他們一樣有修養、有學問。

孔老先生,您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您是一個有修養、有學識的君子,您的言行在您生活的那個年代影響了不少人。您可能不知道,您的學生把您的言論編成了一本書—《論語》,也正供我們後人細細品讀,從中獲取知識,明白做人的道理。現在,我們每天都在讀這本書,裏面您説的許多話都讓我們受益匪淺,讓我們知道一個有修養的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尤其是您對您的大弟子子路説的那句話:“由!誨汝知知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知識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就像老師教給我們學習知識的方法後,問我們懂不懂時,我們總是裝模作樣地喊:“懂!”其實有不少同學還犯迷糊,您的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不懂就要問,千萬不要不懂裝懂。

還有一句話也讓我感觸很深,就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讓我明白見到賢人就要向他學習,見到不賢者就要自我反省。我這人吧,就有這樣一個毛病,平常見到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只是產生羨慕、敬佩之情,而不知道以其之長補我之短,您的這句話讓我慚愧不已——以後一定要做一個臨淵羨了魚,退而即織網的人,而且要把自己的修行和學識這兩張網織得結結實實,讓他永遠牢而不破。

孔老先生,您身上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地方,雖然您已經不在了,但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有機會的話,我一定去孔廟看看您。

20xx年5月21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10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請允許我這樣稱呼您,因為您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您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推崇仁的思想,使中國成為禮儀之邦;您廣收門徒,不分貧富貴賤,讓中國文化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推廣;您是我國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同時您也是一位充滿智慧的人。您四處遊歷、求學,您拜訪過鋤地的農民,也拜訪過書讀百卷的學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自然也成了您不恥下問求學精神的寫照。您因材施教、教育教學方法科學又得當。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全都受到世人的推崇。

我雖和您未曾謀面,但神交已久。從我第一次讀到《論語》時,我便如同一株沐浴在春雨中的小草,被您那謙遜求學、仁愛待人的精神所滋潤,也時時鼓勵着我不斷前進。那天,美術老師讓我們製作紙浮雕,而我卻忘記了方法。恰巧,比我小三歲的表弟前些日子剛在美術輔導班上完成了這項作業,我想向表弟請教,但總有些抹不開面子,猶豫間,目光落到了那本記載了您精神和言行的著作——《論語》上,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您不恥下問的情景,我的臉頓時像着了火一樣,站起了身,邁着堅定的步伐走向表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您的這種求知理念讓我終身受益。

所有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會得到回報。中華民族通過幾千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我國的科技取得了迅猛的發展。雖然凝聚着您智慧結晶的幾牛車竹簡,已被現代人拷貝進一個鈕釦大的U盤,裝進了口袋,隨時插入電腦翻閲;雖然您千里迢迢地去求學講學,已被現代人通過視頻授課取代;雖然您們那時的木頭車,已被現代的小轎車、電車取代但是,所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為根基,是和您傳道授業、廣收門徒,大力弘揚中華文化所分不開的,我們深知,光有富裕的物質文明而缺乏精神信仰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雖然我們相隔幾千年,但我仍要衷心説一句:謝謝您為中華民族所做的一切!您的言行一直激勵我,也激勵着每一位中國人。

20xx年5月21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11

尊敬的孔先生:

您好!

最近工作忙嗎?生活愉快嗎?身體健康嗎?一切都順利吧?!孔先生。現在以你為首的“國學”可熱鬧了您交給我了我們54種做人。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這一輩子需要知道的東西太多了,常常讓人感到累得慌。那麼這些繁雜的知識中有沒有最為主要和核心的東西呢?也就是説,即使不太瞭解其他的知識,只要瞭解它們就足以立身處世?有!説來倒是簡單,只有三個字:禮、命、言。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個人如果實現了俗世理想,成為達官顯貴,那麼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沒有實現俗世理想,那麼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沒有人能同時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從這兩種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樂趣孔先生的《論語》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小生必讀必備的圖書。《論語》教給我了我們怎樣做人。您生於魯國,遊歷於各諸侯之間,弟子三千,桃李天下,學富五車,經驗豐富。您的儒家主張:“温、良、恭、儉、讓”,前四個字讓我心悦誠服,但“讓”字讓卻不敢恭維。

