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閲讀收穫(精選16篇)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1

《四世同堂》是一部歷史性鉅著,它講述了北平一個名為小羊圈衚衕的幾個家庭和和眾多人物在八年抗戰中的種.種,從他們的生活切入,反映了廣大百姓在北平淪陷後的生活,無形中向我們展現了淪陷區人民的生活、情緒和心靈以及對日本侵略者的反抗,憤怒地控訴了日本的罪惡和帶給中華民族的災難,也披露了漢奸賣國賊的無恥行徑。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精選16篇)

四世同堂的長者祁老人,傳統守舊但又不失正義感,當他得知盧溝橋事變後,馬上通知韻梅準備三個月的乾糧、鹹菜和窩窩頭,碰上打仗就大門一關,還和日本人講究以和為貴,這種做法看似明哲保身,可如果人人都這樣,那麼日本扔幾個炸彈即可佔領中國了。而最後結果不然——因為許許多多像祁老人這樣明哲保身、逆來順受的人卻並不能讓家庭免遭日本鬼子的踐踏,而日本人的無恥行徑反而激發了他們的怒火與反抗。在日本鬼子企圖想借瑞宣來抄家時,這位長者卻挺起了胸膛,氣勢洶洶地回答特務——他骨子裏的正義感不容許被人肆意地蹂躪,蹂躪他的四世同堂。

本書中的冠曉菏和大赤包也裏給了我的深刻的印象——漢奸的嘴臉和下場。冠曉菏沒有信仰也沒有追求,用魯迅的審判角度來看,他只是個只有肉體而沒有靈魂的空殼,在他的眼裏,金錢、權勢、衣冠、美食、美女才是他的一切,為了這些,他可以拋棄國家,背叛鄰里,出賣他人,視他人的痛苦不顧,總而言之他只要自己過得舒服、金貴、自在就OK,他吃着生活在中國,吃着中國的飯,住着中國的房子,然後捧着英國、美國、日本來詆譭中國——因為那些國家能給他金錢和權勢。這就是冠曉菏,就是無數漢奸背叛國家的理由和所謂的“無奈”,等到日本的大勢已去,這些漢奸賣國賊的下場就如同下獄的大赤包和被活埋的冠曉菏,永遠被世人唾棄!

錢默吟,一位有才華正直的老人,他平時文質彬彬,和大儒一般,可在日本人對他實施酷刑、虐待小羊圈的百姓時,他毅然拋棄了自己雅緻和閒適的生活,加入到抗日的革命隊伍之中,做地下工作,翻譯、寫書,為祖國而奮鬥着。他潛在的勇氣和意志在抗日救國的理念下爆發出來,在經歷了煉獄般的考驗之後成為了英勇抗戰的民族誌士……小羊圈裏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讓我回味無窮:機靈狡猾但又不失善良經常幫助鄰里的白巡長、一心想報國卻又不忍放下家庭學富五車的祁瑞宣、勤勞善良明辨是非全心為家的韻梅、嫉惡如仇最後和日本人同歸於盡的車伕小崔……他們從逆來順受到團結反抗的過程給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讓我覺得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的充滿了力量的偉大民族!是的,小羊圈人們的反抗、北平人民的覺醒,如一場雷雨,把八年來忍在心裏的苦難爆發出來,排山倒海地向日本鬼子砸去——為迎接這子夜後的新生光明。

共和麪,這個我們陌生的東西就是北平人民的所謂的糧食——日本人搶去了我們的糧食,就拿這些摻和着泥沙的東西用水根本和不成麪糰,更蒸不成饅頭。可憐的妞妞就是吃了“共和麪”死的,而這只是個縮影,這連豬都不吃的“食物”不知害死了多少中國人!這就是日本人罪惡,而這只是日本對中國犯下罪行的滄海一粟! 也正是這各種不同的“共和麪”,徹底打碎了小羊圈裏人們的平淡生活,激發了一個個善良的人們的愛國心,他們同仇敵愾,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日本人,點滴就是大海,人民的正義被日本人手下的種.種“共和麪”所激發,當人民團結起來,侵略者滅亡的日子還會遠嗎?

我相信無論在什麼時代,誰都想過着安適美好的日子,可是當祖國受到侵略,當侵略者剝奪人們正常生活的權力,每一個有正義感和民族感的普通老百姓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衞自己的家園直到趕跑侵略者,我為那些漢奸們感到羞恥和悲哀,更為那些覺醒後勇於反抗的人們感到歡欣鼓舞,因為那是一個民族掙脱侵略者鐐銬的力量和希望!

