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評課稿

教師用心設計的一節課就像一篇精心雕琢匠心獨具的佳作。首先,它像一篇佳作必須有一個體現出寫作者獨特思考、深刻認識的中心那樣須呈現出一個能充分體現教師在對教材內容以及學生情況分析後而確立的既體現教學重點又體現教師獨特視角的“教學核心”;其次,它像一篇佳作為表現中心而必須理出一個合乎邏輯的脈絡清晰的思維過程那樣須呈現出一個為更好解決已確定的教學核心而鋪展開的環環相扣又循序漸進、相對完整的教學過程;最後,當這樣的“謀篇佈局”之後,教師就要思考如何讓之前已基本確立的教學過程“突出重點炫出亮點”了。

《雨霖鈴》評課稿

劉老師選擇的課題是《雨霖鈴》,從教材文本價值研究出發,劉老師(似乎)把本節課的教學核心鎖定在“離情”以及“離情的表達手段——點染環境、描摹情態和呈現心理”上,這是能充分開掘《雨霖鈴》的語文價值的;而且,針對當前語文教學普遍不重視朗讀尤其是不重視詩詞吟誦這一現狀,劉老師設計“因聲求氣”的吟誦環節更是能充分體現他擁有獨特的語文關懷和廣闊的語文視野。但是,從其整個教學流程的施展來看,劉老師還需要再仔細打磨以“突出重點炫出亮點”。

那麼,劉老師如何“突出重點炫出亮點”呢?本人以為可做如下調整:第一環節:吟誦—披文入情(通過吟誦來體悟“生離之情”);第二環節:品讀—涵泳體悟(通過提問來賞析作者表達生離之情的3種手段);第三環節:遷移—千古相一(通過比較不同作者對同是“生離之情”的不同慨歎來拓展學生學習視野的同時強化學生對“離情”及“離情的表達手段”的領會與應用);第四環節:歸納—高屋建瓴(通過歸納、全班誦讀來再次強調重點。找不到恰當的措辭,只好用“高屋建瓴”,見笑了);第五環節:佈置作業——閲讀蘇軾的《江城子》,並從“環境、情態、心理”三方面入手去賞析蘇軾“死別”之情的表達,形成一段不少於300字的賞析文字。

從以上5個環節的設計看來,“教學重點的突出”應是毋庸置疑的了。問題是哪些亮點該炫出呢?這些亮點該如何炫出呢?

本人認為開頭部分的“吟唱”絕對是亮點,能讓師生馬上產生耳目一新之感。劉老師可通過循環播放來創設情境以便學生進入“生離”之情境並藉助“哪些詞句能傳達出離情?”的提問來加強朗讀指導和進一步披文入情。另外,遷移部分的男女生朗讀也是亮點,這裏劉老師也可藉助男女的不同組合以及激勵性的評價(如獎勵體現上海特色的小禮物)來把本節課推向高潮。

總之,一堂課的教學設計首先要明確一個“教學核心”,然後圍繞這一教學核心設計能突出重點炫出亮點的循序漸進又跌宕起伏的教學流程。當然,適切的教學手段的採用以及有效的教學評價的使用也是使得一堂課如同一篇佳作般受認可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