老子又作了一個與您如出一轍的論斷:“我恆有三寶:一為勤,二為儉,三為不敢爭天下先。”是嗎?孔子先生,您也許不知道,中華民族在19世紀遭受的是何等的苦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一份份不平等條約擺在清政府面前,他們可是您的好子孫,“讓”、“讓”、“讓”。於是在一片“讓”聲當中您的家當被典當一空,至今還有許多文物還在列強的博物館中呀!然而,您的子孫們又準備閉上眼睛休息了。生靈塗炭,人民潦倒,便是如此“讓”出來的。我覺得凡事都不能太絕對了,做人行中庸一點,做事要視環境決定做人的標準,不能拘泥固執,該爭的時候就爭,該不讓的時候就不要讓,該表現的時候就得努力表現自己,捍衞自己

最後。祝先生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20xx年xx月xx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12

偉大的孔子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國中生。我很欣賞您的才識和言行。您曾説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這一句話説明了您很有您的。懂得愛惜他人。我要向您學習,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世界就在再也沒有壓迫。只有無限的關愛與呵護。

您也與您的弟子説過“温故而知新”,説明了您懂得教育與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學生,天天都過得“不知意義”。這是因為他們很努力,但最後的考試卻沒有取得理想中的好成績。所以他們就迷失了學習的方向。也就是所謂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果每天都能做到“温故而知新”的話,結局就不會是原來的那樣了。在這一點,我按您的方法去做了,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説:“我的學習生活很有意義,我每天都過得很快樂”。謝謝您對我們的教誨,我們偉大的教育家。

您曾經,提出“仁”的學説,當大家提起您的“仁”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時期,一家因為不幸着火。大家都去救火了。當您來到現場時,您卻説:“沒有傷到人吧”!就這一句話充分地體現了您“仁”的。您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我們大家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承認,您是按照自己的創作的,絕對沒有藉助他人的。當今社會的美國,是一個多麼發達和強盛的國家啊!都特意研究您的專集——儒家學説,從這一點可以看到您的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好評與認可。我也正在學習您的,我發現了,您的正在伴隨我成功。因為在您的中,有許多的東西都與我們的學習、做人、為人處世有着重要的聯繫。在今天,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説:“我在這幾個方面,取得了成功”。要沒有您的,我今天就沒有太大的希望取得成功。在這裏我真誠地感謝您。我們偉大的家。孔子先生。

在這裏,我謝謝您,偉大的家、教育家——孔子先生。

20xx年xx月xx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13

尊敬的孔子老爺爺:

您好!我是您的一個普通子孫,相隔數千年後斗膽寫信打擾您,不僅是為了向您致上崇敬的問候,而且懷着幾個難解的問題急待您的指教。

嘗拜讀于丹《論語》,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似有所悟,如沐春風。不禁使我等凡夫俗子嘖嘖稱讚,更讓我們接觸到了一位和藹可親、超凡睿智的老爺爺。您曾有言: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想必令老爺爺您萬萬想不到的是,於兩千五百年之後,會與一個叫于丹的小女子結下不解之緣。這位小女子將您的《論語》熬成了普世的心靈雞湯,給予我們的血液注入了新鮮活力。因此,令我產生一個疑問:於這個泱泱大國口若懸河、學識不凡的人才濟濟之中,何以就是這個小妮子成就瞭如此之跡,拭目端詳這位開口萬言,閉口成理閃爍着智慧光芒的小女子,您還會發出兩千五百年前‘女子難養’這樣的感慨嗎?