《四世同堂》通過對“小羊圈”的放大,來表現了北平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踐踏蹂躪下的苦難悲慘的生活,把他們的驚恐、惶惑、迷茫、偷生、掙扎、反抗的心靈歷程滲透在書中的字裏行間,也無情地鞭撻了漢奸賣國賊的無恥行徑,展現了北平淪陷八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在受日本侵略後忍隱生活的苦難史和屈辱史,也是日本的罪惡史,走向滅亡的失敗史,更是中國人民走向覺醒和抗爭的歷史!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2

讀老舍的《四世同堂》,我感觸很深,老舍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躍然於紙。冠曉荷,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他的行為作風,品行穿着,無一不讓我感到深惡痛絕。

日本人侵略了北平城,全城人心惶惶,只有冠曉荷欣喜難耐,他覺得這是一個讓他飛黃騰達的機會,他認為日本人使北平淪陷,是做上大官的好事,他心裏沒有國家。小羊圈衚衕裏,總會有幾個人愛國家,愛北平,錢二少,一個正值壯年熱血的青年,他決定出去抗日,他想要為國家出份力。大赤包卻聽到了這回事,她告訴冠曉荷,去告訴日本人,你就有功可以當官了。迷官迷財的冠曉荷一聽,馬不停蹄的去告訴了皇軍,可皇軍並不體貼他,要讓他在前面帶路,帶日本人進小羊圈衚衕裏,去錢家抄家。冠曉荷以漢奸的身份站在了這個衚衕裏。賣人求榮,漢奸!漢奸!真是令人氣憤!

冠曉荷他瞧不起中國,因為中國沒有給他一官一職,他甚至覺得英國和法國可愛,倘若英國和法國能給他官職。

日本人侵略了北平城,那麼這些個官職只能由不抗日的人去當。他為了升官發財,不要尊嚴,不要骨氣,對侵略國家的日本人鞠躬哈腰,阿諛奉承,只為權利。他把利益擺在一切前面,真是無知又無恥的日本人的走狗。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3

魯迅是個大文豪,恐怕無法學到他的博大精深。但讀一讀也無妨,於是翻開來瀏覽。隨手翻到了《範愛農》這一篇。

讀了開頭,便有勃於我的常規思路。開頭並沒有寫範愛農,而是寫東京客店裏,從報紙上看到安徽巡撫恩銘被徐錫麟刺殺的新聞,及稍後秋瑾和徐錫麟被殺,幾個中國留學生議論的情形。之後在一個同鄉會上討論發電文時,範愛農才出場,而且是以聲音先出場的:“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接着魯迅看到的“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一句氣憤的話語,一個“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將範愛農的個性和形象,躍然紙上。

魯迅憤怒了,這個範愛農,對自己的先生徐錫麟被殺,竟“那麼冷”,而接着由誰擬電報稿的事,範愛農又説了一句“何必推舉呢?自然是主張發電的人羅——”這一句,又進一步寫出了範愛農的“離奇”、“可惡”。是個怪人,不易溝通。

我想,魯迅的寫法,應該是先抑後揚吧,前面“抑”着。接下去的閲讀,應該在某處出現“揚”的文字。閲讀的過程中,一心想盡快的讀到魯迅是如何寫範愛農後來的“揚”的。可是,這中間,寫了魯迅和範愛農的一些簡單的交往之外,主要還是一些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一些場合範愛農與魯迅的對話,對範愛農並無詳細的描寫或深刻的議論什麼的。讀到最後,終究沒有讀到“揚”的地方,範愛農最後竟是掉進水裏淹死了。而魯迅懷疑他是自殺,最後魯迅“也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還是自殺。”

於是我又倒回去重新瀏覽一下。這才細細的想一想,魯迅究竟是怎麼寫範愛農的。整篇文章,着筆範愛農的地方其實倒並不多,總共也不過幾處。而範愛農的語言、個性、形象,以及其悲慘的結局,卻久久留在我的心裏揮之不去。

範愛農的結局,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個性,還有當時那個社會的原因,也是魯迅對那個社會的控訴吧。

不過,我也想到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魯迅是真誠、坦率的,但魯迅並沒有幫範愛農什麼忙。範愛農與魯迅是有書信往來的,範愛農在給魯迅的信件裏説了些什麼,不得而知。也許範愛農求助過魯迅,也許沒有。但範愛農是多年心存希望的,也許希望魯迅能幫他找份差事。以至於範愛農到最後,還時常説:“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魯迅來叫我的。”但終究魯迅沒有叫他,或許魯迅確實沒有辦法,或許,正因為範愛農他那樣的性格,魯迅不願意叫他。

也有可能,魯迅曾經應允過範愛農幫他找份差事,否則範愛農也許不會那樣説。那麼憑魯迅當時的社會地位,幫範愛農找個差事,應該不會是什麼太難的事情吧。但終究範愛農沒有接到魯迅的電報,範愛農一等再等,終於因為窮困潦倒,終於因為他的個性與人相處困難,終於等待魯迅的電報等的沒有了耐心,終於因為喝酒,於是,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魯迅通過寫範愛農,折射出對當時的社會和zf的黑暗進行控訴和抨擊。正是當時那個社會造成了範愛農最後慘死的結局。魯迅雖然寫的是範愛農,可範愛農的身後,潛藏着一個巨大而黑暗的社會背景。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4

