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妃侍寢制度

據清宮檔案記載,皇帝新婚之後,皇后要和皇帝在坤寧宮洞房旁的東暖閣同住三天。紫禁城內的養心殿東側有體順堂,便是皇后與皇帝同居待寢的住所。度過新婚之期後,皇帝仍回養心殿後殿寢宮居住,皇后便選定東西六宮的一處居住。除新婚期之外,平時皇帝要召幸某妃侍寢,一般都在晚飯時,皇帝親自翻后妃的綠頭牌,皇帝喜歡哪個妃子,便把那個妃子的綠頭牌翻過來,隨侍太監心領神會,馬上稟知某妃到皇帝寢宮承歡。

清朝後妃侍寢制度

清代嬪妃侍寢與各代不同,皇帝每日晚膳時,決定哪一位妃子當晚侍寢。每個妃子都有一塊綠頭牌,牌面上是該妃子的姓名。備晚膳時,敬事房太監將十餘塊或數十塊綠頭牌放在一個大銀盤中,謂之膳牌。

皇帝晚膳用完,太監舉盤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沒有興致,則説聲“去”。若有所屬意,就揀出一塊牌,扣過來,背面向上。太監拿過此牌,交給另一位太監,這位太監專門負責把將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被裹着扛到皇帝的寢所來。

出於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備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現刺客,妃子必須裸體來到皇帝寢所。方法是妃子被帶到離皇帝寢所不遠的一間屋裏脱光衣服,宦官用紅錦被或大衣將她裹上,扛上肩,背進皇帝的寢所。到帝榻前,去掉外裹的紅錦被或大衣。

後面發生的事情當時人的記載道,“屆時,帝先卧,被不復腳。……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於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帝不應,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則妃子從帝腳後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去後,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後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手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登也。此宮禁中祖宗之定製也。”

清帝召幸嬪妃,照例在門前倒懸紅燈,在行宮也是這樣。 宮女們入宮時梳辮子,一旦被臨幸並獲得名號,就要把頭髮盤上去

清代自雍正以後皇帝的寢宮多在養心殿後殿。寢宮內東側為皇后來時居住,西間為妃嬪來時居住。養心殿的西側有燕喜堂,據傳説為妃嬪被召時的臨時聽叫處。每到晚膳時,妃嬪們均到這裏等候傳喚。當傳到某妃侍寢,晚飯後到寢宮承歡。其餘妃嬪聽“叫散”後便各回各自的住處。

清宮規定,皇子生下來,無論嫡庶,皆由保姆抱出,由乳母餵養。皇子一生,照例需用四十人。保姆八人,乳母八人。此外還有針線上人,漿洗上人,燈火上人,鍋灶上人等。至絕乳,去乳母,添內監若干人為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