榮,是本分的;枯,也是本分。

之所以不敢自稱是您第N代的弟子,是因為不才實在是資質太淺,學識未央。您老人家曾罵宰予説:“朽木,不可雕也。”當年我會考落榜,沒能進重點,於是來到西職學習一技之長,以保明日温飽。被諸多人譏笑。我想,換作是您,大概也會罵我是朽木吧。吾深知您是儒家的代表人,推崇“禮、義、仁、自、信”,崇尚讀書,反對勞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今,我在西職學習技能,日後也靠勞動生存。對此,你也定會罵我是朽木吧。

但是,我今天説這些並不是為了討您一聲罵。而是我想到西晉時期的周處。當週處與南山白額虎、長橋蛟並列為“義興三害”時,他在您眼中必定也是朽木吧。不是有人勸他殺虎斬蛟,“實冀三橫惟餘其一”嗎?以後周處不但殺了虎,斬了蛟,還在陸雲的勸説下改邪歸正了,朽木變成了良材。還有精美的黃楊木雕,其原料不正是一塊被蟲所蛀的枯樹根嗎?這些不也説明了朽木未必不可雕嗎?

嗚呼!我既是您眼中難養的小人與女子,也是您口中的‘朽木’。以自卑之心,食之不得下嚥也。

悲夫!我既無于丹之才華,亦無周處之勇氣,更無遇如陸雲之伯樂。日消月殆,以趨於亡。

于丹説:《論語》能讓我們過上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那麼,依您之見,我能嗎?戒之,戒之……

20xx年xx月xx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14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七年級的中學生,冒昧的給您寫信,請您見諒。我學過歷史,在歷史中接觸到過一些關於您的資料,對您也有了一些瞭解。您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推行的是“禮”與“仁”的。您不論是貧窮還是困苦都廣收門徒,這為不少人了學習機會,而且您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育我們學習就要會思考,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誤入歧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也是您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您不愧是一位偉大的家、教育家。

作為四書之一的《論語》記錄了您的言行,其中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求知的一些名言警句猶如一盞盞明燈給我們的學習指引方向;宛如一杯杯清茶,讓我們細細品味人生百態。通過反省,我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和缺點,這些缺點,不僅在我身上有,在其他同學身上也有:以前我們上課總是走思,不認真聽講,但是,當我們想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時候,我們便會集中,一心一意聽老師講課,學思結合起來,課堂效率提高了,我們學習的勁頭更足了。還有以前我們聽完老師講課之後就沒事了,對於不懂得問題根本沒有及時找老師把它解決,更不進一步思考,只是老師講什麼我們就記什麼,根本不過腦子,對有的問題,不懂裝懂。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同學,他們平時什麼也不幹,不學習只知道玩,等到最後考試的時候就作弊,自欺欺人。您教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老師也經常用這些話來教育我們,讓我們樹立好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和一些做人的道理,我們都記住了,謝謝您的教誨!

孔先生,您的儒家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在當時,您怎麼也不會想到,這部小小的《論語》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依然發揮着如此大的作用,它讓陷入迷茫的學生看到了希望,讓厭世的人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讓厭惡學習的人們找到學習的快樂……您是偉大的,我為中華歷史上有您這樣偉大的人物而自豪!

我相信,在您的教育和指引下,我們會享受學習的樂趣,感悟生活的美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滿懷憧憬,不斷提高自我,把祖國建設的越來越好。

此致

敬禮

20xx年xx月xx日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15

尊敬的孔爺爺:

您好,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與您相隔着比銀河還遠的距離,您在別人的心理是神聖的大教育家,大家,大文學家,可我知道您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你雖然離我們遠去,可您的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您的主張沒有因為時間消逝而褪色,您曾撤下的“仁愛的種子”依舊在我們心中蓬勃生長。包含您《論語》一書,如一盞指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才能感受到他的香甜;如一隻只鋒利的劍,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於病“的道理。您的主張啟迪着我們,薰陶着我們……孔爺爺,您知道嗎?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所以只有努力讀書,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上紅地毯。而我讀書卻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所以成績也一塌糊塗,看着同學們個個都節節高升,而我卻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的五味瓶,直到《論語》走進我的生活,孔爺爺您的淳淳教導是我如沐春風,您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讓我深深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後,讓我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學習的動力,當我控制不住自己時,您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讓我自覺地好思緒,一頭扎進書海。