週末讀了《金銀島》這本書,讓我深有感悟。

《金銀島》講的是一個關於尋寶的故事。一個叫弗林特的海盜船長在金銀島上買了價值70萬英鎊的寶藏,故事的主人公吉姆偶然得到了一個藏寶圖,和一些人一起尋寶。尋寶者和海盜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最後,尋寶者終於找到了寶藏。

我最喜歡故事中的吉姆,他聰明機智而且很勇敢,比如説,在他們登上金銀島後,和海盜交戰,有一天,吉姆出了他們的營地,到晚上,他卻闖入了海盜的營地,海盜頭子因為很喜歡吉姆所以沒有殺他,想讓他加入海盜,他卻臨危不亂,堅決不加入海盜。他的這一點讓我非常敬佩。還有,當帆船被海盜佔領,吉姆又把船的錨索隔斷,讓船隨風搖晃,把海盜晃暈,海盜們被晃了一夜,加上喝了酒,第二天船就被吉姆搶了回來。

在書中,還有一個人讓我印象深刻,他就是西爾弗。西爾弗表面上看起來舉止文雅,像一個紳士,但是,他卻是殺人不眨眼的海盜頭子。他在船上擔任廚師,平時對船上的人就像是親人一樣,但是,在他召集了一幫海盜,到島上尋寶時,卻翻臉不認人,和吉姆他們打的你死我活。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處處有着像西爾弗這樣的“偽君子”,我們要識破他們的偽裝,不被偽裝所矇騙。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5

《呼蘭河傳》一書,在我祖父祖母那一代人就作為課外閲讀的好教材。一代大師優秀女作家蕭紅,用詩一般的語言、用像繪圓一樣的方式,給我們描繪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舊中國的狀況。它是一篇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小説中的人物雖然沒有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孔乙己、潤土、阿Q那樣人人皆知,但肅紅用姻熟的與作技巧、抒情詩一般的意境,塑造追述的一個個人物,如祖父、二伯、馮歪嘴子等形象,也是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尤其對三個普通女性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各顯特徵。如第一個女性,小團圓媳婦嫁到胡家後,經歷了捱打、跳神、熱水燙驅鬼到奄奄一息、無人問津,最後死於非命的過程,展現了殘酷的封建傳統、落後風俗的可怕畫卷。

而在整個過程中盡心盡力參與照顧的大孫子媳婦,最後只能用跟別人跑了的方式,追求自己幸福來反抗舊社會對婦女的摧殘。而由媳婦熬成的婆婆,懷着為她好的願望,用打罵、跳神、逼迫洗澡的方法來救治,最後反而使其致死還嚇跑了另一個媳婦的結果,上演了一出家破人亡、鬼神之斗的生活悲劇。劇中人並不知其中原由,只能寂寞無語。這一家庭悲劇再次印證愚昧落後是精神枷鎖、是無形的屠刀。

作者蕭紅雖然生活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代,生活十分艱難。但她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是幸福的,她的後花園的童趣與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有異曲同工之妙,她描述的搭野台演戲和魯迅展現的社戲媲美,同樣為我們展現了舊社會農村南北文化習俗的相通,使我們對中國農村的過去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作家蕭紅的小説《呼蘭河傳》,通篇並無大場面、大事件、大人物的描寫,但對那些發生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羣中間、社會中最平凡最瑣碎的事件,如賣豬肉、賣麻花、拉大車、修路面等,把整個東北農村生活情景都細膩逼真的加以描寫,並用犀利的語言為人民大眾喊出追求幸福、追求生活的心聲。尤其是對賣麻花情景的描寫更是淋漓至盡,看似十分平常的賣麻花所涉及的七個人物,一個提籃叫賣燒餅的在衚衕東頭喊道西頭,籃子裏糖麻花和油麻花,被人問價和挑揀也不發怒的性格,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和五個小孩買麻花的爭奪打鬧的全過程把東北城鎮平凡市民家庭生活的細緻情景描寫的惟妙惟肖。所以她也可以稱為百姓的作家。

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熱愛生活、憧憬未來、昌有理想的特點,也從一些小事得到充分描述,尤其是磨礪中的愛情故事更是淋漓致盡。忠厚的愛妻、小的馮歪嘴子,在他所幹活的磨房裏與趕車老闆女兒王大姑娘私自結婚生子,雖成了小城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但她不為人們的鄙視而悲悽自卑,相反能抵抗唾沬奮力抗爭,和老婆、孩子和和美美過日子,用自己最原始最全部的能力,來愛妻子、愛孩子,充滿了不畏艱難、努力活下去的勇氣。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繁衍不息、不斷昌盛的源泉,也表現了蕭紅在逆境中嚮往幸福、嚮往未來的願望。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及具獨特藝術個性的女作家。她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民族蒙受巨大災難的時代,她的現代處境是悽的,但對家鄉的熱愛,對童年的回憶,對親人、親友、多鄉友的眷戀之情,從回憶小説中洋溢、流露,因此雖生活的熱愛才是藝術創作永不幹涸的源泉。

