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感作文1100字(6篇)

愛國電影觀後感:《鐵流1949》觀後感

《鐵流1949》作為一部建國60週年獻禮影片,該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展現了英雄紅九連接到xx命令從戰場上撤下來,參加開國大閲兵時發生的故事。通過幾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向我們展示了人民軍隊的雄姿和一往無前的氣勢,同時,也讓我們感悟到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歷史的責任感。

電影觀後感作文1100字(6篇)

影片以真實、樸素的一段戰爭場面為開端,引入張子健飾演的劉鐵柱、遲磊飾演的孔祥文等人物。後來這個英雄連隊接到上級命令撤離戰鬥前沿,他們在戰火硝煙薰陶的戰旗伴隨下來到了北京城,一直不知此次撤離轉移任務是什麼的九連官兵直到199師師長李水清宣佈九連併入199師,準備參加開國大閲兵時才如夢初醒。最終九連官兵融入到199師這支英雄部隊中,連隊的集體榮譽被更高的全軍榮譽所替代,英雄連的戰旗成了八一軍旗的一部分。當戰功卓着的戰鬥英雄九連連長劉鐵柱為了全師的榮譽主動放棄參加夢寐以求的閲兵時,當已獲得參加閲兵資格的小戰士孔祥文為了救孩子犧牲在閲兵前一天時,當高參謀行軍禮目送經他訓練的九連官兵前往天地安門接受檢閲,空蕩蕩的操場上只留下他一個人時,所有的人對榮譽的認識都有了更高的昇華。

影片又從生活出發,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和人物表情與心理的細膩刻畫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成功地塑造了劉鐵柱、李水清、趙勇、趙保佑、高聞天、孔祥文、吳金貴、賈根財等藝術形象。十分形象地表現了劉鐵柱、孔祥文的個性。劉鐵柱機槍掃敵軍、負傷訓練,展現了他堅強剛毅的性格、富有革命犧牲的精神;孔祥文護軍旗、捨身救孩童,展現了他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他們代表着解放戰爭、抗日戰爭以及鴉片戰爭以來犧牲的每一個英雄先烈的品質,他們的事蹟,更表現了我們老一輩革命先烈勇於鬥爭的大無畏氣概和堅定的愛國信念。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軍隊!這一切都使我們更加崇敬、熱愛他們,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奮鬥。我們都應該致上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我們不是應該把注意力僅僅放在祖國的軍隊是如何優秀,而是在對優秀的原因的思考上。六十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奇蹟,新中國的成立更是奇蹟!中國人民發揮自己的智慧、毅力、頑強,戰勝了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扞衞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中國人民軍隊同樣創造了奇蹟,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着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而創造奇蹟的根源就是激勵他們前進的愛國熱情。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鬥,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吧!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國歌》觀後感(7)

很久沒有看到像《國歌》那樣令人為之震撼的電影了。影片從東北淪陷以後這個角度切人,描寫我們民族從苦難、悲憤到吶喊、抗爭的歷程,再現了本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段屈辱慘痛的歷史;塑造了以田漢、聶耳、夏衍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奮起抗日、勇往直前的愛國形象;講述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最初作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而誕生的來龍去脈。

《國歌》這部片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五十週年的時候推出的,雖然是一部可以説是老片,但是這卻是我第一次看。看《國歌》時,看到東北的學生講述自己在東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負中國人,就覺得眼眶熱熱的。

日本人不但在東北在上海也是橫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隨便放槍之後就躲到租界裏去當縮頭烏龜。實在是可氣!!!

在看到那批來到上海的東北學生為了搶回東北組成了東北志願軍後,覺得很震撼。

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還是義無反顧的大會東北去,就是他們這股子不搶回東北不結婚的勇氣使我感動了。

看了《國歌》,最讓人振奮的是大氣磅礴,充滿激情,富於崇高美、悲壯美。影片的這個整體效果是和氛圍的營造分不開的。當那列來自東北的載着傷兵和難民、流亡大學生的火車徐徐開進上海站時,國難當頭的危急、悲愴的氣氛迎面撲來。這種撲面而來的起勢一下子把你卷人戰亂的情景中去,同時又給你留下揪心的懸念: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運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擔憂。