讓我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候,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當頭棒喝,讓我自覺制定了好的學習方法……您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着我,啟迪着我所追尋的。孔爺爺,您是世上心中的“大聖人”,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主張對當今社會是多麼重要啊!正因為有了你當初的寬宏大量,才有了今天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紐帶,你的也曾深深教育過我。孔爺爺,看到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此致

敬禮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16

尊敬的孔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國中生,雖然與您相隔着比銀河還遠的距離,但您在我心中,不僅是教育家、家,更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您雖已離我們遠去,但您的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您的不但沒有隨着時間的消逝而消逝,相反您撒下的“仁愛種子”卻悄悄地在我心裏萌生。

您的《論語》如一盞指路明燈。讓我在黑暗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又如一杯香濃的咖啡,在深誑裏隨時隨地的提醒着我。

您也許知道,現在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只有努力,才能為自己的將來鋪上紅地毯。而我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成績也不好。同學們都節節高升,我心裏也不好受,直到《論語》走進我的生活,我才走出了迷茫。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讓我懂得了學無止境的道理;“温故而知新”讓我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和學習的動力;當我控制不住自己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讓我自覺的好情緒,一頭扎進書海…..

您是現代人心中的不朽。正因為你當初的寬宏大量,人與人之間才多了一點和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學會了選擇朋友。您的照亮了我們的茫茫路途,指引了我的衣食住行。是您讓我在交際中懂得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教會我“見賢思其焉,見不賢而內字省也”,你的一部《論語》陪伴了我十多年,使我從一個幼稚、天真的小屁孩變成一個逐漸成熟的八年級學生。

你深邃的,獨特的人格魅力,鼓舞了我、激勵了我的人生,華夏文明五千年,多少智慧在其中?你用智慧和生命寫就的章,歷經歲月的洗禮,向我們世人緩緩走來。這些古雅的章,是智慧的深藏,是情感的流淌。讓我們以文字為媒,與華夏五千年文明來一次親密的追求和接觸,在那個充滿靈性的文明國度裏,接受心靈的洗滌,讓你智慧的種子在我們腦海裏悄悄萌發,在寧靜的幽雅中茁壯成長,實現文明的交託與繼承。

如果用一部書來您,那就是《論語》;如果用一個稱謂來您,定是“至聖先師”;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您,無疑是“仁”;如果用一種花來讚美您,我相信是蘭花……

最後祝您在遙遠的地方事事如意,永遠年輕!也請老爺爺你不要忘了我這個崇拜者!

晚輩:

高三書信:給孔子的一封信_700字 篇17

尊敬的孔子:

您好,也許您不認識我,那麼我來一下吧!我是一名來自21世紀的中學生。也許您在別人心中是一位大家、大教育家。但是您在我心中永遠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您雖然離我們遠去,但您的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從不曾離去。

我第一次見您是在我們的語文書上,您那高高隆起的腦門,充分顯示了您的資深與博學,當時我心裏就莫名地升起一種對您的敬畏感。孔爺爺,您知道嗎,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只有努力讀書,將來才能在這個社會立足。而我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所以成績還不甚理想。直到走進了《論語》,我才明白讀書的重要性,您的諄諄教誨讓我如沐春風:您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使我深深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您的“仁愛”教育我做人應有高尚的美德;當我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時,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不能讀死書……

有一次,上學要遲到了,我從家裏飛快地跑向公交車(一種現代的交通工具),因為太累,上車就佔了一個座位,卻沒看到一位老奶奶正站在我的後面。當時我一轉頭,沒想到書包碰掉了老奶奶的包,原本我是不想幫她揀的,但一想到您的“仁愛”,又立即幫她揀起來,還把座位讓給了這位老奶奶,老奶奶直誇我有禮貌,把我誇得怪不好意思的。那一刻,我懂得了助人為樂的真正內涵,理解了“不學禮,無以立”的深刻含義。

謝謝您的著作,有了它們,我才會與書交上朋友;有了它們,我才瞭解您不平庸的一生;有了它們,我才有如此多的感慨。

我相信您的著作會永遠流傳下去,因為您是當之無愧的東方偉人。最後,祝您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此致

敬禮!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