蕭紅的藝術才能由於生活窘迫和疾病的折磨,在31歲就死去了,在一個美麗的年齡就離我們而去。但她留下的作品,卻是我們寶貴財富,在文學的寶庫中,是一塊絢麗的瑰寶,受到許多文學大師的讚賞,更受到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的熱愛。她的作品,使我從平凡小事的描寫中看到她寬大胸懷;從破碎不連貫的七個章節中,看到整個中國的全景展現。沒文化,真可怕。落後要捱打,因落後,而最深受害者是勞苦大眾。肅紅作者就是在日本侵略中國,廣大人民遭受戰爭之苦,而她只能和她的丈夫旅居香港,過着淒涼貧困的生活而萌生書寫以灰暗色調為主的《呼蘭河傳》。更加激發起我們對現實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惜。

如今,在政府領導下,科學空前發達,生活不斷進步,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經過六、七十年的變迀已增長到80多歲。這是在31歲早逝的蕭紅肯定沒有預想到的。解放後,中國人民,尤其是勞苦大眾都是國家的主人,再也沒有外來侵略者欺凌和侮辱,中國人民再也不是貧窮困苦的東亞病夫,中華民族像一頭從沉睡中醒來的雄獅。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地位越來越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我們都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如果她能活到現在,一定會用更活潑的文章來歌頌、來描述。所以,時代是文學創作的基礎,我們也期待更多歌頌當今的文學作品面世,來激勵生活、激勵青年。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6

“鄉下人在城裏人眼裏是愚的”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裏開門見山的寫到。那麼他們到底愚在哪裏呢?

首先,愚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笨,蠢;另一種則是大智若愚的愚。相信很多人對於鄉下人的看法就是不識字,粗魯野蠻。但是現在一定沒有人會不願意識字了,因此他們只是缺少環境讓他們學習罷了。

在我的老家——一個普通的小農村,無論是去年還是今年,都有許多哥哥姐姐考上了重點高中或是一流大學。每次回到鄉下,聽家裏的人説起,我總是羨慕不已。可見,鄉下人並不愚,只要擁有學習的機會,他們一定不比別人差。

儘管如此,還有一小部分鄉下人是不識字的,但是費孝通先生卻這麼説“鄉下多文盲是不是因為鄉下本來無需文字眼睛呢?”因為他認為,從空間阻隔角度,鄉土社會是熟人社會,“面對面社羣”決定了人與人的交流只需要語言,甚至是特殊語言,無需文字。的確,每到週末,回到老家,村裏的人們總是很親切,我不知道為什麼,只要一發出腳步聲,他們就會探出頭來打招呼。母親每次都會與左鄰右舍通過方言來交流。他們所説的方言,是否就屬於費孝通先生説的“特殊語言”呢?

小時候,聽到方言,我常問母親,這個字怎麼寫呢?她總是笑笑,然後我又問,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然後母親狠狠地拍了下我的頭就走掉了。現在,我慢慢的瞭解,每次當他們講方言的時候,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情愫圍繞着他們,儘管我還是不能理解我為什會這樣進行交流,但是我卻能體會到其中的感情。

鄉下人會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文字所不能夠表達的情,這種表達是文字替代不了的。我認為如果一定要説鄉下人“愚”,那便是大智若愚的“愚”。在老家我總能看到地上放着很多菜,我知道那不是我們家種的,那他又是哪裏來的呢?直到有一天,外婆推搡隔壁鄰居的菜時,我才知道菜的由來。可是他們為什麼要給我們家菜呢?

一天中午吃完飯,外婆坐下來慢悠悠的説,“我幫他們家撿了幾顆青菜去,沒到他們今天拿了這麼多菜過來,真的是...…”説着外婆便起身拿了幾個雞蛋要我給他們送去。這青菜、雞蛋的迎來送往便是鄉下人的語言,裏面透着濃濃的鄰里鄉情。

那時我才真的明白什麼叫做淳樸,厚道了。而這就是鄉土社會的“愚”,沒有算計,不懂世故,睦鄰相親。真好!

這樣看來,認為鄉下人“愚”的精明能幹、識文斷字的城裏人倒顯出了幾分愚來了!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7

電視劇一直在放《新水滸傳》,因為喜歡劇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我特意找了這本書看了。

看過之後,印象最深的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因為趕路,來到了客棧,客棧酒旗上寫着“三碗不過岡”,喝過酒的武松正準備趕路,客棧的夥計把他攔住,告訴他,店裏的酒喝了三碗就會醉倒,再説前面景陽岡有大蟲,吃了好多人,大家都害怕從那經過,可他喝了十五碗了,還想從景陽岡上過。可夥計最終還是沒能把武松攔下來。