從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漢和聶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場抗日救國的鬥爭中去,經歷了一場血與大的洗禮;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變事件中展現一幅幅或慘烈或悲壯的畫面。在淞滬抗戰的時候,聶耳和田漢,不畏艱險,為了真實地記錄下戰爭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場面。冒着槍林彈雨,揹着攝像機衝進戰鬥第一線的勇氣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開拍了。在長城外景地,從南洋趕回國參加抗戰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軍飛機炸死;不久又傳來了參加東北義勇軍的齊白山、林雪麗戰死疆場的消息。這一個又一個的噩耗激起了田漢的憤怒,他揮筆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寫完歌詞,田漢即被國民黨反動派祕密逮捕人獄,聶耳揮淚譜曲,實現了他們的共同願望。當獄中的田漢聽到這支激越的歌曲時,他無比激動,但他還不知道他的親密戰友、年僅23歲的聶耳已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

身於抗日救亡運動。這一切,由主人公田漢輻射出去的眾多人物關係,構成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直接激發田漢創作《風雲兒女》主題歌的激情,使影片更真實生動地體現出作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民族的最強音:永遠的進行曲!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觀《少年雷鋒》有感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觀《少年雷鋒》有感

“雷鋒”這個名字對我們來説,也許耳熟能詳。不是嗎?我們每年的三月都有一個學雷鋒活動月。但真正瞭解雷鋒的人究竟有多少呢?今天,我們有幸觀看了《少年雷鋒》這部電影,它讓我真正瞭解雷鋒。

我衷心感謝影片公司給了我們這個機會。該片通過對雷鋒童年及少年時代的描寫,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表現了一位普通少年在黨的教育下,最終成長為偉大共產黨主義戰士的思想軌跡。

我看完電影,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一時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我仇恨日本侵略者,痛恨當時的舊社會,更同情、欽佩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小雷鋒。

雷鋒四歲那年,日本飛機轟炸長沙,人們紛紛逃亡。雷鋒的爸爸、哥哥、爺爺、弟弟都相繼死去。雷鋒的媽媽受到沉重的打擊,痛不欲生,再加上矇騙受辱,終於上吊自殺。雷鋒過着流離失所的生活。這一連串的鏡頭真是慘不忍睹。大家泣不成聲,淚流成河。我的心裏猶如大海,波濤洶湧,真是一石激起千尺浪。看得我的心裏好痛好痛。雷鋒小小年紀,正是求學的好時光,也是備受親人關懷愛護的時候,不幸發生後,變成孤兒的他一無所有卻堅強無比。相比之下,我是多麼慚愧。想到自己在家裏像個小皇帝一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吃穿穿還挑三揀四。不僅如此,對於讀書,我是那麼不自覺,只有在爸爸、媽媽的催促下才勉強完成學習任務。看書——囫圇吞棗,過日子——得過且過。想着想着,臉不知不覺“發燒”了。

解放後,小雷鋒終於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揹着書包上學了,在他飽受創傷的心靈裏充滿了對日本鬼子和舊社會的痛恨,對新社會的感激和熱愛。

雷鋒心存感激,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好事做了一火車。毛主席還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雷鋒精神像一座燈塔照亮了多少代人前進的道路。

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好像雷鋒精神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內心多麼恐懼。有時,老師號召我們學習雷鋒,我們卻把它當玩笑,走過場,甚至還嘲笑傻子雷鋒,想到這兒,我羞得無地自容。

這一部電影真是及時,像一場及時雨,澆灌着我們年輕無知的這一代人的心田。雷鋒精神像一面鏡子,它把當代精神世界塑成立體,顯示它特有的精神品德和道德情感。雷鋒精神像一架鋼琴,再次奏響真誠的樂章,讓愛心在世間再次產生共鳴。

在這五彩繽紛、亦歌亦舞的日子裏,離不開雷鋒精神。沒有雷鋒精神猶如無水之魚,無

成長啟讀

本之木,難活呀!沒有雷鋒精神,人間將毫無生機;沒有雷鋒精神,世間將冷酷無情。因此,我多麼渴望通過這部影片,讓雷鋒精神再次走進千千萬萬人民羣眾的心裏,鼓舞人們登上人生之巔。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雷鋒精神”,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珍惜現在千載難逢的好時光,讓“雷鋒”佔據着我們的空間吧!讓雷鋒精神“與我們同行,與時代同步吧!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國歌》觀後感(3)

很久沒有看到像《國歌》那樣令人為之震撼的電影了。影片從東北淪陷以後這個角度切人,描寫我們民族從苦難、悲憤到吶喊、抗爭的歷程,再現了本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段屈辱慘痛的歷史;塑造了以田漢、聶耳、夏衍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奮起抗日、勇往直前的愛國形象;講述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最初作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而誕生的來龍去脈。

《國歌》這部片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五十週年的時候推出的,雖然是一部可以説是老片,但是這卻是我第一次看。看《國歌》時,看到東北的學生講述自己在東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負中國人,就覺得眼眶熱熱的。

日本人不但在東北在上海也是橫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隨便放槍之後就躲到租界裏去當縮頭烏龜。實在是可氣!!!

