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徵文稿:閲讀,與生命隨行

小時候,讀書是一種奢侈。我出生在xx平原的莊户人家,在改革春風勁吹的初期,大家為剛剛解決了“温飽”而歡欣鼓舞的時候,閲讀對我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讀書徵文稿:閲讀,與生命隨行

記得讀國小時,每到星期天,父母帶我去集鎮玩,我會執拗地要求他們帶我去新華書店。當目光停留在書架上一排排新書不肯移步的時候,我都會壯着膽請營業員把我心儀的書遞給我。那散發着清香的書,我不敢用手去摩挲,眼睛觸及那標識得清清楚楚的價格時,我猶豫着把書還了過去。我清楚地知道,那是父母一天的工價。我沒有勇氣提買它的想法,而是勇敢地拉走父母,故作懂事地説,“我們以後再買吧。”

每每這時,母親會給幾個硬幣,我短暫的幸福時光就開始了。我像一條靈動的魚兒,甩開他們的庇護,在熟悉的巷陌中找到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人書攤子,在一排低着頭翻看連環畫的孩子堆裏,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伸手拿下細繩子上掛着的小人書,埋頭閲讀。半天過去,當辦完事的父母找到我的時候,我已看得昏天黑地。在回去的路上,我坐在自行車的大槓上,繪聲繪色地講述今天看到的書,是《小兵張嘎》或者是《哪吒鬧海》……那時間,回家的路是快樂的。

“以後再買”,終究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在無數的“以後”之後,我長大了。其間,偶爾不知從何處來的用以包裹東西的一張舊報紙,就足以支撐我小半天的閲讀。還有就是村裏的讀書人家,逢到雨後的豔陽天,便會曬書,這時候我看書的機會就來了。我可以立在陽光下,汗涔涔地肆意地讀着每一本書,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曬書的竹匾裏,滴在書頁上……我翻翻這本,讀讀那本,那是鄉村孩子多麼幸福的時光呵。我知道,看也就是站着或蹲着看了,一般人家是不會借的,除非是自家的親戚。一直到太陽偏西,人家收書了,我才意猶未盡地放下來,飢腸轆轆而又一身滿足地往家走,滿心記得的是一大堆內容豐富、風格迥異的書。《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三字經》,不管理解與否,囫圇吞棗地看了一腦袋,有待日後慢慢消化反芻了。

上國中了,每天陪我上學的是書包裏的教科書和一兩本課外書。那時候班裏圖書角里的《三國演義》、《居里夫人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和同學們互相交換着看。遇到好書大家搶着、讀着、交流着。

閲讀伴隨着我的童年、少年,貫穿了我的國小和國中時光。我的世界裏因為有了閲讀而色彩斑斕,精彩萬分。

再後來,我選擇了師範學校的幼教專業,來到城裏讀書。學校的圖書館和校外的公共圖書館成了我肆意徜徉的知識海洋。我像一塊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長期閲讀的習慣,讓我形成了閲讀型的性格,有獨自閲讀時的沉靜,也有與書友交流時的推心置腹和酣暢淋漓。

閲讀的世界永遠是暖色的:風是輕盈的,水是柔順的,空氣是靈動的,來來往往的人是善良的。在書的世界裏,我可以和聖賢們隔空對話,無論年代、種族、信仰和千百年的穿越,讓我感受到他們的思想在新時代的潮流中熠熠生輝、日久彌新,有那麼多的令人心領神會的共鳴。我不僅閲讀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也涉足藝術、哲學、歷史、醫學、天文、地理,因為我知道“功夫在畫外”的道理。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是一個教育的行家,還應該是通曉各類知識的雜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樣孩子們才會喜歡她。

我一直在問自己,什麼是閲讀,為什麼她有如此的魅力,讓我如痴如醉?

我總是覺得,閲讀,是生機勃勃的種子,只需一粒。就可以把荒漠變為森林或者牧場,其間流水潺潺,鳥語花香,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永遠都是春天的色彩。

閲讀是晶瑩剔透的水珠。在書的世界裏,折射出的都是智慧的光芒,書籍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手中的魔杖,點亮人們矇昧的眼睛,讓聰慧無處不在地閃爍着。

閲讀是絢爛多姿的畫卷。生旦淨末,人生百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世事變遷,這裏有你看不膩的連續劇,這裏也有你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感。這裏有歷史,也有未來,有沉重,也有希望,有歎息,也有迴響。閲讀的世界,和我的現實人生平行,一路相伴,彼此取暖,漸行漸遠。

再後來,我有了可愛的女兒,成為了一位幸福的母親。當我和孩子還是一體的時候,我用閲讀給她做胎教,一盞枱燈下,温暖的光線,無需清茶或者曼妙的音樂,就是一本書,我靜靜地閲讀着,經常也會輕聲地讀出來,面對愈發頻繁的胎動,我想我的孩子一定在和我一起感受閲讀的快樂。

而今,我成長為一名幼兒園園長。我希望我的幼兒園是個書香校園,裏面有一羣愛讀書的老師和孩子。我帶領着他們在閲讀中快樂地成長,快樂地分享。我的幼兒園裏,處處都有閲讀的角落。不斷更新的讀物,像精神大餐,正等着老師和孩子們的光顧。我最幸福的事,是看着他們成為書世界裏的饕餮之徒。我還會和家長們交流,指導他們成為孩子閲讀的好幫手。現如今,讀書已成了老師和孩子最美的姿態,園中的讀書人也成了一道最靚麗的風景。

我知道,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大家都越來越富有了,擁有書的能力越來越強,閲讀的成本在降低,機會在增多,獲取方式更是越發便捷。但是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是不喜歡讀書的,他們永遠有忙不完的應酬,鋪天蓋地的網絡遊戲、無處不在的微信和qq等娛樂方式充斥着他們的生活,他們無法獲得書籍的慰藉,顯得空虛和浮躁。據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國人的年平均讀書量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落後於以色列、日韓,這和我們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的稱謂是很不相稱的。古代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中造紙術和印刷術是和閲讀關係最為密切的,它們帶着濃重的平民氣息走向了歷史的舞台,泥土和桑麻的構建使得它們的出現是那麼的平民化,書籍走進尋常百姓家,大眾教育的普及成為了可能。書籍傳遞了文化,傳承了文明,教化了民眾。很多作者窮其一生的研究都融進了一本書或者一套著作裏,我們用很短的時間就能汲取其精華,這是何等的幸福?坐擁書城,已經是很多人的權利。

可是我們能否安靜地坐到自己的書桌前,打開一本書,或者是點擊開一本電子書,在微微有些嚴肅的書頁前,專注地把一行一行字靜靜地讀進去,把書讀到自己的心裏去。一天幾頁,哪怕是臨睡前輕輕翻過的一頁書,讓縷縷書香走進你的夢境,融進你的生活。

因為,閲讀的日子,真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