武松乘着酒勁,大約走了四五里地,來到了景陽,他看見一塊綠油油的大青石,武松正好累了,準備躺在上面休息呢。突然,一陣大風吹過,叢林中出現了一隻白額大虎,可能是餓了,見武松,就直向他撲過去。武松這下嚇得磕睡也沒了,他頓時酒勁醒了一大半,避開了老虎,老虎撲了空,發起威來,再撲過來,這下,武松也靈機一動,不再躲開,他操起手中的刀,穩穩的用力握住,迎着老撲過來的方向舉起,老虎從刀上越過,肚皮直接從刀上劃過,受了傷,武松見勢,順手撿起一塊大石頭,狠狠的朝老虎使勁的砸,終於把大老虎打死了。

打死了危害鄉鄰的大蟲後,鄉親們都很感激他。

武松真英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任何緊急情況,都應該冷靜,及時想出辦法,應便處理;這樣可能會戰勝你平時想都不敢想的困難。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8

“一度我也曾英俊像個少年,但那時我生澀的詩脆弱不堪,我的詩神也很蒼老,現在我已蒼老且患風濕,形體不值一顧,但我的繆思卻年輕起來了,我甚至相信,她永恆地向青春的歲月前進像,使維登堡靈視所見的那些天使一樣。——葉芝”

看過了《少年維特之煩惱》,那是在我大一時,看的是歌德25歲時的作品。現在看了《浮士德》,那是在我大三時,看的是歌德59歲(第一部),83歲(第二部)時的作品。

作為第一部我在閲讀時升起只恨不懂原文的作品,我很難給予這部作品更高的評價。按照前言中所述,“理想的一本應當在幫助堵住比較接近原著的真諦之後,是他得魚而忘笙,對原著產生一窺全豹的渴望。”這大約是我第一次在閲讀外國文學作品時產生這種感覺。甚至在閲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必去摘引一些心有慼慼的文字,因為全文都是那樣精彩。

但這並不表明這部作品就沒有瑕疵。首先的問題是用典太多,以至於對於對希臘神話都幾乎一無所知的我來説,想讀懂那些詩樣語言背後的寓意實在有些困難,這影響了我對這部著作的理解。更算是未能堅持一氣讀完的一個原因。雖然詞人中我愛極辛棄疾,但遇到通篇砌典時也只能徒呼奈何。

其次則是譯本的事。以後我要想着不去看什麼“大學生必讀”,哪怕是人民文學的譯本也是一樣!什麼資產階級的侷限性啊!!!坑爹呢啊!!!最討厭神馬價值觀一類的主觀教導了!!!有木有啊!!!解釋一下概念就解釋啊!!!加上階級教育有毛用啊!!!搞毛啊!!!

最後是書本身的瑕疵。還是不夠完整啊。第一幕自成體系。第二幕雖然將故事深化了許多,但完整度明顯不足。第三幕(海倫)是原來寫得放入暫且不提,第四幕實在有些可惜,感覺筆力不足,幸而第五幕是之前就寫就的,一下子將《浮》一書提升到了至高的境界。倘天假年,再給歌德老先生以十年時間,那時的《浮》一書,必定能讓異國讀者亦能手不釋卷一氣讀完吧。

由這本所謂“歐洲四大名著”中的最後完成之作,我不由想起了相應的一本寫作時間相差不大的鉅著,成書於1784年的《紅樓夢》。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9

夢想的旅程帶着很多的感傷,情感的開始更於心中感悟,一副雋永幽遠的畫卷,幾許別樣浪漫的人生。

子君,兩副面孔出現的子君。會館時期的子君是戀愛時期的子君。這個子君在小説中是一個新女性的形象,果敢,有見識,有主見。而吉兆衚衕時期的子君——即同居時期的子君——卻是一箇舊女性的形象,怯弱和無知,帶有中國舊時代烙印的傳統女性。不管怎麼説,子君這個女性,代表的是不只自己。世上最能打動人的是悲劇,這是很殘忍。《傷逝》是一部徹徹底底的悲劇。子君死了,為涓生而死了,那是時代的悲劇,更是子君把愛情當作人生終極目標的痴情女子的悲劇。

涓生,一個擁有感情卻又時時被時代所要挾的知識分子,他面對帝國主義的罪行可以義憤填膺,而面對情感卻畏首畏尾,他是一個有感情的人,但他的感情卻是那樣的脆弱卻又那樣的堅固:“她卻什麼都記得。我的言辭,竟至於讀熟了一般,能夠滔滔背誦;我的舉動,就如有一張我看不見的影片掛在眼下,敍述得如生,很細微,自然連那使我不願再想的淺薄的電影的一閃。夜闌時候,是相對温習的時候了,我常常是被質問,被考驗,並且被命運複述當時的言語,然而常須她補足,由她糾正,像一個丁等的學生。”這,是他對子君的理解,更是他對愛情的理解子君的悲劇在於把愛情當作人生的終極目標,真的無法承受失去。子君選擇和涓生一起生活,她的壓力在那個時代肯定比涓生大得多。在那“五四”初期的時代裏,子君的執著,卻給她帶來無數鄙視的目光。“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力。”這種絕然的態度,已經註定她把愛情視為生命的全部的悲劇的開始。