在看到那批來到上海的東北學生為了搶回東北組成了東北志願軍後,覺得很震撼。

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還是義無反顧的大會東北去,就是他們這股子不搶回東北不結婚的勇氣使我感動了。

看了《國歌》,最讓人振奮的是大氣磅礴,充滿激情,富於崇高美、悲壯美。影片的這個整體效果是和氛圍的營造分不開的。當那列來自東北的載着傷兵和難民、流亡大學生的火車徐徐開進上海站時,國難當頭的危急、悲愴的氣氛迎面撲來。這種撲面而來的起勢一下子把你卷人戰亂的情景中去,同時又給你留下揪心的懸念: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運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擔憂。

從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漢和聶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場抗日救國的鬥爭中去,經歷了一場血與大的洗禮;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變事件中展現一幅幅或慘烈或悲壯的畫面。在淞滬抗戰的時候,聶耳和田漢,不畏艱險,為了真實地記錄下戰爭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場面。冒着槍林彈雨,揹着攝像機衝進戰鬥第一線的勇氣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開拍了。在長城外景地,從南洋趕回國參加抗戰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軍飛機炸死;不久又傳來了參加東北義勇軍的齊白山、林雪麗戰死疆場的消息。這一個又一個的噩耗激起了田漢的憤怒,他揮筆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寫完歌詞,田漢即被國民黨反動派祕密逮捕人獄,聶耳揮淚譜曲,實現了他們的共同願望。當獄中的田漢聽到這支激越的歌曲時,他無比激動,但他還不知道他的親密戰友、年僅23歲的聶耳已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

身於抗日救亡運動。這一切,由主人公田漢輻射出去的眾多人物關係,構成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直接激發田漢創作《風雲兒女》主題歌的激情,使影片更真實生動地體現出作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民族的最強音:永遠的進行曲!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激情燃燒的歲月》觀後感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激情燃燒的歲月》觀後感

《激情燃燒的歲月》在二十一世紀的鐘聲敲響不久被搬上了熒屏並作為書籍被各個年齡段的人們喜愛着,有人為這個故事而哭,也有人為它而笑,因為從祖輩,父悲到兒輩,面對着它的每個人幾乎都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身邊的人,找到了每天在自己身邊不斷上演的平凡故事。在那個火紅的年代,橄欖綠的軍裝,純真的歲月裏純樸的人們,沒有矯飾的虛偽,那股帶着彷彿已遠久的真與善,夾着淡淡的鄉土味的質樸的春風撲面而來,吹綠了大江南北。

這是一個平凡的年代,也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酷愛流行的“弄潮兒”是不太會喜歡這齣劇的,因為它太平凡。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只有將激情融合在日常瑣瑣碎碎的生活中,激情才會長流不息。沒有花前月下,沒有流星瞬間的許願,他們是在吵吵鬧鬧中,在互相埋怨中不斷磨合的,既熱鬧又平靜地走過了三十七年。三十七年前,他“騎着一匹破馬,掛着一支破槍,一臉鬍子,眼睛賊溜溜的盯上了她”;三十七年前,她着一身飄舞的紅粧,舞動着青春的激情,在他的面前閃耀。這剎那的相遇,卻註定了幾十年的相伴,剎那的激情也鋪墊了幾十年的平淡人生。生活的時光就是這樣靜靜地流淌着,也許在這幾十年裏,她失去了許多,錯過了一份可能燃燒的激情,錯過了一些只能作為回憶的曾經的美麗;他也可能失去了許多,從金戈鐵馬的時代走向沒有硝煙的時代,從戰場上的指點江山,意氣風發,到“混吃等死”,在一天天的平淡中反芻着昨日的激情。但生活就是不斷的失去與不斷的創新。她把激情融進了幾十年的瑣碎中,創造了一份長相廝守,創造了兒女們的茁壯成長;他把革命的激情融進了和平時代的建設中,融進了與軍裝一樣綠得耀眼的一窪菜地中,創造了軍人們在災區如在戰場上一樣威武的身影,創造了一份如蘑菇囤一般純樸的生活。和平時代沒有轟隆的炮聲,沒有在炮聲中崛起的元帥、英雄;平靜的日子裏只有一條情感的涓涓細流,偶爾加上一點點吵鬧作為調料,將鍋碗瓢盆的交錯聲融系在一起,這就是生活的交響曲。平靜的歲月依舊,然而,激情已流過。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裏,石光榮把自己的激情留在了紛飛的戰火中,把平淡留在了小屋裏那無數次的回想中;儲琴把錯過的激情留在了過去的記憶裏,把平淡留在了幾十年鍋碗瓢盆的瑣碎中;石晶將激情留在了默默的等待裏,將平淡留在身邊默默關懷着她的人;石林將激情貢獻給了讓他既恨又愛的軍營磨練中,將平淡留在了與父輩一樣延續不斷的生兒育女的平凡生活中;而石海呢,人生裏一段與父輩,兄輩們一樣的激情燃燒的歲月正要開始。