《傷逝》是一種超越視覺和人生的衝擊,們分析的永遠都只是別人的愛情,而我們自己此時此刻正經歷着的、心碎着的愛情卻是我們自己也不願去分析,不願去推敲的。箇中原因是經不起。

在愛情理想的追求過程中,涓生從浪漫走向實在,從幼稚走向成熟,而子君則從果決剛強走向平庸懦弱,從希望到滿足進而走向失望和絕望。在與生活所作的悲劇性抗爭中,子君是弱者和犧牲品,而涓生則作為一個強者終於站起來,“向着新的生活跨進第一步去,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説謊作我的前導……”。不能説他一定會成功,至少,他還沒有失敗。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10

在週六早晨燦爛的陽光下,我閲讀了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去日本留學時,遇到的一位良師益友。藤野先生雖然穿衣模胡,但治學嚴謹,同時,他也樂於接受新知識。他給了魯迅很大的激勵和勇氣。

不僅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敬佩,我對藤野先生也很敬佩。他治學嚴謹,那怕一丁點兒錯誤也給學生及時指出。魯迅做筆記時把下臂的血管移了一點位置,認為那樣很好看。藤野先生在檢查筆記時發現了,和藹地指導魯迅解剖圖不是美術。我應該向藤野先生學習,學習他那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的精神。以後在學習上我要認真對待,學習藤野先生一絲不苟的精神,那怕一點兒不明白的問題,也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不犯低級錯誤,對簡單的問題,拿出100%的認真態度來對待,不能因簡單而大意失荊州。

魯迅從積貧積弱的中國來到日本,藤野先生不僅沒有瞧不起他,還關心他筆記能否記得上,魯迅的筆記先生一看就是三年。但凡讀到這裏的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動於藤野先生的偉大,這種偉大穿過時空,與日月同輝。

得知魯迅就要離開日本了,藤野先生把自己的一張照片送給魯迅,照片背面還寫有“惜別”二字。後來,每當魯迅寫作累了,正想偷懶時,在燈光下瞥見藤野先生黑瘦的面容,便使魯迅有良心發現,增加了勇氣,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厭惡的文字。可見,一位好老師多麼重要啊!能讓人終生受益,源源不斷地給你力量。我就有一位好老師,在別人不相信我、看不起我的時候,只有他一直鼓勵我激勵我,給我糾正錯誤,給我指點動作要領,給我指導鍛鍊技巧。就是他,讓體弱瘦小的我有了今天的體育成績——體能測試四個項目拿到了兩個第一。我是多麼開心啊。感謝您,敬愛的好老師!

合上書,我發現,像藤野先生這樣的人,其實很多……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11

哈利波特,一個不平凡的人,一出生便擁有了與伏地魔作鬥爭的標誌——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非常厲害的魔咒的餘痕,媽媽的愛把他的死亡換成了那道疤。由於父母雙亡,他被姨夫收養,度過了一個非常委屈的童年,表哥達力總是仗着個頭大欺負他,就這樣熬了11年。

在他11歲生日那天,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變了他的命運。海格給他送去了一封魔法學校錄取信,告訴他的身世。他很高興的入了學,也知道了對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師世界的事物。

在學校他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其中赫敏與羅恩與他形影不離。他們一起努力保護魔法石。在重重障礙中,羅恩倒下了,赫敏返回進口了。哈利獨自一人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終以純潔的靈魂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同時也救了大家。 故事雖然是發生在一個虛幻世界,但是,故事裏所藴含的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沒有母親偉大無私的母愛,哈利怎能活到今天?如果沒有海格的保護,哈利怎能擺脱德思禮一家的阻擋,順利地進入霍格沃茨?如果沒有斯內普在魁地奇比賽時念一個反咒想保住哈利的生命,他豈不是早就被奇洛摔得粉身碎骨?如果沒有赫敏的機智與羅恩的敢於犧牲,哈利怎能通過一道又一道難關,打敗伏地魔,拿到魔法石?……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教育我們:生活中我們離不開他人的幫助,他人對我們的關懷與愛護才使我們成功。哈利波特要是隻身一人,沒有朋友,沒有支持,他能獨自打敗伏地魔嗎?答案是否定的。

福樓拜曾説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迎戰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頭稱臣,使燦爛的花朵盛開在艱苦耕耘過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這樣,他面對困難不低頭,反而抬起頭勇敢的去面對它,征服它。山中沒有筆直的路,然而,有彎曲,才有雄壯,正如溪流有阻礙,有不平,才有歌聲!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12

相信哈利波特系列叢書是很受青少年讀者的喜愛的。故事中那一次次驚險的經歷,神奇的魔法以及有趣的生活,都能令人振奮。

在哈利波特與密室中,我瞭解到波特那善良,純真,勇敢的精神,他身邊的好友也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整本書故事情節曲折跌宕,驚險刺激,刻畫了麻瓜與巫師的不同,描繪了各類人的精神品質。

這本書中,德思禮一家和韋斯萊一家對波特的態度截然不同,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德思禮一家對波特大吼大叫,絲毫不關心他,同樣不認同他在霍格沃茨所學的一切,並且懼怕魔法;而韋思萊一家卻把哈利當作貴賓,照顧得無微不至,十分關心他,羅恩韋斯萊就是他的好友之一。

然而,書中情節最吸引人的地方則是與怪物戰鬥,那種驚險的場面,所處環境的惡劣,卻往往在這種情況下才能體現出任務可貴的精神品質,勇敢頑強地抗爭到最後,以及波特時時處處為他人着想的品質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哈利面對學校同學的懷疑時。只有他的好友——羅恩和赫敏相信他,這就是體現他們深厚友誼的最好證據。

當然,書中其他人物的刻畫也很好。例如,雖然外表彪悍,但對別人卻慈善可親,十分喜愛動物,即使在自己要被別人帶走去坐牢了,仍然不忘記對自己忠心耿耿的狗。

總而言之,讀了這本具有魔幻色彩的小説之後,感想很多。對書中那些陰險毒辣,心計深重的人給予痛斥,對那些和藹可親,是非分明的人給予掌聲。我對哈利波特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與崇拜,尊重他那純潔的心靈,高尚的品質,正直的為人,崇拜他那神奇的魔法,精彩得人生,刺激的冒險。

少次,我多想成為哈利的夥伴,和他一起面隊困難,一起體驗那緊張刺激的生活。

我認為,我應向哈利波特學習,學習他的謙虛,善良,勇敢,誠懇,為他人着想的品質,面對困難永不退縮,向他看齊。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13

在暑假的最後時光,我閲讀一本名叫《居里夫人傳》的傳記。深受感慨。居里夫人是有史以來唯一贏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原籍波蘭,因研究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居里夫人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礦渣中提練出鐳,居里夫人整整奮鬥了45個月的艱苦勞動。每天都不停止地攪拌,穿着沾滿灰塵的工作服,煙燻得眼淚直流,而且是在一個十分簡陋的實驗室裏。作為一個婦女,着是一個多麼繁重,多麼艱難的勞動!她既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又是普通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兩個孩子的母親。

固然,居里夫人發現了鐳,這是偉大的貢獻。但更偉大的,卻是她放棄了專利所帶來的財富,讓鐳提早為人類造福。實驗室是她的家,一克鐳是居里夫人與丈夫的結晶。她雖是着名的科學家,但仍過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的精神是顯而易見的,是偉大的,是人人都值得學習的!在居里夫人的傳記裏沒有浪費的日子,只有嚴正的生活;沒有享樂的怠忽,只有英勇的奮鬥;沒有奸詐的結構,只有和諧親愛的空氣;沒有醜惡的畫面,只有純潔的靈魂--這是最枯燥的科學家的傳記;同時,也是最動人的一個女英雄的故事。《居里夫人傳》使我體會到: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必須付出百分之百的艱苦努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定要時刻準備着!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14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這是一篇悲情小説。作者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回顧從戀愛到感情破滅這一年的經歷,用涓生的切身感受來抒發他曾有的熱烈的愛情,和愛情破滅後深切的悲痛與悔恨。

涓生的故事發生在“五四”年代那個黑暗社會裏,有知識的青年剛剛接觸到自由戀愛,自由婚姻的觀念,他們嚮往自由,追求自由,但是在那個年代他們自由的戀愛和婚姻註定了破滅,感情的破滅似乎還可以歸罪於社會解放的過程。但是那樣的愛情,衝動的結合,缺少交流的生活真的可以幸福嗎?即使是在現在,21世紀的愛情就可以這樣隨便的結合嗎?21世紀的愛情,創造在一個更進步更自由的時代,他們不會再經歷涓生的社會迫害,不必為“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的苦惱,也無需為求生而象涓生那樣“向着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注”的決擇。但是,我們今天的愛情絕對不是像他們一樣可以衝動的結合的,他們愛情的破滅在今天的我看來就似乎是一種對衝動的懲罰,由衝動的愛開始再由理智的現實來結束,如此看來,在今天這個社會似乎也無可厚非呢?

他們相愛了,彼此努力了,最終走到了一起,組建了家庭,可是他們彼此卻又生疏了,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安靜了,沉默了,最後自然而然的破滅了,消失了,分開了。這不是夢,他們真的為了這份愛努力過,可是他們既然相愛,那麼努力得到的愛情為什麼又要放棄呢?是他們沒有努力嗎?我看不是,他們有過熾烈的愛戀,他們有過寂寞的等待。“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權利干涉我的權利。”説盡了她的堅持和毅力,我想他們一定是努力了。可是他們為什麼還是分開了呢?“不過三個星期,我們似乎與與她已經更加了解,揭去許多先前以為的瞭解,而現在看來確實隔膜,即所謂真的隔膜了。”生活讓愛情變淡了,還是金錢對身體以至精神的折磨摧殘了這段愛情?在那個年代我們理解為社會摧殘了愛情,生活所迫壓跨了愛情。他們感情的破碎歸罪與社會的黑暗。