生活就是這樣起伏交錯中向前延續的,蒼白的人生中沒有激情的,而沒有平淡的生活也孕育不出高昂的激情。在我們遭遇激情,創造激情的同時,我們已開始籌劃了生活的平淡,平淡是激情的餘音裊裊,又是激情漫長的起跑線。激情源自於一份美麗的回憶裏,源自於一張老去發黃的照片裏,源自於一聲久違的問候,源自於一杯身邊的熱茶,激情源自於一份相守的平淡。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贏在課堂”活動觀後感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贏在課堂”活動觀後感

暑假在沙灣路國小舉辦了一場名為“贏在課堂”——成都市金牛區國小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與反思競賽活動,通過對整個活動的觀看,收穫頗豐。

第一,課堂常規教學抓好很重要。

從優質課到觀摩課再到研究課,大家似乎越來越喜歡聽貼近日常教學的課,那些所謂的精品,反覆的推敲和試講出來的課,在本次大賽沒有出現。代替的是把全學期的每一節常規課作為比賽內容,説課內容現場提前30分鐘隨機抽取,這種比賽形式可以更好的看到一名教師的真工夫。記得有這樣一個小例子,一位老教師上完一堂公開課後博得全場熱烈掌聲,有好奇者便問這位老教師,問他為這節課準備了多久,試講了多少回。老教師淡淡回答他,這節課準備只用了10分鐘,但備這節課卻用了一輩子。“一輩子”,這三個字可以告訴我們太多的內容。由這個小例子回想本次比賽,再回想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有時候因為工作疲憊或其他原因會出現備一節上一節,比起那位老教師,真是汗顏。要做到贏在課堂,要下的工夫還有太多。

第二,日常反思很重要。

本次活動抓住了設計和反思這個關鍵點,正如教育局紅色小卡片温馨寄語上説的那樣,“沒有對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和反覆推敲難以生成優質的課堂;沒有對課堂教學實踐的反思完善和批判昇華,無以成就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看完光牒中的精彩展示,頓悟出“通讀教材”四個字的含義;頓悟出“課後反思”、“反思日記”的價值。想到學校領導要求我們在課後及時書寫課後反思,由於怕麻煩,常常在上完課很久後再補上,這樣的效果自然不好,記憶是短時的,靈感和感觸也是不易長時間儲存,反思成了形式。這次的比賽反思作為重要考核點多多少少給自己敲響了一聲警鐘。要想有發展就必須學着反思,要想贏在課堂就一定要反思。

第三,熟讀課標,不斷充電很重要。

大賽在選手説課結束之後有個小環節,即讓選手回答兩道知識問答題。透過兩道題可以看出這位選手對課程標準或本學科相關理論的認知水平。小小的兩道題在比賽中的出現讓觀看比賽的我心裏悄悄捫心自問,對於本學科,我還要充多少電?我所教的是科學課,從當初被學生五花八門的問題難到而焦急不安,到現在學着做一名知識的引導者,開始慢慢明白教研員那句話,“科學老師不一定要具備多麼豐富的專業知識,但關鍵要會引導學生”。熟讀課程標準,通讀3——6年級教材、教參,這些是我要充電的內容,所以以後的課餘時間應該用來學習。只有電力充裕,才能贏在課堂。

最後,在看完這篇稿子的瞬間,思量着什麼時候能再舉辦一次比賽,自己也報名參加,以檢驗今天所寫所悟是否光説不練。