可是這樣的愛情放在今天就能長久嗎?我想回答是肯定的,他們的愛情就算在今天也不過是三個星期的同居而已。他們的愛是真摯,他們都是互相傾慕對方的,但是他們衝動的結合就是破滅的開始,愛情是需要時間去好好經營,好好呵護的,沒有經歷戀愛的愛情註定走不到婚姻,或許婚姻可以不需要戀愛,但是沒有戀愛的愛情,只是衝動的結合那就註定了破滅。他們衝動的結合,對彼此對不甚瞭解,他們沒有戀愛,不知道該怎麼彼此交流,不能很好交流的夫妻怎麼過的幸福,怎麼共同進退,怎麼互相扶持共度難過,正因為他們缺少交流,只是在互相猜想着對方的內心世界,那樣的愛情放在什麼年代都是要註定破滅。

作為21世紀的青年我們對待愛情,既不能象子君那樣愛得失去了自我個性,也不能象涓生那樣輕率地開始,更不能像他們一樣不去互相交流,而是盲目的猜測對方的心理。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既然兩人決定了相愛,就應該相互扶持,共同進退。那樣即使生活有再大的苦難也打不到相愛的人。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15

最近看了費孝通的《鄉土中國》,這算是一本純理論的書,從中瞭解到關於鄉村過度到城市的前世今生。

其中有個觀點令我印象深刻,在城鎮化的變革之中,一部分人學習了文化知識去適應現代城市生活,但是在農村生活是不需要這些知識的,所以城裏人會覺得鄉下人什麼都不懂,其實只是他們不需要懂而已,就好比城裏人也不需要懂得如何種地和餵養牲畜。

鄉村生活本來是很穩定的生活,在我小的時候,農田裏還是一番熱鬧的景象。在農村土地是大家最重要的資源,而且沒法帶走,所以背井離鄉的無奈、安土重遷都是人們對於土地的情感。

隨着城鎮化的發展,爛熟於心的農業技術似乎也後繼無人,農業社會似乎在漸漸遠去,現代化的農業我見到的也很少,雖然人們已經擺脱了利用動物耕種換成了各種機器,但是農業至今還需要很多人力的付出。

如果一個人願意主動的去適應一個規則,那麼這個規則肯定就變成了一種文化,例如尊老愛幼等。如果一件事還需要臨時的政策,那麼它還是政治的範疇。

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你必須適應它才能更好的生存。文化的形成需要很長的時間,他經過人們不斷的實驗,絕大多數人的認同。在傳統的文化中,年長的人總是正確的,有領導能力的,晚輩永遠是要尊重前輩的。

可是如今的變革開始加速,與時俱進才是時代的主旋律。很多觀念開始名存實亡甚至崩塌。我們再去因循守舊的發展自己,是否還能跟得上時代。

對於社會的研究屬於社會學的範疇,社會學,一個看似綜合其實也很專業的學科,有人説社會的推動要依靠政治,後來當經濟問題出現的時候覺得經濟才能推動社會的變革,直到後來才發現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矛盾。

我雖然是理工科學生,但是對社會學還是很感興趣,社會學的發展才是人們的進步,觀念的進步。如今社會學的學生除了走科研似乎沒有更好的出路,希望社會學也能得到關注。

四世同堂閲讀收穫 篇16

讀完《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實在是一篇關於英雄描寫的經典之作。作者對於武松打虎全過程惟妙惟肖的描繪,讀來猶如親歷一半。我們既為武松醉醺醺邁步景陽崗突遇猛虎而捏一把汗,也為武松的臨危不懼的英勇豪情而油然起敬。

武松在景陽崗下的一家酒店,一口氣喝下了十八碗“出門倒“,把一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英雄豪傑,活脱脱的展示在我們面前。儘管有店家“三碗不過崗”的規勸,儘管有官府關於景陽崗大蟲(猛虎)的警示,可英雄武松卻是“藝高人膽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當他突遭與猛虎相遇時,儘管也“酒都作冷汗出了”,甚至慌亂應付對之際,手中唯一的武器——一根哨棒由於擊打在樹上而折斷了,可英雄就是英雄,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武松憑着平時苦練的一身好武藝,靈巧地避開了老虎的“撲、掀、剪”,硬是用一雙“鐵”拳,生生把猛虎擊斃。

書中另一位水滸英雄黑旋風李逵,也在沂嶺一人獨殺大小四隻猛虎,由於描繪的不如武松徒手打虎這樣的淋漓盡致,使武松打虎的英雄壯舉,千古留名。

古人説的好:“書到用時方恨少”,從武松敢於徒手打死老虎,一方面顯示了他的過人膽識,另一方面還是他平時刻苦努力操練“十八般”武藝的必然結果。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只有平時刻苦努力地學習,掌握足夠豐富的知識,才能在面對諸如考試、突發事件等,也像武松遇到老虎一樣,沉着應對,並最後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